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学习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课程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课程学习材料

网络课程学习材料范文1

关键词 数学课程 资源 高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数学课程资源的界定

根据信息资源学的观点,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或存在物。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数学课程资源应该既包括《标准》所说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等,也包括有利于数学课程实施的各种无形资源、隐形资源,如智力资源、文化资源、习俗等社会资源,等等。

2 课程资源的划分

如果要正确理解课程资源,必须对课程资源有比较明确、清晰的分类。这种区分,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课程资源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说明课程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下面我们就按照数学课程资源性质、存在方式和分布的空间三个标准来分类:

根据性质,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根据存在方式,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显形资源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等。隐形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的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

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也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能够促进数学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各种资源,都属于校内数学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数学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利用率也更高,因而校内资源占主导作用,而校外资源则起辅助作用。校内、外数学课程资源对于数学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数学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利用校外数学课程资源的力度,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3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1 挖掘教材潜在价值,创生数学课程资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素材和重要工具,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教材作为丰富而重要的课程资源,蕴涵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潜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处理教材,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

3.1.1 “活”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教材功能

用“活”教材体现在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选择学习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用好教材提供的材料,尊重教材又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善于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将教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注意挖掘材料的价值,充分发挥材料的功能。要合理呈现学习材料,注意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图表、实物、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时间要适当,可以整体呈现也可以分步呈现。注意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可以是同一材料在一节课中多次使用,可以是材料的分层使用,还可以是通过教师的追问、引申使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发挥得更加充分。

3.1.2 改编教材提供的材料,拓展学习资源

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实现教材功能的最优化,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适当增减:即以教材的学习材料为本,适当增加、删除,或增加与删除结合的形式,以期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改头换面: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较好的学习材料,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具体的名称、人物和情境不符合具体情况,从而作一定的“改头换面”,变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具体班级学生相适应的有效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展开联想:由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展开联想,创设新的学习材料。这种材料与教材原有材料比较,可能从形式上、内容上、呈现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区别,这种方式也是有效开发学习材料的主要手段之一。

3.2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课程资源的价值

3.2.1 提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价值

数学教师是重要的数学课程人力资源,他们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利用和积累,还决定着能否实现自身的主体价值,发挥数学教师这一人力资源的优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要系统了解数学课程资源的类型,加深自身对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二是要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动手制作一些有用的课件,训练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在图书馆、网络上查询资料的方法,提高自身搜集资料的能力。三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专长,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自己的个性。四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探索网络环境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法,发挥教师集体合力。

3.2.2 综合开发

(1)融汇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数学资源的开发要将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中,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从数学史中汲取养料,这样,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能较快地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容易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到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因此,对现实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挖掘加工是开发有效学习资源的重要策略之一,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挖掘和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农村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西部开发,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2)重视学生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他们本身就成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兴趣等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3.3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数学有关的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迅速、高效的网络媒体资源,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必备素养。

网络课程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数字化 学习绩效 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08-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数字化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数字化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因此,数字化学习绩效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影响数字化学习绩效的因素分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CNKI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学习绩效”“因素分析”、数字化或网络为主题共搜索到论文72篇。于凌云(2006)认为影响网络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网络学习环境;曹军(2009)提出影响远程学习绩效的主要因素为学生特性、课程特性、学习平台以及网络教学互动;金涛(2014)认为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可归因为学习者、教师、学习支持三个维度; 而黄天慧(2011)则提出对网络学习绩效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对信息技术的态度、计算机自我效能感、过去的学习成绩,以及计算机焦虑程度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数字环境下的大学生学习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从而总结数字环境下影响学习绩效的主要因素,并明确各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次数据收集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到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学习效果等几个方面。

(二)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河北省各高校在校生,采用网上调查形式,收回有效问卷126份,男生40人,女生86人,男女比例接近1:2。调查对象的所在学校一般本科院校占73.02%,一般专科院校占11.9%,高职高专占9.52%,重点院校占5.56%。

三、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 问卷设计

问卷严格按照编制原则设计,使用分半信度,即斯皮尔曼-布朗公式(Spearman-Brown formula):

r=2rh/(1+rh)(rh为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测试问卷的信度,以最大程度保证问卷的效度。

