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军校毕业学员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军校毕业学员总结范文1
关键词:军事实践 培育 军校学员 战斗精神
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事实证明,军事斗争的实践磨砺是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生成的必由之路和可行之径。
一、强化军事实践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性
军事实践是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大课堂、大熔炉,也是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生成的大舞台。当前军校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立足军事斗争准备,按照未来信息化战争发展的要求,在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中锤炼和强化学员的战斗精神。
在军事实践中培育学员战斗精神,首先是由当代青年学员成长的特点所决定的。青年学员身上既有许多可贵的优点,又有着自身的弱点。他们大多是经高考直接进入军校的,没有经过部队生活的锻炼;不少是独生子女,有的来自于城市,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大多数人的经历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际生活阅历。这些都是当代年轻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固有的特点。战斗精神不是自然生成和天生赋予的。要把青年学员培养成为具有顽强意志和过硬战斗精神的新型军事人才,就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在对其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军事实践锻炼这一环节,以弥补其自身不足,使其在军事实践活动的磨练中,激发和生成战斗精神。
其次,在军事实践中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是总结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的经验提出的必然要求。应当承认,军校在培养学员战斗精神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部队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军事人才,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应看到,军校毕业的学员中有些滋长了和平思想,战争观念淡漠,当兵打仗的职能意识淡化;有的对战斗精神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产生质疑,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信心不足;有的贪图安逸,缺乏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必要的牺牲精神,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也有的只有"工作队"思想,没有"战斗队"思想,把上军校当成工作与自我发展的途径,只有工作的意识,没有带兵打仗的准备,实际动手能力差,带兵能力弱等等。总结院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要求院校既要注重教育培训,更要注重军事实践锻炼,使其在院校里就能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实践途径锻造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
再次,在军事实践中培育学员战斗精神,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革、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迫切要求。当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革正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战争形态也正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推进中国特色军革的根本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军革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军校学员作为新军革的中坚力量,作为信息化战争的指战员,不断强化战斗精神,进一步增强打赢的信心和技能,是推进新军革的必然要求。未来的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就要求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以推进中国特色军革为动力、以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为目标,强化学员战斗精神培育,真正把他们造就成为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中坚力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实践是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
积极投身军事实践,是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军事实践的磨砺来强化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有多种基本环节可供选择。
一是开展经常性的科技练兵活动,在近似实战的演练中磨砺学员的战斗精神。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科技练兵活动,使学员熟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战场条件、战争样式,了解其作战节奏和强度,掌握应对步骤和手段,这就为培养学员敢打善打信息化战争的高昂战斗精神奠定了基础。在科技练兵的实践活动中,要在立足现有武器装备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科技练兵的新思路,以提高科技练兵的实效和质量。在科技练兵实践中能开拓探索新思路本身就是高昂的战斗精神的体现。要立足现有条件,在战法研练上创新;要在科技练兵的强度、难度和险度上创新;要在模拟化、网络化训练上创新。
二是组织学员到部队见习,在部队实际生活中培养学员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精神。在军事院校里面学过军事技术的同志,必须到基层连队去锻炼。军校应尽可能地安排学员到军事训练和战斗精神培育搞得好的部队,让他们身临其境见习和感受战斗部队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所进行的实际军事训练和战斗精神培育的氛围;了解战斗部队的官兵较之于军校学员所过的紧张繁忙艰苦的生活;让学员同基层战斗部队的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做到零距离交流;让学员通过战斗部队实物展览馆的参观,亲身感知自己所见习部队辉煌的成长史、英勇战斗精神的传承史。这对军校学员军人素质的养成,当兵打仗观念的增加,军校理论知识学习机会的珍视,战斗精神的培育,都有着特别积极的意义。院校要与部队协作,建立学员培训基地,形成部队与院校交流培训互动机制,使学员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部队与院校合力培育学员战斗精神的路子。
