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论文

大学论文范文1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5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本论文的所有研究工作从论文的选题、实现条件到论文的写作等阶段都是在简弃非副教授和张勇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两位导师在作者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学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两位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术知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宽容的待人风范使作者获益颇多。谨向两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给我上课的老师们,特别是研室的梁荣光教授、赖汉闻老师、吴坚老师、张国强老师、巫江虹老师等。

感谢我认识的师兄弟、师姐妹们。需要一一感谢我的同学们,有幸与你们同学是我读研的最大收获:感谢给我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的李国超、孙绍云两位军队的老大哥;感谢陈会平,本论文撰写得到你不少帮助,从你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感谢我的合作者胡永飘;感谢给我帮助的叶子波;感谢双重校友刘海燕;感谢带给我多彩生活的梁立明;感谢关心和帮助我的冯长溪。同时还要感谢宿友叶艳辉。

感谢文船的黄晓、黄坚忠等朋友们在生活上的帮忙。感谢华工的王朝相、何正强朋友。也要感谢space朋友带给我美好的回忆。

大学论文范文2

由于国情不同,每个国家农业推广采取的形式也不同。资料显示,全球农业推广体系可分为六大类:即以政府农业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商品生产组织或开发机构所附属的推广体系、非政府性质的推广体系、私人农业推广体系及其他形式的农业推广。美国是大学农业推广体系的发源地,该体系是在《莫里尔法》(MorrillActof1862)、《哈奇法》(HatchActof1887)、《斯密斯-利弗法》(Smith-LeverActof1914)等三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的。美国农业科技推广率已达80%,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也达到了75%,其大学农业推广体系的成功对我国大学农业推广工作的探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诞生于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五级农业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作为科学技术的创新源与辐射源,涉农高校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服务新农村建设。特别是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实施以来,我国39所大学积极响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校地、校企等不同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以高等学校为依托的大学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以期使之成为我国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现阶段,我国大学在农业推广实践中比较成功的有4种模式:①河北农业大学“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将太行山区综合开发与治理相结合,走出了教育、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太行山之路”;②浙江大学建立了“南太湖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及多个专业性科技服务平台,开创了有效快速的农技推广体系,被誉为“湖州模式”;③东北农业大学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快速传播科技与成果,免费提供涉农服务,被称为“农业科技110”;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建立试验站,开展科技培训与信息服务,探索了“一体两翼”的农业推广“西农模式”。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的“西农模式”,通过在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试验站,零距离服务现代农业,不仅有力推动了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而且受到政府支持、农民欢迎和社会高度关注。

2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做法与成效-白水苹果试验站为例

2.1在产业中心地带建立试验站,创新了农技推广载体

产业中心地带建立试验站,是整个“西农模式”的核心所在。产业中心建站,一是遵循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把农产品与生俱来的竞争力放在第一位,有助于放大产业优势;二是遵循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规模种植(养殖)能在当地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比例中占据较大份额,科技介入有利于整个产业的提升。2005年,学校将大学推广模式建立的第一个试验站选址白水,并以这个占地163亩的试验站为载体,示范、展示新成果,开展技术研究与创新。经过9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教学实习、人才培养四大基本功能,成为我国首个功能齐全的苹果专业试验示范站。

2.2组建首席专家领衔的专家团队,走出了校地人员结合的新路子

“西农模式”最大的创新在于围绕产业组建了多学科、多层次结合的强大专家团队。学校打破院系、学科界限,从土地到餐桌从全校遴选专家团队,并由在本产业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科教人员担任首席专家,领衔团队。同时,试验站以项目为纽带,组建了学校专家与地方科技人员结合的工作团队。学校专家理论功底扎实、掌握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地方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知晓农民生产实际,校地人员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白水苹果站首席专家从事苹果生产近30年,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苹果专家之一。学校苹果遗传育种、栽培、植保、土肥、品质、贮藏、加工等领域的20余名技术力量与白水县农技人员结合,采取“1+4+4”的传帮带模式(即1名大学专家与4名县园艺站技术员、4名乡镇农技骨干),组建了一直长年深入一线的科技推广队伍。