(二)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数字化学习的目的、主观意愿及数字化学习的能力方面的数据,具体包括学生平时上网的目的,师生学习交流,数字化学习收获,网络使用情况,数字化学习的总体感受和自我评价;(2)数字化学习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方面的数据,主要是指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上网的渠道与校园网的建设、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所遇问题、校园网上的数字化资源和专业精品课程水平,以及数字化平台的优劣等方面的数据;(3)教师方面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和与学生的交互情况,以及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情况等。

四、数字化学习中的因素分析

数字化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生能够通过数字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顺利实现既定学习目标,也就是使学习真正发生。因此,学习绩效是数字化学习的逻辑起点与终点。然而,经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绩效不是很理想,影响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绩效的因素主要涉及学生、学习资源以及教师这三个方面。

(一)学生因素

大学生在数字化学习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数字化学习意识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差。

首先,数字化学习意识是数字化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数字化学习意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大学生虽然具有通过数字化渠道解决问题的意识,但还不习惯通过该方式进行学科的系统学习,这就需要学科教师积极正确地引导。

其次,自主学习能力是保证数字化学习顺利完成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及时转变的学习方法、具备协作、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较高的信息素养。大学生还不能摆脱传统学习方式的束缚而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采用适当学习方法;大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对于人际交互多数学生倾向于观望或者逃避,主要表现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不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对于话题讨论多数同学不参与,对合作及协作学习方式表现得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状况,在学习心态与学习方法上给予及时的指导,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组织学习小组或学习社区,促进学生合作、协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积极讨论,并经常对讨论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体会到思想碰撞产生灵感的学习乐趣,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另外,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核心素质。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很多大学生不能快速地在网上搜索到准确信息,不能充分使用现成的优质数字化资源;使用网络课程资源时,不能积极构建内部心理结构,从而真正地完成系统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处理的技能、技巧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大量的优质信息,将这些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同化或顺应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最后,学生的自制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经常伴有其他与学习无关的行为或者学习过程中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造成机械学习,很难进行深层次思考;正常的学习进程容易被打断,扰乱学习思路,从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发生迷航,或者游离了学习目标,不能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影响了数字化学习的绩效。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过程加强控制和监督,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目标完成情况,不能完全放手,不闻不问。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因素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问题主要包括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和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问题。硬件设施是进行数字化学习的物质基础。各高校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但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校园网后期维护与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这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努力,重视校园网络的维护与管理,提高校园网上优质资源的利用率。

学生与学习材料的良好交互是学生学习真正发生的前提。经调查可知,现有的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材料内容形式比较丰富(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但缺乏良好的交互性,不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怎样才能使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产生良好的交互呢?这就需要学科教师与教学设计专家共同对数字化学习材料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自发地、积极地与特定的学习情境产生交互,将学习材料的内容与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学习内容简单地堆砌,更不是教材的搬家。这样才能使学习材料具有交互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

(三)教师因素

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台前转到了幕后,教师的责任与劳动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任务变得更繁重了。在高校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单纯的教学内容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材料的设计者、提供学习支持的辅导者,以及为学生提供问题咨询的学科专家等等多种角色。工作在信息环境中的高校教师要意识到并且完成角色的转变。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学习可以使教师从部分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做好学习情境的创设、设计学习活动及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等方面,有一处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数字化学习的学习绩效。因此,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思想与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的理念融入到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中,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完成真正的学习。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师是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经过对数字化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梳理发现,教师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教师是否具有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能否迅速进行角色转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质量以及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支持的质量。教师的适当引导会改变学生选择学习模式的倾向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及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学生的自控能力作为影响数字化学习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合理的监控和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对数字化学习绩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数字化学习绩效的核心要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青年指导项目网络环境下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学习绩效研究(课题编号SZ201142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于凌云,谢艳梅.应用知识管理提高网络学习绩效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6,(2).

[2]曹军. 初探网络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5).

