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兽医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兽医论文

兽医论文范文1

1.1体制管理情况

永昌县于2008年完成兽医体制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由原来的乡镇管理移交县属农牧局下设的二级正科级局兽医局管理,还加挂乡镇兽医监督分所,为县属兽医行政管理派出机构。

1.2人员情况

乡镇畜牧兽医站现有大多数人员都是从2010年至今招考的学生,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有48人,中级职称10人。各站人员大约在3~6人,年龄平均在38岁,学历平均在大专以上。

1.3经费情况

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的工作经费还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依据税改补助核定的数额,各站不同,从5千元~3万元不等。

1.4工作情况

目前永昌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主要包含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畜牧技术推广及疫病净化等工作。全县动物防疫工作是“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防疫期间村社干部配合,畜牧兽医站全体干部分片包村跟班作业,为确保防疫质量和密度,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每年都从春、秋两季为开始,春季从2月底开始,由于农活少,多以集中联合的方式,大约需要20~30d,之后分散补针。秋季从8月底开始,因各村社种植的作物不同,农活杂乱,加之怀孕牧畜较多,无法集中统一,先分散搞20~30d,之后集中补针。动物卫生监督包括养殖场(户)的监管(免疫档案、兽药及添加剂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瘦肉精等的检测、无害化处理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包括规模养殖场的规划设计、五良配套技术推广等。疫病净化是近年在搞好动物防疫工作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布鲁氏杆菌病、奶牛结核病的净化工作,它不但影响养殖业的发展,还是人畜共患病。

2存在的问题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消费越来越高,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工作经费数额太少,无法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其他方面的工作经费更是无从说起。乡镇畜牧兽医站无专业疫苗运输车,疫苗运输存在很大的问题,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距离县城比较远,雇用车辆拉运费又很高(雇用一次300元),正常班次的公共车在运输时间上又无法保障疫苗的质量,因此严重影响了防疫质量。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下队无统一的管理车辆,人员下队存在安全隐患。社会上车辆数量急剧增加,近年各乡站年轻人又较多,下队都是私家摩托车为交通工具,工作期间带来了很大的人身不安全问题。随着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逐步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乡镇畜牧兽医站职称评审存在一定的制度束缚和条件限制,严重阻碍了兽医体制改革下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的创新。村级动物防疫员无任何保障机制(养老金、医疗保险金等),直接影响防疫队伍的稳定。虽然村级动物防疫员签有聘用书,但没有实际意义,除工资之外没有任何保障措施。动物防疫期间疫苗过敏反应死亡赔偿没有足额的专门经费,无法给农户及时兑现赔偿,群众对防疫的抵触情绪很大,使动物防疫工作存在有一定的阻碍性。无害化处理是乡镇畜牧兽医站面临的新工作,此项工作不仅限于猪的无害化处理,在农村大多数是鸡、羊、狗、猫等,这项工作既没有预算经费,又没有拉运工具。成为兽医体制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站一大工作难题。春秋两季动物防疫抽样检测工作,没有经费支持,采血后外溢在牲畜和家禽体上的血液影响农户对防疫抽检的认识,近年来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配合有很大的情绪。

3今后的工作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

希望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加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资金投入支持,确保动物防疫以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基层畜牧兽医站是动物防疫工作的最前沿,更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保障线,没有足额的资金支撑,许多工作流于形式化、样板化,为检查而工作,导致动物防疫工作及其他方面的工作华而不实,埋下隐患。

3.2完善工作机制

加快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机制,在创新中做好各项工作。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打破常规工作体制,建立激励机制,使年轻人更好的发挥学历高、知识新的优势,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同时,调动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新老结合促使各项工作有新的突破。

3.3健全保障机制

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待遇,保障基层队伍的稳定。乡镇畜牧兽医站因都在农村设立,条件设施都很差,交通不方便,吃、住、工作在单位,生活单调,个人问题又不好解决,工资待遇和城市工作的又有差别,还外加每周回家车费,很多年轻人不愿留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因此,建议上级部门出台乡镇畜牧兽医站队伍保障机制,提高待遇,使乡镇畜牧兽医站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的不断推进。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保障体制,使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后继有人踏实工作,更使动物防疫这项工作输入新鲜血液,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4结语