2.3试验站校地共建共管,密切了农技推广合作关系

试验站校地共建共管,是“西农模式”长期存在的关键所在。学校大胆解放思想,变试验站“为我所有”为“为我所用”,建立了校地合作新机制。试验站校地共建共管,加挂学校与地方政府的两家牌子,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建设满足推广工作的设施,配套一定额度的推广经费,选派技术干部;大学选派专家,提供农业新成果。学校教授与地方专家组团,科技成果与生产问题对接,大学人才科技与地方需求零距离对接,密切了农技推广合作关系。白水县每年为学校提供20万元推广经费,配备了56名技术人员吃住在试验站参与推广工作。年初目标制定、年中工作任务落实、年末考核等环节均由校县共同组织实施,推动了白水苹果产业的优化升级。

2.4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激发了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活力

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是“西农模式”活力所在。对大学来说,试验站是建立在田间地头的“野外实践教学平台”,本科生深入一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研究生进驻试验站,在专家指导下,科研定位准确,数据翔实、精确,原创性成果突出,研究水平明显提高。试验站还是大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露天实验室”,研究课题来自一线,针对性强;研究成果就地应用,反馈及时准确,科研与生产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白水苹果站先后有127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1600多名本科生驻站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站围绕苹果产业发展的问题开展研究,选育并通过审定良种5个,取得发明专利和适用新型专利6项,获省级一等奖2项。带动白水苹果总产值由2005年的5.25亿元增长到15.5亿元,果农人均苹果一项收入达到3800元。

3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困境

3.1推广队伍后继乏人

大学推广模式建立之初,人员80%以上来自学校合并前的省属科研单位,但最近几年以年均5人递减,同时学校人员招聘主要在教学上,推广人员只出不进,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人员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大学推广模式发展的瓶颈。白水苹果试验站原有常驻专家13人,多学科结合专家7人。目前仅存的16人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44岁,平均年龄也超过了50岁。十年之后,谁在一线从事科技推广工作这一严峻问题亟待解决。

3.2经费不足

中国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大学从事社会服务依靠项目申请获得短期支持,没有常态化,更谈不上制度化。这种经费投入的不确定性和非持续性,影响到大学农业推广工作的长期开展。白水苹果试验站占地165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现在学校、地方政府每年提供经费50万元,而试验站每年基本维持费用就需要50万元,科研推广业务费全靠项目争取,经常出现“运转经费严重不足,影响试验站正常工作的开展”的情况。

3.3获取政府支持难

大学推广模式从严格意义来说,是一种社会力量的自发推广行为,而非完全意义上的政府推广行为,难以达到美国大学推广工作的地位。同时,高校与地方农业、科技部门并无直接关系,导致大学从事农业推广工作获取地方政府支持难。甚至有些农业部门认为,大学推广工作抢了自己的“饭碗”,影响了部门利益和政绩。同样是开展技术服务,地方农技部门能从上级获得工作车辆,而白水苹果站不行;同样是建立果品储藏冷库,地方企业、协会能得到财政补贴,苹果站却不能。

4提升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影响力的具体建议

4.1建设一支稳定的推广队伍

高校一要建立吸引教师参与科技推广工作的机制,吸引教师参与推广工作,鼓励有能力、有意愿从事科技推广的专家进入专职推广队伍。二要建立青年教师试验站锻炼制度,涉农学科青年教师,应到试验站进行科研推广方面的实践锻炼。三要从职称评审、津贴发放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使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真正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奔头。同时,可以探索在试验站设立学生推广助理岗位,支持试验站根据需要,从毕业生中聘任“助理推广员”。鼓励试验站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按实施项目的需要临时聘任基层农技人员到站工作。

