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学性 自身修养 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再现课文本身的感染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寓教于“文”(课文之文学性),这应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此,我们也可以说:语文教学,“教之无‘文’,行而不远”。枯燥乏味的教学,学生不愿听,又有多少效果可言呢?让文学性回归语文教学吧。
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呢?我认为,处于语文教学主导地位的语文教师应着重在以下两方面做文章。
一、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而要让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很难想象,一个文学素养低的语文教师也能在教学中突出文学性。
语文教师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途径,不外乎“三多”:
1.多读
就是多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名篇,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欣赏作品中的精美语言,领悟作品中的写作技巧。一句话,要像蜜蜂采花酿蜜一般多读文学佳作,以增强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2.多写
就是多动笔,多出自己的作品,包括教学论文、文学作品等。以往,不少语文教师忽视这一点,总以为,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讲课,批改学生作业、作文,而写作则是学生的事。基于这一认识,他们写作,也仅热衷于撰写申报职称用的教学论文,倘若不是出于爱好,是不会去创作文学作品的。语文教师不创作文学作品,讲授文学作品,就难免会隔靴搔痒。所以,我觉得应该提倡:中学语文教师,既要当教学上的行家,又要当写作上的“杂家”。教学上的行家,这无须多言。写作上的“杂家”,不是说语文教师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是说他们要能写各种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写作水平没有诗人、作家高不要紧,只要会写就行。吃过梨子的人,方知梨子的滋味。语文教师有了创作经历、经验,讲授课文,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突出其文学性。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郭志明,平时,勤于动笔,各种文章都写过,并公开发表了诗、散文等作品,出版古诗论集、语文教学论文集30多种(含合著、主编、参编);讲课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富有文学性,深受学生欢迎。这就颇能说明问题。
3.多体验生活
就是多走出校门,到现实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语文教师多体验生活,有助于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助于文学创作,也有助于在教学中突出文学性。
二、强化教学中的创造性
过去,对语文教学,我们过于强调以本为本,即不能丝毫脱离教材、教学参考书,过于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学性。这就束缚了语文教师的手脚,使得他们在教学中循规蹈矩,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将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可想而知,如此缺乏创造性、缺乏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教学,只能造成文学性、生动性的“缺席”,难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产生不了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国家教育部对语文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强调整体感知课文,要求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学语文教师松了绑,使之在教学中发挥独创性、突出文学性变成了可能。如何强化教学中的创造性,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的看法是语文教师至少要做到“三新”:
1.教学理念新
这是前提条件。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学理念不新,就不可能有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之举。因此,语言教师要有敢于创新的意识,敢于对传统的已经落伍了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说“不”,并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中的全方位的创新。
2.教学语言新
要在语文教学中突出文学性,创新教学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精心备课,吃透教材,使之“烂熟于心”,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才不会照搬教学参考书,才会创造出富有个性的鲜活的教学语言,告别那种“通过……,描写了……,表现了……”等程式化的教学语言,也才会突出文学性,吸引学生。在讲授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时,教学语言要尽可能优美。比如,我在讲授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分析其“于无人处见斯人”的诗艺时,曾有如下表述:看起来,这首词似乎无一笔写人,笔笔都在绘景:月光皎洁,鹊受惊而飞离枝头;清风吹拂,蝉儿还在深夜不停歇地鸣叫;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仿佛在预言今年的丰收;七八颗星悬挂在天际,两三滴雨洒落在山前……其实,笔笔不离写人。从这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山村夏夜晴雨图中,我们不难感觉到个中夜行人――作者的存在:可以想象到他在黄沙岭上悄然而行,一路留意周围动静的情态;感受到他在这山村夏夜展望丰收年景时的惬意;体察到他因夜行久了,且遇小雨,想找“旧时茅店”休憩可又找不着的焦虑,以及经小桥过溪转弯后,在土地庙树丛旁的“旧时茅店”忽然出现时的。
3.教学方法新
繁琐的分析,一味的灌输,机械的练习等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突出文学性,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是一些优秀中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我们也可以自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文学教育
1997年在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文学教育中积弊已深的问题被突现出来。这一问题,引起了语文教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过去文学教育注重实用,功利性较强,在人文方面不够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后现代主义以其反理性主义、反权威、反同一性等特征,对我国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也日趋深入。文学教育以自身的独特魅力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特别是语文教育界的关注。经过实践证明,文学教育这一因素在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一、文学教育概况
语文教学包括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两个部分。前者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理解、懂得语言的规律,并且能够正确运用这一规律。通俗来说,就是能够正确地读、写、听、说。而后者的任务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会到生命的幸福与痛苦,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通过作品人物的环境与人物的描写,以及人物所折射出来的品质,从而养成高尚的人格。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形成。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文学常识教学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文学常识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常识、作家、作品以及时代背景等。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文化素质。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是文学教育的重点与核心。一方面,文学教育是文学知识的教育与阅读技能训练的任务。另一方面,文学教育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培养情感的任务。从而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甚至尝试着进行文学创作,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总之,文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文学作品的阅读为纲,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对陶冶学生情操、塑造人格方面等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就是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然后个体情感受到触动,心灵受到震撼。这就是文学阅读要经历的审美体验。因此,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其实用性与工具性,也要突出美学教育。那么,应该如何进行美学教育呢?
