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随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随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范文1

所谓“随文练笔”,是指跟随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的写作训练。科学选择“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关系重大。教学实践证实:准确、巧妙地选择“随文练笔”的生长点是关键。真切自然的切入,才能使学生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话可说,水到渠成且不留痕迹。

一、于动情处写出精彩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情感脉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深入,人物的渐趋丰满,感情的冲突与转折往往形成文本的耐人寻味之处。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可以有效地使他们将语言内化、将情感积淀。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慈母情深》一文,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学生的情感之弦被不断拨动,表达欲望被不断激发,正是学生情动时,王老师抓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一句深情描述:“我心潮澎湃,一遍遍地对母亲说,对着那个在七、八十台缝纫机下埋头苦坐的母亲说,对着那个脊背弯曲的母亲说……同学们,‘跑出去’的后面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拿出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学生“沙沙”写来,此时他们笔下流淌的岂止是“我”对母亲的诉说,更是孩子们对母爱的重新认识。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激活。“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到高峰时,随文练笔自然水到渠成,此时学生不仅收获了刻骨铭心的感悟,还积淀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言和精神得到同步提升。

二、于空白处写出丰富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许多文章的作者都讲究“留白”的艺术。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的、精练的词句带过,具体情节必须由读者在读中领会、读中想象。还有的余意未尽,留给读者无限的想像空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点,化空白点为练笔点,拓展文本内涵,训练学生的想像、表达能力。

(一)抓文中的省略号

教材中许多内容的省略处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在充实文本的同时提升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掌声》时,当讲到受到掌声鼓励后的小英,“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教师抓住省略号设计了这样的练笔题:开朗起来的小英还会做些什么呢?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进行补白,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帮助,用爱去温暖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爱。

(二)抓语言的拓展点

小学生是一个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的想象总是充满了灵性,只有放飞了学生的灵性,才能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课堂上抓住语言拓展点进行适时的小练笔,则为学生提供了放飞灵性的天空。

如苏教版第十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结尾处作者写道:“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一句话略写了司马迁第二次写《史记》的经过,执教者抓住此处拓展训练,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在这13年里司马迁是如何发奋写《史记》的,请你想一想并写下来。由于“点”选得好,学生写得很好。

如有学生写道:

生1:司马迁为了能把《史记》早点完成,这13年里,他每天笔耕不辍。到了酷暑,天气炎热,蚊虫叮咬,可他依然坚持在油灯下写书。昏黄的灯光映着他那疲惫不堪的脸,汗水湿透了他的背……

生2:寒冷的冬季,冰天雪地,没有火炉烤火,司马迁的手冻得通红,几乎握不住笔,可他使劲搓几下,又重新拿起笔……

这样着力引导学生挖掘“未尽之言”,对文本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文本的内涵逐步丰满,文本所塑造的形象更为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心里。

三、于单薄处写出厚重

在文本的单薄处进行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所描绘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使语言更加饱满、丰润、富有生命力。

本来静止、凝固的“坎坷”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词语被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奇妙的生命活力,原本单薄的“坎坷”变得厚重了,阿炳这一人物形象也变得丰富了。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W;随文练笔;策略研究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写作训练,有效打通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壁垒。随文练笔具有篇幅短、写作快、效率高等优点,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将在密切联系日常教学实例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提出几点看法。

一、制订目标,提升随文练笔的目的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有诸多亮点,从课文的语言、题材到文体,文章的立意、章法以及创新都具有独特性。这些课文中独特的亮点常常成为随文练笔的训练点,而在众多要点中,如何进行选择则成为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文不能随意,进行随文练笔应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因此,选择何处进行随文练笔,是否应进行随文练笔等,都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要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进行综合考虑。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熟悉教学内容,制订清晰的目标,以提升随文练笔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林则徐的塑像”展开想象,说明自己对林则徐的感受,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描写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的具体过程”进行描述,使其增强动作描写能力;或者让学生就“老百姓对的看法和反应”进行扩充,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合理补白,学会如何加强细节描写,完善叙事结构。

