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写人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写人作文范文1
作文评语的首要任务是指出小学生作文的成败得失,但结合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批阅小学生的作文时,应针对学生作文的实情,联系实际,准确而恰当的辅予教育性的评语,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纵观小学作文训练,大致可分为三类:写人、叙事、写景。下面,就小学作文训练内容,如何对小学作文施予教育性评语,分类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写景作文
在小学生的写景作文中,学生往往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描绘出碎所写之景的特点及其优美、壮观。但面对如此迷人之景,却不能在文中表达出自己的赞叹、喜爱之情。针对此类作文,应引导启发学生在描绘好所写之景时,更应在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描其景,抒己情,达到景情交融。此类作文的评语可如此:“这样的美景,你不喜爱吗?相信你一定会喜爱的,并为之而赞叹,请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这一感情,好吗?”或“面对如此美景,你会不能联想到大自然之神奇、家乡之优美、祖国山河之壮美,并为之赞叹吗?”这样的评语,可给予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写人作文
写人的作文,学生往往是写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如父母、亲友、教师以及同学等。学生大都能从衣着、外貌、神态等方面去描写,进而会写到他们对自己关心和爱护、教育帮助等。但面对所写之人对自己的关爱、教育、帮助,自己应如何做却常常忽略或很少提及。针对此作文,可结合具体作文作如下的评语。如:“你的爸爸、妈妈、同学等如此关爱你,你该怎么办?写出你的打算并付诸行动。”或“你的父母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他们吗?”这样评语,既能让学生明了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又能使学生受到思想的教育启迪。
三、叙事作文
小学生写人作文范文2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体验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33-01
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描绘生活,先要教会学生体验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体验自主创作,让作文回归生活,学生作文才会文情并茂。
一、丰富学生生活,提高认识能力
1、提高学生对对学校生活认识水平。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在学校里度过。作为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如何发现校园生活的乐趣,认识校园生活,热爱校园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校园自然环境、校园人际交往、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如我校每周的流动红旗大评选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所有学生都参与的常规评选工作,与班上每一位同学的言行休戚相关,这就是学生很好的写作材料,但学生往往熟视无睹。我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仔细观察得到循环红旗的班级的同学的神态,没有得到的班级同学的神态,揣摩他们当时的心情,就写成了《我在这里成长》、《流动红旗系我心》等作文。
2、提高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家是温馨的港湾,可学生却很难找到这种感觉。每日与父母朝夕相处已是司空见惯了,何有新的感触?要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真实需要,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教师可启发学生从家庭成员的一颦一笑捕捉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追溯事情的来由,体验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学生把这样的情感带进作文,就会反映活灵活现的朴实而平淡的生活,久而久之学生也激起了热爱家庭的情感。如:《我的家》的作文就显现了家庭的天伦之乐。
3、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小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人当然也离不开它的影响与陶冶。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留心新闻及报纸的社会消息;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哪些现象;家长带孩子进入的各种社交场合。
二、运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写作
1、以活动为载体训练写作。(1)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可以针对一个主题让学生搜集材料,开展演讲活动,可以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各种庆祝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 “著名风景区导游”……(2)平时组织学生野游,参观造船厂,深入农村生活……(3)定期举行校园科技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自然就会生发出借助笔来表达的愿望。如召开了“谈天说地”主题班会后,学生有感而写。
2、掌握写作方法。小学生的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
(1)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个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写事若写一件事则要注意:记叙要完整,“六要素”缺一不可;内容要具体而有条理,事情的主要经过要详写;用准人称,写出真情实感。若写几件事,则要注意:中心明确,先后有序,有详有略,注意几件事情之间的联系,让几件事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
