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范文1

病症一:“草色遥看近却无”——解读资料拓展

自从新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资源整合”这一内容以来,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进行课程资源整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在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资源整合”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课程资源整合”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病情分析】《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片段

师:在漫长的苦难中,普罗米修斯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出示补充材料)

执行刑罚的火神敬佩普罗米修斯,可是又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所以只好劝普罗米修斯归还火种,然后认错。可是普罗米修斯摇了摇头,坚定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愿意忍受各种痛苦,但是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改编自《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师:看到此,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普罗米修斯说,谁来试着说一说!

(学生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从学生的表情和发言来看,并没有达到教师所预期的那种效果,学生的感情没有和文本产生预期的共鸣。)

【诊断分析】在“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注重整合的形式和结果,但是往往忽略了资源整合的实质和过程。在文本的研读过程中,我们只顾将自己找到的文本资源(即结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内心的感受,导致学生无法与文本的语言产生共鸣。因此,我们教师在“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内心的感受出发,注重资源整合的实质和过程。

【诊断处方】

师:在悬崖上,普罗米修斯遭受的是怎样的痛苦呀!(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片段)同学们平时生活中身体有没有遭受过伤害?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呢?

生1:有一次我的手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我疼得眼泪直流。

生2:上次我不小心被开水烫了,疼了好几天呢!

师:看!同学们的这些痛苦与普罗米修斯相比,那算得了什么?那面对这些痛苦,普罗米修斯是如何对待的呢?

生1:普罗米修斯咬牙坚持着。

生2:普罗米修斯一心只想着火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就忍受着剧烈的痛苦。

(出示补充材料)

师:看到此,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普罗米修斯说,谁来试着说一说!

(学生此时表述的丰富、深刻显而易见。)

病症二:人为的“雪灾”——解读自主学习

固然,在语文课上我们要为富有诗意的答案“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击掌叫好。但是,由于我们的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片面、幼稚,甚至是错误的,而我们教师能为此答案夸耀其思维敏捷、富有创新意识吗?

【病情分析】《将相和》教学片段

师:在课文中,廉颇、蔺相如、秦王、赵王一个个人物个性鲜明,同学们,这其中你最喜欢谁?请你找到和你一样爱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探究,看看他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全班同学喜欢蔺相如的约占七成,喜欢廉颇的约占两成,喜欢秦王的约占一成,而赵王则没有同学喜欢。)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生1:我们比较喜欢蔺相如,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不畏,机智勇敢,心胸宽广,顾大局,识大体。

师:(非常高兴)答得非常好,那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1:我从……(找出文中有关语句)

生2:我们比较喜欢廉颇,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勇敢善战,知错就改,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从文中这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3:我们小组比较喜欢秦王,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习他那种朝着一个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师:(一愣,随即又立刻笑了起来)你们答得很有个性,很有创新意识,非常好,让我们一起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吧!

【诊断分析】“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对于这个教学理念的提出,我们有多少教师激动地鸣掌欢呼:“教学自主性的春天来了!”可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一场“人为雪灾”也悄悄地降临了。案例中生3的认识,他把文中表现出来的秦王以强凌弱、不择手段、奸诈看作是秦王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这是学生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答案就是新颖,就能得到老师的夸奖(事实也是如此)。而我们的教师也错误地解读了“自主”,我们是强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对这“一千个哈姆雷特”都全盘肯定,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筛选,对于一些肤浅、误解、曲解的答案及时进行纠正,不然我们以后的生活中会出现多少以强凌弱、不择手段的秦王呀!

【诊断处方】

生3:我比较喜欢秦王,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要和氏璧和吞并其他国家),不择手段,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习他那种朝着一个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

师:为实现目标坚持不懈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为了实现目标不择手段值得我们学习吗?

