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1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科学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引入,人们对遗传病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对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的诊断、发病机理、治疗和预防都已达到分子水平,即使染色体病的诊断,由于显微切割、探针池建立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的应用,也已深入到相关基因片段的水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作用机理的阐明,不仅对癌的发生发展认识上有新的突破,对癌的基因治疗也提出了新的策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和研究进展为人类基因组的全部测疗和功能分析,特别是对某些致病基因的确认、表达调控,为遗传病的防治等开辟了光明的前景。所有这些医学遗传学的新成就正推动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遗传已成为21世纪带动医学科学发展的带头学科之一。作为培养21世纪医学人才的医学遗传学教材,在其内容上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更新,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在知识储备上提高一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专业基础知识是为学好专业,能够从事某种学科教学打基础的知识。它是专业主体知识的根基,这个层次的知识越扎实、宽厚,就越能促使专业主体知识的发挥。专业前沿知识是指专业发展的前景,包括对所教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了解未来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出要求。随着研究技术和方法的进步,现代医学遗传学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而报道这些新发现、新知识的文献也层出不穷。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又了解医学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有人认为应当压缩和削减遗传学的基础内容,用足够多的时间向学生介绍现代遗传学的新知识;又有人认为只讲解基础知识,不必介绍新知识。而作者认为,基础知识是“根”,新知识是“叶”,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而“叶茂”才能促进整个知识之树茁壮成长,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医学遗传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相关知识属于前沿知识。完成这一计划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基因定位,而基因定位这一方法的应用离不开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的掌握。所以离开基础知识而空谈最新知识,新知识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反之,在教学过程中若不注意介绍科技新发展,知识必将成为一潭“死水”,这样不仅跟不上科学的时代步伐,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又能跟上科学的发展呢?
1讲解经典的基础知识要深入浅出医学遗传学的经典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平衡定律、染色体畸变类型等知识。对于这类经典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知识发展的规律,知识结构相互依存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地展现。例如,介绍孟德尔遗传定律时,应首先从孟德尔遗传实验讲起,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哪些现象?怎样通过这些现象总结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再进一步引出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特例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讲解应用性基础要提纲挈领医学遗传学的基础知识还包括许多应用性基础知识,如染色体病。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所涉及到的病例有十几种。若面面俱到,学时不够。如果介绍的太简略,一些重点知识就会淡化。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作者提纲挈领,有主有次地进行了介绍。主要介绍4个代表病例:Down综合征、猫叫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它们分别是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常染色体结构异常、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性染色体结构异常所导致的疾病。Down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病,其染色体异常在21三体,主要核型为三体型,少数为易位型或嵌合型。猫叫综合征染色体异常为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或全部缺失。Klinefelte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发育不全症。典型的核型是47,XXY。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又称为Martin-Bell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发病率仅次于Down综合征的智力低下性疾病,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由一个基因异常引起的。而对于其他综合征的知识点,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并要求他们课外阅读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病历材料,使得学生带着趣味和好奇去学习,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节省了课时。
3讲解与基础知识相关联的新知识要相互穿插随着科技的发展,介绍与遗传学相关的新进展十分必要。如染色体的结构中包含了端粒结构,有关端粒与医学相关的研究目前处于前沿水平。在讲解染色体结构这一知识点时,作者补充了端粒分子的结构组成、端粒酶的作用、端粒与肿瘤发展以及与细胞寿命的相关研究。实践证明,这样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既详尽介绍基础知识又适当穿插前沿知识,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医学遗传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婷.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1.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2
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是基石,对临床类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等。其中“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2]。“组织学与胚胎学”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两门课程,其中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科学[3]。“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4]。三者都属于生物学的范畴,都是医学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与胚胎学”分别针对人体的宏观形态结构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讲解,“生理学”侧重于功能活动和规律的讲解。结构与功能是有机统一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在讲解结构的时候不能避免功能,在讲解功能的时候要回顾结构。因此,这三门课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交叉性知识,即某一知识点同时出现在其中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课程中。目前在职业院校中,这三门课程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将人体解剖内容与组织胚胎内容合二为一,即“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同时教学人体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将生理内容单设为一门课程。第二种将人体解剖内容与生理内容融合成“解剖生理学”一门课程,同时教学结构和功能,将组织胚胎内容单设为“组织学与胚胎学”一门课程。第三种设三门课程,各自内容分开教学。这三种课程设置各有利弊。将相关性大的课程相融合,有利于学习的连续性,便于学生理解,也避免了交叉性知识点的出现。但由于知识内容的增加,若想在有限的教学周数内完成教学,只能增加课时,这样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疲劳感。而将课程分开,教学时间长,学生学习负担较轻,但是不利于学习的连续性,容易出现学后忘前的情况,且会出现交叉性知识点。目前在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中,基础课程的设置大多采取第三种课程设置方式。
