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长礼家长寄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长礼家长寄语范文1
关键词:学生成长记录袋;作用和价值;注意的问题
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那么,学生成长记录袋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呢?
一、它的最主要的作用和价值在于记录功能
如有的学生设计了这样几方面的内容:(1)我的基本情况。(2)我的进步。(3)我的经验与反思。(4)我的阶段学习目标。(5)我的评价;还有的学生则设计成:(1)心路历程。(2)车站小憩。(3)闪光点。(4)朋友小屋等。无论怎么设计,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记录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二、它的价值还在于评价和激励作用
记录的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评价可以由老师评价,也可以由家长评价,还可以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本身也有激励的作用,学生在记录评价中会有一个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横向比较,学生有了竞争的动力,纵向比较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它的价值还在于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完善
在记录袋中有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总结的内容,它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反思检验总结,不断地完善自己。
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抽象的、隐形的,必须有介质反映出来,学生在成长记录袋的整理记录过程中,有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五、有助于学生自我管理习惯的养成
学生由幼稚到成熟是有一个过程的,学生在成长记录袋记录中,会找到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在记录中反思,在记录中成熟,逐步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既然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有如此多的价值和功用,我们一定要善加利用,那么它在运用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呢?
首先,成长记录袋的记录必须真实,并力求全面。含有水分的内容,记录再多,也毫无意义和价值,因此,成长记录袋记录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在学生本人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全面,越全面,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促进作用就
越大。
成长礼家长寄语范文2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缺乏关爱
单亲家庭子女普遍存在缺乏家庭的关爱。有的父母离异之前,父亲或母亲就长期离家,离异之后,小孩跟父母一方生活,难以见到另一方家长,更有甚者,父母离异以后,小孩就放到爷爷奶奶或亲戚家,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有的单亲家长则忙于重组家庭,无暇顾及孩子。
(二)心理封闭
由于孩子很难见到父母,十分孤独,感情饥渴,再看到周围的同学、同龄孩子被父母呵护,非常羡慕,自己又得不到,因此,心理封闭,不愿与其他人接触,喜爱独处,长此以往,心理封闭,甚至患上自闭症。
(三)精神萎靡
单亲家庭子女普遍存在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不高,干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都不太愿意干,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进取心较弱,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四)性格脆弱
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较脆弱,难以经受挫折,稍有一些波折,就心灰意冷,尤其在受到老师批评后,往往抵触情绪较大,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容易为一点小事跟同学发生矛盾,且忌恨、报复心理特别严重。
(五)自控力差
单亲家庭子女情感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差,即使认为不对的事情,也要去尝试,有的经常打架、惹事,上课捣乱。据有关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一半是单亲家庭子女。
二、单亲家庭子女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父母不闻不问或很少过问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缺乏父爱和母爱,甚至两者都缺乏,即使得到点爱也是暂时的,残缺不全的。小孩放到爷爷奶奶处,长时间不和父母见面。还有的子女跟父亲或母亲生活,而家长的工作繁忙,很少过问孩子,孩子甚至一连几天都没有时间和家长谈话或很少交流。
(二)自卑心理导致孤僻
单亲家庭子女往往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他们渴望得到父爱或母爱,但又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因此产生自卑心理,长期下去导致性格孤僻。同时,长时间得不到关爱,也使子女缺乏动力,郁郁寡欢,学习、生活劲头不大。
(三)心灵受伤害致使性格脆弱
父母离异前,很少有不吵闹的,还有的父母离异以后,一方也来吵闹,甚至有些家庭为了探视权而发生纠纷,孩子整天在吵闹中生活,心灵上受到很大的伤害,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四)被冷落使他们常做出格的事
单亲家庭子女常做一些出格的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受冷落的感觉,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因此他们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老师、父母对他们的关注。这就是有点单亲家庭子女想犯错误的原因所在。还有的单亲家长或爷爷、奶奶,认为父母离异,欠孩子的较多,当孩子有缺点错误后,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使他们做事容易出格。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子女能否克服心理障碍,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一)关注成长,把爱洒向他们的心田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单亲家庭子女最缺乏的就是关爱,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教师应当把爱的阳光洒向他们的心田,生活上关心他们,嘘寒问暖,上课多提问,学习上重点辅导他们,下课经常与他们谈心、倾听心里话,把单亲家庭的孩子当亲生孩子一样看待。当他们情绪低落时,更应当给予关怀,并及时疏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关爱他们的,使他们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学习、生活,教师的关爱是单亲家庭子女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
(二)保护他们,不用尖刻的语言刺激