生:实现目标是应该付出努力,可是影响到他人利益或者伤害别人是不对的。

病症三:“乱花渐欲迷人眼”——解读“广度延伸”

特级教师窦桂梅倡导主题教学,提倡教学要有“广度、深度、温度”,于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一窝蜂地涌现了“深度、广度”的延伸挖掘,可是却发现我们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劳而无功。

【病情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那感人的父子之情一定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同学,你能否找出最震撼你心灵的语句和大家进行交流?

生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的声音:“爸爸。是你吗?”(但是笔者发现这名学生朗读流利但感情欠缺,可见对文本的感悟还没有到位。)

师:是呀!父爱是多么的伟大!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几位伟大的父亲吧!(教师出示“拓展材料”,学生自由朗读,耗时大约4分钟。)

拓展材料1:朱自清《背影》片段

拓展材料2:《父亲——我永远的家》片段

拓展材料3:《路灯下的身影》片段

师:读了这些片段,你想对天下的父亲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耗时大约2分钟。)

师:是呀!父爱是多么的伟大,而我们赞颂父爱的语言又是多么的贫瘠,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我们伟大的父爱吧!

(投影出示刚才生1朗读的片段,学生的齐读较第一次有了进步,但是总感觉孩子们的朗读还是没有到位。)

【诊断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我们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文本内涵的开发,注重对文本的深度和教学深度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淡化了对第一文本内涵的挖掘,没有能够抓住其重点词句好好推敲,没有能够组织学生品读交流,没有能够引导学生从文字和感情里走一个来回。虽然他及时拓展了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父爱的伟大”的感悟。但是通过比较,以及通过学生对第一文本的两次朗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虽然经历了文本的拓展,但是对第一文本却并没有产生强烈的内心震撼,学生与文本之间并没有产生亲密的接触,心灵的碰撞。在此,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拓展是否“越位”了?这样的拓展是否“本末颠倒”了?

【诊断处方】

……

师:这句话哪些地方特别能打动你?

生1:“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些数字让我深深地感到了父亲寻找儿子的执著。

生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更显示了这位父亲的伟大,为了寻找儿子他不顾一切,忘我地努力着。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文本;切入点;阅读教学;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多种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文学习是学生、读者、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会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应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文本中来解决问题,同时便于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呢?以下是笔者对营造课堂有效情境,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几点尝试。

一、角色体验,融入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意义地建构起文本的内涵。教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所创设的境界,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吸收。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丑小鸭》一文中写道:“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与这段文字相配的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小鸟讥笑、猎狗追赶丑小鸭的样子,并饱含深情地说:“孩子们,丑小鸭在家里受尽了欺负,在外面同样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你们有很多朋友,可丑小鸭一个朋友也没有。想一想,当小鸟讥笑丑小鸭时,会说些说什么呢?”这时,学生们思维活跃,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可怜的丑小鸭,带着对丑小鸭的无限同情,模仿小鸟讥笑鸭子的语气说话。“小鸟”说:“你这只丑陋的鸭子,到处乱跑什么!”“小鸟”说:“哈哈!我还从没见过你这么丑的鸭子!”“小鸟”说:“你这只丑鸭子,我不会和你做朋友的,快滚开!”“小鸟”说:“看了你,我都吃不下饭了,天下还有你这么丑的鸭子!”……我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扮演小鸟,让“讥笑”说话,不仅理解了这个词语,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话匣子,还让学生们在入情入境中体会到课文的内涵,感受到丑小鸭的孤独。

整节课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针对某些课文,很有必要让学生自主参与角色扮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对理解文本很有帮助。