(一)改变观念,与时俱进
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文学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课仅仅是停留在单纯地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在这种前提下,学生无法体会语言的美妙,也无法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要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政治教化的语文教学观。从社会发展、时代要求、学生群体、作品自身等方面,综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2001年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提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他们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如在教材的编排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增加了,背诵的篇目与其他阅读数量也增加了。这些变化,有利于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文学教育。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文学修养
新课程改革大势所趋,若语文教师的文学底蕴缺乏,那么文学教育将难以进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语文教师并不热爱文学,甚至对文学还持有鄙弃的态度。这种情况表现在老师拥有了一定的文学常识或者是教条等,但是自身并没有真正地阅读几本文学作品,更别说是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了。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文学素养,避免成为实施文学教育的“瓶颈”。实践证明,教师的文学素养非常重要。古今中外,不少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就是多读善写,有些甚至是文坛名家。比如鲁迅、朱自清、叶圣陶等。教师如果没有基本的文学涵养,很难想象如何战胜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教育工作的。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的文学经典,还要勇于实践,积极主动尝试文学创作,从而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使得学生真正享受语文课堂,使得语文课上得充实而生动。
(三)积极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课堂是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对学生实施文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进行认真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一般来说,文学教育可以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然而永远不止如此,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具体加以研究。过去的“满堂灌”的呆板的教学方式应该逐渐被取代,注入更多的文学因素。同时,在文学作品教学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阅读、品味以及探析。让学生自己探索,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发表体会,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我们应该相信,富有精华与魅力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将是语文教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教材是文学教育的载体
积累文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而文学素养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文学教育。对于在校的中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学作品。教材是文学教育的载体,特别是其中一些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节选了不少。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模糊的。比如,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只有一个,但是一千个读者通过阅读曹雪芹的文字描写,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千个不尽相同的林黛玉。而且这些人脑海中的林黛玉形象都很生动,具有无穷的魅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与体悟,感受到美,完成了审美的体验。
(五)向课外延伸,扩展文学知识
中学生如果仅仅从教材中获得文学知识,接受文学教育是不够的。还应该通过阅读课适当地扩展课文中的关于审美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艺术技巧对文学知识进行扩引,也可通过运用题材、开掘主题、背景创作等方面。把相关的知识带入课堂中,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这在叙事性文学作品、散文、议论文甚至科学小品文都适用。此外,文学教育的环境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家庭氛围的作用。
三、结语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文学素养相应地急剧下降。因此,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形成健全的人格,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入文学因素,作为教师更要力行之,承担应有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文学教育的认识和探索不断加深。只要我们致力于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对策探究,文学教育必能给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高凌云,白庆林.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文学教育[J].文学教育(下).2008(10)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3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是由中学语文老师通过创新性教学法的开展,培养中学生具有创新性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中学语文老师必须不断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中学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对中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务之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之路,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中学语文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方式单一,缺乏主动性
由于受中学语文教师知识面窄等因素影响,许多中学语文老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语文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特别是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更是不能达到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创新教学,除了要多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课外语文读物,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媒体上阅读有益的文章,通过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由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导致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较差,使中学生无法获得全面的、新颖的语文知识。
(二)中学语文课程内容跟学生联系不紧密,缺乏创新力
中学语文课程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但是当前中学语文课程内容过于单调,与学生实际联系较少,在教学上基本是采取填鸭式教学,中学语文教师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讲解,很少关注学生对这些知识的领悟能力,中学语文课堂成了老师的“讲堂”,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感受课堂内容的精彩。中学语文知识特别是在写作上还是以“复制”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导致中学生失去了学习创新能力,违背了中学语文创新性教学的初衷,也无法收到预期的语文教学效果。
(三)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缺乏时代感
