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才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才计划范文1
2、升旗仪式、每周一的课间都准时举行升旗仪式,这既是对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又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升旗时,首先旗队护旗出行,方队、正步走,庄严肃穆,接着升旗、各中队出队旗,少先队员敬礼、唱国歌。第三、表扬中队中优秀少先队员的先进事迹,特长爱好,激励孩子们努力朝向前进目标。第四教师代表针对当下学校工作、学生情况做讲话。第五德育主任针对个别学生站队表现或表扬或批评,具体地指明哥班级的优缺点,使该班师生做到心中有数。第六根据上周统计颁发“文明班级”牌。各部分有条不紊,谁都不是做给谁看的,谁都是在履行自己的义务,完成自己的责任。
3、教师运动会更加展现了他们的飒爽英姿。从开始队形队列的练习,全体教师加班加点,没有思想负担,没有领导压力,各个严格要求自己,一举手一投足,每个动作都做的有板有眼,那种自觉性真让自己自惭形秽。该上场了,筛选工作步入正题,校长亲自把关,紧跟老师在操场一遍一遍地走,一轮一轮地选,选上的竭尽全力展现自我,落选的心甘情愿为大家鼓掌加油,没有什么个人因素,一心只为集体荣誉。能者上,弱者下,似乎早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是啊,教师的工作单调、枯燥、紧张。学生有运动会,老师何不也参加参加,既调节了工作压力,又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这不光是我校学习的,更是我们那儿整个教育区域值得借鉴的。
4、学校里不仅关注常态课的实效,还时时锻炼培养模范型教师。十一月份学校开展了评优课赛讲活动,我们有幸参与了评委工作,也全方位地又一次领略到他们的风采。他们的每一节课都称的上是示范课,低年级语文《小彩笔》两位老师讲,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又以这种各具特色的手段让学生在积极快乐宽松的气氛中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不知不觉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数学课《平移和旋转》老师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运用多媒体、实物、学生动手感知等多种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个孩子自然而然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就是为了运用于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倍的认识》教学时,老师动手摆,选用鲜艳、有趣的教具一下抓住孩子们的眼球,并充分给每个孩子观察、思考、表达的机会,使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课上既学会了数,又训练了使用长句有序地表达内心的想法。美术课中,不仅教给学生画什么,怎么画,还教育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生活中的美术运用于自己的画笔下,还选用多种美妙绝伦的画面,培养孩子们的鉴赏能力,正确引导他们什么是美的。英语课尽管自己不咋听得懂,可每一个环节设计都新颖别致,孩子们也学得津津乐道。
听完这轮的赛讲,我真的惊叹该校的工作,他们的赛讲课近似于常态课,常态课又近似于赛讲课。老师们的沉着大方、流畅自然,哪一点没有长期的积累能做到?学校的每一细节做到位,学校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这便是有力的证词。
5、分管副校长作示范课
白校长给我们上了一节语文课《迟到》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朴实、扎实。它没有以往公开课绚丽的画面,优美的词藻,以一种清秀的气息慢慢浸入每一位听者的心田。单说读,从开始学生自己读,找特点抓重点词读,读中感悟语句中隐含的情感,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气来表达,一次次的读便是学生体验的渗透,情感的升华,不必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几次三番地嘱咐,父亲的严厉,对“我”的爱便印在学生心中。“写”更是这节课的特色。可以说课堂上没有老师激情洋溢的情感诱发,也没有为写铺设很多细腻的讲解,只是静静地让学生在爸爸的无语中体会他想表达什么,静静地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个字“我挨打了!”去真切感受作者的内心活动,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水到渠成,以至于使我忘了这是在听课,好像是在听一个古老的故事。
这是一节完整的语文课。第一课时词语的学习,她从字形、字音、词语放入课中的理解,多层面地展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方法,并一再强调语文学习离不开字典,课堂上有疑问的字,当堂查字典,要求有速度有质量。训练了学生办事高效率的能力,并且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掌握了“奔、混、号、夹”多音字的音、意,不光知道了在这个词中怎样读,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读,我想这就是高效课堂教学。在学习词语时紧随课文内容,从写法入手,介绍了林海音擅用心理描写这一特点统领全文,从具体的句子来感受,找出来大概读一读,这样一举两得,内容了解了,写法也很清晰。还针对具体的句子知道心理描写还可以通过外貌体现(我像一直狼狈的小狗)真的对我是一种知识的提升。
课堂中适时的资料补充,更加增加了文章、课堂的厚度,也折射出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我是满含泪花读完这两个故事的,我感动的是文章,而白校长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引导孩子们怎样走进文章,走近作者,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学习作者那种遣词造句,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那种能力。
这样精心设计的语文课,孩子们没有压力;这样精彩的语文课,是我们每位一线教师学习并不断开拓的动力。只要我们爱这份职业,只要我们想让孩子们学好用好语文,只要我们不断地向白校长这样更多的孜孜不倦教育工作者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再是一个难题。
专才计划范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院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突显它的创新性和优势,把握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性、可持续、实效性,融入产业布局转型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培养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对智能制造背景下秀人才的培养上进行改革创新,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课程内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一、制订和健全智能制造背景下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一)确立企业用工要求,精准定位优秀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在智能制造背景情况下,要培养复合型技术性技能人才,要开展调查,剖析企业岗位及专业人才的转变,精准定位优秀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促使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达到企业的要求。
(二)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完成课程内容与具体要求相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与领域要求、产业链要求、企业发展趋势相对接,要在达到岗位能力的基本上超前发展。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日,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人才务必达到产业链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一些新技术应用务必立即或超前地融进到课堂教学中去。
