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北师大版小学英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范文1
关键词:大班教学 农村小学英语 有效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亳州学院2012年校级科研课题“小学英语大班教学实效性及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BSKY2012007)阶段性成果;2016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特色(品牌)专业“英语教育专业”(2016tszy057)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多数大城市小学英语的教学已经采用小班模式,而对于经济和基础设施都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大班教学依然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根据Natalie Hess的理论,班级人数多于30人的班级即被认为是大班[1]2。早在20世纪初,国外已有学者对班级规模进行研究,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中。多数研究表明,班级规模的缩小和学生的成绩尤其是低龄学生的成绩存在正相关[2]。 然而Kevin Verdin的研究表明无论大班还是小班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多个影响因素中,有效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更为重要。班型大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并不突出。只有班型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辅助方式有机结合时才可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3]63。因此,采用何种班型对于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不是根本性的,如何促进有效教学才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一、现状分析
笔者走访实习所在镇的十六所村小学,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当地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一)英语专任教师少
在这次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多数村小学没有专任英语教师,多数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或外聘教师代课。而村小学的生源由于多数是留守少年,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常常被父母带到身边,就近入学,[4]14村小学生源在高年级大量流失,往往四到六年级的班级数只有一至三年级的一半甚至更少,常常合班。
(二)教师接受的在职培训有限也存在优质教师资源流失的问题
笔者实际了解到大部分的村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有限。“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这两个项目实际参加的教师并不多,多数村小学中青年教师流动性较大,很难留在村小学中。
(三)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少,对英语兴趣不高,英语不受重视
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基本维持在课堂中。很多时候上课是在回忆巩固上节课的内容,课程进度慢。且英语不是小升初必考科目,不受重视。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中出现英语的机率极低,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四)英语教学资源有限。
多年来国家对农村小学投入很多,给予相当的资金支持,但大多资源集中在镇中心小学,个别村小学班级内连电源插座都没有。学生和英语的接触,基本停留在教师的嘴皮子上和书本上。
二、大班教学的优势体现
理论研究和实证表明班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是根本的。如何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班级规模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才是核心。笔者通过对十余所村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了解发现,在当前的教学条件和实际教学操作层面下英语的大班教学优势更为突出。
(一)经济层面
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良好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当前教育财政投入低于世界同类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是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5]32 ,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是考虑的重c。考虑到皖北农村的发展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等因素,大班教学在教育投入产出比上更具有优势。
(二)教学效果层面
大班教学能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大班囊括更多的学生为在课堂上开展的互动交流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合作搭档。反观王云霞[6]98在美国观摩二语课堂教学(10人班)时听到老师抱怨班级小、人数少,很难变化教学活动和学生合作伙伴,课堂乏味,由此可见学生人数多未必都是劣势。同时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表明:班级人多,在课上课堂气氛易热烈且持续,同学之间互动机会增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大班教学能更好地引入合作和竞争意识。小学生的阶段心理特点显示[7]这一时期的学生快乐且充满好奇并乐于交往。在与多人多次的合作与竞争中,互有增益,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增加综合人文素养的最终目标[8]105。而且教师更适应大班教学的模式。绝大多数教师的受教育过程是大班教学的过程。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掌握,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合作、分组教学活动辅以合适的教学手段做灵活的教学处理来规避大班教学的弊端,彰显优势,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三、提出建议
综合来看,小学英语的有效教学需要学习者、学习过程以及教师这三者的通力协作才能真正达成。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注皖北农村地区小学生
皖北地区城镇化进程缓慢,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激增。75%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4]14留守儿童多由家中亲人照顾。然而学生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以及人文素养的养成。长此以往,这对孩子们的心理和成长有一定的冲击。因此教师以及教育单位都需要承担起家长的部分责任,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关注学习环境构建,重视各方面因素,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1.物质条件的满足。通过构建硬件设施和操作平台弥补学生周遭缺乏英语氛围的遗憾。2.充足的优质师资。多提供英语专任教师编制,提升薪资,吸引优质教师加入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队伍。给予更多“国培”“省培”的机会。3.提高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使小学英语能够为中学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增加英语使用和学习的机会,扩大英语影响力。4.增加家长的参与度,让他们了解英语,认识英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习英语。
(三)关注教师发展
1.更新理念、快乐教学。新课标为教师注入新鲜的教学理念,只有真正理解新教学理念才会乐于接受挑战,达成新的教学目标。2.灵活教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语言能力,用渊博的学识驾驭多样的教法,用扎实的语言功底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打下良好基础。[9] 3.重视情感教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任何教学改革都是基于对他们的影响力[10]。情感影响是其重要方面。良好的情感交流培养健康积极的情感心理,有利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11]104。
四、结语
小学英语大班教学在当前的皖北农村广泛使用,与其耗费人力物力实施小班教学,不如聚焦在大班如何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关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通过情感教育打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采用合作、分组、自主学习等多种模式突破大班教学的瓶颈,发挥其优势,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进而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Natalie Hess. Teaching Large Multilevel Classe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2.
