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素描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素描教学范文1
高校美术专业学科的发展应以素描教学的发展为基础,素描教学也应站到这一最前沿。随着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进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革、进步、完善。高校素描教学经历了模仿、摸索,也走过弯路,更进行了一些变革,时至今日已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学术气氛热烈,新思潮、新方法不断出现,这令人振奋。然而,在繁荣的表象背后也存在着某种危机,人们在追求新手法、新个性的时候,忽略了蕴含在素描中最本质、最朴素的精神实质。所以,重视素描教学任务与素描核心非常有必要。
在高校素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及手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素描教学任务应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理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理解和掌握对物造型规律的能力;第二层面,是要培养学生对素描语言符号的不懈摸索、形式状态的深入研究,其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不断提高,要培养学生手、脑、物的合一,也就是主观和客体相融合,要在素描活动中发挥创造能力的意识。
深入展开来讲,首先应培养学生怎样去观看。看得要准确、深入、理解、透彻。看准确就是注意观察外部形状、轮廓等外在的表象之处。看深入就是要看到内部结构关系。而看理解和透彻就是指观察物体要看到其内在本质。比如,画人物模特,应该让学生先大体了解模特的职业、性格等,把表象和本质相结合观察,要多角度、立体、全方位、完整地去看,同时把观察对象经过个人的理性思维进行对整体的打散、再重组,这样才能使其在写生中成为画者内心所要再现的主线,从而使作品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其次,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造型能力,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客体物象的造型因素。在客观世界中,人们能识别出各种各样的不同物象,它们都具有互为差异的形态特点。构成形态特征的因素有结构、形体、比例、明暗、运动、空间、质感和量感等,这些能看到的造型因素可以成为供绘画者进行素描造型的主要依据。而各个造型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其中结构和形体是最本质的、固定的因素,比例、空间感和透视变化是在一定空间中存在的形式。
第二,通过物象内在结构的把握表现正确的造型。结构指蕴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对结构了解得不够,也就无法准确把握物象的一系列外表特征。结构就像素描作品的骨架,有整体结构,也有局部结构。某个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构成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有机联系,其中包括各种穿插、榫接关系,只有达到这个深度的了解,才能准确把握复杂物象的各种组装关系和它的运动变化规律,这也是素描造型的基础。
第三,准确把握形体的刻画。形体是客体物象存在于空间的外在形式,画面的形和神都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形体来表现。如果说形体与结构就是所谓的“神寓于形”,对于形体的认识最本质的应该概括为最简单的基本形,即是圆球体和方体。要以点、线、面的变化及组合规律为主体,使学生知道怎样应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素描活动,而在进行素描活动的方法步骤上不应该规定得太刻板,应通过“从无法到有法”的艰苦训练,从而达到“从有法到无法”的境界。
第四,对学生的素描语言、方式、方法和审美认知的培养。把素描教学停滞在单纯的技术方面是不对的,而应该进一步扩展到认识方面。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从狭隘的课堂中走出去,进入到生活中,告诉他们要用心去作画,才能达到高层次的素描活动状态。所以,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提高学生审美认知,为了更高的表现目的,去深入挖掘更多、更准确的表现形式成为教学活动的一大重点,要做好这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客观物象之间的全方位沟通。而再认知的过程,也就成为活动过程的主要依据,这是本质的一种升华。
再创造活动应建立在感觉同认知之间的关系上,认识客观事物是第一位,反应是第二位。观察能产生感觉和认知,不同的学生,由于造型观念、认识能力、水平及态度等因素不同,其感觉和认知也自然不尽相同,而且,由此必然反映到表现手法上的极大差异。所谓感觉,首先是指人们在观察客观物象时所获得的较为直接的视觉感知,而认知则是人们对客观物象内部本质规律知识的一种了解。
在素描教学中,随着认知的不断深入以促进感觉的不断深化,亦可以反之。两者不断相互作用就形成一条素描写生的基本规律。片面强调感觉而忽视认知会形成盲目性,反之则会缺乏生动性。
最后,培养学生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能力。主观的介入可以改变主体的被动、从属地位,从而有助于审视、把握客体中所显示的主观意识及其所承载的审美情趣。当然,这不是不重视对客观的研究,而是两者相融、兼顾。整个顺序应该是由客观到主观的深入强化,是对客观物象被动描摹到主观积极主动的发现,再表达出内心真实感受的过程。例如,培养学生一开始入手就应该注意不同物象所给予自身的各种感知,应该把对物象的理解和自身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这是决定素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总之,只有不断深入探索,才能使学生摆脱固定模式,在艺术的领域中去寻找自我。因此,做好美术基础教育,才能使整体高校美术教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张英超.新素描表现实技[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高校素描教学范文2