(三)持续推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智能制造背景下,技术升级速度更快,专业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院校与企业务必紧密联系才可以将企业所需及时融进人才培养中,才可以培养岗位融入能力强的职工。校企合作办学才可以使培养的优秀人才与企业不错位。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区域内加工制造业重点企业采用“订单培养,产教融合”,以订单培养为关键方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四)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充分运用企业主导地位,推行“敞开式”培养模式。由企业和院校共同参与教书育人过程,其教育目标既包含学员,还可以是企业职工。对学生来讲,入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实践,一部分时间在学校进行学习培训。要企业和学校专业制订相对应的人事部门现行政策开展适用。
二、改革创新课程内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设计实际工作中岗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
(一)课程体系
面向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等领域,提倡“校企合作办学、工学更替”的人才培养方式,搭建“以岗促学、课证结合”课程体系,坚持“企业订单”的实践教学过程。老师为企业技术员进行技能培训、到企业锻炼、参加企业科研项目及关键产业建设项目,与企业协作进行订单班人才培养方式的教育改革。另外,与企业合作开发任务驱动的新项目化课程,撰写具备领域特点的专业化教材内容,按照岗位规范、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指标,由企业权威专家与老师一同制订课程规范、实践内容、课程考核指标等。实际课程设计开发途径如下:领域、企业状况剖析和岗位分析→举办实践活动专家访谈会→获取工作目标→一体化课程转换→学习培训每日任务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计划编制→学习资料开发设计→资金投入执行。
(二)课堂教学构思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企业的每日任务或难题紧密结合,以探寻难题来正确引导和保持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观因素,建立真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上真正的每日任务进行学习培训。根据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性的指导方针,按照“专业知识的总产量不变,专业知识的排列方法产生变化”原则。紧紧围绕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多样化教学策略紧密结合,老师由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变成引领者,激发学生由被动学习培训变成独立思考。在开发设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时,要引进岗位规范,院校在培养毕业生时遵循实际操作时的岗位规范,了解有关加工工艺标准,完成42课程内容与岗位规范衔接,教学环节与生产过程衔接。
(三)课程内容
1.岗位基本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包括了机械设计制造、机电设备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每一技术行业所需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和能力的培养,都依靠总数不一的专业理论课来进行。这些课程课程依据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间的联系来进行综合。如电工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电子电工仪表盘与精确测量均归属于电力技术课程,能够综合性为一门课程。电动机与变电器、电力拖动、可编程控制器与自动控制系统都归属于电气控制系统课程,可综合性为一门课程。2.关键技术课程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群技术领域,把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分成好多个关键技术,每一关键技术包括了一定范畴的专业技能和能力要求,与岗位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机械设备的实际操作与检修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个关键岗位,机、液、电一体化技术是该岗位的关键技术,综合性的内容有液压、气动式传动系统、PLC控制等的综合性运用,学好这门课程就可以担任机械设备的应用维护保养。
三、在综合实践课程基础上,建设生产性实践基地和数控车间,创建智能化工厂,推动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
(一)有效调节专业群构造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是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信誉的重要途径。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提高专业竞争能力,增强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结合,以融入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
(二)不断开展智能制造实践标准建设
学院完成了一定规模的实践性生产基地和数控车间的建设,完成了智能化运送堆垛服务中心、智能化安装服务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及自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完成图像识别技术、机器人智能安装技术、多传感器技术、多轴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模拟仿真、智能机器人爪子快换、人机对战、智能机器人防撞击等技术的课堂教学。进行工业机器人安全性操作规范、智能机器人控制、程序编写、电机驱动和传感器控制、堆垛放置及捡取部位的步态分析、堆垛节奏优化、工业机器人对机床加工料运送的途径设计方案、工业机器人与机床相互配合的综合性程序编写、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基本原理的设计、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认知、工业机器人外部设备控制程序编写与调节(PLC)等实训新项目的训练。健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践课程,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在“政府引导、校企共建、多方共享”指导思想下,结合区域内对接机电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依照“基地建设集约化”和“综合实践课程生产制造化”标准。引企入校,邀请相关企业参与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把学院的实训中心建设成具备公司文化深厚、职场气氛浓郁的校园内规模性实训基地。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要求,创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机制。面向行业、对接产业,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运营机制,打造一个“内外结合、虚实互补、线上线下”的立体化产教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实现“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根据这种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措施,使学校和企业创建起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办学联合,为学校将来探索进行双行为主体办学,奠定优良的基础。结束语为了更好地融入智能制造系统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深层次企业调查现阶段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所存在的问题的基本上,摆脱传统式的人才的培养意识,明确提出了塑造具备复合型的岗位群能力、可持续发展观的岗位能力及其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机电一体化优秀人才”的新思想。并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开展了探索,明确提出了培养计划、改革创新了课程内容、基本建设了智能制造系统实训管理中心、建立了转专业课堂教学精英团队,最后完成人性化、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专业人才的塑造。