(3)写游记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和所看到的景物有选择、有重点地写下来。写参观记最重要的是按时间的顺序、地点的转移,将参观时所见所闻有选择、有详略地写出来;既要写人物的活动,又要进行景物的描写,把参观过程(动态)和看到的景物(静态)写清楚――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如《妈妈的眼睛》一文,就把妈妈的眼睛写活了,全文没写妈妈的一句话,却写出了妈妈的善良与严厉。
3、创造生活天地,拓宽写作训练。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学会创造生活。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这一特点,作文课上,可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品,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相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在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时,积极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学生自己设计生活,发展创造力。教学时,可设计人物角色,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等等,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
三、让学生自主评价作文
小学生写人作文范文3
一、拟制趣味文题,点燃习作激情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好题目能先声夺人,点燃学生写作灵感的火花。但小学作文题多与语文教材相匹配,教师要做到文题出新,激趣不易。为此,我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变通方法,将同类题目变换成孩子们感兴趣的说法。比如,人教版小学五、六年级通常要求学生写人物、写物品、写景物、写动物、写想象。如,用《一个我最要感谢的人》写人物,我将文题变换成另外的表述形式,如《妈妈,这个冬天不再冷》《爸爸带回家的快乐》《好有趣的一家人》等,孩子们就能怀着感恩之心想到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写出心中的感动,写出生活的乐趣。
二、借助阅读体验,引发习作激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真挚感人、栩栩如生的作文。
本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今天的学生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家门。往来不是坐在爸妈的汽车里,就是搭在父母的摩托车后,沿途看看风景的机会都不多。春游秋游等活动,又因为学生安全被一减再减,有限的双休日和寒暑假也被补课占得差不多了。写作要求的接触社会、观察生活,对现在的学生而言,简直成为一种奢望。写作观察生活的两条渠道(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前一条渠道基本上被堵塞。唯有借助语文教材或相关课外读物,采取体验探究的方式,间接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1.将阅读课作为学生间接感受生活的主渠道
学生无话可说,我就结合阅读课引导孩子们感受课文丰富的内容。在认真品悟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等信息手段,适当结合课文需要,补充延伸与拓展课外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就是说,扩大学生间接感受生活的层面,让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有更多的了解,间接经历多一些。我在教课没有简单地照搬原题,而是从语文教材入手,用《心里的秘密告诉你》《我是一个傻女(男)孩》《老师,您能原谅我吗》等为题,启发学生回顾在沙市新世纪学校的学习生活,从幼稚的记忆中追寻小学成长道路上那些兴奋的、伤心的、激动的、后悔的事儿,写出记忆宝库中的一段(件)往事。学生感到这样的习作不难,孩子们纷纷挥笔疾书,述说心里话,表现出师生间或同学间的一份真情。
2.把课文当做习作的例文,借鉴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习作的例子。我将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学好课本,结合课文读书读报,发挥教材示范功能,丰富词汇,学习表达方法。开始时,我借鉴练习书法“描红”的笨方法,引导那些“下笔无话可说”的学生,按照课文的题目与行文方式,仿写熟悉的人物、事物、景物与动物。比如,仿照用事件做题目的《山中访友》《争吵》《养花》等课文来学写事件,仿照用人名做题目的《詹天佑》《刷子李》《小英雄雨来》等课文来学写人物,仿照用地名做题目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来学写景物。这些具体可感的课文,既是丰富孩子们生活阅历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习作的过程。
三、运用群激评价,促进习作激情
作文评价是激趣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体谅学生习作苦衷,想到学生写作难度,站在学生角度评说学生作文,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环节。我在素养课堂探索过程中,注意将“群激评价”引入习作教学,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教师细评
教师放下身价,和颜悦色地看待所有孩子的习作。常言道:孩子是自己的好。家长一般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一朵花,学生也往往认为自己的作文很优秀。如果教师对学生作文百般挑剔,那就会增加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怵于动笔,甚至产生焦虑抵触情绪。
2.班级互评
在作文评价中,要适时将竞争手段引入作文评价,多方面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单纯依靠教师评改,还不能大面积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学生之间互评,特别是学习小组之间的“比评”,加上全班交流评比,其激励作用就更大了。
3.展示选评
为学生搭建更高的展示平台,就激发全班学生习作热情持续不断。每次老师批改发现的优秀习作,或者小组之间打擂台时评选出优秀作文,我一般都自己或请家长及时打印出来,有的用多媒体展示,有的张贴在教室宣传栏里,让全班学生一起欣赏自己辛劳的成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趣”犹如一把灵巧的金钥匙,它帮助我打开了学生习作激情的闸门,让学生对习作兴趣倍增,写作的情思犹如清泉般喷涌着。
小学生写人作文范文4
关键词:观察;鉴别;立意;创造;审美
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首先要提高小学生的“观察、立意和审美”的三种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这三种能力呢?
