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疫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疫课程总结

抗疫课程总结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以“我们的节日”为抓手,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好习惯教育,重点落实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完善优秀班集体考评制度,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一班一品。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实效。充分发挥家长义工、家委会作用,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4.以“我们的节日”为抓手,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有道德的人。

三、具体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每位班主任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和《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抓实班主任校本培训,利用班主任例会,加强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指导,通过校内班主任经验分享,邀请校外班主任工作专家来校指导,走出去参观学习,班主任工作沙龙等学习机制,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2.加强德育常规管理

(1)形成每周一晨会惯例,时间为每周一升旗仪式后道法课前10分钟时间,教育内容主要为“**学生一日常规”,增加联系学生近期学习生活情况的内容。会上对上一周学生在校常规情况进行总结,用检查数据说话,对上一周文明班级评比过程中出现的好的现象及典型事例进行表扬,不足的地方提出批评。针对上一周学生常规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指向性地总结,并提出本周的要求、目标和具体改进措施,指导学生在接下来一周中的常规遵守。

(2)增强班主任考核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将每个班级的常规管理水平、班级学习风气、校内活动的参与、晨会、班会开展情况、班主任工作手册记载、家访、获奖情况等作为考核内容。实行每月一小结,每期一总评。

(3)增强晨会、班会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认真上好德育课程,不占用德育教育、活动时间。明确班会课的主题和内容,对如何有效开展班会课进行进一步指导。

(4)继续进行“星级文明班”评比,从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好习惯教育实效,班级文化建设等角度综合评价。

3.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活动

(1)组织开展好南区中小学德育(班团队课及德育活动)3月至4月上旬线上主题教育。线上教育要把育人作为首要原则,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教育指南,要以疫情为教材,以生活为课程,加强安全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环保教育、规则教育、感恩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社会美德,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责任担当。要坚持将主题教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开展“致敬抗疫英雄、争做时代雷锋”主题教育,使学生理解英雄、革命英雄主义、雷锋精神的含义,通过雷锋同志的故事、革命英雄的事迹与抗疫期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在班级中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结合学生年龄与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现阶段要向英雄与雷锋学习什么品质,并如何践行。积极开展“保护大自然、珍爱众生命”主题教育,使学生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情况,认识到环境保护在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大作用,明白如何科学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并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与珍爱各类生命的自觉性。继续开展“中国梦”教育、“三爱”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通过线上国旗下讲话、德育微课、实践作业等载体,做到停课不停学,德育不停步。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文明礼仪入脑入心;通过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我们的节日”、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等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礼仪修养。引导学生见贤思齐,修身立德,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做文明学生,在家庭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合格小公民。

(2)好习惯养成教育。继续开展“好习惯”教育,通过各班“好习惯争章”活动,强化学生好习惯行为的保持和养成。“好习惯”教育不仅要关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要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少先队在进行班级常规评比的过程中,要加入对班级学习风气、学生学习习惯的检查。

(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围绕市文明办2020年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做好“我们的节日”微课程的开发,围绕学期内“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充分挖掘这些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开展相关的节日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

(4)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学校制定“习惯成就幸福,劳动创造美好”建设总纲,发挥全体班主任和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总纲引领下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特色。学期初由班主任结合学校特色或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撰写好方案。根据方案,每月开展活动,做好资料成果的搜集上交。学期末撰写班级文化建设总结。结合“最美班级”的评比,进行环境文化的创新。通过班级文化创建活动,形成“一班一品一特色”。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硬件建设和活动建设,切实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合理安排团辅与个辅内容,创设师生心理交流平台。

(6)继续开展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以课题为引领,进一步开展“亮亮带你游良都”家乡研学实践活动,开发研学课程,创新活动形式,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加强学生对家乡基于理解的热爱。

4.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1)进一步完善家委会机制,充分利用好家委会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落实“面对面”家访、约访制度,加强家校沟通。

(2)继续开展各类“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

(3)拓宽家长学校途径,各班推荐一名家长形成多渠道的家庭教育信息传播网络,每周利用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推送优秀家庭教育文章,激发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附每月工作计划

三至四月:进行线上德育活动(具体安排见附件1)