[3] 金涛.高校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及有效策略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网络课程学习材料范文3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网页学习材料

一. 信息呈现方式

以网页形式提供给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应该经过特别的设计,充分利用交互式的、能够适应不同种类视听信息的电子媒体,其内容可以包括视频片段、动画、音响效果、音乐、图片以及链接和非链接的网页。也就是说,给学习者提供的网页学习材料,既要提高其可接受性、能动性和交互性,又要保持其图文质量的高标准,因此,其信息呈现方式具备以下特点。

1.采用超文本方式编排内容:传统的印刷学习材料的信息组织结都是按固定顺序线形编排的,即信息内容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虽然其内容是跳跃浏览的,即首先阅读每章的小结或最后一章,或参考目录从中挑选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但人类的记忆是网状结构的,联想检索必然导致不同的认知路径。为了适应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在网页学习材料中,应采用超文本的方式,也就是一种类似人类联想记忆结构的非线性网络结构来组织信息。

2.片段式的内容呈现方式:大部分人们在阅读网页时,并不会仔细阅读文本内容,而是通过快速扫描来寻找一些概括性的关键词和大标题。通过网页学习材料进行学习的学习者大部分已习惯于在网络上“冲浪”,如果从网上下载图片或整个网页所需的时间过长的话,学习者会很快失去兴趣。因此,在制作网页学习材料时,需要先将要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材料进行精选,太长的信息经过编辑分解成易用的片断,让学习者可以迅速收集信息中的精华。

3.根据学习者程度来决定信息密度:有研究究指出,访问者在访问网页时已具有的相关领域知识与程度,对于他们更喜欢的有关文本和上下文环境的细节的数量是很重要的。那些具有相关领域较高层次知识的使用者,更喜欢信息密度高的屏幕,而那些相关领域知识相对贫乏的使用者,则更喜欢信息相对较少,而有更多的上下文环境的解释。

4,相关信息应整体呈现:格式塔理论中靠近原则提出,如果不同的文字或图形组成部分位置靠近,学习者就比较容易看出它们是一起,并且,学习者倾向于将外表相似的物体归为一类,因此在设计编排网页学习材料时,应把相关信息放在一起,使学习者能一眼看出这些信息属于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部分。例如,将用以解释图形或用以表明某一部分图形的文字应当紧挨其所指的图形或部分图形。如果整块信息中有需要强调的部分,可通过将字体加大,加粗,或者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加入动画等手段达到将学习者注意力集中于需要强调的部分的目的。例如,为了使学习者重点关注采用同一种格式的文字定的部分,可采用不同的颜色、使这一部分闪烁,或采用其他区分方式。但是应注意,如果一段文字中区别太多,也会使学习者难以注意需要获得的信息,这种方式适合于强调一小段关键部分或者关键词,而不宜用于大段信息。

5.设计合适导航信息防止网络迷航:网页学习材料的信息量较大时,需将其划分为合适的信息模块,并将各信息模块就需要按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结构组成信息网络。此时大量的信息模块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和导航,让学习者可以很容易得知道如何获得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不会在网络中迷航。在设计超链接时,应让学习者清楚的知道通过他将要点击的链接将会到达什么网页,另外,应注意“有去有回”,既在每页上都应有返回的导航或者超链接。

6.呈现信息的完整性:格式塔理论中的闭合规律表明,人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理解不完整的图形或文字,应当避免不完整的图形,因为学习者会花时间去琢磨图形的意义,而不是从所提供的信息中学到东西。例如,如果给出一连串的虚线,其基本形状是环形的话,人们往往会把点与点之间的空白填满并且说这些点代表的是一个圆。人们倾向于根据过去的经验补充空白并由此解释所感知的内容。他们会力图对感知的对象进行解释,对于不完整的信息便牵强附会地赋予其意义。因此,因注意,在设编排计网页学习材料时,不完整的信息可能导致学习者对所提供的信息误解。

二.视觉效果的呈现方式

在设计编排网页学习材料时,不仅要合理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在对网页的整体布局,媒体素材的使用,色彩搭配上也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目前常见的网页布局方式有以下几种:

1.“T”结构布局。指页面顶部为横条网站标志,下方左面为主菜单,右面显示内容的布局,因为菜单条背景较深,整体效果类似英文字母“T”。这是网页设计中用的最广泛的一种布局方式。优点是页面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容易掌握。缺点是规矩呆板,如果细节色彩上不注意,很容易让人看之无味。

2.“口”型布局。指页面一般上下各有一个横幅,左面是主菜单,右面放友情连接等,中间是主要内容。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版面,信息量大,缺点是页面拥挤,不够灵活。

