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前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前教育论文范文1
(一)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欠缺在当前的高中教育工作中,针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还是呈现出一种过于形式化。在高中的教学当中,学生基本都是处于青少年时期,而学校又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环境,但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当中,相对于其他的教学课程,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远远没有达到指标,学校对法制教育的工作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目前社会各界都开始认识到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传统型的应试教育体系还是无法完全抹去,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仍然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虽然学校当中的一些教育工作认为学生的法制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权限去改变这一状况,因为在法制教育的工作中需要真实的纳入到学校教学的大纲体系当中,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有的只是在政治的课堂上稍有体现,或者是在课余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对学生开放相关的法制教育课程。在法制课程的所使用的教材方面,当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教材系列,除了在初中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意外,在小学和高中都没有非常正式的法治教材。所以使得小学和高中乃至大学当中,在法制教学的模式过于形式化,很多学校都是走走形式,一学期开展一次法制教育课,这种形式基本无法达到法制教育的应有效果。
(二)法制教育的质量低下在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任课教师在法制教学的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法律教育知识方面的热情不够高涨。当前的法制课程,任课教师很多都是以带班的形式上来的政治教师,甚至还有的是由班主任或者是学校的领导来兼职,很多的教师还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的法律教育,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虽然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是缺乏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都是要依靠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学,当遇到教材意外的问题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甚至无法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还有的学校聘请懂得专业法制教学的人员来担当副校长,这样就可以兼职学校的法制教育课程,但是由于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实际的实施情况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法制教学的空缺,使得法制教学课程完全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讲授,学生对法制教育也没有任何的热情可言。
(三)法制教育的管理缺少整体性在学校的法制教学当中,因为缺少较为硬性的任务或者是硬性的指标,所以也就缺少清楚明了的职责和具体的目标,造成了法制课的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同时,在学校的法制教育和管理当中因为缺少整体性措施以及和学生的家庭。社会的环境不能达到有机结合,学生在脱离学校环境之后,主要是处于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当中,而且现在很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工作完全的寄托在学校方面,很少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即使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那也是很少见和片面的。在脱离了学校和家庭两大环境下的学生,智能通过社会的大环境来对其进行约束,这就造成了法制教育工作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和诸多教育死角的显现。
二、当前学校法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路径探讨
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避免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的状况,这单单是提升青少年的本身的素质,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和成长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振兴和发扬我们民族的重要决策。针对如何把握好青少年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我们大致分为以下几年对策:
(一)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学校的法制建设要充分开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在法律的意识以及法制的观念,为了降低和避免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保证青少年的健康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级管理部门和学生的家长要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在教育行政的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教学管理措施,将法制教学的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的形式中,要充分的设立起专业的法制教育机构,真正做到有人教、有人管的效果,同时还要加强对法制教学的检查和推进的力度。
(二)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化各个学校需对第二课堂以及社会环境中的实践活动加以充分的运用,对学生实施较为直观和生动的法制教育课程。例如给学生播放相应的法制教育宣传片或者是法治电影以及专题广播等等,多在学校举办法制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法制知识有奖问答,带领学生去参观监狱的环境,组织学生模拟和演习真实的法庭,去聆听和刑事、行政、民事以及经济方面相关的审理过程,请正法部门的干警来对学生进行法制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法制观念的心理的重视程度。
(三)教学要趋向规范化在法制教学的国产容纳观众需要彻底落实《有关基础教育和发展的规定》、《关于深度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意见》以及《关于深度规范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意见》等要求,提升中小学在法制课程中的建设,深度改革和不断完善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要将法制教学的内容纳入到教育大纲当中,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规划,力争在升学考试当中参入相关的法制知识的考核。
(四)教学的整体质量需要不断的提升学校需要对相关的法制任课教师、法制监理教师以及班主任等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讲解和培训,并且需要对法制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法律教师,不断发展和壮大法制教育的规模。于此同时,在教学方面需要平等对待各个科目,并将法制教学课程列入到正规的考试纲要当中。
三、结语
职前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 职校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职校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也会产生影响。但是,从现实来看,职校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教材、质量评估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职校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如何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成为每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努力探就的课题。就此,我谈谈看法。
一、确立教学目标,突出专业性
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职校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职校语文教学必须确立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导向,必须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坚持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为提高职校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既是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又是职校学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要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是必备的。但现实是职校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职校语文教学忽视了这种能力的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树立自信,拥有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的现状。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之路才畅通。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职校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的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订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职校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1.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完整甚至有错误,也要用心呵护学生的思想火花,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2.进行参与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生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升华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为此,我们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效果却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的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建立灵活评价机制,淡化分数量化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职校语文教学工作发展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总之,职校学校的语文教学只有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以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使职校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尽展才华。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1.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职前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