兽医论文范文2

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1996年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都是由畜牧业创造。其中,人均蛋肉类的拥有量已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和发达国家的距离逐渐缩短,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姿态。我国的畜牧产品不仅满足了我国自己的需求,还走向了世界,世界肉类增长量的80%都来于中国。1997年出畜禽、蛋肉类总之高达18.25亿美元,其中冻鸡肉5.55亿美元,生猪2.98亿美元,猪肉1.95亿美元。重要的出口企业主要位于上海、天津、吉林、山东、河北、四川、辽宁、北京、大连、青岛等省市,主要出口到中东、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畜牧业成为出口创汇的主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畜牧产品卫生质量有了严格的标准,这也导致了兽医卫生质量的提高和法律体系的完善。而我国兽医卫生的落后也制约着我国畜牧产品的出口。欧盟为了一统欧洲市场,且保护其成员国的利益,其兽医工作委员会对第三国畜牧产产品进入欧洲市场提高了标准,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条件。而我国的畜牧业产品出口到欧盟是出口创汇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包括水产品、禽肉、肠衣等上万吨的产品。我国根据92/116/EEC理事会《关于鲜家禽肉贸易卫生的71/118/EEC指令的最新修正》,对禽肉生产企业进行了严格且高标准的考评。由于我国兽医卫生条件不达欧盟的标准这一考评结果,所以自1996年起,我国畜牧产品被禁止出口到欧盟。这条禁令一出,我国畜牧业一系列不利于畜牧业发展的连锁反应也随之发生。比如我国的畜牧产品同时遭到了其他国家的排斥,出口价格一降再降,前景不容乐观。甚至有些国家比如南非、日本等国家也纷纷效仿欧盟,要对我国的禽肉生产企业进行考察。这一系列的反应使得我国畜禽产品出口面临巨大的压力,国家遭受严重的外汇损失。

2对策

加强理论研究。人的卫生、动物卫生、植物卫生合称三大卫生,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不仅为社会的生产发展同时也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因为动物卫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所以兽医卫生工作需要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来规范与约束。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不能称之为实践,只是做无用功,故而理论对于实践工作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加快兽医卫生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兽医卫生理论体系。为兽医卫生法的立法、执法提供有力的科学理论依据并指导兽医卫生体系健康、蓬勃发展。加快立法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效后,《家畜家禽防疫条例》被废止,同时失效的还有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了使兽医卫生行政执法活动不失去连续性,尽快建立与动物防疫法相配套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已是当务之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并不能满足兽医卫生有法可依的要求,所以加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相辅相成的一系列以动物防疫法为核心的法规的制定,是兽医卫生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便推动兽医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使兽医卫生执法部门有法可依。

3结语

兽医论文范文3

1.1对象

利用统计学中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2012级大专新生325人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均为藏族。平均年龄20.2±1.4(岁)。其中男生44人(44.0%),女生56人(56.0%)。

1.2调查问卷

2012年底,期末考试结束后,对100名学生进行集中问卷调查,调查员对填表要求做完简短说明后,学生自填问卷,并当场收回。本调查采用由我国学者郑日昌等教授编制的《考试焦虑诊断量表》,该量表共33题,每题均设有四个相同的选项,分别为: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较不符合、D.很不符合,其中A记为4分、B记为3分、C记为2分、D记为1分。将测试者所有项目得分相加即得总分。并将总分分为四个等级,以确定被测试者的考试焦虑情况:1~32为镇定,33~65为轻度焦虑,66~98为中度焦虑,99~133为重度焦虑。

1.3统计分析

将收集上来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100名学生考试焦虑平均得分,并在不同性别间进行t检验;计算100名学生考试焦虑四个等级的构成比,并在不同性别的四个等级间进行秩和检验。

2结果

2.1考试焦虑平均得分

本次调查的考试焦虑平均得分为88.99±15.19,为中度焦虑,该平均分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考试焦虑严重程度

