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学习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理论学习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范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 心理学 关系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教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教学程序,一般包括:用提问复习上次课学习的知识,然后讲解新课,最后是小结,练习巩固。如何转变这种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把教学与心理学联系起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当学生时的切身体会和现在当教师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1.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学习数学的思想认识。

学好数学不仅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能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为了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要学好数学。只有让学生明白了这一点,才算是迈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第一步,使学习与快乐同在。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和情感,强化学习意志,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假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优秀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最后得到教师的奖励和认可,学生就会以此为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大方和勤奋好学的人格,这也正是教师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与成功的良好心理,即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优化。反之,假如学生非常努力,多次取得优秀成绩却得不到教师的任何表扬,完全被漠视就很容易形成消极、自卑的心理。

记得我小上学时,数学成绩在班里只能算是中等,在一次质检讲评时,老师看过我的试卷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我“解题正确率提高,卷面非常整洁,值得同学们学习”。正是因为这次表扬,我更加热爱数学,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课上积极答题、课下热情请教,还经常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在放学后主动加班学习,后来连续几次数学成绩都得了满分。由此证明,学生精神心理上的自我观念优化是学好数学的根本原因。

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个性、情感和意志上保持良好的状态。这种良好的状态并非与生俱来,只有获得更多成功,才会更自信。反之,必然落后于他人。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我认为教师的尊重与赞赏是行之有效的。

3.创造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非常简单,有特别严格的推理论证,但是离不开判断推理,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建议动静结合,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组合方式,学生内在潜力,平衡学生心理因素,使其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讲授“平移、旋转”这一知识时,单凭变动前后的图形展示,以小学生的智力不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那么,如果换成实物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体验整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形成一个清晰的位移变动过程。如此不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而且为学生以后脱离实物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4.数学知识连贯性很强,某一阶段没学好很容易导致以后的内容都听不懂,要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是为以后打基础,对于“差生”,我们不能放任不管,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存在差异。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指出:在智商水平、人格特质、素质存在差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一,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单纯凭借表面现象评价学生能力的高低,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多关注这些“差生”,对他们多加了解,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改变以往差劣的自我意象,让他们树立“别人行,我也行”的观点,重塑良好的自我形象。按照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特征可以把学习困难学生分为四种主要类型。

(1)暂时性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很正常,没有偏差,只是在学习行为上常常出现一些问题。此时,如果教师未能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就很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能力困难型学生:教师常常把学生的能力和方法问题视为学习态度问题。假如教师没有正确分析问题原因就一味地批评教育,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对立情绪,最终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动力型困难学生:此类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学习态度和坚持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正确地归因,缺乏学习动力。对这样的学生应该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范文2

信息技术毫无疑问的扩大了学生可学习的范围,但是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对教育心理带来影响,挑战着以往的教育心理理念。追溯到以前,信息技术一直都在影响着教育、经济等一些领域。但是,在教育方面要特别注意,信息技术能被充分的利用,必须要依靠教育的理念。目前来说,信息技术发展过快,已经远远超过了教育心理的发展,信息技术甚至对儿童都有所影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教育却远不及它。教育的历史很悠久,但是依旧没能挡住网络对学生的诱惑,学生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无心学习,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中,将计算机作为聊天的中介。现在的教育理念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新的技术发展固然是好,但同时也要通过教育理念来进行规范。信息技术的发展,方便了人们对技术的了解,加深了人与技术的关系,人们可以从计算机等工具中了解到新的知识。但是,不能忽视面对面的交流,这依然很重要。没有任何的工具,可以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来进行工作。在别的方面,信息技术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进行网上练习,指导学生学习等等。这种功能让学生更加乐于在网上学习,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追求快速的转变,另一方面是追求持久的改变。因此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1.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信息技术是不是必须要使用?2.如果学生本身没有花心思去学习,那么信息技术能达到这一改变吗?