参考文献:
[1]路明,牛永生.大学创新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中外企业家,2017(12):73-74.
[2]梁红霞.高职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
[3]楼懋恩.机电专业实训室有效管理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6):131-133.
专才计划范文3
【关键词】 实践; 理论; 动态结合; 个性培养
一、培养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现行的会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与会计人才市场所需求的专业人才相脱节,会计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呈现出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有悖于科学发展的社会理论。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缺乏信任,认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心态浮躁,责任感不强,同时对教育体系的单一性存在偏见,从而使这一脱节现象更为明显。现在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力量来推动,需要一股新的活力来改革创新,这也反映出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转型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使用人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这一变化必然推动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由教学型向应用型的培养模式转化。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薄弱,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的发展要求,使得会计行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一矛盾具体体现为大量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的被迫转岗,而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会计学专业人才,这是人才的浪费,也是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通过会计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人才市场对中、高层次及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大,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不单纯看重学历,更注重其是否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新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是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者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会计学专业人才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者。现阶段,资本化市场运作占主导地位,大企业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报表及相关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工作,71%的会计人员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预算制定等工作,有70%的公司总裁是来自于财经方面的专家,并且是以会计行业的专家为主,可见会计的角色正逐步向企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和决策者转变。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是资本市场的主要运作者,是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其运用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预测与决策、控制与评价,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将自身的应用型才能转化为企业价值。应用型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企业的价值创造乃至整个社会的资本积累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的动态目标,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提升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会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基本素质与理论知识培养为主线,以应用为导向,同时以企业需要为根本,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据一份关于现阶段会计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报告(如表1):
可见,用人单位对实践性的要求是居于首位的。而且,在一系列的人才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不强,要使其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必须对其进行培训,用人成本加大。可见,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一)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会计人员的诚信、责任心、谨慎性等都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重新定位,使得用人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职业道德的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会计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应成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