4.2确保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

一方面高校要紧紧围绕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拓宽项目申报渠道,使承担的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数量、经费都能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推广项目经费能逐年递增。另一方面试验站所在地政府要重视大学推广工作,将其视为本地工作部门,按年度给予稳定的经费支持。同时农业、科技等政府涉农部门,要打破部门界限,按照协同创新的要求,将大学推广模式纳入国家推广体系,按照其从事的推广工作量给予和公益性推广机构一样的平等支持。大学也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运用信贷、保险等金融工具,多层次、多元化筹措资金。

4.3给予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合理地位

大学论文范文3

大学经济数学论文范文一: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在当前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有着较大的影响价值。本文就主要针对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特色展开了探究,并分析了知识管理发展的趋势,进而总结得出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开始出现,这一经济形势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强调的主要观点就是利益竞争创新,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够符合新经济时代的具体要求,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色

1.测量知识本身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人脑的研究属于自然活动的范围,在服务上以及在创新上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实物。所以,知识也就是一种服务的来源,但是其并不是指代的服务自身。经济活动的开展究竟是对服务本身的测量还是对知识的测量,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的测量知识本身就有重叠性的特征。

2.生产单元的线性已改变

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了全球化的经济,这一经济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促进了生产模式的转换,使得生产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生产者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很多的生产者已经在概念上无法进行类别的划分。

3.原本外部环境的改变依旧持续改变中

过去的经济模式在长期的使用中,也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好的影响,过去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进行的经济发送站,而如今的知识经济模式则对传统的经济模式不好的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弥补,使得环境得以有效的改善,并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管理的趋势

1.重视知识管理的哲学面向

现今的知识管理多数存在于期刊书籍的管理中,而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报道却并不一致,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统一,由于管理所发挥作用的不同,使得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也不相同,由于个人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认识,使得知识管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一般而言,可以将管理哲学作为知识管理探讨的基础,这样比较容易对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窥探以及掌控。知识管理强调的重点内容就是创新,但是知识管理也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创新无法顺利的开展。针对不同的组织来说,由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操纵的不一致,使得知识管理在广泛实行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因此,在对知识管理进行广泛实行的时候,就要求组织成员能够明确了解到创新环境的需求,深入了解哲学,依据哲学就可以将一些繁杂的问题进一步理清。

2.强调创新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建立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应该逐渐向着强调创新价值和核心能力建设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前提下,注重对价值实施创造,将能力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充分的体现出组织的价值,根据相应的结果来判定个人的价值。相关的文献中也指出了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激励特征就是使得能力产生的关键,就本质上来说,能力与资源价值都是不可测量的数值。由于能力与资源价值均具有不可测量性,那么如果一个公司要凸显其能力,将能力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那么针对公司所具有的能力进行提升,大力支持资源的转换,就可以使得组织中存在的一些本质上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人力资源核心可以与人力单位产量保持一致,并且使得组织更加具有创新性。组织将能力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会重点强调技术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所以,只有充分的发挥出组织的能力,有效的实施创新,并重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就能够使得组织实现高效的发展。

3.确立中阶主管的组织地位

知识管理所强调的主观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所以,在相关的组织中,需要对创新管理的职能进行切实有效的落实,使得中介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管理的职能。而知识管理的这一发展趋势则有效的证明了知识管理融合哲学的重要性,在对组织理论结构进行强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进行反省工作,确保中阶主管组织所占的地位。知识管理重视创新价值的体现,而推动创新得以开展的主要动力就来源于知识漩涡。在组织中,知识管理主要是靠中阶管理者进行管理。就相关的人员所提出的观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中阶管理方式相较于过去的管理模式来说,主要采用的管理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及自下而上的管理。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国际探讨的主要问题。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的实现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组织结构都实现了有效的转变,而就以人力资源管理来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策略,同时也需要依据不同的员工自身特色和文化差异来进行管理方案的构建。就以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在个人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的,其主要构建于对组织层次之上。组织层次的界定,可以被看做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观构架。由此就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其所占的地位逐渐提高,并渐渐的发展为主流趋势。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更好的凸显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国家的文化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认可。

