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学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学习方法范文1
1.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占有前人积累沉淀的知识成果,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学知识内容的多少、知识深浅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均有所不同。在小学低年级时,以直观的感性知识为主,百分之百依赖于教师的“教”来完成,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的自学比例已占到20-30%。中学生的自学比例已扩大到50%,而大学生的自学比例则要占到70%,此时教师的“教”不断减少,直至最后消失。
多年来因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中学生长期习惯于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天天都是听课、看书、完成作业、模拟练习,参与名目繁多的考试,如此等等。当他们成为大学生的时候,中学阶段那种高强度的学习已一去不复返,苦不堪言的沉重升学压力已烟消云散,父母的种种监督与管教也告结束,渴望已久的解放终于来临,浑身无比的轻松感与自由感油然而生,是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了,甚至忘了到大学来是为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迎接更艰巨的学习任务。大多数大学新生不去了解也不去想怎样学习,更不知道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己。他们不知道大学学习的知识无论是广泛性、系统性还是操作性都是很强的;不知道大学的教学时数少,课程进度快、知识容量大、学生课余时间多的特点,还一味追求中学阶段那种“扶着走”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大学里的教学与学习。
2.教学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要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掌握人类所积累的间接经验,或是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虽然不能脱离开社会实践,但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学校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
知识的掌握与认识能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离开知识的掌握,也就谈不上认识能力的发展,更谈不上有任何聪明才智。反过来,认识能力的发展又会促进掌握知识的质量与效率。但传统的教学观是将教科书视为知识的惟一宝库,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教科书的教学,在学生头脑里筑起一座知识的宝库来。因此,教学的着眼点就放在知识的获得和积累上,而极大程度地漠视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如果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发展认识能力上来,并使学生具有这种能力,其对社会的贡献和意义也就更巨大,更深远。因此,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苏联心理学家维果特斯基主张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顺应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还必须始终处于“跳一跳,才能把果子摘下来”的学习状态,使他们的知识不断增长与更新,从而使他们的认识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学生经过努力取得学习成果后,在精神上还会获得更大的愉快与满足,产生无限欣慰与自豪,从而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高校改革值得注意的问题。
3.大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获得经济、高效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拙劣的学习方法不仅会抑制才智的发挥,而且会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将学习变得枯燥乏味,甚至导致精神萎靡,丧失信心,茫然无序。
由于当前大学的教学依然是将教学活动的着眼点放在教师“教”的方法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的方法的重要性,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不重视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显然,只有不断地
从教师的“教”迁移到学生的“学”上来,才能最终使学生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改变“要我学”、“扶着走”的被动局面为“我要学”、“自己走”的主动局面。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哲学家笛卡儿很早就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人类知识总量猛增、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老师把教学的基点放在学生怎样“学”上,将自己获得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所取得的结果一并传授给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可以只关心学生学会了什么,还要关心学生是怎样学会的,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结果,还是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要让学生在获取间接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达到这种知识结果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应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学生学习的价值或目的是在于获得达到某种知识成果的过程与手段。换言之,学习的目的,不是要达到某种知识成果,而是要获得达到这种结果的过程和方法。
4.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方法
中学阶段学生怎样听课、读书、记笔记、提问、做作业和考试等涉及到课堂学习的许多方法,对大学生的学习来说远远不够。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应该从课堂学习扩大到课外学习,从继承性学习扩大到创造性学习,从间接知识的学习扩大到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方法范文2
Abstract:Along with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ty stage's oncoming, between the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education relations have the change, the existing teaching service resources were already unable to the study demand which satisfies the student to grow day by day, the study difficult position question which the university student appears are not allow to neglect.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raise the work to comply with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rket demand, develops own function diligent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to develop omni-directionally, specially university student's study question.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问题 解决方法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problems solution
一、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几个学习问题
1.对学习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新生初入高校,大学学习理念尚未成型,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专业概念。面对大学弹性的学习环境而显得十分盲目;对整个大学学习进程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前瞻性的设计,造成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
2.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普遍延用中学阶段“应试型”学习方法,根本无法适应大学高强度、大流量的知识灌输,造成了效率低、效果差。关于学法,学生只能自己摸索,很少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学法指导。
3.重讲授,课堂教学指导少。大学课堂承载的知识信息量大、难度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接受、领会。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程)少有系统的、完善的配套辅导措施,如课前的背景介绍、知识引入,课后纵深研讨、答疑解惑,课程测试后的讲解、反馈等。因此造成课堂上知识传授的质量难于保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缺少综合素质的训练指导。大学生的学习普遍都停留在书本理论死记硬背的层面,很少有机会在实践中体验、交流、反馈。传统的高校集体性活动(如专业竞赛、文体比赛等)自发性、娱乐性强而引导性、发展性相对薄弱,未能真正发挥出“第二课堂”的学习作用。
5.学生对如何化解学习压力感到茫然。学习压力大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的感受。由于缺少有效的学法指导和科学的压力疏解机制,学习问题堆积形成学习困境,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如厌学、逃课等现象在高校中层出不穷。
二、试析大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
