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枢纽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枢纽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枢纽工程

水利枢纽工程范文1

关键词:水利枢纽工程;防渗技术;施工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枢纽工程中的防渗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题多之且复杂。但是,因为防渗质量的高低直将接影响到整个水利枢纽工程能否正常的投如使用,牵涉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等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的同时,还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解决问题创造出更好更符合要求的新技术。

1 灌浆技术的种类与应用

1.1 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

卵砾石层的防渗帷幕灌浆,一般是采用以粘土为主混以少量的水泥的混合浆液来进行灌注。而因为地质条件上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对浆液的填充范围进行控制。而为达到防渗标准,一般需要使用3 排以上的灌浆孔。这种灌浆法不易形成独立的钻孔,一般所使用的方法有套阀式灌浆、打管灌浆等。这种灌浆方法中钻孔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灌浆的质量,所以要对这一钻孔过程高度重视。

1.2 高压喷射灌浆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高压水泥泵中的水泥浆液的冲击力完成对被灌浆土层结构进行破坏,使被灌土浆层的土颗粒与泥水浆液混合凝固,形成拥有一定形状以及性能的固体,以此来起到防渗的作用;而根据被灌浆土层的结构以及防渗的需求不同,高压喷射中又分为定喷、摆喷和旋喷等方法。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处理的优点有设备简单、材料来源广、效率高、工程造价低,搭接防渗的效果好等。而它的缺点则是由于机械多、对地质条件的要求高等原因,无法控制好漏喷现象。

1.3 膨胀浆塞法以及控制性灌浆

膨胀浆塞法灌浆一般多用于大坝横缝渗漏上,它是利用浆液填满钻孔和邻近的横缝,以此来达到防渗的目的。这种方法有施工效果好,浆液填充饱满等特点。

而控制性灌浆则是近几年刚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灌浆工艺,是对传统工艺的改进,通过对浆液压力和流量的控制,在确保质量和效果的情况下,有效的对灌浆范围进行控制,既节约时间又不浪费投资。

2 防渗墙工程的种类与应用

2.1 倒挂井法成墙

倒挂井式成墙法是一种用传统方法修筑的垂直防渗墙,它最主要的地方就是用人工进行挖掘,用井的方法把冲击钻造孔法代替,每井都浇成一个混凝土材质的井,而各井柱间又互相搭接,组成整片的混凝土墙,将透水地层隔断,这样,也就达到防渗的目的。利用此法,既不需要使用专门的成槽机械,同时也不需要用泥浆护壁。

2.2 射水法成墙

射水法成墙所需要的设备主要有浇筑机、造孔机和混凝土搅拌机三种。这项工艺主要是利用造孔机成型器,射出高速水流来对土层进行切割,而成型器则上下运动切割修整孔壁,并使用泥浆护壁,正循环或反循环出渣。等槽孔形成之后,再浇筑混凝土,形成薄壁防渗墙。

2.3 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墙

这种工艺的要求是搅拌机要一次多头的钻进深土层,同时将水泥浆喷入土体并进行搅拌,让水泥浆与土体可以充分混合,然后凝固成一层水泥桩,再将桩与桩进行连接形成水泥土防渗墙。这种工艺具有施工简单方便、无污染、工程造价相对较低的优点。它一般适用于粘土、砂土、淤泥和砂砾层,这种方法防渗效果明显,工程质量可信,所以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4 锯槽法成墙

在此项工艺中,上下切割的锯槽机的刀杆按特定的倾角和一定的速度向前移动开槽;而被切割下来的土体则由排渣系统全部排出槽外,并使用泥浆护壁,最后再浇筑塑性混凝土,形成防渗墙体。锯槽机转动切割方式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不同规格组合的刀杆,具有不同的开槽效果。锯槽法适应于粘土、砂土等砂砾石地层。它的优点就是成槽连续、效率高、墙体连续、质量好成墙深成墙深。除此之外,它还能利用自凝灰浆、固化灰浆等形成不同强度以及抗渗指标的防渗墙。