二、对话插图,再现文本

现在很多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往往都是文章重点要讲的内容的情景再现,其中蕴含着编者的教学意图――或是借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或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话插图,从而把文本的教学价值发挥到一定高度。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课,在学生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盗取了火种之后,而自己受到了宙斯残酷的惩罚这部分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很快就说出插图上表现的是普罗米修斯正在接受惩罚。这时,大多数教师会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课文的内容上。其实,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边对照这幅插图,边看文中哪些词句深深地刺痛了读者的心?最后,教师换个角度看问题,引领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在被绑到高加索上的最高峰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从他的表情中,你看出了什么?看着图,你能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还会遭受哪些苦难?经过与插图的对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幅图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更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普罗米修斯顽强不屈的精神。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编者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插图作为文本对话的切入点,不要轻易放弃这一有利的教学资源,充分凸显插图的教学价值,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填补空白,拓展文本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是留有空白,而这些空白正好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想象。但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都忽略了这些留白,对这些留白视而不见,让本来可以拓展学生进行想象的内容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如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做一个最好的你》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此处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这里是一个很好地让学生补白的地方,蕴含一定的道理。当我们不能取得像人们所期待的成就时,那我们该如何呢?难道就放弃自己吗?不,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所以在教学时,笔者抓住这一留白,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的学生这样表达:如果不能成为大海,那就当一条清澈的小溪。还有的学生说:如果不能成为一艘巨轮,那就当一叶小舟。还有的学生这样说:如果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那就当一片枝头报春的绿叶,等等。这样,教师找准文本教学拓展的切入点――借助补白,就能让学生发散思维,同时也为学生理解文本增加了新的元素。

四、巧妙设疑,探究文本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文本的情境。同时,课堂提问设计得合理、恰当和有意义,还须注重提问的质量、把握提问的时机、讲究提问的策略,特别是难易要适度。

例如,在教学季羡林曾在德国留学时写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文章时,其中文中最后有一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时我插入了一些德国人残害犹太人的图片和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死难的犹太人纪念碑前双膝下跪的图片。前后对比,反差巨大,学生还在诧异我播放图片的用意时,我马上话锋一转,说:“同学们,为什么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这篇文章最后不用‘高尚’这个词汇去夸赞德国?而用‘奇特’。”此刻,有的学生表情凝重,陷入沉思中。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们理解了这个词语“奇特”,理解了季老用这个词的良苦用心!真不愧为国学大师。更对二战时期德国给世界人民造成的灾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可见,对文本的解读要让学生意识到句子不是一句一句理解的,而要体会句子背后的含义。这背后蕴含着我备课时的细致,体现了要把文本读厚、读透的理念,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这种深入浅出的引入也让学生对二战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谓事半功倍。

五、个性解读,反思文本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根植于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要鼓励。笔者认为,教师要创设个性化阅读的平台,支持阅读的多元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别、去表达,引导学生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我不必因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而随大流,重要的是我该怎么想,该怎么看。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哈尔威船长随船沉入大海的行为是既惨烈又悲壮,他的船在人在、船毁人亡的职业操守下不禁让人敬仰。但在随后的阅读感想中,我班的汪尚尚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学生的这种理解我确实感到意外,但细思又何尝没有道理?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存在,面对灾难,面对可以逃生的可能,哈尔威船长选择了死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可是他年幼的孩子可能还需要父爱,他的老母可能还倚在门前盼儿归……而这一切都因他“成为英雄”而成为生者的永伤。既然船长知道挽救别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要舍弃自己的生命?“永垂青史的名”和“一己世界的暖”孰轻孰重?生命是可贵的,生命高于一切。在不失大“义”的情况下,船长为何不考虑一下生命一旦放弃便不可复得之理?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确“不是一个好父亲”。所以,对于学生这样的理解,我没有否定,而是给予尊重和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更要提升学生。只有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反思文本,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多元化解读;学生才会有深入的理解,创新的发现,才敢于说出有悖常理,却颇有情理的真知灼见。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教学细节 有效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教学过程是由一连串的教学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其教育的理念、智慧,决定课堂效率和质量。杨再隋教授言:“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化、合理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追求的品位。

