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批发市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商品批发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商品批发市场范文1

开业仅仅一年之后,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光路的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就曝出了更名风波。

近日,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部分商家和管理者对簿公堂。商家称:管理者擅自将“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更名为“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且“推广和运营不力”导致他们亏损经营,因此拒交租金;管理者则认为:更名并未影响商家经营,是他们自己经营不善,并一纸诉状将拖欠租金者告上法庭。

然而,蹊跷的是,尽管注册名称为“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该市场对外的名称却仍统一使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场更名风波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呢?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经营者不满

厦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于2007年5月1日隆重开业,当时的公开报道显示,这一市场号称“厦门乃至福建最大的、唯一的大型批发市场,汇集数万种商品,它不仅填补了厦门批发市场的空白,而且将加快厦门从闽西南购物中心向商贸中心的转变”。

罗女士是厦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A区102、103店面的经营者,主要经营品牌女式皮包、钱包。她是2007年1月租下这里的店面的,两间总面积有138平方米。

刚开始,罗女士店的生意还不错,但好景不长,从去年5月开始,市场人流量似乎越来越少,生意也越来越差。

“这3天才卖了300元”,罗女士无奈地摇摇头。她说,两间店面一个月的租金就要6000多元,她还请了一个员工看店,一个月也要1500元的支出,此外,还有水电物业等费用,而她两间店面一个月只有3000多元的营业额。

罗女士表示,现在一天从她店门口经过的人流量也就100人左右,无奈之下,她打算将其中一家店面转租,但至今仍空置着。

记者在市场内走了一圈,发现人流量确实不大,但大多数店面都正在营业。据厦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郭坤生经理介绍,目前市场内共4栋楼,其中地下两层为店面,楼上3层为仓库。仓库已全部出租,150个店面空置率也只有10%。

一些商店的经营者纷纷向记者诉说自己的经营窘境,并将矛头直指管理者对市场的擅自更名。

资料显示,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由厦门夏商物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位于厦门市湖光路101号,占地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2007年1月起,夏商物产有限公司推出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据当时的公开报道,夏商物产有限公司欲将这一市场打造成“闽西南相对集中和规模化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使周边城市商人可以就近批发进货,不必再远赴佛山、广州、义乌等地的批发市场。

此后,夏商物产有限公司也一直以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名义进行对外宣传、广告营销和招商。

记者在市场大门口看到,墙上的招牌赫然写着“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几个大字。商家罗女士向记者出示了她与夏商物产有限公司签订的租赁合同,合同签订于2007年1月22日,约定租期5年,合同上所使用的名称为“厦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

记者在查找路标、报刊等公开资料后发现,在所有的广告和对外表述中,管理者都宣称市场名称为“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

至今,管理者仍对外声称市场名称为“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那么经营者所说的更名又从何说起?

争执的焦点

商家们发现不对劲是从第一次看到市场的工商营业执照开始的。他们意外地看到市场的名称一栏书写的是“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而不是他们熟悉的“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

记者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管理处看到了由厦门市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确如商家所言,上面显示的颁发日期为2008年1月16日。

商家们随后拿着和市场管理者签订的合同去工商局办理个体经营执照,但工商部门所批准的营业执照统一使用了“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一名称。个别商家坚持要按“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名称办理执照,遭到工商部门拒绝,这部分商家至今仍未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市场内一经营佛具的何先生表示,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显得比较大气,容易让人联想到“与台湾有关”,品牌叫起来很响;相比之下,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则显得小气得多,感觉像是一家社区店的名称,这对于市场推广是有影响的。

由于部分商家一直经营不顺,他们将此怪罪于管理者擅改名称导致经营不善,于是拒绝再缴纳租金,并要求管理者免除他们去年尚未缴纳的租金,对今年的租金也减半。

对此,管理者不予接受。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经理郭坤生告诉记者,公司对新入驻的商家都采取“前2个月免租金、后半年减半”的优惠政策。他认为,公司已经很“慷慨”了。

在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夏商物产有限公司于今年春节后首次状告7名商家拖欠租金,要求收回店面,厦门市思明区法院最终判决商家缴清租金并退出经营。

但此后仍有部分商家继续拖欠租金,多的甚至拖欠了将近一年的租金。上月,夏商物产有限公司再次6户商家,要求缴清租金、收回店面。目前,法院对这一案件还在调解之中。

部分被诉商家表示,如果法院调解不成,他们将考虑提出反诉。

市场管理方的理由

那么,管理者为何放弃“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个响当当的名称,而更名为普通的“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呢?