传统绘画造型艺术基础素描训练多以静态客观形态的写生为主,以再现为主要目的,表现的是客观形态的静态造型,它是一门以创作相对完整的独幅绘画作品为最终目标的平面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性学科,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表现视觉形象的造型能力。近年来,高校对素描教学活动给予高度关注,为艺术类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实际情况分析,高校素描教学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教学模式
绘画是美术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艺术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80年代中期,国内艺术教育体系还处于相对单一化的模式,当时的艺术教育完全照搬苏联模式,学院式教育主导着艺术教育的培养机制。此外,课程设置也相对滞后,人们普遍认为,素描仅为学科建设而服务,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功能性学科,是以再现性表现为主,并辅地满足其他学科的基础造型训练,课程设置的内容也多以写生为主,并没有考虑到各艺术专业素描训练中所存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二)教材内容
深入开展素描教学活动,可以感受到绘画文化特色及艺术内涵。教材是素描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堂教学所用教材与专业生需求不相符,阻碍了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例如,素描基础教育的理念及训练手段简单化、模式化,导致我国的素描训练在各学科配套方面定位不准,缺乏依据,美术基础教学相应对的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当下,艺术与设计教育市场迅速增长,高校素描教材内容过旧、题材落后等均是普遍问题,而教材内容的同质化、地域化,也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课堂形式
“绘画”是现代社会文明艺术常见的表达形式,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绘画的发展,素描艺术已经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艺术教学课堂是多种多样的,素描教学形式也要不断调整与变化。然而,纵观目前我院艺术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可以发现,基本是在沿用对静态客观形态的写生等传统绘画造型手段,作为基础素描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相对于如:服装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动漫专业所需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的静态写生再现的素描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的形式上,已无法与设计专业教学相适应。
(四)技能训练
绘画艺术不是某一个阶段的产出,而是伴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传承,艺术是延续的,是需要被传承的,这在素描艺术方面也体现了明显的特点。但是,高校素描教学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对学生实际绘画能力培养存在不足,这导致设计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使设计专业学生无法在基础教学的训练中明确地、全面地、充分地获取与专业课教学中技能训练相对应的必备的造型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专业教学的顺利展开,影响了素描专业教学质量水平,降低了专业生素描的综合能力。
二、素描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大学艺术专业的素描教学目的,就是通过素描的基本造型训练及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遵照艺术审美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提升和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也是对素描的基本类型、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和素描造型训练的重新认识。艺术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改革,是基于素描教育特点和艺术专业教学特性的最基本的基础教学改革。未来高校素描教学将坚持改革思想,从多个方面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一)增强思想认知
素描教学并非某一个时间段的美术创作,而是在漫长人生历程中感受到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社会时代在不断变迁与发展,绘画艺术也在与时俱进,这种文化艺术传承与改革是具有延续精神的。表面上,素描教学是美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主要体现了艺术文明主题思想;实际上,绘画的创作价值,在艺术领域也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作用。当前,分析素描绘画艺术特色,必须对素描艺术价值及表现形式进行认知,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体会艺术特色,为现代素描教学提供指导方向。
(二)完善教学体系
无论是当代还是现代,素描教学改革都是一项对艺术教育后期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措施。分析素描教学的艺术特色,有助于学生理解独特的美术艺术内涵,在实际艺术中把握住创作方法。素描教学以先进社会思想引导艺术价值利用,对社会文化、文明均起着推动作用。随着艺术创作活动普及开展,人们对艺术价值成就也有了更多认识,这奠定了素描绘画艺术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影响力。改变目前素描教学惯用的传统的客观写实素描教学,建立适合各艺术专业教学需要的单因素、平行式的素描教学体系,为改善与提升各艺术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奠定基础。
(三)精简教学内容