2.对于多元化管理的反思

在弱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保护的念头也逐渐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就衍生出了多元化管理。这种多元化管理是以弱势群体保护为原则。到今天,都原发的发展潜能则需要进一步的由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挖掘,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对弱势群体实施保护。在多元化管理的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化可以被理解为:在工作多元化的基础上,有效的对组织进行转变。通常来说,以大的层面来说,多元化主要是通过中下阶层来进行体现。而就小层面来讲,多元化则多体现于少数群体以及种族阶层中。上级对下级有着一定的管理落差,多元化管理使得女性群体与少数群体在管理上不具备突出性。多元化管理中,以弱势群体为主导,而其所造成的优点一方面帮助组织厘清、保护、探究与转变价值和实务,并且促进组织绩效;另一方面则培育帮助增进公共利益。

3.管理哲学与人文精神反思

目前与知识经济相关的若干科技业,大都以代工(OEM)为主,若无法研发、创新,则我国的知识经济依旧依附在美国的价值底下,代工是无奈甚至是长期科技发展的麻药,专利数量是假象而非科技实力,较之加州硅谷的技术高门坎进入障碍与创新能力,目前仍居劣势,发展若要稳固与持续,恐怕仍须回归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而学术研究伦理的建立亦为根本之道,扭转社会风气与提升研究水平,知识分子将任重而道远!犹有甚者,网络上的活动一旦普及,并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后,新经济与新社会也随之成形;但生活的考验与人文的变迁才开始运作,统合趋势与人文抗争并存的辩证逻辑,将是新社会演进的路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凸显,该经济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前提条件下,知识管理更加强调追寻,更加注重创新,而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加注重对竞争模式的创建,实现思维的无国界交流,就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来分析,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着人文精神转变,是人类生存本质的深思。

参考文献:

[1]孟宪平.以人为本:改革的思维取向和价值选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吕福新.新经济时代对企业家的挑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3]彭雅.论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价值观的变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1).

[4](德)迈诺尔夫?迪尔克斯(MeinolfDierkes)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本刊总目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2).

[6]潘连乡,叶传财,韦凯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经济,2013(02).

大学经济数学论文范文二: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近年来,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着重对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经济管理;有效策略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如何能够在新时期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经济必须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体系,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当前,我国致力于对新农村的大力建设,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融入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就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1]。首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另外,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水平比较低,也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为农村市场提供更完善的信息咨询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市场经济日趋激烈,农村经济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市场有一个全面、精准的认识,能够随时掌握市场动向,进而做出科学的规划,因此,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健全农村网络信息体系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中的实现,首先要有必要的网路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配备,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体系,从县级到乡镇再到各个村庄,都要将网络信息系统构建充分落实到位。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落后的、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信息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保证网络信息系统能够覆盖到整个区域[2]。另外,信息化系统建设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提供能够适合大部分农民使用的信息化服务,使农民能够从中获取相关的农业技术。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普及互联网,使人们能够接受网络教育,鼓励农民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对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则可以先普及电话网与电视网等。

2.2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人才培养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专业信息化技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将专业信息人才的培养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首先,政府要提升信息人才培养意识,并进行宣传,使人们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作用,然后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培养平台,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可以举办一些信息技术培训班、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鼓励人们参与学习与培训,掌握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农村经济建设当中。

2.3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信息类型也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信息不实、无效信息的现象。因此,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健全农村信息管理制度,根据农村的发展实际,对信息采集、信息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有效性。可以在信息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信息,对于有突出表现的信息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这不仅能够调动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能使信息建设更加完善、可靠。另外,要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为农民提供真正实用的经济信息,增强对市场的认识,使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

3结语

目前,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强大力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力度,立足于农村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升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其能够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尹惠兰.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2):41-42.