一、解读教材,为有效课堂夯实基石

有效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弄清楚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新课改实施前后都一直遵循的原则,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新课改首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合作与探究,相应的这一思想也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也有所体现,但这种教学设计切忌流于形式,要想真正达到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简单表面上活跃的课堂就能达到的。在设计教学时,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突破、重组、整合,而是蜻蜓点水般顾及所有细节,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时间把握充分,但实际上重点却不突出,主次也不分明,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不得要领、云里雾里,效果适得其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理清教学的思路,选择最简单的、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有了这样的设计,教师走进课堂,才能任务明确、思路清晰;才会底气十足、胸有成竹;才会操纵自如,效果显著;这样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深深的魅力。这一有效教学的实现来源于重读过去的课堂教学反思和教材的认真梳理。

例如,在教学《鸟语》一课中的“从忙碌终日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顽强、勇敢的精神……”一句时,我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反哺母亲的乌鸦那里,我―――― ;从反复学飞的小鹰那里,我――――;从捕捉害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接着让学生自主练习,从――――那里,我――――。”这样的训练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真实的感受表达了出来,不仅锻炼了学生思维,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激活思维,为有效课堂添砖加瓦

有效的课堂,必定是思维涌动,身心投入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认真研究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外,还要注意提问的设置。在备课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出发,设计精当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保持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首先,问题的设置应注意体现教学目标。体现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中,课堂伊始,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呢?让学生默读感悟,先从整体上认识普罗米修斯。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理解。如,圈出描写普罗米修斯的动作、语言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他的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读读体会,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富有启发性。适当的难度,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目的。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容易,则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达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反之,如果设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就可能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所以,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具体一些,难易要适中。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课文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分别描绘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三种状态。教师多媒体及时呈现画面,便于学生想象和感悟。学生通过图文结合,自己学会品词析句了。接着,教师提供一组形态各异的白荷花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学生的发言思路清晰、语言具体生动,还用上了课文中的词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训练和提升。

第三,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②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伟大吗?

③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学生透过文本,关注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出了爱因斯坦的潜心科学研究、不拘小节;读出了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热情友好、童心未泯……一系列答案。通过读书、思考、交流,学生们走进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他的平凡中的伟大,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捕捉生成,为有效课堂插上双翼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互动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互相影响,以环环相扣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它充满着变化和不可知。任凭课前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一些新的“非预设性”的教学问题在课堂上产生,教师不能因为害怕处理而使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忽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可能给学生探究问题的体验机会,让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使学生感受体验的乐趣和创新的喜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在能力。一方面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虽然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让它作用于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学生失误的或是另类的提法,抓住突破口,故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及时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防止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错失。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范文4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子白板SMART Notebook软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种形式地呈现教学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教授《普罗米修斯》这篇神话故事时,导入环节我准备了各种神话故事的图片,利用白板里面的选择匹配模板,制作成一个神话故事,让学生上来操作。学生点击白板,呈现神话故事的图片,学生再根据图片选择相应的文字,竞猜神话故事的名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接下来的新知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画笔、魔术笔、克隆等功能进行重难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书写、板书、选择、批注等。如,在上《詹天佑》的第四段和第五段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型线路设计的妙处。在这堂课上,我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先将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形图用白板的图像匹配模板呈现,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根据文字画出两种不同的开凿隧道示意图,学生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用箭头表示出开凿隧道的方向。在学生画的过程中,全班孩子的目光都聚焦在白板上,师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来,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加强了集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SMART Notebook交互白板软件可以将即时性资源自动保存下来,这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开展教师互助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在执教完《詹天佑》公开课后,根据电子白板上自动储存的课堂教学再生资源,利用电子白板回放教学实录的每个细节,听课教师针对我的课进行交流点评,我根据教研组的意见很好地对原有的教学流程和教学中的细节进行反思,重新修改并优化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研讨更有利于教师之间开展研究、探讨,共同改进和总结,给参与研讨活动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四、运用白板资源,整合教学资源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范文5

