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过一个平衡的生活

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范文1

关键词:工作—生活平衡;组织承诺;离职倾向

一、 引言

本文将对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对离职倾向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组织承诺是否在两者之间起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探析,以探索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和组织承诺来减少员工的离职倾向。

二、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 工作——生活平衡与组织承诺的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早期的学者在工作和生活关系的研究方面,大量使用的是“工作—家庭冲突(Work-family Conflict)”这个术语。进入到90年代后期,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员工工作以外的其他事情远远超出家庭这个范畴,包括生活的多个方面。之后,“工作—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这个术语在学术界开始被大量使用。

Duxbury和Higginx把工作-生活平衡定义为:员工在工作和生活需求的两个领域,处于等量的一种均衡状态。Kirchmeyer(2000)认为工作—生活平衡是指员工在生活的多个领域都处于满意的状态,在时间、精力、个人资源等方面都能够进行合理的分配。国内学者赵曙明也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员工的工作和家庭平衡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一环。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的概念最早由Beeke(1960)提出,他在“单方投入理论(Side-bet Theory)”中对组织承诺概述为:随着员工对自己所属组织投入的不断增加,就越不愿意从该组织中离开。因为如果离开该组织的话,之前的各种投入就无法挽回。从而使员工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中工作,象征着员工和组织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Allen和Meyer(1990)在综合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承诺分为感情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三个维度的理论模型。我国学者凌文铨、张治灿、方俐洛(2000)等通过对中国员工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的情境下,组织承诺比西方多出了理想承诺和机会承诺两个维度。

在工作—生活平衡与组织承诺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众多研究发现,工作—生活平衡与员工的组织承诺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工作—生活的平衡程度越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就会越高。

Wayne等人(2006)研究发现工作对家庭的促进能够正向预测员工的情感承诺。

李均璟(2009)以韩国企业和政府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发现工作—生活平衡对员工的组织承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赵景浩(2007)等研究发现,工作—生活的平衡通过工作满足对员工的组织承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的工作—生活越平衡,组织承诺水平就越高。

全文赫(2012)通过对韩国266名公务员调查发现,公务员的工作—生活平衡对组织承诺有着显著的正影响。

郑兴山、郑晓涛与陈林芬(2006)通过对IT企业317名调研人员调查发现,研究发现家庭—工作冲突对组织承诺有着显著的负相关。

以上分析可知,工作—生活平衡对员工的组织承诺有着显著的影响,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工作—生活平衡对组织承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工作—生活平衡与离职倾向的关系。Moboey(1978)等定义为离职倾向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员工对所属的组织不满意、离职想法、寻找在其他组织工作的机会等。March和Simon(1958)指出员工在自己所属组织中的舒适程度对员工的离职倾向有着显著的影响。Steers和Porter(1973)认为员工如果对当前工作不满意的话也有可能产生离职倾向。Kraut(1975),Newman(1974),Michaels和Spector(1982)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离职倾向能准确预测离职行为。

在工作—生活平衡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方面,国外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生活平衡对离职倾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Cohen(1995)在研究中指出家庭、爱好、信仰对离职倾向有明显的影响。Towers Perrin(2003)研究发现,在离职倾向的众多决定因素中,工作—生活平衡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林廷玟(2011)通过对韩国250名大学毕业新入职员的调查分析发现,工作—生活平衡中的工作—家庭平衡对离职倾向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李均璟(2009)以韩国企业和政府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发现工作—生活平衡对员工的离职倾向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工作-家庭冲突的视角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刘永强和赵曙明(2006)分析了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离职倾向与旷工的关系。

郑兴山、郑晓涛与陈林芬(2006)等调查发现,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工作冲突均对离职意向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工作—生活平衡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3. 工作—生活平衡、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在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的关系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有了大量研究。大部分研究发现,组织承诺对员工的离职倾向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员工的组织承诺程度越高,离职倾向就越低。因此,组织承诺可以有效的预测员工的的离职倾向。

Mowday,Steers和Porter(1979)在研究中发现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承诺程度越高,离职倾向就越低。

Ching-Fu Chen(2006)以航空公司空乘人员为被试对象,发现组织承诺因素中的规范承诺和持续承诺两个维度对空乘人员的离职倾向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苏方国,赵曙明(2005)通过构建结构方程(SEM),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赵西萍等(2003)认为员工的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关系,即组织承诺对员工的离职倾向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崔勋(2003)通过对全国各地5 000多份样本调查发现,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综合所述文献,工作—生活平衡对员工的组织承诺有着显著的影响,而组织承诺作为员工对组织的一种态度,与员工的离职倾向有着显著的关系,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组织承诺在工作-生活平衡与离职倾向之间起中介效应作用。