大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学体育;分层教学;体育教学

教师只有制订一套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地推进教学活动,应用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身体体质、学习兴趣。本文研究了一套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依据

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层次,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定向指导。最常见的分层教学方法为教师依照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素养、领悟能力,将学生分为A、B和C3层。一般认为,A层次的学生体育基础扎实、领悟能力强,能较为轻松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标准;B层次的学生体育基础较好,领悟能力一般,通过努力即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标准;C层次的学生体育基础差、领悟能力不佳,即使非常努力也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然而仅仅应用这种方式分层,依然不能准确地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例如,以学生练习排球为例,一名C层次的学生父母曾受过专业的排球训练,对排球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单以排球训练为例,他虽然体能不佳,但是接受过专门的排球训练,对排球的基本知识及技战术有较深的理解,那么在排球运动中,便不能将这名C层次的学生简单地划分到C层次。又如,某B层次的学生虽然没有接受过篮球的训练,然而他对篮球训练有极深的向往,他希望拥有专业的技术,并且愿意努力学习技术,那么教师也不能简单地将这名学生划分到B层次中。教师要应用这样的方法为学生划分层次:(1)教师要根据开展的项目运动来划分层次,使层次的划分更为精准。(2)教师要在开展活动以前,应用发放调查问卷或访谈的方法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志向等,应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判断学生的层次。(3)教师要动态的划分学生的层次。例如,一名B层次的学生,在初练习篮球时,可以先将他划分到B层次中,然而只要他努力学习,达到了A层次的标准,就可以将他划分到A层次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依据,就是要分项目、分学习需求、分学习阶段将学生分层,使分层教学满足教学开展的需求。

2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方法

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方法应分为课内教学分层与课外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师的课内分层教学方法应以同层次的学生分层,鼓励学生层次学生交流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内分层的教学优势为注重个体差异,应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令学生能迅速的掌握技能。在课内实施分层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被分在低层次这一阶层的时候,情绪会受到影响。此时体育教师应使用动态分层的方法调整学生的层次,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学习进入更高的层次。课外分层可以应用社团活动的方法开展体育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学习兴趣定位角色。例如,组织能力强,并且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在体育社团的学生可以担任体育社团的干部;体育技能强,愿意提高体育技能的学生可以成为体育社团参赛的主力;对体育项目有兴趣,然而不具备天分的学生可以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参与体育训练,提高身体素质,成为体育社团的支柱成员。依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排球运动为例,教师的分层体育实施方法为:前测——在开展体育训练前,评估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分层——将学生分成3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给予不同的教学引导。调整——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依据,调整分层。然后继续以分层的方式教学。这种应用动态调整的方法,能够避免学生在课内产生学习情绪。在课外,教师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科学的定位学习的价值。例如,对身体素质不佳,然而有学习排球意愿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努力,挑战排球的技能,然而要引导学生学会纵向评估,看到自己的成长。教师应用动态的方式为学生分层,可以在课内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引导。在课外,教师可以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教学方法,既可兼顾课内教学的高效性,又可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找到自己的学习价值。

3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实施

教师要重点把握分层教学的重点,而课外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把握。教师的课内分层教学重点,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球为例。教师可以让A层次的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了解传球的部位、传球的正确手型、了解正确击球点。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能稳定的传球,能完全协调击球的动作,能准确地控制传球的方向。如学生完成以上训练,教师可鼓励学生学习跳传与背传。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应用现场示范,并要求一名学生来现场作示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鼓励B层次的学生提出学习疑问,让有示范兴趣的学生现场完成动作。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示范来了解传球的部位,掌握正确的手型,理解正确的击球点。教师对B层次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为能基本控制传球的方式,动作基本协调,能完成标准的传球动作,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完成标准传球动作后尝试跳传。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用示范、逐一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传球的姿势。C层次的学生要了解传球的部位,能基本掌握正确的手型动作,可大致掌握击球的方式。教师向C层次学生提出的要求为能基本协调击球动作,能大致地控制传球的方向,能基本掌握传球的技术要领。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提高C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传球质量。以上学生,在课内完成以上的学习后,可在校外相互交流。教师可鼓励A层次的学生帮助B层次及C层次的学生完成传球动作,B层次和C层次的学生可积极向A层次的学生求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给予不同的引导,是课内分层教学实施的要点。教师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课外,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学习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评估