本次调查的100名学生中,无1人面对考试做到镇定,仅有6%的学生表现为轻度焦虑,94%的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焦虑,甚至有25%的学生为重度考试焦虑。这一比例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2012级大专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96%),存在中度以上考试焦虑,63.0%的学生表明自己特别讨厌考试,72.0%的学生认为如果不进行考试自己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75%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感觉头痛。这些数据表明,考试焦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本应像朝阳一样美好的青春岁月里,考试像抹不去的阴影,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可忽略的焦虑和痛苦。形成这种局面,固然跟学生自身的生理、人格因素及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本次调查的100名学生全部为藏族,其中大多数学生来自偏僻的农牧区,其入学的分数低,基础差,特别是汉语文基础远不如汉族学生和城市籍藏族学生,而来到职业技术学校之后,不但第一学期所开设的考试课程较多,而且老师都是用汉语讲课,从而使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所学知识,只能靠死记硬背,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新生学习的压力及考试焦虑程度。介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一阶段的任课教师,应根据藏族新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避免满堂灌,多采用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课堂中教师应始终保持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讲到重点、难点内容时,应耐心反复强调。藏族教师在讲到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应适当用藏话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2)学院相关部门在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应以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一些学习技能、考试动机、考试焦虑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端正考试动机,学会轻松面对各类考试。

兽医论文范文4

1.1生源情况分析

就读中职校特别是涉农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由于生源文化水平普遍低,自律能力较差,是我们推进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实行自主招生后,这一问题更显突出。从中职校的生源情况分析,绝大多数进入中职校的学生并不是心甘情愿的,甚至有少数学生不知道自己是来学什么的,这些是家长的意愿;因此,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或学习能力较差,对传统教学形式反感,没有兴趣。这样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困扰。

1.2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从教师教学情况来看,大部份教师从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思维上,也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是用5min左右的时间复习旧课后引入新课,并用80min左右时间对新课的内容进行讲解,最后用5min时间来小结、练习或布置作业。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学生情况,特别是作为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仍然存在着“课本上养猪,黑板上喂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兽医临床课中动物普通病的教学,在授课中大部份时间是在课堂上进行,实训实习时间少,更谈不上学生的主动学习,以至导致学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足。学生在顶岗实习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工作。

1.3中职校现状分析

从中职校现状分析看,其教学模式中,特别是在专业课中理论讲授时间占据80%左右的学时数,学生实训实习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同时,中职校的师资力量薄弱,人少事多或缺乏“双师型”教师,实训实习教学设备硬件建设滞后等,也是造成中职学生实训实习的课时数减少的原因。

2对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现实情况,我认为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观念转变才能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模式

现在中职校教学和以往中专教学是不一样的,培养学生应更多的是注重对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由于生源情况改变以及行业企业对中职学生需求变化,导致了中职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要进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首先,思想观念要改变,必须摒弃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其次,中职校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应采取“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切实抓好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建立特色的中职培养模式。

2.2构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根据当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行业特点,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畜牧兽医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胜任畜牧业生产、经营、建设、服务于第一线需要的具有掌握动物科学畜禽饲养与动物医学疫病防治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应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对人才的规格要求,按照行业、企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依据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安排教学进度;按照职业结构与岗位内容的变化,构建具备一定弹性的课程体系,要随时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始终贯穿素质教育,通过校企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全的心理和健康体魄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畜牧兽医这个专业。教师要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专业课教师可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文化课教师可了解专业知识并融入在教学上;而更多的是教师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应树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行动能力的理念,综合行动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性能力和专业能力等4个方面,改变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做法。

2.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尽管中职校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网络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网络和多媒体全面运用于畜牧兽医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动物传染病》中传染病病变组织器官用大量的图片代替了原先老师的板书或者讲授,《畜牧学各论》的品种介绍、设备观摩、养殖场建设、人工授精、饲料配合、畜禽的饲养管理等均可用多媒体或录像教学。即使这样,总体上来说创新还不够。下一步教学改革,我们应借鉴“行动导向”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机会。老师们应该树立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尽可能成为职业实践者;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不能停留在“教书匠”的位置上照本宣科。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投身教学过程,摆脱“排排座,听课课”的被动局面,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工作等活动来体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尊重。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我们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教学方法向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转换。但也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椐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不同行动导向法,如《动物传染病》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卡片法、伙伴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式进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可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进行;《畜禽的生产与经营》可运用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引导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进行。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革,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学生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具有好奇心的事物上,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很重要。要使学生对特定事物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去引导。

