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物理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初三物理教学;有效性;学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88-02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三物理教学有必要进行新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和满足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初三的物理知识,都是生活中的理论和各类自然现象发生的原理,这门学科的教学理念在于使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实践和观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的进行实践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初三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与实践能力。
1.初三物理有效性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初三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开始,但是并不是源头,学生们真正的开始认识物理知识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样,物理知识的源头是生活,也被广泛的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初三物理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主要是对我们的生活中所发生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原理讲解。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奇特的现象或行为,学生也对这些现象充满了好奇和疑惑,渴望去了解认识这些现象的实际原理。在初三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利用生活中的物理情境进行课堂模拟化,把生活现象引入物理教学的课堂,最终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具体的课堂教学,首先可以提出新颖的生活问题,吸引学生的关注,并且,问题不能太难,如果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可以进行分解,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生活现象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电压电流的变化现象,教师们可以给学生播放这类主题的视频,并引出电压和电流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们联系生活从而获得结论。
2.初三物理教师要对物理教材进行重点讲解
初三物理的课本偏重生活实际,理论性知识很多都是隐藏其中,为了加快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效率,教师在授课时应该进行必要的内容选择和关键词的获取,使学生能够抓住书中的重点进行探讨和研究,也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改善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方式,并有效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初三的物理课本有这样一个概念:"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间势能的总和.",如果让学生整句去理解和记忆,学生们不会有太深的理解和印象,而把其中的关键词,如"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等提取出来,进行集中化地讲解,就会便于学生们进行学习和研究。在初三物理教学的备课中,教师应该积极择取课本内容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部分进行整理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讲解。初三物理教学采用抓重点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简单的物理知识现象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可以使初三物理知识系统化、趣味化,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以及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3.初三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开展要以实验为核心
作为物理学开始的基础,几乎所有的物理理论概念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而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只有确切的动手实验,懂得物理现象发生的原理和方式,才能更好的把物理原理运用于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初三物理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践行这一目标,初三的物理教师要努力的培养学生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现象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探索研究物理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处于初三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进取心和好奇心,他们渴望表现自己,超越别人,物理学在生活中的现象充满了奇妙和活力,并且物理实验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乐于去追寻其中的原理。
4.开展物理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求知和实践能力
初三的物理教学开展,过度的依赖课本和实验并不能取得太好的效果,要想使教学全面和生活相融合,必须利用多样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完成更好的教学。比如,鼓励学生们进行电流模拟演示大赛,开展物理知识的辩论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更好的联系生活与实际,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物理知识的来源,转而从生活中发现探索新的物理知识。学生在物理课本中所能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在生活中追寻和探讨,才能全面的提高物理方面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而优化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初三物理的教学已然面临中考,如果不能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会使得教学效率严重下降。为此,物理教师应当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物理教学,同时也要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课程,逐步提高学生的求知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婷婷. 初中物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李鸿先.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范文2
何为问课? 所谓问课,就是指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批判地审视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分析、诊断、反思等方式,或给予肯定、鼓励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调整,将“会教”与“会问”结合起来,从而更新物理教学理念、改进物理教学手段、完善物理教学方法、提升物理教学水平.
1重视课前问课,提高教师的分析能力
课前问课具有前瞻性,它可以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如在教初中物理第一课前,我们除了需要了解新的班级学生的组成结构等基本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与经验.若能在教学前反思清楚,则在进行“课题1 从实验学物理”的教学设计时,我们就不会把教学重点放在物理知识点上,而是放在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上,我们就不是滔滔不绝地讲物理实验的安全性,而是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去体悟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若能通过这种教学前的问课, 那么形成的教学设计就一定具有个性化,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体现初中物理新课程提出的“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的基本理念.
2关注课中问课,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把这台戏演得尽量的精彩,那么,就应该以自己的机智时刻准备应付舞台上的种种突发事件.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就要学会“课中问”.课中问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种问指向于当前的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设问,包括内容呈现的次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纪律与管理技能等等.这种问课具有监控性,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问”自己的教学行为,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有效地修正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高三复习课中,课中问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热衷于“一言堂”,将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重复得索然无味.像这种教学就需要调整,可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编制一些学生通过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作背景来展开复习.又如在“实践与活动”的一些探究课上,教师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扼杀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可以适时地调整教学时间,顺应学生的探究的需要,这样才能让增效落到实处.