三是开展艰苦奋斗教育,让学员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磨练战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我军的本色和光荣传统,是战斗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继续发扬光大。对军校学员的艰苦奋斗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还必须付诸于军事斗争实践。"宝剑锋从磨砺出",组织学员到艰苦的环境中去亲身体验和学习,通过艰苦生活环境的实际锻炼,有助于培养学员的耐挫能力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军校要创设一些艰苦的训练环境,让学员从心理上、肉体上都能够适应艰苦的战争环境。要通过艰苦环境的锻炼和磨砺,把学员们的生物本能,锻造成军人的职业本能,使他们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在一切事关中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面前,都能做到遇苦不怕,遇难不惧,身处险境,勇斗强敌,坚守职责,不辱使命,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结合院校的任务和特点,立足于在完成各项重要任务中强化学员战斗精神。军校除了完成必要的教育训练任务外,还要参与完成上级或地方部门交给的一些重大任务以及院校自身组织的重大活动,这些任务和活动为院校学员战斗精神的生成提供了某种契机。承担抗洪抢险、地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应对各种突发,要求军校学员随时听从调遣,拉得出,用得上,具有一种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坚决完成任务的战斗作风,这是对军校学员战斗精神最好的锻炼。军校要有意识地把每次遂行重大任务、参加重大活动作为强化战斗精神的实践舞台,激励学员以饱满的战斗热情去迎接挑战,接受考验。
参考文献:
[1]蔺俊萍:培养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几点思考[j].武警学院学 报,2008
军校毕业学员总结范文2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 任务型教学 军校研究生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33-02
一、前 言
世界新军革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在军事领域所引发的全面变革,新军革的全面推进对我军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要突出军队建设急需的高层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和新装备管理与维护人才的培养。”[1]由此可见,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方面。研究生英语是研究生能力素质培养的一门必修课,如何在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对学员信息素养的培养是英语教员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随着军队教育转型的深入,军校研究生的生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生生源来源较为复杂,不仅有国防生、军校青年学员应届毕业生,还有部队任职干部。由于生源来源的多样性,学员英语基础差异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近几年笔者对所任教的刚入学的研究生学员进行的调查显示,学员的平均词汇量逐年递增,阅读水平也呈上升之势。这表明研究生学员的整体水平在逐年提高,已经具备较为丰富的语言知识。针对军校研究生学员的这些特点,本文尝试从改进英语教学模式入手,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研究生学员的信息素养。
二、开放性教学模式对学员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美国图书馆协会把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有效寻找、评价和利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也有人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日常获取以及使用信息、感知个人信息需求、主动寻求信息和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综合各种观点,信息素养就是指个体能够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通过有效途径去检索、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方面的素养。”[2]核心是知道如何去学习。
对研究生学员来说,具有信息素养的学员能够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和各种工具、方法高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合理地处理信息;准确、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的目的;能对信息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在信息搜索和知识生成方面具有杰出能力;能在浩瀚的信息中甄别信息,抵御和消除不良信息的侵扰。
开放性教学模式源于科恩(R.C.Cohn)于1969年创建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的教学理论模型,并在斯皮罗(R.J.Spiro)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得以完善。它强调学习过程中以学员为中心,学员是信息的加工者,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倡导网络信息化教学手段,包括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学员作业的开放以及评价体系的开放,这种开放的理念为培养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在具有特殊战略任务和相对封闭的管理体制的军队院校完全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提出将开放性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三、开放性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的有机结合及其内涵
1.任务型外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3]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从做中学”,强调输入材料的选择能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和难易度、教学活动的安排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型教学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与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任务紧密相关。是一种教学目标明确、计划性强、有组织的师生双边互动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认为学习者在完成真实的语言任务过程中建立语言意识。军校研究生学员已具有较丰富的语言知识,较强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学习目标较明确,能胜任和完成教员设计的与军校学员和任职岗位相关的任务。在独立或和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据任务要求,学员能较为有效地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完成任务,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提高识别、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
