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征文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征文活动

征文活动范文1

按照中组部关于“‘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扎扎实实再抓一年”的统一部署,我区深化和拓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正在扎实开展。为充分展示广大组工干部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风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决定在全区组织人事系统开展征文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这次征文以在深化和拓展“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组织人事系统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公道正派原则、树立公道正派形象方面取得的新成效为主题,主要围绕以下内容:

1、密切联系组织人事系统和组织人事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对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学习教育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公道正派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与思考。

2、对组织人事系统和组织人事干部树立公道正派形象的方法、体会及建议。

3、结合“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联系个人身边发生的一个事件、熟悉的一个人物、牢记的一句格言、严守的一条纪律谈谈对组工干部形象的感想。

二、征文时间

截稿至**年11月底

三、征文要求

1、征文要求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紧扣主题、观点鲜明、

语言精炼、内容充实、自选题目、体裁不限。

2、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注重用事实和实例说话,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3、对稿件中的优秀作品,将在《**组工信息》、《**工作》上陆续刊发。活动结束后将对优秀作品进行评选,并通过适当形式进行表彰。

征文活动范文2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建筑施工安全贯穿于施工现场生产和生活的全过程,包括所有时间、所有作业、所有人员,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全方位、全体人员的管理。

“安全第一”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础,要求人们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自觉把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当做应尽的职责和神圣的义务;“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方针的核心和具体体现,是实施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将工作立足点纳入“预防为主”的轨道,防患于未然,把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所有机理或因素,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并在不断地完善当中,但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意识淡薄,只下达生产指标,不提供安全保障;2.有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拼命蛮干,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主观随意性大;3.在经营承包中,层层转包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签订非法合同,安全责任不明确;4.专职安全员的权力难以行使到位。专职安全员一般也只是挂挂名,平时根本不到现场,只有在基础、主体验收和上级检查时才临时出现在工地。工地现场的施工员既是质检员,又是安全员,一人身兼数职,导致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5.施工现场投入的机械设备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工地的机械设备管线不同于机动车辆,有报废期限,只要设备还能运转,项目部就会把它一直使用下去。部分设备管线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既使安全保险装置还在,但因锈蚀、磨损及老化后也已处于“安全一不安全”的临界状态。

以上种种问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还要从根本着手,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在生产工作中必须做到“五同时”,要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二、“保人身、保设备”的原则

在处理安全与改革和发展,安全与经济效益,安全与质量、进度的关系时,安全先行,质量第一。

三、“四不放过”的原则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组织调查分析。调查分析事故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严肃认真。切实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职工和事故责任人受不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处理不放过。

四、“全过程管理”的原则

从规划、设计、安装、调试到生产运行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全面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共同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实现。

五、“综合治理”的原则

围绕抓好安全生产,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综合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和手段,抓好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控制,优化各种安全生产要素和组合,努力取得安全生产良好的综合效果。

六、“以人为本和技术进步”的原则

征文活动范文3

本次活动地点主要在安徽师范大学南校区,参赛对象为全体在校学学生,参赛作品不限容量,(可以包括教室、食堂、阅览室等,鼓励创新)。工作人员受到的稿件量大面广,更有刚打同学精心加工了出自经典广告语和名人名言。例如:食堂中文明用语:天地"粮"心,珍食莫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教室中文明用语: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保护植物用语: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绿色的生命需要我们的共同呵护;别让坚强的生命,成为足下阴魂------草坪。宿舍文明用语:.文明是彼此沟通的桥梁;.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好少年=文明+价值+爱心+力量。校园文明用语: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文明是彼此沟通的桥梁。

本次活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进行民主评选。首先,会员对作品进行印象打分,优秀者进入下一轮民主投票,最后有会员讨论通过。最终,我们评选出“最具人文奖”、“最具创意奖”、“最具诗意奖”、“最具幽默奖”、“最具意境奖”及部分优秀奖等奖项。

活动进行时,首先由两协会宣传部及本协会策划部共同组织策划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并且他们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本会形象。不允许任何人随便破坏我们协会的形象标志,同时适时向围观者介绍本次活动的详情。虽然海报因为种种原因被破坏,但是他们任劳任怨,又为我们撰写了第二份海报。

征文活动范文4

活动目的

1.庆祝2006年国际护士节

2.通过活动探讨护理学术、丰富护士生活、促进护理发展

活动评委团

霍杰

曾任石家庄现代护理科技发展研究所所长,原《现代护理报》总编辑。现任石家庄中捷健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健康大视野》杂志执行主编。