厦门夏商物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先生告诉记者,改名最主要的考虑就是为了让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更好找”,因为他们得到的反馈信息显示,许多人不清楚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哪个位置,有些人甚至以为是在台湾,公司出去推广时也需要做很多关于市场地理位置的解释工作。于是,公司决定干脆将市场名称改为“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并用这个名称登记注册。这样,顾客一看到这个名称就知道市场在哪个位置了。

丁先生说,不过,更名后,市场管理方对外仍继续使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一名称,并没有进行情况说明和启用正式的注册名称。

丁先生表示,公司将市场更名为“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前期推广需要,而且只是对内的名称,仅仅体现在营业执照上。在所有的对外宣传中,公司仍统一使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一名称,并将继续使用下去。

对于商家对公司在市场推广方面的质疑,丁先生表示,从去年开业后的短短半年内,公司就投入了100万元广告费用,广告几乎遍布厦门各大媒体。在节假日,公司也在市场组织开展各种推广活动。

对于市场目前的经营状况,丁先生表示较为满意。据他了解,市场70%的经营者是盈利的。据他的猜测,拖欠租金的商家很可能是因自身经营不顺,才抓住市场更名作为拖欠租金的“理由和借口”。

开业仅仅一年之后,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光路的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就曝出了更名风波。

近日,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部分商家和管理者对簿公堂。商家称:管理者擅自将“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更名为“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且“推广和运营不力”导致他们亏损经营,因此拒交租金;管理者则认为:更名并未影响商家经营,是他们自己经营不善,并一纸诉状将拖欠租金者告上法庭。

然而,蹊跷的是,尽管注册名称为“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该市场对外的名称却仍统一使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场更名风波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呢?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经营者不满

厦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于2007年5月1日隆重开业,当时的公开报道显示,这一市场号称“厦门乃至福建最大的、唯一的大型批发市场,汇集数万种商品,它不仅填补了厦门批发市场的空白,而且将加快厦门从闽西南购物中心向商贸中心的转变”。

罗女士是厦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A区102、103店面的经营者,主要经营品牌女式皮包、钱包。她是2007年1月租下这里的店面的,两间总面积有138平方米。

刚开始,罗女士店的生意还不错,但好景不长,从去年5月开始,市场人流量似乎越来越少,生意也越来越差。

“这3天才卖了300元”,罗女士无奈地摇摇头。她说,两间店面一个月的租金就要6000多元,她还请了一个员工看店,一个月也要1500元的支出,此外,还有水电物业等费用,而她两间店面一个月只有3000多元的营业额。

罗女士表示,现在一天从她店门口经过的人流量也就100人左右,无奈之下,她打算将其中一家店面转租,但至今仍空置着。

记者在市场内走了一圈,发现人流量确实不大,但大多数店面都正在营业。据厦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郭坤生经理介绍,目前市场内共4栋楼,其中地下两层为店面,楼上3层为仓库。仓库已全部出租,150个店面空置率也只有10%。

一些商店的经营者纷纷向记者诉说自己的经营窘境,并将矛头直指管理者对市场的擅自更名。

资料显示,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由厦门夏商物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位于厦门市湖光路101号,占地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2007年1月起,夏商物产有限公司推出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据当时的公开报道,夏商物产有限公司欲将这一市场打造成“闽西南相对集中和规模化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使周边城市商人可以就近批发进货,不必再远赴佛山、广州、义乌等地的批发市场。

此后,夏商物产有限公司也一直以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名义进行对外宣传、广告营销和招商。

记者在市场大门口看到,墙上的招牌赫然写着“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几个大字。商家罗女士向记者出示了她与夏商物产有限公司签订的租赁合同,合同签订于2007年1月22日,约定租期5年,合同上所使用的名称为“厦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

记者在查找路标、报刊等公开资料后发现,在所有的广告和对外表述中,管理者都宣称市场名称为“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

至今,管理者仍对外声称市场名称为“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那么经营者所说的更名又从何说起?