三、 研究方法及模型

1. 被试样本。本文采用统计调查的方法探寻工作—生活平衡、组织承诺以及离职倾向之间的内在关系。于2013年9月~11月,对南京一大型集团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下属分公司中的工作人员,采取完全匿名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6份,回收263份,问卷回收率为85.9%。所有问卷回收之后,进行了废卷处理工作,获取有效问卷231份,问卷有效率为87.8%。在性别方面,被试者男性共126名,占54.5%,女性共105名,占45.5%;在年龄方面,25岁以下的14名,占6.1%,26岁~35岁的151名,占65.4%,36岁~45岁的51名,占22.1%,46岁~55岁的15名,占6.5%;在婚否方面,未婚员工66名,占28.6%,已婚员工165名,占71.4%;在学历方面,初中及以下的2名,占0.9%,高中及中专的11名,占4.8%,大专的26名,占11.3%,本科的139名,占60.2%,研究生及以上的53名,占22.9%;工作年限方面,1年以下46名,占19.9%,1年~3年的38名,占16.5%,4年~6年的50名,占21.6%,7年~10年的25名,占10.8%,11年以上的72名,占31.2%。

2. 测量工具。

(1)工作—生活平衡。采用Valcour(2007)开发的问卷,此问卷被韩国学者多次使用,信度和效度都得到支持。共5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量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工作—生活平衡水平越高。

(2)组织承诺。采用Porter和Mowday(1979)开发修订后的OCQ,删除掉OCQ中的6个反向记分题项。共9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量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组织承诺程度越高。

(3)离职意图。采用香港学者樊景立(Farh)(1998)等开发的量表。共4个题项,亦采用Likert五点量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离职倾向越大。

3. 研究模型。(如图1示)

四、 实证分析

1. 量表信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利用SPSS18.0首先分析了各个变量的信度,工作-生活平衡测量的Cronbach'α系数为0.935,组织承诺测量的Cronbach'α系数为0.977,离职倾向测量的Cronbach'α系数为0.940。同时,各变量子维度的信度也都大于0.8,说明测量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很高,可靠性很强。

2)效度检验。通过方差最大旋转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18个题项归为3个因子,这三个因子分别为,1—工作-生活平衡、2—组织承诺、3—离职倾向。这三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82.78%,说明提取三个因子是合理的。

2. 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利用SPSS18.0版进行了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从表1工作—生活平衡、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三者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工作—生活平衡和组织承诺显著呈正相关关系(r=0.930,P

3. 回归分析及假设验证。

(1)工作—生活平衡对组织承诺影响的检验。利用SPSS18.0版,对工作—生活平衡与组织承诺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F值为502.161,表明回归效果好,调整后的R2为0.867,表明工作—生活平衡可以用来解释组织承诺总体变异的86.7%,同时β值在0.01水平上为0.947,这个结果表明工作-生活平衡对组织承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以及前文的相关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假设1得到验证。

(2)工作—生活平衡对离职倾向影响的检验。以工作——生活平衡作为自变量,离职倾向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18.0版进行了回归分析,从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到,F值为249.407,表明回归效果好,调整后的R2为0.764,表明工作—生活平衡可以用来解释离职倾向总体变异的76.4%。同时β值在0.01水平上为-0.890,说明工作—生活平衡对离职倾向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以及前文的相关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假设2得到验证。

(3)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检验。对组织承诺中介效应的验证我们借鉴Baron和Kenny(1986)的建议,成为中介变量必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1)自变量对中介变量有影响;(2)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3)中介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4)控制中介变量之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很小(部分中介)或没有(完全中介)。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控制中介变量组织承诺之前,工作—生活平衡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系数是-0.890,说明自变量工作—生活平衡对因变量离职倾向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为了进一步检验组织承诺在工作—生活平衡与离职倾向之间是否起中介效应作用,进行多元层级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通过表4和表5得知,当控制变量组织承诺后,自变量工作—生活平衡对因变量离职倾向的影响系数从-0.890变为0.044,影响不再显著。并且中介变量组织承诺对自变量离职的影响系数为-0.987(P

五、 结论及研究方向

1. 结论及管理建议。

(1)结论。本文从工作—生活平衡角度来考察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工作—生活平衡、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的假设全部得到了验证,主要结论如下:

