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堂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堂管理论文

食堂管理论文范文1

高校食堂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具有客观必然性,这种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用餐安全的需要。目前高校食堂最常见的经营模式就是社会招标承包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很多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一个主流趋势,但是也应看到这种模式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缺点,即很多承包商在利益的驱使下,会违规使用价格更为低廉的原材料,对于一些过期应处理的食品会进行再次的售卖,这给高校师生的就餐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几年频频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危机就给高校食堂的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借助于信息化的管理来加强对食堂的采购、经营管理,这样能够保证师生就餐的基本安全。很多是平的保质期短,属于快速消费视频,必须要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的采购,避免积压。

2.师生就餐质量提升需要。高校食堂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对于师生就餐质量的提升同样作用甚大,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师生安心教学、安心学习的头等大事,如果就餐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就会大大影响到其工作、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可以统筹安排上述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使各个工作做到有序开展,实现师生就餐质量的提升。

二、数字化管理渗透到食堂管理的环节

数字化管理手段可以渗透到食堂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中。

1、原材料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登记原材料台账工作,既能够节省纸张,也方便传递、检查。利用电子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原材料人库工作

2、提高操作水平,控制原材料成本。一方面,要提高加工技术,搞好原料的综合利用。在粗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要求进行加工,达到并保持应有的净料率。其中,对粗加工过程中剔除的部分应尽量回收利用,提高原材料的成本;在切配过程中,应根据原料的实际情况,做到整料整用,大料大用,小料小用,以及对下脚料综合利用。严格按照产品事先规定的规格、质量进行配菜,既不能多配或少配,也不能以次充好。不能凭经验随手抓,力求保证菜点的规格和质量。另一方面,提高烹调技术,保证菜点质量。在烹调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产品相应的调味品用量标准进行投人,这不仅使产品的成本精确,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的规格、质量的稳定;提倡一锅一类,专菜专做;严格按照操作堆积操作,掌握好烹制时间和火侯,提高烹调技术,合理投料,力求不出或少出废品,把好质量关;在烹调过程中还应节约燃料,以便有效地降低燃料成本。3、利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对从业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时时监控食堂流动从业人员动向。

三、总结

加快推进高校食堂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人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高校食堂而言,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引人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载体。没有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食堂信息化管理也就失去了基础条件。

2.完善相关制度。信息化的管理推进需要离不开良好制度的规范,如果没有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必然会导致信息化管理效果的大打折扣。在相关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涉及到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食堂内部管理制度,在食堂的内部管理方面,相关制度的制定应配合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在采购管理、卫生管理、服务态度等方面通过制定明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员工行为能够符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相关制度的制定应考虑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将员工纳人到的制度的制定中去,制度的制定不是食堂管理者单方面事情。

食堂管理论文范文2

一、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

1.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质

什么是语文课堂管理?它乃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 具体运用,既是应用科学,又是应用艺术。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有宏观的环节, 又有微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输出、吸收和反馈,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评价和强化。整个过程 ,需要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实质 上就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 和过程。

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是个体性,这种个体性带有很大的差异。如就语文学习的态度 ,我们可以大致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渴望学习,主动求知的积极力量或行为;另一类是对语文反 感并处于被动状态,有时甚至违纪阻碍教学的消极力量或行为;还有一类是介乎其间的大多数学生,期待教学 活动继续开展的中性力量或行为。那么懂管理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总是紧紧依靠班集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种种 创造性手段,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个体化还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 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语文课堂管理也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其间,教师仍起主导作用。作 为课堂教学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为了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教师应将课堂管理作为 一种组织手段,具有严肃性,并带有一定强制性。它要求学生课堂上要步调一致,听从指导,不得自行其是。 这也是使语文课堂教学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习习惯所必须的。另外,学生毕竟是课堂学习的 主体,我们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我们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是 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因此,它不是传统教学中那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所谓“中心”主宰案。语文 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具有强烈的民主性。如果我们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习题有无练习的必要上,都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彻底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师在课堂上一统天下的 局面,那么何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不科学?还用担心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吗?