(二)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专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所处的环境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新的准则和规范出台,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会计工作从以前的会计核算到现在的财务管理与财务预测等职能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据调查报告显示,用人单位能容忍本科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6个月以内34%,1年以内24%。因此,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在市场经济多元化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会计的牵涉面越来越广,会计工作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核算职能,更要完成成本控制、风险管理与投资决策等重要职能,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要掌握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善于接受新事物,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并能适应于经济发展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应是国际型、沟通型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和我国的入世,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国际化越来越普遍,国际间的交流愈加显得重要。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国际性的培养,不仅掌握本国会计知识,也要相应地了解国际商务知识和国际会计业务,处理好国际间的会计协调问题。同时,也要求会计学专业人才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分析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
会计学是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科。长期以来,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中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过分地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在人才培养中,先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教学,再进行会计实践的教学,人为地割裂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不但影响了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培养,也影响了独立思考、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机制束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的考核,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只注重对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而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在大多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实践所占比重并不少,但大多流于形式,其学时并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同时,由于招收规模的扩大,使得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与科研任务,影响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更新;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不重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使得教师不愿意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上下功夫。人才的培养机制束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应用能力不强,人才亦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生就业难,这个尖锐的问题反映出教育的产品――会计专业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企事业单位现在都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会计人才,致使刚出学校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充分的经验,实践能力较弱经常吃闭门羹。高校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专业知识教育,灌输会计理论知识,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且统一用考试来检测学习成果,而忽略了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教育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学生光学习理论知识而忽略了现实当中的实际操作性,就业的困难明确指出了教育的缺陷。
(四)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下,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却日益明显。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其他相关知识,如管理、金融、税收、法律、证券和投资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然而长期以来,在高校会计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从而忽略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不合理搭配导致了培养出的人才过于专门化,知识面过于狭窄,缺乏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知识结构薄弱,缺乏打破成规的勇气,且综合素质达不到经济市场的要求,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
四、建立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而模式正如一个舵手驶向成功的彼岸所要走的航线,是至关重要的,在培养中应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使培养活动系统化、秩序化,从而达到所要的目标。
培养目标的动态变化性,决定模式的建立不仅要与之相适应,而且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方能在动态的环境下稳定成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将科学理念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将人才培养成一个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全才。因此在模式建立上,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固不可少的环节,是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使得理论与实践实现一体化的发展,将理论与实践的天平逐渐推向平衡化,而改变之前一边翘的状态,并在此之间相应转变教育模式,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同时增加校外实践课程,实行动态结合的教育,将人才推向多元化的发展,发扬人才的个性。
(一)素质培养
作为人才市场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素质培养是立足于人才培养的根本点。所谓“人才”,先成“人”,后成“才”,而成为“人”的本质就是自身拥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任何企业都关心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加深,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现代教育模式中夹杂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而忽略了人才的素质培养。因此高校应当把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时刻提醒学生对自身素养的重视,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协调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加快专业课程体系的变动,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