2.启示

在最初引入信息技术时,是希望能对教学效果起到更好的作用,相反,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得到的效果和最初的想法有了差距。例如:原本老师是想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让学生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但是现实生活中,学生更加沉迷网络,专注于游戏聊天等,忽视了学习,违背了老师原本的初衷。

建构一个新的环境显得更加重要,这就需要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将精力都花到学习上来。但在同样存在问题:1.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比在网络上学习要专心的多,面对面的交流还是很重要的。2.在课堂上学习时,学生有很好的约束能力,但是在网络上,学生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学生还是需要一个有约束有指导的环境下去学习。

3.结束语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范文3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信息沟 交际能力

一.“信息沟”理论的概念

“信息沟”是指交际双方通过语言交流来完成信息上的交换,以使一方明了另一方的信息。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的基础,一个个“信息沟”的交替出现才促使一个交际过程具有真实的意义。“信息沟”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因为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信息沟”是不可预测的,人们不知道其信息量有多大以及接下来所能涉及的信息领域,这些都极大的引起交流者的好奇心。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沟”理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信息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对外语的运用能力

在现代英语教学逐步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沟”理论也在慢慢地得到重视,Doughty和Pica(1986)指出“信息沟”能够促进真实交际的产生,进而推动对外语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巩固了之前掌握的一系列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交际的能力以及应变的能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口语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交流,在交流时教师要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更容易产生预想不到的灵感,同时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信息沟”一方面阻碍了学生获知信息的愿望,一方面也会使学生的交流形成一种主观上的发挥,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挖掘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由于学生的交际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在交流时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去进行相应地策略投资,为了解决“信息沟”存在的问题,学生会主动地获取他们想要得到的信息以达到信息间的相互平衡。

三.信息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整个课堂时间里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而即便存在学生的口语练习也都是操练式的,脱离真实的交际语境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舞台,学生开口去表达才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

“信息沟”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础,由于它的不可预见性更使得对话者需要作出许多即兴的应答,所以设计信息沟更有助于学生习得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制造信息沟,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发问,解释,阐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展开。在英语教学中,信息沟的运用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基于信息沟应还原到生活当中的这个前提,教师可布置一些不拘于课堂之内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时间去完成。另外,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错误就是避免不了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先选择忽略学生的错误,因为学生在说的同时必定会存在紧张的状态,如果教师急于去纠正学生的错误,那么便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这对口语教学是不利的。

信息沟的有效设置避免了课堂形式的机械与单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交际机会,教师应利用信息沟的这一特点,发挥创造思维,使课堂富有生机活力。

四.总结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范文4

摘要:文学是一种培养人高尚情操,审美能力的重要艺术。文学教育也是对人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培养。我国长期以来,把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混为语文一门学科,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文学教育的核心,导致了很多学生掌握了语言的技巧,却丢失了文学的灵魂。本文将对文学教育的核心与教育理论架构体系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文学教育;核心;架构体系;研究

引言

文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表现形式有许多种,常见的有诗歌、小说、戏剧等等。人们通过对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开拓自己的眼界,培养高尚的情操。文学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避免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文学教育的核心与教育理论架构体系研究,是文学教育工作者现阶段应该关注的重点。

1.文学教育的核心

文学是一种艺术,它与音乐、美术、体育一样,都是能够提升人类审美精神的一种行为活动。而文学教育的实质,就是对人性的教育。通过文学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文学中看到人性的美丽与丑恶,并指引人们摒弃丑恶,去追寻美丽。文学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有其独有的核心目标与核心意义。

1.1文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文学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传承的载体就是浩繁如烟海的各种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人文精神,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学生可以明白“清净无为”的道理;在屈原的《离骚》中,学生可以学到他的爱国精神;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中,学生可以看到爱情的伟大。这些数不胜数的文学名著,对人们的审美精神的提高,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文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对人性的教育,对审美精神的教育。

1.2文学教育的核心意义

文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对人性的教育,那么在当今社会中,文学教育的核心意义变得更加重要。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学教育日益被淡化。人们更多的追逐的是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学习。而且外来文化的大量冲击,使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变化产生扭曲,对我国传统文学不屑一顾,养成了不分是非不辨善恶的畸形世界观。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从侧面反映出文学教育势在必行。通过文学教育,使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自觉为文学艺术的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当今社会文学教育的核心意义。

