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1

一、建材市场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隐患

(一)建筑结构存在隐患。建材市场经营方式主要是零售兼批发,市场建筑面积大,可燃商品多,商户集中,人流密集,且建筑联体,存在大量火灾隐患。同时,场内商铺是二合一场所,经营仓储并存,存放的大量可燃物品堵塞了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很难进行迅速疏散,容易造成严重的群死群伤事故。

(二)违规违法行为常见。市场经营户不遵守用火用电制度,私拉乱接电线,临时线路混乱,电气线路老化严重,且电器线路和电闸箱下堆放各种可燃物品,一旦发生电气线路短路或打火极易造成火灾。此外,市场内吸烟屡禁不止,使用液化气、电饭煲做饭和电暖器、炉火取暖等动态违规行为较普遍,极易引发火灾。

(三)防火等级不达标。市场建筑的结构和耐火等级、消防给水等方面与现行规范不一致,使用的材料不符合有关消防安全规定的要求,致使建筑物的耐火极限降低,一旦着火极易形成火烧连营局面且难以控制。

二、规范设置市场消防设施,保障市场安全运营

多数市场在创业发展初期,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从而造成一系列先天的消防安全隐患。随着建材市场的逐步发展,规模扩大,人流增长,效益提升,对市场的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市场举办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也迫切希望市场的消防安全能够提升。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依据有关消防法规与规定,通过规范和改善建材市场消防设施,是提升市场消防安全系数,保障市场安全运营的基础举措。

(一)规范布置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消防设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着火源。其可以供消防车从市政给水管网或室内外消防给水管网取水实施灭火,也可以直接连接水带、水枪出水灭火。消火栓犹如一个军人,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救火取水控制设备,一旦出现火情必须满足消防部门取水灭火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市场内应当建设消防水量为480m3储水池及泵房一座,两路供水,以确保消防应急用水。

(二)顶额配置灭火器。灭火器是“把火灾消灭在初期和萌芽状态”的有力工具。在火灾的初期对于火灾的扑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灭火器的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且灭火器的配置比较方便,操作管理相对简单,可以快速的使用,能在火灾的初期达到快速灭火的效果,因此在火灾扑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灭火器,提高在火灾扑救中使用效率,对于降低火灾人员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安装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防火分区、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对阻止、防止烟、火的扩散和蔓延,减少损失起着重要作用,起到防火分隔的目的。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火灾,第一时间采取灭火、疏散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火灾带来的损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建筑消防设施中非常有效的自动消防设施,在应付火灾的诸项措施中是对控火、灭火比较有“特效”的系统,自动化灭火方式,可以把大量人工从这个危险的行业中解脱出来,并且自动跟踪火势,形成对火势的包围分隔,它充分利用了消防原理中的时间因素,快速反应实施灭火,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其它系统无法比拟。

(四)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行之有效的应急照明系统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逃生、救灾等的必需设备。建材市场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如果没有相应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人们往往因为看不清方向,找不到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而发生相互拥挤、碰撞、摔倒和踩踏的事件,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应急照明就可以在发生火灾时提供足够的光照度及照明时间,及时有效的疏导现场人员安全迅速的撤离火灾现场,对人员疏散、抢救财产、消防救援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全面落实各项措施,抓好市场消防长效管理

保障建材市场的消防安全不仅要从健全消防设施设备等防火基础“硬件”上下功夫,消除先天性不足,更重要的是从消防安全的“软件”上加强管理,建立消防队伍,组织日常巡查检查,抓好隐患整改,强化应急演练,充分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确保市场消防安全长治久安。

(一)、建立市场消防队,配备专职防火人员,抓好消防管理队伍建设。

1、组建义务消防队伍,定期进行灭火演练。市场要按规定配备专职防火人员,专职防火员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组建由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户组成的市场义务消防队,严格按照制定的灭火救援和紧急疏散预案进行业务训练,切实熟悉市场的周围环境、道路、水源等情况,并按制定的预案实地演练,随时做好灭火救援的应急准备工作。

2、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人员培训。对市场的防火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增强他们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掌握消防常识,提高消防业务技能。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通过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市场管理人员、经营户和消费者开展消防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市场火灾危险性、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和扑救初起火灾及自救逃生等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防火自觉性和抗御火灾的能力。

3、强化绩效考核,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按照市场制定的规章制度,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的责任制。市场负责人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重点突出消防安全管理,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方法对消防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与奖级挂钩。考核内容包括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消防“四个能力”是否具备等。考核方法可以是书面考试、口头问答,也可以是实战操作、消防演习等多种形式。

(二)、认真组织防火检查,积极整改火灾隐患,做好市场消防日常长效管理。

1、“查”。要清醒认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克服思想上的麻痹大意,落实有效措施,强化排查整治,真正做到隐患治理不留死角。建材市场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日对用火、用电有无违章,安全出口与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疏散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消防设施与器材是否到位及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进行防火巡查,并做好巡查纪录。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疏散情况、重点工种人员消防知识的熟悉程度、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等方面。

2、“管”。市场管理者必须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组织力量予以整改消除。建材市场内寸地寸金,但会经常出现阻碍、损坏消防设施的违规行为。如有的经营户擅自将安全出口遮挡或者占用通道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有的遮挡消火栓、灭火器材等。为此,市场方面要加强对经营户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严格落实“门前三包”,有效防止乱堆放、乱搭建、乱停车,使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对个别屡教不改的经营户要按照市场相关制度和租赁合同的有关条款扣罚信用保证金和信用分,甚至终止合同清除出市场,绝不姑息迁就。

