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1

一、仔在问题

1、推广政策落不实。

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后,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在落实上还有距离,主要是在经费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农业技术推广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逐年增加而增加。而近年来不但没增反而减少,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履为艰。

2、推广队伍不够稳定。

造成推广队伍不稳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量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长期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无论在工作环境还是工作量上是其它行业无法比的。二是工作环境差福利待遇低,由于缺少经费,下乡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除了微薄的工资以外就再也没有其它待遇了。三是晋升职称缓慢,由于获得相应等级的科技成果和论文少,学历再提高的可能不大,晋职称就得比其他行业晚。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农技人员存在“跳农门”思想。

3、推广系统管理机制不协调。

一是业务工作范畴不明确,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五个站或七个站合到一起办公,难以突出重点,不能独立进行工作,往往跟乡镇政府包片跑中心,造成开会不到,情况不报,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技术指导也就停止的局面。原来乡镇和县农业行政部门双重领导,变成现在的乡镇县里多个部门共同领导,都管也都不管。影响正常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秩序;二是系统内关系难以理顺,由于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隶属于同级行政部门,资金和物资被挤占挪用现象难免发生。1985年开始,国家和省相继投资筹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被挤占挪用现象比较普遍。

4、推广系统内部难以调控。

一是无资金管理权,尤其是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实行财务砍块包干,县中心无权过问或监督;二是对农业推广系统的物品无权管理,特别是乡镇站,均归当地政府管辖,造成农技推广部门物品被无偿挤占、挪用、侵吞。一方面使国家资产白自流失,另方面使乡镇站无法正常工作。有的地方甚至连办公室都被侵占,使农业技术人员“净身出户”;三足对本系统的人员没有管理权,表现比较突出的也是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对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干部,被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抽走了精华骨干力量。同时,又安排一些非本专业人员进入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大大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的素质。

二、解决途径

l、切实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

实践表明,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转化成生产力,离不农业技术推广这个渠道,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搞好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基础和组织保证,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让各级领导能够了解该项工作,该部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不断地加强推广体系建设,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才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才能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2、切实抓好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一是落实好乡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浮动政策,增加他们的福利待遇,在子女就业、职工住房等方面给以优惠,让他们思想稳定安心工作;二是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评定职称时,应注重实绩,在科技成果和论文方面应给以优惠,由于他们在基层工作,获得相当等级的成果和论文非常困难,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在晋升职称时应给以照顾。

3、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促进推广事业发展。

加强与科研、教学等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是以推广项目为纽带的合作推广方式。与有关科研、大专院校等有关单位共同协作,联合推广技术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技术走型、变样、跑粗等一系列问题,有利地促进了项目的推广;二是以互聘技术顾问方式互相促进提高。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聘请推广部门专家为他们的技术顾问,组成技术顾问组,帮助他们提出实践的新课题及生产方面的新动向,促进科研和教学。反过来,推广部门聘请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为技术顾问,在不同生产季节进行技术合作,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三是以建立科技示范同区和示范带为结合点的合作方式。根据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带的具体内容,组织科研、教育、推广、金融、财政等有关部门,组成一个科技保障集团,在不同时期深入实地,发现问题,及时会诊,就地解决问题。加快技术推广的步伐。

4、切实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增强推广部门活力。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农技;推广;人才队伍

人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动性因素,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关键在于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数量与素质"因此,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对于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设有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业机械化等技术推广机构。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基本稳定,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例明显上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总量严重匾乏,整体素质偏低 农业技术推广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推广质量的优劣和效果的好坏。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已取得重要进步,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仍然不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究其原因,核心问题在于缺乏人才,尤其缺少在一线从事普及、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人才。

1.2 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内农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二是新生力量补充有限。

1.3 学习培训少 由于受制经费不足等条件的限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机会很少

1.4 事业发展空间有限 能否晋升高级技术职称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事业发展上升通道的重要体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任务主要是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农户或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由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比较辛苦,而工资待遇偏低,知识更新慢,很难形成申报技术职称所必须的科研论文等成果。