①工作—生活平衡与组织承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水平越高,就越能强化员工的组织承诺。

②工作—生活平衡与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员工的离职倾向随者工作—生活平衡程度的上升而下降。工作—生活平衡的程度可以有效预测离职倾向的高低。

③组织承诺在工作—生活平衡与离(下转第108页)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工作—生活平衡通过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产生负向影响。

(2)管理建议。①制定相关企业制度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水平。施行弹性工作制和压缩工作周之类有利于工作—生活平衡的制度体制,合理的授权于员工,赋予员工更多的自由。使员工拥有更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的两个角色中去,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水平。

②提供培训开发机会,促进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强化员工的组织承诺。通过各种培训与学习,为员工提供自我成长机会和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以此提高员工的内在动机和态度,强化员工的组织承诺。

③通过构筑亲和的组织文化氛围来化解员工离职倾向。制度化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性化管理,定期开展家庭活动,构建亲和的组织氛围,来提高员工归属感,营造“家”的气氛,吸引和留住员工,化解员工的离职倾向。

2.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在研究局限性方面,首先,工作—生活平衡和组织承诺采用的量表,来源于国外学者的设计。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在中国的情境下,可能会产生部分差异。另外,本文主要集中于一个集团的员工为被试对象,这就导致标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降低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扩大样本的数量和范围进一步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本文的研究中把组织承诺作为单维度进行的研究,而学术界常从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及规范承诺三个维度对组织承诺来进行分析。因此,下一步需要探讨组织承诺的三个维度是否均在工作—生活平衡与离职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凌文铨,张治灿,方俐洛.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结构模型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3(2):76-81.

2. 张雯,Lin Duxbury,李立.中国员工“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论框架.现代管理科学,2006,(5):12-15.

3. 刘永强,赵曙明.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及其组织行为后果的实证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6,5(5):1-9.

4. 赵娜,李永鑫.冲突、平衡与促进:工作—家庭关系研究历史考察。心理科学,2008,31(6):1468-1470.

5. 崔勋.员工个人性特征对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1.

6. 王永丽.工作—家庭支持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探讨.心理学报,2012,44(12):1651-1662.

7. 刘彧彧,钟晨,郑娜.沟通满意度对离职倾向、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6):45-62.

8. Mowday R,Porter L,Steers R.Employee orga- nization linkages: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absenteeism,and turnover.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

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范文2

【关键词】平衡轮;大学生;职业目标;准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大学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的压力和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十分有必要提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未雨绸缪。确定职业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平衡轮就是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一个有效工具,它能避免择业的单向度,使大学生有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降低盲目性,因而能帮助大学生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真、主动、有计划地学习相应知识、技能,为了获取所需的职业综合素质,而去参加相应的社会工作和实践。这样不仅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在毕业后还能较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走许多弯路。

一、应用平衡轮的好处

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节奏快速的世界里,人们很快被陷入快速旋转的生活潮流之中。为了自己在乎的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的人们,迫切地希望在周围的人、事、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自己能维持在一种较为平衡的状态之中。但是平衡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并不是一种可以完全达到或实现的状态,因为平衡是动态的,它只存在于动态之中。我们所说的平衡只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的,而不是绝对的平衡,但平衡作为一种技能却是我们能掌握的。如果我们掌握了生活的平衡技能,即使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也不至于感觉压力重重,每天疲于奔命,而会有另外一种更轻松的生活。

应用平衡轮的好处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避免单向度;2、使目标清晰,避免盲目性;3、先看到结果,可提前做准备。因为平衡是动态的,所以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到底需要多长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具体分析。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对平衡进行评估,不能急于求成,建议在不定时期做不同的平衡技能,一定时期后再次做,这样能更有效。

二、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确立正确的目标,人们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动力。而职业目标的确立,则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指引了方向。职业目标的确定不是盲目的,它需要经过各方面的权衡比较和长时间的思考。科学表明这种比较、思考的最佳时间应在大学阶段,最好在大一入学适应学校生活后就马上确定职业目标。因为这时候的大学生正处于充满热情、朝气蓬勃的青春年龄,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想要实现,心理也在日益成熟,能比较充分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因此,在这个阶段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现代社会发展速度与社会需求更加要求必须在大学阶段确定好职业目标。