3 水利枢纽工程防渗施工技术

3.1 工程概况

在阳东县兴建的某水利枢纽工程,是以补水和供水为主,发电为辅的大型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由大坝、右岸导流泄洪洞、左岸引水发电洞和地下厂房四部分组成。工程坝址距阳东县城45km,总工期为55 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18 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24.5 个月,工程完建期限12.5 个月。

3.2 施工技术上的创新

3.2.1 坝基上的垂直防渗

该工程中的坝基防渗处理上的难度在水利枢纽工程史上都是少有的,所以坝基的防渗是整个工程的重要难点之一。而为了让坝基垂直防渗设计与工程的实际情况更相符,在工程开始之前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坝基的垂直防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施工前进行的实验中取得的成果表明,在覆盖层深厚、地质条件复杂的位置,采用此种技术进行防渗,所需要的资金要比预期投资少且工期短。

(2)冲击反循环钻机的使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在覆盖层深厚的地方,结合冲击反循环钻机和冲击钻机两者的优势,使用钻劈法和钻抓法成槽工艺,大大提高了建造混凝土防渗墙的效率。

(3)改进传统工艺。在进行的坝基灌浆实验的成功,表明了“孔口封闭、自上而下”的分段循环灌浆是可行的。这种方法解决了灌浆施工中的一系列难题,是对传统方法的改进,可在同类工程中进行应用。

3.2.2 坝基覆盖层深厚处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1)墙段连接施工技术。坝基混凝土防渗墙槽段以45m 为界,其上的接头使用接头管法连接,而之下的则采用钻凿法连接。

(2)覆盖层深厚处的钻孔技术。经由对坝基的防渗施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理复杂地质条件的覆盖层深厚处的防渗技术。在钻孔时使用泥浆护壁,并在泥浆中掺入防塌剂和增粘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孔壁的稳定性。而混凝土防渗墙在搭接时则采用接头管法,覆盖层深厚春勇孔口封闭法。

3.2.3 防渗墙施工中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技术

(1)大坝防渗体的选择。工程处拥有丰富的沥青混凝土骨料,却没有粘土,所以,在此处的坝体防渗体选料上,将粘土心墙用沥青混凝土心墙代替。而与粘土心墙相比,沥青混凝土心墙有这样一些优点:①它具有不透水性、可塑性、伸缩性以及稳定性等特点,受外界因素影响相对较小。②因为原料地与施工地近,避免了许多因运输而产生的问题。③这种材质的坝体抗震性好,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进行缺陷自愈。

(2)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施工技术。在整个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此种墙体的施工环节多、要求高、同时质量控制标准也高并且施工干扰大。所以在施工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选用的材料配合比误差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②现场施工时,要经常进行取样,对骨料进行检测,在沥青混合料生产出来前,操作人员对混合料的各个部分拌以及系统的各种装置进行严密的检测。③沥青混合料在拌制时,要将先后顺序和相应的时间掌握好。④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卸入受料斗内,通过卷扬机滑轨送入拌和楼进行拌和,再将沥青混合料成品料仓(保温储罐)进行统一储存。

(3)沥青混凝土心墙在铺筑时的质量控制。①进行碾压时要根据施工要求加大检测频次,碾压温度要控制在145~155℃。②为了确保心墙的厚度,摊铺机在进行混合料的摊铺时,一定要保证速度均匀,派专人对其进行监督,心墙的大摊铺层厚度要控制在26~30cm,而压实厚度则为23~27cm。③心墙的宽度要满足设计要求。④要使用振动碾进行碾压,在进行碾压之前,要人工对碾压轮进行清理,碾压时要对温度、次数、方式和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在碾压过程中要匀速行驶,决不能横跨心墙或是突然刹车。定期的对振动碾压进行检查和修理,以避免振动碾的频率、振幅以及振动力退化。

4 总结

总之,当前各种水利枢纽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由于这些工程建筑的老化,和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一些失误等问题,水利工程难免会存在一些渗透现象,所以对于水利枢纽工程防渗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应用时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大意,要全力做好水利枢纽工程的防渗工作,保证水利枢纽工程的质量,使其能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水利枢纽工程范文2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简称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坝址上距三门峡大坝130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处在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位置,是黄河干流在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工程建设工期11年,主体工程工期8年。1999年9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2001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2009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小浪底工程投入运行管理10年来,在防汛抗洪、河道减淤、城乡供水、生态改善、电力开发等方面作用突出,取得显著效益。