[2] 卢海弘.班级规模变小,学生成绩更好――美国对缩小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关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10):33-37.
[3] 闫慧颖.浅谈大班英语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3-64.
[4] 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2):14-16.
[5] 赵宏斌,蒋莉莉.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及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08(4):5-8.
[6] 王云霞.大班英语教学的再认识[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6):97-99.
[7] 邓从真.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标准[J].人民教育.1994(5):25-26.
[8] 何善亮.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实践生成[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03-106.
[9] 王蔷.国际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5(1):84-90.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范文2
关键词:民办高校;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新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风生水起,可以说在向应用型转变方面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是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并没有全部国际化,尤其还存在一部分教师从未走出过国门,因此对于国外的了解与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阶段,那么,怎样使他(她)所教授的学生有国际化的视野,并使理论联系实际呢?众所周知,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就是进行应用,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忆单词或者句型而不能实际应用的话,那么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目的,然而文化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现如今的民办高校正在向应用型技术类大学转型,这就意味着要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对语言有实际操控能力的大学生,所以以文化为基础进行语言学习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其实是一面反映文化的镜子,自从有了人类开始便有了语言,也就随之产生了文化。近几十年来语言的飞速发展也促使文化不断发展,二者的关系不置可否;通过语言了解文化,通过文化了解语言已然成为最普通的道理。语言体现了文化的本质并反映出人们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作为母语是汉语的我们学习英语本身就存在着文化冲突,所以文化的教与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文化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民俗,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从而能从文化的角度学习语言。
三、民办高校以文化为基础的英语教学理念
以文化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束缚于书本知识,而是围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获取的信息所涉及的文化展开。文化的介入使学生能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等,这些都有利于语言本身的学习,更有利于使用该门语言顺利进行交流活动。以文化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避免将语言只是当作规则而死记硬背,而是将语言教学融入一种文化交流与了解的活动中,用以实现学习用途。所以,较之以前的教学形式,此教学模式围绕所学内容介绍相关文化与学科背景知识、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因此,语言规则学习与文化背景知识合二为一使学生能够更快掌握该门语言并进行实际应用。
在进行以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此教学模式并取得效果和进展,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打造教师队伍国际化,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民办高校在有经费的前提下应该让教师多走出国门看看,多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只有教师本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了,才能通过自身的感受和言传身教交给学生。
(二)挖掘课本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
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目前所处的环境下,一种新的基于文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办法,若使这种方法充分实现的话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材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探究,不断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以英语读写课为例。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信息的输入量,只有输入足够的信息才有可能顺畅输出信息,因此,阅读与写作能力是互相影响的。学生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来积累足够的输入信息,这样在写作时才有可能写出地道的、正确的英语句式。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详细而生动的材料,目前,英语教学中的文本选择广泛,包括人口、污染、民俗、历史、天文、地理、价值,人权和其他方面内容。其实学生可以借鉴很多文章,掌握其结构、题材、句式及所蕴含的文化知识等,这个信息积累过程远比只是了解文章的语法知识点重要得多。教师应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以读促写,充分分析不同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素,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积累丰富的经验知识
1.课本剧大赛:书本文章都是几经考察走访、深思熟虑之后总结的智慧结晶,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书本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的有效手段还包括课本剧大赛。课本剧大赛是指让学生根据课文改变出有角色、有内涵、有文化的剧本。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创造真实的交际语境,考虑社会和文化习俗之间的关系、说话人的评价及语言的得体性和行为的准确表达。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了解文化差异并能主动去学习不同习俗知识。
2.鼓励与外籍教师交往:现在的校园中从不缺乏外籍教师或者外国人,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多和他们交流;院系也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辩论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或者学生交流接触。学生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思维方式、民俗习惯等,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地道西方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3.开展与文化知识有关的讲座讨论:院系可以邀请本校就职的外籍教师或者就读的外籍学生定期开展关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讨论和讲座,介绍英美文化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外语学习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找到目标文化的特点并了解和学习目标语的文化。
(四)加速国际化办学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已经提出了大学“国际化”的职能,虽然大学的第四个职能在中国通过官方被指定为“继承与创新”的文化,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燎原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文化的和谐,科学和技术合作,同时也扩大了教育产业。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国际化是各高等院校应该具备的办学特色,因为受益的不仅是受不同文化熏陶而成的人才,同时对本校也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后期的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延伸拓展意义,这是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举措。当然,作为一种战略举措,做起来也是任重道远,甚至先期的投入成本也是相当的巨大。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学校搭建起的校际之间的交流平台可以影响到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还应该有一批谙熟欧美发达国家事务的国际化教师,这样对全球化市场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经济发展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王宗炎.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2000.