3、“改”。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火灾隐患的大排查大整治,通过实地排查,市场安全管理人员要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小组及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消除之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及防范责任人,保障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立即整改或停用。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各小组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三)、进一步强化应急预案处置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1、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重要性和必要性。建材市场的建筑空间大、堆放的可燃物品多、着火源多,火灾荷载大、蔓延快,人员密度高、流动量又大,火灾危险性很大。无数实例说明,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市场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结合建材市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学会应对和处置突发火灾事故的方法,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的程序和措施,避免火灾来临之时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火灾危害。

2、科学制订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1)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和组织指挥;

(2)灭火行动组负责扑救火灾,启用单位内部消防灭火器材,利用干粉灭火器和水进行扑灭,救护被困人员;

(3)通讯联络组负责火灾报警、火场联络、接应消防车等任务;

(4)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火场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并负责抢救被困人员和重要物资;

(5)安全防护组对现场救出的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对伤势严重的及时向“120”急救中心呼救。

3、应急预案与演练应着重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立足于初起火灾的迅速扑救,二是贯彻“救人第一”的原则。每年至少组织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练,重点部位应不少于二次,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四)精心维护市场配置的消防设施,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1、消防设施维保的重要性。消防设施在使用中受环境因素、管理不善人为损坏等影响,存在自然老化和耗用性老化情况,导致设施运行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消防设施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火灾发生时能否及时、快速、高效地投入使用并准确进行救援,为人员疏散和防火分隔创造便利条件。因此,为提高市场自身应对火灾的能力,加强对市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意义重大。

2、认真做好消防设施维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建材市场消防设施的维护检查,是长期不辍的事情,要想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保证生产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消防设施管理人员就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对消防设施进行主动检测维护,始终保持设施处于完好有效的准工作状态。有的市场消防设施比较多,一次检查完有困难,可以采取定期分批、分类定点等多种检查的方式,确保一个周期内检查涵盖全部消防设施设备。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中国;绿色建材;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建筑材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建材已经发展成我国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长期的发展来看,以往的建筑材料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因此建材行业发展出环保绿色型材料,随着家装和房产行业的兴盛,绿色环保建材也随之发展起来。

1 绿色建材的特点

绿色建材是一种高科技产物,对于空气和人的身体可以达到一种无危害,或者大大降低危害的材料,很多人对绿色环保建材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区,并不是使用的材料环保,就是环保建材,例如众所周知的:木门,木制的但是一样有甲醛等危害健康的物质存在。那么什么才是绿色环保建材呢?总结下来应该是,生产的原材料大多数是废弃资源,采用先进的低耗能、无污染、高产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铅、汞化合物等有毒物质,生产出以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空气质量、还能提高生活水平的绿色环保建材。并且最主要的是这种绿色环保建材在废弃之后可以被回收,起到废物利用、循环使用的效果。这一技术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建材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材行业,以推动我国经济、科技发展。

2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

2.1 绿色建材是在1988年正式提出来的新型环保材料,二战后我国发展成工业化国家,这一举措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最终温室效应、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国人的健康。例如:现在家装比较流行的涂料等刷墙的原料,酒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这些东西挥发出来的有机物会直接进入呼吸道,引起头晕目眩恶心等症状,并对眼睛、呼吸道等器官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家里有儿童甚至会导致孩子神志不清,慢性铅中毒等。因此我国开始推出绿色环保型建材。

2.2 在70年代末,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建筑材料中的有毒气体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但是我国一直处于落后阶段,对于绿色环保建材方面也一样,起步晚、发展慢、并且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如:壁纸、木质地板、人造家具等仍然在我国盛行,壁纸虽然美化了家庭环境,但是由于成分不同所以释放出来危害人体的物质也不一样,而且壁纸会聚集很多尘螨,这也是对人类产生危害的一方面;木质地板,看起来是纯天然的木头,所以很多人觉得它是非常健康的,但是不然,木质地板中的粘合剂等材料,也是产生有害气体的主要原因;人造家具,这类人造的家装饰品更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利器,里面所含的有毒物体数不胜数,所以在很多人还没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时候,我国绿色建材由于价格和种类等原因也就不容易被人接受,这也是目前我国绿色环保建材行业发展的最大弊端。

2.3 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整体水平就比较差,现在的市场仍然处于发展期,生产力低下,地区之间发展不同,生产力不足,这些问题都导致绿色建材产品的功能等方面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且绿色建材在我国的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得到大众消费者的认可,所以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阶段。

3 我国绿色建材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对于绿色建材要由专门的部门进行评估和认证,这样有利于生产者严谨的工作,消费者放心的购买,以此加大绿色环保建材的销售力度。现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本省市的鉴定部门,这一做法会导致我国绿色建材的标准不统一,出现地区性差异,导致我国建材市场混乱。因此我国应该尽快统一对于绿色环保建材的评价标准,有利于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

3.2 建立绿色环保建材的认证管理机构,组织几个专门的小组,对于绿色建材的环保标准、建设标准、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发挥这一机构对工业、企业的管理、号召力度。建立这一机构,对全国所有企业生产的绿色环保建材进行检查,合格的部分办法环保标示,检查未合格的部分依法处理。

3.3 大力阻止外国企业的建材进入中国市场。很多发达国家对于我国的绿色环保建材行业有所了解,知道我国这一行业发展还不是十分进步,因此虎视眈眈的想要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必须阻止国外产品进入市场的同时加快我国企业的发展脚步。

3.4 加大我国绿色环保建材的宣传力度,国家应该大力推广这一产业的发展,由于人们对这一产业的认识不够,才导致我国的绿色环保建材销售力度不够,最终发展落后。所以国家向企业、政府、个人和机关单位大力宣传绿色环保建材的优势,让这一思想深入人心。加大购买力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3.5 当今社会绿色环保建材已经成为产品需求者购买的一个潮流,绿色环保建材在家装中使用较为广泛,因为这类建材会大大降低家中甲醛等有毒物质的含量,所以企业更应该大力推广,达到人人家装都在使用的效果,最终使绿色环保建材得到广泛传播。

4 结语

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建材行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监督指导,规划市场管理制度,获得绿色建材资质许可证等,在这些条件的依托下我国的建材行业才能稳步发展。总之,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深入分析了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绿色环保建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且总结了绿色环保建材在我国市场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希望可以对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浩.山东华之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绿色建材营销方案设计[D].兰州大学,2014.