2 农业技术推广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影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种"

2.1 管理体制不顺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依据行政区域分行业和专业设置,靠行政方式管理"以乡镇级种植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例,2010年属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的约占40%,乡镇政府管理的约占15%,县乡双重管理的约占45%。这种多头管理体制,导致农业技术推广责任不明确,部门、地区各自为政,争项目、抢资金,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事分离,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了人,农业技术指导严重脱节,技术推广不能很快地向基层延伸,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2.2 职能定位不清 由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定位不清,同一机构同时承担多种职能,造成推广机构“错位、越位而不到位”,推广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致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精力转移。

2.3 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2.4 “倒三角”的资源配况 尽管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分布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主体部分都在县、乡两级,但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条件和人员配备均呈现出明显的“倒三角”现象,即越是上层推广机构,其工作条件与人员配备越完善,而基层尤其是乡镇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和人员配备与实际所需相差越远。

2.5 责任考评机制不健全

3 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3.1 发挥农业院校优势多层次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应从农业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教育入手,狠抓人才培养源头。强化农业教育,优化层次和布局结构,加强学科建设。

3.2 创新用人机制 全面推行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规范上岗资格条件,逐步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及时补充新生力量。

3.3 构建长效培训机制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长效培训机制。树立培训是投资的理念,建立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制度,制定分层分类培训规划。

3.4 建立健全责任考评制度 建立健全推广责任制度,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健全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3.5 优化成长环境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营造有利于发挥作用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设施条件建设,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办公场所、示范场所、推广和培训设施设备等工作条件,确保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打造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平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全方位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打造一批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平台,改进推广手段,实现农技推广手段现代化。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3

热爱农业 情系农民

30年来,陈维明踏遍全县16个乡镇、189个自然村,兢兢业业地为农民做好服务工作。为把农业培训工作做得更好,他深入乡村,调查全县农村农民的文化结构状况和科技水平,有针对性地完成了《玉山县农村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对策》理论性论文,为学校制定了一套较为先进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体系。同时他也虚心学习先进经验,先后赴江西省农业大学、江西生物科技学院、江西省农科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参观学习,把外面的独特办学模式和培训方法带回来,使农广校的农业教育工作更加多元化,培训机制更加灵活,制度更加完善。

在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学历比陈维明高,职称比他高的也不少,然而农民却很信任他,在农民眼中,他是最知心的朋友:“因为陈老师热情人又好、技术又管用,他是诚心来帮我们的。” 他不怕苦、不怕累、不图名、不图利的作风,打动了农民的心,赢得了农民的信任与尊重。

追求科技 从不放弃

凡是有利于农业增效,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新技术,陈维明都大胆实践和探索,成功后总是最先交到农民手中。为了提高农民的标准化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陈维明还编写了各种技术操作规程,让农民按规程去做。其中,通过推广一茬多熟大棚西瓜种植,实现了“一亩一园一万元”的目标,全县种植面积已达8000余亩,平均亩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此外,通过引进种植茶叶良种浙农113、浙农117在樟村等地种植,推广高山茶叶高产种植与名茶加工技术,使玉山县名茶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全面提高了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

农业教育 追求创新

2004年以来,陈维明根据玉山县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主持实行了固定办班与流动办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等办学模式,陈维明还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开设了近年迫切需要的培训专业,如沼气工程、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经纪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人员、高山有机农业生产与加工、超级稻生产等实用性专业作为培训科目,提高了广大农民种养水平。

人生选择 无怨无悔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 乡镇农技推广站所;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295-02

1 建立原则[1]