总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经验,尤其是研究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档案管理特点,对促进工程档案管理,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以工程师为纽带的档案管理体系

,小浪底工程建社按照国际通用的FIDIC(菲迪克)合同条款,采用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管理体制。FIDIC的中文全称为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onsultingEngineers)是世界工程咨询行业权威组织,其制定的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合同条款等,已被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银行和国际组织普遍承认并广泛采用。FIDIC(菲迪克)合同条款的“工程师”与国内技术职称的工程师具有本质的区别,在“菲迪克”条款中,工程师是独立的第三抗工程师应公平、公正、公开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职责和权限。项目法人与国际承包商的工作联系,包括公文传递、工程资料的收集都是通过工程师完成的。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简称小浪底建管局)作为小浪底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承担建设管理任务;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小浪底建管局委托承担小浪底工程建设监理和咨询任务,即履行FIDIC(菲迪克)合同条款中的“(工程师”职责。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下设4个工程师代表部和5个职能部门,每个代表部下设综合部、合同部、工程技术部、现场部等部门,全天候、全方位实施工程监理工作。工程师代表部负责项目法人与承包商往来文件的收发、翻译、流转、存档等。工程师代表在主持分部工程验收时就要检查工程资料整理情况,使其基本具备移交条件,在单位工程验收时承包商要按照合同要求整理应移交的工程资料,工程师代表部重点审核工程项目的施卫情况、质量检测情况、进度控制情况、资金运作情况等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以及是否符合档案管理规定,从而把整个项目施工形成的大量资料,都纳入到小浪底建管局档案管理范围,成为建设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包商移交的工程资料达到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后再组织竣工验收。因此,工程师成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的纽带和桥梁。

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机制

国际招标工程项目的运作完全是依照合同进行。因此,工程项目合同中关于施工、竣工资料移交条款,从根本上制约着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如在大坝标台同文件第六章合同特别条件12款规定:“承包商应提交此合同和技术规范规定的图纸和技术资料。提交的材料应包括设计资料,计算,目录表,图表说明,安装、操作和保养说明书,所有有关永久工程设备的必要细节,关于承包商设备的详尽说明与性能资料关于临时工程的详尽说明、图纸与计算,有关施工方法与程序的细节,有关实验室和现场检验程序的详细说明。所有提交的材料必须加盖印章或附有承包商签字的证明书以表明这些资料已由承包商审核。提交材料E的印章或证明书向工程师表明,承包商已确定和核对了所有的工程量、尺寸、现场施工标准、材料、目录编号和类似资料,同时表明已根据合同文件的要求对每份材料进行了审查。”按照该条款规定,承包商就必须对工程施工、竣工图纸、使用说明书、合同管理、信函往来等大量资料按照我国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分类、整理、立卷,经过工程师审查后移交小浪底建管局档案管理部门。

在小浪底工程建设中,合同管理处于工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承包商把工程合同当作圣经,因为工程合同是根据国际通用的菲迪克条款签订的,整个工程建设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围绕合同进行,小浪底工程合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工程规模大、工期长、技术复杂,最大单项合同额约30亿元人民币,合同工期最长8年;二是“双轨制”管理,不断出现国内项目管理体制与国际合同执行的矛盾;三是合同主体构成复杂,存在多层次,多方面复杂的利益博弈,管理协调难度大,四是项目法人为中方人员,国际承包商的主要管理人员为外抗施工队伍或劳务为中方,新型的管理机制对合同管理构成较大挑战,五是工程建设期间国家政策法规、汇率和价格机制发生较大调整。合同的复杂情和多样性必然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大量资料,如小浪底建管局与工程师、承包商往来的大量信函、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等基础资料都是档案收集的重要范围,也是解决合同争议的重要依据

