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论文范文1
一般情况下选取两个同质水平训练队进行实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设定在特定的周期内进行周期性的身体素质训练,然后在训练周期结束后对排球队员身体运动能力水平和体育学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组进行单盲行的实验教学训练。
(二)实验指标的设计
依据相关的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保证实验前后检测的真实性,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指标包括:1.前测指标:实验组排球队员和对照组的柔韧、力量素质和弹跳能力;2.后测指标:实验组排球队员和对照组身体素质水平:传球技术动作的完成情况,传球的效果;队员的体育学习心理水平:体育学习的动机水平和认知水平。
(三)实验控制的设计
在任何实验性的科学研究中,由于与实验相关的条件或因素如果是可测量的、数量化的或等级化的参与因素很多,势必就会影响实验的效果,不可避免,但是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各因素、各环节的变量影响效果,就会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产生的误差,从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本实验研究的过程来看主要是控制以下几种变量:1.对实验教师的控制:论文开展前通过走访和调查,选定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或者教练,无论从排球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都要处于同水平,这样可以减少教师的影响误差。2.对队员的控制:参与对比实验分析的两组队员,都是普通学生,都没有运动员的经历,而且在本次实验前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指标的前测分析,保证实验前的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学习水平测试的差异不具显著性,从而降低学生水平差异带来的误差。3.对训练和教学过程的控制:为了实验的误差降低到最小,实验训练的场馆一般要求在同一场地,尽可能的减少场馆误差的影响。4.对测试方式和数据的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统一编排,并打乱测试顺序,统一对具有排球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测试,并进行数据的统一记录,保证测试方式和数据统,从而降低数据的误差。通过对以上几个影响因素的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外部环境的影响效果,实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实验效果,因此实验的控制必须在实验前后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步骤的设计
根据实验要求,在不同时期安排不同实验内容,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的设计是为了使训练阶段性更强,更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实验步骤设计完成,对于今后的实验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五)实验数据分析的设计
素质论文范文2
在中国,人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代表的是儒家价值观中的一类,特点是对生命重视,核心所指是道德。人文将文明与野蛮两个时期划分开来,也代表着人性。它对人的价值有了一定的肯定,将的尊严地位进行强调,有着先进的思想与较为完善的理论。本质上人文讲究的是以人为本,人生存的意义以及人在精神上的追求,也是研究人性的一个方向,所得出的结果是如何做人。人文素质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一定的研究,对气质,修养,人格等方面也有涉及。
2如今护理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
2.1国外的情况
根据调查,护理学的课程在国外大部分都由护理学,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这三类构成。护理学的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有25%到30%的比重,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占很大的比重,比较明显的麻省理工大学便有108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外国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程度。
2.2我国的情况
2.2.1医科学校不重视对人文素质的教育因为传统的医学模式对我国护理教育影响较深,所以我国的护理教育偏向于技术层面与科学的教育,而对于病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关爱,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现在我国本科类护理教育的课程与临床医学的课程较为相近,甚至出现了一起学习基础课的现象。而高等护理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高中的理科生,对社会科学,人文素质的认知有着很大的不足。而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将很大一部分社会学科设为考查类课程,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抑制。
2.2.2护理类人文课程的师资不足现在很多护理院校有着护理类人文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这个严重的问题,有很多担任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是从护理类课程转型而来的,对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了解不足。虽然现在有一些高等院校已经设立了人文类课程的研究教室,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专业教授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经历,对于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结合不成熟,也不能更深入地教育学生,因此无法满足现在护理学人文教育的需求。
2.2.3护理院校之间缺乏沟通我国的护理学院之间很少开展学术讨论会,教学内容单一,偏向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发表的护理学术论文相对西方国家来说也比较少,或者发表的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护理人员在实习工作时,老师通常不够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问题,学生与老师之间也缺乏交流和探讨。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人文教育与护理进行融合变得重要起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不同的价值观直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教育,帮助护理人员转变和改进思想,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拥有适应社会的与时俱进的护理思想,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1提倡人文护理教育
人文教育的表现是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的道德素质的教育,本质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而最终目标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上的塑造,对护理人员进行再教育已经不是要对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教导,而转换为对护理人员进行情感上的陶冶,要教导护理人员一定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节操,要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3.2对护理工作人员开展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主要是要培养护理人员具备比较好的心里素质,培养护理人员与人交流的能力,培养护理人员遇见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和护理人员抗挫折的能力,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很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所以,要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通,要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要营造出优良的心理。
4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
4.1宣传教育