争执的焦点

商家们发现不对劲是从第一次看到市场的工商营业执照开始的。他们意外地看到市场的名称一栏书写的是“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而不是他们熟悉的“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

记者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管理处看到了由厦门市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确如商家所言,上面显示的颁发日期为2008年1月16日。

商家们随后拿着和市场管理者签订的合同去工商局办理个体经营执照,但工商部门所批准的营业执照统一使用了“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一名称。个别商家坚持要按“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名称办理执照,遭到工商部门拒绝,这部分商家至今仍未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市场内一经营佛具的何先生表示,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显得比较大气,容易让人联想到“与台湾有关”,品牌叫起来很响;相比之下,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则显得小气得多,感觉像是一家社区店的名称,这对于市场推广是有影响的。

由于部分商家一直经营不顺,他们将此怪罪于管理者擅改名称导致经营不善,于是拒绝再缴纳租金,并要求管理者免除他们去年尚未缴纳的租金,对今年的租金也减半。

对此,管理者不予接受。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经理郭坤生告诉记者,公司对新入驻的商家都采取“前2个月免租金、后半年减半”的优惠政策。他认为,公司已经很“慷慨”了。

在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夏商物产有限公司于今年春节后首次状告7名商家拖欠租金,要求收回店面,厦门市思明区法院最终判决商家缴清租金并退出经营。

但此后仍有部分商家继续拖欠租金,多的甚至拖欠了将近一年的租金。上月,夏商物产有限公司再次6户商家,要求缴清租金、收回店面。目前,法院对这一案件还在调解之中。

部分被诉商家表示,如果法院调解不成,他们将考虑提出反诉。

市场管理方的理由

那么,管理者为何放弃“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个响当当的名称,而更名为普通的“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呢?

厦门夏商物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先生告诉记者,改名最主要的考虑就是为了让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更好找”,因为他们得到的反馈信息显示,许多人不清楚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哪个位置,有些人甚至以为是在台湾,公司出去推广时也需要做很多关于市场地理位置的解释工作。于是,公司决定干脆将市场名称改为“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并用这个名称登记注册。这样,顾客一看到这个名称就知道市场在哪个位置了。

丁先生说,不过,更名后,市场管理方对外仍继续使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一名称,并没有进行情况说明和启用正式的注册名称。

丁先生表示,公司将市场更名为“湖光路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前期推广需要,而且只是对内的名称,仅仅体现在营业执照上。在所有的对外宣传中,公司仍统一使用“海峡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一名称,并将继续使用下去。

小商品批发市场范文2

1、阿里巴巴进货。阿里巴巴主要以批发为主,上面的产品应有尽有,并且付款可以通过支付宝,也有售后退货等服务,新卖家可以从阿里巴巴进货,各方面都有保障。

2、小商品批发市场。国内大型的批发市场有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临沂小商品批发市场,每个城市也有自己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新卖家可以到批发市场进货,可以看见商品的具体质量,比网上进货风险小。

3、厂家进货。选择附近有实力的厂家,直接到厂家进货,一手货源价格肯定有优势。

4、从当地经销商进货。很多厂家不直接面对客户,这个时候可以到当地经销商处拿货,尽量将价格压低。

5、第三方加工(OEM)。实力淘宝店铺如果有稳定的客源,可以选择和厂家合作,自己出设计买材料,让第三方加工,自己出加工费。

小商品批发市场范文3

《读者》栏目:

2015年5月,在北京一所小商品批发市场,我的家人和一名顾客发生争执,对方将我家人打伤。市场保安没有弄清情况,将伤人者放走、对此,市场管理者称不是市场的过错,市场不应承担责任。协商未果后,我报警寻求帮助,警察来了之后,对我说,警方只能追究伤人者的责任,不能处理我家与市场之间的纠葛。然而,伤人者至今未能找到,我们该怎么办?

一名读者

2015年7月

法律解答

解答人:韩骁(北京京润律师事务所律师)

首先,你们可以向小商品批发市场要求损害赔偿。尽管目前找不到实际伤人者,但你仍可通过向小商品市场主张权利的方式获得救济。《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你的家人在批发市场被打伤后,保安没有弄清情况将伤人者放走,可见市场管理存在不当。保安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市场对顾客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不但没有及时阻止伤人行为的发生,而且放走伤人者,应承担侵权责任。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属于严格责任,受害人只需证明损害结果、市场及实际管理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和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可要求损害赔偿。市场如能举证证明自己已经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则可减轻或免除责任。

其次,如果你的家人的伤情已构成轻伤以上伤害的,依据《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相关规定,警方应该立案处理,追究伤人者的刑事责任。同时,你的家人可以在此刑事公诉程序中提起附带民事赔偿诉讼,要求伤人者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赔偿家人因其伤人行为造成的损失。如果你的家人的伤情未造成轻伤害以上的伤害结果,则伤人者的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但你的家人仍可要求伤人者对其侵权行为给您家人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是否构成轻伤,应以警方鉴定为准。