然而通过观察最近几年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还是非常迷茫,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思考,仍未完全认识到确定职业目标的重要性,甚至有的人还将这个问题忽视了。所以,在近几年的择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没有达到理想水平。许多事实都表明:如果大学生没有确定明确的职业目标,那么他们在毕业后进行职业选择时必定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不能很好地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学四年生活是“自我定位,规划人生”的过程,并非单纯的知识吸收,还要思考自己的未来生活,为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并为此自觉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对外界和自身的情况都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否则四年盲目生活,很容易造成必要知识的欠缺与相关能力的匮乏。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在大学生活中对人生思考空白,对职业目标缺乏规划。

三、关于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准备

(一)明确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确定职业目标时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在工作时有足够的动力。虽然现在处于“就业难”的状态,但大学生也不要因为工作不好找而放弃自己本来的兴趣爱好。若是在大学四年能真正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入其中,并为之坚持不懈,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想要兴趣爱好与工作岗位兼顾也不是不可能的。

(二)分析所期望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否相适合

许多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在确定职业目标时就会比较茫然,不知道是否还要选择与本专业对口的职业。当然,能找到与其兴趣爱好相符的职业最好,但当找不到时,可以优先考虑适合本专业的职业,这样专业对口可以避免一些烦恼。如果所期望的工作与专业之间差别比较大,那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格外加强关于这方面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尽量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三)分析社会发展状况

确定职业目标时要注意把握当前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要尽量做到有一定的广度,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的分布和需求情况,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的单位在未来发展中的情况及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和发展趋势等。对这些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分析与认识,有助于把握社会职业需求,使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

(四)加强自身能力培养

学过什么、经历过什么,不断回味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使学过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打好工作与生活基础,并从自己经历中找经验与教训,查漏补缺,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和提高生活能力与抗压能力。生活上要做到有条不紊,有自立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以保证职业目标的成功实现。

四、大学生应用平衡轮确定职业目标

确定职业目标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必须的,而平衡轮就是一个很好的确定职业目标的工具。平衡轮最大的意义在于将大目标细化,我们要充分利用平衡轮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一)职业目标平衡轮的画法

1、在画平衡轮前要思考:

(1)你要画一个关于哪方面的平衡轮?

(2)你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画法

第一步:拿笔画个圆,将圆八等分,找出职业目标需求的八个方面(如兴趣、能力、收入、个人成长、发展空间、工作强度、安全健康、社会地位)分别填到每一等份中。(如下图,左)

第二步:针对每一格,问自己:“现在我对这方面的满意度是多少?”(1-10分,1分最差,10分最满意)

第三步:用圆弧来画出目前每个维度的程度,并用阴影或斜线将其分别涂出。(如下图,右)

(二)进行教练式问话

(1)从平衡轮中你注意到了什么?(这里不是想象的,是视觉的,直接从平衡轮中看到的。)或者在平衡轮的练习中,你觉察到什么?

(2)它们的优先顺序是怎样?

(3)根据优先顺序将其具体化,找到符合职业需求的具体职业方向是什么?

(4)有没有一个核心的维度?

(5)有哪些行动可以实施?

(三)确定职业目标

每个人根据自己所画出的平衡轮,结合当前的情况打分,然后按照自己所侧重的方面找到职业方向,确定职业目标。如最注重个人成长,其次是收入和社会地位,然后是能力和发展空间,可以找到相应的职业方向—金领或白领类的职业,再将每个方面更加具体化,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平衡轮是教练技术中的一个很好的平衡工具,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并且就业问题也是我们大学生特别重视的一个焦点问题,因此,利用平衡轮来确定职业目标非常具有研究意义。教练技术在企业中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应用于现实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勇于创新,将教练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赫佩尔.最有智慧的活法:平衡生命之轮,活出你的精彩[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12月.

[2] 徐扬,王莹.六成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N].齐鲁晚报, 2005(1).

[3] 崔春.浅论大学生职业目标的确定[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

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范文3

[摘要]文章以生活平衡为视角,研究生活平衡策略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且以医务人员生活与领导决策为中介变量,探讨生活角色清晰、任务掌握及工作绩效等变量在生活化策略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作用程度,以期为更好地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引入新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组织社会化;任务掌握;工作绩效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25

医疗卫生单位需要有效的医务人员组织来作为未来发展的支撑,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更快地实现,就需要帮助医务人员达到工作和生活平衡之间的关系性,以保证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结构层面的稳定性。为了更好地有效推进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跨越,本文就分析生活平衡策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此策略中会出现的问题,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1 研究问题的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医疗卫生单位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然要依赖于医务人员,而如何留住优秀的医务人员,作为医疗卫生单位就要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以帮助医务人员实现生活平衡与工作平衡,以此来更好地实现医务人员自身的发展,这也是关系到医疗卫生单位未来的发展。尽管如此,对于此项研究有关资料并不充分,因此,笔者认为此项研究很有实践性意义。