一、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写出好文章,就要学会观察人物、事物、景物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从观察中,认识山美、景美,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培养观察能力和认识水平。教给观察方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整体观察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观察没有重点。因此他们的作文,也就难以反映事物的全貌与特色。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足,在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整体观察的方法,可以用定点、动点、散点的方法,多角度观察,以掌握事物的全貌和特点。
2.仔细观察
文章要写得具体、形象,栩栩如生,就要“入目”三分,要“下马观花”仔细观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特点,捕捉细节。
3.由表入里
小学生描写事物,往往只注意写表象,尤其是写人物,不善于窥探其内心世界,写出的文章没有血肉,缺乏感染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由表窥里的洞察力。
二、教给学生思维、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写作立意的能力
作文要“立意”。“意”是文章的灵魂。作文“立意”的高低,反映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如有些学生写作文不生动感人,这就是“立意”不深。针对这种情况,作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作文“立意”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立意”能力和水平。
1.指导学生查一查,自己作文是否已“立意”
每次作文,应让学生说说写作计划,列列提纲,谈谈“立意”是否明确。例如一位学生在自拟内容作文中,拟题《老黄牛》,他列出的提纲“立意”不明确。针对这一毛病,老师便对学生引导:“你经常接触老黄牛,你觉得它有哪些可爱的地方?它有什么能给你以启发,值得告诉大家的特点吗?”这样一点拨,这位同学茅塞顿开:老黄牛默默地耕耘、艰辛地拉车,为了人类,它确实做到鞠躬尽瘁,这种献身精神,不是能给人以启发和教育吗?于是他立下了这个“意”,并修改了写作提纲:把牛的外形、神态与角斗特点合为一段,只作概括地描写,而把它耕耘、拉车作为重点写。可见,立意深刻,写起作文来就生动、感人了。
2.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来“立意”
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素材时,应注意材料的疏理、分类,进行比较:看看哪类材料最生动,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这样“立意”就鲜明。例如有一位学生写《我敬佩的奶奶》。这位学生搜集的材料:奶奶喜欢喝咖啡,爱吃酸菜;她有点吝啬、唠叨;她心地善良,看见了有困难的人乐于帮助。老师看了这些素材,就指导学生应从生活俭朴、心地善良等立意来选材,删去爱喝咖啡,重点写奶奶爱吃酸菜,爱喝白开水;删去有点吝啬,写奶奶爱唠叨,目的是要“我”注意安全,不吃零食,有益于健康;乐于帮助别人。从这三方面反映奶奶的好品质。这样“立意”就高,主题就鲜明。
3.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发掘“深”意
“立意”深,作文就会写得好。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对客观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发掘出最本质的思想意义。写人,要着力对人物的“思想”进行发掘,把人物的言行举止中的好思想写出来;记事,要着力于寻找事件中的“思想意义”进行探求,要从事件中找出最主要、最动人,最深刻的那一点来写。这样立意深,令人难忘。
三、教给学生审美、鉴美方法,培养学生的作文审美能力
作文,是审美的特殊形式,是一种艺术美的创造活动。培养审美能力,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力
有感受才能产生写作的兴趣与欲望;感受得深,作文才可能写得感人。而小学生对“三美”往往缺乏强烈的感受。因此,作文教学要加强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春游、秋游,欣赏山河的壮丽美景,从而感受到自然美;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会,观看电影、电视,欣赏美术工艺品和文学作品,使他们感受艺术美。
2.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美、丑的能力
小学生天真可爱,他们爱美,追求美,但又缺乏鉴赏力。因此,作文教学要在这方面给予指导,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真、善、美。作文要“真”,不要无中生有,无病,不要讲假话、套话。“善”,不光是做好事,助人为乐,还包括陶冶人的情操、滋润人的心灵、塑造高尚人品的东西。因此,山水风光,人情习俗、漫步遐想、往事回忆等题材都可以写,问题是要抒健康之情。
3.组织学生开展创造美的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写人作文范文5
一、重“有感而发”,轻“借题而发”
在作文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都善于根据单元作文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出题给学生练习。这样的“有题而发”的作文训练方法确实省时省力,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知识、阅历等方面的欠缺,而题目限制了学生的习作空间,因而容易迫使小学生挖空心思地去想、去编,甚至去抄,从而形成我们常见的作文通病。