小商品批发市场范文4

青岛床上用品批发市场之利津路,相信许多消费者对这里都不陌生,利津路小商品批发市场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利津路,在这里呢,有许多的床上用品供大家选择,款式齐全,花样多。

青岛床上用品批发市场之即墨,即墨市商品批发市场接近郊区在鹤山路那边,这里的床上用品价格低,款式新,是酒店宾馆床上用品的最佳供选地。

(来源:文章屋网 )

小商品批发市场范文5

无论是卡玛、万惠双安还是天云、协和奥光及仟村百货、海蓝云天和万通新世界,这些商厦共同的特点是超万平方米的经面积、现代化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内部购物环境,真是名副其实的高档商厦。是“大气候”经济低迷的原因还是管理不善的缘故,这些大型商厦又一阵风似地改成了批发市场?“批发市场”顾名思义是大宗买卖,成包成批出售,大进大出,薄利多销的场地。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商品流通的过程是商品出厂至批发商,再由批发商转零售商,再转至消费者手中。无论哪一个流通环节不畅通,商品的价值都实现不了。一种商品从厂家到消费者之间,价格会发生很大变化,最终落在消费者头上的某种商品的价格是“层层加码”后的价格。这是一个商品经济学的普通常识。而那些目前改为批发市场的大型高档商厦都是属于典型的高档物业,物业的成本远远高于一切小商品批发市场,也就是说其商品的物业成本都摊进了价格里。这样,就容易失去商品批发的低价优势。为了维持批发的低价,可能以商品的品质作代价,很容易成为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场所。

像天外天、天意等几个有名的京城小商品批发市场都是经过了几年风风雨雨的演变过程,目前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风格。它们的定位就是面向普通百姓。在此经营的一大批来自浙江等地的经营户凭着信息灵、周转快的经营优势逐渐在京城站稳了脚跟,适合普通百姓的口味。而位于使馆区域的雅宝路、秀水批发市场的定位恰恰相反,它们大都“生活”在“老外”之中,尤其是“出口”俄罗斯及东欧一带。持续了一年之久的金融风波和卢布的频频贬值及俄罗斯政局的不稳定性导致了雅宝路和秀水市场渐趋冷清,昔日风光不再,摊位出租、转让的招牌时时映人人们的眼帘。从前些年争抢摊位到今日转让不出手形成了强烈的今非昔比的反差。纵观京城各大批发市场,近年来,很少有人看见整车、整捆“走”贷的场面了。

北京商业布局是否合理,购买力是强是弱及如何形成符合国际性大都市的商业特点,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市场经济“复苏、繁荣、萧条、衰退”的周期是经过几百年实践检验的经济规律,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它是政治经济学的普通原理和客观规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社会都不可能游离于这个客观规律之外;大型商场改为批发市场在原有的物业基础上可能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走出低迷状况,寻找一条生存之路。这种求生存的动机本无可非议,但往往有违初衷,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常好“热”、喜“一阵风”;哄上起下,凭感情办事。殊不知,一个市场从建设到完善是需要经历风风雨雨培育成熟的,性急不得,也非一日之功。

3年前,在大型高档的西单赛持亩厦开业之际,笔者曾以“一条商街三个景”为题报道了日人流量达一百万的繁华西单商业街上的典型场景:华南(信特)高档商厦关门停业、近在咫尺的西单商场一片红火、刚开业的西单赛特尚不知何去何从。此报道曾引得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如今3年了,造价近10亿元的华南商厦仍闲置在寸土寸金的商业街上,成为号称中国第一条商业街上的“人造景观”。在商业低潮中,与西单商场面对面的高档商厦西单赛特虽步履艰难,但至今仍未闻到要改成批发市场的言语,只是一年多前与其为邻、在媒体上频频出现广告的“小百花”批发市场现今却已不见其踪影。