素描绘画是一种艺术传承,是对先人思想理念的继承,是对未来思想的传送,这样才能符合社会艺术思潮趋势,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追求。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精简传统素描教学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真人写生的素描教学内容,确定符合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素描教学内容。“艺术需要感触心灵”,每一位美术艺术创作者都是由心而发,感触到了美术带来的各种心智感受,这恰好也反映了绘画的艺术特色。随着社会艺术事业快速发展,绘画艺术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每一点素描教学内容均融入了智慧思想,更是教学智慧空间提升的艺术创作结果。
(四)教学形式转换
利用与专业教学相对应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场所,建立与专业教学相应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形成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的自然过渡与转换,促使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在教学形式的高度融合与统一。“素描教学”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绘画体现出来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具有广泛性的影响力。例如,绘画可以创造美好的艺术时代,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绘画是对过往经历的美好呈现,每一幅作品都流露出了过往的美好,触动人们心灵最深处。因此,素描教学艺术影响着社会群体的人文思想,贯穿于社会文化活动,致力于世界美术事业改革与发展。
(五)融合专业课程
将素描基础教学与各艺术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使素描教学平行地贯穿于整个艺术专业教学过程,实现素描教学与各艺术专业教学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课教学的效能。“专业融合”是艺术教学的先进观念,以大学生为教学中心,带动素描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发展。例如,情感是人特有的主观意识,各种情感表达都体现了不同的艺术理念,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情感表达出来,着重表现于绘画选材、构思等方面内容,容易激发最纯洁的个人情感,促进大学生对素描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素描教学改革对师生的要求
四年的本科教学留给素描课程的教学课时相对于专业教学课时要少许多,因此,如何改变压缩的素描教学环境,使素描教学在有限的课程设置中质量最大化。将课程内容进行精简、筛选,从深度和质量上求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调整、加强艺术专业的基础教学,使它真正为专业教学奠定基础,是当前我院艺术类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拓宽领域
素描是现代文化艺术体系必须具备的内容之一,其已经演变成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式,对当代艺术家们的语言、思维、智力等方面具有综合培养意义。素描教学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艺术内容,而是扩散到整个世界的艺术领域中,借助于绘画宣传良好的美术艺术思维,把美术理念融合到艺术创作过程中,从而推动高校素描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
(二)教育科研
基于美术绘画思想快速发展背景下,素描将会成为大众化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光增进,素描绘画形式会越来越多,既能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社会里人们的需求,也体现了素描对世界绘画艺术的影响力,提高了绘画在社会文化历程中的影响范围。素描教学对美术艺术均有着深入的研究,专业生在学习阶段创造了不少较好的美术作品,同时还应该重视专业教育科研工作。
四、结语
高校素描教学范文3
高校基础素描教学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美术专业本身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首先,对于学生来说,素描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幅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体现的是作者的某种思想,因此学习素描不仅能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作品的深层含义,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对于美术专业来说,素描课程属于美术专业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课程,对素描的学习能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素描课程,学生也能够学会对色彩、材料、工具的运用,这样便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同时也能够为美术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证。
二、高校基础素描教学问题剖析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对素描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强,同时,学生的素描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高校基础素描的教学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模式落后是高校基础素描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一些高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一直采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同时,按照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学习素描仅仅是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而素描课程也只是作为一种基本的功能性课程建立的。