南京某高校针对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合理度与课时等的态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少数学生认为不合理,仅有1/2的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表示有兴趣,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提出要加强实践性的教育环节。以上结果表明目前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课程体系仍然不够完整,同时学生普遍认为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不够突出,实践课时安排不足,致使参加工作时在校学习的东西并不能熟练运用。因此,高校应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厚基础,宽口径”,将会计、计算机技术、税收、法律、外语等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各课程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结合,理论模块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以公共课程为辅助,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课程,使专业会计教育与行业标准接轨,让学生对理论的熟练掌握适应不断变革的经济格局。
2.层次性的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北京工商大学杨有红教授就会计人员应具备素质的重要程度对部分分布于不同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可见,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与多元化的能力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应突出知识结构的层次性,以育为主,同时展现各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要求学校增加实践性的教育环节,以克服传统会计教育下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接受手工操作的培养,在实践中寻求真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此来培养拥有多元化能力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三)动态多元化教育
1.实行动态式教育,积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是不同的,如果都采用同一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部分人才的泛滥和一些特色企业所需人才的匮乏。高校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根据区域内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定位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地方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并建立与会计实践环节相适应的企业实习基地,与社会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进来,弥补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弊端。
2.由单一型向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转换
组织形式集团化、经营方向多元化,企业经济活动范围由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强调专业对口的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国际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需要。鉴于目前态势,我国高校会计培养目标定位应由单一型的专才教育向多元化的通才教育转变。在经济发展多元化的环境下,各个部门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而教育的统一性将本来具有个性的人才磨合成了“大众人才”,这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反而增加了人才就业的困难度。高校应考虑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和接受水平,采取弹性学制,对学生进行差别化教育。在规定部分必学课程外,还可以在一个学院内增设更多的选修课程,增加实践性选修科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这样不仅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掌握不同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个性人才,使得人才多元化的水平有所提高。
3.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变,实行融合教育
教学和指导会计实践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高校教师应注重“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融合教育的措施,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校内、校外两边跑,同时又完善教师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高校可以分派教师到企业实习,这样在课堂上以理论为基础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实践知识为主深化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并掌握,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复合型。同时,高校也可聘请校外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来校兼职,为学生讲解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做到进一步的结合。
五、结束语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经济目标与市场目标。而应用型会计人才作为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其职能和作用都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更着;作为会计行业的坚实力量,经济信息的获取者和分析者,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下要不断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以核算趋向管理,扩展企业理财思路,成为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已经不可逆转,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知识经济体系的主体,能够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活跃于信息化时代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环境,客观上市场对于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对于人才的造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重在氛围的熏陶和实践环节的训练。