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落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通过自身改革和创新来满足时展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可以反映中学语文课程的变化和发展,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也要求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要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中学语文教学往往采用单一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和教学模式割断了中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抑制了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让中学生对中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三、对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完善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对严重偏离了中学语文教学创新含义,脱离了语文教学课本,一味追求出新的语文教学方法,要不断进行纠正。对于脱离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刻意玩弄花架子,脱离中学语文知识积累,盲目地追求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行为,要不断进行纠正。中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扩充知识面,掌握正确的语文教学方法,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才能真正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一)中学语文教学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是创新型的语文教师,必须是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的语文教师,对中学生信息获取的愿望和需求有着敏感的态度。要破除中学语文的教学迷信,挣脱以往教条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搞唯上、唯书、崇拜等旧式教学方法,要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不断激发中学生自身的创作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发展中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只有用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才能帮助中学语文教师站在时代语文教学发展的前沿,能准确洞悉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规律,有着教书不唯书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意识,做到语文教学心中有纲,目中有学生。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并启迪中学生去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并教给中学生创新的学习方法,启发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创新思维意识,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二)中学语文教学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中学生创设有利创新的学习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中学语文教师要多采取一些有助于营造宽松民主氛围的语文学习环境。要充分尊重中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发展的特点。要经常和中学生讨论商量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倡导形成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鼓励中学生质疑的精神。从中学语文课教学堂环境来讲,应该多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的能力。尽量结合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为中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学习机会。为了充分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中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从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要求出发,用比赛、绘画、唱歌、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语文教学,让中学生沉寂在快乐的语文学习氛围之中。
(三)中学语文教学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需要改革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而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递手段不断完善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要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中学语文教学状态,用鲜明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授课,加深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领会。促进中学生积极的学习思维,从而使中学语文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4
一、提升语文知识的思想价值
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升学考试筛选过的,他们往往内心自卑,缺乏上进心,思想素质较差。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必需要强调传道育人。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可从作家和作品两方面实现。这对于思想淡薄的学生来讲无疑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比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屈原,多数学生只闻其名,却不了解他终生报国、投江殉情的可泣事迹。因此我在讲授屈原《离骚》作品时,重点向学生讲述了屈原惨遭流放,但仍然忠心爱国,不计个人得失,最后怀石投江而死。学生在学习之后,引发了无数感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爱国的热忱。再比如我在讲授老舍的《我的母亲》时,通过文章的细腻描写,母亲的对孩子们关爱的细节描写,彰显了伟大的母爱,这让学生们理解了母亲们的不易和自己要尽心孝敬母亲。只有循循善诱,才能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 审美是一种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创设情景和礼仪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情感迁移,这也是一种语文审美情趣的培养。另外礼仪教学中人文性的学习更是不容忽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把礼仪教学穿插于语文教学中间,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语文课堂会更感兴趣,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生动,更有活力,而不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当然,历史、政治、地理也可以融人语文课的教学当中,学生可以从教师“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文化的伟大、知识的浩瀚,从而对读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读中职之前从未离开父母,独立参与社会交往,所以普遍存在社交能力差,内心封闭,词不达意等问题。但对于既将走向社会的中职学生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据本人了解,很多中职学生意识到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但其实内心又渴望交到知心朋友。甚至有的学生靠乱拨电话、上网聊天寻找所谓的知心朋友。长期以往,势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影响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养成,继而影响到毕业生社会角色的定位。所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良好交际能力的形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实践表明,除了对个别严重焦虑者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外,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论辩艺术、思想观点、语言积累(如名人名言、歇后语诗句等),都可以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增强说话的艺术性、逻辑性等,最终达到沟通情感解决问题。
四、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色设置教学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5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着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它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初中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或称饥饿)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思想的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与政治思想及美育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