五月:以劳动教育为重点

1.劳动种植活动

3.以纪念5.12汶川地震和母亲节为契机进行珍爱生命、感恩教育主题教育

六月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1.庆祝“六一” 国学展示

2.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系列活动 

3 .做好德育工作总结、期末评优评先工作

抗疫课程总结范文2

汉字教学在中国很早就受到重视和施行,《周礼》记载儿童八岁已经开始接受识字教学,汉代杜邺“小学”,唐代颜师古“小学谓文字之学”,以至清代“朴学”,所说的都是汉字的学习和运用,汉字之学是构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梁柱。传统中国文字之学的成熟发展,因汉语本身的特质使然。汉语是一种十分独特的语言,和印欧语性质上完全不同。印欧系语言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对这种语言的学习,要明白语法的规则,讲求词类划分和结构成分的对应关系。印欧语的形态变化,主要体现于语音的屈折,因此语文学习的核心围绕于“词形”。汉语语音结构简单,没有明显的语音屈折,因此也无形态变化;语法规则、词类和结构成分,都没有实质的标志可循。汉语的学习,倾向于视而可识的“字形”,分析文字结构的规律来突显语义,发展成文字、音韵、训诂的专科,综合研究形、音和义。这个学习的传统,由汉代开始便已建立,称为“小学”。“字”在中国是传统上学习的对象,因此汉语的学习重于视觉的“形”。“词形”和“字形”的不同重点,在印欧语和汉语两个语言系统中发展出不同的学习传统,而两个传统明显的分歧在于对书写系统认知的不同观念。印欧语系使用的拼音文字,字形的特点在标示语音的屈折,他们的文字和语言差不多一致,因此学习了语言也就学习了文字,文字本身没有超出于语言以外的学习价值。古代亚里士多德认为“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书面语言是口语的符号”,近代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文字是符号的符号”,都视文字为语言的附庸,重视的是语言的“词形”。西方历来只有Philology(语文学)和Etymology(语源学),没有建立“文字学”的研究范畴。汉语的书写没有用上拼音文字,汉语和汉字之间的距离很早已经出现;字形不表语音,汉语的实质面貌随口语的消失而消失,不能依赖拼音符号来保存。传统汉语“语言”的学习,其实建立在由“字形”写成的书面语上;书面上汉语的音和义,是由字形来黏合的。相对于西方的语言学习,汉语的语言学习多了一个“形”的范畴,也就构成了文字之学。

中国传统对语言和文字没有严格的分科观念,书面上写成的文字本身,就是语言学习的科目。古人认为所有的知识学问都是藏在典籍之中,而典籍则由文字写成,要获得典籍上的知识学问,必得先通文字;由文字的构形而溯义,再得其音,掌握了文字,才可以进而研读典籍。识字教学是学习其他学问前的基础手段,是童蒙学习的一个首要学科。然而时至今日,这种由文字之学入手的学习途径,因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受不同的教育观念和理论影响,已经转变而由“语文”学习开始,语言规律学习的成分增多了,文字构形规律的认识比重相对减少了。

统观中国的汉语基础教育课程,汉字教学都不被放在重要的学习位置。中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小学的“语文”学习目标,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关于汉字学习,要求1-2年级的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隔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香港教育局“中国语文教育”的《学习领域》则简单说明,语文科的学习主要任务在全面发展阅读、写作、聆听和讲说的综合语文能力,没有特别提到汉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台湾教育部门对汉字教学的目标较为明确,《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国语文)》对初小的学生要求“能认识常用国字700-800字”和“能利用部首或简单造字原理,辅助识字”,课程纲领中包含汉字教学的元素。三地都以“语文”作为学习的重点,目标建立在全面发展读、写、听、说的综合语文能力,但对这四种能力所赖以建立的文字构形学习,却没有充分重视。

忽视汉字构形的学习,以今日的社会情况来看,更加使人担忧。计算机配合互联网,做出了一种视觉上强而有力的全新的数码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系文字和书写、图画和声音。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文字认读方式,无可避免地正在受到数码媒体的影响。这种影响由数码媒体所带来的两个问题所导致:图像思考和键盘文字。

(一)图像思考的问题

图像是阅读的基本要素,数码媒体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并同时加以强化,结合图像、颜色和声音向观看者传输信息。在新媒体中,视觉力量是无可争辩的,书写无可否认正经历巨变。在数码媒体的世界,用文字承载知识的做法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因为传统的文字可以达到的效果和作用,在数码媒体中已显得十分渺小。数码沟通是非常高速的知识大量输送的过程,可以绕过文字,目的是达到直接传意。显示器中的图像、色彩、动画和扩音器发出的声响成为“多维”的载意工具,大大满足了现代高速传意的需要,文字的媒介作用已逐渐被取代。文字在网络传意上已经出现蜕变的现象,传统的文字已开始受到挑战。网络上的文字应用,存在着所谓“火星文”“脑残体”等的文字变异形式。“火星文”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说,大概指称的是利用符号、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短语或表情,基本追求直接表意,可以没有文字的元素。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1.图释类。例如:>_O>*)超级害羞。

2.英文字母组合类。例如:BC;MPJ马屁精;MM妹妹;me2我也是。

3.数字组合类。例如:1711一心一意;7456气死我了;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