2交叉知识点的影响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较普通高等教育要短,但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量差距不大,因此理论教学时间显得尤为珍贵。医学基础课程交界知识点需要在多门课程中讲解,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比如骨骼肌这一交叉知识点,在“组织胚胎学”中需要讲解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在“生理学”中也要先讲解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再讲解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组织胚胎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理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两门学科间隔时间较长,在学习“生理学”时,学生几乎忘记了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这一交叉知识点,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重新讲解,严重浪费了教学时间。
3交叉知识点的探讨
针对交叉知识点的存在,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分析其更偏重于哪一门课程,实行一门课程详讲、一门课程略讲,不仅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资源,更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人体解剖学”中的九大系统为基础,对“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这三门课程的重要交叉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以供各位授课教师参考。
3.1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骼肌在“人体解剖学”中主要是讲解大体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中则是讲解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生理学”中主要是讲解收缩机制及收缩形式。在这三门课程中,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且都是需要着重讲解的内容,其中肌原纤维与肌管系统的微观形态结构决定骨骼肌收缩功能和收缩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虽然“组织胚胎学”对此交叉知识点作了重点讲解,但在“生理学”课程中,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可以考虑将重点讲解放在“生理学”课程中,先讲微细结构后讲收缩机制及形式,知识间的连续性更强,学生掌握得也更加牢固。
3.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其中,消化腺中胃的外分泌腺所分泌的胃液及其消化功能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组织结构,“生理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分泌机制。两门课程都涉及了消化液的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临床意义”的系统性知识,这样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3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泡是肺换气的场所,肺泡表面张力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讲解了Ⅱ型肺泡细胞的组织结构及其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利于肺通气;而在“生理学”中,肺通气阻力是教学重点,其中肺泡表面张力产生的阻力是肺通气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学”先介绍了肺泡表面张力对肺通气的负面影响,而后介绍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拮抗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产生的原理及对肺通气的负面作用是理解的难点,需要一定的学时讲解。故建议在“组织胚胎学”中略讲此交叉知识,在“生理学”中着重讲解。呼吸系统中的胸膜腔负压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人体解剖学”介绍了胸膜腔的组成及功能,“生理学”介绍了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原理及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整合此交叉知识或者一门课程略讲、一门课程详讲。
3.4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其中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尿液生成的部位。在“组织胚胎学”中,肾单位的结构为重点内容;而在“生理学”中,肾单位的功能为重点,对结构的讲解较为简单。但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复习肾单位的结构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肾单位的结构,才能较顺利地讲解功能。因此,这一交叉知识点在两门课程中都需要作详细介绍。另外,球旁器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但在“组织胚胎学”中介绍得更多一些,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门课程重点讲解。
3.5脉管系统与血液
脉管系统中的交叉知识较多,包括心脏的传导系统、血液循环、微循环、淋巴回流等内容。其中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淋巴回流在“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血液循环是“人体解剖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此部分在“生理学”中没有特别介绍,但是“生理学”对心脏、血管的生理功能的讲解与血液循环的途径密切联系。只有掌握“人体解剖学”中的脉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及掌握“生理学”中的脉管生理。因此,血液循环内容在“人体解剖学”中要重点讲解。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和淋巴回流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着重讲解。在“生理学”中,血液作为单独一章节内容,对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浆、血细胞等内容作了介绍。其中,血细胞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的结缔组织一章中有相应介绍,且内容相似。故此部分可以考虑侧重在一门课程中讲解,以节约教学资源。
3.6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内容在“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人体解剖学”主要讲解各内分泌腺的大体结构及功能;“组织胚胎学”主要讲解各内分泌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生理学”讲解各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的机制及激素的功能。三门课程都介绍了激素的功能及临床意义,故此部分交叉知识点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详细讲解。3.7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内容无论在哪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中都是难点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且有部分内容相似。脊髓的传导功能、小脑的功能、大脑的皮质功能区和自主神经功能在“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且内容也大体相似。对于以上交叉知识点,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着重讲解。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108-02
高等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实验教学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换,新型医学学科的出现以及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新型医学人才刻不容缓[1]。高等医学院校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涉及到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进一步提高实验环节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爱岗敬业、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结构合理、优化精干的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势在必行。笔者结合从事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工作的实际,就本专业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谈些粗浅的认识。
1 努力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医学院校中从事教学、服务教学的一支重要师资力量,和学生有着广泛的接触,他们的思想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因而良好的思想素质、坚定的政治方向是高教工作者,也是从事高教的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众所周知,实验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过程中的服务工作。随着各院校扩招的进行,给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必然加大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还必须帮助解决由于仪器、标本不足带来的困难。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所做的工作又是一项不为人知的后台工作,实验准备繁琐、标本制作及实验仪器清洗都是又脏又累的事情。这就要求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一定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乐于吃苦、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认识到不论在教学中充当什么角色,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只有牢固树立了服务教学的思想意识,踏踏实实、立足本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琐碎的工作中体现到奉献的快乐,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实验技术人员[2]。每一位从事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的人员都应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自觉性和无私奉献精神。