另外,因为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知识序列性差,见效慢,所以特别强调调动学生非 智力因素。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特征,随时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进行调控。

3.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

根据语文教学目的,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际,我们可提出以下管理原则:

①热爱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热爱每一个学生。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不偏爱,不苛 求。尤其对后进生,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悉心指导。不急不躁,亲切融洽,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

②严格要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随时对教学管理活动进 行调控,尽量使课堂教学规范化。

③管理育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要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④内外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与课外管理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 ,形成系统管理的网络。

⑤区别对待。要了解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共同特点,又要弄清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管理中讲究因人而 异的方法,既要有一般要求,又要有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要因势利导,不搞“一刀切”。

⑥以身作则。管理中,教师要率先垂范。有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坚持以理服人,以积极的 正面事实和道理,以及模范行为教育学生。

⑦创造环境。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精心优化教育的客观环境和社会环境 ,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两大类。

1.显性管理

①冷处理。语文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铃响后, 你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有的学生在做这做那,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打 斗疯玩。即使他们看到老师来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戏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中而未 清醒。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在课堂上,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会出现一种反 激的浪花如一股回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现出言谈举止的“出格”。这时教师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 斥。一般来说,上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变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倾向。上述行 为可姑且看成是学生卸下某种心理负担、转换思维、接受新课的准备。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 讲台,一句不说,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语文学习 目标上来。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也可以 稍停片刻,接着低声讲话(施行低强度刺激),也会很快恢复教学秩序。再如,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语文,你 在巡视中,发现一个学生趴在桌面上睡着了。怎么办?千万不可生气,更不可发作。要冷静分析:该生是因为 病了服了什么药需要睡呢?还是因其父母吵架而经历了一个可怕的夜晚?或是开夜车耽误了时间?对此,讽刺 控苦,甚至罚站或者赶出教室,这些办法都是愚蠢的,会使他心灵受到创伤。我们不妨客观地面对这种中性行 为(不致影响他人学习),让他睡觉。一到下节课他就会好转并恢复活动,然后教师再另外抽时间问清情况, 辅导他补上学习内容,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②行为矫正。就是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 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增加操行分等;罚劣切不可 采用讽刺、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学 生学习“违法”(违反语文学习管理的规定)自我惩罚的五种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谁“违法”,除了补上学 习任务外,还要从五种方式中挑选一种进行自我补偿。五种方式是:a.为别人、为集体做件好事,以补偿内 疚心理;b.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个节目,增强自制观念;c.写一份说明书;d.写一份心理病历;e. 写一份个人法庭审判程序。奖优罚劣可增强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③旁敲侧击。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 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 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 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 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④分组约束。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分有学习小组,4—8人不拘。可以按座位或男女混合。每组既有优生 ,又有中等生、后进生。组长可由优生、后进生、中等生轮流担任。一方面使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 ;另一方面使他们“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成管理者。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优、良、中、差四个不固定的、 由教师内部掌握的程度级。通过程度级对学生实行异步管理。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 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而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 的要求。这种管理,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学习、身心同时进步的效果。

⑤自我管理。当语文教学已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基本 养成,自控力、自制力都大大提高。这时可由学生自我管理。“管”是为了达到不管,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管理 的最高境界。这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学会管理。同时加大语文改革力度,采用各种 方式,使听说读写都成为一个个开放系统,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更加适合时 代要求。

2.隐性管理

①以情唤情。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搞小动作,这是难免的,这是中学生年龄阶段 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语文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 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譬如, 当课文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 凄凉的心情感染学生。说明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议论文的思维 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示给 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另外,对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 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绝不是在“整”他,以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管理。

②轻敲响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 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 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时改正自 己的错误行为。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

③目光暗示。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 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 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 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 ,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使视线顾此失彼。 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后进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食堂管理论文范文3

根据患者分组不同给予不同健康教育措施,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常规健康教育护理,试验组患者则给予全程的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寻找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科室主任,内分泌科、眼科、营养科等科室的主任医师、护士长等组建健康教育小组,由科室主任统筹管理健康教育小组事物,协调各医师间工作。由内分泌科医师负责指导病患治疗,同时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和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其他科室的医师负责进行辅助治疗和健康指导。而护士长及护士具体实施操作患者保健与护理工作,并注意实时监测血糖。②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过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③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实施中,具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是成败的关键,因此应注重对全程健康教育实施者的培养。同时也应该注意在全程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以达到最优效果。