2.4考核手段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目前,中职校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主要以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习报告和试卷成绩等为依据。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只能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仅仅靠考前几天的突击记忆就可以考试过关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中职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同于大学本科生的,因此,我认为应根据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的需求,对课程学生成绩考核评价进行调整,将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调整为总分的30%,实验成绩为20%,现场技能考试为40%。职业素养(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情况等)为10%。通过对考核手段的调整,我相信能够改变过去重理论轻技能的局面。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有利于中职校学生发展。

3结语

兽医论文范文5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备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缺陷,从而在教学中过程中得普遍使用。目前多媒体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故此要合理使用多媒体,做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不能过分追求多媒体使用而影响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授课内容是否适合选用多媒体教学时,切忌盲目性,随意性,要从确实的目的出发,才会有好的效果。从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课程来看,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比如一些纯理论知识的讲座,就不适合多媒体教学,由于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用多媒体课件表现这些需要记忆、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忙着跟上老师的节奏,根本没时间去理解和分析,在短时间内会感到很疲劳,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故此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分析选择,适合则用否则不用。

2多媒体教学做为一种辅助手段引进实训课堂

(1)畜牧兽医实训课的实习实验是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教学实习、实训时,门类品种庞杂、投入巨大、运行成本高,这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教学实验也面临实验动物和器材等高昂教学成本的问题。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畜牧兽医实习实训课教学,不仅能克服实训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训时的演示可见度,增强演示实训的有效性,加强实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学生进行实习实验设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实训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的作用。

(2)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实训操作的正确性,更能巩固强化学生实训操作的技能。一方面畜牧兽医实训课的各种实习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训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到困难的实训,均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实训操作先进行计算机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训练实习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实践实习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训的有效性,不仅能提高实习实验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3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要。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多媒体教学的工具之一,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全面的分析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课件素材,精心的制作课件、撰写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些教师由于受年龄或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多媒体课件准备不充分,在实施教学时,只是把纸质教案的内容搬到屏幕上,用幻灯片放一下,以为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应有的效果。只有教师具有熟练使用多媒体的本领,才能使多媒体教学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所以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1)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课件制作培训,学校可以针对教师现有的计算机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例如与多媒体教学有关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计算机基本操作、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举行课件制作比赛,通过比赛来达到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的目的。只有制作出好的课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2)另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培训,一流师资队伍培养对于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指导教师能力和素质,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端素质人才的需要。本院几年来先后派出19人次的本专业教师外出学习。2012年暑假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5人,2013年暑假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9人,2014年暑假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5人,不仅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也对其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开扩了眼界、拓展了知识面,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4结语

兽医论文范文6

一、税收效应理论及其对纳税主体的效应分析

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收入效应是用来说明货币收入一定条件下,商品价格上升与实际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即被迫购买价格已经上涨的商品等于减少实际收入,从而减少几乎所有商品的购买量。从税收角度而言,所谓收入效应是指由于课税或增税使纳税主体的收入发生变化,改变总体收入水平,使纳税主体境况变坏的效应。税收收入效应的大小由纳税主体的总收入与其缴纳的税金之比例,即平均税率所决定的。平均税率高,税收负担重,则对纳税主体的收入效应大;反之,则产生的收入效应小。一般来说,税收的收入效应不会对纳税主体“工作努力”产生妨碍,因为税收增加会使纳税主体收入减少,所以纳税主体为了取得更多的收入而不得不减少闲暇等其他方面的享受,能激励人们更加发奋工作。

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替代效应是用来说明相对价格变化及其所造成的与私人支出模式变化之间的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用其他商品来替代价格上升了的商品。从税收角度来看,所谓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实行差别税收待遇,使某种商品或劳务与另一种商品或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导致人们改变对各种商品或劳务的选择,用一种不征税或少征税的商品或劳务来代替征税的或税负重的商品或劳务。替代效应是由税收的边际税率或边际税负所决定的,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反之则越小。一般地,替代效应不利于鼓励人们努力工作,而会导致人们增加闲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税收对纳税主体产生的两大基本效应。收入效应反映了征纳双方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关系,也反映出税收对经济的激励作用。替代效应则表明,当课税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们通过逃避税收,会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揭示了税收负担程度的经济效应和财政效应,同时也是对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最好证明,即,一定程度的税收负担既能保证税收收入,又对纳税主体产生收入效应,激励“工作努力”;税负超过一定限度,不仅不能取得最佳税收收入,反而产生较大的替代效应,激励逃避税收。政府课税必须兼顾财政需要和纳税主体负担能力或负担心理,既保证税收收入的极大实现,又维护纳税主体相应的合法权益,促进纳税人“工作努力”,力图淡化税收替代效应的负面影响。