[2]孙勉志.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范文3
一、在导入时进行留白,可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堂好课,课前的导入很重要。好的导入,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引人入胜。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Mocky’s
birthday第三课时关于季节的单词及句型时,我在课前播放了四季的风景片,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顺势提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这样的环节设计,既渗透了季节的单词,又练习了句型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学生在掌握了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单词后,很自然地提问句型,给学生留白,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体验成功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课堂活动设计上留白,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促进师生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一)笔者在进行动物单词的教学时,充分利用简笔画,给学生留白,它进发了学生思维的光彩。
由于简笔画的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笔者在课上要求学生掌握兔、熊、猫、猴、猪和虎等动物的英语表达。在上课时,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个圆,问学生这是什么。当时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说出很多英文单词:如circle,apple,moon,balloon,ball,football,basketball,wheel,cup,pencil等单词,充分发挥了想象的空间,两人合作,头脑风暴,畅所欲言。然后,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了六个圆,并在每个圆上恰当地加几笔,逐步地画上了各个动物的耳朵、眼睛和嘴巴,问学生是什么动物。通过分层次的留白处理,让学生说出了许多相关的单词,不仅扩充了语言输入量,而且成功地完成了所有单词的教学任务。
(二)在教学句型时,利用多媒体图片留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实现由静态到动态、无声到有声的转化。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我搜集了图片:in the park,on the farm,in the bag,on the road,in the sky,in the room,in the circus等,让学生练习句型There is a/an…/There are…s…。在这堂课上,孩子们的想象神奇地在没有打开的冰箱、书包、房间、马戏团,在空无一物的公园、公路、天空、农场得到了释放。笔者运用了“造句比赛”这一形式,使学生合理地发散了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There is a table in the room.There is a book in the room.There is a table,a book and a student in the room.…学生的思维就在“留白”处打开了,他们面对一个“空白”情景,便会自然而然地去补充“语料”。学生在搜索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中,很自然地蹦出了主要句型。同样的方式介绍了其他场景中可能存在的物品或情形,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
(三)在进行故事教学中进行留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能够起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Mocky’s bad day时,先问学生看到bad一次,会想到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再谈谈为什么说是bad thing;顺势介绍本课故事标题Mocky’s bad day,启发诱导学生为什么这样说,给学生留白,发挥想象的空间,尽可能地运用所学语言来描述,甚至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张口说英语了,真正地还原了学生的本真。进而在CAI课件的帮助下,很轻松地完成了故事的学习,并适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自己的事自己做;要有责任感等。可以这样说,教师的语言引导和指示作用,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留有空间;也舍得等待。让学生勤于思考,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简单的教具在课堂上留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的教具使用来自于生活。任何一件可以为教学服务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具。各种教具的使用得当也能为课堂教学进行留白。
比如,在课外班上,笔者教授句型What’s this?It’s a/an…。在课上,本人拿出一张纸,用英语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paper。然后,我又把这张纸往自己的头上一搁,又问这是什么,学生有的回答hat,有的回答cap。就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张纸发生了神奇的功效。学生们说出了TV,book,blackboard,window,computer等等。还有,学习mirror这个单词,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想一种镜子的类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们想象成各种图形,甚至想象成动物的形状,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这种教学留白的处理,巧妙地拓展了教学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了学生有效地滚动旧知,拓展新知。
三、在布置作业时的留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一个智慧的老师的恰到好处的“留白”可驱动学生“补白”的力量,使教师、学生、文本达到“情感合一”的和谐状态。现在的六年级,早在四年级时就开始了“留白”的铺垫工作。笔者除了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以外,每天还布置一定的预习、复习作业,并坚持向学生说明每项作业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他布置作业,哪些内容会是作业。大家讨论,最后确定为必选作业。现在,六年级的作业,笔者每天只布置与当天学习内容相关的少量的作业,其余的完全由学生自己布置。
如今,班中的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地布置作业。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自己找课外题来做,使自己“见多识广”;基础比较弱的学生,从最基本的课本入手,将一至五年级的英语书系统地复习了一遍,夯实了基础知识。可以说,这样的作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范文4
摘要: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出发,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英语阅读教学呢?本文就英语教学与智能开发的内在联系,讲解了笔者是如何正确理解英语阅读教学的,及其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英语阅读 教学
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出发,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英语阅读教学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预习是基础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课文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而开设预习课是保证预习得以经常进行并长期坚持的措施。学生在独立阅读的预习中常常发现某些语言现象同他们已有的知识有所矛盾。例如:他们已经知道hold a meeting,是举行会议,然而在the offices they held中的held,作“举行”解,却又讲不通。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了这一类的情形时,往往首先问教师为什么。教师不应该在学生一提出问题时立即全部解答,而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新的语言现象并回忆旧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独立判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里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学生运用他的各种心理能力。