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学生素描水平的要求,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改革和调整。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是高校基础素描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提高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地学习,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够得到提高。目前,在我国高校素描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是由一些高校教师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所导致的。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学生无法对素描课程产生兴趣;同时,没有实践作为支撑,学生的知识面也就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学生的素描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而高校素描教学的发展也会一直处于初级阶段。
三、高校基础素描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1.改善教学模式
要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能够与现阶段社会对学生素描水平的要求相适应。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首先要改变素描课程在高校美术专业中的地位,教育者要认识到,素描课程不仅能够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基础,同时对于学生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素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素描能力,将提高素描课程的地位纳入改革日程。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者在素描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生能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同时还应向学生展示更多名家的作品,使学生能够从名家的各种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的思想,提高其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同时也提升其在创作中对于作品思想和灵魂的表现能力。
三、结语
高校素描教学范文4
在我国当前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中,许多高校对素描教学的认识不到位以至于在教学当中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错误的将素描当作是一门基础课程,认为素描的基础就是写生,对写生的要求也很少做出明确,以至于学生写生都很随意,缺乏形体塑造和艺术感,这种错误的认识同时还会使得艺术功底扎实的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挥。
2.我国高校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方法
2.1以线为主,突出国画艺术
素描讲究的是以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这种线在实质上是不存在的,它只代表物体的边界,给人们展现一种视觉上的幻觉。在我国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中,以线为主来表现国画的艺术感,在我国国画当中,名族风格比较重,反应了我国各地人民的慷慨激情[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根据我国国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利用线对物体结构进行塑造,从而表现出我国国画的艺术本质。例如在仇东的《论道》中,运用线条的开始,消失和中断来画出边界,并且形成平面,也可使色彩至边界而上。线条的粗细能表现物体的变化,甚至光和影也可用线条的笔触变化表现出来,色彩明暗凸出了主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将我国国画的整体艺术感展现出来。
2.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当前高校教学当中,在我国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利用大量的素描图片和资料进行素描教学,不断扩宽学生的视野[3]。同时,高校还应适当的鼓励学生走出画室,亲近自然,在自然环境中熏陶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从而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2.3加大素描教学材料的运用
在当代素描所用的工具有铅笔、钢笔、炭笔,铅笔在用线造型中能够很好的塑造成物体结构,将物体的造型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还能随时的修改,钢笔在素描中可以将所要表达的物体展现的纤细流利,收放自如[4]。而炭笔可以很好的表现出画质的色彩感,在我国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中,加大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一幅素描作品利用不同的画笔进行塑造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感,作为高校老师,首先自己应该多进行绘画材料的运用,从中找出有效的方法,从而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这些绘画材料的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将国画专业素描表现的更加深刻。
3.结语
高校素描教学范文5
关键词:基础素描;素描审美;造型方法
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有着无可超越的地位,基础素描教学也是众多院校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素描绘画涵盖的题材极其广泛,从静物、石膏到人体绘画,从风景到建筑,处处都能体现对造型的要求和审美的能力。对于学习素描的学生来说,在造型技巧中学习审美,同时在审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造型技艺。素描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同时也是学习绘画,解决众多问题的必经之路,素描需要解决的问题几乎包罗绘画中的全部,形体结构、比例关系、透视关系、解剖结构、点线面的应用、黑白灰层次、空间塑造等。