3实施课后问课,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让学生“说”;高三物理复习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听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实际上造成这种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当前高三物理教学中,大量的课堂还是老师“满堂灌”。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力求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有时教师甚至针对同一知识点讲解多次,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经验表明,教师生动精辟的讲述,学生只能达到领会水平,要达到运用水平并形成技能技巧,就非要经过学生本身参与的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不可。如同只教给学生游泳的方法,却不给学生游泳的机会,学生就不能形成技能技巧一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听得懂不一定做得出,语言表述则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语言更能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让学生“说”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它不只是一般意义的课堂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课堂教学,它不仅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系统掌握及应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思、创等综合素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让学生“说”的探索
让学生“说”把学生从“被动听”推到“主动说”的地位,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应变承受能力,创设让学生“说”的机制,任务驱动下让学生“说”――能说、会说、说而有获。
(一)专题复习课“说”
在专题复习课开始时,笔者一般是让学生串讲本专题的知识、方法,例举典型问题,同学、老师进行补充、完善。让学生用建立概念图的方式“说”,可以使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梳理概念间的关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构建概念体系。
(二)习题讲评课“说”
解题作为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笔者经过反复实践,采取让学生说题的形式。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可以强化解题规范。经过反复实践,笔者确定了以下说题流程:①通览全题,说题目要素;②剖析字句,说题目条件;③头脑风暴,说解题思路;④规范答题,说解题步骤;⑤题后反思,说解题收获。
确定了说题的流程后,我们可以灵活多变的组织学生“说题”。一般的习题讲评课,笔者将其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小组合作“说题”。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在班内组建说题合作小组,对于成员中已有正确思路、答案的错误进行反思,对错题原因,如何防止此类错误的发生等展开讨论。第二环节:学生自主“说题”。对于错误率高的题目,有目的地让出现典型错误的学生说题,以便其他同病相怜的学生引起共鸣,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出错的印象。第三环节:师生互动“说题”。对于同一题目学生做错较多,且难以形成正确的思路,难以独自将错误原因分析清楚时,笔者创设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师生互动说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考后分析“说”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考试是家常便饭,周考、月考、阶段考根本停不下来。频繁的考试,让学生变得麻木,往往看一眼分数,试卷就被放在一边,考试的意义大打折扣。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同学知不足而后学的部分优秀做法,拟定了以下“说”试卷的框架。
1.说丢分原因。物理作为一门理科课程,丢分原因大体包括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而不仅仅发生在考试的过程之中。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
2.说丢分比例。首先以数字回答各个原因的丢分数值,研究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明确知识的短板,以及注意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调整。然后以数字回答最不该丢的5~10分。“最不该丢的5~10分”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及。
三、实践的反思
让学生“说”,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举措,在实践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如果说在“说”物理的过程中学生是自由放飞的风筝,那么老师是牵引风筝的线。教师在让学生“说”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并且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以适当的指导、评价。
(二)师生平等民主和谐原则
由于学生长期养成了以“听”、“做”为主的被动学习习惯,加上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很多学生很长时间内难以开口“说”。为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走进学生中去和他们对话,为学生创设一个尊重、平等、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放松、愉悦的情绪中逐渐开口“说”,在“说”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
(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范文4
1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原则
1.1目标性原则
每节课教学都有一定的目标,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亦是归宿,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亦不能外,为此,我们的情境创设必须具有目标性,情境应指向于三维教学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科学素养和身心和谐地发展.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出发,关注学生的活动与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美与智慧,继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目标性还表现在情境要能够给学生传递信息,即我将学习得重点知识是什么?如何去学习?等等,保证学生在情境的指引下学习有的放矢.
1.2真实性原则
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可以是源自于生活的真实物理现象,亦可以是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究的真实实验,或是前人真实的探究过程和史实.
实践证明,当我们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时,学生会感觉到物理学习的价值性和效能感,尤其习题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教学切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无法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1.3激励性原则
学习动机是驱动学生学好物理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如何激发?有趣的且具有激励性的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深化问题研究,我们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要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出发,多层次激励学生的思维.尤其应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从高中物理知识内容来看,难而且抽象,高中生学习起来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激励性的情境如同在学生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个个加油站,提出任务和问题,又引导学生反思和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学习呈现出主动性,能力和思维螺旋式发展,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化为主动.