[2] 张静芳.我国绿色市场不同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困境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2.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在大踏步的发展,建筑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管建筑业如何发展,“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行业指导方针从未动摇过。因为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关乎国家、社会的财产利益,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建筑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自《建筑法》及相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颁布以来,从惩罚的角度刺激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的提高,但不能解决工程事故的源头问题,在面对某些建设工期长、质量责任复杂多样的工程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一、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存在众多问题,按照工程施工项目的不同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类:结构类问题;给排水、采暖、电气等安装问题;装饰装修问题;建筑工程构配件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设备工具质量及功能问题;施工管理问题;建材类质量及使用问题;辅助设施质量及操作问题等。

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工程质量事故频出的原因与工程质量本身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是分不开的,可以从建筑工程建设环境和建设过程两方面进行成因分析。

(一)建筑工程建设环境方面

首先是社会及产业的软环境,在面对中国建筑业产业结构及竞争状况的不利局面,促使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同质化竞争,招投标过程中的恶意低价和隐蔽操作等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对建筑市场监管不利,导致许多“豆腐渣”建筑的出现,直接为国家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

其次是建筑工程建设的硬件作业环境,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露天作业多等特点,使得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建立的质量保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工程管理环境,劳动组合、施工工具、工作平台等劳动环境,甚至包含了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方面

1、勘察设计阶段

勘察和设计是建设项目的实施的第一项工作,勘察又是设计的重要依据,是所有工程实施的参照。如果因为勘察质量不合格,将直接影响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导致基础工程存在安全隐患。业主的建设目标和使用功能的初步体现是通过设计将其具体化的,除了需要考虑工程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如果设计本身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将从根本上增加了保证工程质量的难度。

2、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最重要的阶段,是将项目设计意图转化成实体的阶段,因此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本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一是监管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的缺乏;二是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意识缺乏;三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只限于传统的经验管理,不能及时应用现代化科学管理;四是施工原材料及其制品的管理不当,导致物料浪费,甚至使原材料质量变质,延误工程进度;五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操作技术的发展与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不协调,导致硬件技术的实现有障碍。此外,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按规程操作对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胁,也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与进度。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构建

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控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工作和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满足投资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预定的质量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与管理:

(一)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建筑企业管理者只有对工程质量有足够的意识,才能思考和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方法

1、加大政府的宏观控制力度

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和协调,联合执法,不留空白,共同规范建设单位的建设行为;建设工程的各有关审批管理部门,应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审批透明度;政府应通过招投标来选择并确定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取得项目开发资格的同时,应同政府签定建设工期合同,并明确奖罚措施;提高建设开发市场的门槛,将无开发实力的开发商淘汰,逐渐净化建设开发市场;大力整顿建材市场,为建设工程项目提供优质的建筑材料。

2、发挥建设单位的主人翁权利

首先,要在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选用较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充分满足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使用功能的要求。其次,建设单位应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排除一切干扰,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建筑市场管理规定选择一个施工技术力量较强、素质较高、设备和设施装备优良的建筑施工企企业。最后,必须把好建筑材料的的质量关,因为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是重中之重,建设单位必须做好宏观控制工作。

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微观监督

在建设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微观监督要求建设单位切实地深人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去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做好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实践标明,对细部工程的动态管理是建设单位参与工程管理的重点,只有对各个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好了,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才能有保证。微观监督主要控制好两个方面,一是施工队伍的工作质量,二是工人操作的工序质量。

4、构建优良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就是要构建一套优良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政府、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三位一体”的全过程质量管理。首先,在建筑工程的全方位管理中,健全各级领导的权利责任制,明确第一责任人,逐渐将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其次,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规范和引导工作行为,逐步提高“质量第一”意识。再次,加强施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只有保证管理人员做到懂技术,并掌握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最后,完善与之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可从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健全现场管理制度体系,与其它管理责任制形成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体系。

结论

通过目前国内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在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建设主体的行为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所以规范建设单位管理的行为始终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监督,从建立优良的质量管理体系到配套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找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卜天福,试论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管理,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工程质量;住宅工程质量;4M1E

1、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1.1住宅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工程质量是指工程符合业主需要而具备的使用功能。这一概念强调的是工程的实体质量,如基础是否坚固、主体结构是否安全以及通风、采光是否合理等。广义的工程质量不仅包括工程的实体质量,还包括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实体质量,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是决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住宅工程的质量,首先要保证住宅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同时对住宅的性能和室内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住宅工程项目的质量内容更为综合和广泛,包括施工质量、材料质量、设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住宅的节能、环保等因素也成为衡量住宅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指标。

1.2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住宅工程项目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指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满足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规范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

2、我国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我国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多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必须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质量管理工作己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推行曾经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其原因既有企业客观需要发展的内因,但是更多的是行政干预的外因在起作用。住宅项目质量管理离不开重要法规的保障,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施工管理规范》、《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规范,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缺乏执法力度。当前最不利的倾向是政府部门提倡工程最低价中标,承包商被迫挤占必要地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施工费用,减少应有的管理人员及压低和拖欠人工费,导致工程质量滑坡、事故累出,形成企业经营和质量恶性循环,企业陷于生存挣扎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住宅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住宅建筑行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国的住宅工程项目质量一次抽查合格率逐年提高,房屋工程的质量事故逐年下降。住宅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建设规模增大,项目科技含量提高;二是各类建设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程度日益增强;三是建设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越来越多;四是农民工大量涌入建筑业,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2.2住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住宅工程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人员(Man)、材料(Material)、机械设备(Machinery)、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五大要素,俗称“4M1E”,这些要素都对住宅质量构成直接影响。

