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1
(一)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完善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教学水平与国际一流高校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缺少合适的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及其课程设置。高等农业院校针对留学生开设的汉语言课程明显不够,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讲授不够深入,留学生普遍感觉虽然与教师交流没有障碍,但进行课程学习的难度很大。很多留学生反映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教师讲的是什么,因而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高水平的国际性课程相对匮乏。受教师英语水平的制约,有些课程不能实现全英文教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教师倾向于开设自己熟悉的、能够轻松驾驭的课程,对于那些留学生培养中需要的必修课程,很多时候教师选择避重就轻。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学时、学分分布的欠科学导致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前沿性,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要,更不适合留学生的学习特点,严重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了留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有些教师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多媒体课件质量低,只是简单地将教材章节、标题进行罗列。一些口语表达水平比较差的教师习惯将知识重点和难点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缺少必要的教学解释。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很少,教学气氛比较沉闷。
二、教师教学发展的必要性
(一)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农业院校师资短缺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由于老教师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对留学生的教学工作任务自然地转移到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教师身上。这些青年教师尽管英语水平较高,但学术基础相对薄弱,在知识传授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想保障留学生教学质量,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深入钻研,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问题始终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谁拥有一流的教师,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留学生教育的最大支撑点是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教师只有充满工作热情,潜心投入教学,将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能力提升和个人素质提高,才能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引领学生学习前沿的知识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三)从教师自身需要的角度来看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传道、授业、解惑被视为教师职业要求的代名词。当传承社会文明被定位为大学的首要职能时,人们对教师素养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精湛的教学技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地汲取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关注专业研究领域,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才能使自己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教师教学发展模式
(一)项目培训模式
教师教学发展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环境和平台。由于留学生教育存在特殊性,对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每学年初,学校应按照教师培养计划设置培训项目,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同时,学校应通过派遣国内访问学者的形式鼓励教师到水平更高的学校研修学习,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对从事留学生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交流水平。
(二)专题研讨模式
学校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存在的困难设立专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探讨。通过教学工作坊、午茶会、主题沙龙等形式将教师聚集在一起,选定1~2名教师做主题发言,其他教师针对主题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讨论。学校可以为教师搭建在线学习交流的平台,设置讨论区,根据课程对教学的要求,结合研讨内容,引导教师自觉地通过“提出问题—积极研讨—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方式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疑难,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改指导模式
教改指导是教师教学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合作、反思等学习方式,对教改内容进行深入研讨。教改指导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有利于教师间形成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团队提升合力,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个人快速成长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提高。教改指导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要结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提高教学研究技能。
四、结语
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2
(1)家庭教育观念。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应当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但也有6%的家长说不清楚,5%的家长认为是社会责任,10%的家长认为是学校责任,35%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不太重要,但同时也有78%的家长认为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问题,79%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为了国家。(2)家庭教育行为。首先,我们从教育投入上分析。调查发现,家长在时间投入上并不多,有12%的家长因为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有意识地与孩子在一起,有10%的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分别有56%、34%的家长一天中与孩子有意识在一起的时间在1~2个小时和2~4个小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在教育费用的投入上要比时间多一些,有8%的家长认为,为了教育孩子花多少钱都值得,有12%的家长认为不是这样,有80%的家长认为要看具体情况而定。36%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学期的学杂费是家庭生活的负担。62%的家长认为还可以,不至于成为家庭生活负担,但绝大多数家庭没有额外的教育费用支出,如购买课外书、参加各种兴趣班、为增长知识而进行的娱乐活动等。其次,我们从教育的方法上来考察。有82%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但同时也有18%的家长认为,不一定或根本不用讲究科学方法。当孩子有了进步或取得一定成绩时,42%的家长表示主要给予精神奖励,20%的家长主要给予物质奖励,38%的家长表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当孩子犯了错误,28%的家长会帮助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59%的家长会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打骂、不给买东西等,也有3%的家长认为随他去,孩子大了就自然懂事了。再次,从教育信息来源看。流动家庭的家长中有26%的家长能够主动去学习教育孩子的相关知识,但是也有32%的家长表示不会去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依次主要来源于以下渠道:家长学校、看电视书报、上网、上辈家庭教育经验、向亲朋好友请教等。可见,他们的教育知识的来源渠道还是比较宽的,关键还是家长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二、改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措施