二、整理序列,增强随文练笔的整体性

随文练笔的主要内容是教材文章,面对众多的教材文章,教师需要保持清醒的思绪,整理随文练笔的序列,保持随文练笔训练点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教师在选择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时,要有开阔的视野,应遵循教学整体性与连贯性原则,促使学生的写作训练点丰富和有序,让随文练笔的各个要点形成巨大的合力。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篇文章的训练要点挑选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形成小节或单元训练序列,学期或学年训练序列。

总之,教师要有序列意识,制订并完善随文练笔的小结训练、单元训练、整本书训练以及整学年训练方案,让学生在各个写作要点、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写作时期都能通过随文练笔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在班级和写作水平的不同,确定学生的训练要求。让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仿写,以培养其词句写作能力;中年级学生则加强段落随文练笔,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段落描写、叙事方法;高年级要在具有针对性段落练笔训练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篇章的随文练笔,以便学生能够剖析经典课文的写作思路,增强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加强引导,注重随文练笔的综合性

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在于通过利用“随文”进行“练笔”,“随文”是基础,“练笔”是目的。因此,在进行随文练笔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章的选择,通过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实现随文练笔的“读”与“写”的结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随文练笔的读写结合性特点,文章的表达作用,将文章作为铺垫,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彰显随文练笔的写作本位的教学特点。其中,教师要注意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风格,注重强化表达,对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总之,在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训练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引导,注重教材文章的特性与写作要点的属性,将阅读学习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以《》一文为例,在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深入推敲文本中“倒下去”“抛入”“撒下”等动词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词语先后顺序和用词准确的重要性,当学生有了一定阅读基础后,就能够准确有效地做好动作描写训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小学生学会认字、词、句,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习惯、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学会写作。因此,教师要将随文练笔引入小学课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情况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措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彩霞.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26):48.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一 、简介

1.相关概念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类文明的外化形式,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对于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习兴趣。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知道,我国的语文可以分为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和大学语文。听说读写是一直贯穿各个阶段的教学基本准则,但不同的阶段对于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却有不同。小学语文的侧重点是听和读。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正确的指导小学生阅读是帮助他们进入课本的重要手段。

所谓阅读,就是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它是阅读方式的一种,也是小学阶段阅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是阅读,并不是单纯的读,阅读也有阅读的技巧。所谓阅读的技巧,正是指阅读者为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这种设计和处理。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2.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智力,让他们得到思想的熏陶,还能帮助情感的传递。《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恰当地、充分地运用阅读手段,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想和陶冶情操。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一直很主张阅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从中,我们知道了在深刻领会课文的意义、气韵、节奏上进行阅读,是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会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指导,是每个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

二、阅读指导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进而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1.以通篇理解为基础

阅读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就是需要理解课文。先默读就是先对课文进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进行阅读,才能读出课文的精髓,读出课文的内在含义。

2.以勤加练习为手段

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在事后教师的讲解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反之,学生自身没有阅读课文,而只是听教师讲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没有这么深刻。而练习就是锻炼阅读最好的方法。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勤加练习,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3.以读出感情为目标

阅读并不是单纯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而是需要有感情地去阅读。但声情并茂的阅读不是随便就可以读出来的,需要学生对课文有足够的理解,并且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读出感情。教师就应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时刻提醒学生以读出感情为目标。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还不是很成熟,不同地方、不同教师有属于自身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他们都没有抓住小学语文的核心――重视阅读这一环节。具体我们可以从下面看出:

1.重视教师能力的考核

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考核,而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检测。学校纷纷出台推门听课制度、周课评优制度,争相开展公开教学活动、示范观摩活动,虽然教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但是过度重视可能就会进入“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尴尬境地。

2.以应试教育为主

从我国现在的语文教学来看,更多的是应试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而不是语言发展的其他活动开展,比如:阅读。小学二年级便要求学生写周记写随笔,便指导学生看《西游记》、《红楼梦》,便帮助学生到《未来作家》《少年文艺》等去投稿,这些强加的任务,使学生对阅读与写作产生厌烦的念头。教师忽略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阅读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提升阅读写作等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

阅读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教师到底怎么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阅读进行指导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语境出发,理解句子意思,带动学生融入角色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需要先激发学生对课本的兴趣,在阅读之前先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了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指导的预习。小学生由于处在对事物外观的理解上,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等来渲染课文情景,激发他们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春晓》一文的教授中,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春天景象的图片,同时还可以带一些春天的美丽花朵,将这些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就会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阅读,并留足阅读时间