以反索赔为重点的档案利用

档案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在小浪底工程项目建设实践中,档案的有效利用在与国外承包商的索赔与反索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外承包商为了中标一般是采用低报价高索赔的经营战略达到盈利的目的。因此,索赔与反索赔从工程建设伊始就埋下了伏笔,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这种博弈逐渐明朗,以至于愈演愈烈,在小浪底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坝标承包商提出索赔15项;泄洪工程标承包商提出索赔80余项;引水发电系统标承包商提出索赔35项;索赔额度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索赔与反索赔的法律依据是合同,证据就是现场记录,也就是档案资料。档案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系统成为反索赔的关键。小浪底建管局在工程建设中,按照合同要求及时收集档案资料,仅泄洪工程就收集了3万余卷,从合同文本到谈判备忘录,从监理工程师日志到承包商现场记录,大量完整、准确的档案资料为反索赔工作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在与承包商索赔与反索赔的谈判中,小浪底建管局坚持以合同为准则,以事实和。档案资料为依据,既坚持原则又充分协商,积极发挥国内国际各行业专家的作用,对承包商提出的130余项索赔驳回100余项,大幅度降低了索赔额度,牢牢掌握索赔争议处理的主动权,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

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档案资源共享

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是小浪底工程建设中处理信息的主要手段。所有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进行处理、整理、分析。归类后存入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共享,网络中的各个工作站可以调用和共享信息资源。在小浪底工程建设中,信息来源包括承包商和工程师之间的大量往来信函,现场监理值班日报、施工进度周报、施工进度月报、支付凭证、各种会议纪要、备忘录、现场地质素描,以及其他信息简报,如质量简报(周、月报)、测量计量简报(周、月报)、原型观测简报(周、月报)、工程监理信息、施工现场安全监测、安全生产简报、环境保护月报等。为确保小浪底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的准确、科学、及时交流,项目法人和工程师开发建立并完善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了合同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数据共享。在进度计划管理中较早使用了美国Primavera公司的P3进度管理软件和Project软件;车间图的编绘和审查,广泛使用AutoCAD软件,使工程管理中的技术信息数字化;使用文字识别技术、图形扫描技术、位图转换矢量图技术,把工程管理中的纸质信息数字化。通过Access、Paradox等数据库软件的使用,使庞大的原始数据得以及时、高效、合理地处理和分析,整理输出了合同管理和领导决策需要的数据、曲线、图形等资料,为合同问题处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实现了由实物信息管理到数字化信息管理的转变,使工程管理从现场直观管理上升为以数据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

水利枢纽工程范文3

【关键词】发电效益;水利发电机组运行特点;电气主接线

【 abstract 】 not mainly in power generation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hub project in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wer benefit. How to use different in the reservoir conditions, make the generator set in already pick up person power system play its full role. This project is the main electrical wiring design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and need to break through conventional consider problems.

【 key words 】 power benefit; Water conservancy generato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electrical wiring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对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从过去常见的为防洪、灌溉或发电而兴建水利或水电工程,从充分的利用水资源的角度规划到兴建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是大型水利工程,就连中小型水利工程也都越来越重视如何能够充分的发挥工程应有的社会效益。

1既定条件下发挥水利工程的发电效益

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中发电往往不是第一位的任务,水库的运用主要取决于防洪、灌溉、城市供水、航运等因素,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工程设计中一般易将发电当成附带的效益而不做更深入的探讨。但事实上不仅大型就是中小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也存在着诸多发电效益的潜力,一般其建成的初期阶段发电效益还较突出。从事电气主接线设计的人员,需要主动配合动能经济规划工作,结合工程所在电力系统的需要,充分考虑水库运用的不同季节、不同年度、其他不同因素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趋势或规律,深人挖掘该工程发电效益的潜力。

1.1水利工程不同季节的发电潜力

水利工程中水库运用季节性较强,对某一项此类工程而言,常常在特定季节有其特定的要求,而在其他季节则有灵活运用的余地。如以防洪为主的水库一般要求汛前放空水库留出防洪库容,而讯后蓄水则可主要用于发电。以灌溉为主、满足下游用水需求的水利工程常被认为只能利用放水时发电,似乎仅相当于径流发电而无调节能力可言。事实上东北内蒙古地区主要要求解决5一6月间春灌用水,其他季节则可更多兼顾发电的要求,即除了在雨季可利用来水充分发电外,从秋冬直到来年春季约半年以上的时间里,均可在水库水位较高(以蓄够来年春灌用水)的情况下,利用少量来水担任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的调峰和事故备用,可大大改善该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