1.大力改善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1)作为家长,要做到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2)父母与邻里之间和平共处,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引导和鼓励子女加强与同龄群体的交往,不要限制孩子外出,不要限制孩子接触社区生活。(3)父母对子女要平等相待,多一份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淡;多一份理解,少一些专横。既不能动辄严厉惩罚,也不能过分溺爱和保护。(4)在流动人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要帮助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甚至生产劳动,如帮父母做饭、守摊点、值班等。针对此特点,家长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动员子女做好自己的事,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对父母的职业持正确的看法,明白父母就业过程中的艰辛。
2.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以及家长会、巡回报告团演讲等形式,深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知识,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家教,重视家教,支持家教的良好氛围。建立以家长学校为平台的培训机构,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活动,家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家教水平。因此,加强对家庭学校的管理,使家长能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对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3.推行协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机制
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动、优美、流畅的课堂语言,能使数学课生气勃勃、妙趣横生;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直线这个概念时,说:“同学们,你们可以把直线想象为黑板边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它可以穿过峰高谷深的大山,重峦迭嶂的高原,刺破气层星球,直到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讲得可谓生动、优美、流畅,直线这个原始而又抽象的概念,便深深地映人学生的脑海中。
运用生动、优美、流畅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假若我们数学教师以呆板的眼光看待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用乏味、干瘪的课堂语言去解释概念、阐述定理,机械刻板地照本宣科,一味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必然是味同嚼蜡、枯燥乏味,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厌倦的情绪,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准确、科学的教学课堂语言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优美流畅的课堂语言讲授知识,让学生听起来既感到清楚、透彻,又觉得富有情趣。把本来平淡的教材,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数学课生气勃勃,妙趣横生,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在不失严谨、准确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语言生动、优美和流畅呢,笔者结合心理学和自己的体会,从四个方面作肤浅的论述。
一、严谨的思维是课堂语言生动、优美、流畅的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的直接实现。一个人如果思路混乱不清,不合逻辑,他说出的话无疑将会是杂乱无章,漏洞百出,没有条理,使人不知所云。这样的语言何谈生动、优美和流畅。尤其是数学教师,思维稍有不慎,其课堂语言不仅不会使人感到生动、优美和流畅,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准确、不科学、不信服。我们虽然提倡数学课堂语言应简洁、清楚,但这是在保证科学性和严谨的思维基础上而谈的。美,首先应该是真。因此,严谨的思维是数学课堂语言生动、优美和流畅的基础。
二、比喻是语言生动、优美、流畅的重要方式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具体、形象、通俗浅显的道理,来说明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物或深奥难懂的道理。一个数学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巧妙地应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把数学中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和志向。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中学的数学老师沈元,在讲述二百多年以来难住了无数著名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一命题时,把数学比作自然科学的皇后,把数论比作数学的皇冠,把哥德巴赫猜想比作皇冠上的明珠。正是这生动形象的比喻,在少年陈景润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燃起了他理想的火花,使他坚韧地跋涉在数学的崎岖路上,不懈地努力和攀登,终于登上“1+2”的台阶,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架桥铺路。又如教师在讲解集合的表示法时,可把列举法、描述法分别比喻为“陈列样品”、“贴说明书”。在讲数学归纳法时,两大步骤比喻为“奠基”和“递推”等等。总之,数学教师应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这是使数学课堂语言生动、优美、流畅的一把钥匙。
三、真挚的感情是语言生动、优美、流畅的源泉
生动、优美、流畅的语言之所以令人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通俗易懂、准确无误和使人信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源于讲话人情感的动人程度。若一个人讲出的话不带感情的烙印,那么他的语言就是呆板、生硬的。数学自有数学的个性,它没有文学式的多愁善感,没有历史中叱咤风云的气概,没有地理中的异国风情等,但它有简洁、明快的色彩和强烈的内在美。所以数学课堂语言应该给人一种严谨、朴素中见生动的美感。
数学课堂语言应该渗透进何种情感呢,
1、教师在课堂语言中应该渗透进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师爱是一种无私、博大的爱,一种道德的力量及教师崇高美的形象,也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关键。情之所至,顽石为开。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倾注对学生的热爱、关心、理解,便能激发起学生爱数学的火花。充满亲切韵味的数学课堂语言,将会使学生感到犹如小溪般柔美,宛若清泉般甘甜,这就是感情给语言增添的魅力。反之,倘若学生觉得教师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在那里完成任务,学生的心会凉了,给掌握知识带来难度。同时,教师对学生没有爱心、责任心,讲课时杂念不断,便会信口开河,不合逻辑。这对思维严谨和逻辑推理严密的数学,会造成很糟的后果。