二、税收调控理论及其对纳税主体的激励与制约

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及作用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其一,税收自动稳定机制。税收自动稳定机制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规模随经济景气状况而自动进行增减调整,从而“熨平”经济波动的一种税收宏观调节机制。例如政府对所得课税,在经济衰退时期,纳税主体收入下降,即使不改变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国家课征的所得税税额也会自动下降,并且在累进税率的作用下,税收减少的幅度大于纳税主体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相反,在经济高涨时,纳税主体的收入上升,国家征收的所得税相应自动增加,并且在累进税率的作用下,税收增加的幅度会大于个人和企业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减缓经济活动的过度扩张。其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景气状况,有选择的交替采用减税和增税的措施,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调控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根据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对比状况,以及总供给与总需求内部结构的分配状况,通过增税或减税措施,以及税负差别待遇,调整人们的收入分配状况和消费水平,进而刺激或抑制消费和投资欲望,包括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和紧缩性的税收政策。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减税措施,通过相对增加市场主体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推动生产规模扩大,刺激经济复苏,从而促进国民收入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在经济繁荣时期,通过增税措施,相应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扼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调控方式的选择要求遵循“黑箱原则”,即要求把受控的经济主体作为一个“黑箱”看待。调控方式一般只考虑四个基本问题,即:(1)税收政策的制定;(2)税收政策与实施结果之间的关系;(3)受控经济主体整体的行为反应;(4)适时调整税收政策。具体来说,就是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不深入到企业内部,过问企业内部的具体经济情况和特性,而是针对经济主体的整体状况和国家的政策目标来制定税收政策和组织实施,对所有的经济主体产生同样的效力。

三、税收效应及税收调控理论——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

由税收效应理论和税收调控理论的基本描述及其对纳税主体的影响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政府课税应兼顾财政需要和纳税主体的利益,税收筹划是纳税主体的合法权益的体现。

税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理论表明,政府课税应有一个合理的限度,必须兼顾财政需要和纳税主体的利益,税收制度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才能真正得以确立,税收才能取得财政、经济的最佳效应,这是依法治税的前提。国家通过合理、完善的税收制度,依法治税,既保证国家的税收权益,也依法维护纳税主体依法纳税后的合法权益。纳税主体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筹划和安排,取得的任何经济利益,包括节税收益,归根结底属于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依法治税是税收筹划合法性的前提。

2.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与影响来自于纳税主体对课税的回应,税收筹划是纳税主体对税收的正向回应。

税收调控理论表明,只要税收存在,就必然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来源于纳税主体对课税的回应,包括正向回应和负向回应。政府利用税收调节经济实质上是通过税收利益差别来引导纳税主体行为使之产生正向的影响,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因而政府不仅注重如何制定税收政策。而且更关注纳税主体对税收政策的回应。就纳税主体而言,既然外在的税收环境存在利益差别,不从中作出筹划或抉择显然是不明智的。就课税主体而言,运用税收调节经济旨在通过纳税主体对税收利益的追逐来实现调控目标,而纳税主体追逐税收利益的途径有逃税、避税和税收筹划,其中,逃税和避税的主要后果是导致政府税收流失,是政府所反对的;税收筹划则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好是坏,取决于税收制度是否合理。税制合理,税收筹划对经济产生正向影响;税制不合理,税收筹划则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国家可以利用的只有税收筹划。也就是说,税收筹划不仅对纳税主体是必要的,对实现税收调节目标同样也是必要的。税收筹划本身与税收政策导向是一致的,它有利于税收政策目标的实现。