二、“听、说”是关键
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有一定分量的听、说训练与教材结合。听、说训练的材料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当前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内容丰富多彩,不至于老是谈低年级才有较多的口语训练,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听、说比重越来越少,到了高年级就更丰富了,结合教材的听、说,为读写打下基础,而教材的读、写又巩固了听、说,有利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的教材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按学生的基础加以改编,用作口语训练的材料,使它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为学生所能接受,而且,还可以随着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越来越高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三、清除阅读障碍是重心
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阅读障碍不是来自于词汇和语法,而是来自于贫乏的背景知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要给学生补充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来消除阅读障碍。
新课标明确列出了“文化意识目标(七级~八级)”。东西方的风土人情、文化风俗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阅读前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可以帮助学生们顺利地阅读,同时又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也逐步培养学生的宏观意识,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我们知道,沟通的最基本要素就是information gap(信息沟),西方文化背景常识正是学生渴望得到的,恰当利用这一信息沟必然会给英语课堂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带来无限生机。
现行北师大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culture corner板块,合理使用这一板块不仅补充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其它阅读材料。实际上,依据新课改的精神,调整这一部分材料的顺序和warming up融合在一起处理对整个单元的教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模块1 Unit 3提到了西方节日文化,据此,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方的重要节日,如New Year’s Day,St. Valentine’s Day,Easter,April Fools’Day,May Day,Thanks giving Day以及Christmas Day。模块4 Unit 11提及西方媒体,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英美报刊杂志,如Times(时代周刊),News week(新闻周刊),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又清除了阅读障碍。
四、培养阅读策略,逐步增强语言素质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不要把文章断成几个孤立的片段。应该让学生带着一两个能贯穿全文的问题去读,先整体感知,再分段教学。
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然而,找topic sentences这个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很多文章开头都力图既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能揭示一个新颖的主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熟悉英语文章的introductory paragraph(s)的常见形式,如谈话式开头、故事叙述式开头、打破常规思维的评论开头或“奇特”人物行为描述等。接下来再把文章的自然段落分成几个部分,用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清晰地反映文章的线索脉络。学生的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猜测词义、理解大意、分清事实观点、推理判断、了解文章结构信息、了解重点细节等阅读技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模块3 Unit 9中的The Road to Destruction这篇文章时,教师可首先提出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What is the author mainly talking about?然后让学生采用skimming策略快速浏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进而采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课文结构:Introductory paragraphs(谈话式开头)Problems caused by cars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Concluding paragraphs(表达情感),学生们围绕里面细节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了解了课文具体信息,吃透课文深层含义。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分析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遇到类似的作文,他们自然思路清晰,写作涉及到的各个层面便了然于胸。
五、落实“培养阅读策略”,贯彻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原则
高中新课标在英语语言技能目标中对阅读提出如下明确要求:六级目标中明确指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9万词以上”;七级中谈到“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杂志,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5万词以上”;八级更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3万词以上。”
依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只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阅读典范,仅依靠有限的课堂阅读资源是很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大量的自主阅读。
由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差别很大,因此选定的阅读材料必须和他们的个性和兴趣相吻合。具体而言就是,不能拘泥于材料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能引起个人情感共鸣的英文材料。材料的难度应该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生词词汇量应该控制在3%左右。当然积极主动的、合作参与式的英语学习方法也很有必要,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可以构成学习小组,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范文5