2、仅有师爱是不够的,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还需要浸透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炽热之情。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有热爱之情,在课堂上,就会象一个人讲到自己喜爱的东西时,表现出来的那种不能自己,津津乐道,情表于言的兴奋精神,会禁不住地运用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和有趣的妙语,去揭示数学的抽象概念和深奥的道理。因此,爱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与严谨的思维,切贴的比喻相结合,溶融在数学课堂语言之中,就能使数学课堂语言日趋生动、优美和流畅。
当然,没有足够数学知识的数学教师,正如没有走进花园的人一样,是不可能真切地评味到花的迷人芳香的,所以数学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4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由于留守学生长期缺乏父母有效的监护,缺乏家庭应有的亲情、温暖,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使他们的教育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错位。留守学生因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得不到亲情的滋养和满足,得不到生活的需要与保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关爱、亲情缺失难于顾及,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而对留守学生来讲,学校成了他们唯一接受教育的场所,学校教育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回应,使学校的管理措施在家里得不到强化、补充,学校教育单边难支。
2、农村留守学生的生活失控。留守学生的家长,在子女的用钱上,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一是父母因没有时间对子女学习、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愧疚感,于是就给子女较多的零花钱,使留守学生因金钱过多而丧志、而生惰、而生非、而变坏;二是有少数父母在外务工工资低,生活窘迫,给子女拿的钱少,根本无法满足孩子的生活学习的需求,导致孩**时间生活在窘困、自卑的阴影之中,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孤僻和悲观厌世的畸形心理。这些生活问题,常常是隐性的,也很难得到临时监护人和学校教师的注意,也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
3、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缺少辅导、监督。一是作为监护人的临时监护人的职责与角色定位,首先对留守学生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关注优先,而严格训诫、行为表现的监管很少,对学业的介入就少之甚少。二是作为隔代教育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老式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的差异,文盲率较高,与留守学生的思想观念差异极大,沟通障碍明显,对其学习就更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和督促。
4、农村留守学生的安全无保障。由于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中,出现了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管理空档,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留守学生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严重存在,留守学生溺水、触电、意外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一旦有心理问题既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也不方便或不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与倾诉,如果又不能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及时辅助和矫正,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身心的不安全。
二、班主任做好留守学生工作的对策
1、建立健全机制,发挥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学生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学生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
2、让留守学生找到家的感觉。
(1)感情输入。留守学生因为与父母接触相对较少,缺少父爱或母爱。因此,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时,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们要怀有真诚的感情,倾注更多的爱,关心、体贴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极力营造亲情氛围,使他们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在班集体中找到家的感觉,从而自由、愉快地成长。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树林里那么大,也找不出两片相同的叶子。作为个体的学生也是一样,各有各的优点,缺点也不尽相同。曾经有些老师对某些学生的评价是:学习不认真,经常违反纪律,真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特点,都有其聪明的一面,只要他发挥其优势的一项,弥补自己的弱项。使他们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这样,他们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活出自己的精彩。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适时地表扬他们,使他们扬长避短,找到各自的人生目标。
(3)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开学初期,要非常详细地记录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家长信息以及在家法定监护人的信息,并分栏造册。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每次都要登记好。并登记好家长与学生的联系记录,督促家长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免感情年久疏远。
(4)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班主任在搞好日常管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卫生、成绩、违纪状况,要实行量化管理。特别是提高服务意识。对学生要亲切的关怀和细致的关心,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3、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学生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1)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学生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们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学生以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困惑,多走进他们,多接纳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了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
(2)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是留守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收获了成就感,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学生成长的乐园。
(3)成立留守学生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学生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学生。
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5
英语论文格式.doc
留学生专业发表留学生毕业论文,留学生作业和国内英语硕士毕业论文,以及英语教育论文。老师大多来自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海归博士生和大学老师,其中不乏北大,上海复旦,交大各类商业专家和理工类的双料人才。长年的合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控制经验,此外还和国内核心期刊合作,提供了最稳妥的推荐服务。
英语论文选题 英语论文提纲格式 英语论文开题格式 商务英语论文选题 英语论文的提纲格式规范