批发的目的是为了零售,没有零售商,批发业便成了沙漠之舟。商业上,批发与零售都成一定的比例,也有一定的商业规律,绝无可能大家都成为批发商。小商品批发市场绝不是商业经营的常态,终究只是一种商业的过渡形式,并且,也不是商业唯一的形式。国外的媒体称:零售业在历史上是亚洲最大的一个行业,现在,它正在发展成为未来10年最激动人心的行业,也可能是最残酷的行业。北京市场的“蛋糕”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虽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达1300万之众,但消费能力只有东京或纽约的1/8,却有着8倍于它们的六十余家大商场。在这些大商场门口,人们常听到“清仓大甩卖”的狂呼声,殊不知,这是商厦为了积聚人气,而个体经营户“借用”商厦一块宝地联合推出的一曲“周瑜打黄盖”的把戏。

小商品批发市场范文6

市场:门庭冷落车马稀

打扑克、聊天、织毛衣、睡觉,在南极批发市场的商城里,业户们就这样百无聊赖地等待着生意上门。陈旧的商城里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商品充盈货架,但购物者寥寥。

“这里卖货的比买货的人多。”在商城一层做小食品批发生意的刘女士说。“现在的生意和过去根本没法比,效益可以说是连年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相当大。”在南极批发市场做了十几年的生意,算得上是南极的元老,刘女士亲历着“南极”的鼎盛与衰落,“最红火的时候,这里人挤人,一天不得闲,可现在,只能靠一些老客户勉强维持。”

面对记者的采访,业户们都表现得很无奈,有的业户基至说:“说这些都没用,效益不好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干吵吵也没啥改变。”

从一楼到三楼,从小食品批发到小商品批发,一路看过来,记者发现,从南极批发市场建立到现在已有13年时间,可商城里货品的摆放亦如从前,楼里光线昏暗,破旧的楼梯已凹凸不平,一幅衰败景象。

与商城里稍有不同的是,商场周边的门市房较为宽敞明亮,但购物者仍稀少。用麦农食品商行业主潘甘露的话说:“一天也进不来5个人,就这几个人还不都是买货的。”如此看来,南极批发市场的萎缩局面已不言自明。

昔日明星在冲击中陨落

曾经是哈尔滨商业界的明星,如今缘何呈现衰败景象?

“这两年开了很多大型超市,散户都去了那里,对我们生意冲击很大。”刘女士说。“这两年许多生产厂家都将产品商设到了县一级城市,原来外县来我们这儿上货的客户很多就在当地上货了,这样就损失了一大批业户。”鑫胜粮酒饮料批发的女老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她们眼中,批发市场这个行当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必然走向颓势。

“这里的政策有问题,环境还不是很好。”走南闯北近10年的麦农食品商行业主潘甘露另有一番见解。从福建到哈尔滨已有三年时间,潘甘露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冷淡。“现在这里的业户们都在考虑市场萎缩的原因,但我不认为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批发市场必然走向衰落。”潘甘露说,目前沈阳吾爱、浙江义乌都在做批发业,而且非常红火,义乌这个城市可以说就是靠小商品批发业发展起来的,所以小商品批发业还是大有前途的。“我认为一个城市要想繁荣富强,就看领导怎么开发了。我10年间在沈阳、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做生意,相比之下,这里的政策环境太差了。在这里不允许犯错误,犯一点小错,就狠罚,而且每个部门都会上门以不同的理由加以处罚。南方的城市现在都放水养鱼,可这里不给人喘息的机会。”潘甘露说,麦农食品商行到每一地做生意的特点是先设商,然后开厂,现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在哈尔滨建厂的打算已经取消了,而且在考虑随时撤出“南极”。

“业户们提到的原因都客观存在。”黑龙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由莉颖对业户们的思考给予肯定。“但这些只是客观原因,在这种大背景下,如果仍按原有的经营模式,不与时俱进,不跟着时代的变化转变观念,调整经营思路,南极批发市场必然萎缩、跨台。”

假货毁誉覆水难收

在与时代脱节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让“南极”难以阔步前进,那就是一度猖獗的假冒伪劣产品,让消费者对“南极”望而却步。

“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质量、款式、安全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如果经营的产品质量不好,甚至是假货,必然被消费者淘汰。”由莉颖认为售假造成的恶名是“南极”的一块硬伤。

“南极市场”沦落到现在的地步,与其产品质量有直接关系,它一度成了执法部门打击假冒伪劣的重点。几乎每次执法部门到这里检查都会查出假货,而到这里检查,最为常见的场景是,执法人员刚刚到来,各个店铺的业主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关门,躲避检查。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本想在有关资料中了解“南极”过去的辉煌程度,可在有限的关于“南极“的报道中,记者发现最多的是“南极售假”和“南极打假”等消息。售假恶名如影随行,“南极”不堪重负。