1、2水利工程不同年度的发电潜力

水利工程中不同年度水库的运用也存在很多发电潜力。如以灌溉为主的水库,所需调节库容往往是按规划灌溉面积计算的,而为实现灌溉所需的农田工作一般则需要一定乃至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即水库建成后常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灌溉面积才能达到规划值。在此期间则可采用以发电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灌溉为主来设计水库的调度运行,更多地发挥发电效益,其发电直接经济所得亦能很好地补充工程投人初期还贷的迫切需要。

其他因素的存在和其演变规律也有类似的情况应予以考虑。

总之,电气主接线的设计人员的首要工作是主动配合规划设计人员充分依据上述种种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工程的发电潜力,合理地设计工程的装机容量和装机台数。

2水利工程发电机组运行的特点

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的发电机组容量不一定很大,但该工程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却往往比单纯水力发电工程复杂。即在一年的不同季节,机组的运行不但受来水条件的影响而且要受放水条件的制约。在一年中某几个月份,机组运行主要决定于非发电任务,而在其他月份又有按电力系统要求调节发电出力的可能。如以防洪为主的水库在讯前放空水库期间因发电水头降低,会使发电出力下降,而在汛期机组则要尽可能超出力运行以获得更多的发电量。当水库有调节灌溉用水任务时,在灌溉季节,机组需按灌溉用水要求连续运行,流量可能大致不变但水头则会持续下降造成发电出力逐渐减少,而在水库蓄水以后的秋冬季节,因天然来水量较少,水库机组仅留少量甚至一台做调峰运行。总之,不同的工程,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其发电出力、机组运行台数和单台机组的发电容量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深入分析本工程机组运行的特点将是电气主接线设计中应引起重视并不可缺少的一个工作环节。

3根据工程特点选择电气主接线

3.1电气主接线应有较好的灵活性

水利工程的电气主接线设计常常受两个相互制约的要求的影响,一方面要求主接线尽可能简明清晰,以节约投资和便干电站的运行维护;另一方面又要求所选用的电气主接线有较好的灵活性以适应于不同的运行状况。一般以发电为主的工程宜更多地考虑前一个因素,而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则应更多地考虑后一因素,即充分考虑电气主接线的灵活性,使其具有适应于各种不同运行状况的能力。

3.2电气主接线应有相应的可靠性

在比较选择电气主接线时,可靠性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结合水利枢纽工程电气主接线设计中有可靠性的分析相对比较还得顾及一个不同于一般水力发电工程的特殊特点,即不但要考虑设备事故对发电的影响,还必须考虑设备事故对该枢纽其他功能的影响。如灌溉用水往往是通过发电机组放水的,在枢纽不再专设足够其他放水设施的情况下,机电设备故障不仅仅是影响发电而且还会影响枢纽下游的灌溉用水,这在灌溉季节会造成大面积农田的减产,其损失和影响更大于发电容量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该因素对可靠性的要求又不同于发电设备,即在此种情况下一般还可允许电站短时停运,而对需较长时间才能修复的主设备事故则需慎重对待。这一点在选择机组和主变压器台数时是不可忽视的。

厂用电源及其接线的可靠性也有类似问题需要考虑,特别是对泄洪、航运等设施供电要求的可靠程度比厂房内机组辅助设备用电要求的可靠程度还要高。中小型水利枢纽工程在厂用电源不多的情况下,常考虑起动本电站机组供电的可能性,并在接线设计和机组附属设备设置中需考虑落实本方案的可能。

3.3电气主接线应有一定的经济性

水利枢纽工程范文4

关键词:水利枢纽 施工管理 建议

1 对于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的管理

进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水利枢纽施工过程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保障施工安全。