曾熙媛

主任护师,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委员。获第37届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章。

计惠民

现任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士官系教授,《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担任《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16家学术刊物编委或特邀审稿人,《现代护理报》特约编委、顾问,全军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审核人,全军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护理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学术职务。

包家明

副教授、副主任护师。曾任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护理教育部中方主任、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护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华护理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护理研究专家库成员、浙江省卫生厅护理专家库成员、香港理工大学客座讲师、护理研究杂志、现代护理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

郑显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护理学会资深会员,目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MonashMedicalCenter作访问学者。

主题活动

一、2006年国际护士节主题征文

要求:

1.要求为在职护士或曾经有护士工作经验的人参加。

2.围绕2006年国际护士节主题“护士安全配置(主题内涵将稍后公布)”撰文,字数2000字以上,体裁不限。

设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5名

鼓励奖若干名版权所有

一等奖奖金300元;二等奖奖金200元;三等奖奖金100元。

二、“护士出国”主题征文

“我的护士出国梦”

要求:

1.要求为正在为出国努力学习或正在办理出国手续的护士。

2.可以设副标题,也可围绕这一主题另拟题目,要求写出在为出国而努力的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字数2000字以上。

一等奖1名奖品为美国RN原版教材《SaundersComprehensiveReviewfortheNCLEX-RN(r)Examination》

二等奖2名奖品为美国RN原版教材《Lippincott''''sReviewforNCLEX-RN》

三等奖5名奖品为汇编的美国RN教材

鼓励奖若干名

三、“护理校园”主题征文

要求:

1.要求为在校护理学生。

2.可自拟题目,要求写出做为一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对护理专业、护理学习等看法和感受,字数2000字以上,体裁不限。

一等奖1名奖品为美国RN原版教材《SaundersComprehensiveReviewfortheNCLEX-RN(r)Examination》

二等奖2名奖品为美国RN原版教材《Lippincott''''sReviewforNCLEX-RN》

三等奖5名奖品为汇编的美国RN教材

鼓励奖若干名

参赛办法

请网友将参赛征文发表在本版。发贴时请选择征文对应的主题分类。

参赛时间

征文活动范文5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 贵州都匀558000)

摘要:独竹漂活动是在典型农耕时代背景下与特殊地理条件下,贵州赤水苗族生活方式的产物,也是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的一个投射点。文章从文化学、民俗学的角度,在全面论述独竹漂活动的文化特征、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再从文化发生角度上阐述其象征意义。试图寻求独竹漂活动传承与发展的理论基点,更加深入认识民俗体育文化事象。

关键词:独竹漂活动 民俗体育 文化特征 文化价值 文化象征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01—03

作者简介:1.吴凡(1978~),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中国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应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在中国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积淀。”[1]独竹漂活动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时期赤水境内的“水运皇木”。到清中期,贵州赤水苗族民间种植的楠竹长大了, 为了生计的苗族人群在赤水河长期充当筏运楠竹的工人,久而久之,他们具有了独竹漂技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赤水苗族民间在每年端午节这天习惯性举行划独竹漂祭祀屈原的习俗活动, 这为独竹漂活动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现今,独竹漂活动已突破民间习俗向国家举办的全国民运会赛事发展,对独竹漂活动的文化特征、价值及象征意义的全面阐释, 有利于独竹漂活动在现代进程中更好地发展,也有利于丰富民间民俗体育研究理论,更加深入认识民间民俗体育文化。

1 独竹漂活动的文化特征

1.1 悠远的历史性

悠远的历史性主要指独竹漂活动发生历史的源远流长。独竹漂活动的发源要追溯到明生在赤水境内的“水运皇木”,即当时朝庭建设皇宫所需木材大量从川黔获取, 通过赤水河运输。据《遵义府志》记载:“四川马湖、永、播而下产楠木,历代南中不宾,斧斤不得而入焉。明洪武初年,建置城郭都邑,册封蜀王。营建藩府,皆取蜀材。”[2]因川黔交界,取得的蜀材要通过赤水河运往。另据《仁怀文献辑存》记载:“明永乐四年,少监谢安以采木至石夹口十丈洞,亲冒寒暑,播种为食,二十五年始还。”[3]这里的十丈洞就是黔北赤水的一个地名, 进一步佐证了明代朝廷到黔北取材的事实。对于取材后的运输方式,主要是排筏运输,《赤水县志》记载:“明代至清初主要是木材排筏。随着楠竹生产的发展,至清代中期,除木筏运输外逐步发展竹筏运输。民国时期,竹木排筏运输形成专业,并建立排筏运输工会。”[4]可见,独竹漂活动的发生历史悠远,它应起源于明时期赤水河的排筏运输。