2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大多都是通过整合或重新组建而成的。实验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接触的仪器设备也多。另外,实验室工作既有单独性,又有群体性。在工作过程中,少不了要和任课教师配合,与学校设备处联系,同兄弟部门以及外单位联系,除了需紧抓业务的提高外,更要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大团结、大联合、大协作精神,团结协调,各负其责,较好地发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3]。这样才能努力创造出一个团结、和谐、求实、进取的内部环境,增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3 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众多的高、新、尖仪器得到广泛的应用,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密,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实验技能、实验理论,还要掌握比较广泛的现代科学仪器的知识,熟悉和熟练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性能、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及其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方法。实验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技术人员除了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仪器设备性能、调试和操作方法以外,还应刻苦学习、钻研实验技术,及时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根据教学、科研需要,独立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4]。
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本知识。时代的进步,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给我们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是从事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工作的基本条件。由于历史原因,以前大部分技术人员没有系统地学过医学知识,绝大多数技术人员都是边学边干,医学知识的掌握系统性不强。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病理、解剖、化学等,才能顺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观察标本和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标本和切片是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今招生人数多、专业设置多,对教学标本、切片的种类使用数量频率激增,标本、切片的质量和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因此,需对标本、切片进行筛选,选出最典型的用于教学。这就要求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打好扎实的理论根基,积累丰富的实验教学管理经验。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开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这也给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应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尽快适应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验技术工作。二是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技术。组织胚胎学的理论和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是组织胚胎学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互为依存、互相促进,两者的结合决定着组织胚胎学的发展。2l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经济时代,要求每一位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基本技术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首先应掌握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常规组织学技术。如:动物组织的取材、固定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石蜡切片、常用的HE染色和特殊染色技术等。只有熟练掌握常规切片制备技术要点,才能将动物组织标本以不同方法做成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切片,根据不同组织的不同要求以特殊染色法或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将组织中不同结构显示出来。其次,还要求技术人员熟悉组织胚胎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在配制试剂时,化学知识能正确指导配制各种试剂[5]。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技术才能准备好每一次实验,并制备出优质的组织学切片和大体标本,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三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已成为必然,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已具备了良好的环境。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实验教学改革和技术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除教学任务外,还必须进行科学研究,特别是科研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应继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自身工作能力。熟悉本学科发展动态、了解相关学科进展、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和进修学习,在同行之间广泛交流信息。此外,还应不断跟踪捕获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最新发展动态。随着分子层次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每位组织胚胎学技术人员应不断增加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各种特殊新技术的摸索、建立、改进及应用。如学习和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组织芯片技术及PCR技术等,使技术人员开阔眼界,吸收好经验,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地协助教师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现教学、科研的全面提高[1]。
4 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科学管理素质
实验室是大量人、财、物集中的地方,包括仪器、设备、试剂、药品等,实验室管理有日常的制度管理、人员管理、仪器设备技术管理及安全管理等,既庞杂又繁琐,只有搞好管理,努力做到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条不紊,才能把实验室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6]。为此,实验技术人员要有科学的管理素质,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管理、存储实验管理中的资料和信息,做到实验室管理的方便、快捷、高效。
综上所述,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医学院校专业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医学院校改革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科学文化素养、专业素质是从事实验教学的必备条件,而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则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保证。努力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使自己成为一名基础扎实、技术精湛、乐于奉献的技术人员,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这样才能跟上医学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承担起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多项工作,成为跨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为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
[参考文献]
[1]黄一凡. 医学院校病理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初探[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1):90.