1.1 简约原则

首先,在农技推广体系中,基层乡镇农技推广站所担负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相应承担的职能也非常多,但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不允许评价指标体系穷尽所有的体系特征。其次,心理学试验表明,大多数人对不同事物在相同属性上的差别仅具有5~9级的分辨能力,所以,评价指标内标准的级别数不应超过评审专家的判断能力。再次,农业主管部门总是要求评价的快捷性,因复杂耗时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简约原则还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形式直接明了,评价指标和标准的描述简洁到位。

1.2 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出发点和根本。建立基层站所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客观真实地描述被评站所的水平和能力[2-3]。因此,在制定基层站所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点:①选用的评价指标能够最充分体现和协调一致地服务于评价目的;②评价标准的选择及其在程度(数量)上的级别划分,必须与该评价指标的内涵一致;③指标权重的分配原则必须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目的。

1.3 正确导向原则

基层农技站所评价指标体系是评审专家代表农业主管部门对基层站所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实施引导的具体体现,因而具有强烈的导向性。通过这种评价指标体系取得的评价结果,能指引基层站所发展的方向,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服务农民,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向前发展。与此同时,这种指标体系还必须能够满足绩效优先的分配制度的要求,让基于该评价结果的获奖者受之无愧,落榜者受到启迪和鞭策,从而使得广大基层农技站所进一步发挥农技推广“排头兵”的作用,促进科技进村入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

1.4 适用性原则

首先,和其他技术或方法一样,基层农技站所评价指标体系也只能在应用中体现其价值,因而不得不考虑其现实应用的可能性。为保证广泛的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标准,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环境;其次,评价指标体系要适合专家对评价指标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判断能力和专家的信息基础,因此要求评价指标的内涵清楚、界限分明、计算方便。否则建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就不可能发挥积极作用;再次,以提高评价效率和评价结果准确性为目的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程序化,要求体系结构直观,操作简易,计算便捷[4]。

2 体系说明

基于上述4项原则,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百分制的基层农技站所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级指标体系的设置是从基础设施、工作人员情况、人员考核制度、服务水平、服务效果和附加分等6个层面加以考察,前5个层面的分值分别为12、18、20、25、25分,附加分不设上限。第二级指标体系是第一级指标体系的细化,在每个一级指标中又分别选出几个代表性的二级指标,共计25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系统,每个指标的分值介于2~12分,由此建立了基层农技站所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上级部门安排的日常性调查、科研任务和授予的奖励不会覆盖所有乡镇,所以将这些项目在附加分中列出(表1)。

2.1 基础设施(12分)

基础设施是基层站所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下设4个二级指标:办公设施面积、办公经费、办公设施和办公环境整洁度。在这4个指标中,面积一项是根据《安徽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规范》(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26-1996)设置,其他3项作为基本条件列入。随着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各基层站所的基础设施条件必将有所改善,该项指标也应逐渐弱化直至取消。

2.2 工作人员情况(18分)

工作人员是基层站所开展各项工作的实施者,人员素质和水平也决定了该站所开展工作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同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各级部门对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和有关要求,该指标体系选取了人员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专职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层次、专业科技论文和继续教育情况6个主要方面,设置为二级指标。在各项二级指标中,人员是基层站所能够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按照《安徽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规范》的要求,将数量确定6人,分值也相应确定为6分,既便于定分,也体现出人员的重要性,至于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则通过其他5项进行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80%和有专职植保专业技术人员是国务院、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有关农技体系改革文件中的要求或建议。老、中、青相结合的人员队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延续,理想的比例应是1∶2∶1,由此确定了年龄结构层次的具体情况。专业科技论文和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根据《安徽省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文件精神,确定了2项指标的具体要求。

2.3 制度建设情况(20分)