1)、人员问题

目前农民工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但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工队伍中大部分未经过任何培训。因此导致工人工资低,使得施工企业单位的整体素质差,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质量责任不能落实到位。其中多数施工队还存在着越级承包、随意挂靠、以包代管等现象,质量意识差,施工技术含量不高,不能有效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能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变相降低质量要求,质量控制不均衡。因此,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甚至有些农民工受包工头的利益驱动,偷工减料,片面追求工程进度,结果酿成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

2)、机械设备与技术水平问题

(1)设备陈旧

长期以来,中国建筑业习惯于粗放式经营,偏重于铺摊子,上新项目,科技开发和投入较少,忽视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以致造成建筑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的严重局面。

(2)技术管理水平落后

技术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的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理念和水平较差,很少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信息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几乎为零。此外,对于建筑法律、规范、专业技术标准、相关配套技术文件的条文缺乏准确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强,给建筑物未来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3)、材料问题

住宅工程实体的形成都是通过各种技术和管理方法将建筑材料及其相关部品有机组合的结果,这些建筑材料及其制品都将成为建筑工程的永久性组成部分。一个住宅项目的投资建设其建材及其制品就占到了总投资额的60%左右,可见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由于我国目前对建材市场的监管不严,还有一定的漏洞;建设过程中的偷工减料、大量使用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能有效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都对住宅工程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出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就成为必然。

目前国家对建筑材料质量的责任制度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材料生产厂家,实施生产许可证,谁生产谁负责;对于流通环节,实施准用证,谁销售谁负责;对于施工使用,实施现场检验和抽样复试,谁采购谁负责。三大环节中做好书面记录,形成可追溯源头的质量文件。此外,是否采用了通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材料也是建设单位选择的重要原则。

4)、环境的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仅受社会环境如国家宏观政策、市场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影响,而且还与产业环境密切相关。我国目前的产业环境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由于产业集中度低,使得我国建筑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承包市场过度竞争,恶意低价中标及暗箱操作等弊端层出不穷,这样就造成建筑市场管理监管不利,导致许多豆腐渣建筑工程出现。

如何通过政策性引导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办法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实现科学的生产力组织形式,谋求适度的垄断与竞争的均衡,既有利于建筑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同时也是从根源上解决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有力途径。因此,需要项目管理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产业及社会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尽量减少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管理制度和经济建设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影响。

5)、资金方面的问题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并且由于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使得许多建设单位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组织招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度款不能按时支付,承包商为了规避垫资风险,尽可能多地把垫资风险转嫁给分包商和供应商。同时,投资方为了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在住宅工程中常常存在不求优质只求合格的管理思想,为此一些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假冒伪劣建筑材料及制品等就被大量使用在住宅工程当中。

由此可见,在合理的情况下盲目压缩资金,实质上是压缩了工程的“质量成本”,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引进素质和材料构配件的质量,也制约了先进工艺的应用,影响了产品的最终品质。因此,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资金,应从禁止任意分包,禁止层层转包、层层“剥皮”,严格监控和规范施工方的经营行为入手。

参考文献

[1] 胡世琴.??5S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7(05)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工程;质量;提高;管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设工程在工程管理上的要求也日益规范,工程成本、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等方面与以往有着质的飞跃。当前,如何保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将成为每一个项目经理所面临的最大考验。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工程建设的总指挥,肩负着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任。为此,必须要以质量立信誉,以管理求效益,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质量具有单件性、建成的一次性和寿命长期性的特点。

一、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1 人的因素

参与工程的人很多,这里主要指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这些人会直接或间接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他们都将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避免失误的产生,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 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人对质量的影响:

(a) 工程领导者的素质。在施工时候一定要注意考核领导者的素质,因为工程领导者的素质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领导层整体的素质好、经营作风正派、实践经验丰富、社会信誉高,那么必然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机构也就健全,管理制度能够完善,技术措施得力,确保工程质量。

(b) 施工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较高的水平能够比较容易看懂、领会工程设计的方案和技术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当中能够及时地发现突发问题,甚至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c)施工人员的劳动态度、注意力、情绪和责任心等状态。这些状态存在太大的主观性,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发生变化。所以,在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人员状态的变化,特别是对那些需要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精密工序,控制其思想活动,稳定其情绪波动。

2 机械设备因素的控制

施工的机械设备会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为机械设备是实现项目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项目施工阶段,在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的基础上,必须系统考虑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功能、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机械设备的选用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

a 机械设备的选型。应该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特点和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方便和维修方便的原则,贯彻执行机械化、半机械化与改良工具相结合的方针,突出施工与机械相结合的特色,使其具有工程的适用性,具有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具有使用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b设备性能参数。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和施工进度,选择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并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设备。

c 使用操作要求。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对保证施工安全直观重要,因此也影响着工程质量。所以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防止出现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安全质量事故。

3 工程材料因素的控制

工程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基础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并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材料质量的控制对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控制施工进度、实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a 材料控制必须明确材料进场验收的职责、步骤及依据,加强施工材料进场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同时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做好合理调配和使用。

b 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及构配件必须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和其它质量证明材料,经现场监理,甲方代表检查抽样,送试验室复试,搞好材料质量的试验和检验工作。

c 对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严格把关,正确合理地使用材料,杜绝片面极端地追求经济效益,坚决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中。