英语论文文献综述 英语毕业论文格式 Essay格式范文 留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Harvard Reference Style 英国论文答辩要求
一、英语论文的标题 通常长篇的英语论文(比如说英语研究生毕业论文)通常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1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1/3,跟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3、第4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这个英语毕业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0.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学生而言,如果英语毕业论文比较短,也可不做标题页(及提纲页),而将标题页的内容打在正文第1页的左上方。第1行写作者的姓名,跟打印纸顶端距离约为2.5cm,以下各行依次为教师学衔和姓、课程编号(或名称)及日期;各行左边上下对齐,然后留出2.5cm左右的页边空白(下同)。接下来便是论文标题和正文(日期与标题之间及标题与正文第1行之间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语论文的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1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2.5cm左右)的始端写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1格后再写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1个字母上下对齐。主要纲目用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1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1个字母;处于同1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英语论文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四、英语论文的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目前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格式分述如下。 1.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如: 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Roper9). 这里,圆括弧中的Roper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数字为引文出处的页码(不要写成p.9);作者姓与页码之间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标点符号;句号应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 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
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
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diatribe.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留学生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国际交换生;柔性管理
一、高校国际交换生自身面临的问题
广泛意义上的交换生指在交换国家、地区、学校或研究机构达成一致协议情况下,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到固定地点进行学习的学生。交换对象可以是中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等,交换范围也可以是国际性的或国家内部的交换。通常是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学习,其目的并不是拿到交换学校的学位。就高校国际间的交换生来说,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心理适应问题
当交换生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没有朋友,常常会有种孤独感。如果语言又不能过关的话,适应新的环境更加困难。因此,在对初来异国的交换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注意他们这段时间思想和心理上的动荡。
(二)语言环境问题
作为国际间的交换生,交换地一般很少用到自己的母语,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在地语言的话,不仅会给生活造成不便,还会使交际受到影响,更加加剧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问题。最重要的是作为交换生,必须要在交换学校进行相应的课程学习,修到相应的学分,如果语言不过关,将会使他们的学习也受到影响。
(三)文化和价值取向问题
我国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比较注重集体利益,强调集体荣誉感,而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强调个性和自由,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注重个人自身的发展。文化的不同也导致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不同。这种差异性也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相应的问题。
(四)专业学习问题
交换生交换学习可以在专业学习上进行国际间的交流,扩大了视野,对专业学习有很好的帮助。然而要熟练掌握接收国语言非一日之功,可能要一段时间(甚至要很长时间)的训练方可学习专业。因为交换时间的固定性,对语言的学习占用了交换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因此也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五)学分转换和学分认证制度问题
交换生只在接收学校取得学分,要回本国取得学位,不在接收学校取得学位,因此交换生就需要相应学分的转换。而合作高校之间通常在专业学分的要求及课程设置上会有偏差,导致学生在学分的认证或是转换之间出现问题,从而出现学分不够或是推迟毕业等情况。
二、高校对国际交换生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本性”理念的缺乏
长期以来我国对交换生的管理通常会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把他们当做贵宾来接待,重服务疏管理,忽略了他们来华学习“求学”的主要目的;或者把他们看成和中国学生一样,居高临下,管得过多而忽视了他们不同的文化和国情背景。没有真正的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对交换生的管理中,让交换生既能有宽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又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文化冲突、心理问题的处理
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提出“文化休克”理论,是指一个人或群体进入到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学习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初来异国求学的交换生肯定会有一段时间的心理动荡期,在此期间交换生由于不适应或对学校安排不满等情绪甚至造成学校管理的问题。国际交换生通常来自不同的国家,成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及生活习惯,因此,不同国家的交换生也存在着理解困难、交际矛盾甚至冲突。学校管理人员对不同文化的不熟悉也会造成交换生及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
(三)交换生管理实践缺乏“情感性”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学生从小被教导要尊敬甚至服从老师,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上也更多的是强调学校的权威性,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对学生进行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国外的文化更加注重师生的平等,因此在管理上更倾向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学校管理人员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管理方式来管理交换生,忽视对他们进行情感及价值目标等柔性因素的培育,会让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影响交换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及对他们的管理。
(四)对交换生课程学习和学分认证方面的管理还不完善