1.4循序渐进性原则
物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从高中物理的知识内容来看,前后知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我们的情境创设应注重从基础的开始逐渐深化,同时有些知识在多个章节中会用到,我们要控制好各阶段问题设置的难度,同时不同的学生还存在个体学习差异,因此,同一个知识点的问题设置应该注意分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沿着情境进行深入地、由简到繁地思考.
1.5多样性原则
单调的情境容易使人学习疲劳,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学习神经,长时间地维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学实践表明,多样化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对每一节物理课都充满着期待,物理学习处于亢奋状态.
2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2.1以“物”创设情境
“物”指的是学生能够感知到的具体的现象,其源头可以是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直接源于物理实验,从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出发进行物理研究符合物理学科特点,首先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是出于对生活现象的解释而进行的科学探究和规律总结;其次实验是去除了次要矛盾的抽象化规律探究,是生活现象的简单化、模型化,通过实验得到规律最终推广到一般实现对生活的解释.
案例1“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情境创设
笔者为了让学生感知竖直平面圆周运动的小球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加速度方向,笔者用双硬钢丝弯折了圆形轨道(凹形桥和凸形桥)如图1、2所示,同时图1装置的右口与图2装置的左口正好相切,将两个桥模型分别放置于两个如图3所示的台秤上,并让两个接口相切,并分别记录下此时两个台秤的示数,然后用一钢球从图1左侧某一高度释放,要求学生观察台秤示数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上来改变钢球释放的高度进行自主尝试,引导学生联系到超重、失重现象,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实现规律的自我发现.
2.2以“史”创设情境
我们高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知识都是间接经验,都是前人早就研究并经得起实践验证的规律.从物理规律的表达来看,无论是文字表征还是符号表征都很“简单”,而实际的探究过程却“曲折复杂”,富含科学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物理学史的挖掘,提升学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深化学习意志力.
案例2“库仑定律”教学情境创设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投影了库仑扭秤装置,从图形出发,用语言将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运用自制器材库仑扭秤进行库仑定律实验探究的物理学史给学生呈现出来,研究而发明的实验.
2.3以“异”创设情境
源于学生间的差异性问题解答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以此为素材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重新反思和对比解题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物理思维.
案例3笔者在和高三一轮复习完交流电的有效值时,学生在如下题目时出现了相异的解答:
题目如图4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2∶5,原线圈接u1=2202sin100πt(V)的交流电,电阻R1=R2=25 Ω,D为理想二极管,请画出电阻R2上的电压和副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再求出通过副线圈的电流.
解法一由题意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50 V.则电阻R1上消耗的电功率P1=U2R1=100 W,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4乙所示,设其电压的有效值为U20,则U20=252 V,于是电阻R2上消耗的电功率P2=U220R2=50 W,则副线圈两端的输入电流为I2=P1+P2U=3 A.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范文5
造成高一物理学习障碍原因有很多方面,但主要原因有:学生、教师和教材。
学生进入高一后,结识许多的新同学,遇到很多新鲜事,加上长假期的放松,造成心理上的麻痹大意,对高中物理学习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缺乏必要的应对措施。高中生要逐渐形成抽象逻辑思维,不是以前简单的套公式,从直观的物理现象中得出结论,而是从物理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归纳、建立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进一步做好知识的类化与迁移。例如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建立“过山车”、车过拱桥等模型,从而进一步迁移到天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电场中做圆周运动等。知识的跳跃性之大让学生感到茫然。高中物理的内容多,难度大,逻辑性强,好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学习中类比、演绎、归纳、实验等方法的应用,已经和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有质的变化,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还停留在初中物理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上,就很难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快车道;加上读高中之前,就听说物理难学,存在强烈的心理暗示,会造成怨天尤人,学习物理的情绪低落,一旦考试失利,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一的物理教师一般都是新教师或者从高三轮流下来的教师。新教师虽然兢兢业业,虚心请教,但对初中到高中的衔接,教材、考试大纲的把握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很难做到前瞻性;对学生的信息反馈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短时间很难做到教学相长。从高三下来的教师往往从高考的惯性延续到高一。如果不主动深入到学生中,不充分了解学情,在教学中出现快、难、繁等现象,会导致学生吃夹生饭,消化不良,使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也为学生“恐物”推波助澜。
高中物理教材要求学生逐渐掌握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教材中讲述的概念和公式表述严谨。例如简单的牛顿第二定律F=ma,利用同一性,瞬时性,矢量性,就可以很好解决合力与加速度间的关系。教材的阅读难度大,需要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三角函数、极限、矢量、函数图象,这方面数学教材相对滞后,要灵活应用这些,会给学生形成很大的物理学习障碍。
在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顽强的意志力是克服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有力的武器。
1、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忌“拔苗助长”。
对高一新生的物理教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及时转换角色,充分的换位思考。对初
中的知识加强复习,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及时补充,教学中做到放慢教学进度,做好承前启后,做好同化新知识,逐渐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到循序渐进,知识的深广度逐渐展开,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物理模型。