单亲家庭子女情绪波动较大,往往不能持续地保持高涨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当他们有了缺点错误后,用温和的态度、和缓的语言,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尤其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们
(三)不断激励,给他们上进的动力
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不断激励单亲家庭子女,激发他们上进的自信心,当他们精神振作或学习等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使他们更加产生上进的动力。
(四)融入集体,多参加学校活动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性格孤独,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教师可以让几个学习、品德都较好的同学,与他们组成互助小组,下课、放学一起玩耍、写作业。集体活动,如运动会、班会、文艺演出、出黑板报、春游、秋游等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陶冶性格,愉悦心情,产生动力,忘却烦恼,奋发向上。
(五)自立自强,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
单亲家庭子女应该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心理障碍,在学习、生活中振奋精神,自立自强。
(六)多和家长联系,多教给他们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
成长礼家长寄语范文3
(1)意义。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需求,如爱的需求、安全的需求、自尊的需求、独立的需求等等。幼儿的需求是其心理水平的外在表现,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机制,满足幼儿健康的需求,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幼儿的主动精神,促进其良好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马斯洛曾在《人的价值与潜能》一书中提到:人的需求被满足以后,就会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由此可见,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需求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形成幼儿健康的心理需求,不仅能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更可受益终身,同时,也是新世纪对所需人才的要求。
(2)背景(幼儿心理需求现状分析)。
①根据多方面的调查表明,幼儿健康的心理需求多于不健康的需求。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在心理需求的推动下完成的,我们发现:幼儿的心理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健康的,它们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有些是中性的,是幼儿年龄阶段中所固有的心理特征的反映;有些则是不健康的,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着阻碍作用。比如,爱的需求、探究的需求、交往的需求,在这些需求中,大多数心理需求是健康的。当这些健康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能够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使之成为向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的动力。在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典型性、阶段性的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需求,这些需求相对某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是健康的,并无害处,如对成人适度的依恋需求、模仿的需求,我们称之为中性的需求。随着幼儿的成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及心理的逐渐成熟,这些需求会逐渐被克服或适度表现出来。但是,如果这些需求表现过度,则会演化为不健康的心理需求,以致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外界环境的刺激是使幼儿产生需求的客观因素。在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幼儿自身也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需求,如任性、利己的需求,表现为对喜爱事物的独占、犯错时推卸责任以及对成人的依赖等。这些不健康的需求,会造成幼儿人格缺陷、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等等,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时会影响终身。
②自我实现需求的萌芽开始产生。在幼儿期,幼儿自我实现的需求有了初步萌芽,尤其是到了大班,自我实现的需求更为强烈,他们渴望表现自己的才能,渴望获得成功,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认同。人的心理发展是具有连续性的,对成人而言,这种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很肤浅的,但是在幼儿阶段,他们社会经验和认知水平不可能达到成人的境界,成功的体验是幼儿情感体验的最高层次。正是这种体验,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而这种体验不断内化成幼儿新的需求,以追求更高境界的需求。所以,对幼儿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做出全面科学地评价,从而确立幼儿健康心理需求的目标,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需求,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幼儿教育事业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概念的界定
心理需求是指个体有待于满足的心理状态,幼儿心理需求的评价是幼儿健康心理需求的一个要素。幼儿健康的心理需求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与其年龄发展相符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将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三、幼儿心理需求评价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对现阶段的幼儿作哪些方面心理需求的评价呢?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我将现阶段幼儿的心理需求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爱的需求。关心、喜欢小动物,能喂养小动物,发现、了解小动物的变化;尊敬、爱戴师长,愿意亲近成人,对成人有礼貌,能主动打招呼;关心同伴,乐意帮助同伴。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爱的需求非常强烈,对爱的需求的层次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如在关心、爱护小动物方面,小班年龄幼儿满足于看看、摸摸小动物,关心小动物吃哪些食物;中班幼儿则想到要亲手喂养小动物;到了大班,幼儿们就会更关注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生长变化、生活习性等等。所以,评价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这些需求变化,为不同年龄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评价内容。