2.开放性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开放性任务型教学基于任务型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原则,以任务型教学为核心,融入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即将教学视作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目的。它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又使英语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增强了教员组织教学的灵活性,充分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员学习的发展性和主体性,拓展学员自主学习的空间,以此拓宽学员的信息视野,强化其信息素养。开放性任务型教学在军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军校毕业学员总结范文3
【关键词】学风 军队院校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08-02
军队院校培养人才要注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要在打牢学员知识基础、丰富其知识结构的前提下,使学员做到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进而实现培养合格军人的目标,而院校中加强学风建设既有利于学员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又有利于其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基于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军队编制体制的不断调整,院校建设整体思路的进一步完善,军队院校学风建设也在现有形势下面临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笔者系国防科大的学员队管理干部,基于具体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拟从学员队管理干部的视角对军事院校学风问题与学风建设作初步探讨。
一、学员队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员队是军队院校的基层单位,负责做好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帮助学员掌握学习方法,协助教员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学员队的学风建设直接影响整个学校学风的优劣,尤其培养初级军官、生长干部、“4+1”合训分流的学员队其作用更为突出、重要。当前军校学员的学风从主流上看是勤奋扎实、刻苦认真、积极进取的,大部分学员能够感觉到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有理想、有抱负、勇于登攀是军校学员的特征,能自觉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注重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过硬是他们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学习压力大,缺乏对自身定位的准确认识。
作为兼有知识分子和军人双重身份的军校学员是社会上对新事物最敏感、最积极的群体之一,思想观念及行为上受社会变迁的影响显得直接和尖锐,他们一方面担负家庭的期望和重托,学习有些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角色转换和角色定位的困惑。面对着不同于中学期间的淘汰制、学分制,新的学习方法和有实力的竞争对手的压力使很多学员在学习上力不从心,当学习没有取得预期成绩时,心理上觉得难以适应和接受,造成学习兴趣低落。学员群体本身又具有复杂性,他们活泼上进,关心国家大事,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他们勤于思考、渴望成功,自我评价高,却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尽管军校学员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打算,可是往往由于自身毅力或者是控制力相对较弱,导致平时对自己要求放松,各种影响前程的政策不断变化使军校学员的学习态度随之变化,学习成绩起浮不定,学习风气亦时好时坏。而且,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有时不能深入,警示教育不能很好到位,学员对自身修养的提高不甚重视,直接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抄袭作业、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等等。
2.学习动机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员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不仅决定着学习态度,而且影响着学习效果。学员的学习动机是复杂的,容易受到社会上物质利益观念的影响,有时甚至使他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一部分学员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把学习成绩与将来好的单位、各种评功评奖的机会单纯联系起来;还有的学员学习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熬日子”;部分学员理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3.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
虽然学校在不断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但学员违纪现象仍时有发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考场作弊仍无法杜绝,不良现象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员队的学习风气。有的学员上课睡觉开小差,对教员的授课左耳进右耳出,或看小说杂志,发短信,作业抄袭,不少学员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有的还抱有侥幸心理,以至出现考场作弊。
二、加强学员队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学员只有热爱学习,刻苦钻研,才能心态端正,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这种态度和本领对其今后的成长很重要。因此,在学风建设上绝不能手软,一定要严格要求、绝不纵容,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小至学员队、教研室,大到整个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涉及面广,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既抓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抓课堂教学、课下自学、日常管理、考风考纪和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氛围。