4 方法因素的控制

这里的方法因素主要是包括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因素,例如施工的方案、工艺和操作技能等。施工方案是一切工程的源头,方案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从组织、管理、技术、工艺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综合考虑,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5 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和劳动环境等三方面。

二、提高工程质量方法

1、要改善和加强对业主的管理。

业主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了不少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建设市场管理的难点。市场经济条件下,业主对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很大的自,都比较注重项目的经济效益。

2、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必须思想领先,即首先要提高管理意识。项目经理在提高管理人员意识的基础上,对生产工人也要加强管理。具体的做法是实施“一选择,二教育,三管理”的原则: (一)选择即对生产工人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对那些安全意识差、技术素质低、不服从管理的生产工人必须淘汰。 (二)教育既是对工人上岗前必须实行“三级教育”,进场前作好各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安全技术签证。对各施工班组工人必须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以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发挥工人的主导作用。对各工种,各项目主要部位操作人员等也要实行岗前培训。 (三)管理即是在施工前必须向生产工人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每道工序,实行跟踪、监督、记录、复查或抽查,从技术措施到实际操作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坚持自检、互检、抽检相结合;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流入下一道工序的具体做法,特别对容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种及工序进行专职跟踪施工,以强制的手段来克制质量通病,改变不规范的做法。

3、抓好工程开工前的审查。

4、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优良的工程质量直接产生于施工过程之中,项目部施工员、质安员必须对作业班组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包括操作方法、作业流程等时刻进行检查和监督,以最大限度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5、把好原材料关 原材料的质量决定了工程的质量,由于市场结构不合理,建材市场混乱,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受利益的驱动,个别施工企业使用劣质建材,有的建设、开发企业指定使用劣质建材也给工程留下了隐患。

6、优化施工方案 督促、协助施工企业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科学管理。科学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质量的波动和质量的变异,能尽量的把不可控制因素转化为可控因素,避免施工的交叉污染和交叉破坏等,促进质量的提高。

建材市场管理制度范文6

2009年,我们在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道路上经受了重重考验:如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导致客流总量锐减、收入大幅下降,所产生的经济衰退也造成商贸业各市场交易量减少,经营户信心不足,市场不稳定因素有所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的传播不仅增加了生产组织难度,也给企业带来附加的政治责任;燃油税改革后油价在短期内的迅速攀升已使我们的运输成本达到历史新高;客运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各类非法运输车辆对我们主业的冲击已日趋严重;南北新站建设不仅耗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而且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企业内部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出现等。面对种种困难,公司董事会和经营层紧紧依靠广大股东和员工,积极研究对策、寻求机遇、化解矛盾,遏止了效益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收入利润:09年,较去年增长2.12%,实现利润与去年持平。

(二)工资发放:09年,我们坚持追求共同发展、回报股东员工的经营理念,克服成本剧增、社保基数调整等困难和压力,着力推行薪酬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全年发放工资总额2438万元,除经营层人员外,其他在岗员工人均工资收入为21490元,在08年基础上增加了1686元,人均增幅为8.5%。

(三)公司上缴的各项税金:09年,公司向国文秘杂烩网家缴纳各项税金1526万元,各控股子公司向国家缴纳各项税金942万元,母子公司共计入库各项税金2468万元,同比增加331万元,多年来公司的入库税金在全市服务行业中一直处于前列。

(四)职工安置费的保全和支付:09年,公司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仍然努力克服困难,按时、足额地支付了内退人员的生活费、保险费、职工辞职补偿金、遗属补助、六十年代精简下放人员生活费等614.85万元。截止09年11月底,公司改制剥离的各项职工安置费8227万元已累计支付5037万元,剩余3190万元未支付,按照政策规定和市总工会的要求,公司均以有效的公司资产进行了抵押保全。

二、调整产业结构、确立经营方向

根据企业现状和产业发展前景,年初公司董事会和经营层经过多次研讨,并征求各层面意见,确定公司产业经营的方向为:集中精力做精做强客运、商贸两大主业,形成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努力寻求低成本扩张和市场整合的新途径;加速其他产业经营向客运、商贸业的收缩和集聚,确定修理业作为客运辅助、保障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动摇;从竞争无力、发展无望、效益低微的弱势产业中逐步退出。

按照这一策略,今年8月经过多次磋商,公司对外全额转让了所持有的一汽站51%的股份并妥善安置了24名在岗员工;年底,在去年减持青旅5.17%股份的基础上,一次性转让了剩余的46.55%股份,将公司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主业经营上来。

三、南北站建设有序推进

建设南、北新站是事关公司长远发展大计的战略布局,其工程量大、涉及面广、程序复杂、耗时长,近两年公司一直在举全力、斥巨资建设新站,两站的建设也将为公司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最佳效益以及扩充经营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新南站主体完成后的全面装修工程,公司组织高层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值守和全程监控,在平面布置、功能完善、施工质量、统筹安排等方面多次进行研讨论证,积极协调相关主管部门与施工单位解决装修工程中的障碍和矛盾。在施工单位确定和材料采购中,均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采用公告和招投标机制,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大幅度降低了建设成本,于5月份全面完成了主体装修并进入试运行阶段,下半年组织了对供电、消防、保温节能等设施的分块验收,目前正在进行加油站、例保台、通道、停车场地及站内绿化的后续配套建设。

就新汽车北站的建设,公司经与市、区两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多次协调和沟通,完成了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省厅审批、地质勘察、土地征用手续办理、施工图设计、主体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的招标确定等工作,已进入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的最后准备阶段。