(2)独立的需求。自己的事自己做,能独立解决遇到的小困难,做事有主见,不纠缠大人。随着幼儿社会环境的变化,幼儿独立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其独立的范围也日渐扩大。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如小班幼儿评价的重点范围在自理能力方面,中班幼儿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而大班幼儿的侧重点在于独立解决同伴间的矛盾、问题方面。这样,在评价的层次方面有了提高,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制定指导目标,调整指导策略。
(3)交往的需求。能愉快地和老师同伴一起玩,体验与同伴合作玩的乐趣;能主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喜欢独自玩,这说明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烈。随着他们的社会性的发展,越来越喜欢和同伴、老师一起玩,表现出迫切的交往需求。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尤其是小班幼儿,以愿意参加集体游戏、在集体活动中感到愉快为评价标准,而不能盲目提高要求。
(4)探索的需求。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好奇好问,在认知活动中有一定的积极性。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究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能帮助幼儿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的知识。教师通过对幼儿的探索需求进行评价,掌握幼儿的需求动态,能及时提供相应的探索信息及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如有一位教师,观察到幼儿在研究教室中饲养的蚯蚓死亡的原因,就及时提供了各类书籍、图片等资料,组织幼儿深入观察、研究、探讨,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这样就能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
(5)创造的需求。在活动中有独特的思维和表现方式,尝试与众不同。幼儿阶段是最富创造力的阶段,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赋予他们个性化的想象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的内心体验。
(6)表现的需求。愿意用自己偏好的方式表达与表现,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就决定了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作为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正确地进行评价。如大班有个幼儿,对音乐活动、语言活动等都没有很强烈的兴趣,也不太愿意参加这些表演活动,但她对美术活动非常感兴趣,常常通过绘画活动来表达她的各种美好愿望。她尤其喜欢剪纸,一有空就拿着纸和剪刀不停地剪,各种花草图案在她手上一蹴而就。那么,教师就要及时观察到幼儿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在评价时就要因人而异,给予不同的评价。
(7)成功的需求。对自己做成的事感到高兴、自豪,做事失败时能继续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成功是自信的基础,成功能让幼儿获得愉悦感,但我们发现,过分地满足幼儿的成功需求,就可能会导致幼儿的盲目自大、缺乏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因此,我们就要将“做事失败时能继续尝试”等挫折教育方面的评价列入评价内容,这样在满足幼儿成功需求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幼儿的抗挫能力。
四、幼儿心理需求的评价标准体系
根据幼儿心理需求的评价内容,我设计了相应的评价体系表,该表为五级量表的形式,幼儿心理需求的程度越强烈得分就越高,反之得分就越低。(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为1分)
小班、中班、大班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分别
如下:
(1)小班。A.爱的需求:①看望小动物;②喜欢亲近老师、爱父母;③喜欢得到老师的关注(点头、微笑、抚摸)。B.独立的需求:①自己的事学着自己做;②不纠缠大人。C.交往的需求:①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玩;②愿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D.探究的需求:①活动中喜欢操作摆弄;②遇到不懂的事喜欢提问;③对认知活动感兴趣。E.创造的需求:①活动中尝试与他人不同。F.表现的需求:①愿意用自己偏好的方式表达与表现。G.成功的需求:①对做成的事感到高兴;②做事失败时愿意继续尝试。
(2)中班。A.爱的需求:①关心同伴;②关心小动物的变化;③尊敬师长,能主动打招呼。B.独立的需求:①自己的事能自己做;②尝试独立解决遇到的小困难。C.交往的需求:①能愉快地和老师、同伴一起玩;②能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D.探究的需求:①对事物有探究的愿望;②对认知活动感兴趣。E.创造的需求:①活动中具有创意。F.表现的需求:①能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G.成功的需求:①对做成的事感到自豪;②做事失败时能继续尝试。
(3)大班。A.爱的需求:①关心、帮助同伴;②关心照顾小动物;③尊敬、爱戴师长。B.独立的需求:①能独立解决问题;②做事有主见。C.交往的需求:①能和同伴合作一起玩;②能主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③愿意和陌生人交往。D.探究的需求:①好奇好问;②在认知活动中有较高的积极性;③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E.创造的需求:①活动中具有独特的思维和表现方式。F.表现的需求:①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G.成功的需求:①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做成的事;②做事失败时不灰心、继续尝试。
五、幼儿心理需求评价方法
幼儿心理需求的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主要采用描述性的、以过程为主的定性评价,它是通过收集大量真实的、自然观察得来的资料来评价幼儿外显的行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及时调整指导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心理需求的形成。在评价中,教师一般可采用以下具体方法。
(1)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幼儿面对面交谈来获得幼儿心理需求基本状况的方法,可以是教师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幼儿回答,也可以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情景,让幼儿回答,以获得所需资料。
(2)观察法。这是通过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了解,对幼儿心理需求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法,可以获得大量的评价信息,并依据得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指导策略。
(3)个案记录法。这是一种连续性的评价方法,也是现在比较倡导的一种评价方法。它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对幼儿心理需求的外显行为进行追踪了解,尽量详细地做好观察记录,以了解幼儿心理需求的发展及变化,并对之做出评价的一种方法。
