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作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绘画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绘画作品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1

关键词:小班 美术作品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93-02

小班幼儿处于绘画的涂鸦期,这一阶段的幼儿会用已经掌握的图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受年龄特点和技能发展的限制,它们的小肌肉动作还不够灵活,而且对一项单一的活动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使用色彩时不注重换色,致使作品画面单一,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完全不顾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这样,成人就会用“象”或“不象”来简单粗略的评价孩子的作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评价,恰恰会给幼儿带来负面的消极作用,不但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可以说,在美术活动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适当的评价能有效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此,在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中教师注重使用积极适当的评价方法,不但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幼儿的绘画技能也相应得到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绘画过程中随机的指导评价

小班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绘画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评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动态评价法

动态评价是教师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注重评价幼儿的参与状态及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让孩子在鼓励与引导中完成美术创造,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作品的创作动向,及时肯定幼儿的思维闪光点,引导孩子更好的完成作品,如在组织油画棒画“下雨了”活动时,A小朋友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画,而是兴致勃勃的画了几辆他喜欢的小汽车,我并没有否定他的做法,而是引导他说:“你的小车真好看,要是让小雨冲干净车身上的灰尘,小汽车会更神气。”老师的赏识与鼓励让A小朋友很快拿起笔,在车周围画起了大大小小的雨点,顺利完成了这节活动的绘画内容和目标。教师在活动中运用动态评价时,还应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适当的允许孩子们小声的自言自语或是“交头接耳”,让孩子边画边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幼儿绘画的指导过程中也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如对孩子们说“你画得真有趣”、“***小朋友与别人画得不一样”,或者说:“如果如过画的再……一些就更好了。”教师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同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鼓励,不厌其烦,对每个孩子都抱以赏识的眼光、真诚的微笑,让幼儿敢画、愿意画。

1.2 游戏评价法

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涂色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技能,一般要求幼儿能有规则地涂色,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平涂和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的圈图等都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涂色方法,这些方法都要求能尽量不要涂到线外,如果用生硬的口吻一味的强调绘画技能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但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化情景进行评价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水粉画《顽皮的太阳》活动中,有部分孩子将水粉颜料涂到了太阳脸的外面,这时,老师一句:“看滴在外面的颜料象什么”时,有孩子说“象太阳流口水了”,“象太阳玩泥巴抹到了脸上”时,表现出孩子们对于这种现象的不满,所以教师一句:“请这些不小心的小朋友下次画画时要注意喽,让太阳的脸能更加干净,他会更高兴的”,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所以在以后进行涂色活动时,孩子们会自觉地注意仔细认真的涂色,尽量不涂到外面去,保持画面的干净。

2 运用有效的方法在绘画结束后进行集体评价

幼儿每次完成绘画作品,都会期待着老师给予积极的肯定,所以每次绘画结束时,教师都会仔细的把作品一一展评在前面,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创作的成功感。

2.1 纵横交错评价法

所谓纵向评价是教师结合幼儿自身在美术方面的发展进行的阶段性评价,教师为方便观察幼儿的进步,为每位幼儿制作了美术绘画作品档案袋,档案袋里收集了每位幼儿从开学初到学期末的媒介绘画活动的作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根据这次绘画活动幼儿完成情况进行评析,在作品的右下角标注上评语,如:“画面干净,涂色均匀”、或“运笔流畅,有进步”、又或者是“想象有创意,内容丰富”等,简单的几句话小结了本次活动幼儿的完成情况,每位幼儿现阶段绘画技能的发展情况也一目了然。

所谓横向评价是教师根据平日绘画活动幼儿的发展情况,将幼儿分为强、中、弱三个能力水平,并且根据这三个能力水平所占幼儿总数的比例数,确定或改进下一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也就是完成人数多时说明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目标制定的合理,可以在下次的绘画活动中继续提高要求,完成人数少时说明本次活动内容和目标制定的不恰当,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每次的活动都能让每一个能力水平的孩子都得到提高。

这样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因材施教,幼儿在绘画方面的发展情况才能真实的得到体现,为下一步教师如何提高幼儿美术技能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2.2 奖励评价法

每位幼儿在完成作品时,都是尽了力的,都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他们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便是那些能力偏弱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在评价时教师除了用言语的精神奖励外,还给予恰当的物质奖励,如用星级小粘贴奖励法评价幼儿绘画作品:一颗星代表绘画基本完成;两颗星代表绘画颜色鲜艳,涂色均匀;三颗星则代表幼儿不仅完成了作品,而且还添加了自己的想象,画面丰富,这种星级奖励方式不仅能让幼儿知道自己怎样做会更好,还能激发他们完整创作的愿望,循序渐近的提高了幼儿的绘画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引导讲述评价法—— 幼儿自评