3.“三”型布局。指页面上横向两条色块,将页面整体分割为四部分,色块中大多放图片,视频。

4.对称对比布局。采取左右或者上下对称的布局,一半深色,一半浅色,一般用于设计型站点。优点是视觉冲击力强,缺点是将两部分有机的结合比较困难。

5.POP布局。POP引自广告术语,就是指页面布局象一张宣传海报,以一张精美图片作为页面的设计中心。优点显而易见:漂亮吸引人。缺点就是打开速度慢。

每一种布局方法都有其适应的学习内容和使用对象,因此,应在对学习内容和使用对象进行分析之后,衡量其优缺点后进行选择。

网页学习材料与传统的印刷材料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除过简单的文字和图形之外,还可以加入声音,视频,动画等效果。但是,在插入这些效果时,应考虑到并非所有学习者的计算机都能够接受和现实它们,并且,这些效果是否很好的为材料内容服务,并对学习者有帮助。

网页学习材料的色彩也是设计的关键之一。网页的背景,文字,图标,边框,超链接等等都要用到色彩。不同的颜色会给学习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红色,能使人产生冲动,愤怒,热情,活力的感觉;绿色,显得和睦,宁静,健康,安全;黄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每种色彩在饱和度,透明度上略微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以绿色为例,黄绿色有青春,旺盛的视觉意境,而蓝绿色则显得幽宁,阴深。合理的搭配色彩,能更好的表现学习内容,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在搭配色彩时,应注意不要将所有颜色都用到,尽量控制在三种色彩以内,背景和前文的对比要大,确保背景不会影响主体信息的清晰度。

一个好的教学网站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得当的学习材料,还需要对整个网站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本文仅是从两个方面对网页学习材料的设计编排方法进行了浅层的探讨,更深层次的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2]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

网络课程学习材料范文4

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004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1]。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适应教育部新的课程教学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环境与资源,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与教学者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多元化互动。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主动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来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2]。网络为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提供了重要平台与媒介。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练习英语阅读,还可以进行英语听力理解、口语、翻译和写作训练,在网上进行英语水平能力测试。显然,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3]。当前的外语教学更加注重对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为了实现对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的学习者和教学者各自的定位和角色。

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者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方面存在着相当的主观性和灵活性,需要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者可以从制定和监控学习计划以及评价学习结果等方面来开展自己的网络学习。具体而言,学习者在教学者的指导和监督下,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计划学习进程,采纳相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确定自己的评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学会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最后,学习者可以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来给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进一步了解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确定下一步学习目标。整个过程反映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独立学习、批评反思和自我决策的能力。它要求学习者发展一种与学习过程和内容相关的、特殊的心理,这种独立的能力表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上,或表现在他将所学东西迁移到更加广阔的领域的方式上[4]。

三、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者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者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学习者学习的合作者,能积极引导学习者参与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中。教学者除了参与到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设置以及课程评估和测试以外,还应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顾问。能够有效地协调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教学者已经不在是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极大的拓展了学习者的知识视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者有必要引导学习者如何判断和采纳网络信息的正确性与合法性。

教学者的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习者的配合,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因此教学者有必要培养学者的自主学习能力。Benson针对此提出了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6个途径,分别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方法强调与学习材料之间的独立互动;以技术为基础的方法强调与教育技术的独立互动;以学习者为基础的方法强调学习者在行为和心理上的发展变化;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方法强大学习者对课堂学习的控制;以教学者为基础的方法强调教学者的作用和教学者进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培训[5]。

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学者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估手段,包括课前设计和课后监督与反馈,在培养学习者外语水平能力的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学习者参与到网络学习中来,增强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网络课程学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网络调研;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优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63-05

认知负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Sweller .J等人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以资源有限论和图式理论为基础,将认知负荷分为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以及关联认知负荷三类。内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难度水平以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水平(即原有图式水平)的交互作用带来的负荷;外部认知负荷是由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及教学设计的水平所决定;关联认知负荷是指与能够促进图式的建构、图式的自动化相关的负荷。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三种认知负荷是一种叠加的关系。

一、基于网络调研的学习者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相关影响因素,笔者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网络调研的形式对网络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进行综合分析,本次网络调研通过问卷星共发放问卷398份,有效问卷398份,回收之后,通过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值检测,结果为0.701,说明本次问卷调研结果可信。