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的评估方法为课内外一体化考核。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教师的评估权重应用区别。例如,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体育选项课的评估系数可为0.5,体质健康评估标准应为0.3,课外社团活动的评估标准应为0.2;二年级的评估标准为体育选项课的评估系数可为0.4,体质健康评估标准应为0.3,课外社团活动的评估标准应为0.3;三年级的评估标准为体质健康评估标准应为0.5,课外社团活动的评估标准应为0.5;四年级的评估标准为体质健康评估标准应为0.5,课外社团活动的评估标准应为0.5。应用这种方法评估,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才进入学校,还未完全融入社团活动,于是应以评估体育选项课及体质健康评估为主;二年级的学生应适应社团活动了,于是可均衡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三年级的学生应用提高体质为锻炼标准,可应用参与社团活动来提高身体体质,于是评估应以参加社团活动为主;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侧重点为撰写论文、参与实习等,他们不能再以参加体育选项课为学习重点,于是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教师应用动态评估学习权重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侧重点,通过定向学习参与体育活动。教师给予学生评估时,要应用权重评估法,全面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态度、及某项专业学习的情况,在评估时,要通过调整评估权重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侧重点,鼓励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参与活动。

5结论

分层教学实施的重点,就是动态的评估学生的学习层次,建立一套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结合学生的层次定向引导学生学习、结合学生的学习侧重点综合的给予学生评估,这套分层教学模式,拥有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综合评估的教学优势,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平花.分层教学模式对改善独立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6):101-103.

[2]高辉.普通高校公体课分级流动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许吉平,江登文.“隐性”分层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35):134-135.

大学论文范文5

1.以生为本 多元融合 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2.教学名师视角下提高大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 

3.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研究 

4.试论大学数学教学的效率策略  

5.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探讨 

6.大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及探索

7.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8.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新课标衔接的调查分析

9.将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教学 

10.大学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11.浅谈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 

12.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13.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14.论大学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15.MATLAB软件可视化效果在大学数学中的应用  

16.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 

17.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意识与方法的培养 

18.数学建模思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19.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现状及提高对策 

20.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 

21.一般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研讨 

22.数学实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3.新课程标准下大学数学(微积分部分)与中学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24.论大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25.大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研究 

26.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  

27.大学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28.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29.关于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30.基于高中数学课改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

31.探索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  

32.大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3.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34.浅谈数学文化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35.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的瓶颈与对策 

36.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关系与作用  

37.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38.数学竞赛促进大学数学教与学 

39.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40.大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探索  

41.谈大学数学教育研究  

42.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43.浅谈大学数学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接轨 

44.浅析大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

45.大学数学教学引入数学史的思考 

46.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的性质及对其大学数学教育的启示

47.Matlab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8.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49.大学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  

50.对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  

5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阈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构建

52.兴趣驱动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53.“五模块”大学数学课程师资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 

54.基于大学数学课程建设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探索

55.关于非数学类专业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56.大学数学课堂学习环境特征分析

57.大学数学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58.基于建模思想的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59.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学数学挂科原因实证分析 

60.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探讨

61.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意义

62.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3.开设大学数学实验课的探讨 

64.谈创新与大学数学教学 

65.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66.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67.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定位分析

68.开展大学数学第二课堂辅助教学的应用实践和思考

69.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 

70.大学数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71.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思考

72.借助翻转课堂来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73.关于大学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探讨 

74.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

75.浅析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大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77.大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78.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分级教学平台构思 

79.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研究 

80.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81.探索大学数学教育中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82.浅谈大学数学教育之“中学后”的问题及对策 

83.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衔接 

84.农科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探讨

85.大学数学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86.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87.漫谈大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方法  

88.数学文化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89.浅谈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0.创造性思维与大学数学教育