[2]黄蕾,卢方安.浅谈医学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02,4(3):248.
[3]浦海英.新形势下实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134-136.
[4]李艳华. 浅谈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28.
[5]钟瑛.淡如何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自我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02,4(1):64-68.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4
随着人们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视,教育关注的焦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形成诸如“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其中认知弹性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理论,它的提出配合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开放的、共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构建知识型社会。
一、认知弹性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依利诺斯大学的斯皮罗(Rand J.Sprio)等人提出。斯皮罗指出:“所谓认知弹性,意指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境领域做出适宜的反应。这既是知识表征方式(超越单一概念维度的多维度表征)的功能,又是作用于心理表征的各种加工过程(不仅是对完形的修复,而且是对一整套图式的加工过程)的功能。”[1]它分别提出了教学目的―高级学习;教学方式--随机通达教学;教学媒介--认知弹性超文本的范畴体系。其中“高级学习”、“随机通达教学”及“认知弹性超文本”三个范畴在逻辑上是继起的,三者紧密相联,形成一个结构严密的逻辑框架,体现了认知弹性理论的核心观点。
斯皮罗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个人不可能仅仅参照一些规则就能学会运用工具,必须让学习者参与到一个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实际运用各种工具,这样才是恰当的和有效的。[2]认知弹性超文本提供了学习者在随机访问文档时根据需要对原有链接进行动态编辑的可能。这种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超文本,有助于学习者从多种观点的角度接近概念并构建知识表征,真正改善对复杂概念的掌握。认知弹性理论与认知弹性超文本技术,被评价者认为是“适用于以非线性和多维度方式跨越复杂教材的理论与技术,可用于系统化地开发非线性的与多维度的计算机学习环境”。[3]
二、高职免疫学检验的教学现状
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检验手段。该学科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免疫学基础、免疫学技术和临床免疫学。对于高职检验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在课程设置上以职业技术工作领域或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并根据检验师岗位的特点,在理论教学方面强调实用、适度和针对性,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建立以检验专业实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医学检验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设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及考核体系,包括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实验操作训练。[4]
现今为止应用案例式教学、综合教学法、PBL模式等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检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探索出了适应该门课程实验教学特点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有很多学校开设了免疫学检验精品课的网站,可被学生查阅,方便学生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放任式的教学方式,过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这让学生处于无结构状态中盲目探寻,也让学生和教师都忽视了概念在理解中的重要性,这显然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应用认知弹性理论于免疫学检验教学
认知弹性理论是一种折中理论:一方面接受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基本观点,也非常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忽视概念的重要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它走出一条中间道路,显得比较“折中”与“温和”。基于它的教学观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设计。
1.教学思想:该模式注重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同伴的参与,但要明确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因此,强调教师的参与仅是辅助而非主导,同伴的参与只为相互切磋,而不是恶意的竞争,二者的出现只为开创一个能诱导学习者进行良好自我导向的学习环境,学习的活动仍以学习者为绝对的主导。
2.教学目标:针对本学科知识结构中的不良结构,根据岗位需求,修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达到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并为创新思想的孵出奠下基础。
3.教学内容:我们以免疫学检验工作任务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其内容包括传染病免疫学检验、自身免疫病检验、免疫增殖病检验、免疫缺陷病检验、超敏反应免疫学检验、肿瘤标记物检验、移植免疫病检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和质量控制这九大项目。将免疫学基础知识和免疫学技术贯穿到每个检验项目中,这样每一个项目都是完整的个体,但每个项目又都是相互联系的。
4.操作程序:
4.1准备活动:将学生们分组并在前期对学生进行认知弹性理论的培训。设立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也可以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
4.2通过“七个题”来完成课程设计。
4.2.1给题:通过视频或动画,安排任务或给出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动力。需教师合理地安排与教学内容有关但难度较低的内容,尽量与学习者以往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4.2.2选题:通过头脑风暴,将所要掌握的知识扩展,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能力。可能学生不能讲已学过的知识联系在新知识里面,需要教师的诱导,以期最大限度的将知识扩展,但不要过多偏于本课程内容。
4.2.3查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互联网为工具,搜集和整理信息,展开探究活动,在交流与合作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适当的提供相应的网站或资料。
4.2.4解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多途径表达方式提供条件并要做出适当的评价。每个小组要认真记录其他小组的解题答案,而后以照片的形式传到网页内作为认真度的评价。或者自己独立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实时评价,学生将每一步骤拍片传到网页内作为认真度的评价。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4.2.5评题: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和组组之间评价,在网页中评分,激发学生竞争能力,从而以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学生回答网页内的习题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此习题的难易程度是从易到难,只有答对此题才能看到下一题。也可以看出组与组之间掌握的程度。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一。