唐代大诗人李贺,每天清晨骑一匹瘦马外出,由书童背上一条古锦囊跟着。当他心中偶有心得就随手记下投入囊中。李贺并不是先立题后写诗,不像某些人那样按写诗教程勉强凑合(“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各课者”)终成大家。这个例子典型地说明写作需要出自写作者的亲身感受和表达愿望,方能成功。新课标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如教师展示一串葡萄,在老师的引导下,商人的孩子可能想到卖葡萄,农民的孩子可能想到种葡萄,科学家的孩子或热爱科学的孩子可能想到品种改良……而更多的孩子可能由美丽的葡萄想到美味,从而由衷赞美。这样先引导学生有所感念,后再让学生习作,最后自主拟题:《卖葡萄》《爸爸的“秘密武器”》《假如我是科学家》……这正是新课标“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练习”的最好诠释。
二、重悟法,轻得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但教师在作文表达方法上如果总是每文必授,给全班同学指点同一种立意、同一种构思、同一种结构、同一种表达,则久而久之学生作文必然形成公式化、模式化通病。如写人的习作让学生按“外貌+品质+典型事例”方法去写,虽然稳当有效,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文无定法,千姿百态才是文章的魅力。新课标指出:要“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林语堂曾说:“八股有法,文章无法,文章有法,便有八股。”我们需要的是“一千个小作者写出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作文”,而不是“一千个作者就写一个哈姆雷特的作文”。对于刚刚学习作文的孩子来说,如果一味地强调形式,学生不仅难于写好作文,还会畏惧作文、厌恶写作文,并由此丧失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新课标指出:要“在阅读中揣摸文章的表达方法。”因此,在作文指导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表达方法,而是要重在让学生自己在阅读和学习中去悟法,以求得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此外,我们还不妨一改过去单一的指导习惯,鼓励学生去寻求多渠道、不同风格的指导。如鼓励学生在习作前去多问其他教师,亲朋好友,家庭成员,得到他们的指导,或从学习资料、报刊杂志等途径获得指导。
三、重提前准备,轻临阵磨枪
常言道:“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而我们有很多教师的作文教学是“临阵磨枪”,即为作文而指导作文。这样的作文指导方式很容易使学生犯下作文的通病。因此,我们要树立大作文教学观,重视学生习作的准备工作。要做到“三早”。
1.早布置
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与本单元课文及读写训练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学习每个单元课文之前,应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让学生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和读写训练重点,同时提前布置好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
2.早安排
即根据本单元读写训练内容和习作的内容安排学生习作准备工作。如单元作文训练内容是写人或事,则可作如下安排:①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期间多阅读有关写人或事的文章;②在教学中常提醒学生联系生活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如学习《三克镭》,可以引导学生想到像居里夫人那样的人物,想到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发现,新成果等等;③提醒学生提前根据作文训练内容进行习作构思,并不断在阅读和学习中改进自己的构思,并根据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3.早练习
即根据习作需要让学生经常进行片断、篇的说说或写写。如上面提到的写人或写事的作文训练,在学生列出提纲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或写写,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适时地进行外貌、神态、心理、场面等的片断说说或写写。至此,学生的习作已胸有成竹,作文指导课一动笔就得心应手了。
小学生写人作文范文6
1.体验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文学,源于生活;作文,表现生活。生活的丰富多彩,缘于生活现象的复杂组合和瞬息万变。对于这一切,首先要做到认真、细致地观察。观察,并非漫无目的地看看,而是用心来品;非此,不能读出烟云的变化,读出笑脸的不同,读出眼睛的神采;只有袒露着诚心,积极、认真地去解读生活的时候,才会发现看似平静、平凡的水面下的波澜,才能透过丰富而复杂的现象接近生活的本质。其次,用思想、用情感来指导对生活的体验。
"体验"是新课程的重要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是新课程的特征。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弊端,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生成知识,生成认知结构,把"经历、体验、探索"定义为教学活动的过程性目标。比如组织同学们饲养了几只小兔,让同学们亲自体验饲养的过程,并记录下来,使同学们在习作时有话可说。还可组织学生进行钓鱼比赛和野餐活动,真正让同学们体验一把生活的乐趣。