所谓平衡,就是指个人角色的适应性。而生活平衡主要指作为个体的医务人员,他们的实践与精力等个人资源的平衡分配,具体而言就是指他们生活角色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性,在这里主要涉及时间平衡、心理投入平衡和满意平衡三点。而最终研究的目的,是为探讨作为医务人员个人化的生活平衡关系与医疗卫生单位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

2 生活平衡策略

生活平衡策略是针对医务人员而言,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一种平衡性,从而制定出的组织策略。在这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点,灵活工作时间制。所谓灵活工作时间制,主要包含弹性工时,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下,能够较为自由掌握的那段时间和压缩工作周,通常情况下是指医务人员在保证能够较好地完成自身所要完成的工作量的情况下,所进行安排的工作时间。通常情况下,是周一到周四正常工作,而在周五的时间里选择休息。第二点,是指作为医务人员可通过医院所分配的通信设备进行网络诊治或者社区医疗服务。第三点,工作分摊。医疗卫生单位可通过选择外聘人员来共同完成全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第四点,指家事请假项目,其中主要包括养育假、生育假,以及照顾性假期。第五点,医疗卫生单位对于医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或补贴。在这里主要涉及的方面就是老人与孩子,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可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帮助医务人员解决这些问题。

3 组织工作

当个人医务人员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需要一份工作作为保障,这时组织工作在生活中起到的是一种中介效应。作为一种积极方面的影响,组织工作不仅包括帮助医务人员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有效地调整他们面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减少工作量等,以此来解决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冲突性。在这里理论研究者汤姆森曾提到过,所谓组织工作主要指积极地组织管理层支持医务人员的工作,掌握一种生活平衡理念。并且要努力摒弃由生活失衡所引发的消极的工作情绪,尽可能地避免由家庭生活的牺牲所换来的良好的工作状态。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组织承诺,帮助他们认识到医疗卫生单位对他们的重视,通过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策略让医务人员感受到良好的工作氛围及给予他们的支持。

4 生活平衡策略对组织绩效工作的影响机制

根据研究结果来看,生活平衡策略主要针对两个层面具有作用性:一是个体;二是组织。通过一种组织作用关系而创设出良好的生活氛围,进而和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的支持形成一种互动性的中介效应,这种生活平衡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医疗卫生单位组织承诺,并且对于医务人员工作态度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避免引起医务人员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冲突性。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家庭氛围中,医务人员的个体心理得到了满足,他们会竭尽所能地来回报医疗卫生单位。在这里,生活平衡策略就如同一种激励因素,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调节性作用,当然这也是医疗卫生单位的一种组织策略,它能够让医务人员更好地感知组织召唤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但由于性别因素,女性在生活平衡意识中相对于男性要略逊一筹,毕竟女性在生活策略中会因为担心不尽责而不愿使用生活平衡策略。这时作为医疗卫生单位部门的领导,他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生活平衡策略的开展,毕竟弹性工作时间在中国实行的还是趋于少数,这也是为什么在医疗卫生单位的组织招聘效率与组织保持力之间有着一定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性的存在是需要一定的前提的,这就是医务人员要能够尽快地领会领导的意图,并作为一种交换行为进行组织承诺。这也是上级支持的中介效应的一种实现。此外,在影响机制中还可以通过减少工作量来避免生活中的冲突。通过运用生活平衡策略,让医务人员能够增加对时间和心理资源的控制感,从而减少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冲突性。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平衡性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医务人员在生活中与工作中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是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举措,并且在此自觉性中还能够更好地吸引医务人员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中来。而这种自觉性需要医院经理的影响,医院经理的态度将间接性地影响到医务人员的平衡策略。只有拥有一位懂得平衡策略的经理才能够灵活地帮助医务人员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性别上的先导性是能够显现出一定的作用的。例如,如果这位科室负责人的性别为女性,那么她在女性医务人员平衡策略中就会占有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医务人员的生活与工作中的平衡点是需要上级的决定与支持的,它所起到的是一种中介的作用。