1.1 加强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工程施工建材的质量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在进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加强对工程所需建材的控制和管理,工程队伍要安排专人,按照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及规范对水泥、钢筋、砂石等建材的质量进行检验,履行检验的各项手续。在检验过程中必须完整保存建材的各项数据材料。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建材进场,不合格的建材一律不准进场,对于进场的建材还要按照建材的性质、形态等因素进行分类储存。此外,进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展开施工:从开挖土石方、基础验收、垫层铺设、钢筋制安、模板支固、砼拌合、运输、建筑施工到养护,都必须依据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以及工程的设计来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对每道工序的检验,在一道工序验收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并对各项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记录,记录要详细,不仅要包括施工建材的相关数据、施工工序和检验结果,同时还要对最终产品的形成进行记录。记录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1.2 加强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工期的管理

在建设水利枢纽工程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施工工期的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竣工时间不超过工程合同所规定的日期,保证合约的顺利履行。为此,笔者对加强工程施工工期管理的途径进行了思考,针对施工过程中比较花费时间的环节,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减少施工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一是利用吊塔进行运输,或是从拌和站直接入场,以此减少砼拌合后运输要花费的时间,从而加快工程工期的进度;二是加强对建材的管理,制定出详细的建材计划,保证工程施工现场建材的及时供应,对于工程施工的主要建材采用专车进行配送,以此减少建材供应不足而造成的延误工期的情况发生;三是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应用,对施工现场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调配,优化施工现场设备的资源配置,利用机械设备的高效加快工程工期的进度;四是合理利用激励和评价的方式,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正是因为这样,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因施工人员主观原因而造成延误工期的情况产生,为此,施工单位有必要制定一些奖惩机制,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1.3 加强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

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逐渐向白热化演变,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为此,工程施工单位要想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可以成立以水利枢纽工程安全体系,选派专人对项目工程的安全进行管理,并在各施工小组的施工任务中增加一项与工程施工安全相关的任务,例如工程巡检、上下岗位时进行工作交接等,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防患于未然。不仅如此,施工单位还要加强对其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思想教育,在工程施工人员心中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从思想上改变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施工,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

2 对于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理

2.1 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建材的管理

对于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建材,根据需要可能性,具体地可以分为设计量(S)、预计损耗量(Y)和额外发生量(E)。这三项构成了最终发生量(Z),其中设计量(s)是满足结构特点和保证质量的必须量,是必须按照设计实施的;预计损耗量(y)是用于其他结构构件的连接、支撑和架立的;外发生量(E)是由于实践施工与预算计划有落差造成的。建材管理就是尽量使(S+Y+E)/S的比值最小化,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目标。为此,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建材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是加大建材管理力度,根据施工现场对建材的使用情况,对木材、钢材、管材和模板归类,通过领用量、实际量和预计量的比较,形成一个数字化的管理。二是对现场领用量和实际使用量进行比较,核对每一种建材的正常损耗,超出有效适用范围的量,造成的建材浪费,对造成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查缺补漏;三是综合各类因素,合理计划分层,从长远利益考虑,在保证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架立支撑和连接所用的辅助建材,更要避免超高架支撑。四是加大模板、排架等周转性建材的次数降低周转费用。五是要将拆卸后的建材妥善保管,合理放置,便于利用,使每一种建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用;六是要制定合格的建材管理制度,防止建材的丢失,乱用和人为浪费,能利用的建材绝不能随意堆放和四处丢失,做到活完场清;最后还要在施工中选用最优方案,在相关标准及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建材布置,实现建材使用的最省、最快、最优目标。

2.2 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

在进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许多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减轻了施工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质量。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设备被引进到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之中,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为加强对高新施工设备的管理。一是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减少设备的闲置,从而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益;二是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养护,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三是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设备的了解和掌握,并制定与设备操作使用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标准,减少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总而言之,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其施工设备的管理,才能保证水利枢纽工程的如期竣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3 有关完善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阶段规章制度的建议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质量的可靠依据。为此,在进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水利水流工程施工阶段的规章制度,提高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促进工程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过渡。