91.依托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的教学 激发培养大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92.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93.民族学生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94.大学数学教学期盼人文精神渗透 

95.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 

96.Matlab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7.浅谈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98.地方院校大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99.大学数学课程教育体系化调整与结构优化策略——基于西南交通大学视角

100.培养大学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101.大学数学竞赛与数学教学改革 

102.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平台的构想 

103.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104.大学数学双语教学初探 

105.大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的思考 

106.数学史与大学数学教育  

107.论大学数学实验的内容与实现方法 

108.关于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学习方法转变的策略

109.关于提高大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110.R软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11.一次大学数学调查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112.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问题探讨

113.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研究

114.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115.浅谈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16.大学数学案例教学研究与应用 

117.浅谈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18.从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119.刍议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120.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121.回顾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  

122.抗战前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变革 

123.数学建模思想与大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大学论文范文6

关联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家Sperber和语言学家Wilson提出的,并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交际的性质,指出交际实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行为,人们通过相关的知识来推导进一步的新信息,从而理解话语。关联理论属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范畴,其含有两个原则,分别是认知倾向于最相关的信息的认知原则和话语引起最大关联期待的交际原则。关联性的大小由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加工输入信息需要付出的努力,二是认知效果。此外,Rost是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学者之一。根据Rost(1990)语言理解既是译码过程又是推理过程,推理过程则是一个寻找关联的过程。Rost关联理论听力理解模式的中心思想有三点:(1)听者激活理解话语所需要的可能的知识;(2)听者有选择地听话语,同时通过语音、句法和词汇分析揭开话题的命题意义;(3)听者给话语提供一个可能的语用含义,即特定语境下说话者的可能意图;Rost认为以上听力理解过程具有重叠性和相互依赖性,最终目是寻找相关联和最佳关联信息,揭开话语的语用含义。

2、新教学模式的设计

目前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较多的都是比较传统的模式。第一步pre-listening即听前阶段,老师对听力材料难点、新词和背景知识介绍;第二步listeningforgeneralmeaning,即听大意。第三步为listeningforspecificmeaning.听懂后回答具体问题。这种传统的模式尽管让学生得到了所需的答案,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因此作者将尝试新的模式即关联理论应用于听力课堂中。根据该理论,听力内容要与学生的认知背景具有关联性,要能够激活学生听的兴趣,听力的语言材料需要能让学生主动的应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历及背景知识创造性的寻找关联信息。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作者以主题形式选取了8个听力主题,本学期共18周课,每次主题教学持续两周时间。作者尽量选取较新的时事或课文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比如有新闻听力如BBC慢速听力、电影节选、英文电视剧节选等。这些丰富的听力材料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同时扩大他们的认知情景,增强词汇语用的功能意识。例如以“飞机航班”为主题的听力课堂,选取关于马来西亚MH370航班失事的热点新闻,无疑能快速地调动他们的兴趣,学生也能主动的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寻找关联信息,并有意识的应用关联理论的原则进行推理。

3、实验

为了检测通过一个学期实验,新听力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否有实际效果,笔者设计了一项实验。实验选择贵州师范大学2012级两个非英语专业的自然班,参加该实验的学生每班40人,共80人。本实验采用前测和后测两次测试,并用SPSS18.0对两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在两个班中,一个对照班,另一个则为实验班。两次测试题分别选用全国大学英语2010年12月和2013年6月的四级真题:满分是25分,含第一部分听力短对话8分,第二部分听力长对话7分,第三部分听力短文10分。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选用大学英语四级2013年6月的真题对两班进行后测,得出的平均分及T值检验结果。对照班和实验班通过实验后的平均成绩分别是6.4250和9.5000,均值相差3.07500,P值为0.000,小于临界值0.05,说明两个班级的后测成绩是具有明显的差距的。在进行实验班前后数据T值检验后发现,两次平均成绩均值达到了-4.02500,而且P值为0.000,小于临界值0.05,这表明,新的听力教学模式是有效的,有助于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4、结束语

上一篇素质论文

下一篇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