一、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长久以来,学习素描都是以写实为开始,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客观描写写生对象,构图之后比例关系是第一个步骤,不管静物还是石膏像,亦或是风景,比例透视关系是首要解决问题,只有在大的框架内抓住对象的基本比例和透视关系,接下来的形体塑造才具有写实意义。绘画过程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是自主能动性得到发挥的过程。手脑眼并用,抓住对象的内在关联,各素描关系的合理统一是需要整体和局部观察、刻画相交替的,既需要遵循客观对象,又需要在现实中去提炼。所以,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学习绘画也是重构观察方法的过程。绘画形式因人而异,观察方法跟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先天的联系。敏锐的观察力是深入绘画的一个重要能力。高校素描基础课的侧重点理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上。素描的学习不能是技艺的不停重复。重复性训练最后出来的只是有着扎实技艺的匠才。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学生总体能力的一个反应,任何艺术形式的实践都需要跟理论知识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内在的积累。比如,除了素描相关的课程以外,美术史论,美术批评理论,设计学,哲学等课程都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认识对象、观察对象的途径。
二、素描是造型思想和观念的延伸
在高校中基础素描解决的一般是造型写实问题,这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素描的目的不是为了客观还原对象,而是能够更好的创造“对象”,绘画专业学习素描是尽可能从主观中去理解和认识对象。这种创造、理解或认识的目的都是去延伸自身对艺术的感悟,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造型艺术。每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在艺术领域去追求和毕生挖掘的都是这种“另类”,所以在基础素描中,也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素描绘画。启发式、,逆向思维、或是延展性教学都是应该加强和实践的方向。素描既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存在,也是加强各艺术形式之间联系的纽带。在艺术院校里不乏基础较好,技艺强的学生,但是对于创作缺乏与之匹配的能力,这也是院校教学的一种失败,建立完善的素描教学体系不单单是看学生能够客观的描绘出什么,更应该关注学生在看的时候能够想到什么,这既能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创作,也能打破学生对于素描绘画狭隘的简单认知。艺术主张和艺术理解需要教师去引导,通过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意识的培养逐渐到艺术主张的培养,并能够不断的更新已知的思维观念,通过观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内在。
三、基础素描教学的手段与形式
素描教学需要系统、严谨、完整的过程,讲究循序渐进和正确的观察及作画习惯,新生入学带来考前班的素描绘画习惯,极其讲究方法而不是所谓的“观察”。一个地方或是一个考前班出来的学生几乎统一的作画工具,统一的画风,统一的作画步骤和方法。这已经脱离了绘画中对“观察“的要求,不管是静物还是石膏又或是人物写生,打轮廓都是切直线,铺大调子都是一遍遍的画颜色,画面中心或是近的区域必然是重点塑造的亮点。这明显已经进入到素描的“套路“中来了。基础素描绘画讲究的是结构及体块关系的表达,以这个目标为中心,不要求线条排的多美,画面多么千净。基础素描的要求说来不高,无非是解决轮廓、形体与结构、明暗关系以及空间的塑造。通过绘画者的观察,把实际的对象搬到画面上来,这个过程重点考虑的是“观察”的问题。以人物写生为例,每个人都千差万别,去抄表面的光影或是黑白,无法画出紧凑、质感、立体的人物形象,缺少精神气。观察要建立在良好的解剖知识下,才能更加主动的把客观对象变为具有一定个人审美的绘画作品。另外,画的像不像的问题是初学者以及大众作为衡量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指标。个人认为画的像不像只是绘画过程的一个附属“产品”,遵循和掌握以上造型能力,画的像就会必然产生。其实通过大师的作品我们也能发现其中的解剖也不尽准确,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作品的美感,相反,还能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德加“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形体的观察”。这也从而证实,素描其实就是发现的行为,准确也只是感觉上的准,而不是客观的准。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并不是简单的描出外形;素描不是单单由轮廓组成。画素描,更多的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时常停下来,否则很容易过犹不及。刚刚进入校园的新生,对绘画的套路都很熟悉,可能身边的应试高手是他们崇拜的偶像,但是问及德加、安格尔、丢勒,了解的也许就不多了。大师经典的作品是我们学习的源泉,临摹其作品是学习的的门槛,大师的作品超越了所有的时代。
四、素描表现语言以及媒介的探知