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它充满了幼儿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特别是在色彩方面,幼儿完全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也不懂得色彩的冷暖,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用色,使得画面上充满了对比和夸张的表现。如:在美术活动《小鸡宝宝》的评价中中,因为受老师示范的影响,大部分幼儿的鸡宝宝、鸡妈妈都是柠檬黄或橘黄色的,而B小朋友画的鸡宝宝和鸡妈妈确是五颜六色的,当教师问她:“为什么你画的小鸡是五颜六色?”时,B小朋友得意地指着自己的作品告诉大家:“鸡妈妈找到鸡宝宝心里很高兴,鸡宝宝也很高兴,所以它们穿的衣服也是很漂亮的,五颜六色的!”说得多好啊,她将鸡妈妈找到鸡宝宝后的高兴心情用鲜艳夸张而不受约束的色彩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就是一个值得赞赏的闪光点。

2.4 榜样评价法—— 幼儿互评

学期初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有目的的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评价”,如何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绘画时握笔姿势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涂色会更加均匀、好看等,教师评价完后会根据幼儿绘画的水平印星级印章,学期末,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绘画作品,当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教师先在作品上贴上一颗完成作品的星,然后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根据画面内容结合同伴的评价贴上第二颗或第三颗,这种方式不仅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学习其他幼儿绘画作品,还让幼儿在不断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提高幼儿自身的绘画的技能和水平,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

2.5 对比发现评价法

幼儿绘画形象往往天真无邪,歪歪扭扭,曲曲直直,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的。甚至可以体会到他们并不注重外在的形象,而更重视内在情感的表达。如:在水粉画《樱桃》的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要画一碗满满的樱桃,C小朋友已经画了许多樱桃了,老师看了也不停地称赞道:“C小朋友的樱桃画的满满的大大的,一定很好吃!”……但到最后欣赏到他的作品时,一个樱桃也不见了,剩下的只是碗里的一块均匀的大红色块。老师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马上猜到了其中的原委:“C小朋友画了一碗樱桃后,他怕小朋友们不够吃,又在缝隙里添的满满的,这样就够分了,是不是C小朋友!?”C小朋友听了会心地笑了,“C小朋友真能干,这么一大碗樱桃一点都没有掉到外面(没有涂到线外),真棒!”……老师的“善解人意”,使得幼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虽然老师要求的樱桃不见了,但却恰当的向幼儿传递了美术作品带给人们情感的表达,让幼儿更加愿意画画,喜欢画画,用绘画表达心中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经过一学期观察和领导老师们在这方面的指导,我们认为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只有其中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是好作品,就应该给予赞赏,积极的评价能激起幼儿的自信心,使极富想象却画的不象的孩子得到理解和肯定,让其获得成功感,从而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自信,这也是美术作品评价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2

[问题一]幼儿B是否享有著作权?首先,从著作权主体来看,幼儿B具备主体资格著作权主体是指从事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创作活动而创造出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作品的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可见,作者作为作品的创作人,其权利应当是第一位的,应当享有原始的完整的著作权。由于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取得采取自动取得原则,即作者因创作行为的完成而自然地直接取得著作权,而不管其作品是否发表。因此只要作者完成了创作行为,其作品便自动取得著作权,受法律保护。本案中,幼儿B的绘画作品一经其创作完成之后,其便享有著作权,任何人小得侵犯。此外,虽然幼儿B的绘画作品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但是教师的辅导行为是在履行对幼儿的教育义务,A幼儿园不能依此将幼儿8的绘画作品的著作权据为己有。但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3条的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可知,如果指导教师确实参与了该作品的创作,则可以作为合作作者共同享有著作权,但不能剥夺幼儿B的著作权。

其次,从著作权客体来看,幼儿B的作品属于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对象

著作权客体是指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第四款明确规定美术、建筑作品受其保护。幼儿B被H出版社出版的绘画作品属于著作权客体,受《著作权法》保护。

[问题二]谁来行使该项著作权?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体现在民事行为能力强调是以自己的行为来取得权利,承担义务。因此,年龄大小只影响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但不影响其民事权利能力。由于著作权属于公民的一项民事权利,因而幼儿B可以享有著作权。但由于幼儿B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其著作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问题三]幼儿B被侵犯了哪些著作权?

1.发表权,即作者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和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一般来说,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其作品是否发表、如何发表、他人无权干涉。发表权作为作者人身权的一部分,是否发表作品应完全取决于作者个人意愿,任何人不得违背其意志强行发表,更不允许未经同意擅自发表其作品。本案中,A幼儿园将幼儿B的绘画作品提供给H出版社出版一事,事先没有征求幼儿B的监护人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他们的同意,擅自发表幼儿B的作品,因而侵犯了其发表权。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注明其姓名或名称的权利。它包括在作品上署名和不署名的权利。署名权也属于作者的人身权,只有对作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人才享有署名权。本案中,A幼儿园将幼儿B的绘画作品交给H出版社出版后,并没有为幼儿B署名,因而侵犯了其署名权。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3