1.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方面由于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极速激增,学习资源紧张,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师能有意识地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揉入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教师则恪守传统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原本充满期待的大学生们大失所望,最初的学习激情遭受严重打击,动力锐减。
2.社会功利意识强。高校兼具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其中培养人才是核心功能。社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社会大众的功利需求,高校的后两项功能(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过度膨胀,并已影响到了高校的核心功能的发挥。
三、如何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的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
2.加强专业学习,兼顾综合提高
大学教育具有最明显的专业性特点。几年大学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大方向来安排的。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这种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因此,大学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尽可能扩大综合性,以增强毕业后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学习方法对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中要把握住的几个主要环节是: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总结、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中只要抓住这几个基本环节,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及时注意消化和吸收。经过不断思考,不断消化,不断加深理解,这样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扎实的。
当然,制约大学生学习的困难因素很多,但大学生在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对他们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任何学习问题的解决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继续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当然,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扩充、教师的教学改革、学生自我的奋斗三方面共同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子云.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浅议[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
大学生学习方法范文3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内涵的科学界定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方式,与自我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学习者自我选择,自我内化,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一种自律、自主的活动。同时也是自我认识、评价、约束、激励和完善的教育活动。自主学习重视个体差异,鼓励学习者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自我选择,自我提高。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的自觉主动学习[1],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所需学习材料等,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三个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大学优良学风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决定了大学生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是否能满足个人发展需求。大学生正处于“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使知识老化速度加快。当代大学生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则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学习效果上受多重因素影响。
1.个人理想的影响
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存在显著正相关。[2]实现理想是学生坚持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学生对帮助理想实现的一切知识保持强烈的兴趣并自我选择,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学习障碍,不断接近并实现个人理想。理想从时间跨度上可分为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持久地指导学生不断进步;短期目标在阶段内会对学习活动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在既定短期目标实现,没有新的目标产生时,学生便会迷失自我,学习盲从。一些学生在中学时期往往以考入大学为理想,不断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大学,但进入大学后,缺乏人生理想、学习目标的指引,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大学就是简单的混毕业证,学习动力缺乏,学业每况愈下,甚至不能完成学业。近年来学习无用论、60分万岁、拼爹等论调在学生群体中甚至成为部分学生的共识,这种混学位证、毕业证的群体在学生中占据一定的比例,由于这类特殊群体的存在,不仅导致这部分学生虽然经过了四年大学生活的培养,但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却没有显著提高,同时,还会给整体学习风气的建设带来冲击。
2.自我效能的影响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充满自信心,具有更积极的学业成就定向,这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新知识。[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动向学习障碍发起挑战。而且,随着每次成功,自我效能感会愈加强烈,从而形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的良性循环;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逃避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学习依赖性强,而且每次学习失败更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了一触即溃的边缘,这就形成了自我效能感弱—自主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效果不佳—自我效能感降低—自主学习信心再次下降—学习效果严重不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导致部分学生一次又一次降级甚至放弃学业。
3.学习动机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来源于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界诱因引起的。无论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都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相对于外部动机而言,内部动机更能保持学生学习信念的坚定,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外部动机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利于保持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当学生从思想上以追求真知、成长成才为学习动机时,便能长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学业水平,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面;而对于那部分仅以通过考试为学习动机的学生而言,则明显表现出缺乏对知识的钻研精神,存在侥幸心理,学习动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出现补考、重修甚至考试作弊现象;当然,在学生群体中还存在学习动机严重缺失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是为父母或外界环境所逼迫才学习,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待自主学习产生无所谓甚至抵触的态度。
大学生学习方法范文4
一、新媒体的特征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集字符、图片、视频、声音于一体,具备了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同时作为一种能够最大可能不受时空限制,基本消除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界限的新媒体,它还具有一些新的优势和特征。
(一)个性化相对明显
由于技术的原因,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都比较大众化,由一点分发给N多个接收者,媒体内容与媒体接收者属性无任何关系,只能被动地阅读观看没有差异的内容。而新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细分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内容,实现优质信息和娱乐内容的大规模定制。每个使用新媒体的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信息需要、专业等定制和选择信息内容。利用这种个性化特征对喜欢追求个性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信息承载量大且传播广泛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弊端,使得新媒体信息储存量大大增加,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新媒体是一种每个人都能够收到信息,每个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者,这种交互性进一步提高了信息量。传统媒体通过报刊、图书等实物存储信息,新媒体则是通过电子设备存储信息,成本低,承载信息量大。同时,各种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传播到任意地方,短时间内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这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三)普及程度高且受众相互联系