进行情感教育,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高中的1至6册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土地》、《荷花淀》、《故乡的榕树》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项脊轩志》、《祭妹文》等。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如《与妻书》、《荷花淀》、《孔雀东南飞》等。还有其它的如表现气节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报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想着重谈谈的问题。面对这类课文,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他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这种“回避或禁锢”的作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的看法是,现代传媒及文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中学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风气。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正确引导呢?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如讲到《荷花淀》的爱情内容,用爱情故事里奏出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赞歌感化学生。讲《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明了爱情表现出的崇高美德:真诚、挚爱,负责和奉献精神。讲《与妻书》时,阐明国家和小家的关系,从作者令人动容的娓娓叙述中表现出对妻子对国家的挚热浓情。这样,结合课文我们一方面讲清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爱情,一方面以大量的早恋导致学业失败的实例(当然也不回避早恋成功的实例,但一定要强调它们的比例)讲清什么是所谓的爱情。与此同时再进行两次关于早恋的讨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论,但教师要归纳总结,谈清自己的看法,晓之以理,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从老师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前面笔者已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广博的知识与教学内容联系似乎更紧,它几乎可说是一个纯知识的问题。而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则涉及到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中学生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他们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要求老师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更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处境不同,加上个性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师的态度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给以鼓励。对学生的思想要透彻地了解、掌握,工作应反复做。学生的一些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认真的引导。这引导应把它看作是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要在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人而异的耐心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帮助那些还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学生从情感的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讲、读、写、说中成为更加乐观,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6
一、农村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
1.新教学理念接受迟缓,对学生缺乏心理上的正确引导
农村地处偏僻,信息流通缓慢。而农村教师大都受到过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他们曾经也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学习并成长起来的,所以,教师要在短时间内接受教育新理念会比较困难。而正是这种相对比较迟缓的改变使语文教学效率无法提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在整堂课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充当着主要角色,而学生更多时候都是一个个在观看或聆听的观众一样,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发展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但教师也有必要认识到育人不仅是从文化上、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武装,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信息技术设备缺乏
农村语文教学单一落后的原因主要还有现代化信息设备缺乏,电脑网络没普及、无图书室、无教育杂志的学校比比皆是。就是学校偶有几本图书,也是“古色古味”且被封于书柜中。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农村语文课堂仍是一人、一书、一粉笔,至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只是听说过而已,没有真正用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所以,语文教师只能靠陈旧的教学方式去讲,学生也只有依然陈旧下去。
3.分数仍是评判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对于教师和学生,分数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一种对他们进行评判的标准,但对学生或教师学习工作上的认可单一用分数来衡量是很不科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追求成绩,一味要求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分数、分数、高分数的做法只会从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厌恶。
4.语文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些教师却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不懂得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致使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和改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是不能满足现有教育教学的需要,使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完成,从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广大农村师生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唯分数论英雄显然已过时了,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不一定都是考试门门得高分的人。学习分数高固然好,但我们不能把分数当作学习的唯一目标和乐趣,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鼓励自主学习,感受学习乐趣
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获取的知识一定比通过教师强制性学习获得的知识要牢固、长久。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多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发表自我见解,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3.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自身素养
在农村,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差,也很少买书,即使是条件好一些的家底,也没有花钱为孩子买书读的思想意识。而学校里因办学资金短缺,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室,为学生提供的能看的图书也少。有的是学生本身就不喜欢读书,对看书没兴趣。多方面原因使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高。而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很好的一种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在“读好”中有读的情感上的指导和读的技巧上的指导,特别是要求学生用心灵去诵读、去倾听、去倾诉、去感悟,真正理解读书的意义。
三、农村语文教育的进步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1.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教育,教师应当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应使评价、考试成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而不是制造等级的方式。
2.改进农村办学条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可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社会各界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落后的办学条件。
3.鼓励开发农村有利的教育资源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学校要大力提倡并鼓励广大农村语文教师有针对性地研究农村这个大舞台,努力将语文教学走出课堂,面向自然,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拓宽语文教学的天地,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引导学生增强对家乡山水的热爱,进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进而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