素描既是相对独立又是融入到各类艺术范畴中的艺术形式,其带有的艺术表现语言及方式也是通过绘画方式及媒介表现出来的。画面形式语言的研究和训练在高校的基础教学中也是应当被重视和培养的。通常面对写实绘画,画者更多的是关注物体本身,很容易造成画面局部的割裂,整个画面的构成关系应当是和谐且统一的。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或少量色彩绘画材料描绘生活所见真实事物或所感的绘画形式,其使用材料有千性与湿性两大类,其中干性材料有铅笔、炭笔、粉笔、粉彩笔、蜡笔、炭精笔、银笔等,而湿性材料有水墨、钢笔、签字笔、苇笔、副笔、竹笔、圆珠笔等,习惯上素描是以单色画为主。尝试众多的表现方式,运用更多的媒介进行素描创作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即使是在同一主题下进行创作,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媒介来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即使是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机理效果下传达出的质感差异也会很大,这就给素描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和舞台。素描的绘画空间被扩大,表现语言相对也得到了扩大。研究各个时期的素描,研究不同材料带来的质感各机理效果,打破习惯性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和语言方式,同时通过此来技法和提高创造空间。
参考文献:
[1]蒂尔•塞勒,克劳迪亚•贝迪著.《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
高校素描教学范文6
【关键词】雕塑感;空间;明暗;结构;感受力
素描来自西方,隶属于欧洲绘画。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素描是由德国早期的民间木刻版画发展而来的。这种早年流行于德国的民间绘画类似于中国的作圆――起初只是一些出自民间作坊里的宗教题材的版画,随后在民间广泛流传――但那时并不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发现了其独特的表现魅力。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画家马萨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发明并运用了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学原理,为素描表现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逐步完善了素描。从此,素描便作为一种近乎完美的绘画形式在欧洲画坛独树一帜。
在当今的美术教育中,我更侧重于把素描归类于一种观察方法。有一个词被我们提起的很多,那就是“整体”,这个词汇在传输的过程中,被一再渲染或是擦拭。素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目光接触到对象的那一刻起过程便开始了。
一、在素描过程中培养形的完整性。当学生在起基本形体的时候,难免会被各种细节所吸引,画出的基本型容易琐碎,形体不连贯。这就需要我们在基础教学时教会学生在观察对象时候,要有整体的意识,有穿针引线的能力,有总揽全局的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出现多大的形体,什么时候该出现多大的细节。使得学生养成一种以眼睛为画笔的良好习惯,从而建立起良性循环。“整体”一词在绘画上可以引申为――绘画过程的整体性,表达手法的整体性,画面视觉传达的完整性。在观察中尽可能的去整体思维,思考比较的越完备越好,这样才会逐渐的在绘画中做到游刃有余,说严肃点,这是当今绘画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在素描过程中也要保持好明暗层次的整体性。在基本形体确定以后在塑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特别是纯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都会选择利用光影去塑造。然而在塑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脏乱花的现象,也会出现一些颜色和形体贴切不起来的现象。变明暗曾侧,光影虚实的观察为形体,结构的观察,说的尖锐些就是要看到骨骼看到皮层以下的结构。明暗层次,光影虚实实表层的展现,是直觉的视觉的载体,也是技法表现其魅力的舞台,很容易让人陶醉其中,痴迷于其视觉的舒适或刺激。然而这些直接体验如果失去形体,结构的支撑,便如同木偶剧中的木偶,它在舞台上如痴如醉的表演,犹如真人一样活灵活现,但如果失去了支撑和表演艺术家的操控,它只能是摆设。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要我们去谈论结构形体,而是要让学生明确整体的思维方法。用明暗关系去摆正处大中小形体去处理大中小形体的进程。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实现“眼”“心””“手”的沟通和整体运作。
三、雕塑感塑造的的重要意识要贯穿始终。立体观察方法仅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是把对象看成立体的,三维的。当一个对象摆在学生面前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去思考这样的一件三维空间的物体。让学生面对对象时候把它当作一件雕塑品去塑造。让学生学会具体思考(主动思考)如何将其立体感转换到二维的纸面上。再细致一点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概括,而不是完全的照抄,要让学生明白在作画过程中先去掉琐碎的内容(比如反光,五官的细节,质感等等),注意大块的体量。立体的观察是三维的,强调转着的认识对象,是球体式的观察方法。它要求学生在绘画时候建立起一个立体的视觉空间,把眼睛的注视与结构形体的理解联合起来。平面观察(二维的观察,“墙面”式的观察)停留于对对象的表层认识,而立体观察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对绘画对象的前后左右内部结构和外形特点全面的了解,包括观察对象的骨架结构和结构的横断面等等。这里要提出的是,线描的方法可以表现很立体的形象,很深的空间效果,而不正确的分面法和明暗法依然会使得画面平平。没有对结构各形体的正确理解,再好的虚实效果,也只是虚假的空间,是平面文章。
四、使学生真正挖掘自己的感受。现在很多成手的画家在谈论对于素描觉得种种心得的时候,在形形的观点之间的相互认同或交锋中,有一个问题重视不会被遗漏,那就是关于感受的问题。在我看来,“感受”这个东西不能简单的等同为对象的直观感觉。因此我认为让学生理解的感受更应该理解为由自身出发的对于对象的理解和品鉴,其中还蕴含着绘画者的情绪与情感。如同现实生活中,在交往中人们会很顾及到对方是否顾及自己的感受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素描过程是一种将感受付诸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将一种感受印证于画面,而且还伴随着对于对象的挖掘和探究。如同两个陌生的人因感受的加深而产生情感一样。这样一来学生自身的情感会激发出来,对绘画的兴趣也随之大大提升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临摹19世纪大师作品以及大量的写生会对激发个人情感是很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的。在大师的作品中和在写生的过程中不断去强化感受,使得学生的造型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