4.2.6结题:学生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补充,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5
一、学习小学几何初步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就要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通过各种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们在进行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图形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取和运用几何初步知识,并在运用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感知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要认识几何形体,必须理解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几何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的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后得到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等感知活动,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都基本属于表象阶段,因此,一般只描述其某些特征,不作理论性的证明,不下严格的逻辑定义。为了便于掌握教学要求,新大纲中把它们由低到高分为“直观认识”“初步认识”“认识”和“掌握特征”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直观认识――看到有关图形、实物或模型,能初步认识其外形,说出名称。一般来说,初步认识――较直观认识略高一些,能略知图形的一、两个简单的特征:认识(知道)――较“初步认识”又略高一些,知道图形一般特征;掌握特征――知道图形本质特征。这是认识的最高层次,但仍不要求对概念下定义。
对于几何形体的概念,不仅要借助教具的演示,而且还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和测量,来理解它的本质涵义。例如“体积”的概念,本身足抽象的、先验性的。又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贴上彩色纸条后,再拉直展开成相连的4条线段(长和宽用不同的颜色区别),让学生到黑板前实际测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计算,让学生思考:一个长方形有几条长和几条宽?怎样计算周长比较方便?从而使学生获得长方形“周长”的表象,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某些实物的长和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如教室中的玻璃窗、数学课本的封面、桌面等。
二、学习小学几何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知识具有较严密的体系,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因此,我们就必须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研究知识。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就是体、面、线、点,它是构成一切几何图形的基础,所以我们称它们为几何图 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或者它们的集合,都叫做几何图形。贯穿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几何图形,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线:直线、射线、线段、垂线、平行线;五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选学内容);七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选学内容);四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以及与此要联系的四点:端点、顶点、垂足、圆心。从教材的编排看,都是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先出现形体的概念,再教学“求积计算”。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先教学概念,在学生对概念大量感知,并形成正确表象,建立正确概念的基础上引出计算。
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一般要通过直观教学或实际操作,才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再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中包含着判断、推理的过程。例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我们这样引导学生:①初步感知长方体。引导学生结合实物模型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并告知学生,立体图形中最基本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大家谈谈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②提出问题。从准备好的学具模型中拿出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非长方体模型,请学生指出哪个形状是长方体?根据什么说一个是长方体而另一个不是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③研讨交流。学生借助长方体模型和非长方体模型的比较,通过小组研讨,集体交流,逐步概括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进一步研讨,学生抓住了长方体的本质特征。一名同学欣喜地说:“我发现,长方体与非长方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是长方体最本质的特征。”
总之,几何足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且概念多、理论性严密,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虽然有很多教师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仍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作者单位:贵阳市南明区蟠桃宫小学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潘丽杰
青少年处于心理状况、生理状况、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都发生迅速变化的时期。由于社会变革加速、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南干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的都市化和物质享受的丰富,青少年身体成长和生理发育表现出明显的提前趋势。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从小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也无须承担多少家务和社会责任,再加上离异家庭增多和社会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养成,在许多方而表现为滞后和欠缺。
由此看来德育工作必须放在首位,这不仅是当前 和以后的实际需要,也是由我国学校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我校认真贯彻德育大纲,积极改革德育工作,开展了“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实验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自理的品质
目前几乎家家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针对这种现象,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热爱劳动,学会自理的品质。如我对一年级的新生提出:自己学会包书皮,自已学会洗袜子等。要求提出后,我给学生两周的学习、训练期。然后召开班会以比赛的形式检验学生学的训练结果。这次班会还请部分家长参加,做到家长与教师协手教育学生。这次班会收到良好效果,同学们人人会包书皮,人人会洗袜子。此次班会后,我又向学生提出要求:自己学会穿衣服,自己学会叠被子,并帮妈妈放饭桌,盛饭等。学生已尝到了自己动手做事的喜悦,所以这一要求提出后,同学们纷纷响应。这样,学生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成了家庭中的小主人,而不再是“小公主”“小皇帝”。