四、各产业依托市场、开源节流,努力挖潜增效

客运经营部面对危境,转变思路、调整策略、强化管控,极力扭转收入、效益双下滑的不利趋势。针对市场环境的恶化,客运经营部牵头各专线公司,抽调精干人员,积极与运管稽查部门形成联动,全年共打击各类非法营运客车213辆次、打击各类“黄牛”拉客百余人次,同时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先后在南京、上海、北京、西安、石家庄等班线上推出特价票、优惠票等,争取旅客回流进站;加大公司化改造力度,通过多方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于年初完成了洪泽班线的车辆收购并成功组建了淮洪专线公司,在实现短途班线专线化改造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继续加大车辆更新力度,全年共投入1250万元更新、新增高一级以上客车31辆,不仅提升了硬件水平,而且提高了综合使用效率;将发展旅游包车作为增收的突破口,特别是快客公司通过与旅行社、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协作,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全年创利较去年增长65%,为公司总体效益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稳步推进新南站的启动,并在老南站保留售票点,开通新老站之间的旅客接送车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源流失;按照公司对客运的战略部署,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成功并购淮阴区中北公司,实现挤入农公客运市场的战略目标;依托公司网站,研发和开通了网上购票系统,已售出vip卡422张、充值金额10.45万元、网上购票1681张、票款营收7.17万元,既提高了服务水平,又扩大了客户群体,同时缓解了高峰期站点售票压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好评;将学生流作为市场营销的重点,客运三站围绕各自周边的大中专院校,推出“免费送票进校园”、“客运服务进校园”、“节假日免费接送”、高峰期增开校区单发班等服务形式,吸纳了大批学生客源;注重细节管理,相继出台了《外宾服务要求》、《公营驾驶员服务行为规范》、《流水班车规范化运行制度》、《节假日学生接送服务预案》、《网上购票业务工作人员服务要求》等,不断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行为;充分利用元旦、清明、端午、“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旅客运输市场的需求,及早部署、合理组织、提高效率,节假日期间的运量和营收较往年均有所增加。

商贸经营部加大改造力度、强化服务保障、持续深度挖潜,确保全年效益稳中有升。商贸营部在各市场开发已至极限的情况下,以边角地块的挖掘利用为重点,极力扩充经营面积;积极调研内外市场,掌握一线信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市场布局,完成六区二楼过街天桥的架设、七区柜改房的推进和八区三、四楼3000余平米仓储房的加层工作,并同步实施八区一层通道、门面的改造,为改善经营环境、提升市场档次打下了基础;根据市场行情,商贸部合理调整房屋租金标准,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取消了建材市场自03年以来租金按年减免两月的政策,分区域、按比例调整了书市、汇通到期房屋租金并顺利完成合同续签工作;配合客运站点调整,接收了老南站房屋、场地的管理;实行人性化的市场管理,积极为经营户排忧解难、化解市场经营矛盾、提供后勤维护服务等,融洽市场关系,维护市场的繁荣和稳定;下半年调整了对快餐经营的绩效考核方式,有效调动了快餐人员的积极性,并在食品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上严格执行卫生监管规定,快餐质量有所提升,获得清河区卫生监管部门授予的“优良餐饮管理单位”;广告经营充分挖掘公司已有的网站、站场、墙体等广告资源,全年新增广告牌位16块。

修理分公司按照修理业作为客运辅助、保障产业的目标定位,将规范车辆维修定点管理流程为重点,逐步健全维修体系、完善检验制度、建立维修档案、提高检修质量,有效降低了车辆返修率;针对设备老化、技术人员匮乏的现状,率先推行薪酬制度的改革,按照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原则,进一步拉开技术人员与管辅人员、一般技术人员与修理技工的收入分配差距,使绝大部分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又有大幅提高,充分调动了修理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修理分公司还严控材料成本,通过市场询价、厂家垫付以及比价采购的方法狠抓配件采购的源头管理,尽可能降低车辆维修成本;加强与客车制造商的联系,增加了中通维修服务站。

出租分公司利用gps管理系统,加强车辆动态监管,坚持每日上路检查和安全宣传、交待,着重压低车辆事故发生频率,降低经营风险;强化对经营行为的考核,引导从业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参与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全年共返还失主失物120余件、现金2万余元,收到各类表扬信件3封、锦旗4面、各类好人好事被电台和电视台报道28次;积极寻求经营方式的转变,排除阻力和干扰,推出公司化经营车辆1辆。

检测站外争政策、内抓质量,强化现场监管,努力争源创收。针对费改税实施后外挂车辆回流以及车辆保有量增加的情况,一方面主动协调主管部门争取检测车源,另一方面动员全体员工“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加班加点完成每日检测任务,全年同比增加检测车辆2400余辆次;积极开展员工专业培训,参加省、市部门组织的专业知识考核,提高全员专业技能,顺利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及省运管局组织的“江苏省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信誉管理”考核验收,并被授予“江苏省a级信誉检测站”称号。