1.2 特殊的地缘性

特殊的地缘性主要是指独竹漂的发生与特殊地域的关联性。赤水地处贵州西北部末端,同四川南部接壤,距贵州省会贵阳市约400 公里,历为川黔商贸枢纽,是通往巴蜀的重要门径。据赤水大同河的几位八十以上高龄老人讲诉:“早年贵州需要的食用盐及其它一些生活物资需要从四川引进,当时不通陆路,只有靠赤水河来运输,需要工人拉船沿着赤水河逆流而上。而赤水境内丰富的木材与竹材要销运到外地,也要通过赤水河,人们将大量的木材、竹材扎成排筏顺着赤水河撑行而下。”诗云:“茅台斜阳映赤水,残阳几页贩酒船,独竹飞流飘然过,纤夫逆行步步难。”这正是生动反映早期赤水河交织穿梭的繁忙劳动景象及苗族水上工人为了创造美好生活所呈现出来的如歌如泣的历史画卷。可见,贵州赤水独竹漂活动的发生是赤水苗族水上生活方式选择的结果,而这种方式的选择又归因于赤水特殊的地缘条件。

1.3 典型的原生态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变迁, 中国文化的生态发生了显著改变,学者开始呼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原生态性,但对原生态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查阅《辞海》尚未有“原生态”一词的注解,在《现代汉语词典》有“生态”一词,“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5]综上,原生态性主要指赤水民间的独竹漂活动在发展过程中, 较好地的保持了原来的习性、环境、特征及状态。独竹漂在贵州赤水漫长的河运竹木历史长河中形成后,赤水民间端午节一直流行着独竹漂文化习俗活动, 活动始终是在没经刻意装饰的赤水河里进行的,活动器材一直采用当地山上的竹材,文化传承人一直来源于当地村民。可以说,贵州赤水民间的独竹漂活动并没随着时间的进化而忘根,较好的保持了文化活动的原生态性。

1.4 叹羡的艺术性与超难性

叹羡的艺术性与超难性主要指独竹漂具有让人惊叹与羡慕的艺术欣赏性及对文化主体的平衡、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超难要求。一般独竹漂活动分为表演与竞速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人赤足站立在直径只有16~18 厘米大小的漂体上。不同点在于前者主要进行各种技巧性展示,如“穿越险滩”、“杆上空翻”、“燕式平衡”、“金鸡独立”、“一字漂行”等,能给参观者带来“水上芭蕾”的视觉盛宴,而后者主要是较力竞速,细小流线型的漂体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所受阻力, 以确保在划竿的推力作用下,使之飞速漂行,让人联想到传说中达摩的“一苇渡江”。可见,独竹漂活动的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具有让人叹羡的艺术欣赏性及常人不可轻易完成的难度性。

1.5 突出的休闲娱乐性与健身性

最初独竹漂活动并不是为了满足休闲娱乐与健身所需而存在的, 它是水上苗族工人为了养家糊口而长年从事着水上放筏的一项苦力劳作。但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重视人民的体质与健康,民间民俗体育得到国家重视。由此,赤水苗族民间端午节兴起举办独竹漂纪念屈原的民俗活动, 每到活动之日便引起众多当地人及外地游客前去观望。无疑, 在当时文化相对稀缺的时代,独竹漂活动给节日的人们带去了欢声笑语,成为当地人的休闲文化符号。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腾飞,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对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十分突显,赤水民间开始创造性的利用独竹漂表演婚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满足人们的娱乐休闲需求。同时,民间独竹漂活动一般要进行长距离(民间一般约一公里)的竞速比赛,有助于强化与提升人的运动体能,对参与者具有良好的健身性。

1.6 显著的传承性与流变性

“传承就是延续”[6]。独竹漂缘起于贵州赤水明朝时期的水运皇木,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涤而延续至今,足以说明独竹漂具有强烈的社会生命延续力, 因此, 传承性是独竹漂活动的显著特征。然而,独竹漂活动的传承并不只有继承,还表现出了根据新的时代需求作了创造性、改变性传承。即它在时间轮轴上,除保持了其基本的文化形态特征外,它在价值取向上、活动目标上及文化各层面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比如,它已经由最初的生活筏木向人们对生命安全与幸福生活向往的宗教祭祀活动转变,再向现代经济产出、社会娱乐需求转变,最后向政府举办的体育竞赛活动转变(使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流变性是独竹漂活动的又一显著性特征。