1.打牢学风建设思想基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风是学员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和精神风貌。进入军校,对于刚穿上军装的学员是一生中有重要意义的转折,对于部队轮训的干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员入校后,应抓好学员的入学教育,这对于全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内容可以包括历史使命教育、战斗精神教育、荣辱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员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正课开始后,要不断教育学员认清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军政文体各种学科的兴趣,同时教育学员树立阶段性目标,在学校追求的不应仅是考试通过、顺利毕业,更是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平台锤炼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部队的人才需要。管理者还应根据学员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内容的思想教育,针对学员不同层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等,帮助绝大多数学员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使人才培养目标得到落实。
2.严格管理,适时督导。
良好的学习秩序是学员学习的重要保证,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为此教育管理干部要做到“一严一适”。
严格管理。密切配合好训练部门,抓好本队教学管理工作,让每位学员都熟知教学管理规定,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标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实行量化管理,小到本队组织的相关测试,大到学期终了时的期末考试都要登记成绩,加以总结。每次操课前严格检查上课人数、学员听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对违反教学秩序的学员,从严处理,绝不姑息。个别学员在正课时间看课外书,发现后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学员,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适时督导。学员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其自律能力较差,惰性较大,例如在教室正课时间看报纸、小说,正常安排的上机时间在机房玩游戏、看电影,其学习特点往往是有雄心壮志,但具体的实际行动很欠缺。此时队干部要适时督导,始终坚持跟课查课制度,多去学员的自习教室、学习室、机房查看,多与教员沟通,多了解学员学习的问题、压力,并及时向教员反馈,做好双向交流,多给学员鼓励,多向学员讲自己的学习经验,以此促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学习氛围。
根据学校、院系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加强混合教学班学员上课签到、抽查、责任人制度、学员宿舍学风建设和管理制度等,加强课堂、宿舍的管理督促力度。队干部应深入了解学员在课堂、宿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分类研究解决。同时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多开队会、班会,举办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学习交流与生活体会等活动,就同学们反映的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相应的处理、引导。对低年级学员,加强大学、军校学习方法的引导和适应性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高年级同学,在低年级养成习惯的基础上要加强督促和管理,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加强对学员的诚信教育、职业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以便适应将来高技术战争对指挥员的要求。
4.加大宣传力度,坚持进行正面教育。
从入学教育开始,学员队就要对全体学员进行理想和目标教育,引导他们根据各自的情况和条件,一入学就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切莫虚度大学美好的时光。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在全体学员中形成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中队干部还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班的学风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如开展主题班会、建立互帮小组等。
5.浓厚学术气氛,搭建学员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学风建设向深层次方向发展。
学员队可以通过组织学员听专题讲座,积极参与科技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浓厚学习气氛。借助大队团委、学院团委、学员军事、科技创新基地等组织,利用类似军事文化节、科技文化节、银河文化节、电子科技苑、机器人文化节等文化创新活动的契机,积极鼓励学员参加科研和学科竞赛活动,搭建学员参与科技创新的平台,积极开展科技类、学术性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学员中大兴学术之风,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引导学员开展科学研究,撰写科技论文,培养学员勤学多思,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军校的学风建设是关系到军事人才思想文化素质、综合业务水平高低优劣的问题,是关系学校在军队、在社会上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展现什么样的风貌的问题,是关系到未来高科技战场上战争胜负成败的问题。学风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需要各方面的合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共同努力做工作。作为军校基层单位的学员队,学风的概念也更具体,包括学员的学习氛围、文化氛围、教管氛围、领导理念等,它在整个军校学风建设中起到了最直接、最基础的作用。发挥好教学管理干部的作用,配合好教员的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真正形成育人合力,最终实现营造良好学员队学习氛围的目的,进而为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奠定基础,这是学员队建设的一个核心,也是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学风建设要常抓不懈[J].中国高等教育,2001
军校毕业学员总结范文4
【关键词】军校教育 实践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E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98-01