随着我国信息通信网络初步建成,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是新时代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截至目前,全国使用固定和移动电话的用户达13.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100%,互联网网民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2%,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群众性优势。另外,新媒体受众不像传统媒体受众是分散的,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很容易通过某个平系起来,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并且相互之间进行着互动交流,这种群体性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
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凭借其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和及时方便的互动交流,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和交流的首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等,对当代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畅通、更加多样,公众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各种渠道来获取信息。新时期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由从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为主转变为以网络、手机方式为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多样,更加快捷便利,获取的信息形式多元化、动态化。上网看电视、在校园网上下载电影和歌曲、上网找兼职等,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时代信息的选择与利用实现了个体自由化和自主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由被动接受向自主筛选转变。新媒体在给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和使用空间的自由,导致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利用新媒体的途径肆无忌惮地传播,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对于三观未定的大学生来讲,其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很容易受到影响并改变。
(二)相互交往形式多样化
人的幸福感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环境影响,大学生直接面对面与人交往日趋减少,他们更喜欢运用新的媒介如手机、QQ、BBS、飞信、微博等进行沟通交流,用MSN和国外的同学联系,用电子邮件和QQ跟朋友交流,参加BBS的“版聚”……在这些平台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间形成平等的讨论氛围,不用受到身份、地位等的束缚,将无法表达的情感、生活等问题倾诉出来,并得到朋辈或老师的开导和理解,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自我满足,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发表自己观点的方式。但是,大学生长期利用新媒体进行交往,会大大减少与社会或个人面对面交往的机会,逐渐沉迷在虚拟平台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日渐冷漠。
(三)学习和思维方式多样化
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多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但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变得多样化,变得更加灵活,大学生的学习不再是靠老师去教授的模式,而是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获得大量的适合自己的信息,并且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前景,可以在互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观点,学习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从而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也趋于合理。但是新媒体的无处不在对新时期大学生学习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高效便捷地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让部分大学生对新媒体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心理,学业的完成靠网络搜索,虽然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积累,加上经历经验的缺乏,对海量信息的鉴别获取也存在很多问题。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挑战。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以此为平台,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网上网下双管齐下
新媒体是新时期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往的主要途径,新媒体在其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加上新媒体技术独具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学生需要的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意义、有实效。利用新媒体找准学生工作网络化的立足点和切入点,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方案,达到形式和内容、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工作中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功能。同时,还要注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网上网下双管齐下。因为以网络和手机为主的新媒体平台,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二者各自的优势,在平等、民主、虚拟的网络平台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传授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
新媒体个性化、信息量大、传播途径多样化等特征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多便利,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贯彻“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营造良好的学生管理氛围,增强工作实效性,实事求是、积极主动地构建和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创造出富有成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表现,打造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对学生思想影响力大的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学生匿名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及早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辅导排除心理健康问题。开设网络课堂,利用多媒体集文字、图片、视频等为一体的特点,多感官地吸引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进行交互式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效率。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互动,利用QQ群、飞信、微博等网上讨论方式,把积极、健康的思想传递给学生,确保网络正确的舆论导向,关注学生点击率高的网站,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大学生学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诚信,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素质教育的程度。诚信问题“何去何从”应引起中国大学生的深思。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1.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考试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队伍。二是简历造假严重。不少大学生在个人简历上大做手脚,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都有一叠荣誉证书,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严重挫伤了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同时使得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
2.信用意识缺乏。一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少数大学生甚至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
3.人际关系淡漠。导致学生孤僻、冷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或信息优势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利益受到损害,从而产生两种市场行为,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的不对称引发了诚信问题的产生,通常状况下,诚信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非正式的合约安排。诚信问题之所以产生,其根本在于不守信用是有利可图的,不守信用所带来的利益比守信用所带来的利益还要大。