2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和有效率、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①显效: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FPG水平达到3.9~6.0mmol/L(70~108mg/dL);好转: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FPG水平达到6.1~6.9mmol/L(110~125mg/dL);无效: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FPG水平仍然高于7.0mmol/L(126mg/dL)。显效率加好转率为总有效率。②糖尿病知识掌握率判定标准:通过量表结果来评定,其中高于20分者为良好,15~20分者为一般,低于15分者为差。掌握率为良好率加一般率。③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我院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定,护理人员发放并向患者说明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问卷填写完毕后按时收回交予相关负责人员,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调查问卷中每个条目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项,分别赋予1~4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总分≥80分为非常满意,70~79分为满意,55~69分为基本满意,<55分为不满意)

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2组患者护理后FPG水平比较试验组患者中护理前FPG(9.3±2.7)mmol/L,护理后FPG(5.9±2.0)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0,P<0.05);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FPG(9.2±2.6)mmol/L,护理后FPG(7.0±2.0)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P<0.05)。2组患者治疗前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05);2组患者治疗后F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5)。

4.22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显效者29例,好转者22例,无效者17例,总有效率为75.0%(51/68);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显效者15例,好转者24例,无效者29例,总有效率为57.4%(39/68)。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

4.32组患者护理后糖尿病知识掌握率比较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良好者33例,一般者19例,差者16例,掌握率为76.5%(52/68);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良好者15例,一般者25例,差者28例,掌握率为58.8%(40/68)。2组患者护理后糖尿病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P<0.05)。

4.4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者30例,满意者19例,一般满意者9例,不满意者10例,护理满意度为85.3%(58/68);对照组中非常满意者8例,满意者18例,一般满意者18例,不满意者24例,护理满意度为64.7%(44/68)。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

5讨论

食堂管理论文范文4

(一)分班现状

随着高考的改革和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生源广进。就笔者所在学院而言,办学第四年就突破万人。伴随学生人数的增长,班级规制扩大了,排课难度、教学资源分配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因此,合班上课成为必然的选择。而管理类专业生源多,师资有限,课程富有弹性,因而大班上课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

(二)课堂现状

就课堂管理现状而言,不同专业之间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共性方面:1.生源来源复杂,学生基础薄弱。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既有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毕业生、成人高考生、n+证书考生、联合培养生等;2.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纪律意识淡薄;3.学生普遍缺乏主人翁精神,集体意识淡薄;4.学生自我意识强,不愿受管束;5.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不断地追求新鲜事物。但管理类学生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1)重情商、不重智商,希望跟老师做朋友,相信“交情”影响成绩;(2)重课外、不重课内,愿意为课外活动牺牲课堂学习时间;(3)重经济、不重精神,热衷于赚钱,精神世界空虚;(4)重口头、不重行动,执行力差,喜欢拖延、敷衍。

二、“项目教学”模式下课堂管理面临的难题

班级规制的扩大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总是有限的,有研究显示,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在“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师还需要带领全体学生完成任务、达成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由此,“项目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难题。

(一)“搭便车”现象难监管

“项目教学”需要学生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挂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搭便车”的现象。组长或者学习优秀者在拿到任务后会积极行动,其他组员很容易就有了“等、靠、要”的心理,坐享他们的成果。为了个人成绩不受影响,组长和积极分子也会自觉地满足这种“搭便车”的需求,并想办法逃避教师的监管,在需要小组成员各自展示的阶段事先为“搭便车”者做好准备。这样,所谓的团队学习其实就是几个组长和积极分子在学习,“项目教学法”的真正意义得不到体现。

(二)“沉默的大多数”积极性难调动

尽管有了教师、班委、组长这样的三级监管机制,考核时也将小组组长纳入考核方,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沉默的仍然是大多数。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类课程的文科性质决定了对其进行动作分解困难,较少存在可以让全员参与、各自动手操作的项目;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同一个指令,同一组中有的人接受快,有的人接受慢。在自我心理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接受快的等不了接受慢的,接受慢的便自我懈怠;3.自卑加侥幸心理。一方面认为教师只会关注成绩优秀的积极分子,因而感到自卑;另一方面又为这种不受关注而心存侥幸。在两种心理作用下,面对参与不参与的问题,稍加思考就选择不参与。