有些教师虽然也知道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往往为了讲解课文内容,而将学生阅读时间“挤掉”了。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很多学生虽然当时理解了课文,但课后很快忘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在学生阅读的时候,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能帮助学生在事后教师的讲解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反之,学生自身没有阅读课文,而只是听教师讲解,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没有这么深刻。另外,教师应该每周抽出一到两堂课,以游戏或者其他有趣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阅读,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课后自觉地练习阅读。例如,一年级下册《看电视》一文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人物喜好的电视节目,再谈谈自己家庭成员中相同身份的人喜好的电视节目,了解他们的不同,这样,学生们不仅对文本进行了自主阅读,也将文本与生活相联系,增添了阅读的兴趣。

3.加强榜样作用,用范读、领读和引读等多种方法

课文也有难易之分,对于有些较难理解,生词较多的段落,教师应该视情况适当的做范读。教师在阅读课文时,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尤其是在阅读优美的课文时,声情并茂地阅读会将学生带入一个境地,师生情不自禁的共同进入角色。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还要重视教师的领读、引读等方法。在明白了怎么阅读之后,教师还应该及时让学生养成这种阅读的好习惯。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接触阅读,这时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就是受益终生的。

4.加强对字音字词的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中华名族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且一字多音。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分辨。对于多音字和词不能光看外形,而要结合字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力求读准每一个字词,这也是为正确地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从小培养很重要。例如,课上,可以先让学生起来朗读,检查学生的对字音的自我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字音的纠正,让学生明白字音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

5.讲究阅读指导技巧,在点评中促进学生阅读

对于课文的理解,是需要知识来累积的;而对于课文的表达,则是需要靠阅读技巧。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投入感情,运用阅读技巧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才能更深层次的表达出课文内在的含义。将阅读形式和课文内容完美结合,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做到自然朴实,以声传情,不可矫揉造作。例如,在《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大家最喜欢兰兰的这张画着小手的图画,帮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关爱。只有做到理解文本,才能情动于中。

参考文献:

[1]汤质良;小语讲读课文教学概说[J];湖南教育;1980年10期

[2]闫学;“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两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山西省浑源县永安镇土桥铺学校 张淑琴;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N];科学导报;2005年

[4]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陈延军;如何教学生朗读[N];光明日报;2005年

[5]潘艳;朗读中的向日葵效应――小论低年级朗读教学若干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罗振娟;电教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潘艳;朗读中的向日葵效应――小论低年级朗读教学若干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理论 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可见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教学中只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一、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

1 异质同构性。有人认为阅读与写作两种活动中心智活动都经历了双重转化。阅读是从文字到思想再到文字的转化;写作则是主客体的相互换位,客观事物转化为主体经验,经过表达这一形式转化为语言文字的客观描述。叶圣陶先生对此亦有过论述,他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2 相同要素说。依据现代认知学派的观点,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即一般原理时容易产生迁移,这是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并能取得实效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阅读教学中突出的重点知识在写作教学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重要,并应注意通过对阅读教学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来设计写作教学。

3 读写对应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同为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过程,从学生阅读作品时所要关注的知识要点及写作时构成文章的要素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对应规律。如解题与审题的对应;抓住中心与确立中心的对应;理解文章结构与布局谋篇的对应等。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

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H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范文5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生存、生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同语文课型的可行性谈谈看法。

一、讲读课文中的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中讲读课文占有首要的位置,所选课文兼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知识性等为一体的经典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灵活、大胆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小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可以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放手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可分四步进行:(1)初读课文,理线索。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学生自读,整体感知。(2)自主学习,谈感悟。其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进行自主学习,以发扬民主,弘扬个性。老师采用抓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喜欢”,讲“原因”,挥洒自主学习之精妙。让其反复阅读,细品深味,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那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回荡在学生之间,升华在学生心中,彰现了合作学习之奇妙。让其自选自读自悟,小组过关,班里竞赛,显现了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功力。(3)主动探究,悟“环保”。《鸟的天堂》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寓意深刻,联系生活做环保教育更表现出吕老师生活即课本的现代教育观。(4)综合实践,练“能力”。让小学生搜集材料练“查阅”;学写解说词练“习作”;学做导游练“交际”,无不是在讲读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会搜集、运用、交际,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与本领。