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品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加之每个家庭多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的娇宠,使得多数学生有浪费粮食,乱花零钱的坏毛病。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照此苗头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针对这种状况,我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来讲艰苦奋斗的意义。如:我们召开故事会,讲雷锋的故事,讲解放前劳苦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讲过草地的情况,讲祖国贫困地区的孩子渴求上学的心愿,讲一分钱的价值……同赴故事会,学生认识到国家还不富裕,大多数人、大多数家庭收入还不高,知道在祖国贫困地区有和他们一般年龄的孩子因家里没钱而上不起学或中途辍学。我还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切磋,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这样,课内外校内外便形成了统一的教育网络,强化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艰苦朴素的好品质。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近几年来,一利r“各顾各”的思潮在社会上出现了,在学生身上也有了明显反映。如班里学习较好的学生不懂得去帮助落后一点的同学。有的同学不小心跌倒,只有自己哭着起来。有次班里苑蕊同学患重感冒头晕,不小心吐在自己的书桌上,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肯主动去擦。看到这种情况,我首先走过去,拿抹布擦拭苑蕊同学身上的脏东西。这时,我的做法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纷纷动手帮忙擦拭。以后同学们发现班上谁再生病后,有的同学端一杯热水,有的同学会找来一片药(班级里设有小药箱)。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大家相处得非常愉快。
同学们不仅关心周围的同学、亲人,也同样关心远在千里素不相识的人,尤其是在近期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响应号召,捐出自己的衣物,捐出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这次班会上我对同学们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学们分享助人为乐的喜悦。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品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为班级的每名学生创造为集体服务的机会,班级设立了“卫生督察员”“行为规范检查员”“好人好事统计员”“扫除用具管理员”等多种职务,让大家来分担班级管理工作。同学们都暗自努力,做好自己分担的工作,使得班级连连获得纪律、卫生红旗。在大家高兴之余,我引导学生讨论,“红旗是怎样得来的?”同学们明白了红旗是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从而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集体,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初步形成了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里我就不再一一枚举。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足一朝一夕的事,我们教育工做者要谆谆教诲,循序渐进,循循诱导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想教育学生作品德高尚的人,我们教育工作者本身要品行端正,这样给学生以楷模的影响,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6
为全面把握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能力,必须首先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为了正确认识和定位新课程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探究新课程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此略作探讨:
一、语文基础知识“为什么教”
1.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能确保和促进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学系统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说教学,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形成,都要以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例如课文阅读教学,须先从理解语言形式入手进而体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的高度来品味表达技巧。又如,学好语法,可说得正确,合乎规范;掌握修辞手法,可说得更好,写得更好,也能贴切、得体。因此,抓好语文知识的教学,是能确保和促进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
2.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有效地促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语文基础知识是构成语文能力的要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规律,同时通过练习与言语实践,养成技能,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并在运用知识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和成熟起来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须能有效地指导语文能力训练,促进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此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还要重视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学用结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语文知识是前人在学习、运用语文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知识,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对激发学生热爱母语母文的感情和提高文化素养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人类社会的事、理、情、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斟字酌句、含英咀华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博大精深、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这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4.语文教育需要通过语文知识来规范、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
现代信息社会,电脑的普遍运用,对语言文字应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们"要求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达效果"。个体不能满足于单纯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中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能力,绝不能滞后速发展的现实。语文教育要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在语文教学中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和语文知识来辅助、规范、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至为重要的。