驾校狠抓市场、锐意改革、全员营销、稳健发展。驾校始终坚持目标考核管理,对个人营销实绩进行量化考核,既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又推动了效益的稳步提高,全年共新增培训车辆2辆、招收学员7800人;面对驾培行业的特点,即学员考试政策的多变性,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并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开辟新的培训场地、突出从业资格证的培训等,努力保持在市区驾培市场的引领地位。今年,被省、市物价主管部门授予“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称号,被省电视台评为“江苏省诚信驾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其余子公司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开拓市场、稳中求变,均完成了年初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盱眙子公司完成了租赁新站的全面启用,消除了老站搬迁给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效益连创新高;金湖子公司自筹资金、自主完成新站建设任务,在来年即将投入正式运营,同时实现了过渡期经营效益的不下降,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五、各专业管理规范基础、推进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突出重点、严管,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安保部先后制定了《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恶劣天气安全行车应急预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完善应急救援和保障体系;开展多样化的安全培训教育活动,着重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运用gps监控系统,强化对车辆运行的动态监管,严刹超载、超速和移动摄像头等违规行为;针对各单位安全重点部位,提高安全检查频次,查处各类隐患59起并及时整改;会同机务部门定期对所有营运车辆的车况、灯光、燃料箱、涡轮增压器、油路等进行专项安全检查,配合商贸部通过了对市场防火卷帘门及自动消防设施、电器线路的检测;严把驾驶员准入关,对95名社会驾驶员进行了聘用考试,淘汰了42名;根据产业性质,组织和激励各单位开展如“消防预案演练”、“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驾驶员家属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共表彰先进161人次、表彰金额6万余元。全年,公司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完善财务内控制度。财务部完成了会计账簿、报表、工资表填制的规范统一;定期审核各分子公司财务报表,做好数据信息地汇总、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加强财务指导和监审,全年组织对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专项检查和审计共40余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查处和纠正;高度重视现金管理,紧缩经营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入,为建设新站加速资金沉淀;积极关注财务法规的政策变化,定期对各级财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考核,逐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业务流程、规范基础工作、强化日常督查,规避各类劳动用工风险。人力部建立了劳务驾驶员聘用档案,完善了招、用、退等各环节的法律手续,并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成立驾驶员机动队,通过分块管理、统一调配,有效解决了高峰期的人力需求和休息休假问题;开展岗位工作分析并实行员工聘用资格管理制度,着力提高公司管理和技术岗位队伍素质;进行制度创新,下半年积极推进员工薪酬制度的深化改革,通过结构调整、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绝大部分员工收入均有一定增长,并使员工收入能够与社会、企业发展相适应。

机务技术管理:机务部积极应对燃油税改革、公营比例提高、成本巨额增加的新形势,将节能降耗、公营成本控制作为管理重点,调整公营车辆运行成本消耗定额管理方法,建立车辆成本档案,及时统计、分析、计算、评估和考核;加强对车辆维修定点流程的监管,协调运修关系,指导各单位完善机务管理基础工作,以减少机务事故、提高技术状况、延长使用寿命;购置并安装使用车辆维修管理系统,实现了车辆维修信息在运、修双方的统一和共享;开展机务技术培训和操作竞赛,制定并落实了全公司机务人员学习车辆维修、技术检验、检测、类型划分和等级评定的培训计划,组织了国三柴油机使用维护知识培训2期,举办了淮汽2009“安康杯”车辆二级维护技能操作竞赛。

党群组织:围绕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为主线,开展企业宣传、文明创建和员工文体娱乐活动;做好困难员工和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全年为公司各类困难员工和家庭给予帮扶、救助金19.1万元、为员工子女高考入学提供补助金3万余元;党群办牵头各单位、部门加强公司网站的管理、维护和建设,及时更新栏目、充实内容、信息、宣传产品、收集意见、答复咨询、处理投诉,使网站逐步成为联通社会、客户和员工的沟通平台;公司党委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在企业内开展了历时半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紧密联系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实际,将学习活动与提高公司生产经营发展水平相结合,分析公司发展现状、深入分析评议、查找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存在的问题

总结充满艰辛的2009年,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公司在现实经营和未来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缺少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定位,发展思路及具体目标不够明晰;二是企业中层管理队伍锐意进取意识和与时俱进的观念不强,缺乏工作思路、创新意识和勤勉精神,而小富即安、满足现状、得过且过的思想普遍存在;三是随着新站建设投入的不断追加,资金短缺问题已日益凸现;四是公司客运、商贸两大主业因城市规划、政府管控和车辆分流,积累多年的资源优势将被削弱,经营结构将面临全面调整;五是燃油价格节节攀高,各项成本逐年增加,经营的压力和负担日趋沉重;六是企业发展所需的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七是制度建设滞后,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急待调整、变革和创新;八是作为服务行业,我们的总体服务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与社会发展和客户需求尚有一定差距,服务方式陈旧,服务品牌退化,服务质量投诉仍时有发生;九是企业文化建设收效甚微、推进困难,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未得到广泛认同,企业的凝聚力还有待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不可回避,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并拿出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之年,新一年调整和发展的成败决定着公司未来的生存与安危,我们全体员工,特别是各位股东和中高级职员务必高度关注未来一年的各项工作,一切以企业稳定和发展大计为重,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积极创新,努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

2010年的工作重点是:以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加快南北新站的建设和启用,规划客运业经营布局,扩展商贸业经营空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改革,完成基本制度的修订,规范企业行为;坚持科技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生产效率、服务质量和社会形象;以公司网站为抓手继续推进文化建设,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格守民营理念,进一步提高员工收入和各项福利待遇,增强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010年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是:上缴国家各项税金1600万元,员工人均收入增长不低于7%,实现利润与09年持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南北新站的建设和启用

因城市发展和规划调整,总站的分流搬迁已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社会各界对总站搬出城市中心区域的呼声也逐渐涌现。就我们自身而言,在投资额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新站场的资源优势和集聚效应、最大限度地腾挪产业经营空间更是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新站的建设和启用,使之成为扼南守北的经营基地,以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新南站建设的重点是突破土地被无偿占用的瓶颈,积极协调政府主管部门实施道路规划和动迁,尽快将被占用土地纳入后续建设,同时完成一期配套工程,以达到符合整体验收和正式使用的条件。新北站建设应尽快完成围墙封闭、高压杆线迁移、临时用水用电安装、取得工程建设必备的土地证、规划许可证和建设许可证,争取早日正式开工,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公司所有负责、参与新站建设的人员应按照“精简、节约、实用”的原则,严控工程质量、压缩投资成本并能够满足今后实际经营的要求。