(三)“项目教学”效果呈边际递减

尽管“项目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从“传道、授业”转向“解惑、辅导”,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变成了教学相长、自主学习的平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项目任务的效果是呈边际递减的,也就是说,在使用该方法初期效果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良好局面不仅难以维持,还会出现明显的下滑现象。“沉默的大多数”更加沉默,并逐渐疏离队伍。原来积极性十足的组长和积极分子也开始抱怨项目任务的繁重和队友的不支持。任务成果逐渐变得浅显和流于形式,只完成教师明确提出、反复叮嘱的要求,缺乏自我思考和创新。这样一来,教师既要忙于重新设计任务,又要忙于调解学生心理,如果所带班级较多,就会疲累不堪。

三、“项目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策略

(一)技高为师,教师先做“职业人”

在教师德高与身正之外,高职学生还期待其技高。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管理类课程,教师要先做“职业人”,把自己变成相应课程的从业者。以笔者所教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课为例,我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客服专员,从妆容、着装、举止、言谈、技能等方面将自己武装起来,借助动作示范、要领讲解,辅以文字、图片说明,化知识学习为动作学习,让学生一走进客服课堂,就如同走进了一家公司的客服培训现场,这对于学生快速转换角色进入学习状态很有帮助。

(二)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采用梯队学习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进行了小组编排,但略做创新。在学生自愿组队编成小组(笔者将其命为小队)的基础上,再将每两个小队编为一个中队,一个班级的所有中队编为一个大队。一个大班一般由两个班级合成,就形成两个大队,8~10个中队,16~20个小队。每个小队产生一名小队长,中队产生一名中队长,大队产生一名大队长,中队长由两名小队长中的一人担任,但大队长不由班长、学习委员或中队长等兼任,而是由科代表担任,由此形成小队—中队—大队的三级梯队学习方式。

(三)以点带面,任命科代表作为教师的代表

在第一堂课的最开始就请学生自荐或大家推选产生一名科代表。接着,教师当面赋予科代表在本科目课堂上高于班长的职权,命其成为教师的全权代表,掌管本科目所有的出勤考核、任务收发、信息和队伍管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对这种“初见之下的权力赋予”,科代表们抱有极高的荣誉感、责任心和被信赖的满足感,因此能够成为促进师生沟通、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帮手。

(四)严爱相加,关注沉默者,鼓励积极者

食堂管理论文范文5

研究采用的问卷有教师教学观问卷和教师课堂管理方式问卷,两者均为成熟的问卷。前者将教学观分为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五个维度,其中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属单向灌输取向,发展能力、端正态度及教书育人属互动发展取向,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以上;后者将课堂管理方式分为放任型、仁慈专断型、强制专断型、民主型四个维度,问卷经过小范围的预测,问卷信度、效度均在0.60以上。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抽样方法,对石河子11所学校的初中教师实施调查,收回问卷172份,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87.2%;后用SPSS17.0对数据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初中教师教学观的现状分析

教师教学观是指教师从实践的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初中教师在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上得分较高,标准差较小,故教师对双向互动的教学取向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认同;在传授教学观各题上得分均值为2.73,在应付考试教学观各题上得分均值为2.79,标准差较大,说明教师对单向灌输的教学取向态度为中立略偏不认同,且存在较大分歧。