2 独竹漂活动的文化价值

2.1 交通出行的实用价值

一般来说“某一体育项目发展的文化内因在于它自身内蕴的实用价值”[7], 独竹漂活动发展的文化内因与其自身内蕴的交通出行这一实用价值是分不开的。早年,贵州赤水不通陆路,当地盛产竹木,这些竹木只能通过当地的赤水河运售给外地,即将竹木捆成一个个筏子,利用水的浮力来运输。这种“以筏作舟,以筏载人”的河流文化成为了当时赤水苗族的重要生活行为方式;另外,赤水河流四通八达,而当时当地的过河船只很少,一些艺高胆大的长期从事河运竹木的苗族工人会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会利用一根楠竹作为渡河的实用工具,这种“以竹代步,以水为路”的生活出行方式在当地并不鲜现。可以说,正是独竹漂活动自身内蕴着交通出行的社会实用价值为其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理论根基。

2.2 调解压力的休闲娱乐价值

人作为生物个体存活的意义是通过不断劳动为自己换取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期间人的生理、心理都将面临着严酷的考验, 这就需要劳动创造者通过某休闲娱乐活动来进行调节、排解。虽然最初赤水苗族民间举办独竹漂活动主要是祭祀屈原,并不是直接为了休闲娱乐,然而活动却实实在在地给参与者、观赏者带来欢乐与享受。独竹漂形态十分奇特、活动内容十分丰富,除了精彩的独竹漂表演,还有划龙舟、抢鸭子比赛活动。因此,赤水民间的独竹漂活动可以让参与其间的人们尽情的哟呵、发泄,从而有效的起到调解身心压力的功效。现在,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过度,人们的心理压力有增无减,赤水民间独竹漂活动的调解心理压力的功效仍在持续, 或许这就是赤水民间独竹漂活动能够传承下来的重要动因之一。

2.3 强化体能的健身价值

前面已提到赤水民间端午节开展的独竹漂活动缘于祭祀屈原,活动参与者并不是为了身心娱乐与强身健体。然而,当我们跳出活动开展的主旨意义来审视这种民俗活动对身体机能意义来看,它又具有强化人体能的健身价值。首先,活动参与者要站在细小的楠竹体上进行各种超难的平衡、跃腾等动作,这对人的体能、平衡、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具有强化与提升的作用;其次,活动要求参与者进行较长距离的划行比赛。一声炮响,参与者在观众的掌声中、欢呼声中、呐喊助威声中迎着波涛滚滚的江水逆流而上,奋力划行,待划至终点时,大家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可见,该项活动对文化参与者来说是极费体力的,它将有效的促进文化参与者身体物质、能量的流动与转化,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的体能。

2.4 催人奋进的竞技价值

客观地说, 赤水苗族水上工人在运输活动中是十分敬畏大自然的,他们认为万物兼有灵,与自然保持和谐是他们的心理所向。然而,当苗族水上工人脚踏湿滑、沉重的竹筏子时,他们必须要在波涛翻滚、乱石矗立的河流中勇往直前,与自然的力量进行较力竞速, 那是一种人在求生本能欲望的驱使下表现出来的奋进力量。因此,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从来都不缺竞技性,当然这种竞技性主要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求与对未来的期望, 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饶的精神力量的体现。现今,独竹漂活动成功步入全国民运会的竞技舞台, 继续传承着民族体育催人奋进的竞技价值,这远远超越了民族体育外显的运动形式,它是人类留下来的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

2.5 符号化的传承价值

德国思想家卡西尔认为,“科学、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历史,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组成人性圆周的各个扇面。”[8]在这里,独竹漂活动就代表着当地水上苗族工人的一段生活历史、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思维逻辑、一种文化价值取向、一种战天斗地的精神文化符号,它们组成了当地水上工人人性圆周的各个扇面,凝结着当地水上工人勤劳、智慧、勇敢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可以说,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无论独竹漂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如何改变, 其文化精神内核已深深渗透其里,并以世代相传的形式在民间不断地传承、传递,保证族人对这一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延续与薪火相传。如今,该项目走向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舞台, 在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宝库的同时, 也为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寻觅到了新的路径。