小学英语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问题层出不穷,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1.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1)情境创设简单。首先,绝大部分小学教师会采用实物、挂图、简笔画等基本教具,课堂经常会采用录音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英语儿歌、小型游戏等使用频率也较高。但学生参与表演、学唱英文歌等难度稍大的情境设计较少出现,即使使用,成功率也不高;其次,教师对情境素材的选择首先来源于教科书,部分教师会尝试搜集相关资料辅助教学,课堂大部分教学时间用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宽度。但对于挖掘教材情境内涵,以及教材情境传达的人文底蕴,课堂涉及甚少。(2)教学评价单一。首先,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传统的“提问—回答”式教学方式,很少运用肢体语言,如表情、手势、躯体动作等,激励或者褒扬性的话语运用甚少;其次,中期考试或者期末考试,听说读写的考核中,听说所占比例很低,甚至为零。课后作业中,“听录音跟着读”等非具体形式的作业不能激发学生任何学习兴趣,远离英语课堂后基本上没有任何英文语境。(3)合作学习形式化。英语课堂教学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展开竞争。但教师在分配小组时,往往邻桌三五成群,缺乏科学的分类;而且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时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习小组群策群力,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缺乏,合作观念淡薄。(4)高低年级情境教学过程差异大。中低年级课堂,情境创设开放别致,事例真实生动,形式活泼新颖,开展游戏或唱歌、表演等情境活动;而五六年级学生,基于升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组织、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保守,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中的情境,较少开展其他情境活动。
2.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产生此种现状的原因。(1)客观原因。首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翻阅多种小学英语教材,无论人教版、北师大版还是各种地方版本的教科书,每学期都要学习6~8个单元的课程,而小学英语课时安排少,基本上每周两节,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丰富成为鲜明的对比,矛盾突出。教师一致反映情境设置困难。其次,应试教育压力大。学校对学生的了解凭借分数,对教师的考核凭借教学成绩。因此,考试成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无法精心设计情境教学。(2)主观原因。首先,教师对情境教学缺乏深刻了解。当前大部分教师对情景教学法都有一定的了解,也考虑利用情境的创设来进行教学,但对情境教学法的依据、功能及如何应用等理论基础理解不够明确,缺乏深刻的认识与反思,在实际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更不知道如何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同时,教学方法较机械,很多教师一般利用简单的图片或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来组织情境教学,不能达到灵活多样化的要求。如何利用情境更有效地来组织教学成为主要问题。再者,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科学化的小学班级容量为12人,人数越少则越适合小班教学,教学效果更优化,反之也为情境教学的开展带来不利因素;学生对英语兴趣浓厚程度不一,且英语基础不同,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学生基础不同,掌握的知识结构迥异,教师无法实现同步教学,兴趣浓厚的学生,知识领悟程度深,课堂参与程度高,更激发了其努力学习的信心。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日益马虎,学习成绩逐渐落后。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优化的启示
1.关注学生先前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先前的知识经验,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而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先前知识经验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到小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并把它视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打破不良认知图式和观念,建立全面完整知识体系。学习1~10的序数词拼读和默写时,首先要求学生已经掌握1~10这十个数字的基数词的写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英文数字情境,教学生掌握基数词转变为序数词的规则,并能够在实际生活灵活应用。总之在实际英语情境教学中,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有效引导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与新学知识的衔接,不能使学生感到认知困难进而对新知识索然无趣;鼓励英语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管理教学内容时,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库中,进行“同化”、“顺应”的信息整合,从而增长出更新的、更完善的、更科学的知识体系。
2.丰富教学情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及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建构的,所以,教师应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现有认知结构,让学生能轻松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语境,提供给学生最恰当最真实的语言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提高教学效率,但对同一内容的语言识别因呈现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教师所展示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就越能缩短感知时间,越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实物教学或模型展示有关学习用品、人物职业、动植物、食品等,生动直观。通过实物与英文的直接对接,省略汉语的翻译环节,可使学生记忆深刻。图片、挂画、简笔画图画可以把对话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达到直观刺激的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当时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元化。要想使评价有效地融入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力求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成长、进步。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应用考试和日常教学活动为参考依据,考察个人或者团体的方式,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同时需要多关注正面评价的激励作用,善于发现学生微不足道的进步。当学生犯错,不指责学生,不刻意纠正其错误,可以尝试反复重复正确的语言,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进行自我纠正。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育机制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倡导评价形式多元化,如课堂教学活动评比、调查问卷、学习档案、学习结果自我测试、家长对子女学习情况的反馈与价、平时测验等。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把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交流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低年级形成性评价,应采用与日常教学活动相互贴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高年级期中或期末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分析学生实际运用、操作语言的能力。笔试要侧重考核听和读的技能。终结性评价尽量不对学生成绩排队。