交换生在交换期满后要回国进行学历课程和大学学习方面的认证和学分的转换。比如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对伊拉斯谟中高校合作模式的要求很高,有着相应的学分评定标准。而如果交换国的接收学校没有本国所开设的相关课程,或是不能进行相应的跨专业选择所需学习的课程,就会使交换生无法取得相关学分,导致回国后推迟毕业,延长毕业时间,影响交换项目实施的质量。据调查,伊拉斯谟项目中23%左右的交换生因出国交换学习的学分在回国后不能得到合理认证而推迟毕业时间。
三、柔性管理在高校国际交换生管理中的优势
所谓柔性管理,就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法,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本质上不同于以制度和职权为条件,以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学生评价、量化考核、奖惩规则等为手段进行管理的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根据人们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注意人的情感和内心感受,突出人性化,更容易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从而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
对交换生的柔性管理是指管理交换生不仅要按照学校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还要在交换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结合他们自身的差异进行个别的特殊、细化的管理。它更强调“人性化”,在教学和管理中更多地考虑交换生的利益,更加强调对交换生管理的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据交换生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运用柔性管理的原则,对其进行管理,以不断获得高校优秀交换生,提高交换生教育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四、对高校国际交换生进行柔性管理的措施
(一)交换生管理工作应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对交换生进行管理要真正地以交换生为出发点,寓管理于服务中,用服务促进管理,让管理更加人性化。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理解他们的文化差异,同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各方面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平常多多开展中外学生联谊等活动,帮助处于心理动荡期的交换生及早走出孤单,扩大交际圈,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沟通
校园文化可以反映学校的精神,是联系和协调学校成员行为的纽带,是对交换生进行柔性管理的支撑和保障。优良的校园文化可以使交换生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同时激励他们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加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针对交换生的文化乡愁和文化休克现象,管理人员要及时和交换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学校也可以设置相关的心理咨询室,对交换生可能出现的心理等问题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化解。
(三)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交换生课程学习和学分认证方面的管理
学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交换生的学习和交换生对学校的认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校要完善交换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校管理人员可以去交换生课堂进行听课,实地了解和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建立交换生对教学的测评制度,及时反映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定期举办一些师生座谈会,一方面教师可以加强和交换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动态,另一方面交换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管理。同时,高校管理人员要根据交换生的特殊情况,对学习选课系统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动,方便交换生跨专业和学科选课需求,同时相应开设他们所需学习的内容。在学分认证方面和合作院校及时沟通协调,统一完善相应的学分认证制度,保证国际交换生能修到相应的有效学分,不致延迟毕业。
(四)关注交换生的民主要求,充分发挥精神激励功能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管教的目的是养成—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交换生的成长背景及文化背景也决定了他们有着强烈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因此,在对交换生的管理过程中,不能以过度的条条框框来约束他们,要充分发挥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发掘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对自身的管理上来。比如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开设等充分听取交换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鼓励引导交换生、留学生组织的建立,促进交换生自身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组织对交换生自我管理的功能。让交换生参与自身的管理也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在对交换生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帮助交换生制定计划目标,充分发挥精神激励功能,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
(五)健全的规章制度,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
古人云:过刚易折,过柔易卷。我们讲对交换生进行柔性管理并不是否定刚性管理的重要性,而是在保留刚性管理合理环节的基础上,实施更能彰显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刚柔相济。首先,交换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和教育背景。交换生的特殊性要求高校不能简单的套用规章制度,必须要注意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可变因素。其次,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也不利于管理人员和交换生之间的协调。让交换生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学校管理意识,阻碍交换生和管理人员的沟通,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不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这就需要高校管理人员采用符合交换生心理特征的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来对他们进行管理。然而我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交换生管理若没有刚性规则为依托,将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很难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所以,刚性管理要作为管理的前提和保障,柔性管理则是刚性管理基础上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升华,是对刚性管理的完善和补充。高校管理人员要在规则制度上体现刚性,实现规范化管理;又要在管理的文化和服务上体现柔性,刚柔相济,真正实现对高校国际交换生良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高丽蓉,李晓培.开展交换生项目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1).
[2]艾忻.留学生管理向国际化迈进[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3]宋鑫.浅析“文化休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09).
[4]吉艳艳.欧洲伊拉斯谟项目探析[J].文教资料,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