3.1 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用人制度的完善

人是水利水流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很少的因素,为保证施工质量,有效进行施工管理,就必须“选好人、用好人”,这就需要通过加强用人制度的完善来实现。施工单位可以制定一系列考核措施,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培训的方式来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工程施工“自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不断进行查缺补漏是完善工程施工的重要方法,笔者称这种方法为“持续改进”。水利枢纽工程具有众多职能,因而其施工质量必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其职能才能实现。“自检”也就是针对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或制定解决方案,通过整改解决问题,最后在进行检查,并针对此类问题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这种持续性的检验方法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水利枢纽工程范文5

关键词: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控制网;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建筑物测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施工控制网的布置,控制网的精度会对建筑物的测放精度产生极大的影响。一般会在水利工程项目的研究以及初步设计阶段,根据测图比例尺大小确定最为合理的控制网等级,确保地形图的精度能够符合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最近几年以来随着GPS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已经不再利用首级控制网了,而是直接完成图根级控制的布设操作。因此在工程正式施工中,需要按照工程规定的测放要求以及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等合理设计施工控制网,确保其能够满足施工精度提出的新要求。

1 实例概况

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于某流域当中的Ⅰ级支流上,整个流域的面积达到了3131 km2,河流总长度为163km,总落差大约为1351m,坝址能够控制的流域面积达到了2800 km2。该水利枢纽的主要任务是防洪,同时兼有发电、农田灌溉以及水利航运等功能,属于综合利用性质的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属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高达到了81.5m,正常情况下蓄水高程大约可以达到138.5m,整个水库的库容量一共有12.5亿m3,此外,整个电站厂房当中装机大约为145 MW,并且在右岸设置了长度为308m的引水隧道。该水利工程的施工等级属于Ⅰ级,位于低山丘陵区域,交通运输方面较为便利,不过坝址两岸山体较高,坡度角度,地形相对来说较为复杂。

2 控制网的设计过程

2.1建网的具体要求

在整个水利枢纽建筑物的控制过程中,施工控制网的设计是一个基本环节,一定要做好关键的控制工作。这就要求施工中满足下述几个要求:控制网的覆盖范围要达到水利枢纽的要求;能够对坝址区域内的所有建筑物实行基本的控制;网点要具有较好的通视条件;可以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低等级控制点的加密操作;控制网点在遭受到损坏以后能够及时的进行有效恢复;控制网点要求具有较高的精度。

2.2 平面控制网网型结构的具体设计过程

由于水利枢纽所在区域的两岸山体较高,坡度较陡,地形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因此在构造网型的时候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在设计施工控制网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方便施工放样操作,所以可以在坝轴线上的左岸和右岸分别设置一点。而在该水利枢纽中,由于坝轴线是在两岸山脊的上游侧,在跟下游网点进行通视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这就需要在坝轴线的周围适当增加网点,以此来共同构成网形。在经过了若干次的实地勘察之后,将该水利枢纽的平面控制网网型结构最终确定为:全网控制点一共包括9个,其中6号点(起算点)和7号点处在坝轴线上。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平面控制网网型结构

2.3 平面控制网观测方案的具体设计过程

在确定平面控制网型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观测方案进行考虑,对二者同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设计。首先需要将网型固定,确定最佳控制点的位置以及最合理的观测方案,降低工作量,保证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在进一步对比各个观测方案之后,将平面控制网最终确定为二等边角网,具体观测方案的内容为:(1)全测边,需要对26条边进行逐一观测。(2)对一部分水平角进行观测,并在1到6号点设置相应的观测水平角,最后对26个水平方向进行观测。(3)在观测平面控制点的高程时,可以采用下述两种方法,一种是三角高程法,另一种是直接水准法。(4)在测边的时候可以采用精度为1mm+1ppm的测距仪标。在测角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型号为WILD T3的光学经纬仪,要求将测角的误差有效的控制在1.0″以内。

在选择合理的观测方案时,需要对控制网的精度进行大致的估算,确保网点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知道:各个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大多都控制在了±2.00mm以内。