2.6 情感调节与资源整合价值

贵州赤水地处黔北边陲地带,社会经济、文化、交通、教育等资源要素相对匮乏,将地方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当地社会发展是一种迫切需要。同时,赤水毗邻四川合江县,当地苗、汉族杂居相处,这种地区间、民族间交错杂居的现象也需要加强相互的文化对话及情感交流。独竹漂活动作为贵州赤水民间端午节期间的一项开放性、娱乐性体育活动,为当地苗、汉人群共同参与活动提供了平台。也给平时奔波劳碌的人们提供了凑热闹、看稀奇的休闲娱乐时光,每到节日之际,四邻八社的乡民及外地的游客便齐聚于赤水河沿岸, 男女老少在欢声笑语中交流了情感、增进了友谊。活动期间,地方上琳琅满目的土特产也是外地旅客热衷的对象,当然还包括游客的吃、穿、住等方面的消费,从而表现出突出的社会资源整合价值。

3 独竹漂活动的文化象征意义

3.1 历史与地理:民族生活方式选择产物的象征

任何事物无论多么奇特新颖,都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都应该将其放入具体的发生历史条件镜像中去分析。被形象称之为“一苇渡江”、“水上芭蕾”、“水上走钢丝”的独竹漂文化,若不能回归到它发生历史的具体生活情境中去, 那将成为无法想象的外来物。

历史上,生活在贵州赤水的苗族人群主要以农耕种植为生,赤水能被誉为“中国十大竹乡”,正是当地苗族辛勤耕耘的结果。由于当时赤水陆上交通匮乏,当地大量的竹木运销到省内、外各地只能通过赤水河输运,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水上运输活动中,最终促成了这些水上苗族工人具备划行独竹漂的能力。因此, 独竹漂活动是在特定历史与地理条件下贵州赤水苗族生活方式选择的象征。

3.2 遵从与抗争:民族生存法则逻辑的象征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个性, 一些研究只认识到它对自然的遵从,而忽视了它与自然的抗争,进而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惰性文化,这明显是一种偏见。

深入探寻独竹漂活动的由来, 是赤水苗族水上工人在遵从与对抗自然中形成的产物。一方面,这些水上工人在运竹过程中要根据河道、水流情况而扎竹筏子,充分遵从自然。比如,因赤水河上游河道窄、水流急,水上苗族工人会在上游将竹扎成适当的小筏子,以安全顺利通过,而到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他们又将若干小筏连成大筏子;另一方面,这些水上工人面对波涛汹涌的河流,他们在运竹过程中不是怯弱、屈服,而是勇于与自然抗争,甚至是在拿生命在与自然背水一战、殊死搏斗,最终在与自然的遵从与抗争中让他们将竹运至目的地。因此,独竹漂活动携带着赤水当地苗族对自然遵从与抗争的两种文化符号意义,是赤水苗族生存法则的逻辑象征。

4 结语

贵州赤水苗族独竹漂活动文化特征突出、价值多元化,它是赤水苗族生活方式选择产物的象征与苗族生存法则逻辑的象征, 也是民间民俗体育由历史来到现实存在的典型文化符号投射点。事实表明,只要民间民俗体育在现代化流程中联系自身的文化特征、突显时代所需的文化价值要素、彰显其文化象征意义就会前程锦绣。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

[2]陈季君.明清时期黔北皇木采运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6):6-15.

[3]仁怀政协学习文卫委.仁怀文献辑存[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827.

[4]贵州省赤水县志编纂委员会.赤水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68.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63.

[6]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的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

征文活动范文6

XX年《祖国在我心中》国庆征文活动总结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第61个年头。在祖国61岁生日之际,我校支部、团委、政教处、教导处、语文教研组联合举办了我校《祖国在我心中》“国庆征文”活动。这次活动实现了预期目的,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这次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年级的大力组织,还离不开全体班主任的积极支持,更加离不开全体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这次征文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参与面广,受教育人多。广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高,全校共有18个教学班900余人参与征文活动,在撰写征文时,学生们认真查找资料,人人有所悟,个个有所得。二是应征作品质量高,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好。经过班级精心筛选后上交的100余篇作品中,一等作品18篇,焦玉萍、方宁、马丫琪等18名同学获得一等奖;二等作品36篇,田雨、焦玉珠、张文静、梁琦、张云晓、李园等36名同学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作品43篇,王宁、张雷、张冰倩、孙雪梅、刘学敏、李雅飞等43人获得三等奖。这些作品内容建康、思想进步,文字优美,遣词考究,用句恰当,谋篇精要,题材新颖。三是净化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广大同学用热情的笔讴歌伟大的祖国,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畅想祖国美好的未来,抒发自己立志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同学们,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有力契机,是我们培养积极情感,修养良好品行的最佳平台,学校希望在今后开展的各项有益教育活动中,广大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在获得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读书征文

下一篇立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