1.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网络学习材料和网络学习者自身知识水平,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和对网络教育一线教师的相关调研,可将网络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具体分为:

(1)网络学习资源的非线性结构

网络学习资源不像传统学习材料具有明确的知识目录、图书页码和关键词指引,知识是以超链接等非线性结构的形式来进行组织,这样网络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需要不断通过超链接来进行学习资源的定位,容易导致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将处于“迷航”状态,不可避免地导致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加重。

(2)网络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

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将影响其认知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调查显示:398位网络学习者中100%的学习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信息搜索能力对其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其中286人、占总人数71.88%的学习者认为良好的信息搜索能力能够帮助其及时扫除学习盲点。

(3)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水平

网络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水平虽然一般情况下为5到9个记忆单位,但不可忽略的是四个工作记忆单位的差距确实会对其学习时的认知负荷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工作记忆时间一般为5-20s,按12s计算的话,如果一个学习者的工作记忆为9个记忆单位,另一位学习者为5个记忆单位,那么在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里,他们信息的处理差异将会是3600÷12×4=1200个记忆单位,这些记忆单位换算成单词的记忆量大概为120个单词,按照遗忘曲线换算成6天后的单词记忆量大概为30个。这表明,个别情况下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水平对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有一定的影响。

2.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Sweller .J等人关于认知负荷的分类,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以及对网络学习者的现实调研,归纳网络学习者的外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导航设计

网络学习界面的导航设计是否优良,将直接影响学习者查找有效学习信息时的速度与效率。一般情况下,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的总量是异常庞大的,如果学习界面的导航设计不合理,则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得不消耗一部分认知资源去记忆有效学习资源的具体路径以及不断整理各种有效知识之间的关系。另外,导航中的目录显示是否能够全面涵盖知识点,学习者的访问路径是否能够获得清晰提示等都是影响学习者网络学习时外部认知负荷的重要因素。针对网络学习环境下页面的导航设计是否影响自己的学习这一问题,对398为网络学习者的调查显示如图1所示。

(2)学习页面的跳转次数

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材料是以超媒体的形式组织架构的,需要学习者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去记忆有效学习资源的学习路径,如果有效学习资源的页面“隐藏”很深,需要学习者多次点击超链接才能找到,将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心智努力的程度,即由于外部认知负荷的加重影响其学习效率。调查显示,如果页面跳转3次或者以上,将有30.80%的网络学习者不愿意继续进行网络学习。

(3)无关信息的干扰

网络学习环境下,无关信息的干扰因素主要有广告窗口的随机弹出、无关背景音乐的植入、不必要的交互等。具体表现为:若在网络学习者正专注于学习知识时弹出广告窗口,则学习者不得不分配一定的认知资源用于关闭广告,甚至很多情况下学习者会点击广告窗口进入浏览,这样不可避免会造成W习中断,等学习者重新进行学习时,原有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已经消失,需要重新对知识进行图式建构,势必造成其外部认知负荷的加重;对网络学习者的调查显示,51.34%的学习者认为无关背景音乐的植入会干扰其对知识的有效学习。

(4)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水平

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水平是影响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最直接因素。首先,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元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群体特征等是体现其设计优良与否的首要评价标准,例如:网络学习页面上呈现知识导航地图,这一设计对于元认知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有利于降低其外部认知负荷,但对于元认知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反而会增加其外部认知负荷。同样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如果没有考虑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地域等学习群体的差异,同一设计也会起到相反效果。另外,学习资源的设计是否从认知负荷理论角度出发,是否考虑了认知负荷理论中提出的多样化的呈现原则、接近原则、相关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等,也是加重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与否的重要因素。

3.网络学习者关联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动机呈正相关关系。其次,学习平台或学习者本身对自己的元认知监控以及网络学习环境下其对规则的管理也是影响学习者相关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另外,网络学习环境下规则的管理主要包括学习者自身对规则的管理和网络学习平台对学习者学习规则的辅助管理,学习者自身对学习规则的管理主要有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4.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参考模型

为了更好的表示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文献研究与现实调研,特给出图2所示模型作为参考。