每一所护理院校都应该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教育的环节,要培养专业水平过硬,同时心理素质过硬以及人文素质过硬的全面型护理人才,来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科学的进步。
4.2对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许多护理工作研究者提出要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把《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等课程作为拓展模块,把《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一些课程作为提高模块,体现出“重视基础,强化人文教育”的新理念。
4.3提高护理学院中教师的素质
素质论文范文3
1.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以人的主体性本质为基础。
哲学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主体的,能动的。马克思在谈到人的活动同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时指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正是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决定了人具有不同于动物的特有性质----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道德素质,指的是个体的人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其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理性思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与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素质或能力。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就是依据社会需要确立目标,以人的主体性本质特征为基础,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发掘并发展人的主体潜能,使之形成主体性道德素质。
2.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自主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主体不论是哪种所有制的经营单位,都有独立的产权、经济利益和经营意志,同时要对其经营结果承担风险和责任,即成为真正自主经营的实体。市场经济也要求人人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没有主体意识的成员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变革和竞争的现实。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也必然要求人们能自主地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同时,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从而使人们生活在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市场经济培养的主体性,既可以使一些道德主体提高道德境界,也可使一些道德主体为所欲为。例如:当带有禁欲色彩的东西受到冲击时,可能产生重视金钱并用诚实劳动去获取它的效应,也可能产生金钱至上和拜物教意识;当唯上唯书、消极保守、盲目服从的观念受到冲击时,可能产生离经叛道,我行我素,绝对自由等观念。在这里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要独立地面对社会上各种实际道德问题,一个缺乏自主性道德素质的人很难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中把握住自己,因此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时展的需要。
3.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适应青少年发展特点。
人的主体性在青少年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在这个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渴望独立,对一切都不愿顺从,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随着身心发展,他们思维品质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和建议,经常要做一番审查,甚至有时持过分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维和主张,已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青少年主体性的发展为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又将使青少年主体性潜能得到发展。
二、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主体参与模式
素质教育不是选择适应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样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以现在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围绕发展学生主体性潜能组织德育活动,最终使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依据这个思路形成的德育模式可以称为“主体参与模式”。
1.主体参与模式是对传统德育模式的扬弃。
国际教育理论界曾经提出了一些道德教育的模式,这些模式各有其优缺点。
①“美德装”模式。一般是由成人先从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中途出重要的道德规范,由成人教给学生,通过一次次循环加深,最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这种模式重视道德内容的传授与灌输,但把学生置于被动性地接受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道德价值澄清”模式。这种模式认为,现代人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其价值观念陷入了混乱境地,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帮助他们澄清价值观念的混乱,使其获得明晰的价值观念。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强调道德价值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道德价值的判断和评价能力的训练,其不足之处是否认有普遍的道德内容的传授。
③“认知发展”模式。柯尔伯格指出:“这种方法之所以是认知的,是由于它认识到,道德教育尤如理智教育一样,是以刺激儿童就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从事积极的思维为基础的。它之所以是发展的,是因为它认识到,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各个阶段的发展。”这种模式是把重点放在促进道德思维能力上,忽视道德内容的传授。
主体参与模式不仅注重德育形式,而且也注重德育内容,认为内容依附于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社会里,强调一元化的价值观和共同的道德准则。借鉴“美德装”模式,“道德价值澄清”和“认知发展”模式的优点,在教育过程中,既要传授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又可以把其它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摆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最终通过主体内化达到自主道德认识素质的提高。
2.重视道德实践是主体参与模式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道德素质不仅包括自主道德的认识素质,还包括自觉道德践行素质与自我道德调控素质。主体性道德素质是“知”与“行”的统一,它不仅要求受教育者把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内化,还要求把内化的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这种从“内化”到“外化”的转变靠的是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道德意识的外化,是个人施之于他人和社会、社会施之于个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且具有价值意义的活动总和。早在古希腊时期,伦理学就被公认为实践的科学;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不仅强调道德必须以信仰为前提,而且强调道德必须化为人的行为和践履义务的活动;近代的康德、黑格尔等也认为道德具有实践性。不能付诸实践的观念,是不能称为道德观念的。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也有相当多的思想家把道德的本质看作道德实践,如宋明时期的陆象山、王阳明等都认为“行”是道德的最基本的内容和最本质的特征。道德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是个体发挥主体能动性的重要形式,因此主体参与模式把道德实践作为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课堂学习主要完成自主道德认识素质的培养,而自觉道德践行素质与自我道德调控素质的培养主要靠课堂学习之外的道德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军训、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更主要的、大量的、经常的道德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自觉地将正确的道德认识实实在在在地付诸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个体还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矫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主体参与模式从内容上强调统一的道德标准和一元化的价值观,从形式上强调发掘发展人的主体潜能,并认为主体参与的主要形式是课堂学习和道德实践,课堂学习和道德实践在培养人的主体性道德素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助于个体实现“内化”与“外化”这一道德品质形成的完整过程。