2.功利思想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掠产品冲斥市场、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从教育界的教师不安心教书、搞第二职业,领导只讲不做、失信于师生到学生考试时的替考、作弊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很大的收益。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滑坡。
3.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教育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在传统社会,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观念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应,而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正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4.诚信教育乏力。身教重于言传,一些教师和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做事不负责任,做出不诚信,不守信的事情来,在学生面前树立了坏的榜样。一方面,一些老师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了学生,而是过多的考虑个人利益。他们在工作中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了捞取个人政绩而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的门,培养、教育孩子的事就全交给了学校,结果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诚信滑坡留下了空间。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1.减少信息不对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起公平的社会公用信息网络,及时更新披露信息,以便人们能够获取有效的信用信息,减少交易风险和成本。增加市场透明度,逐步完善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市场效率。可喜的是,我们针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大学生诚信网已经建立,为我们整个信用体系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先导作用。
2.加强诚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学校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排除权钱交易对教学工作的干扰。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
3.完善诚信体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诚信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诚信立法是大势所趋,作为人才济济、思想活跃的高校而言,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目前有很多大学已建立了大学生信用档案、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大学生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系统方法
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自我分析、环境因素分析、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在自我分析和环境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是指通过各种积极的具体行动和措施争取职业目标的实现。反馈评估是在执行实施方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对职业目标的界定。
一、自我分析
人贵有自知之明,生活的一项使命就是了解自己。自我分析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的能力,并客观评价自我。自我分析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文化素质、能力特征、性格特点、身体条件,总结出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其次应从横向上将自己与同区域、同专业乃至同龄人进行比较,分析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求职中的优势和劣势所在。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自我分析,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
二、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和成长环境、社会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环境四个方面。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只有顺应各种环境的需要,趋利避害,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实现个人目标。
家庭和成长环境在个人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父母的价值观、态度行为、人际关系和教育方式等对孩子的职业选择起到直接或简介的导向作用。社会环境包括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主流价值观和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因素,宏观上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力量都能够影响个人有效决策的制定。行业环境分析包括企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国际和国内重大事件对行业的影响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预测等。企业环境受行业环境的直接影响,企业环境分析包括企业实力、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领导者的素质和价值观等。
三、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自我分析和环境因素分析之后进行。首先需要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明确自己是向专业技术方向、行政管理方向或是自主创业等方向发展,不同的方向所需能力和素质各不相同,今后发展的路径也各不相同。其次,制定职业生涯目标,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及人生目标,分别为1-2年、2-5年、5-10年,乃至人的一生。人生母线的实现必须经过实现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渐进达到。
确立职业生涯目标,要利用SWOT分析法对自我进行分析,评估自己的优劣势,找出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威胁,从而确定职业目标,形成目标方案。目标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个人基本状况和职业目标两大部分。另外,SWOT分析法知识确立职业生涯目标过程中一项比较实用的分析技术,要实现制定生涯目标的最优化,仅凭此种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方法,最终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目标。
四、制定实施方案
所谓“知易行难”,确立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变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很难实现,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制定的实施方案也各异,因此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突出个人行动方案的适时性和个性化特征。
完整的实施方案应该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教育培训安排、实践计划等内容。根据职业生涯的短期、中期、长期乃至人生目标分别制定相对应的阶段性实施方案。方案制定后,要严格实施。
大学阶段处于职业生涯的早起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知识能力储备和职业选择规划,因此,大学阶段的实施方案应围绕学习这个主题来进行,细化到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的计划安排,使大学生活始终处于有目标、有方案的“可控、可测、可调”状态下。
五、反馈评估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态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行之有效,必须不断地对实施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与修正。反馈评估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职业生涯进行反馈评估,要抓住以下要点:
第一,对职业生涯目标和实施方案进行评估;第二,在实际操作中分离出新的规划需求,及时补充更新;第三,关注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寻找突破方向。修正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调整、阶段目标的调整以及阶段实施方案的变更等。
总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状况,结合环境因素,不断进行反馈评估,及时修正职业目标和实施方案的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为大学生提供走向成功的技术与方法,它可以让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时间,实现低资源浪费,高目标达成,从而出色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组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概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邢宝君,周志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导论.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