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
1.第一层问题的教学
在设计第一层问题时应把一些基本的解决方法、解题技巧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巩固基本技能。再引导学生领悟、吸收、归纳这些解法的规律,从“是怎样做的”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概括思维的规律。这主要是指分析综合类(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的内容,例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
2.第二层问题的教学
要紧扣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设计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学生的第二层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探索,从中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归纳出一般结论。对于第二层问题的处理重引导学生去变更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其创新的能力。这主要是指应用类(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和鉴赏评价类(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的内容。
通过这种自主创新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3.指导归纳总结
通过前面两个层次问题的教学,学生从直觉上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技能、方法系统化、条理化,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形象性、生动性。 语文课堂的导语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导语设计得巧妙、语言生动,能起到诱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例如我在讲授初中语文第二册《白杨礼赞》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你们欣赏杨柳的婀娜多姿,留连于千山的秀丽风光,领略大海的广袤无垠,但是你们是否领略过塞外风光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一起,欣赏《白杨礼赞》中的塞外风光。”说到这里,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接着自然地过渡到正课。一节课结束,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课堂效果很好。
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幽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以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发挥着“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的作用。例如:有一次,钱梦龙老师请一位女生起来背课文,她一边背,一边偷看课本。结束后,一些学生“揭发”她,钱老师没有责备这名女同学,而是风趣地说:“你们大概还不知道吧,偷看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倒希望大家都来培养这种能力。”同学们笑了,又疑惑地望着他。他接着说:“偷看就是眼睛闪电式从书页上扫过,用最快的速度捕捉到你急需获得的信息,这叫扫描式的快速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种阅读能力,难道你们不应该培养吗?当然在考试的时候,要暂停培养这种能力。”于是又引起一阵笑声。这种即席式的幽默,既没有损害学生的积极性,又对学生进行了善意的劝告和批评。
三、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荀子·劝学》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是说:“君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善假于物”,即能根据客观环境,凭借一种客观事物来架设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我认为这也正道出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精妙。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开启学生心扉、增强学生感知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氛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使文章内容及其所传达的知、情、意真切生动地印入学生头脑中。情境创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只要善于观察,把握良机,即使所假之“物”是微小的东西,也会起大作用的。
职前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探索;素质教育现状;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结束语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此,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是初中素质教育必走的路。
一、中学语文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
目前,重点初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使之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二、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一)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前提,是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础。语文学科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二)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语文学科以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课文中曲折动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描写,简洁有力的议论,饶有趣味的说明,巧妙的比喻,精警的哲理语句,都富有美学价值。这些拓宽视野的知识介绍和激发兴趣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
三)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会学的根本,是具有科学思维素质的表现。课堂教学时教师会教善教,其实就是善于展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思维过程。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会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具有探究性、发现性和敏感设疑、探究原因、寻求规律的思维方式,使思维过程科学化,思路畅通活跃,学生才会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中对课文作有关的思考会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或否定,这不能不说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会思维会学习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时,只要教师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甚至不怕学生自己的见解,这便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
四)学生敢想敢说、积极交流是掌握良好学习策略,具有良好学习交往素质的表现学生在教师启发进行思考,虽然也懂得思考的方法,但仍然是内在的思维活动。好学会学的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见解之正误及时得到验证,通过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而形成见解。即使一时不能形成看法的学生也是希望听听同学怎么说的,以开启自己的思路。因此,教师应用激励学生多说的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陈述见解、谈感想、作评论,甚至演讲、答辩等,使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可激发学生的灵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特别是课外的自由写作和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写日记、报道、随感、评论、文学小创作以及应用文体等,都是学生敢于积极交流、掌握学生策略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使学生具有观察细、立意新、构思巧的写作能力,而且写作思维的展现合乎语文的规范,保持写作的强烈兴趣,保持思维的积极活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素质教育的渗透会激活学科的教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的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在教学方法与学科素质教学乃至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联系上作广泛的、立体的探讨,以求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让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熠熠生辉!我们应立足于未来,教书育人,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学习方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职前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关系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读名著、学历史、欣赏艺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高雅的文化品位和健全的人格修养,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总之,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当代最优秀的文化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主旋律,其最终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倡导都是针对教育失衡提出的,文化素质教育主要从精神角度去培养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政治立场角度促进个体社会化 ,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等。两者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最终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然理论界尚无定论,但认为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已得到广泛认同。[1]由于我国大学过于注重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更加强调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处理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必然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 [2]。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过去那种以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的五要素说,并且还会继续与时俱进。从另一角度来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陈旧、单一,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很显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在内容上虽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方面则有很大的渗透、交叉和互补性。