(4)等级评定法。等级评定法是依据幼儿自身的需求及社会的需求,对幼儿的心理需求的状况做出等级评定。它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综合运用,是将幼儿心理需求现状做量化统计的结果。在对幼儿心理的评价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评价方法,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的量化评价模式为多元化、全方位、整体性的评价模式,变以评价为测量幼儿发展尺度的评价作用为促进幼儿再发展的依据。
六、幼儿心理需求的评价原则
当我们对幼儿心理需求进行评价时,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儿童的视角,充分理解儿童的内在感受,以儿童自身的需求为基点,结合社会外在的要求,对幼儿的心理需求做出客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是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凭个人的主观臆断和情感因素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幼儿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评价时要保持其连续性。在对幼儿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价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对幼儿进行的评价应是有科学依据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对稳定的特征,对幼儿心理需求的评价也要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不能根据成人的要求一味拔高。如小班幼儿对家人有较强的依恋需求,这正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其实,适度的、安全的依恋是有助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因此,在评价时,要以科学为依据,把握尺度。只有当依恋的需求过度时,才能评价为不健康的心理需求。
(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对幼儿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被评价幼儿,不能凭个人的主观臆断和情感因素,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而使评价结构出现偏差。
(3)连续性原则。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同样,幼儿的心理需求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对幼儿心理需求的评价,不应局限于阶段性的评价,应当坚持连续性的原则,使其成为一个长期的跟踪过程,以及时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需求的动态状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
(4)全面性原则。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一个综合动力系统,幼儿心理需求的产生也不是单一的,而是众多心理因素的反映。因此,在评价时要遵循全面性原则,既要考虑心理需求发生的各个基本因素,又要考虑幼儿外显行为下隐藏的其他心理需求,要综合思考、全面评价。
七、幼儿心理需求评价的作用
(1)教学方面。首先,能帮助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对幼儿心理需求进行评价就是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探究幼儿的心理需求,要求每位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细心观察孩子,用心体会孩子、了解孩子和各种心理要求,仔细地探寻心理需求产生的原因,抱着以儿童的发展为本的观点去指导孩子。其次,提高了教师的评价、指导能力。通过对幼儿心理需求的评价,使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把握了幼儿心理需求的发展现状及规律,运用各种方法及形式开展指导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健康心理需求的形成和发展。
(2)幼儿方面。
①幼儿的健康心理需求得以强化和发展。通过对幼儿健康心理需求进行及时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指导目标,能使幼儿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需求,并在不断自我体验中得到强化,向高层次心理需求发展。现在有的孩子,在家庭中都是长辈关注的焦点,万事都由成人包办,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对于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用刀切水果、烧菜等活动,都因为父母怕孩子受伤而剥夺了孩子操作的权利。我们经常可以在幼儿园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拿着想象中的“刀”“铲子”,模仿着爸爸妈妈烧菜的情形。可见,孩子们对成人的这些生活活动非常感兴趣。当家长们无法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时,我们可以添置菜板、塑料餐刀等操作工具,购买蔬菜、水果等,让孩子可以自由地、尽情地享用这些安全的小工具。孩子们在看看、摸摸、切切、摆摆、尝尝中,不但满足了模仿成人的心理需求,还满足了动手操作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能指导幼儿掌握许多保育及自我保护的小常识。在对幼儿进行心理评价的指导过程中,还会引发幼儿从本体的、自我的心理需求向亲社会性心理需求的发展,使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之间达到了平衡。如大班有一位孩子,带着“统一方便面”的爱心行动标志到幼儿园。教师及时把握了这一引导契机,鼓励全班幼儿参与这个爱心行动。全班幼儿立刻积极行动,纷纷带着爱心标志参与活动,争当爱心小标兵。他们对爱的心理需求,从被爱的心理需求提高到施爱的心理需求,从对身边的、周围的事物施爱转向对社会的施爱,他们的亲社会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和发展。
②减弱了幼儿不健康的心理需求。通过对幼儿健康心理需求的评价,能及时调整指导目标,使幼儿的健康心理需求得以强化和发展的同时,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需求也得到减弱。如:通过对幼儿进行交往心理需求的评价,使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之中,学会了协调同伴间的关系,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当行为,学会了站在他人立场上换位思考,使幼儿的利己、任性等不健康心理需求得到了减弱和抑制。又如:小班幼儿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较弱,在保育活动中对成人比较依赖。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运用“喊口号”的方法,帮助幼儿克服依赖心理。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握着小拳头喊:“只要我们动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当他们完成一件事时,就振臂高呼:“我!我成功啦!”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他们会拍着手说:“动动脑筋,动动脑筋就聪明。”在这些口号声中,独立的心理需求、成功的心理需求正在逐步形成,而不健康的依赖心理需求正在逐步减弱,得到了抑制。
正确地对幼儿的心理需求进行评价,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幼儿的心理需求评价研究上还存在许多空白。以上只是我在幼儿心理需求评价上进行的一些浅尝辄止的研究,有待我们幼教战线上的教师共同努力探索研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
究,2001(7).