4.营造科学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员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某一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共享学习资源,互相吸收各自成功经验,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课堂上的社会交往使得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丰富自己的认知图式,建构新的知识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心理特征进行综合评定,根据评定分析的结果将班级学习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发挥组内成员的合作互补优势,给予每个小组机会,让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力求各组间的均衡发展,不存在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更能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合作学习更加优化。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习共同体的特点,进行积极规划和引导。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 教材教法
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是为将要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目的和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使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主要内容,初步理解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初步掌握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和方法,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钻研和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能力,具备选用适当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以及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此门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到整体综合素质都会有较高的要求。为适应时代的挑战,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学科建设,“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在课程设置的时间、考试手段、考试方法、课程内容的精选和调整等方面应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1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时间设置
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小学语文方向、小学数学方向、小学英语方向)“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一般在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开设,而且小学语文方向和小学英语方向为专业任选课,只开设一学期。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应将开设时间适当提前至二年级下学期,并且小学语文方向和小学英语方向应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该门课对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有深远的指导作用。一个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方向)的师范生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首先,他必须要对这个职业有兴趣,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正确的引导。提前开设本门课,有利于提早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去探求、实践,稳定专业思想,树立致力于小学数学教育这一职业的信心和信念。
(2)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提前开设本门课,能够让学生尽早地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3)应将小学语文方向和小学英语方向“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的专业任选课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开课时间由一个学期增加为两个学期。使学生更为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为学生切实提高实践和研究能力提供时间保障。过去,我们所提倡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小学教师要“一专多能”,在现当代同样应该提倡。要着力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方向和小学英语方向的毕业生不能或很难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
(4)通过“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质。例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如:4787÷53,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是因为百位上不够商1,因此必须往后多看一位,商就在十位上。而大部分学生习惯的说法是,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说明不够除。这种说法不严谨,任何一个数(那怕很小)除以一个数,永远都够除。又如:分数除法,其计算规则是: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而将其规则归纳为:分数除法就是颠倒相乘则是错误的。当然,要想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要求学生养成一种严谨的数学语言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教学的不断强化,并让学生逐步领会,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5)“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设置的时间的提前和将小学语文方向和小学英语方向“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的专业任选课设置为专业必修课,能够使“微格教学”和“微格训练”有时间保障和质量保障。学生的不自信、胆怯、声音的响度、语调、造作等诸多不足可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逐渐得以克服和改进。更主要的是学生的独立性在这样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中得以提高。
2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实践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是教育学的分科教学法之一,是教学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化。它主要解决的是小学数学“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教什么”固然重要,但教法课教学生如何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即“如何教”则是时刻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传授教学理论和方法,而且更要关注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去实践这些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问题的处理能力。学生在实践中的处理能力的有效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促成和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的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在讲完某一基本理论后,可以选择一个课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讨论。例如:
讨论题: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通常称为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编号或元素所占的位置,通常称为序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基数、序数”的教学怎么来进行设计。
①小学数学教材是如何设计的;
②跟小学生讲“基数,序数”小学生能否接受。如何把握好教学的分寸;
③能不能脱离教材,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进行设计;
④教师呈现自己的设计引发学生的讨论。
“让六个学生站在讲台前一字排开,问:讲台前站有几个同学(六个),第六个同学是谁?(某某某)六个和第六个意思一样吗?