二、语文基础知识“教什么”
新课标则明确指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是为了向能力方面转化。”新课标附录所列出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只有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和常见修辞格等五项内容。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新语文教材的汉语知识也不再系统编排,只精选了极少量的知识零星地点缀于课文练习之中,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即时训练;新课标附录所列出的那些语文知识,则分配到了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之中,整套教材所编排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之从前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缩减。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应贪多求全,而应以实用性和必要性为准则来进行合理取舍——这些知识应当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积极作用。在《初中语言知识新视点》对初中阶段的语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归纳为18条:(1)汉语音韵与情绪的表达;(2)汉字的形体与意蕴;(3)汉语数量词的修饰性;(4)词义与语义;(5)词语的形象色彩;6)成语的理解与运用;(7)言辞选择与词语变异;(8)比喻的探究;(9)对偶与对仗;(10)辞式的扩展;(11)句子成分的应对性与语序易位;(12)流水句与欧化句;(13)句式的选择与变换;(14)句子的动态分析;(15)复句系统与句群组造;(16)句子语气类型;(17)语体的分类与渗透;(18)非语言因素的表意功能。这些整理看起来还比较繁杂,操作起来也还有相当的难度,但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无疑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如有关形声字的知识,虽然新课标和新教材都已不再提及,但是客观地说,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辨析形似字、避免写错别字确实有很大的作用,至少,像“籍贯”写成“藉贯” 、“松弛”写成“松驰”的现象就不容易再出现。
又如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就指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就是说,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并非因为它们是考试的内容,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进而学以致用,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还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熟练使用不同句型、灵活变换短语结构、适当积累文学常识等其它方面的内容,只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表达内容、体会或抒感、感受或增强效果,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完全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讲析。例如短语的结构,学生如果在这方面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那他们在避免语病、撰写对联、仿写佳句、形象表达等方面都将受益匪浅。这样看来,花上一点时间教学生一些这样的语文基础知识又何乐而不为呢? 转贴于 三、语文基础知识“怎么教”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注重引导兴趣,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讲究授课艺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及时将点滴基础知识记录下来,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在讲标点符号的用法,我首先给学生出了一副对联:“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添加标点符号,学生断句之后的情景可想而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要也体会到了,学习起来非常积极。
2.精讲多练,变侧重传授语文知识为侧重训练语文能力。
“精讲”说的是不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引导学生去深钻某一个名词术语,或是带有理论性质的问题,而是尽量用语言事实来说明问题,不作从概念到概念的讲述。至于训练,是组织语文知识教学活动的重点环节,应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组织语文训练要注意:训练内容要有针对性、典型性,能够顾及语言现象的各种类型,但不搞"题海战术"和无谓的机械重复。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要把语文知识教学内容渗透于课文讲读中,也就是说把有关语文知识点放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讲,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理解语文知识。比如复句教学,单纯地集中讲解复句,学生很难理解,如果与理解课文句意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好得多。
4.联系学生语言应用实际。
结合作文评改,选择学生最容易出错的语言现象:结构混乱、语序失调、虚词用错、成分搭配不当、句子关系不清、遣词造句不精当等,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自觉语言基本规律,提高正确语言运用能力。
5.可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基础知识也应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我们要重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譬如,可以在写作训练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以自己或同学的作文为材料,找出并修改文中在写字、标点符号、语句表达、修辞手法、文体格式等方面错误,这是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图书、报刊、多媒体、网络、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外资源,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查字典比赛、搜查招牌错别字、成语接龙、语文谜语趣猜、春联汇编、看谁积累诗词多、广告辞中的修辞、歌词中的语文、短信创作、语文知识竞赛、文学知识抢答等。这类语文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掌握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积累,增强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6.集中学习基础知识。
虽然组织集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再是首选,但是有些时候集中教学还是必要的,特别是文体知识的学习。初中的文体主要是记叙、说明、议论三种,并且写作也要求在初中会写记叙文和简单的说明文及议论文,因此这些文体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接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时可以先把有关文体知识集中组织教学,使学生对于文体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组织学生把握具体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费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九年级上册学习议论文时,就把有关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说一说,再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和介绍议论文的写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