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焊接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焊接专业论文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1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从现有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不够,涉及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庆石油学院[6]对地质类跨专业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7]对管理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庆石油学院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对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即从招生、入学前、授课阶段、开题报告前及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等各个环节结合导师、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给予共同的特别关注,协同指导,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适应地质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并发扬其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特色,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成为合格的地质类硕士毕业生。[6]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 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颖,何振雄,等.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4-71.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2

Advances In Climbing and

Walking Robots

Proceedings of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LAWAR 2007)

2007,763pp

Hardback

ISBN9789812708151

M.谢等编

机器人学是工程及自然科学中令人神往的领域。机器人学已经对许多工业做出重要贡献,工业机器人在诸如组装、焊接、油漆及材料处理之类的任务中广泛应用。与些同时,我们又目睹了特殊机器人的出现,它们在非工业环境中执行有价值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搜索与救援、扫雷、监测、探险及安全保卫。此外,对在民用及专业服务部门中机器人的技术研究及发展工作正在进行。类似攀登与行走机器人这类用于在非结构性环境中执行任务的移动机器人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机器人学研究必须面对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包括了涉及标准化在内的技术与工程方面,而且也包括了社会、经济与伦理方面。CLAWAR2007于2007年7月16-18日在新加坡举行,该系列国际会议自1998年起每年举行,这次是第10届。总共有来自五大洲22个国家的作者在CLAWAR2007上做介绍,这本会议录报道了攀登及行走机器人的最新研发振奋人心的应用及挑战。

本书汇集的论文共分成了5个部分。1.全体会议介绍,5篇论文;2.攀登机器人进展,26篇论文;3.行走机器人进展,24篇论文;4.似人足球机器人进展,5篇论文;5.支持技术,27篇论文。部分论文标题为:1.救援机器人滑动插座移动模块;2.有攀登腿的带轮子爬墙机器人;3.用于快速四脚移动的进化神经网络;4.绳索攀登机器人的设计与构造;5.用于长焊接线检验的攀登机器人开发;6.关于利用陀螺效应二足移动的提议;7.新型腿-轮行走机器人的设计与问题;8.利用滞后算法的似人机器人RH1的脚规划运动;9.局部模块化行走机器人的运动模拟;10.行走双脚机器人基于观测器的控制:稳定性分析;11.三维双脚机器人无驱动动态行走研究;12.ROTOPOD:一种新颖的有效带腿移动;13.似人足球机器人的分布式嵌入控制系统结构;14.快速行走拟人足球机器人的最佳性能:实证研究;15.双臂系统并行规划算法;16.利用平均移位算法的全局定域化问题方法;17.MCA2机器人控制应用的可扩展模块化框架;18.灵活连接机械手的基于隐藏马尔可失模型的模糊控制器。

本书可供从事机器人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工程师阅读借鉴。

胡光华,

高级软件工程师

(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钢结构,施工,质量

 

目前钢结构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了普遍应用,全世界的超高层建筑中,纯钢结构约达到了50%,而国外60%以上的高档住宅都采用了钢结构。硕士论文,施工。我国炼钢技术和成型制造工艺的发展,给钢结构工程的应用带来新的活力,随着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加,相应又推动了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文章对钢结构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钢结构建筑施工准备工作。首先是强化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施工前监理机构要组织监理人员熟悉工程图纸与项目有关的规范标准、工艺技术条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同时,要组织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检查施工图纸中的“错、漏、碰、缺”,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其次是认真审查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全面指导工程实施的技术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因此,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全面、透彻。

(2)钢结构建筑实施阶段监理工作。应分下列四个专业进行监理,结构监理、焊接监理、无损检测(NDT)监理及涂装监理。硕士论文,施工。1.结构监理。放样质量抽检,摘要求。指定RT(X光拍片),核查RT检测部位是否符合技术条件,复证RT检验报告;审查UT(超声波探伤)报告;根据业主委托或业主请第三方复查部分焊缝。4.涂装监理。检查除锈工装设备是否符合技术条件;除锈是否达到等级;分段工程除锈质量检查;分段工程涂层膜厚、牢度等质量情况;检查并签署报告。