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人才自身的多方面影响,社会与学校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相互发展,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与研究,根据经济的动态发展,确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框架,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培训方向和能力提升计划。会计学术的繁荣源自于丰富的社会实践,而实务工作又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指导,所以为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需完善课程设置,在讲授理论的同时也要结合对实践能力的重视,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佩芬.“双导师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2] 陈学清,郑岩.地方大学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N].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3).
[3] 沈英.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财会通讯,2006(4).
专才计划范文4
言语是我们的思想及情感的表达,是心底的声音,没有言语作为工具,我们的思想及情感就表现不出来。
言语是思想的衣裳,它能完全表现一个人。一个粗浊或优美的品格,在粗浊或优美的措辞中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一个人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说出自己,但却多数能鉴别及透露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无意间,在别人的眼前,他往往以每一句话描绘自己的轮廓与画像。
说话既轻浮则行动亦草率;所以谈吐是行动之羽翼,对于一切谈吐,人们最喜欢那种出自真诚而且经过选择的言语。
言语是一种严肃的东西,有口才的人决不滥用它,同时也劝你不要强求别人听你的活;如果别人不愿意听,最好还是住口不说。回为对方或许对言语的重要未有相当的认识:以致无法乐观地接受。
说话天才,不是天生的、是从现实中锻炼出来的,是一分天才。九分努力的结果。
人们若既没有擅长于辞令的才智,也没有缄口不言的判断力,那是一件可悲的事。思想的人只是空谈,因思想是无声的。自以为永远说得不够的人,常流于多言而必定是多言多夫。长舌头与头脑简单往往结成亲家。最要紧的是说得少又说得好,那便可被称为懂得说话的艺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各人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千差万异,如果我们不能善于跟各式各样的人交谈,讨论,我们必然陷于孤陋寡闻,自以为是了,孤陋寡闻,而又自以为是的人,正是一个到处都不受欢迎的人,而且,只要每个人想一想:自己的各种看法、意见、兴趣和主张,是不是从娘胎带出来的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是不是从来没有错过,没有改过的呢,答案一定为:不是。正相反,它们是慢慢地经过长期培养而成形的,它们是会常常改变的,“今日之我”,未必就同“昨日之我”。
人与人之间,若能和平相处,只有逅过语言一途。善于言谈的人,能把生活弄得随时随地都很快乐。他们在业余的时间里,可以和他们的朋友,或是他们的家庭,快快活活地过一个晚上,使大家得到更多的乐趣。而且,善于谈话的人,到处都受人欢迎,他能使许多不相识的人携起手来,他能使许多彼此不发生兴趣的人互相了解,互相感到需要,他们能够排难解纷,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他们能安慰愁苦烦闷的人,他们能鼓励悲观厌世的人,能够清除别人的疑虑和迷惑,能够使别人更聪明,更美好,更快乐,更拥有作为。
我们平常似乎很少人知道谈话在生活中,有这么宝贵的价值,常常安排自己的生活,办公啦,看电影啦,可是很少安排去找一些什么人,好好地谈几个小时的话。我们去找朋友的时候,不是为了要办一些琐碎的事情,就是为了应付应酬,联络联络,见了面除了随便我些话来乱谈一阵,并没有好好地想想应谈些什么。在我们宴客或安排什么晚会时。我们花很多钱和时间在饭菜和游艺节目上。我们给客人预备了好酒、名菜,安排了一些文艺节目。可是关于怎样谈话,却一点也没有想到。我们没有想到在一起谈些什么好,我们很少替客人们互相介绍,使他们在一起谈些共同有兴趣的事情。我们也没有想到,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自己带头谈起一个所有客人都会有兴趣的话题,我们特别使那些没有熟人的客人感觉到闷气、难堪,只呆呆地无聊地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在拜访人的时候,我们穿得很整齐。可是对于见了人之后,应该讲些什么,却模糊得很。有许多人不但没有随时准备和别人谈话,事卖上,简直有点怕谈话,甚至于觉得谈话是很讨厌很麻烦的一件事。我们害怕遇见陌生的人,见了比我们地位高一点的人,我们不但害怕,而且还有点害羞,如果遇到不得不参加的会议时,我们坐在那里,除了举手表决以外,什么事也不会作,我们不能站起支持,补充自己同意的意见,也不能反驳,批评我们反对的意见。
为什么我们变成这样的人呢?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缺乏集体生活,对人太不了解。也可能是固力某几次谈话失败了,为了避免谈话的再失败,于是索性就不肯再开口了。也可能是误解了多作事,少说话的真意,把不说话当作一种美德。也可能是受了祸从口出这成语的影响,觉得不说话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安全之道。
“祸从口出”这句话,在以前相当流行。类似这样的道德教条还多得很,什么君子缄口啦,慎言啦,多言必失啦,等等。总之,都是叫人最好不要出声,不要说话,不要发表意见。其实这些教条都是有它的社会背景的,在过去的中国,政治不良,君主专制,平民没有言论自由,谁要是言语不慎,批评了当局,或是得罪了权贵,常常就会招致杀身灭族之祸。这样相习相沿,人们便以不说话当作一种美德,当作一种安全之道。可是一种合理的社会,不说话,不但不是一种美德,而且也并非安全之道。
专才计划范文5
[关键词] 财经; 技能; 教学; 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64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109- 01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对于教育部所倡导的“2+1”模式,用第三年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把在学校两年的理论学习及校内模拟实习与第三学年到企业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把顶岗实习作为就业前的实践演习的平台,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针对我校财经专业教学现状,就如何强化我校财经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以下的看法。
1 从我们学校来说,目前财经专业技能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材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在我校财经专业教学内容中基本上以应试教育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需求为模式进行教学。过于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传授,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失调,因而学生学完会计课程后,实际操作起来仍显得困难。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
学生从初中升入我们职业中学,思想上还不成熟,大多数同学还没有形成对专业技能的正确认识,普遍地认为在学校阶段只要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从业资格和各科考试能顺利通过就万事大吉,有没有技能到工作时再说。此外,有时任课老师也会由于认识的偏差,只注重理论课堂教学,减少、轻视技能教学,从而使会计的技能教学流于形式。
1.3 缺乏对学生技能的考核