实践教学是装备保障指挥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受训者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装备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对本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面向部队、服务部队、以应用型教育为特色”的专业办学思想,制定了培养“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和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具有较高素质、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大的发展潜力,适合从事车辆装备勤务指挥与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装备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一、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关键是依据军校教育规律,以部队训练和未来作战需求为牵引,精心构建出适应军校特点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新体系。
装备保障指挥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确立,要以部队训练、车辆装备的发展与现状及未来高技术战争和学员毕业任职岗位的需求为基点,依据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最大潜能而确立,力求做到高强度、大容量、全过程、多渠道,贴近实战和部队训练需要。要特别注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和平时期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系,以掌握现有车辆装备为主,重点强调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的含量;二是当前任职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以满足当前任职为主,适度兼顾长远发展;三是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基础理论必须扎实,实践课能满足任职、部队训练和作战需要;四是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关系,在突出强化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必备的六种实践能力,即:基层任职的适应能力、管理带兵能力、组织分队专业技术训练能力、车辆装备的管理与维修能力、适应车辆装备发展的能力、高技术条件下组织遂行一线技术保障的能力。
二、装备保障指挥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
装备保障指挥专业实践教学是进行专业技能、科学研究能力、组织指挥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能巩固、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能解决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结合不够紧密,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够强的问题,因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解决教什么、用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为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需系统地设计课程体系;为解决“用什么教”的问题,需搭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实践教学平台;为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需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本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三、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该体系的设计,遵循了“目标明确、层次清楚、方法得当”的原则,采用“三分法”构建了“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三分法”是指将实践按课程的深度分为:初级实践、中级实践、高级实践;按培养学员能力层次分为:初级能力、中级能力、高级能力。按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分为:基础业务实践、综合业务实践、业务研究和创新实践;按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分为:教学主导型、师生互动型、学员自主型。“三维”是指能力层次维、实践内容维、教学模式维。
图1 装备保障指挥专业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
“三维一体”是指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先分析设计装备保障指挥专业学员应具备的能力层次,再按照培养学员能力层次要求设计实践内容体系,最后按照教学内容确定实施实践教学的模式,形成三个不同的教学层面(如图2所示),使培养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教学的模式相互支撑,最终形成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特点的新体系。
图2 “三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示意图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军校教育特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随着“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产生了明显的军事效益,几年来为部队培养了许多装备保障指挥专业人才,深受部队欢迎。该实践模式在今后运用过程中,会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还需要我们与时惧进,不断完善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孙喜亭.从“实践”观点对“教学活动”的解读[J].高等教育,2002(4)
2 刘 强.军校开展研究性教学之困境与突围[J].中国军事教育,2004(3)
军校毕业学员总结范文5
(一)锻炼学员的综合能力让学员备课、讲课,是对学员实际能力的综合提高和培养。授课前,学员要认真准备、查找资料;授课中,不仅要大胆说话,还要清楚、简洁、有层次,同时要沉着冷静、灵活应变。这对于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质是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对于学员毕业后在部队带兵管理、实施教育是重要的能力储备。对于听课的学员,在受教育的同时,学习授课学员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提高综合素质。
(二)培养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为了上好一堂课,搞好一次主题教育,一个小组学员要互相配合、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尽自己所能解决一切所遇到的困难,学员的团队意识大大增强。对于讲课的学员,站在讲台上所代表的是一个团队的形象,而且通过讲课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加了自信心。另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小组成员是动态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这样后参加的学员向先参加的学员请教,小组成员向其他学员征求意见和建议,在竞争和互助中,学员的互助精神明显增强。