(3)钢结构建筑现场吊装。钢结构建筑现场吊装是检验制作阶段工作成效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检验钢结构与土建衔接情况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现场吊装监理应在吊装前与制作厂一起对所有墩梁标高、墩梁间距、支承中心矩等有关数据进行复测,对焊接施工与变形控制方案进行认可。在吊装过程中应统一指挥,密切协调,严格按专家评审的方案实施,吊装后对梁间装配状况与支座密贴情况进行检查,对现场主要受力焊缝进行表面质量、无损探伤、涂装等监理,并对梁面长度、宽度、拱度等主要尺度进行监理。硕士论文,施工。由于钢结构尺度往往以毫米计算,土建尺度往往以厘米计算,施工中易造成总体吊装不吻合或局部返工。为此应在制作接近完工时,事前进行最后尺寸的确认,以避免差错。硕士论文,施工。

(4)钢结构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在钢结构材料选择中,钢筋的质量保证,且进场检验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连接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材料一般为低合金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其设计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1.2倍,套筒长为钢筋直径的2倍。施工材料钢构件进入安装现场后,由专业质量检测人员对构件的质量进行检验。弹出钢柱的安装轴线,若发现在运输过程中钢构件发生变形缺陷,马上进行矫正和处理。同时还需要对构件纵横两个方向的安装中心线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按结构平面形式分区段绘制吊装图,吊装分区先后次序为:先安装整体框架梁柱结构后楼板结构,平面从中央向四周扩展,先柱后梁、先主梁后次梁吊装,使每日完成的工作量可形成一个空间构架,以保证其刚度,提高抗风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便于调整柱的垂直度,在预埋螺栓上先拧上数个螺母全部拧到接触基础面,并用水平仪找平后,开始吊装钢柱。硕士论文,施工。吊装钢柱时,为了防止意外事故出现,在柱的上端活系两根缆风绳。测量校正,钢柱吊装就位后,用两台经纬仪和水平仪对钢柱进行测控,微调通过调整柱底脚板下的螺母来实现。钢结构工程中螺栓连接一般用高强螺栓和普通螺栓,普通螺栓连接,每个螺栓一端不得垫2个以上垫片,螺栓孔不得用气割扩孔,螺栓拧紧后外露螺纹不得少于2个螺距;高强螺栓使用前检查螺栓的合格证和复试单,安装过程中板叠接触面应平整,接触面必须大干75%,边缘缝隙不得大干0.8mm,高强螺栓应自由穿入,不得敲打和扩孔;高强螺栓不得作为临时安装螺栓,螺栓拧紧应按一个方向施拧,当天安装的应终拧完毕,终拧完毕应逐个检查,对欠拧、超拧的应进行补拧或更换。钢结构使焊前,对焊条的合格证进行检查,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一、二焊缝不得有气孔、夹渣、弧坑裂纹,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满焊等缺陷,一、二级焊缝按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在规定的焊缝及部位要检查焊工的钢印。原则是采用结构对称、节点对称、全方位对称焊接。多层焊接宜连续施焊,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检查,清除缺陷后再焊。焊接接头要求熔透焊的对接和角接焊缝多层梁柱焊接时,应根据安装情况先焊顶层柱与梁节点,然后焊底部柱与梁节点,最后焊中间部分的柱与梁节点。在焊接顶层梓与梁节点时,应先焊梓顶垂直偏差较大的部位,以利用焊接后收缩变形应力达到减少柱顶垂直偏差。焊接顺序宜从中间轴线柱向四周扩散施焊。

(5)防火工程造成的火险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轻视火灾预防。因此钢构建筑的防火尤为重要,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防火方式是钢结构表面喷涂防火涂料。硕士论文,施工。市场上防火涂料的品种繁多,其防火性能也不尽相同。不能把组成、制造工艺、质检方法和标准以及施用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饰面型防火涂料用于保护钢结构;对钢结构防火涂料应根据钢结构耐火极限要求选用不同的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不超过1h时,可选用超薄型或薄型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不超过2.5h时,可选用薄型或厚浆型防火涂料;耐火极限在2.5h以上时,应选用厚浆型防火涂料。裸露部位且装饰效果要求高时,如屋顶承重构件可选用超薄型防火涂料,裸露的柱及网架构件则可选用薄型涂料,隐蔽部位选用厚浆型涂料。不能将技术性能仅满足于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标准要求的产品未加技术改进就用于保护室外钢结构,露天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选用应考虑其耐水、防冻、防腐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涂料的防火性能。