(1)“单向灌输式”取向教学观的现状

持传授知识教学观的老师认为学生获得的知识越多越好,强调学生对课本的识记及教科书知识的全面掌握。调查显示:首先,多数教师反对“学生的学习就是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之类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传授知识教学观各题上的得分均值都小于3.0,对于“学生的学习就是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的回答,反对的占69.3%、非常反对的占16.0%,故大部分教师反对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其次,相当部分教师认同“备课的最主要问题,是熟悉教学内容”、“要上好课,最关键的是能给学生提供大量、充足的材料”的观点。调查发现:58.70%的教师认为“备课的最主要问题,是熟悉教学内容”,36.70%的教师认为“要上好课,最关键的是能给学生提供大量、充足的材料”。可见,很多教师自以为自己是“传授知识”这一教学观的忠实反对者,却不同程度地在实践这一教学观。持应付考试教学观的教师认为“考得好”比“学得好”更重要,他们所选取的教学活动以提分快为第一考量,认为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是教学成功的的关键。调查发现:首先,教师对应付考试的教学观有较大分歧。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教师会上“经常公布测验的名次,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交流有关考试的信息和经验,是我最为重视的教研活动”、“我最关心的是学生能否在中高考中获得好的成绩”的态度上拿不准,且在应付考试上的标准差较大,教师在“教学是否应为考试服务”上有较大的分歧。其次,受教育制度的制约,相当一部分教师更多关注与考试有关的活动,强调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在“交流有关考试的信息和经验,是我最为重视的教研活动”上的得分M为3.05,SD为0.995;在“把握住学校的要求,特别是考试的要求,对教师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上的得分M为3.07,SD为1.050。两题目得分M>3,可见,受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教师虽知教学目的不应局限于应付考试,但因中考指挥棒没有变,教师只会花更多精力去把握考试的要求,交流考试的经验,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

(2)“互动发展式”取向的教学观

持发展能力教学观的教师认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能力提升,他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强调学生与教师、教学内容、环境之间的互动;持端正态度教学观的教师相信好的态度是治学的关键,自己的求学态度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也会把培养学生好的态度作为教学的重点;持教书育人教学观的老师认为教学过程就是逐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过程,他尤其注重自己在操行、品德方面的示范作用。数据显示:发展能力各题的得分均值均大于3.6,端正态度各题的得分均值均大于3.9,教书育人各题的得分均值均大于3.75,三个维度的标准差均小于1,说明教师对“互动发展式”取向的教学观均表示认同。初中教师既表现出对教学互动发展取向的一致认同,又表现出对单向灌输取向不同程度的坚持。不同特征教师在课程观上也存在差异。地区重点的学校在端正态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城镇一般学校,可能的原因是重点中学更能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这些教师在教学上比非重点学校的老师更具职业使命感、自我批评的开放性、对学生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他们的教学理念也更新。这与陈冬梅的观点相似。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在应付考试教学观的得分显著高于4-9年、10-15年教龄的教师。可能的原因是这部分老师长期受应试制度的影响,在应对考试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能很好契合中考的要求,这种传统的观念已根深蒂固。且部分老师已接近退休年龄,他们不具有年轻教师的上进心,缺乏改变传统观念、变革教学实践的热情。这与赵取花研究结论相似。

2.初中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现状

课堂管理方式是指教师藉由师生交往活动所表现的对学生多方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为模式。民主型课堂管理方式的平均数为4.19,标准差为0.49;强制专断型课堂管理方式的平均数为2.22,标准差为0.53;仁慈专断型课堂管理方式的平均数为3.28,标准差为0.43;放任型课堂管理方式的平均数为1.65,标准差为0.46。可见,初中教师对民主型课堂管理方式表现为一致的赞同,对强制专断型、放任型课堂管理方式表现为一致的反对,但对仁慈专断型课堂管理方式持中立偏赞同的态度。

3.教师教学观与其课堂管理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1)教师教学观与其课堂管理方式的积差相关分析

皮尔逊相关是推断总体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描述两个等距变量间联系紧密程度的常用方法,故可用之分析教师教学观与其课堂管理方式的相关。“民主型”与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呈正相关;“专制型”与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呈正相关;“放任型”与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呈正相关,与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呈负相关。

(2)教师教学观与其课堂管理方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通过初中教师教学观各维度对课堂管理方式各维度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得到教学观对其课堂管理方式的影响程度。“民主型”有两个影响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端正态度和传授知识。“端正态度”对“民主型”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解释“民主型”变异程度的9.4%;“传授知识”对“民主型”有负向预测作用,可解释“民主型”变异程度的3.0%;“应付考试”对“强制专断型”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解释“强制专断型”变异程度的21.2%;“教书育人”对“强制专断型”有负向预测作用,可解释“强制专断型”变异程度的5.7%;“应付考试”对“仁慈专断型”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解释“仁慈专断型”变异程度的11.6%;“应付考试”对“放任型”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解释“放任型”变异程度的4.7%;“发展能力”对“放任型”有负向预测作用,可解释“放任型”变异程度的6.1%。