(三)提高学员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每组学员的授课特点、授课内容不同,授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授课方法和技巧各异,不但学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并且对于学员队干部来说也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队干部可以从学员授课的内容、课件中接触到许多有特色的图片以及时代元素,促进队干部授课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学员队干部通过学员授课,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念,为切实加强学员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员政治思想素质搭建了平台和桥梁。
二、不同年级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主题
青年学员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在校期间由于课程设置、所处环境、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生理、心理的变化,不同年级学员的思想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针对不同年级学员的思想特点,确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员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明白立身做人的道理,打牢成就事业的思想基础。
(一)四年本科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主题
1.一年级注重打基础第一学年是学员了解部队、认识院校、打基础、求发展、培养军人品格的关键之年。从目前来看,公安现役院校的学员,特别是参加高考入学的普通本科学员,入学动机各异。有的学员是服从家长的意愿报考,有的学员是出于好奇报考,他们对于公安现役部队的职责使命、任务并不清楚,对于学习生活也不太了解。在大学一年级,要经历入学新训,而有些同学对于艰苦的训练和严格的管理缺乏心理准备。再加上生活上、学习上的适应等问题,使有些同学出现厌倦心态,甚至出现要求退学的现象。这一阶段,对于普通本科学员来说,既要完成从社会青年到革命军人的转变,又要完成从地方中学生向军校大学生的转变;对于战士学员来说,需要完成从部队战士向军校学员的转变。因此,为配合学员入学训练教育,这一阶段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针对学员的转变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学员了解部队光荣传统,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开展军史教育,学习我军的光荣历史和公安现役部队的发展历史,了解公安现役部队的任务特点,激发学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学员学习热情。针对学员实际,主要开展以下专题教育:端正入学动机,确立服务思想;正确认识自我,尽快完成转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注重自我完善,力求人际和谐;了解现役部队,热爱所学专业。
2.二年级注重抓提高第二学年是学员各方面开始加速发展,逐渐从普通学员到合格学员、优秀学员的进步之年。针对部分学员升入二年级后自身要求有所放松,学习成绩拉开档次,产生心理波动等情况,做好典型引路、榜样激励、舆论引导等工作,使学员提高政治素质,坚定政治信仰,树立良好学风,加强品德修养和军人养成。针对学员实际,主要开展以下专题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坚定政治信仰;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军意识;树立忠诚意识,坚决听党指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培育健康人格,保持身心健康。
3.三年级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第三学年,是学员由知识素养向能力素养转化的重要阶段。学员在经过暑假到部队的认识实习后,初步了解到未来工作的环境,同时逐步由基础课转入专业课的学习。这一阶段学员成才意识和危机感增强,要重点强化其适应部队建设需要的综合素质。为此,大三阶段针对学员实际,主要开展以下专题教育:加强自身修养、铸就和谐人格;正确使用网络,发挥育人作用;培养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保持良好心态,注重自我教育;遵守规章制度,慎重对待婚恋。
4.四年级注重任职能力准备第四学年,是学员逐步走向成熟、成才的一年,面临考研、毕业实习、工作分配、支边等现实问题。这一阶段,学员思想波动较大,不稳定因素也明显增多,要注重做好学员的教育疏导工作。一方面,要引导学员继续努力学习,为实现由合格学员到合格指挥员的转变,为满足部队第一任职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教育学员敢于面对现实,自觉服从分配,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为新的人生起好步。由于公安现役院校学员毕业后,多数会从事执法工作,在课外思想教育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增加廉政教育内容。针对学员实际,主要开展以下专题教育:牢记历史使命,提高自身能力;保持健康心态,正确对待考研;善始善终律己,培养战斗精神;筑牢思想防线,廉洁依法行政;报效伟大祖国,自觉服从分配。
(二)三年专科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主题
1.一年级注重适应转变根据专科队学员都是来自于基层部队一线战士的特点,尽快使学员适应学习生活,完成从部队训练、执勤到院校学习任务的转变,使学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学风,加强品德修养。针对学员实际,主要开展以下专题教育:端正入学动机,尽快完成转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树立忠诚意识,坚决听党指挥;注重自我完善,力求人际和谐;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2.二年级注重全面发展针对学员升入二年级后由谨慎交往、小心处事,转变为思想出现松懈,个性明显张扬,学习成绩拉开档次,产生心理波动等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员提高政治素质,坚定政治信仰。同时,要强化学员适应社会和部队的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能力。针对学员实际,主要开展以下专题教育:加强能力培养,注重全面发展;正确使用网络,发挥育人作用;培养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遵守规章制度,慎重对待婚恋;培育健康人格,保持身心健康。3.三年级注重任职能力培养专科队学员进入三年级,面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在这一阶段,使毕业学员一方面继续努力学习,善始善终收好尾;另一方面教育学员勇敢面对现实,自觉服从分配,为新的人生起好步。针对学员实际,主要开展以下专题教育:牢记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铸就和谐人格;培养健康情趣,注重自我教育;善始善终律己,培养战斗精神;筑牢思想防线,廉洁依法行政。