2.设置情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观察为小学生展开了五彩缤纷、形态万千的客观世界,它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对象。观察为学生写好作文积累了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作文的"下锅之米"的问题。比如教学生描写一种植物,就把学生带到学校的花园;在教学"写你身边的一处景物,要写出景物秋天的特点"就把学生带出校外,到附近的田野去寻找秋天。写人的作文一般都离不开写外貌和性格,可创设情景作文:描写人物比赛。要求学生写任课老师,不写出任教的科目,通过外貌、服饰、神态、性格、兴趣、爱好、习惯语言和习惯动作的描写,让本班师生读后,超过半数的同学能认出写的是哪位老师,作者即可获奖,否则改写,直到成功为止。
3.突破时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想象是指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儿童再造想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在小学生的想象世界中,充满着创造力的萌芽。借助想象理解身边的世界,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作文教学就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引导儿童在丰富表象的活动中,为培养创造想象力打下基础。比如中年级学生喜欢听童话,上《桌子的悄悄话》作文课时,可让学生在听童话、说童话、写童话的轻松氛围中训练观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把班级作为一个童话王国,充满了幻想和童趣,人人都能编童话,个个都能写作文,这就为同学们创设了可以尽情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4.重视阅读,储备作文素材方法
刘勰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因此,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仅要求学生充实语言仓库,提高语言素养。还应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增强遣词造句的能力。只有平时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词句的恰当用法,就能在写作时做到"厚积薄发"。教师不要让学生死背词典及范文,而应引导学生"经常留心自己的生活与语言,观摩人家口头说的,笔下写的语言。"注重阅读教学,让学生先"读书破万卷",才会"下笔如有神"。
在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以后,教师还告诉学生这一段时间读什么,读多少,达到什么要求。阅读要求也根据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不同阶段来提。在起步阶段着重提朗读方面的要求;发展阶段着重提阅读量和阅读基本知识、方法运用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例如课外阅读《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这段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词,学生经过阅读了解到其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以及小伊芙是经过了仔细寻找的。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5.讨论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的崛起极大地推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与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基于这一理念,课题组教师在实际教学"口语交际"时,时常创设一定的"交际场",诱导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同时也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之后进行"书面表达"--用作文的形式把活动的有关情况包括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活动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予及活动的场景布置等写下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交际作文"是"口语交际"的延伸和拓展,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精神家园即"交际场"中,自主实践、自主合作、自由想象,淋漓尽致地凸现生命个性,进而获得真实体会和感受。"交际作文"有利于多渠道地整合多方面的信息,让作文成为学生多信息、多感受融会而成的多声部合奏曲。
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之采取情境作文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农村小学生参与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最终达到了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