通过对文学教育的核心的研究不难看出,文学教育可以调高学生的审美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新时代文学教育理论架构体系

文学教育既然有这样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开展文学教育,建立新型的教育理论架构体系,就成为了文学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学教育在新时代下,应该与时俱进,改进传统效率不高的教育体系,创新教育理论架构体系,实现文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2.1设立单独的文学教育学科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经常是混为一谈,统称为语文教育。这种情况造成在文学教育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语言教学流程,导致学生掌握了公式化的阅读写作能力,却不能将自己的精神思想融入到写作之中。这种含混不清的教学过程,无法实行文学教育的目标与意义。所以,新时代的文学教育应该开设独立的文学教育课程,对以前被忽视的文学教育重新重视起来。这样可以增加文学教育的时间,使学生可以有充沛的时间对文学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加强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

2.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新时代下,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类文化信息呈爆炸性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文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容乐观。而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没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自己去主动学习研究,这样会导致在文学教育中,学生成为被强行灌输思想的个体,这样的文学教育是失败的。如何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也成为了文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创新的教育理论架构体系下,文学教育工作者可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一步步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渐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能力。例如大部分学生对武侠小说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金庸的武侠小说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武侠小说延伸到传统文学中。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是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的后代,那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郭盛是谁,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水浒传》的上面,再通过《水浒传》,使学生对四大名著其余的三本都产生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对文学名著进行研究与探讨,也就成功的激发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3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学竞赛活动

各类院校在进行文学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举行各种文学竞赛活动来促进文学教育工作的展开。例如诗歌朗诵比赛、原创作文大赛、征集对联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使学生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具有了竞争意识。想要在比赛中获得荣誉,就要努力学习文学,充实自己的文学知识储备。这样不仅促进了文学教育工作的展开,还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建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文学竞赛活动,在新的文学教育体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4开拓文学知识获得的渠道

传统的文学教育讲究的是“言传身教”。学生的文学知识都是从老师的讲述中得来,这种教学手段单一而且有局限性,并对老师的文学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学教育中知识的获得渠道也因此变得多样化。

学生可以通过查询计算机网络,阅读各类文学名著,从中学习文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与学生在业余时间探讨文学作品,将文学教育从校内带到校外,从课堂上带到网络里。这样新颖的文学教育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也有了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教师也通过这种教学手法,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对教学进度进行相应的升级与及时的跟进。这种新型的文学教育渠道,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大大提高了文学教育的效率,促进了文学教育理论架构体系的完善。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文学教育的核心,并对新时代教育理论架构体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文学教育的核心就是对人审美精神的提升,对人性善恶的区分,促使人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而新时代下的文学教育,应该进行创新,加以完善,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建立科学的系统的文学教育理论架构体系。(作者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靳彤,强化作品细读,回归文学审美――关于文学教育合法性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2(12):84-90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范文5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中小学开展了二十年之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不断走向深入。目前大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配备了专、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而且专职教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学校缺乏系统论的观念,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强。

一、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要素分析

系统论的创始人美籍奥地利人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诸元素的集合统一体,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总体。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看作一个系统,一个以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而建立的,包括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治的整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很多,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以及制度要素等。其中人的要素是最重要的资源,人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物的要素以及制度要素。例如,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决定了校园环境的建设和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人的要素主要有学生、心理教师、学科教师、教育领导和行政人员以及教学服务人员等,其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发展能力是最重要的要素。系统结构是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方式,而要素本身同时也是一个系统,作为大系统的子系统。