三、主体性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教师
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对德育提出的新课题,只要我们抓住这一关键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德育将会出现新的突破。但在具体实施中有很多阻碍,其中主要问题是教师德育素质不尽如人意,表现在:①缺乏责任感,认为把学生看住了不出事就行,现在这一套满可以应付又轻车熟路,学生走向社会以后怎样,管不了许多。②不能正确地认识学生,教育内容方法陈旧。把学生看成容器,认为我灌什么里面就会有什么,看不到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学生同处在社会转型期,在价值多元化和各种新问题面前,双方处于同步信息、同步困惑、同步思索的同一起点,一味用教师当学生时的规范、标准要求今天的孩子,仍旧用大一统的封闭式的计划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常用的单向灌输方法。③没有把握德育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区分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和道德教育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素质论文范文4
1.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护士应从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对病人的心理、精神、环境、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必须把服务对象视为生物、心理、社会和发展的人。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为指导,关心病人的心理及社会问题,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1.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护理工作者要时刻把“救死扶伤”放在首位,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求,视病人如亲人。
2急诊护士素质的培养
2.1基本功和责任感是急诊工作的基础:
急诊工作突出表现就是“急”。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高度的责任感,必须不失时机的对病人做出准确的估计,迅速作出初步症断,协助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置。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2.2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急诊工作的关键:
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比较零散,而且许多操作都是护士一人执行,如病情观察、病情记录、特殊处置等。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严格遵守护理操作程序和规范。遇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2.3明确重症记录的法律意义,防止医疗纠纷。
急症病人一般情况发生比较突然,甚至有些是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认真、客观、真实的记录病人就诊以来的一切变化及用药处置。重症记录是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评估的动态记录。同时,也是护士实施治疗护理的重要依据。
2.4维护急诊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隐私。
急诊患者除疾病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如服毒、自杀、意外伤害等。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做好劝解工作。尊重病人的隐私,并为他们的隐私保密。不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资料,尽量做好家属的工作,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
2.5不断学习新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素质论文范文5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文化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文化性,其实质就是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所谓“育人”,就是对人进行教化、教育,必须在充分尊重人的内在因素,调动人的内在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因而,育人之根本就是“以人为本”,真正关注学生的成才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具体而言:第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根据自身内在的需求,通过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两者必须同时兼顾,因而,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即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专业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喜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能真正解决学生在成长成才中的困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成为优秀的职业劳动人才。第二,要更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能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对立起来,不能只强调社会价值,却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关系,不能只喊“高大上”的口号,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使教育既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
二、借鉴文化素质教育之丰富内涵,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视野
(一)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人文文化因素,要增加课程的人文内涵,首先就要充分拓展课程所包含的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在课程的每一个专题中都可以恰如其分地渗透人文科学知识,既可以让课程体现人文性,又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重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忠贞的爱国热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引导学生自觉地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
(二)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人文意蕴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和重要任务。这些实践项目多以演讲、辩论以及表演的方式进行,要完成这些项目,学生就必须学习和运用历史、文学、音乐等文化知识,还要掌握演讲、辩论等技巧,可以说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
三、借鉴文化素质教育之多元教学法
素质论文范文6
关键词:涉外导游旅游经济