这样设计,既让小学生领会了六个(基数)和第六个(序数)的意义,又让小学生认识到了六个(基数)和第六个(序数)的不同。
又如:空间与图形中的“确定位置(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讨论题: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先横后纵还是先纵后横?
①教室里“学生的位置”其表述方法是先横后纵还是先纵后横?
②生活中或数学中描述位置是先横后纵还是先纵后横?
③教师呈现自己的设计引发学生的讨论并达成共识。
“学生的位置”,其表述方法是先“纵”后“横”,而生活中或数学中描述位置则习惯于先“横”后“纵”,对比二年级的课《看望老人》,其描述位置的方法又是先“方向”后“距离”。如果教师在小结中对表述位置的方法做必要的概括,对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效果更好。
(2)在完成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对某一部分内容进行完整的综合性实践,之后教师进行课例设计与讲评。具体过程和步骤是: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提前布置)――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教师课例设计讲评。
通过这个过程实际演练,既考了察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环节的把握,如: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确定的是否明确;教学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学组织是否生动、形象、准确、凝练;板书是否设计合理、工整;教学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等。同时,通过学生的讲评讨论,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好的方法。而教师课例设计讲评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照,引发学生对教学设计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从最初的模仿,逐渐变成对自己更高的规范的要求。在实际演练过程中,适时地让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象以及专家的教学点评,能让学生吸取营养,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通过开展这样的实际演练,还能让学生逐渐体验从大学生到小学教师角色的转换。能使学生更多的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从长远来讲,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思考意识和思考方式,将会终生受益,使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灵性、悟性,有利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3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成绩考察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考核,要改变过去仅限于考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掌握的状况,还要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如: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综合的测试。具体为:
在学生平时的实际演练和讨论中,教师根据学生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从教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并给出成绩。
期末考试分成面试和笔试,面试可采用“说课”或针对一个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问题进行“演讲”。如: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请你加以分析等。
通过平时成绩的考察,能及时的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教师及时改进和调整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期末的面试和笔试,又从技能实践和理论知识两个方面考察了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成绩考核更趋于公正、合理,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内容的精选和调整
在新一轮课改实验已进入第8个年头的今天,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教材和课程内容显得相对滞后,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由于大学教材的使用相对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内容的精选和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内容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脉络,与小学数学课改实验教材相适应来进行精选和调整,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小学数学教师适应社会的的要求和发展。
4.1 精选和调整的原则
①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为精选和调整的基本框架;②构建“宽基础,理论扎实,强技能,实践性”的课程内容。
4.2 精选和调整后的内容
第一章小学数学基础理论:(1)整数的概念和计数法;(2)整数的四则运算;(3)整数的有关数学问题;(4)分数的概念和性质;(5)分数四则运算;(6)分数的有关数学问题;(7)小数的概念和性质;(8)小数的有关数学问题;(9)百分数及百分数的有关数学问题:(10)量与计量;(11)整数的性质(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2、3、5的倍数特征、质数、合数、互质数、分解质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增加“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旨在构建“宽基础,理论扎实,强技能,实践性”的课程内容,使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函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比重最重的“数与代数”的内容标准。这部分内容的增加,能够改变以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过窄的状况。
第二章小学数学学习概述:(1)学习理论综述;(2)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简述;(3)小学数学学习分类与学习方式。
第三章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与实施:(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2)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第四章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的结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学段目标);(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目标领域、内容领域的相关内容。
在众多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教材中,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方面的内容大多是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简介或是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概述,而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力求全面认识和把握新课标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学段目标,知识目标,过程性目标),深入地进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学习领会,并进行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解析。使学生学习后能够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第五章数与代数的教学:(1)数与代数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内容分析与教学要求;(3)数与代数的教学研究。
第六章空间与图形的教学:(1)空间与图形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内容分析与教学要求;(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究。
第七章统计与概率的教学:(1)统计与概率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内容分析与教学要求;(3)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究。
第八章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学:(1)实践与综合运用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内容分析与教学要求;(3)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学研究。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学,侧重于让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学生在掌握了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又深刻的认识和领会了“新课标”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更富于实践性和研究性的学习。
以上课程内容的精选和调整,自成体系,应该也能够适应高等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