二、谋划客运产业经营战略布局

我们已经获知,淮安机场将于年内建成并通航,淮扬镇高速铁路已于今年开工建设,加之老站分流、新站启用,以及社会和旅客需求的不断提高,我们不仅面临大客运格局的悄然到来,更面临当前客运内部经营结构的急迫调整。

客运业战略布局一是迅速研究三站班次分流、站务作业、场地使用、人员配置、指挥系统、维修保障、社会宣传以及市场管理的综合方案,通过征集各层面的意见予以确定并能够分步实施,其重点为协调政府和主管部门加强对各类营运客车的交通管制;二是定位实现与航空、铁路的合理分工和短驳衔接,避开正面竞争,坚持车头向下的经营方向;三是优化现有运力结构,针对油价的攀升,积极尝试使用技术成熟、容量大、座位多、耗能低的客车,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四是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推动、配合运管稽查部门实施对市场的整治,遏制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五是加强品牌建设,从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入手,切实改进现有品牌的质量和形象,并通过积累和创新,多创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客运品牌,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旅客满意度。公司各级客运领导、所有客运单位和全体客运员工必须牢固树立主业经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坚定产业发展信心,加快内部调整步伐,既不可盲目自大、更不可萎萎缩缩,要强化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极力保持主业的经营效益,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现三宗地块的联动开发,扩展商贸业经营空间

公司改制以来,商贸业得以快速、持续发展,与客运形成鼎足之势,这主要依赖于我们拥有得天独厚得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2010年,我们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抢抓有利时机,实现老南站地块、建材市场地块和总站班次逐步分流后空余场地的联动开发,最大限度地扩展商贸业经营空间,以保证正常、稳定、长远的收益。

商贸经营部应立足自身条件,加大对现有各市场的优化升级改造,着力改善落后、陈旧、拥挤的市场经营环境,要引进名优品牌产品进入市场,向精品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汇通八区要拓宽通道,增加消防、照明、通风、空调等设施,以弥补先天不足;八区二层及六、七区要进一步推进柜改房和仓改房;淮汽大厦五楼要在业户逐渐流失、出租率逐渐下降以及周边办公用房大量增加的情况下,积极寻求整体租赁;快餐经营要根据收入、成本、效益及资源占用,尽快转变经营体制;广告经营要调整考核机制,充分激发广告人员挖掘资源、发展客户、提高收益的积极性。

四、完成公司基本制度的修订

《公司基本管理制度》为民营淮汽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近年来,因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公司的制度建设已显得滞后,虽然我们也进行了局部调整、修缮,但不够系统,更急待创新、补充、完善。2010年,公司经营层、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按照遵循科学、尊重客观实际的原则,以坚持合法经营和人性化管理为基础,加快对制度的研究、提升、细化,制订有扬有弃并有较大创新的规章制度,以全面规范企业各项行为,促进内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改革干部聘任制度,要在坚持逐级聘用的原则下,创新干部聘任、考核、解聘机制,推行对各级干部的民主测评,结合上级评价和业绩评价,确定干部的升、续、降、奖、罚,并从次要职位进行外部人才的引进实验,以改变当前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主动性差、竞争强度低的状况;要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通过岗位分析,明确各项工作、每个岗位的应知应会、目标要求和管理责任,并以目标责任细化年度考核,使每个人都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负起责任;要建立激励和使用人才的机制,全面推行岗位和职位的内部招聘,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平竞争、公正选用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要健全员工培训机制,按照实用性原则,提升员工队伍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引进计划,为企业发展积聚和培养有用人才,打破缺乏竞争意识、创新能力不强的沉闷局面,公司人力部和各级人力机构要在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中真正履行起职责。

公司财务管理要加快构建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新体系,规范财务代账和会计委派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级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强化财会内审、稽查、检查、核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重大事宜立即上报;要研究、改革已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差旅费、业务费、通讯费、行车津贴等成本费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单位经营业绩考核和经营过程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和有力依据;要严控成本支出,加速资金积累,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公司安全管理要重基础、重防范、重落实、重创新。安保部和各级安全机构要加快对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研究,结合公司发展实际,确定公司四大安全工作的管理重点,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尽快完善各项制度,适应安全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要强化目标考核,根据不同时期和产业特点,坚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专项检查,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把握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设施和重点环节,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要建立安全活动的分析和评价制度,定期查找管理盲点、弱点、难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要寻求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新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公司机务技术管理应以保持车辆技术状况、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运营效率为重点,加强对维修质量、维修时效的督查、评价和考核;要通过对车辆营运过程及驾驶行为的监控和分析,科学测定燃油、材料、轮胎等成本的消耗定额,并实施考核奖惩机制,调动驾驶人员和基层单位节约成本的积极性;要完善车辆定点维修制度,按车辆使用年限、维修频次、运行强度和技术状况的不同,合理确定维修定额标准;要建立车辆更新、选型的综合评估制度,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适用、维修方便”的原则,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推进节能降本工作。

五、坚持科技创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迅速提升,更可以大量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社会形象,2010年,我们要继续以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作为发展的主要途径,坚持科技创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是维护和建设好公司网站,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管理分工和职责,及时信息、充实内容、收集意见、处理投诉、分析市场,提高网站在管理、宣传和沟通中的作用;二是完成网上售票通过支付宝的系统升级,满足社会、旅客的呼吁和需求,提升系统使用的方便性和影响力,争取潜在的客户群体,并作为战略营销的重要手段;三是依靠科技人员,加快研发客运结算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逐步构建企业信息化技术体系,以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六、加快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是企业的精神脊梁,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自07年以来,我们年年都提出文化建设的目标,但收效甚微、一度停滞、甚至倒退。公司何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稳定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个别坏人在利用员工的心理做文章,而本质上是我们文化虚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