管理者暂无近忧

当业户们在苦苦思考市场颓势原因并寻找出路时,南极批发市场的管理者有什么打算呢?记者采访了大众肉联集团有限公司南极商贸城综合办主任岳春路。

“南极批发市场1993年成立,2000年由大众肉联集团全部接管。目前看,市场出租率和收入没有下滑。”岳春路说。

对于现在业户经营形势很不好,而且很多业户都准备离开,甚至有的已经离开的问题,岳春路认为:“市场每年都会有流动性,这很正常,而且目前我们的摊位和库房没有空着的,从收益上来说,对集团没有影响。但业户的经营形势确实不好,利润降得多一些,这主要是大型超市的兴起等市场行情造成的。在批发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业户们都发了一笔小财,如今在批发行业受冲击的情况下,业户不可能再像当初那样获得丰厚的利润,现在利润降低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当然,集团对批发市场未来的发展是有宏伟规划的。”岳春路告诉记者,目前,大众肉联加工厂已经搬走,下一步有可能把厂区规划成为批发市场的一部分,今年则首先要维修已破旧的库房,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今后,南极批发市场要走品牌化道路,在两三年内建成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商务电子化的一个辐射黑龙江、内蒙古、俄罗斯的国际化综合商业市场。

管理者的宏伟大志是诱人的,但枕在出租率上不忧愁的现状反而让人担忧。

“新军”挺进批发业

东边日出西边雨。就在“南极”、“大发”等批发市场呈现风雨飘摇之势时,一个在哈尔滨市房地产开发市场颇有成就的企业则在这一艰难时刻开始进军批发行业。

在“南极”采访时,记者几次听到业户提到位于南直路上的哈尔滨食品茶业批发市场,他们时刻关注着这个2006年9月刚刚开始试营业的批发市场。

跑了两次,记者终于见到了信恒集团董事局主席、省政协委员王文襄。为何在“南极”等一批批发市场陷于萎缩的时期进入批发行业?

“哈尔滨目前的商业业态是不合理的、落后的,商业规划是缺位的,作为欧亚大陆的桥头堡,哈尔滨的商业业态不应该是现在的状态。”王文襄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想东一下、西一下去购物,而且往往在购物之前是盲目的,随意性很强,这就需要商业业态跟上这种消费形式,也就是要形成大而全的商业圈。我们已建立一个会展中心,这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但我们政府的规划不到位,会展中心周边没有商业配套。最好的商业业态应该围绕会展中心发展,用商业带动会展业,这是会展经济很重要的一部分。

“围绕会展中心做专业、大规模的、高档次的批发市场,把批发行业真正做起来,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而且我认为批发行业是大有可为的,主要看经营者怎么去做,这也是我选择进军商业,进军批发业的原因。”

“‘南极’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有新的作为。”王文襄说,如果哈尔滨将批发市场集中在会展中心周边,这样既有集聚效应,又符合哈尔滨市“退二进三”的总体规划,信恒集团创建的食品茶业批发城与会展中心仅有百步之遥,且在二环以外。王文襄希望他创办的“食品茶业批发城”能引领哈市批发业的新潮流。“我们绝不会比沈阳的‘吾爱’差,‘吾爱’也就几十万平方米,如果会展中心周边做十几个专业批发市场,达到二三十万平方米的面积,哈尔滨的批发业一定能做起来。”王文襄颇有信心。

转型升级才是求生之道

“哈尔滨市传统的批发市场必须及早转型,提档升级,跟上时代步伐,否则必死无疑。”黑龙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由莉颖说。

“竞争的环境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变了,像‘南极’这样的批发市场没有意识到市场的变化,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营销就是通过识别发现市场机会,并与企业自身相结合,但我们的业者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由莉颖说,这不是批发市场行业的必然结果,批发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武装自己,你得了解市场,了解需求变化的情况,了解竞争者的变化情况,把握你所处的环境。而且需要转变的不仅仅是业户,还有市场管理者,“南极”管理者如果仍满足于现在的出租率而不寻求转变的话,业户不会永远在你这里赔钱,所以长此下去,“南极”管理者的好日子也不会有多久。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赵德海教授认为,批发市场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启动的,原来是商品供不应求,现在是供求基本平衡,甚至部分商品供应过剩,如果业户、经营管理者仍“老守田园”,不按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在经营方式上升级换代,必将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