一、 名师引领,让我视野开阔

很庆幸辗转反侧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这里有令人羡慕的两位省级特级教师,他们有着深厚的语文功底,学识渊博;他们思想敏锐,对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执着;他们静心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对人和蔼,乐于助人。我能得到这样优秀的名师指导,是何其的幸运呀!忘不了为了参加新北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评优课的一幕幕,从最初的说课到一次次的上课,蒋丽清校长和我一起研究、一起探讨,在交流中我看到了蒋校长的睿智,更是感受到了他那如同竹子般坚韧执着、扎实敬业的工作作风。

为了在说课过程中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为了体现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蒋校长建议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电子白板拖放种树”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思维导图。说实话,刚听到“思维导图”这个名称时我是陌生的,蒋校长推荐我阅读他设计的几种思维导图,还建议我到网上去阅读相关的一些理论,渐渐地我明白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既渗透了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的方法指导,又进行了文本图表式回顾、拓展式知识延伸,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在后来的课堂设计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思维导图,系统感受森林的重要作用,丰富了学生对森林的认识和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那时起,我真正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性。

为了使这节课上得更加生动,真正能引导学生走进童话故事,当我把教案给蒋校长看时,他都很详细认真地在旁边写好修改建议,甚至还在星期天到学校给我讲解难点,指导我如何改进。就在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的实践中,我们抓住了教学这篇童话故事的真正要领,紧扣提示语,走进小云雀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它们的想法。果然,这样的尝试比前面的教学精彩了许多,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那时起,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名师与我们的不同之处,不同在他的思考深邃而有见地,他对工作务实而且无私。

二、 学习探讨,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个多种学科整合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长。而每月一次的常规活动,就让我领略到了同伴们别样的风采。从熟悉教材、准备简案到认真听课、结合专题研究评课反思,这一系列的过程也就是让我逐渐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大家热切的学习氛围,能感受到同伴们争辩的思维火花,能倾听到伙伴们激情洋溢的精彩课堂,能欣赏到工作室领衔人蒋校长那理性而深邃的点睛之语。从低、中、高学段不同风格的语文课到生动有趣的英语课、音乐课、数学课,我一路聆听,感觉这样的活动对自己帮助很大。不同的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内涵,不同的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把这些精彩串联起来,整合成一串美丽的项链,给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了诸多的收获与思考,让我在反思中丰富和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及理论素养,并在自我激励中坚持学习与提升。

同伴们的智慧分享让我受益匪浅,著名特级教师们的智慧更让我视野开阔。蒋校长还带着我们赴南京参加了“二十年回眸・记忆中的精彩课堂”等观摩活动,聆听到了全国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们的精彩课堂。在专家们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孙双金老师对文本整合的独特解读,窦桂梅老师对朗读教学的精彩把握,黄兰老师走进孩子心间的那种娓娓道来……专家们的精彩讲解启发我思考,唯有永不停息地攀登,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三、 互动实践,让我明确差距

渐渐地,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我进步了。从一开始对白板的陌生,到后来能熟练操作;从不会制作白板课件到熟悉了天士博、普罗米修斯软件的操作,我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渐渐融入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团队。09年5月,我执教的《云雀的心愿》分别在新北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课教学评优活动和常州市“首届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评优活动中获一等奖。

在工作室的活动中,虽然我发现自己进步了许多,但与身边的同伴们、专家们零距离接触后,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于是,我也开始每个月静下心来读一些理论书籍,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观念,让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引自己前行的方向,从而不断地厚实自己的理论素养,增强内在的积淀。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方面,除了继续研究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外,我还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同时,我还不断督促自己勤于反思、善于积累。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愿意继续践行。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构建;有效; 小学语文; 阅读; 课堂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获得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为此,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背景而导入新课,以情境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感知,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一、以兴趣为基础,让学生喜欢读

兴趣是阅读活动有效进行的内部动机,兴趣浓厚则阅读中的自主性就较强,反之亦然。结合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是很高,甚至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学生不喜欢阅读,在读中过程中不知道要读什么。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看,课堂氛围、情境和评价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作用较大。为此,教学中就需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而优化教学。