5 生活平衡策略对个体层面的影响

医务人员的生活平衡策略是需要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的支持的,否则这种平衡点是难以实现的。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可以选用具有弹性的工作制,但这种弹性的工作制离不开低缺勤率,并且它和医务人员的绩效也是紧密相关的。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生活平衡策略是针对那些自律性强,并且掌握一定技能的标准医务人员而言的,对于那些行为懒散,薪酬较低的医务人员而言,平衡策略的实施未必是件好事。因此,如果想要更好地制定并运用生活平衡策略,就应避免这种消极性影响的产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是领导层的调配与重视,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医务人员会担心因为生活的原因而影响到工作,从而导致待遇的再次下降。那么作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在制定与应用生活平衡策略时就应考虑到这些因素,针对不同的医务人员和岗位做出不同的调整,这不仅需要领导的细心,还需要他们的耐心,他们要真实地了解到医务人员的所需,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和个体差异而实行不同的平衡策略。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对于本文的研究内容,尽管已做了一定的分析,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案例分析方面比较欠缺,在研究策略上也缺少横纵向对比性研究。基于以上结论与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加注重分析医务人员角色与工作任务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性,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审视,以求得两者共赢局面的产生。

参考文献:

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范文4

他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努力工作的同时懂得享受生活,平衡的生活方式估计是很多通勤族最梦想的事了。

北京第一个私人昆曲戏楼“九朝会”是他的得意之作,在大众看来曲高和寡的昆曲,于他却是身体力行的雅士生活。

他拥有一个庞大的骏马大队。你在《赤壁》之类的古装大片上看到的奔跑的骏马,很可能就来自他的马场。他说,骑马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他马上要开设自己的连锁酒吧,号称要成为“全中国美女最多的酒吧”。为什么能做这一点?他说,他知道美女想要什么。但作为商业机密,他暂时还不打算告诉我们。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采访蔡明。两年前在商界时尚之夜的颁奖盛典上,这位光头企业家曾经甩着水袖表演了一场让人惊艳的昆曲秀。不过关于蔡明,我们了解的永远只是一个个的片断,他对一切好玩的生活方式都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你得把所有这些片断拼起来,才会看到这个男人的全貌。

在科宝博洛尼的办公室里,没有找到蔡明,而是在九朝会可席就而坐、可依可倾的床餐区找到了他。他对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要求极高,要愉悦的工作也要惬意的生活,工作的地点可以是样板间也可以是九朝会的床榻,随身携带的物品必须要轻便且实用性强,一切都得“平衡”着来,就如那台线条硬朗、设计时尚的索尼VAIO SD笔记本――时尚轻薄的机身、精致典雅的颜色、卓越的系统配置,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它时刻演绎着高性能与便携性的平衡艺术,让你始终都能张弛有度的乐享人生。

如果你翻开3年前的时尚类杂志,时常会看到一个男人坐在玻璃桌前,带着怡然自得的表情,背景是偌大的厨房。他就是博洛尼家居科宝厨卫家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蔡明。在北京的时尚圈中,蔡明绝对属于知名人物。这个整体厨房的领军者,大胆地放任自己家的新厨房到30平方米的空间,每一个细节都花了他不少心思。

蔡明对一切时髦的事物都感兴趣,展会、旅行、航海、玩昆曲、马术、……他的工作都是由他的兴趣演变而成的,二者不偏不倚,相辅相成,在平衡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他曾经自嘲过“的事都是我的兴趣,我的悲哀也是这个”――他把自己的兴趣全变成生意了。

1. 不断创新的生活方式

蔡明有一个很有名的说法,就是不卖产品,卖生活方式。对于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他性格中一直想做一些符合自己个性的东西,客观上就是在寻找一些新的东西来丰富自己。把生活方式变成兴趣的源头,并发掘出其背后的商业模式,这可以说是蔡明的一种天赋,也可以说是他追求平衡生活的一种方式。

2. 博客狂

点击量超过300万的博客上满眼都是关于时尚、艺术、生活的文章,这样的一个博客狂人被人们习惯的称为“企业家中的艺术家”。写博客对于蔡明来说算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就如同大雪纷飞的夜晚去访问一个挚友,当经历千辛万险的长途跋涉走到他家门后尽兴而归,写博客就是如此,不在乎结果,享受的是过程。

3. 自我调节各种平衡

曾有人这样描述过蔡明:他是商业里最懂艺术的,艺术里最会做生意的。在这里想补充的是:他是在做生意里最能实现自己理想的。把工作当成生活,把生活变成生意,用生意实现理想,蔡明自身的小宇宙,总是能把各种事情自动调节到平衡,所以他在选择随身携带的物品时,也会比较青睐那些天生具有平衡调控力的物品。1.72公斤重、长达6小时的续航时间以及出色的系统性能,都让索尼VAIO SD笔记本当之无愧的成为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最佳助手。