(6)验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监理参与工程初验、核验、终验、定级。在这之前监理应完成监理总结和质量评估,总结中监理应对整个监理过程的主要技术环节、主要技术质量、指标、监理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管理过程与结果进行评述。总结还应包含各项主要质量指标测量结果,及对监理单独复测结果进行表述,最后对工程质量作出评估。竣工验收阶段还包含工程资料、监理资料的验收递交。对钢结构监理而言,包括焊缝质量检查表、无损检测表、工艺评定表等。这些表是竣工材料中必不可少的,能较全面、准确反映钢结构的制作安装质量。这些表连同监理合同、监理大纲、监理细则、监理总结、评估报告,及监理过程中的来往文件、技术文件、监理备忘录和整改通知单组合在一起,成为监理竣工文件。做到有据可查,可以追溯。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部门应让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出具质量检测报告,掌握工程施工情况。在工程验收时,不仅要重视消防设施的验收,还应把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验收放在重要位置。消防监督人员不仅要眼看、手摸,还应配置测厚仪等必要的检测设备。对于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该返工的要返工,确保钢结构消防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消除钢结构工程存在的火灾隐患。

只有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技术人员、工人对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切实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积极发挥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作用,做好各分项工程的工序验收工作,才能保证钢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焊接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目前世界工程技术界己公认将焊接结构用钢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的主要指标,工业发达国家焊接结构用钢量己达到占钢产量的60—70%。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和加工业的高速发展,焊接在工业、农业、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使焊接结构用钢量大幅度上升,焊接技术工人的短缺就成为必然,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焊接技术工人,本文就就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培养焊接技术工人进行了探讨。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依靠自学和师傅的传、帮、带培养焊接技术工人的模式已被淘汰,现阶段大量焊接技术工人的培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来完成。但是我们知道,由于各类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不同,培养出的焊接技术工人参差不齐。同时我们也应知道:培养一个合格的焊接技术工人(以下简称焊工)、高级焊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现阶段主要涉及到职业学校和社会本身。

      职业学校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

      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使毕业出去的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远大的追求,正确的社会分工概念,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人们都有一个老的观念,从学生到家长,普遍存在着想当干部,搞管理,搞科研,不愿当工人的思想,包括不想当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我们称之为“白领情结”,觉得当“白领”风光、自在、收入高。与“白领情结”相应出现的是“蓝领恐惧症”。恐惧什么呢?一怕脏、苦、累。当工人就得沽油腻,当工人就得费体力,当工人就得实实在在干够8小时。二怕当不了官。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当官有出息。三怕没面子,怕被人瞧不起。觉得当了工人,找个对象都成了问题。四怕收入来得慢,’与个高级技术工人,每月几千块,当然也不错,但那得熬到哪年哪月呀!等到四五十岁,什么都晚了。由此可见,人们不仅恐惧当“蓝领”,就足像技上、高级技工这样的“技术蓝领”也不被年轻人看好。结果是需要就业的年轻人包括他们的家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麻雀跟着燕飞”, 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受教育的途径时,瞄准的是大学而不是职业教育,尤其是不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至于最后上了职业学校的学生,那是出于尤j奈何,小得已而为之。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这种观念。我们知道,德国素以重视教育著称,在教育发达的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牛汽接考人学的比例通常不足二分之一,其余的则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他们照样拿高工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待遇和社会地位很高。德国教育的努力方向,并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精细,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像汽车机械师、银行商务员、数据处理员,特别是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不是一般的大学所能造就的,都需要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为年轻人带来的是娴熟的技巧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还使他们因职业责任而在心理上加快成热。当然,在我们国家,人们“白领情结”的背后还有诸如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整个工人群体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以及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好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某些领域“蓝领”收入超过了“白领”,对人们旧有的观念是一种冲击,同时也会对偏激的认识起到纠正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说到底也都是为了学生。然而学生对我们职教理念是否理解,是否认可,是否接受,是否配合,这是我们育人模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有些学生对到企业实习实训有模糊认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还有的学生厌恶劳动等等。因此职业学校应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树立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把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开展紧密结合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职业思想教育列入学生教育的重点。

      其次职业学校学校要加强焊接专业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对就业指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焊接专业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怕脏、怕累、怕吃苦,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就无从谈起。所以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焊接专业学生对社会需求的心理和技术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具有焊接技术的人才。

     学校要打造焊接专业建设,其核心就是建设一支充足、优秀的焊接专业课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资源。学校的焊接专业建设,依靠焊接专业教  师去完成。一支优秀的焊接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焊工的重要力量。而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教师有其特殊性。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  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这就要求焊接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焊接技能的传授训练。这种关系体现在焊接师资队伍上,表现为教师要具有双向双师的特点,职业学校要有一支双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双向,即来源的双向(企业、学校)和上作参与的双向。双师,即在拥有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同时,还拥有焊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就是理论上你能讲课,实践上你能操作。一体化是教帅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指导学生实操、实训能力。为什么要求专业课教师能说又能i.,这是因为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合格,检验的标准就是应知与应会。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校现在焊接技术专业课就实行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日土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下午就到焊接车间实训,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操中落地生根。在这种情况下,焊接专业课教师调节不出合适的焊接电流,拿起焊钳不能正确操作,不能焊出美观、合格的焊缝是小叮想象的。