5.基于网络问卷调查的学习者意见反馈

通过对398名网络学习者的调查反馈发现,当下的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①目前的网络教学中授课者的施教方式较为单调,缺乏趣味性。②授课者在面对镜头时具有一定的拘谨性,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发挥。③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因外界约束力不强,学习者很容易在学习时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或者中途去做其他的事情。④因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较为丰富,学习者对有效信息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或者获取有效信息时会消耗较长的时间。⑤目前多数网络教育视频没有设置记忆播放功能,学习者每次观看时都需要重新播放,然后自行找到上一次观看的位置,不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⑥当下的网络教学平台不够稳定,通常会不定期处于完善或更新状态,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往往无法进行学习。⑦当下某些网络教学平台有一定的收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意愿。⑧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缺少鼓励措施,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持久性和系统化的学习。

二、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优化控制

1.降低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

通过对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降低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主要考虑的是减少学习元素之间的交互性和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具体有以下策略:

(1)提供先行组织者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虽然更多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但如果能在网络学习之前提供丰富准确的“先行组织者”,让学习者进行预先培训,使之形成相关的智力模型,这样就使得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用再额外分配认知资源去理解任务的属性问题或者任务中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利于学习者对于高难度或复杂知识的学习。另外,网络学习环境下先行组织者的呈现形式较传统学习环境更为多样化,如:可以在教学视频的最开始、每一小节的教学大纲中呈现,也可以在正式学习之前的教学或学习互动中呈现等。图3是爱课程学习平台上北京大学《教你做MOOC》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截图。

(2)提供知R地图、电子词典、电子笔记本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所能接触到的学习资源信息相当丰富,这种情况下如果知识结构组织不合理,容易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分不清知识之间的交互关系,致使其工作记忆加重。当然,对于分散不系统的学习资源,也不利于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图式化建构。所以,网络学习环境下设置教学资源时应提供清晰的知识结构图,降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水平。图4是爱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上《电视摄像课程》其中一讲的知识点罗列,此种知识点列举方式相对分散,并没有给出各知识点之间的交互关系。如果将图4中知识点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适当整理,则有利于降低由知识点之间交互的分散性带给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如图5则更利于学习者认清知识点之间的交互关系。

另外,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很少用笔对知识点做随时记录,如果能够在学习页面的某一区域设置电子笔记本、电子词典等,则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整理和查找,而如今的网络学习平台设置该区域的较少。

(3)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优化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的具体策略,为了更进一步对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的优化提供指导和启示,在对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如图6所示。

2.降低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

网络学习环境下,降低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主要通过避免对无关信息的加工来得以实现,尽最大可能让网络学习者对有效学习信息进行直接加工。虽然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外部认知负荷主要来自学习材料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但具体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又具有多样性,具体优化策略可从以下几点加以论述。

(1)提供清晰的导航和访问路径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超链接的设置,容易导致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时产生“迷航”现象。 清晰的导航能够帮助网络学习者快速找到有效学习资源,避免学习者在整理和搜索学习信息的过程中消费大量的认知资源。提供清晰的导航主要做到:①通过目录树的形式显示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资源的整体框架,使网络学习者对学习平台的内容、学习课程的框架有整体的认识。②追踪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访问路径,并以较为显著的字体(如字体颜色、大小等)提醒学习者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③在学习者所在的学习页面设置首页、返回上一页以及主要相关信息的超链接,方便学习者在需要时快速进行跳转。

(2)减少页面跳转次数

在设计学习材料时应尽量减少学习资源页面的跳转,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资源。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加以辅助设计:①合理设置学习资源根目录,使学习资源根目录能够尽可能的涵盖学习平台上的有效学习资源。②在必须经过多次跳转才可以到达有效学习资源页面时,尽量避免每次跳转都新建页面,而是在原有页面的基础上更换页面信息,合理设置返回路径。③在学习者所在学习页面,不可以根据知识点、课件、课程录像等小的板块内容再设置新的页面跳转,即学习者所在学习页面应该包含本学习课程的所有教学信息。