成长礼家长寄语范文4
【关键词】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价值链管理;经济效益;制度建设;成本关系
0 引言
由于对会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会计部门就需要针对新的要求对自身进行改革――即对自身进行重组。但如何重组呢,重组的路径、方向是什么样的呢?众多学者根据这个命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在这百家争鸣的众多观点中,基于价值链这一工具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1 基于价值链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步骤和前提条件
1.1 基于价值链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步骤
对原有传统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就依照准备阶段、调查阶段、设计阶段、评价阶段、实施评估阶段这几个步骤来进行。
1.2 基于价值链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前提条件
重组之后的会计业务流程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系统的帮助。而根据前述的数据处理流程的三个方面,实现新流程的前期基础工作包括:
(1)建立一个大型的,能实现业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共享的大型综合数据库。
(2)建立业务部门人员输入规则,用来固定业务部门人员所输入数据资料的格式、内容、时间要求等内容。
(3)设置一个账务处理核算、记录、报表生成处理模块。该模块内含强大的中央处理器,用来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运算、记录、并根据运算数据的结果生成各种账簿及报表。
2 基于价值链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保障机制
2.1 需要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与支持
因为治理层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关,高级管理层是企业的高级执行机关。有了这两个层级的支持,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必将得到有力的保持。而这将会加强会计部门的地位,增强会计部门人员的信心,方便会计部门工作的开展。
2.2 需要制定与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制度对于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与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会对新的会计业务流程起到很强的制度支持作用,是一种无形的、长效的保持机制。而要保证制度发挥作用,该制度首先要由企业高级管理层制定,治理层签发。这样才使得制度有较强的权威性。其次相关制度文件要分发到所有部门,并组织部门人员对制度进行学习,以加强企业内各部门人员对该制度的了解。最后,要对施行的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对不符合制度要求的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罚,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2.3 建立技术保障团队
由于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时使用了很多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因此组建一个强大的技术保障团队是非常必要的。这个团队将为新的会计业务流程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其正常运行。而由于企业规模不同,所以有些企业可能会将部分有关会计业务流程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进行外包。信息技术外包可以减少企业在这方面的人员、技术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但由于信息技术事关重组后会计业务的正常开展,而且涉及的数据较为机密、敏感。因此企业对于设计企业机密数据的这部分信息技术工作特殊考虑,不应将这部分业务外包出去,必须建立自身的技术团队负责这部分的工作。
3 基于价值链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应对策略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其应用效果虽然非常显著,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重组时成本效益的权衡。
重组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价值,而重组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消耗资源的事情。首先运用价值链的思想对整个会计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就需要花时间、花成本。对业务流程中的各分项作业划分到什么程度,测试所花费的时间确定为多长,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重组不是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分阶段进行,而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情况都大相径庭。也就是说重组的成本也不是一次性就能核算清楚的,需要分次计算,最终汇总。此外,对于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的划分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其会计业务流程一直处于不停地运转状态,确定非增值作业和增值作业比较容易判断。而如果企业属于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重型装备制造业,由于业务循环较慢,其会计业务处理中的很多作业流程的作用并不会被短时间识别出来,而是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监控。而这样的话就无形中加重了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时间成本。因此,对会计业务的流程进行重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两种,并且总体成本的大小都很难在前期做出准确的估算。