首先,要注重创设和谐的阅读氛围,借助情境而多鼓励学生看、听、说,让阅读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如《沉香救母》中先以《宝莲灯》的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观看,看后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接着追问“沉香为什么要救母亲?”由此而引入课文阅读。又如《“黑板”跑了》的教学中,先指着黑板问“黑板会不会跑?”学生自然回答不会,再追问“那怎么课文会说黑板跑了呢?课文中的黑板是什么?”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兴趣就很好地得到了激发。

其次,就评价而言,就低段的阅读而言,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课文的理解而采用小组打分、小红花等形式给予学生鼓励。高段学生则可分层进行评价。如学生基础差一些,阅读中的要求就低一些。如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对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评价中不仅要他们能准确概括,还要做到精简,而对理解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则只要求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即可。

二、以体验为核心,提倡合作探究

新课标中明确强度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且强度要提倡合作探究式的阅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的确,阅读重在理解和体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教师已经习惯了用“讲”的方式告诉学生课文的内容、写作方法、主题等,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体验自然难以得到丰富。提倡合作探究,更多的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在问题启发下探究,获得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问题引导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以《三袋麦子》第二课时中第1--4自然段的引导为例,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引出“哪三种不同的结果”的话题,组织学生阅读1--4自然段问“三个小动物收到的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一样)追问“小动物们看到的也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后突出小猴看出是“上等的麦种”,因为它看得仔细,有丰富的经验。继续追问“小猴会怎么做?”(种)“为什么要种?”(吃不完)交流:从小猴身上看到了什么优点?学生交流后教师明确“聪明而且有远见”。对于小猪,先问“收到礼物的心情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交流后并小猪的特点(虽然又胖又懒但喜欢吃,是一个美食家)。对于小牛,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问“小牛是怎么处理麦子的?”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句子并交流后教师明确其勤劳、节俭、有打算。

可见,在阅读中先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并交流,教师再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指导,这样方可让学生深入到课文阅读中,在读中体会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构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展开,要借助问题探究而促进目标的达成。如《桂花雨》的教学中,为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可问“课文围绕‘我’和妈妈讲了一件什么事?”由此而引导学生围绕主人公归纳。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结合内容自主归纳,教师再进行点拨。如《桂花雨》中对层次含义的概括,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教师再以“思故乡”、“恋故乡”及到杭州后赏桂花,恋故乡帮助学生总结。

三、以拓展辅助,丰富学生体验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情况,课后拓展较少,多以书面练习方式来代替拓展活动。其实不然,在课文阅读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拓展,不仅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内涵,获得体验,也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练习中,除了对生字词进行巩固外,重点是要围绕内容而引导学生练习。在练习中,一是可用主题交流的方式组织小组学生进行,如《荷花》中对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就可分组交流。二是要注重结合课文进行拓展练习,如《普罗米修斯》的学习后展开讲故事活动,如《荷花》、《珍珠鸟》学习后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在练习中,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M织学生展开小组竞赛,如诗歌学习中组织学生背诵比赛,如好词佳句的巩固,可组织学生仿写。

首先,课堂内容的拓展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要注重以复述、留白、说感悟等方式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巩固。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的阅读后引导学生围绕“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的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而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说中体会“保护弱小者,关爱他人”的主旨。又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后以讲故事形式引导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其次,要结合学生生活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以“我是否这样做了”为主题,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是否随手丢垃圾、浪费水、没有按顺序排队等日常社会公德进行反思,以此而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又如《花瓣飘香》的教学后为让学生更好地懂得孝敬父母,可组织学生在生活中为父母做一些家务,也可引导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亲自为父母做一些小礼物,如此,把人文教师渗透到生活中会让阅读更加有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基础,阅读体验是核心,课后拓展则是丰富学生体验的重要途径。要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教学中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经历文本阅读过程,在读中理解、感悟,获得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召旭: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