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保障,健全的制度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项一级指标的目的是对基层站所各项制度的优劣进行评价,结合实际,确定人员考核制度、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和培训学习制度等4项基本制度作为二级指标。在各项制度中,对人员绩效的考核制度是最核心的,只有在所有工作人员加大工作量、强化与服务对象的联系、着力提高工作水平和成效的基础上,基层站所才能发挥最大的服务效果,所以将人员考核制度分值定为12分(达到最高分值)。根据省内岳西县等地的成功经验,要求考核制度中包含工作日志、工作量、示范户产业收入增长率、考核参与人员包括乡镇村干部及示范户代表和采取末位惩罚措施等,按项得分。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和培训学习制度等3项制度作为一般性要求,分值相对较低。

2.4 服务水平(25分)

基层农技站所的工作职能就是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所以其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能否提供农民满意服务的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服务成效。鉴于基层站所既要有服务水平,又要有服务成效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将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效都设为一级指标,两者同等重要,相辅相成,所占分值都较大,达到25分。在服务水平的二级指标中,包括基础情况掌握程度、提供服务的种类、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户制度、开展培训情况和档案管理等5项。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户制度是基层站所开展技术推广的抓手,联系的示范户越多,面越广,新技术的推广速度也越快;同时,专业技术人员在紧密联系示范户的基础上,可以迅速发现农民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基于上述原因,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户制度的重要性,分值定为10分。

2.5 服务效果(25分)

评价某个基层农技站所取得的成绩,其取得的服务效果是最直接、最核心的。作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服务效果是最重要的,其他4项一级指标都是该项的有益补充;当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该项分值必将进一步加大。统筹考虑农业发展的各项要求,将联系示范户收入增长、示范户满意程度、引进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农业“三品”认证等6项作为服务效果的二级指标。与服务水平的二级指标“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户制度”相似,“联系示范户收入增长”项也是非常重要的,将其分值定位10分;为了合理体现示范户收入增长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增长率定在5%以上,基准分为6分,每增加5%,加2分。其他5项二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相对较低,但其考察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针对性,能够促进基层站所的各项服务职能,分值都定为3分。

2.6 附加分(不设上限)

附加分的目的是为了将基层农技站所承接上级部门安排的额外工作和受到的主管部门的奖励体现出来,包括承担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日常性调查工作、参与上级业务部门开展的科研项目工作和获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先进单位称号3项内容,按照省、市、县(区)3种级别分别得分。将上述3项作为附加,原因在于以下2个方面:一是上级部门安排的额外工作和主管部门的奖励不可能覆盖所有乡镇,但必须体现出来;二是能够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额外工作、得到主管部门奖励的基层站所必然是优良站所,所以附加分只会“优上加优”,不会“扶劣进优”。

3 参考文献

[1] 董宏林,温淑萍,杨晓洁.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农业科技管理,2006(2):79-82,96.

[2] 卢茂凯.新形势下创新基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技,2008(20):7.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水平低、劳动力过剩等矛盾,本文提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世界上各类产品中只有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才能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科学发展到今天,还没有任何科学技术能替代农业以一种非农方式生产食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在运营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搞好服务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调整农村和农业结构,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1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切实增加农业投入

要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资金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投资为主体,以利用外资和吸收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实行财政资金与其他资金相结合、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相结合、有偿投入与无偿投入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支持。第一,国家应适当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这部分投资应考虑在财政中单列,专项使用,并使投入的份额和方式制度化、规范化。第二,要按照分税制的原则,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事权和支农范围。第三,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农户增加农业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及外资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引导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农业投资。第四,对上级下拨的各种农用专项资金要依照业务部门提出使用意见,综合部门平衡把关,政策主管领导审批的原则,集中使用,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

2完善农业家庭组织形式,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

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或集团,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储存、销售、信息,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供应,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指导等;农户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公司与农户通过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和相互投资入股,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尽管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但其生产不再是单个的行为,而是统一规范的要求。农民通过参与龙头企业的发展,还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等环节得到收入,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农民只是种养一个环节取得收入。我们驻村工作队在驻村成立了农民科技服务协会,吸收村干部、供销社负责人、治富能手、科技爱好者参加,引导他们学习技术,收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前购种、产中技术咨询、产后销售的服务,并逐步使其过渡为公司。