“脑残体”指的是一些在网络上出现的“拼凑”式的文字,此类文字大多由汉字中的生僻字、异体字、古字以及符号组成,大多数都是生造和非正规的字体,只能通过文字的偏旁或字形猜测其对照读音。因为独特、另类,“脑残体”被许多追求个性的人视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格,在网络上作为文字来使用。例如:“莓兲想埝祢巳宬s1.种漝惯。”这些变异式的网上文字,不讲求笔画的结构,对传统文字应用可能造成的冲击是从未意料到的。数码媒体的特质就在于重图像而轻文字,它的发展必然会扰乱文字的应用。

(二)键盘文字的问题

“键盘文字”指利用键盘处理文字,亦由此而产生的文字特性。键盘源于处理拼音文字的方法,设计上针对处理拼音字母,每一个按键就是一个字母,对拼音文字来说是最便捷和有效的。对于拼音文字而言,使用手写或键盘来处理,性质和形式都不会带来差异,但对于汉字而言,使用键盘处理冲击了汉字的结构。因为,每一个按键不是单独对应一种笔画,用键盘“打”出来的汉字,严格来说是拆字的代码,不是真正的建立笔画字形。

键盘汉字输入异于手写汉字,依傍于汉字的笔画,却不完全讲求严整的笔画,很大程度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更正,用者容易惯于汉字代码而轻率于笔画的结构。程序的高度完善化,字形准确和智能配词,在数码媒体中主要追求直接传意,汉字的笔画结构已不必由用者操心,但代价就是用者对笔画的“粗心”。现代的经验是,多用键盘作中文字处理的年轻人,到真正执笔书写时,笔画结构往往是他们的障碍,执笔忘字在数码时代变得越来越普遍。

键盘字形代码输入法是熟能生巧的机械方法,但不是每人都乐于学习,在自主、开放、速度的数码世界,文字制度可以轻易冲破。以香港年轻人为例,他们放弃常规的输入法,自创拼写香港中文的拼音法,在他们的交际圈中,已做到约定俗成、通行无阻的地步。例如下面这段文字,香港的年轻人是可以轻易写出和阅读的:

nei gum man hui ng hui sik farn ar?

(你今晚去不去食饭呀?)

yau bin gor hui sin?

(有边个去先?)

dou hai gor gei gor lor......

(都系嗰几个啰……)

ho ar, hai bin dou sik ar?

(好呀,系边到食呀?)

gum jau gum man gin!

(咁就今晚见!)

数码媒体重视的是直接送出语言意义,不大理会语言的载体。对语言的最直接感应是语音,在不讲求规范的情况下,惯于英文字母拼写的香港青年,受西式键盘的影响,很容易倾向于使用拼写的方法,出现了港式的拼音文字。港式拼音文字受键盘的影响大量出现,键盘也营造了图像条件,“火星文”和“脑残体”等文字异体,也是因使用键盘而产生的。

互联网追求的是准确表达、高速浓缩和譬喻能力,超越了过往人类所有的交换媒体,走向完完全全的意念的交换,不再局限于文字传输,用“字”已经不再重要。人类文明经过几次变革且趋成熟,汉字亦在历史变革中自我完善,催生了伟大的中华文化。面对前所未有的互联网的冲击,汉字再一次变革似乎是无可避免的。汉字的整理和变革,似乎给科技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汉字拼音运动,想象汉语的文字可以和拼音文字一样使用键盘,追求汉字的机械化处理,但是没有成功。今天,科技发展使汉字在计算机键盘上可以轻易地输入,汉字已经没有拼音化的需要。书写汉字用上了数码处理的方法,但是科技的方法却又对汉字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冲击,令汉字的笔画在科技的使用中变得不重要,传统汉字的本质受到非常严重的干扰。十多年前,裘锡圭先生总结汉字整理工作时说,汉字的整理工作重点应放在简化上,还是放在文字结构的合理化上,是一个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1]到了今天,裘先生的意见仍然值得参考,不过所谓“合理化”,已经转移到文字结构配合键盘和数码媒体的问题上,也是一个关系汉字前景的问题。

我们相信,书写和阅读在人类的未来是不会消失的,汉字的学习是维系和推进中华文化的基础工作,不能疏忽。汉字构形的认识和承传,在科技的冲击下变得比以前更加重要。在使用汉语地区的基础课程中,“语文”学习是主要的课目,这个设计显然是吸收了西方语言教育的精神,套用了语言学的理论,重在语用的层面,在提升和巩固语言能力上十分重要。不过,在语言之外,汉语还有“字”的元素,“字”所写成的书面语,更是日常应用的重要媒介,“字”对说汉语的人来说,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字”应该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对“字”的理性认识和掌握,应该是学习过程中最先学会的。现代基础教育中读、写、听、说的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写”的一环,如果仅指“写作”而没有“写字”,显然是一个很大的缺失。在互联网的狂潮里,汉字构形教学应该重新受到重视,更应从小学开始,将传统的“小学”注入小学语文课程之中,自小巩固学生对字形结构的认识,加强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的文字抗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