在目前的教学中,实行的是单纯以理论知识的百分制作为考核的标准,缺乏对学生技能的考核方法,高考对技能的要求也只要有一个珠算的等级证书就行了,对会计专业技能方面没有更多的要求。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今后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不再有适应期或只有很短的适应期,都是要直接上岗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专业课教师在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对学生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考核应该改变,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对专业技能教学的考核方法。
1.4 缺乏针对性培养
职业中学的传统教育是以书本理论知识为本,重复普通中学的应试教育的路子,导致无法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展开针对性的培养。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培养的是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而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达到既懂理论,又懂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对财经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 对财经专业课程改革,重点是技能改革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2.1 技能教学是财经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珠算、点钞是显然的技能课程,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属于技能教学或称为训练教学,此外,还有不少专业技能,如: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取得、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存在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之中,因此财经专业课堂教学除理论教学外,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技能教学。
2.2 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职业修养的养成
加强职业技能,强化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财经专业的学生书写的整洁、规范是基本技能也是良好职业修养的表现,职业修养还表现在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这是学生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石。然而不少学生毕业时,书写随意潦草,工作拖沓,无耐心,甚至思想意识不健康,这怎么能体现出一名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风范,这些情况表明我们的老师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和思想意识的教育,我们应意识到一个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欠缺的人,其专业能力是不可能很高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基本技能包括:书法、口才、礼仪、汉字录入等;专业技能包括:珠算、点钞与验钞、会计数字的书写、记账技术、会计电算化等。改变这种现象,关键是持之以恒,将这些基本功的训练从专业基础课抓起,寓于各种技能的教学中,并严格要求,长期积累,必然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3 在熟悉教材结构、掌握相关的会计准则、法规的基础上,按“宽基础,活模块,多资格”的要求设计教案
在消化吸收现行教材内容结构基础上,从会计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研究、构思和编写教案。同时,教材内容必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开发和推广出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案例性课程和教材——校本教材。
2.4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让学生走进企业,从事部分财务方面的工作,以检验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专才计划范文6
客观看中国经济环境,央行必须降息,货币政策必须宽松。当前,几乎所有经济数据都不理想。从主要工业品量价数据来看,目前经济尚处探底阶段;进出口贸易数据令人失望;即便地产销量的好转也是飘忽不定和不可依赖的,而算上建筑和其他相关产业,房地产市场产值占到中国GDP的五分之一。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求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应对。
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从棚户改造、优惠小微企业、加快铁路建设三项促进经济措施,到一带一路规划、京津冀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我们只能再度依赖基建投资来维稳增长。前三项经济促进措施总投资已经超过两亿,达到2009年国家4万亿救市的一半以上。当然,这三项经济促进措施需要各地方各部门配套投资的并不多,不会达到2009年各地各部门配套投资是中央投资的5 7倍左右的水平。然而前三项加上后几项经济刺激措施,总投资恐怕要超过4万亿,而且后几项几乎都需要各地方各部门成倍的配套投资。有了这许多经济促进措施,从主观上看,货币政策必须与之相适应,必须是宽松的。
但是,本轮货币宽松政策效果有限。
上一轮4万亿救市虽然留下不少后遗症,但出台以后半年,中国经济已有所起色,随后中国就宣称,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率先复苏。可是本轮经济促进措施和配套的货币宽松政策从开始至今已有半年多,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小,目前是否触底谁也没有把握。
从货币市场看,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连跌一个月,市场流动性充沛,这次降息将使流动性更加充沛。利好股市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仍然嫌利息高。中小企业不活跃,中国经济仍然不会走出下行通道。
当然,根据中国最新的CPI和PPI数据,继续降息仍然具有空间,并且根据趋势,中国已经进入降息通道。可是谁又能保证继续宽松货币政策,就一定能使中国经济止跌回升呢?何况,央行一直担忧过度放水可能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
货币政策虽然对实体经济至关重要,但它毕竟只是为实体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央认为“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主要还得依靠实体经济效率提高和实体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政策充其量只能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根据当前中国严峻的经济形势判断,继续降息的可能性完全存在。然而,货币政策对调整中国经济结构、阻止中国经济下行,最重要的作用恐怕不在于降息或者降准,而是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
本次降息的同时,央行宣布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从此前的1.3倍进一步扩大至1.5倍。这实际上利空银行。一方面贷款利率降低,另一方面为防止存款大量流失必须上浮存款利率,银行利差缩小。更严重的是,中国庞大银行系统内的坏账规模正与日俱增。银监会日前称,截至3月31日,中国的不良贷款规模较年初大幅增长1,400亿元人民币,至9,825亿元人民币,创十余年来最大季度增幅。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1.3g%,为五年来最高水平。银行背负如此压力,将不得不谨慎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