(3)排除冗余信息干扰

网络学习环境下能够干扰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冗余信息较为多样。首先为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之前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熟练操作人机交互界面,确保对其达到自动化操作的程度。其次,当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较为简单且用一种表征方式就可以解释的学习资源时,如果课程设计者采用多种表征方式对知识加以阐释,往往会起到相反的结果,如学习者在学习网络课程时伴随有一定的背景音乐或者在视频语音呈现的同时伴随字幕的出现,都不利于学习者对有效学习资源的深度加工。另外,网络学习平台应杜绝广告的随机植入,对网络学习者的调查显示,当网络广告出现在学习页面时将极大的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的积极投入。因此,在网络学习页面应删除冗余信息,保证学习者所获取的信息为直接有效的。

(4)优化网络教学设计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来优化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主要考虑网络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呈现方式。下面结合认知负荷理论研究已经揭示的关于外部认知负荷的五种效应,提出五种优化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教学设计策略:①开放目标策略。当有多个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目标不太明确时,让学习者自行确定目标,将有利于学习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②解答样例策略。当学习者在处理复杂学习任务时,如果向学习者提供已经解答的问题样例,则能有效地提升其问题解决水平。因此,在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应采取解答样例策略,即提前呈现本次网络课程的最终问题或者要求学习者需要达到的层次水平,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③完成问题策略。与解答样例策略基本相似,只是给出的问题解答步骤并不完全相同,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整理。因此在教学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考虑样例解答策略的同时还应考虑完成问题策略。④双通道策略。短时记忆对于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加工是相对独立的,互不干扰。因此,教学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应采取双通道策略,即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呈现相同的教学信息。⑤资源整合策略。当学习者同时注意多个信息来源时会导致注意分散,加重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因此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应采用学习资源整合策略,即将多种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其在时间上保持同步和在空间上保持临近,或者在意义上保持关联。

(5)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

通过上述对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分析,可以提取出具体的优化策略,而网络学习环境下优化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对学习者整体认知负荷的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加明确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优化,进一步提出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则显得很有必要。如图7所示为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

3.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1)唤起注意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要设置能使学习者可察觉的唤醒,通过适当的策略引起学习者最初的注意,以保证其有效学习的认知资源被及时分配。例如学者在MOOC平台上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的教学视频时,可以在教学视频开始之前插入一句发人深思的心理名言等,在教学视频中可以不断地出现问题解决、循序渐进的揭示问题答案等,以达到持续唤起学习者注意和激发其兴趣的目的,另外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也可以设有电子公告板、留言板、讨论区、师生互动栏、网络会议室等板块。

(2)设置目标

要让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充满自信,就要在设计教学材料时明确给出学习目标,尽量设置一些能让学习者通过努力即可实现成功的机会,另外,要设置一些能让学习者自主选择的知识进行学习,如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设置不同讲师讲授相同的课程,或者对于同一个问题设有多层次多方位的解答,让学习者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使其感到自己能够根据兴趣选择、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自信的同时增加有效学习的关联认知负荷。另外,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一些教学课程,可以考虑在学习者学习完整门课程并通过考核的前提下颁发学习者相应的课程证书,以此鼓励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保持沟通

网络学习平台下一些教学课程,在学习者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习者交流沟通,也可以在学习者学习完一门课程并通过考核之后,课程主讲教师组织这些学习者进行实地讨论、调查,或者组织学习者集体参加与所学课程相关的真实活动,如实地调查、取证课程中的一些结论、理论等。另外,在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之后要建立科学、公平的评价体系,确保奖励和激励能够让每一位学习者所认可,从而增强学习者下次网络学习的关联认知负荷。

(4)认知负荷转移

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可知,认知并不被个体思维所特有,认知是分布存在的,除分布于在个体之外,认知还分布在个体之间、媒介之间、学习环境、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和时间之中,即除个体之外的外部环境能够帮助个体分担部分认知任务。因此,如果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转移到外部环境当中,也许总的认知会有所增加,但网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付出相对较少的心理努力,使学习者个体的认知负荷相对减少。具体做法主要包括:①提供学习指南,在网络学习开始之前向学习者呈现整个学习过程的建议,或者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利用计算机向网络学习者抛出一些本该学习者自己需要反思的问题,促使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②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设计者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年龄、专业、性别等情况设置专门用来交流的学习社区,当学习者在学习社区共同解决问题时,他们会不断进行交流,同时也分解了个体的认知负荷。