    第三,职业学校要加强生产型实训慕地的建设。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而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与普通学校的教学实践相比,又有着更高一层的要求,那就是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要使从职业学校毕业的焊接专业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上于,那么学校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在校就能熟练操作各种焊接设备进行生产。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学校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不容置疑,实训基地是焊工教学的主课堂,校内生产型实训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要求,以项目或任务型生产带动实训,合理安排实训地点、时间,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焊接实训,降低教学成本,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有效落实。同时,围绕焊接项目或任务型焊接生产实训,聘用和培养焊接专业教师、开发教材、调整课程体系,使之主动适应工学结合,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合格焊工。

    社会的任务

    学生在中职校接受焊接专业教育的时间是短暂的,学校培养出的焊工最终要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工作和受教育的时间是漫长的。要使学生最终成为合格的焊工和高级焊工甚至焊接技师,那么就有赖于社会或企业的继续培养。

    首先企业要教育焊工热爱焊接工作。一个人对其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来自于他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只有热爱焊接工作,才会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焊接工作的社会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并把自己的身心和情感溶入到工作中去,才能从自己的焊接技术提高中体验出一种乐趣,一种内心的喜悦,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发挥出聪明才智,不断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焊接操作技术水平。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焊接专业;工程实践;国际焊接工程师;职业培训

作者简介:李美艳(1982-),女,山东龙口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讲师;韩彬(1973-),男,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山东 青岛 26658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01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QN20131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51-01

一、焊接专业的发展

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同性或异性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石油石化行业中,管道连接、压力容器以及钻采装备的制造等都离不开焊接技术。并且,随着石油钻采向海洋以及深海领域的发展,对焊接质量要求更为苛刻,迫切需要开发更加先进的焊接技术和设备。

高校传统的焊接专业培养模式源于苏联,以培养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主,我国最早于195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焊接专业,随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也纷纷建立了焊接专业。为适应通才教育的需要,1998年全国近百所高校把焊接专业与铸造、锻压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以下简称“材控”)专业。自专业合并改革后,部分焊接课程内容的压缩和实践教学学时的缩短,对国内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1]以石油院校为例,材控专业的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后,很难短时间内适应实际生产中的技术要求。因此,将专业基础教育与工程培训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训能力是现阶段高校培养焊接技术人员的主流方向。

我国石油院校材控专业主要是突出焊接工程领域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石油、石化以及航空、航天、船舶、汽车、机械等相关行业从事焊接工艺设计及评定、焊接质量检测、生产技术管理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2013版材控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更加强调焊接基础理论、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焊接结构以及焊接生产等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石油院校焊接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焊接专业特别强调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作为一名焊接技术人员,不仅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识和扎实的基础理论,还应该掌握焊接冶金原理、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焊接应力与变形控制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应具有一定的焊接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目前,各高校在本科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每位教师讲授风格不一,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体现教师的主观创造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当前高校以“90后”学生为主体,课堂“猛灌式”教学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探索欲望,以及实际生产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工程实践教学进度。

对于国内多数高校的焊接方向(专业)或材控专业,虽然综合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已经被设置在本科培养方案中,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部分学校或教师对实践教学的主观认识不足,且重视程度不够。其次,开展校外实习实践难度较大,目前很多企业单位不愿意接收高校学生开展参观实习,高校联系实习单位和实习基地途径受限。最后,校外实习成本较高也是阻碍实践教学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此外,工程技术背景是高校焊接方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保障,而目前部分高校尚缺乏这一条件,致使学生实践环节不足、实际应用能力差,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偏差,缺乏竞争力。[2]因此,高校在培养焊接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国际焊接工程师(International Welding Engineer,简称IWE)是ISO14731国际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对焊接企业的产品认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起到重要作用,对焊接技术人员资格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认可的趋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昌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先后在本科生教学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3]推动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基于IWE培训认证的工程实践教学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工程实践教学与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相结合的优势

石油石化行业装置和设备多属于高温、高压、强腐蚀介质范畴,尤其是压力容器,要求具有较高的焊接质量要求,这就对我国石油院校材控专业学生的焊接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采用德国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焊接行业的现行国际标准(ISO)、德国标准(DIN)、欧洲标准(EN)、部分国家标准(GB)以及有关焊接材料、工艺、结构和生产四部分内容;实践部分主要关于气焊、气割、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的实际操作。[4-6]将工程实践教学与在校本科生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相结合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从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去探讨材控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构建“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理论教育与就业前培训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这是石油院校焊接人才培养中最基本、最直接和最核心的问题。