3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结构

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不同的农产品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才能得到理想的品质和产量。把握区域经济特点,发展优质、名牌产品,改变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型、低变化”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出路。种养业要在布局上实现转移,即从不适宜区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转移,从分散产区向集中规模化产区转移。要以科技示范区为载体,按照市场需求淘汰传统低劣品种和落后技术,大力推广良种工程,把引进、选育和推广农产品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突破口,寻求地域、季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把传统农艺精华与现代加工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农产品种植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层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创汇农业,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克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在驻村工作中,我们在居住空院开垦二分半地,建立了台湾密南瓜、南韩苦瓜、茄子、豆角、非洲油沙豆、俄罗斯鲁梅克斯草等示范田,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实效,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使他们自觉接受科学的种田思想。

4改变农业科研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换机制,使种子、农药、饲料、疫苗、农产品加工等单位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成为科工(农)贸一体化经营的科技企业,或者进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周期。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在驻村过程中,我们先后为农民举办了十多期夜校,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育了一批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5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一是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企业。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各种社区服务的需求会逐步增加,要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村就业,扩大农村消费。二是将有发展前途、具有区位、地理、经济优势的小城镇作为发展重点。利用小城镇的集约优势发展壮大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不仅为小城镇带来了动力,也增加了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人口集中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取消户籍管制,缩小城乡差别,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流动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迁移。三是引导农民更新落后的思想观念、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对农民进行先进的文化思想教育。四是实行土地使用权转让,鼓励有经商能力的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向城镇转移,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促使农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朱晶.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地区差距及政策选择[J].农村经济,2005,2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6

大家好!

我叫wxszjg,大专学历,现年**岁,199*年参加工作,200*年入党,200*年被聘为农业技术员。

我本是一个“只知埋头工作、一向与世无争”的基层农技员,今天我站在这里竞编竞岗,既是对我多年来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一个检验,更是对我献身农技推广事业理想的一次考验。我生在农村、长在农业、热爱农民,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护在我身边的,都是辛勤的农技工作者,在他们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对农技推广工作有关了浓厚的感情,我立志要把“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作为毕生孜孜以求的事业,做一名优秀的农技员。96年高考结束,我毅然选择了农业院校,并参加了华农农学专业的进修。1999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至今已有六年。版权所有

我认为自己竞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岗位,我还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我有专业优势,我毕业于农业院校,所学的是农学专业,干农技推广工作是我的正业,与“隔行如隔山”的门外汉相比,我专业对口,工作起来自然“如鱼得水”,我具有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必备的基础条件。

第二,我有实践经验,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我先后实践过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蔬菜等多种作物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共计参与新品种试验示范30余项次、参与实施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余项次,其中:多项优质新品种、增产新技术和高效新模式已大面积应用,多项项目课题通过了相关专家验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实践探索,使我对全市主要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都有了新的领悟和提高,让我积累了大量的农技推广和基层工作经验,并于2004年被评为全局先进工作者。我已基本具备了独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能力,即使在灾害频发的今年,我所负责指导的20个水稻科技示范户,仍然实现增产12.4%。

第三,我有年龄优势,常言道:“三十而立”。三十岁前后,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干事效率最高的时期。我将近而立之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头脑灵活,思想成熟,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完全有能力、更有精力从容应对。

第四,我有技能优势,一方面,在多年来的工作中,我养成了勤于学习的习惯,对新事物接受快、掌握好;另一方面,为了能与现代农技推广工作接轨,我自学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办公工具进行远程技术学习和信息交流;另外,我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基层工作期间,我先后数十次参加了局、乡镇和农技站等各级组织的各项农情调研和科技攻关活动,撰写了数十篇调研报告和技术文章,其中参与撰写的多篇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这些能力,对我今后推广农技、宣传农情、服务农民,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