涉外导游的定义和特点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专门(或主要)从事接待来自海外的访问者、旅游者等(均称为外宾)的“涉外导游”或“导游翻译”。涉外导游就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语)导游资格证书和导游证,受旅行社委派,按照接待计划,从事陪同海外旅游团(者)参观、游览等事务的工作人员。”其英文可以是“guide-interpreter”和“tour-guide”或“touristguide”。本文的涉外导游指外语(尤指英语)的涉外导游,业内专门称为“导游翻译”(guide-interpreter)。
涉外导游是旅行社的重要成员。在旅游接待工作中起着协调、沟通的重要作用,其业务是旅游接待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涉外导游的性质虽因时代、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民族文化不同有所不同,但各国在长期旅游实践中也提炼出涉外导游的共同属性,即社会性,面对八方宾朋,是一种社会职业;文化性,传播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同时又吸收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服务性,以复杂的、高智能、高技能的服务,满足游客的要求;经济性,直接创收,扩大客源、促销商品、促进经济交流;涉外性,是无冕的民间大使,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旅游接待过程即是实现旅游产品消费的过程,旅游消费过程是指向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服务,是非旅行社的旅游部门分别运做的,但将这些服务串连起来,有序运作,使产品和相关服务的销售得以实现,取得利润,同时也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种种需要得以满足,这一切完全有赖于涉外导游的安排。
涉外导游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业的最大变化是国内旅游迅猛发展,增长速度令世人惊诧。但我国旅游产业还急需在制度层面上和国际社会诸旅游大国接轨,在物质层面上和国际接轨,即旅游产业化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否则就会遇到“书不同文,车不同轨”式的麻烦。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正是由于旅游活动地位的空前高涨,旅游业成为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的目标之一。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以旅游者的需求为转移。也就是说旅游业兴旺要靠旅游者,旅游者的行、游、购、娱需要导游的服务。旅游业能否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社会接轨,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常常取决于涉外导游对顾客的服务水平。但目前涉外导游水平亟待提高,需要高素质的涉外导游来推动中国的旅游产业。有人说21世纪的旅游竞争就是涉外导游的竞争,涉外导游必将走向导游手段的高科技化,导游内容的高知识化,导游方法的多样化。
高素质的涉外导游具有很高的文化层次和导游技能,他们讲解的是一种艺术,能让旅游者获得良好的审美享受,旅游资源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优秀的涉外导游懂得与外国人沟通、交流,令旅游者满意,从而拉动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所以,涉外导游与旅游经济密不可分,涉外导游极大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高素质的涉外导游能把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译出,吸引外国游客,促进旅游经济。
旅游经营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尊重旅游者,不要忘记旅游者不远千里出游为的是享受异质文化。没有旅游文化特色的旅游地就像没有灵魂的木乃伊,旅游者必然唾弃它。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积淀有丰厚的旅游文化底蕴。如曲埠就有着十分鲜明的儒家旅游文化特色;西安则以汉唐文化为其灵魂,等等。为什么旅游者愿意消费那些古色古香、土色土香、野色野香的旅游项目?外国游客愿意去参观北京胡同,这是因为这些旅游产品体现中国文化的内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涉外导游在翻译“女儿红”、“状元红”时,不要仅概括性的介绍这是绍兴(黄)酒,因为这两个名字蕴涵着风土人情、民俗故事。
当今由于大量的外国作品被翻译到我国,我们对国外的新思想、文化的了解几乎达到同步;但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文明史上有许多精华内容还未被充分译介,这势必造成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很可能造成我国文化的民族特色越来越模糊,甚至逐渐失去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在东西文化的趋同过程中被融合乃至消亡。要消除这种危险,在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努力向世界译介和传播中国文化。高素质的涉外导游应该具有很高的文化层次,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翻译出去,让外国游客知道中国文化的伟大、古老和精深。让游客从亲历旅游目的地的人生经历中流连忘返并获得美好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想,以此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高素质涉外导游的优质服务和特色服务会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吸引游客,从而拉动旅游经济。
旅游主体希望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得到质价相符的旅游服务,这个愿望的满足,需要涉外导游的优质服务和特色服务,既有常规服务,又有情感服务;既有质价相符的服务,又有超值的服务。同时,还要根据游客集群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性化服务。
近年来,我国根据欧美旅游者享受长假期的特点,在海南岛和福建省厦门市开发度假区,其服务形式类似于美国夏威夷和日本冲绳,解决交通和综合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高素质的涉外导游用外语通过各种促销、推广、宣传、讲解、导游、翻译留住海外游客,研究各层次旅游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高素质的涉外导游的高质量服务(如过硬的翻译本领),会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并且留下深刻印象,吸引回头客。旅游企业成败的关键是满足游客需求的优质服务和特色服务,而这其中的主导因素就是具有高素质水平的涉外导游,只有他们才是与游客进行直接的面对面交流活动的主体。
涉外导游应注意的事项
涉外导游要研究海外游客的心理,精选游客能接受的词语。涉外导游接待的主要是外国的游客,在翻译旅游资料时,不仅要使外国游客明白所介绍的内容,还要更使他们能够乐意接受。特别是来华旅游的宾客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有着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因此在译介有关旅游产品和风景名胜时,一定要研究旅游者的心理因素,避免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以增添他们的情趣,并留下美好的回忆。因为饮食文化和推销与心理学关系不大,而且涉外导游(导游翻译)这种职业要求他做一名比较合格出色的旅游产品推销员,国家的旅游外汇收入是跟海外旅游者购物分不开的。
涉外导游要恰当运用语言艺术,注重表达效果。旅游资料中有些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产物,如果按字逐译成英语,对理解原文并无多大帮助,反而会令外国游客迷惑不解。翻译时应在原文忠实的基础上予以裁减,以利于读者或游客明白。
涉外导游不仅要了解本国的情况,还要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言语行为方式。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最基本的文化差异涉及到时间和空间行为方面,作为涉外导游很有必要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学(chronemics)、体距学(proxemiacs)、身势语(kinesics)、接触语(haptics)、外表语(physicalappearance)、目光语(oculosics)、辅助语(paralanguage)、美声语(aestheticcommunication)等的一些常识,这样对顺利完成导译这个任务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比如时间学,关于时间的使用、时间所代表的意义及其交际行为等是入境旅游接待中文化差异最大、较容易导致交际失误的方面。
涉外导游要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言语行为方式,尤其时间节奏的态度,在导游接待过程中,顺利完成导译任务非常重要和关键。
总之,21世纪的旅游经济需要高素质的涉外导游,高素质的涉外导游会极大促进旅游经济,成为旅游经济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2.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外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