第二,通过实践教学与IWE培训教学体系相结合,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且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优秀大学生。同时,有助于促进材控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积极探索符合石油院校材控专业的IWE培训体系,结合本专业课程设置,调整和改进IWE课程培训内容及进度安排,使课堂与实践中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

第四,以此为契机,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材控专业教师的工程训练和实践水平,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工程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第五,在原有焊接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工程训练中心的有机结合,切实有效的促进焊接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第六,通过IWE认证体系引入到石油院校材控专业在校学生的本科培养过程中,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材控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既能取得毕业证、学位证,毕业时又可取得IWE证书。不仅提高了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而且拓宽了就业渠道,在二次就业中拥有了更多的机会。[3,7]但同时,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前沿职业培训,时刻面临着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为契机,做好材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初雅杰,王章忠,李晓泉,等.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结合[J].中国冶金教育,2011,(6):44-47.

[2]赵洪运.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思考与探讨[J].成人教育,2011,(9):49-50.

[3]常凤华,张岩.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与高校工程化人才的培养[J].电焊机,2009,39(3):14-16.

[4]钱强.国际资质焊接人员培训规程及实施[J].焊接,2004,(9):33-36.

[5]韩佳泉,常凤华.从焊接人员的国际认证解读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意义[J].黑龙江电力,2006,(12):401-403.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毕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创新思维;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132-01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是在校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的最后阶段。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和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协作精神,为毕业后顺利进入实际工作状态奠定基础。如何提高毕业设计水平关系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及学生就业率。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探索。

黑龙江科技学院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本校材料成型专业(铸造及焊接方向),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除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合作外,建立了本科生实践基地,重点进行了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本科生在大学最后的1年内,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及寒假的就业实习,完成了就业一体化过程。本文在与企业合作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实现企业与学校双赢。

一、合理确定毕业设计题目

经过近三年来的学习,每个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同。有的学生理论思维能力较强,对一些新科学领域非常感兴趣,希望考取硕士研究生前进行一些理论课题研究,如参加教师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而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略差些,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很强,希望在实践课题方面做些探索,如进入企业中进行实际铸造或焊接工艺设计并参与生产实践。因此,在毕业设计中,首先为发挥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应因人而异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本专业毕业设计题目通常是与学生协商,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学生主动花费时间调研,收集资料,学习与毕业设计相关的知识,逐渐进入毕业设计状态。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校企合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要去探索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生产实际中出现的工艺、设备问题和一些理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经过实验或实践才能获得答案,必须经过学生思考且付出实践。这与校内面对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完全不同的。经过毕业设计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生产中的理论问题,学生在企业直接参与生产实际问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极大提升,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同时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2010年开始实施3+1校企合作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择切入点,企业与学校共赢,选择理想企业

根据传统思维,与材料成型专业有关的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参加生产实践,他们担心生产安全问题。但据我们调研知道,一些铸造及焊接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他们急需材料成型专业技术人员。若我们的学生在企业毕业设计之后留厂工作,他们还是非常欢迎学生去提前实践,这也是对企业的人才补充。经过多方考虑协商,我们选择在大连机床集团附属铸造厂进行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二)学校及企业合作具体指导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期间,在企业的配合下,学生入住企业职工公寓,同企业职工一样进行上下班,极大程度感悟企业文化。在校内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协商下,首先对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分配企业导师,然后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及实施方案。在每天上班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毕业设计题目,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协助下,熟悉生产环境,进行生产实践,增长了实际生产经验,进行具体毕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如机床铸件的铸造工艺方案设计及分析,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锻炼,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同时在企业测试分析实验室进行实验样品分析及性能测试。一方面熟悉了企业的技术管理,完成了毕业设计的任务;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就业一体化。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有效毕业设计的监督与检查

指导教师与企业协商确定各个阶段性毕业设计目标,学院负责开展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工作,有效督促了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奠定基础。在毕业设计后期,校内指导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认真撰写毕业论文,严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使得毕业设计达到最佳效果。每年在学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评估成绩均在良好之上。

三、结语

通过本专业部分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校企合作进行毕业设计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就业。每年本专业有约20%学生直接就业。

参考文献:

[1] 伍乃骐,郭钟宁.在企业完成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尝试[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75-176.

[2] 梁 艳,郑胜林.关于如何提高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