3.税收调控范围和手段划定了税收筹划的范围和途径。

税收上的利益差别,使得税收负担具有弹性。从纵向看,在不同经济时期,国家选择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税收政策,使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具有弹性;从横向看,国家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产品之间乃至行为之间,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也使税收负担具有弹性。由于税收调控纳税主体行为是通过弹性税负来诱导纳税主体行为的,因此在税收负担有差异或有弹性的领域里,税收筹划是可行的,是有利可图并且是安全的,是国家所鼓励、所利用的。而在税负无弹性的领域,税收筹划则是无为的、无效的,纳税主体减轻税负的行为,只能是逃税或避税。这也表明,如何根据税收政策找出弹性税负,才是税收筹划的根本途径。

4.税收调控方式决定了税收筹划是纳税主体获得合法税收利益的唯一途径。

税收通过外在税收环境刺激或制约企业的行为选择,使企业适应税收的变化,形成对所有的经济主体总体上一视同仁的激励与制约机制。这表明税收调控并不针对具体的纳税主体,不同的纳税主体所面临的是同样的税收环境。在市场经济中,纳税主体要想获得合法的税收利益,只有通过税收筹划才能实现,而企望得到国家的个别优惠是不现实的。同时,国家税收政策也将根据调控目标与政策实施结果的状况作出新的调整,这就要求企业税收筹划应及时与税收政策变动作出相应的配合,与时俱进地更新税收筹划的内容与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税收政策的变动,某些今天看来行之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法,明天则可能是偷税行为。

四、影响税收筹划的税收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税收筹划的主要因素目的在于:把握税收筹划的必要程度,即纳税人在财务规划中把多大精力放在税收筹划上是适宜的;了解税收筹划大致范围和可能达到的程度有多大,节税潜力如何;能带来最大节税利益且又最简便易行的途径何在以及税收筹划所应考虑的其他相关因素。

影响企业税收筹划的税收因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其一,税收负担水平。税收负担水平包括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水平。从宏观上看,衡量一国税负高低的公认指标是税收总额T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微观上看,衡量一个纳税人的总体税负一般不是单纯以某一税种的税负来衡量,而是以企业资本回报率即资本收益率来评价,资本收益率是净收益与利息支出之和同投资总额之间的比值。通常情况下,税负越轻,资本回报率越高,税负越重,资本回报率越低。

税收负担水平对税收筹划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税收负担水平决定税收筹划的广度和深度。如果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较低,企业税负可以承受,纳税人就没有必要精心筹划节税策略。因为如果进行税收筹划还要花费一笔节税成本,而所取得的税收利益对资本回报率影响又不大,此时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就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水平高,税收则成为影响资本回报率的重要因素,是否实施节税策略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其次,国家间税收负担水平的差异,影响跨国纳税人的投资决策。由于国际市场上不同国家或地区同类商品税负轻重不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所得税税负水平也有高低之差,相应的投资回报率也相当之悬殊,所以跨国纳税人在实施经营和投资过程的税收筹划时,往往青睐于税负低的国家或地区。

其二,税负弹性。税负弹性是决定税收筹划潜力和节税利益的关键因素。税负弹性越大,税收筹划的余地和可能的节税利益就越大,税收筹划就越有利可图。在一次性总额人头税制下,由于不具有税负弹性,不产生替代效应,纳税人就没有税收筹划的余地。而在多种税、多次征的复合税制下,各个不同的税种各有不同的弹性,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其中,主体税种由于覆盖范围广、税源大、税法规范相对比较复杂,其税负的伸缩性就较大,成为税收筹划所瞄准的主要税种。

税负弹性取决于税种的构成要素,其中主要包括税基、扣除项目、税率和税收优惠。由于税基的宽窄、扣除的大小、税率的高低以及税收优惠的多少,都有较大的弹性幅度,因此各税种构成要素的弹性大小就决定了各税种的税负弹性。一般而言,所得税的税负弹性要高于其他税种,也就成为税收筹划的主要税种。

其三,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国家税制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目的,通过给予一定的税收利益而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税收优惠反映了政府行为,是通过政策导向影响人们生产与消费偏好来实现的,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把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加以运用。

税收优惠对于纳税人来说,是引导其投资方向的指示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是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方便、又安全,而且税收利益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