三、以学员为主体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公安现役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军事化管理体制的优势,构建“以学员队为单位、以队干部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学员政治思想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本思路针对在校学员大部分是“90后”,其世界观趋向现实化、个体意识趋向个性化、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甚至一些学员还会出现心理问题的思想特点,以学员队为单位,成立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小组。根据统一下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小组集体研究备课,采用学员代表上台讲授、开展学员主持并参加的辩论、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变传统的学员“被动的填鸭”为“主动的探索”,使学员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实现队干部与学员之间、授课学员和听课学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实施过程1.认真备课一是小组集思广益。小组成员集体对相关内容查阅资料,撰写讲稿,制作课件,并推选一名主讲学员代表小组授课。主讲学员定期向队干部汇报准备情况,并就授课中的难点问题与队干部请教、沟通、探讨。二是学员进行试讲。在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队干部和小组成员要听主讲学员试讲,并进行指导,小组再做进一步完善。2.正式授课根据教育计划,届时由学员上台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学员应脱稿,并在课件、板书、语言、手势、提问、解答等方面,严格按“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锻炼自己。3.课堂研讨在队干部的指导下,其他学员对授课过程、内容、效果展开讨论、发表意见。通过研讨环节,既有利于固化学员的理论讲授,又有利于学员通过对照、学习、吸纳他人的观点,提高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4.总结提高学员讲完后,队干部要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效果两方面对学员进行客观的点评。对学员所讲内容正确的要予以肯定;对不完善的内容要及时补充,确实保证所讲授内容的正确性。对学员讲课时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课件、板书、风格等要逐项讲评,尤其是对学员的不足要及时予以指正,让试讲学员明白自己讲课的效果,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军校毕业学员总结范文6
关键词:液压技术;教学改革;任职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08-02
一、引言
《液压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员的主干专业课程,是陕西省精品建设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功率武器装备不断涌现,为保卫我国国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型武器系统大量使用了液压系统,因此要想正确使用和维护液压系统,就需要学员扎实掌握液压技术知识。
军队院校毕业学员到部队后能否满足第一任职能力需要极为重要,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员来说,需要在院校培训学习时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液压装备。传统《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即为“授受式”,教员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学员缺少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理论与装备实际存在严重代沟,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员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力的提升。面临这种教学现状,改革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1.课程标准制订。经过对近年来毕业学员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机械类专业学员大部分从事着与液压系统操作、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相关的岗位,大部分学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严重缺乏实践与创新能力,尤其体现在装备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面。因此,以满足第一任职能力需要为依据,以必须、实用、够用为原则,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装备液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液压管路搭接、调试、使用维护等基本实践操作能力。(2)高层次要求:设计具备特定功能的液压基本回路,探索积累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经验。这一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液压技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即“理实一体化”,它是由教员经多次部队、工厂调研所得,教学任务明确,为教学组织提供了依据,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充分满足了岗位需求。
2.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传统《液压技术》教材主要从“液压油和液压流体力学”、“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三条主线进行编排,内容及知识点相对成熟。然而,这个类型的教材作为军校重要的岗位任职先修课程教材略显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通用化,缺少装备特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液压系统使用维护的实例两个方面。而实验教材多采用实验仪器设备上所配备的说明指导书,实验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针对装备液压系统特点,教学团队重新编写了《装备液压技术》教材,在传统液压技术教材的每一章节知识点中,渗透装备特色的液压技术,如装备吊装液压系统;在每一个液压元件基本理论内容的最后,梳理列举了装备液压系统中这一元件的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内容,扩充了部队实践的实例,从而使学员明确各个知识点,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实验指导书则以“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涵盖液压回路搭建、简单回路的设计与调试、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除此之外,教学团队将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互动,科研促进教学”的积极效应。不断更新开发新型的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始终紧跟部队装备技术快速更新发展的步伐,最终以多种形式的电教教材呈现,为课程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3.课堂教学手段改革。