另外,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上说,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问题的矫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心理问题的矫治通过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来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心理活动课、学科教学及学校其他教育活动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活动,都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着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系统论认为,当组成整体的各部分单独存在时,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性质,而一旦将它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整体,其性质和功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因此,系统整体利益的实现不是各子系统功能的孤立相加,而是在充分发挥各子系统作用和功能基础上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效果并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整体发挥不充分,片面地强调了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主,主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而忽略了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预后效果差,甚至边解决问题边制造问题的状况。所以,虽然心理教师每天都有很繁重的咨询任务,但从学校整体来看,学生心理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任何系统都有一个酝酿、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系统内部各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不断地运动,克服消极性、滞后性的阻碍,呈现螺旋式发展过程。心理问题的预防做得不到位,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个体心理发展方面力度不足,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从而阻碍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而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能力差,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三、优化系统功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论强调系统之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要素的整合。因此,我市提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全方位、全程化的工作思路,这要求学校的每个人都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学生在校的每时每刻、每件事情。

1.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要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最重要的要素资源。学校领导、行政人员、学科教师以及教学服务人员都要更新观念,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教育活动的本身,无论是行政人员的教育管理还是学科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额外的工作。只要各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将自发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成自觉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甚至杜绝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的行为,就能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生自身也要积极适应环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自身人格的健全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2.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在心理咨询辅导和心理活动课上进行,而是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校园环境让人心情愉快,满足了学生审美的需要;良好的班级环境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满足了学生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多方面的需要;良好的课堂环境、高效的课堂教学满足了学生认知的需要,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潜能的开发……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着力构建健康校园、健康班级和健康课堂,抓好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3.全程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性要求我们既要做好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心理问题的矫治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把学生心理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为主要目标,防患于未然,把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当作重中之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化思路要求我们从学生入学之前做好学生的入学适应工作直到学生毕业之后做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时间。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范文6

一、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引进教学新课。在初中物理教学时,都会有引入新课的例子,并提出该课程中应该解决的相关问题。如果课堂开始后,教师就针对这一顺序按部就班地讲述,学生会感觉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然而,如果适当地借助多媒体针对该课程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在讲述《机械运动》这一新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各种真实情境的再现,比如,电影上经常演的能够将子弹抓住的场景,并让学生想象其为什么能够抓住子弹,我们是否也能抓住,该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抓住。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上的探索,就会比较有兴趣,还会形成一种不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就不罢休的状态。

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演示。物理作为一门研究性的学科,主要就是通过各种实验进行结果的解释。也可以说,没有实验就不会有物理。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比如:在对电磁感应进行实验时,教师很难通过实物演示这一复杂过程,也就间接地给学生学习带来了问题。并且,还会存在由于实验时间过长,无法在课堂上将其演示完成的实验。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的演示,将会取得非常好的结果。毕竟信息技术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有着这一优势。比如,在讲述《光的直线传播》时,针对日食、月食的形成很难进行实验操作,如果只是单纯地借助图片进行讲解,学生不但学不到知识,还会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利用Flash软件将太阳、月亮、地球进行位置的摆放,并按照实际运转情况让它们转动。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但对该知识更易理解,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认为物理是一门很好学的学科,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将知识描述在黑板上,特别是写例题和画图时,严重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然而,借助计算机将相关知识展现出来,不但能够节省大量时间,还能够针对较难理解的概念和模型进行演示,从而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对磁场进行讲述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点比较抽象,教师很难进行讲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该知识点的讲解再好不过。学生通过上网对知识点的搜索,不但能够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够减轻教师教学中的负担,进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另一方面来说,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主要包括落实常规教学工作。比如:制订教学计划,备课,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教学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面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目标自己进行学习,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各种复习资料,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同时,还应该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进行辅助,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以便对学习充满信心。当然,结合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现实生活中比较励志的人物故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学习增加更多的动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转变教学方式

如果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物理教学,那么,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大作用则在于对教学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对知识点的呈现上,还包括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面对现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原有的旧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旧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多元化教学方式不但对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要想进一步达到素质教育目的,更应该引进这些较为先进的方式,让教师进行方式上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将物理知识进行展现。

当然,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内容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不断对其进行研究,以便借助更多先进知识来促进它们之间的结合,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促进行业之间的竞争,还能给教育领域带来契机。利用该技术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并且,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改变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因此,这就需要物理教师不断尝试并应用信息技术,将它和教学相结合,从而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小宝.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华章,2012(36).

[2]张友华.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与信息化,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