二、阅读课文中的操作

阅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相当的篇幅,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根本任务。教学时主要是读,即泛读和精读,随机而用。教学时,教师要自觉帮助小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进行重认识性、理解性阅读(低年级),重评判性、创造性阅读(中高年级)。教师应注重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在小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营造民主氛围。让小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2)创设活动情境。A、还小学生活动的时空。教学时,充分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B、还小学生选择的权利。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或剪贴、或随笔、或眉批,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C、还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课后沙龙、答记者问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3)发展创新思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小学生的异象,诊视小学生的反常,异象即标新,反常即创新。采用引导质疑、合作探究使小学生在学文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和体验。

三、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标准》十分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分学段分期规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量,重视语文积累。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拓展。因而,教师要定位于学前指导,学中帮助,学后促进的角色,给小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从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语文技能,美化语文素养。我认为不妨尝试以下方法:(1)提一个目录供您选;(2)提一个时间表供您读(背);(3)供一个机会让您说;(4)供一个平台让您演。而且,学生课外阅读不要局限于配套教材《自读课本》,可以扩展到中外古今诸方面的有益读物;不要局限于书本,可以扩展到网上;不要拘泥于家校,可以扩展到图书馆、文化超市。学习方法应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进行合作交流,也可以设定专题,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如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读好书行动,树读书好意识,成好读书习惯。让全体学生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激情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范文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对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创新作文教学进行探析,以期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创新 途径

一、前 言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文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学好作文,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并且能培养学生语言及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学生兴趣匮乏、创新能力不高以及“下笔难”等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指导,创新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许多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动式”教学

现阶段许多教师在作文课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念范文、单向为学生传授作文模板等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但大多时候达不到效果,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更没有很好与学生互动,直接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磨灭。因此,教师亟待树立学生本位的思想,开展“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共同发展”[1]。

作文互动式教学更多地强调“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一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有话可说”。以小学生看图作文为例,教师可就图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鼓励学生点燃写作思维的火花。二是互动方式应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互动,还可以同桌互动、个人诉说班内互动、小组互动等,教师可将题目的意义以探讨的方式点拨出,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加深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同时使他们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三是教师可将互动定期应用于作文批改环节,改进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交互评改,之后作综合互动之后的总体评价,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了提高批改的效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改、修改意见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批改,在批改中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三、创新作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小学阶段学生仍有着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但学生却是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教师要以作文教学为平台,开展创新性、丰富多彩的作文实践活动,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创造性写作中去。

作文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内、课外两个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可开展“作文交互欣赏”“即兴课堂作文比赛”“故事会”“主题班会”等活动,营造活泼轻松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教师可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带他们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或考察历史,作文本身是一种情感、思想、创意的外化,教师创新与作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可启迪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他们进行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解决学生“无题可写”“无话可写”的问题。例如,有的小学语文教师组织学生野外踏青,建立作文和大自然的联系,缩短了写作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避免让学生在教室中冥思苦想作文主题的单调枯燥,为作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教师开展作文实践活动,还应当让小学作文插上生活的翅膀。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为了让写作更贴近实际,改变小学生写作记流水账、夸夸其谈的问题,教师除了教会小学生作文技巧,更重要的是将作文课讲授的重点放到熟悉的生活层面,“事事都在作文,时时都有作文”,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 有心人”[2],乐于抒写生活。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随笔本、日记本,随时将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新体会记录下来。

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改变贫乏的写作资源、单调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将其与传统方法以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相整合,不断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

一是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更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范文或丰富的写作资料,优化教学内容,还可以下载一些与作文教学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进而启发思考。二是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设多样的写作情境,辅助传统的口头讲授与板书为主的上课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要我写”为“我要写”,这也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例如,在进行关于“春天”主题的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关于春天的图片、视频、flas、录音等,充分展现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建立起学生对春天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如身临其境,最终能对春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描绘。

五、结 语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可创新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动式”教学、开展多样的作文实践活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