与其他工程技术一样,液压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除此以外,在教学中发现,这一技术理论十分抽象,实践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如何使抽象的技术理论变得直观、生动,使实践操作安全可靠是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的重点与难点。(1)引进信息化技术教学。自2012年来,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在我国全面展开。《液压技术》课程中元件多、结构复杂,非常适合引入信息化技术,因此,教学团队制作了系列化微课程、电视片等,借助于校园网络,探索《液压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资源,使课本中艰涩难懂的理论转化为立体、动态的视频、动画、交互软件等。在这一教学手段的推广引用下,学员有效利用课外的“碎片”时间进行课程的预习与复习,共享教学团队的教学资源,极大地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缩短了课堂中对理论知识点的授受时间,将课内学时侧重于实践教学中,最终,在有效的课时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建立虚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液压系统功率通常较大,在操作与使用维护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极易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而对于学员这样的初学者,直接进行实装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液压技术的实践环节对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极其重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学团队引用目前国内外非常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建设装备液压专业教室,将所有操作环节由实装完成,而现象则由计算机仿真来实现。通过这样的训练,学员不仅能够迅速掌握装备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对于装备液压系统的内部结构原理,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进一步掌握。虚实结合的教学手段,拉近了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为学员走上实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教学团队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最终达到第一任职岗位需要。针对《液压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员在教学中的不断总结,提出“渐进情境”教学法。课程教学在装备液压专业教室实施,首先学员要在课前通过微课程以及其他多媒体手段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有一定的初步掌握;课堂上,教员利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员将理论知识点融会贯通;紧接着立刻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段,使学员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进行虚实操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员再针对知识点提出相应的使用、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情境,由学员逐步的去一一解决。该教学法以一种渐进式的模式,使学员能了解、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点并能进行工程应用。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法理实结合紧密,技术与装备结合紧密,有助于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部队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5.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液压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员第一任职岗位能力的决定因素。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知识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实践环节梳理为4部分:认知式实验、验证式实验、自主式实验、创新性实验。(1)认知式实验。液压技术基础理论实验包含有液压元件的拆装、液压实验台的使用操作、典型装备液压系统的使用操作。这一类实验涵盖了液压技术中的基本原理与液压系统的基本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为更高层次的实践操作做准备。(2)验证式实验。这一类型实验主要针对课程教学中的推导结论以及学员作业中的相关困惑而开设。例如:液压系统中,溢流阀串联,系统压力由哪一个阀来调定?这是一道经典的液压技术分析题,学员经过一番思考与推导后,也许未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员要鼓励学员走进实验室,设计题目的验证回路,通过调试,得出正确答案,即:由所有溢流阀调定压力的和来调定。根据结果,学员通常会很快找出原因所在。(3)自主式实验。实践学时数少几乎是所有工程类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分组实验使每个学员进行实验的时间更加可贵,课内实践往往仅能够满足学员的课内实验,如若学员有新的想法与对实验回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很难有时间进行实践。因此,开放实验室,学员采取自愿原则,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搭接调试,得出结论,向教员提供实验报告。这既是对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掘,更是对学员科学学术态度的培养。(4)创新性实验。液压技术实验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一个实验目标,有多种设计思路,即实验答案不唯一,这为学员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平台。教学中,通常学员进行小组选题、查阅资料、设计回路,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由教员进行讲评。创新性实验还体现在学员运用液压技术相关理论,设计简单的液压系统,参加大学生各类机械创新大赛。
6.装备实践教学模式改革。(1)虚拟装备实践。根据部队实际需要,我们开发了《某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吊装设备虚拟装备》、《某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半实物导弹装填虚拟装备》等虚拟软件,学员可以利用虚拟软件练习装备虚拟操作水平,在进行实际装备操作前进行适应性训练。(2)实验室装备实践。在实验室设计加工制作了和实际液压装备等比例的实验设备,学员在虚拟装备上操作熟练后进行实际实验装备的操作,这样就更进一步加强了熟练操作实际装备的速度和程度。(3)工厂实践。和学校实习工厂联系,在实习工厂进行各种液压设备的操作训练,接触更多的液压设备,加强实际液压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能力。(4)部队实装实践。学员毕业前用一个月的时间到部队进行真实作战装备的使用维护和操作训练,充分接触实际作战装备,为毕业后进入部队,满足第一任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