4. 新动向

蔡明想在北京最好玩的地方开连锁酒吧,也是全中国美女最多的酒吧。他说,我知道美女想要什么,用我的设计让美女喜欢,同样也可以吸引很多精英人群光顾酒吧,我认为我的设计足够能吸引到他们。

索尼 VAIO SD

对于一个没有固定办公室的老总来说,拥有一个轻薄易携带的笔记本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这款13.3英寸大小的索尼VAIO SD笔记本,轻巧又便于携带,有着强悍的系统性能,很好的诠释了便携性与高性能、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理念,正好符合像蔡明这样经常移动的高端人士的使用习惯。

两部手机

两部手机,两个号码。一个是新潮的iPhone,一个是老派的Nokia。两个号码一个工作用、一个生活用。他管这叫平衡。

博客

从蔡明的博客可以看出科宝博洛尼通过网络进行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品牌的推广能力。在新浪家居圈排名第二、点击量超过300万的博客上,蔡明聚集了更多的人一起聊艺术、侃时尚。

书籍

工作之余喜欢翻阅设计、艺术、时尚方面的书籍,这些能让他找到一些行业以外的灵感。

卖什么,颠覆什么

这个脑筋转个不停的男人,不乏各种的奇思妙想,就在3年前,他还耗资100万搞了个最时尚的厨房,令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惊叹“厨房翻身的时代来了”,――这正是蔡明最想要的,多少有点得意,但又有资本得意,多少有些张扬,但张扬得酣畅淋漓。

如今的生活方式馆,在张扬时尚的力度上,比之更为“鬼斧神工”,3层的整体家具旗舰店,涵盖5大区域:整体家装、整体卫浴、整体厨房、闺门衣帽间以及家具饰品;淡紫的落地纱帘随风微微舞动,通体的巨型玻璃墙尽显琳琅。

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范文5

一、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不同,我们知道杠杆分三类:省力杠杆(如钳子、羊角锤等),费力杠杆(如镊子、钓鱼竿等),等臂杠杆(如天平、跷跷板等)。当然,生活中的杠杆不是单一的,往往由几部分组成,如指甲刀、脚踩式垃圾桶,对这样的实际机械应分析其每部分杠杆的类别。生活中难以确定的实际杠杆,我总结为:阻力较大的为了省力(尽管费距离),阻力不大的为了省距离(但是费力)。

二、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作用力或力臂

这类题目常见于道钉橇、羊角锤、起子等实际杠杆的应用中。

例1.如图1中杠杆的A端挂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已知OA=0.2米,AB=0.1米。

求:杠杆水平平衡时,B点的作用力。

此题目间接告诉了三个已知量,阻力F2(可由G=mg求得),动力臂LOB,阻力臂 LOA,求动力F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OB=F2LOA,可求得F1=29.4牛。

三、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确定“支点”的位置

例2.如果用一根1.2米长的扁担挑货物,一端挂300牛的重物,另一端挂200牛的重物,问扁担离重物多远,杠杆才能平衡?

可设离重物的距离为L1,则另一端为1.5米-L1。由杠杆的平衡条件300・L1=200・(1.5-L1),解得L1=0.6米。

四、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例3.如图2,钩码重力相同,杠杆格数均匀,杠杆处于水平平衡,若左右两端各加挂2个相同的钩码,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若不平衡,向哪端倾斜?

设每个钩码重为G,每个格长为L,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5G・2L=10GL,F2L2=4G・3L=12GL,显然F1L1

五、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物体的重力

例4.一根2米长粗细均匀的木料AB,如图3,当B端着地时,用500牛的力可将A端稍稍抬起,求此木料的重力是多少。

设木料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抬起A端时以B为支点,有F・2米=G・1米,解得G=1000牛。

例5.一均匀的木尺放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如图4所示,LCB=LAB/3。当在B端挂10牛重物时,木尺A端刚刚翘起,求木尺重。

由题意知C为支点,O为尺的重心,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LOC=10牛・LCB。由图知LOC= LAB- LAB/= LAB,代入上式求得G=20牛。

六、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最值”

