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妙解红楼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马瑞芳妙解红楼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马瑞芳妙解红楼梦范文1

毫无疑问,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中学生了。中学生渴求知识的天性和理解能力的受限,使他们自觉地亲近了《百家讲坛》。午休时间,子夜时分,他们都醉心于电视面前,沉迷于经典之中。这样一来,就给中学教师,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机遇。它本身就富含多种营养,若能利用好这个节目,正确引导,合理扬弃,认真消化吸收,我们的三尺讲台必将有新的活力,我们的学生必将受到更为深刻的影响。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引导呢?

首先,引导学生将讲坛知识与日常所学相结合,对课本进行重新解读。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同学们除对字句的理解外,还可以感受到陶潜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甚至会发现这种“乐天知命”思想的消极一面。而于丹的《〈论语〉心得》却指出:“陶渊明的意义,不在于在诗中构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个人的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于丹接着指出:“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这样来理解课文,显然就深了一层。又如,“以德报怨”这一成语同学们耳熟能详,它讲的是宽恕、包容。但《〈论语〉心得》却说: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如果以德报怨,那么以何报德呢?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这样理解,就更全面了。

其次,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思维习惯,提高其认识水平。中学生心目中的曹操就是一个奸雄,令人唾弃;但易中天先生经过分析却认为,曹操本来是想做英雄的,可惜那样的社会条件却不容许他去做英雄,另外他的奸雄也有可爱的一面。易中天读出了史书背后的东西,其思维的大胆、论证的精密对我们深有启发。都觉得《庄子》深不可测,但于丹讲评时将经典回归现实的思路,会让学生对名著产生一种亲和感,让学生思考问题时会有一种“事不同而理同”的顿悟。《红楼梦》“正因写史,转成新鲜”的创作特点,会让同学们误认为贾宝玉就是曹雪芹,刘心武先生严肃指出这种想法的错误,但又指出其合理性,它可以让我们借助贾宝玉的故事来探索曹雪芹的经历。这样的见识显然就高了一筹,它显然可以指导我们将此道理运用到对其他名著的阅读上。

第三,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运用变幻莫测,奥妙无穷。《百家讲坛》众流派给我们提供了各式语言范例:易中天的亦庄亦谐,刘心武的亲切朴实,于丹的新鲜明净,马瑞芳的亲和严谨,都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诠释着语言的魅力。请看学生作文:“大千世界,如此华丽。生命的多彩,正在于对心灵的乐土的追寻,‘舟摇摇以轻飏’,智者善于把自己心灵的小船摆渡到了生命的彼岸,找到了那片乐土。而生活中却有太多的人迷失在这一岸,永远失去了对岸的精彩。”点播到位,使得这段文字的语言运用简直可以和于丹乱真。

第四,在古诗词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我们古代所创作的那么多的诗,我们怎么样来鉴赏呢。这个鉴赏,是实事求是的,是谨慎谦虚的“鉴”,而不是狂妄的,我们学古人的东西,不要死在他句下,要活,要体会他所说的是什么,归结一句话,形式上写的像诗的,不一定是诗,会写诗的人不一定是真诗人。 我们有一句成语叫“多愁善感”,多愁者多情,这是讲诗人的感受能力,感觉敏锐。如果不多情善感,他也做不了圣贤。举一个例子,孔子《论语》里两句最简单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看到水的流动想到了时间的消失,这是诗人的感受。还有一个例子,杜甫有一句话,他说“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诗人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如果诗人不敏感,他能够从一片落花来落笔吗。周汝昌鉴赏唐宋诗词给我们的启发是:现在我们鉴赏古人的诗词,我们一定要活,一定要用脑去感悟。

第五,学生们最大的感受可能还在于主讲人本身。主讲人渊博的知识,喷涌的才华,个性的谈吐,独特的人格,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此出发,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主讲人的求学经历,比如:易中天坐拥书城二十年才有了今日的学术辉煌,王力群潜心钻研四十载才赢得了今日的厚积薄发。名人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们一样要付出时间,经得住寂寞,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求学态度的再教育。还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刘心武虽没进入名牌大学,没能受到正规的学术训练,但能够自强不息,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的经历,实际上启发我们,每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和能力。这样的事实才最有说服力。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