而另一个方面,重组需要信息技术的有利配合,否则,重组将无法进行下去。在信息技术的支持方面,对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需要的设备及软件包括:一个数据库硬件系统,一套搭载于该硬件系统上的数据库软件系统,一个具备一定程度运算处理能力的数据处理模块,若干的数据输出显示终端,连接各个数据库系统、处理模块及显示终端的综合网络。这一切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支持。而这些设备由于功能上的差异,价格上往往相差很大。除此之外,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懂得运用这些设备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不光要求懂得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还要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些也都是需要企业进行足够大的投入才能拥有。
所以,企业在对会计业务的流程进行重组时,要进行详细的重组成本分析。尽管详细成本很难得出,但还是要做出有关重组的预算分析。其次要在日常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对企业的各项会计业务流程做出监控,以作为今后进行重组的资料依据。而由于每个企业的承受能力有所不同,在进行重组时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承受力水平购置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处理模块等设备。最后一点,每个企业在进行重组之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自己所能承受的成本止损点。即如果企业有关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所需的花费超过了这个止损点的时候,除非出现特殊情况,都应立即中止重组活动,以保证重组这一活动所产生的消耗始终在企业可控的范围内。
解决了以上问题,企业就可以放心地开展相应的重组工作了。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重组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可以应用于加工制造、商贸流通、高新技术等类型的企业。
当然,针对不同的行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具体的应用对策也是不尽相同的。对于不同行业而言,针对制造企业,要从销这三个方面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制定出对应的重组对策。将会计部门的工作触角延伸至进货后勤、生产过程、发货后勤、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基本活动的各个方面。而对于商贸流通企业,生产过程这一环节的重组可以省略,但在进货后勤、发货后勤这两个价值链基本作业上所做的工作就会很多。
4 结束语
总之,企业要基于价值链这一思想对本身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就要首先分析自身所处的外部行业环境,自身所具有的资源能力情况、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在对重组制定出预算和重组计划后,再开始真正着手开始重组工作。而在重组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判断企业是否要继续开展重组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成长礼家长寄语范文5
2017年5月22日,州郑中学八年级全体学生、家长、老师及校领导等嘉宾齐聚州郑中学体育馆,参加2017届八年级“成长、感恩、责任、担当” 主题学生集体生日活动,1000余名学生、家长及老师共同见证了这次盛典。
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齐声诵读弟子规、感恩父母养育恩、相伴成长谢师情和共同见证成长路。第一幕:齐声诵读弟子规 当轻快的音乐响起,百名学生站在会场中间,跟随律动的节拍,欢快地挥舞着手臂,有节奏地拍手互动,迎接八年级全体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等嘉宾入场。这样恢宏的场面,视觉的震撼以及协调的肢体动作,充分展现了郑中学子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的青春风采,传递了最青春、最阳光、最绚烂的正能量,赢得了在场嘉宾无数次的掌声和欢呼声。紧接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在场的百名学生齐声诵读《弟子规》,铿锵有力的青春之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将开场氛围推向了。第二幕:感恩父母养育恩 “妈妈,月光下,静静地,我想你了……”伴随着音乐,屏幕上出现了一组组年幼孩子与父母依偎在一起的温馨照片,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挂着甜甜的微笑,讲述着每个家庭的成长故事。同学们看着自己稚气、可爱的样子,全场响起了阵阵欢呼声。这个短片包含了14年的含辛茹苦,14年的欢声笑语,还有14年的磕磕绊绊,此时都化作激动的泪水,化作温暖的拥抱,把孩子和父母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场有关两代人“感恩与责任”的对话开始了。八一班zz同学的妈妈代表全体家长,向州郑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感谢,并从诚实正直、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幸福快乐四个方面表达了对孩子殷切的期望,祝愿在场所有十四岁的青春学子学会思考,懂得责任,知道感恩,奋力拼搏。
随后,八三班zz同学和冯zz同学上台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他们代表全体学子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感谢学校培育之恩,并倡议同学们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梦想的新青年。整个活动现场温馨感人,温暖对话环节让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份真切的关爱与感恩之中。第三幕:相伴成长谢师情 当主持人宣布有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要送给在场所有的嘉宾时,舞台两旁的大屏幕上缓缓地播放起了家长和老师的寄语视频。“亲爱的同学们,青春实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它的字典里不应有慵懒、困难、退缩,有的应该是活力、自信、希望、勇气与担当。珍惜它,让它成为你生命的主色调。”在视频里李校长深情寄语与会同学,让大家在意外之余充满了感动和惊喜。 到了礼赞恩师环节,zz同学和zz同学代表全体八年级学生上台,用真诚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和赞美,也在对未来的展望中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长路漫漫,我们上下求索;世事茫茫,我们绝不彷徨;因为青春就是遮蔽不了的阳光,因为14岁就是山一般的脊梁……”发自肺腑的话语赢得了老师们阵阵掌声,师生间的情感,一如这礼赞别具魅力。随后,八年级全体班主任上台用深情的话语对学生说出了心底最真挚的祝福。