网络课程学习材料范文6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必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从观念到教学实际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应随之发生改变。此外教学环境,可利用的语言学习材料,及其的建设也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因为这几项也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外因。本文致力于研究英语语言材料的利用情况,探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的延伸和建立有效的自主评估系统。

二、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就自主学习的概念而言,不同的学者就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定义。但自主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Holec1981:3)的说法是普遍被认同的。Littlewood(1999)在阐述“自主性”时指出自主学习的中心是:第一,学生应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第二,“负责”的范围不但包括传统教学中的内容也应包括在传统教学中属于教师的责任。影响自主能力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态度(motivationorattitude)和其学习能力。在这方面有很多学者是从元认知的角度来阐述的,认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自我学习的认知和对自我“负责”的认识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态度端正、动机明确、对自我的现有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才能充分调动自我的积极性实现自我“负责”,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学生把元认知视作‘内在督导’”。(李萍,2005)“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学习方法对自己有利,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同时还会适当地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客观因素是指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它大到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小到学习者所处的课内教学环境(包括教师和教学硬件环境)以及课外自学的环境。多数的研究者把重点放在教师的角色改变上,认为教师应该是指导者,监督者和帮助者。Holec(1985)指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责任感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评价;帮助学生获得达到以上目标的学习技能。由此可见,教师在自主学习的帮助作用是很重要的,同时教师还起到监督的作用,监督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笔者认为,可利用的英语学习材料也应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就学习材料来讲,它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技能的渠道。学习材料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的载体,在自主学习中它应该具有多样性和评估性。在此的评估性是指学生可利用学习材料来评价自我学习的成果和进步的程度。学习材料在网络出现后,其形式不再拘泥于印刷材料和视听材料,还包括光盘,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上的学习材料等。其多样性已经实现,但是其评估性是否实现了或者是否能够起到有效的评估作用呢?学习材料的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其利用的程度和其能够起到的利于自主学习的作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是如何影响学生对自主学习材料特别是课外的学习材料的使用的?为了回答以上问题,笔者就学习材料的利用情况做了调查研究。

三、调查研究

1.调查目的:学习材料的利用情况;评估系统的有效性;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学生自我评价利用情况。

2.调查对象:对本校的大二5个班共计172位同学进行研究。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问卷对印刷材料和视听材料,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上的学习材料进行调查。

4.调查结果,分析说明,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各类形式的英语学习材料的利用率和有效使用率都不高。与学校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英文类书籍、期刊、杂志以及电子读物相对的是能够坚持长期利用的学生仅占11.6%。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以及视听材料的使用率也不高。对于互联网上可利用的材料,无论校内的自主学习平台还是非校内学习平台所提供英文类学习材料,能够常常利用的学生仅有16人。校内电台每日安排的听力时间达8小时,其内容丰富包括英语故事、歌曲、新闻等,但利用率也不容乐观,仅有6.36%的学生能够常常听;自主选择听力材料并且能常常听仅为4.62%;校图书馆提供视听材料偶尔利用的为56.65%。

第二,学生对于可利用的英语学习材料缺乏了解。如对于图书馆可提供电子阅览材料(如录像资料、VCD、CD、DVD影音材料和听力磁带等)有近一半的学生不知道。对于校园网上提供的自主学习平台有80.92%的学生知道。如此多的学生对学习资源缺乏了解也说明教师的指导不足。

第三,在利用英语学习材料时,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自觉性差。从工具书的利用情况看,23%的学生会常常使用。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工具书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时如果要真正的学到和掌握知识就应该充分利用工具书而不是仅仅依赖教师的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培养自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英文学习材料是有目的地收集有效信息的人数只有6人。对于教科书中提及的网站的访问情况看,只有5人次偶尔浏览。绝大多数的学生从未用过。因此,学生利用学习材料的针对性和自觉性亟等提高。

第四,学生不善于自我总结和评价。在自主学习中,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看对自我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了解自己才会有合理的计划和完成计划,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做到。使用过校内自主学习平台的学生认为学习平台的评价系统有待于完善。

第五,调查还反映出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指导方面的缺乏。很多学生在调查问卷的空白处提出教师应给与一定的指导和监督。在众多的研究中,很多的学者都很重视教师的课堂内的指导和监督,从此次的调查中反映出教师的指导和监督还应该延伸到课外而且应具有针对性。此处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建议,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