2.4 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具体的设计

针对高程控制网具有的主要特征以及坝区实际的交通情况等,将高程控制网最终确定为二等精密水准网,并将其全部设置成为基岩标。为了有效的提高水利枢纽高程基准的准确性,还需要在坝区右岸的附近开挖一条长度大约为10m的平硐,并分别将BM01、BM02号水准点布设在这一平硐当中,确保在工程施工期间高程基准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然后在大坝下游的左岸继续布置BM03号点,并在上游的左岸布设BM04号点,右岸布设BM05号点。此外,在布设高程控制点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观测方便,并且不会受到施工的干扰。在进行高程控制网观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平面控制点高程联测操作。并利用型号为Ni007的水准仪对整个高程控制网做最后的观测,要求将各个控制点的高程出现误差的范围控制在±1.00mm以内。

3 控制网的建造过程和观测过程

3.1 控制网的建造

(1)平面控制网点标型。在该枢纽中所有平面控制网点都属于混凝土观测墩,所处的位置要么是的基岩,要么是坚硬的粘土层,从地质条件上来看是较为良好的,在有效处理基础之后能够确保控制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于位于结实粘土层上的控制点,其基础深度大约为1.3m,而位于基岩上的控制点,其基础深度则稍有降低,大约是在0.38~0.60m之间。(2)完成平面控制网点的埋设工作。首先应该在原测图控制点的基础上完成两次精确放样操作,并利用二期合成混凝土进行观测墩的建设。其他各点可以直接在混凝土的基础上完成埋设工作。(3)高程控制网点的标型以及埋设操作。在该枢纽中五个高程控制网点都属于基岩标,在基岩面上的基础上向下开挖大约0.6m,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3.2 控制网的观测

(1)完成起算点的联测工作。在三个原测图控制点的基础上,通过二等精度对6号点的北京坐标进行联测,并确定出6-7相应的坐标方位角。与此同时对6号点和7号点进行检测,查看其是否准确的落在了设计坝轴线上面。(2)完成水平角的观测。利用型号为WILD T3光学经纬仪并根据二级精度对水平角进行观测。将每个点划分为两个光段并按照全圆方向法进行9个测量回合的观测,一共观测6个点。(3)完成水准的观测。根据二等水准精度分别对水准环线以及平面控制点的高程进行实际观测。(4)完成边长的观测。使用型号为WILD DI2002的测距仪完成边长的观测,一共观测26条边。

4 对观测成果进行处理

4.1 坐标系统以及高程系统的处理

(1)在确定坐标系统的时候主要应用了两套平面坐标系统,一种是坝轴坐标系统,另外一种是北京坐标系统。(2)高程控制网主要应用了黄海高程系。

4.2 对数据进行的处理

(1)对平面网起算数据进行的处理。在该枢纽中将6号点作为联测的起算点,将6-7作为联测的起算方位边。对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来说,起算数据确定为上文所描述的联测成果;对于坝轴坐标系来说,6号点的实际坐标是在设计桩号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常数,6~7的方位则确定为90°。(2)对数据进行的预处理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平差计算的要求。主要包括平距计算、角极条件等的检验。(3)对平面网平差进行的计算。在完成外业观测数据的预处理操作之后,需要进行平差计算,分别得出两套坐标系的最终结果。

4.3 精度的统计工作

完成全部观测资料的精度统计工作,要求最终成果的精度要比设计要求更加优越。

5 结语

在该水利枢纽工程中,为了有效的建立施工控制网,对各个建筑物的特点、建网的要求、观测精度以及控制网建立所需要的成本等进行了全面的考虑。控制点位置的选择以及实际的建造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观测方案的选择也非常合理,经过观测发现:控制网点的布置不仅能够保障运行的安全可靠,还可以满足各方面的施工以及管理等要求。此外,观测精度也符合该水利枢纽的设计精度,提高了资料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袁卫华,张新盈.小浪底西霞院反调节水库施工控制网优化探讨[J].山西建,筑.2009(06).

[2]邓小川. 彭水电站首级施工控制网的建立[J].地理空间信息,2004(05).

水利枢纽工程范文6

简介: 经过对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大坝监测施工期的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评价大坝在施工期的运行安全和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字:廖坊;观测;扬压力;变形;温度;分析。

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大坝监测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下载(PDF格式):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大坝监测观测资料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