三、讨论

1.教学观与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相关分析

“民主型”与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呈正相关,故教师越认可教学应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就越易采取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强制专断型”、“仁慈专断型”与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呈正相关,故教师越赞同传授知识、应付考试的教学观,就越易采取专制型课堂管理方式;“放任型”与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呈正相关,故教师越赞同教学应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就较多采取放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放任型”与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呈负相关,故教师越赞同教学应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就较少采取放任型课堂管理方式。

2.“单向灌输式”取向的教学观对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影响

“应付考试”可解释“强制专断型”变异程度的21.2%,“仁慈专断型”变异程度的11.6%,“放任型”变异程度的4.7%,说明教师应付考试的教学观对其课堂管理方式有较大影响。故转变的教师课堂管理方式,应先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做起,而转变教师应付考试的教学观是关键。因此,改变评价机制,实施多元评价,使得教师应付考试的教学观得到矫正,所采用的“强制专断型”、“仁慈专断型”及“放任型”管理也会随之减少。“传授知识”对“民主型”有负向预测作用,教师愈强调知识的识记与积累,忽略掉学生兴趣的发展与心灵的成长,对学生或处处压制,或间接控制,或变得失望而不抱期望,师生因缺乏心与心的沟通,关系愈来愈冷漠,此时教育变得徒有其表。可见,改变教师重知识的价值取向对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3.“互动发展式”取向的教学观对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影响

“端正态度”对“民主型”有正向预测作用,“发展能力”对“放任型”有负向预测作用,“教书育人”对“强制专断型”有负向预测作用。“端正态度”可解释“民主型”变异程度的9.4%,“发展能力”可解释“放任型”变异程度的6.1%,“教书育人”可解释“强制专断型”变异程度的5.7%,说明持“互动发展式”取向教学观的教师会格外看重学生能力发展、态度培养、品德提高,他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强调良好情景气氛的营造、严谨治学态度的感召、操行方面的示范。教师高度民主型、低度放任型、低度强制专断型的课堂管理方式与其“互动发展式”取向的教学观有关。

四、结论

食堂管理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受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的启发,从该角度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建构主义

随着现代化的日益推进,国际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给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挑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达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能力和意义构建的建构主义给大学英语口语课堂诸多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过程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指个体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即图式扩充);顺应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信息的刺激发生变化的过程(即图式变化)。在此基础上,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主动性如何发挥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传统的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是知识的主动传授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对象;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和手段。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促成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构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积极构建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口语情况的调查和听课总结,大学英语课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的问题

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口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差别,认为学生上课还是主要靠听教师讲解来获得口语能力,于是课上还是教师作为主角,没有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口语训练时间。而口语教学本身很强的实践性注定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失败。口语能力的获得必须靠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实践才能提高。有些课堂即便有口语训练这个环节,但往往形式单一,话题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师生互动方式主要靠提问。缺乏合理的口语评价机制,大部分教师仅仅对学生的发言做简单的对错评判,没有深入挖掘学生出错的原因以及进行及时的引导。

2.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我校英语口语课堂人数一般为50人左右,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上课时,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站起来发言,害怕自己说错了被其他同学嘲笑。而被提问站起来的学生也往往是低头颔首,往往以“My English is poor”为借口不愿意多说,勉强说了两句后还会请求老师:“May I speak in Chinese?”而小组活动时,面对别的同学流利的英语,一些学生深感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只会以简单的“Yes,I agree with you”来附和别人的观点。如果学生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不及时得到纠正,就会慢慢演变为对英语口语的恐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3.学生语言基础方面的问题