这种题型要明确,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要求最小的作用力,应考虑其力臂最大。

例6.如图5所示,有一柱形物体重为100牛,要滚上一个高为20cm的台阶。已知柱形的截面直径为100cm,在图中画出这个最小的推力,并计算其大小。

推柱体上台阶可看作一个变形的杠杆,支点为与台阶的接触点A。设柱体的重心为O,则最长的力臂是过A点的直径AB,与AB垂直斜向上方的力最小。图中画出重力的力臂AC,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LAC=F・LAB,LAC利用几何知识“勾股定理”容易求得等于40cm,所以100牛×40cm=F・100cm,可计算F=40牛。

七、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液体的密度

用一个有均匀刻度的等臂杠杆,在支点的两侧各挂一个质量相同的容器,左边容器内装有水,右边容器内装与水同体积的待测液体(如图6所示)。测量时,先将左边容器位置固定在L1处,再沿杠杆移动右边容器的位置,直到杠杆平衡时,读出L2的值,由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此时F1=ρ水Vg,F2=ρ液Vg,所以ρ水VgL1=ρ液VgL2,故ρ液=ρ水L1/L2,最后代入已知量求得。

八、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物体所受浮力及其密度

这类题目综合性较强,实验设计的灵活性突出,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

例7.利用质量为m的砝码、一个等臂杠杆和适量的水设计实验测定一金属块的浮力和其密度。

如图7,利用等臂杠杆,在左侧某位置挂待测物体,右侧挂钩码使杠杆平衡,分别读出力臂L1和L2的值。根据杠杆平衡GL1=mgL2,可得物重为G=mgL2/L1。

然后使待测物浸没水中,L1不动,移动钩码使杠杆重新平衡,读出此时钩码端的力臂L2’,此时的杠杆平衡关系式为(G-F浮)L1=mgL2`,所以F浮=G-mgL2`/L1。

过一个平衡的生活范文6

杠杆(第一课时)

制作人:

林泽南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2)能在杠杆上找到它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动力臂与阻力臂

(4)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原理

(2)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谈论实验方法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5)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应用

(2)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重点

杠杆的定义,会画动力臂与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

会画动力臂与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得出

教具

新媒体课件、剪刀、镊子、杠杆、钩码、常用工具(学生自带)

课时

3课时

环节

方式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备注

视频播放、讲故事、工具展示

播放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象的重力的视频,结合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吸引学生注意力。

根据书本P76页图片“祖先使用工具建造宫殿”以及ppt上生活中的工具让学生体会简单机械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简单机械的作用,引出本节课学习重点---杠杆。

观看视频

出示工具

讨论

新课

通过生活实际工具总结规律

导学案练习

通过数学进行知识迁移

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学习和检测

师:钳子、剪刀、镊子、天平等工具,他们在力的作用下有什么共同个特征呢?(生:运动、围绕一个点转动)

小结【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

师:在生产生活中你们还见过那些杠杆?(如跷跷板,铡刀、开瓶的起子、剪铁皮的剪刀、撬棒、钳子等)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

师:杠杆都是直的吗?(不是)

师:如图所示,给你们一根硬棒,如何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头?(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通过画图和杠杆的定义解释杠杆的五要素。

师(画出简图):通过定义我们知道,我们将这个绕其转动的固定点称之为---支点(板书)

【活动一】导学案:找支点

师:在杠杆上有力的作用,使杠杆转动的力称之为动力F1;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称之为阻力F2

师:五要素我们已经找到了三个,还有两个叫做力臂,与动力相关的叫做动力臂,与阻力相关的叫做阻力臂。通过书本上描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我们先从数学的角度来复习一遍点到线的距离怎么画?

【活动二】导学案:点到线的距离

师:将刚刚的画法迁移到力臂上,尝试训练。

【活动三】导学案:画力臂

师:力臂一定要在杠杆上?(不是)

提出问题:跷跷板中,能否用一个小孩撑起三个大人?

【活动四】设计探究实验

师:我们发现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都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那我们通过一个探究实验来探究杠杆平衡时,力的大小与力臂长短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杠杆的平衡状态有静止和匀速转动,我们选取哪一个比较好呢?(静止---水平静止,方便测量力臂的长度)

思考:

甲乙两幅图同时处于静止状态,要选择哪一幅图?为什么?

(选择甲,水平静止时力臂刚好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长度)

总结实验方法和步骤,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当堂实验分组小测(5min)

投影多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F1l1=F2l2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杠杆。

杠杆的定义以及五要素,还有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通过工具总结得出结论

完成导学案练习,巩固知识

通过画图进行数学知识点向物理知识点的迁移

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两人互相监督的方式进行实验小测,互相评分

每个同学只测一组是为了节省时间,搜集多组实验结果是为了得到普遍性结论

杠杆

一、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二、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