如果说父母恩情大如天,那么师生情谊比海还深,老师只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但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却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第四幕:共同见证成长路 当深情的音乐响起,在主持人的指引下,父亲、母亲先后手拉手进入场地中间,面对面为孩子整理衣冠、佩戴徽章。孩子为父母系上蓝丝带,向父母亲行谢恩礼,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这温暖人心的安排,让很多父母和孩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位妈妈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从来没有想过回报,但今天看到孩子能够体会我们的艰辛,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很感动,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当全体老师手拉手来到舞台中间,主持人用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语言诠释了老师的辛苦无私,激发了在场每一位同学的感恩之情,学生们为自己敬爱的老师系上了满载祝福的蓝丝带,并送上了代表爱和尊敬的康乃馨。身为州郑中学领路人的高正起校长被同学们紧紧包围着,一束束的康乃馨送到他的手里,承载着爱戴与敬佩,承载着祝福与感恩,有的同学还伸出双臂和高校长相拥在一起,无需太多言语,一切都在不言中。一千多束康乃馨在爱中绽放,会场成为一片红色的爱的海洋。 最后,台上台下500多名学生为全体家长、老师及校领导演绎《志成学子之歌》,会场中间百名学生进行手语表演。温情的手语表演结束后,成人礼落下了帷幕,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成长与感恩,责任与担当。结束之后还有很多家长与同学在会场拍照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本次八年级集体生日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校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离不开项目组老师不分昼夜的筹备,也离不开所有学生志愿者不求回报的付出。 从建校以来,州郑中学一直坚持文化办学、坚持教育创新、坚持特色发展,打造有灵魂的教育。14周岁集体生日活动充分体现了州郑中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极强的创新意识,将崭新的视角、创新的理念和全新的形式融入到家校联合活动中去,进一步提升学校素质教育,促进郑中学子全面发展。
成长礼家长寄语范文6
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架构
为确保家校教育合作的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学校要建立由校长牵头,并由德育处、部分优秀班主任、教育专家组成的家校教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依靠工作网络,推动家校合作常规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德星小学的“家校工作架构图”见下图。
开发《立德》校本课程
根据学生及其家长的实际情况,德星小学开发了传统美德校本课程,并按照“学经典-明道理-提要求-重践行”的途径,挖掘我国传统美德中的“忠、孝、礼、勤、俭、让、仁、诚”等内容,吐故纳新,结合时代要求,编排了《立德》的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忠、孝、礼、勤、俭、让、仁、诚等传统美德故事、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言警句、“三立”精神、书法和古诗文等。校本课程的结构:以“学经典-明道理-提要求-重践行”为途径,一般有“读一读,讲一讲,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等形式。校本课程的使用:《立德》教材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进行;古诗文利用每周两个早读诵读,两个午习时间进行抄写;书法课每周一节,全校铺开。校本课程的延伸:结合学校实际,根据“立德、立行、立言”编排了10个教学单元,包括“校园篇”“美德篇”“礼仪篇”“生活篇”“学习篇”“活动篇”“诚信篇”“安全篇”“环保篇”“家庭篇”,以此作为校本课程的延伸。
拓展家校育人平台
德星小学成立了“三堂”育人平台,详细制订培训计划和操作流程,确定每一阶段的培训主题和课程,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一是“乐教学堂”,让教师践行爱的教育。父母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需要老师培养。教师是主导,名师出高徒。教风培养学风,乐教培养乐学。教师的价值观念、德行修养、心态情绪,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格与成长。为此,德星小学开设了教师“乐教学堂”,通过专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论坛、经验交流、专业能力大赛等形式,确立教师教书育人的信念:教育的本质是爱,爱的教育是育人,育人以德育为先,德育从孝敬入手,孝敬培育爱心。提升德育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强化德育队伍的职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是“父母学堂”,让父母学会育人智慧。“要教育好学生,先要教育好家长”。德星小学开设了“父母学堂”,通过聘请教育专家、教师、教子模范等教育专业人士给家长进行培训。培训的基本内容从关心孩子身体、关心孩子心理、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孩子的榜样、支持学校工作五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父母学堂”采取授课、对话、经验交流、网上讨论等不同教学的形式。此外,学校还通过家校互动短信平台、家校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家访等最直接最有效最富有人情味的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向家长们宣传最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增强家长的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感恩学堂”,让孩子知孝敬懂责任。为了拓展教育思路,实施“以爱育爱”的目标,德星小学成立了“感恩学堂”,以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爱心教育为主线,以亲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为主要形式,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社会服务实践活动,让各种“以爱育爱”活动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让孩子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下,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加强科研课题研究的引领