2、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切忌“守株待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幽默的教学语言、优雅的肢体语言、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现代高科技的鬼斧神工和物理学科联系实际的独特功效,来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其仰慕之意、探索之情、学习之趣。如果在教学中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墨守陈规,盲目以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采用题海战术,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枯燥乏味的物理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逐渐走向“恐物”的深渊。
3、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切忌“邯郸学步”。
高中物理内容多、理解困难、逻辑性强,简单的死记硬背、套用公式,已经不适用高中物理的学习。教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听课和笔记的方法、预习和复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争论、多反思、多归因。学生对物理知识一定要“死去活来”,把物理思维和学习物理的方法类化为自己的。比如学习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定性关系后,逐渐定量描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再用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等。由点形成面,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在知识的迁移的过程中,相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励其战胜物理的斗志,提倡“得陇望蜀”。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复习效率;基础知识;归类处理;概念规律;辨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110-01
在物理考试中我们强调考查理解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灵活多变。不少学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复习物理,但复习检测时成绩却不理想,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物理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规律性强。如果我们在高三复习中把握好节奏,多总结、多体会,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规范解题
我们要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如一道物理题,我们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展现出对应的物理场景,同时要画出草图,将抽象的“心之所想”变成动态的、具体的“目之所见”,以对物理场景进一步体验、对题中隐含的条件进行充分的挖掘。尤其是两个物体运动相联系,或整个过程分成多个小阶段的题目,画草图这个环节更是必不可少的。
二、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
许多学生有这样一个困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我都知道,可做题为什么还总是出错?其实,基本概念、规律仅仅停留在背诵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要知道任何概念和规律都不是孤立的,要知道它提出的背景,要了解它与其它问题的联系。对于一个基本概念,我们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引入这概念?是如何引入的?如何定义?公式、单位与相关量的关系怎样?……对于一个基本规律,我们也应该清楚:为什么要引进这个规律?规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规律内容怎样(包括文字、公式、图像)?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如何来验证它?……只有对物理概念、规律从宏观的、立体的角度来把握,我们才可以做到真正地学懂、会用。
三、注重对物理过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在物理学习中,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尤为重要。我们从不同侧面对同一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有助于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把握。而且在多角度分析的过程中,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法、手段综合运用、不断整合,有助于探寻最优化的解法,有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走出题海,提高学生的归类处理能力
高三的练习题太多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处理,争取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比如有一类题目:在平面坐标系中画上弯曲的V―t图像,或者是S--t图像,让学生判断到底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曲线运动中速度位移这样的矢量图像,学生一动手就会感觉到没法画,因为方向的变化没法显示。就会理解到在我们所接触的二维坐标系里面是没法画出来曲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图像的。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时就会毫不犹豫的判断出来,那是直线运动的图像,并且对矢量的概念也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还有我们讲述速度图像的时候都会告诉学生速度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这一段时间里物体通过的位移。那么I―t图像、F―t图像、F―s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又代表什么呢?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归类总结,不难发现:两个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乘积是什么那么这个面积就代表什么。学会了这种归类思维,那么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五、做好“题后反思”和“章后回顾”
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物理规律的运用能力,而盲目地多做题是不会有太大的收获的。当做完一道题后,我们一定不要放过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要重新体会物理场景,再次对过程进行分析,看看是通过哪几个关键的环节解出这道题。这样,下次再遇到同类题目,我们便可迅速地抓住要害,少走弯路。
当复习完了一个章节,我们要对这一章做一系统的回顾,运用结构图、图表等形式,对这一章涉及的知识、方法、物理模型进行梳理,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总的来说,我们要全面提高物理复习质量和效率,就要在打好基础、提高能力上多下功夫,在知识的深化、序化、活化上多花心思。我们要注意方法的总结与体会,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及解答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资料
[1] 王策三著.《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 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
[3] 阎金铎等著.《中学物理教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4] 续佩君著.《物理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