三、教育功能的相通性
在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为大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提供条件,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和灵魂,主导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对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缺一不可 [3]。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人性修养、培养高雅气质和人文精神、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自觉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正视挑战,参与竞争,应对艰难的考验。三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够总结过去,探索未来,开辟美好的前程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集中显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启迪思想、转化意识、塑造人格和指导行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爱国主义思想,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一定的哲学修养,能够运用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自觉增强道德情感和信念等。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互相贯通、互相渗透的。
四、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相似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即将踏入社会之前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其教育途径和方法都必须“以人为本”,宜情感熏陶,不宜灌输说教;宜潜移默化,不宜暴风骤雨。[4] 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系统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去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倡个体的感悟与反思。文化素质教育会营造人文氛围,建设人文环境,开展讲座,举办科技文化活动,让高雅艺术走进大学校园,可见其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性和多元化。深入实际,体验生活都是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为学生做专题报告等,这些活动能从直观上体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增强了“两课”的说服力。文化素质教育会利用假期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同时还建立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具有相似性。
参考文献:
[1]罗素.罗素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
[2]王学青.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职前教育论文范文6
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书本理论层面的死记硬背,不能够有效地和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和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一起讲授,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的分析。很少针对职业道德的内涵教育进行专门的授课。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没有高度重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说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认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内容,把职业道德和一般的个人道德品质混淆在一起,不能分别两者之间的差别。
二、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前教育学课程体系的设置表现出较强的学科本位主义,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如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会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等已成为教育学课程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的改革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将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学生终生发展。”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落实,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内容更好地把握,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
文化课程做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将来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发展理论创新的能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定位为:“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服务应用,促进发展。”教育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承载着提高学生教育素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拓展学生能力的任务。开设教育学课程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传统学前教育教学中,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就是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学习概念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日常教学中一些重点并没有长久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消极应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从改变教学和考核模式入手,构建“全程式、多元化、现场化”的新型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而针对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一)入学教育
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入学教育中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具体的培养方案的分解、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校四年中的主要课程的方向和内容,初步设定将来的就职方向,树立最初的就职理想。让学生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热爱并向往自己的专业。并且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伟大,增加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启发学生从心底里热爱这份事业。
(二)心境教育
通过分析不同文件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不难看出,热爱的儿童、爱护儿童是我们职业道德的核心。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工作中调整心态,发现班内每个孩子的优点,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儿童和热爱儿童。
(三)承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相较于其他的毕业生有很大优势,通过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本职业作出承诺是很重要的。幼儿教师这个工作本身就是助人的工作,我们需要将我们工作的对象置于我们职业生活的首位。虽然有时我们身体不适也要坚持上班,但对我们选择的职业要有职业的坚守。
(四)理论结合实践教育
鼓励学生利用志愿者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一线,设身处地地像一线优秀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也可以到幼儿园参加园内组织的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活动,体会职业道德教育的真谛。
(五)专题报告会教育
请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到校做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报告会。可以请专家用丰富的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爱护孩子,如何尊重家长,如何支持幼儿的发展。真正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处教育契机中。
四、教育学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对该专业的定位与服务方向以及本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实际情况,确定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完美结合,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想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就必须要见改革坚持到底,改革非朝夕间即可完成,更不是游走在纸上的文字,想要颠覆从前的教育模式,就必须要打破曾经的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和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使用行业导向型的模块式教学计划,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比例,全方位、立体地打造专业人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新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渐进性、梯度性、全方位性。
(三)考核形式和内容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