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德星小学教职工的普遍共识。几年来,学校以《“德润家校,智慧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切入点,展开科研课题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品质。
其一,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学校的办学特色,让小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二,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变育人方法,增强对教育事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并在研究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发展。
其三,通过研究,可以让学生理解长辈工作的艰辛,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能主动关心体贴长辈,和父母长辈分享自己的快乐,养成自理习惯,培养学生真诚待人。
其四,通过研究,可以让家长感悟到教育孩子的目标就是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教育的方法就是正己化人,身教重于言教。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中华孝道和《弟子规》。
其五,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总结本校前一阶段积累的优秀教育经验。
“德润家校、智慧育人”的效果
德润教师 通过“乐教学堂”的培训,德星小学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育人先育己,观念必先行”,教师们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们共同学习经典文化,发扬“立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服务功能,自觉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肩负起为人师表的重任。
德润学生 从课题立项至今,德星小学学生开始从经典中明晓道理,并注重“德、行、言”的修炼。比如:班内同学病了,会主动问候;见人遇困难了,会主动帮助;过年过节了,懂感恩;得到别人帮助了,会言谢;受到批评惩罚了,会反思;和别人相处,会尊重;等等。“三立精神,立德为先”的理念,逐渐在德星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德润班级 班级“德”味浓厚。每个班级根据课题组开设的各项活动,相应地在班级落实执行,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歌、班徽、班规制订与创作,利用这些来引导学生爱集体的观念,增强班级的荣誉感。班级的黑板报是实施德育的一个平台,在每期的黑板报上都有德育文化专栏,定期开展“我爱我班”“我爱学校”等主题的黑板报评比。班级管理轮流负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班级的日常管理进行记载,增强班级学生的主人意识。改进升旗仪式,升旗仪式实行班级轮流制,提前一周拟定方案,经审核后执行,国旗下讲话内容以德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庭、爱社会”的责任意识。
德润家长 通过“父母学堂”“感恩学堂”的推动,家长们逐惭懂得了孩子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领会到“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德育传承的主要阵地”。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德星小学家长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长的教育观念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改进:参与学校活动的家长人数,由原来的46%上升到现在的91%;积极配合班级工作的家长人数,由原来的51%增加到现在的90.6%;参加学校大型户外亲子教育活动的家长,由原来的10%到现在的70%。家长意识的转变,便是学校不可多得的资源,他们为扩大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内容、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形成合力,开创了“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理想局面。
德润校园 踏入德星小学校园,大型宣传海报“卓雅德星、三立树人、科艺见长”“三立校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立展厅”“三乐广场”“低碳长廊”“梦想长廊”等逐一展开;让全体师生感到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条路、每一块草坪甚至每一棵植物都会说话,“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效。
德润活动 德育贯穿于德星小学各个教育活动之中,“红色教育”“民族精神”“孝文化”等,都将育人理念寓于其中。德星小学已经形成的特色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生培训亲子活动,感受学校“三立”文化。每学年一年级新生入学,德星小学通过家长会、亲子共读、亲子活动等形式,把“德”的内涵和要求,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了解何为道德、公德和美德,宣扬本校“立德、立行、立言”的德育本质。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上了一堂人生的哲理课,纠正了多年的育儿观念。
二是开学典礼、结业典礼渗透“感恩教育”。德星小学结合德育,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培养学生爱校感恩之情是关键所在。家长寄语、老师寄语、校长寄语,学生放飞心声,班级展板展示班级风貌,“寄语”歌曲荡人心肠,催人奋进。典礼上的节目多以学生和家长活动为主,让师生、家长感悟德育的内涵。
三是“三节”活动体现家校一心。每年的科普节、艺术节、读书节的开展,是家校互动最直接的体现。家校工作坊的家长们全员参与,积极发动义工家长协助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后勤工作,全员展示体现了德星人齐心协力的品质。各班精心组织,认真策划,积极训练,力争使自己班级在活动上得到最好的展示。“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的创意比比皆是。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师生、家长分工合作,活动流程井然有序,学生们互助互让,热情待人,大家都为学校活动的顺利开展出力,沉浸在浓浓的家的情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