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基本上都有6-8年的英语学习经验。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打下了坚实的英语阅读和写作基础,但能够基本听懂英美国家人士说话的人却并不多,而能够用英语流利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很多学生中学时代几乎没有听过英语,主要靠阅读方式来吸取英语知识。听力基础的薄弱也严重影响了很多学生口语方面的学习。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对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缺乏清晰的认识,简单地将书面语等同于口语,站起来发言时前思后想组织句子结构,结果说出来的句子结构又长又复杂,选用的单词也非常书面语化。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口语单词以及句型方面的知识,比如,表达“好”的时候,很多学生倾向于使用“great”,而不会使用如“fantastic,excellent,thrilling”等同义词来替换。学生之间互动大部分是对话式的,讨论内容多限于自我介绍、打招呼等简单的日常用语,难以提高学生真正的口语表达能力。 "

4.学生对文化认识方面的问题

如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使许多学生能快速及时了解英美国家的各种信息。比如男生一般比较喜欢看NBA,所以对篮球运动方面的信息了解比较多。而女生更倾向于看美剧和电影,对影视明星更感兴趣。这些兴趣对学生们学习英语提供了激励作用。但因为学生兴趣单一或者缺乏引导,往往知识面比较窄,比如,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几乎毫无了解,提及Byron,Russell等现代文学上的知名人物很多学生竟然表示闻所未闻。同时学生对英美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也缺乏系统的认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最终的表达方式,学生对文化方面知识的不足将会阻碍学生口语以及英语能力的长足发展。

5.学生思维方式的问题

口语课堂上,由于受书面语影响深刻,很多学生发言时前思后想组织句子,害怕出错。很多学生的口语即便语法上没有错误也非常不地道,有浓浓的中国腔,也就是我们说的Chinglish,比如很多学生谈到天气基本上都用weather而不会用it,从而说出“the weather is raining”的句子。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缺乏基本的口语知识,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对英汉思维方式的区别认识不清,简单地认为只要将汉语一字一句翻译过来就是英语了。另外,学生对一主题的发言主要来自于自己的印象,没有逻辑性,泛泛而谈,缺乏理性深入的认识。

6.学习材料方面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很多高校非专业英语的英语教材偏于陈旧,有的教材甚至已经超过十年没有更换。比如有的话题还是“Would you go to watch the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口语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其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也是时时刻刻在更新的。而教材作为口语教学的基础,更应该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反映最新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口语课堂问题的解决

区别传统的结构主义将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的教学观,建构主义从更科学的角度摆正了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角色,一些应用该理论进行的教学实践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证明建构主义在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更有效的模式,改进学生的学习观念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1.摆正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

首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观里面教师作为中心的观念,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课堂好比建房子,教师只是指挥者,真正要动手建造实践的是学生。口语课堂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练习实践的空间。课前,教师应当合理组织课堂的结构,搜寻合适的话题,安排恰当的口语活动;课上,教师应当当好指挥者,合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进行较好的课堂导入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羞怯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开口讲英语的兴趣。需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要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激励,既要委婉地指出其语法或内容方面的错误,同时要不吝于表扬学生,谨防打击其自信心。同时课堂活动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每学期适当安排一些演讲、辩论、读书交流会或者小测验等。课下,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上的困难,排除其心理障碍,对症下药对其进行学习上的指导。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

2.学生要做好课堂的主人、知识能力的探索者和构建者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传授的,而是靠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教师和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一些学习材料和资源进行意义构建而实现的。学生在学习中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聆听者。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奠定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比如,每节课结束都提前说好下节课的主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网络上搜寻相关材料,积极进行总结整理分析,做好课前准备,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来演示讲解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最终意义的构建是离不开其他人帮助的,除了激发学生自我探索式学习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积极交流探讨会话,共同完成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应当时时跟进组内活动进程,对其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认识到意义构建的过程性,正确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

知识能力的获得、意义的最终构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学生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面对口语课堂,期望经过几节课的锻炼就可以说出流利地道的口语。一旦遭遇挫折,就心灰意冷放弃了努力、失去了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学期初信心满满,学期中后期却垂头丧气的原因。口语能力的获得除了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指点和同学的帮助外,更多的需要学生个人课下积极地实践,比如坚持背诵经典的文章,多观看一些英语原声节目和电影等等。任何学习都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变,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有充分的认识,及时排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必要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各种英语口语方面成功者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