关键词: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幼儿眼中的世界一开始是通过涂鸦表现出来的。涂鸦是绘画的雏形,在涂鸦时幼儿会用不同的形状来表示不同的事物。涂鸦不断地挖掘幼儿的思维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就会由涂鸦变成简单的绘画。幼儿通常会用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图画来表现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也许会把太阳画成黑色,因为他们觉得此时此刻的太阳是不开心的,他们也许会让小猪飞上蓝天,因为他们觉得小猪有着翱翔蓝天的梦想……幼儿在进行简单绘画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会得到不断地培养。不管是幼儿的信手涂鸦,还是幼儿的简单绘画,都是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在这个表现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不断地培养。由此可见,绘画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对幼儿进行绘画指导呢?下面笔者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展开简单的论述。

一、巧设情景,激发画的欲望

激发幼儿绘画的欲望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前提条件。当幼儿急于拿起手中的笔进行绘画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地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用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让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要在白纸上用五彩的画笔去描绘心中的美景。如教师在一节绘画课上启发谈话:“春天来了,小朋友肯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春游过,请将你们春游时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吧!”幼儿稍作思考之后,开始绘画。有的幼儿画出了公园的美景,有的幼儿画出了放风筝的趣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情景中,幼儿绘画的欲望被瞬间激发了。幼儿以这些情景为蓝本,充分挖掘思维潜力,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绘画作品。

二、变换形式,教给画的方法

教给幼儿绘画的方法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主要方式。当幼儿兴致勃勃地想要运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自己心中美妙的世界时,却又不知从何处起笔。因此,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变换形式,教给幼儿绘画的方法。如,幼儿在画春游图时,教师指导幼儿可以先用黑色的笔勾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再用其他颜色的彩笔进行涂色。当然,幼儿也可以先使用各种颜色的彩笔直接涂画出事物,然后再使用黑色笔进行勾边。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手掌创作春游图。让幼儿在自己的小手掌上沾满颜料,在一张白纸上印下一个小手掌印。这个小手掌印可以作为一棵树的树干,接着在树干上面加上树冠、树叶等。然后再加上一些花花草草以及人物等。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纸上滴一滴颜料用小嘴巴吹出一幅春游图来。通过教师变换不同的形式,幼儿逐渐学会了一些绘画的方法。幼儿灵活运用这些绘画方法,不断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绘画作品。

三、多样评价,给予画的动力

给予幼儿绘画的动力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重要保障。当幼儿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内心美好的世界并获得别人的认可时,幼儿就会拥有更为充足的绘画动力。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运用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绘画作品及时予以褒奖。如某位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一幅春游图。图中爸爸妈妈拉着他的手站在了草地上,草地上零零星星的开着一些野花,在野花周围还有几只蝴蝶在飞舞。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通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天空中飞翔……教师看完这位幼儿的绘画作品之后,竖起了大拇指为他点赞。又如一位幼儿用自己的两个小手掌画出了两棵大树,其中一棵大树上面还有一个鸟窝,树下面是两个小朋友在聚精会神地观察小鸡捉虫……教师看完他的画之后,对他说:“你画得太棒了!”在教师由衷的赞誉中,幼儿积蓄了用之不竭的绘画动力。幼儿在这些取之不尽的绘画动力的推动下,不断进行创造,创作出了一幅幅彰显童心的绘画作品。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各种幼儿颇感兴趣的情景,让幼儿走进这些有趣的情景中,并急于想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心中的美景,以此激发幼儿进行绘画的强烈欲望;要通过教给幼儿形式多样的、适合幼儿的绘画方法,让幼儿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迫切想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心中的世界,借此教会幼儿绘画的方法;要通过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凭此为幼儿绘画提供不竭的动力。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幼儿爱上绘画,让绘画成为展示幼儿内心世界的“橱窗”。

参考文献:

[1]叶幼美.浅谈幼儿绘画活动指导新策略[J].才智,2011(15).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4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的方法。

 

绘画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以及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幼儿通过绘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和想象到的,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学习绘画会让幼儿懂得热爱生活,并且变得更加有耐心。传统的绘画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自主发现能力有所欠缺,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成长十分重要。

 

一、幼儿绘画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依据幼儿特点进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并不好,这些问题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观察范画阻碍了幼儿的想象

 

许多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喜欢给学生看范画,例如要求画鲜花,就会首先将教科书或是其他图片上的鲜花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心中的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脑海中的鲜花就是教师展示的图片上的样子,而阻隔了许多想象。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慢慢缺乏想象力,没有范画的引导甚至自己不知道该画什么。绘画是一门艺术,没有想象力学生将来就很难在绘画上有所成就。

 

(二)技能指导遏制了创造思维

 

幼儿的思维与成人是不相同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把树叶涂成紫色,把香蕉涂成蓝色。而许多教师喜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规范性的教导,指导学生如何画线条和图形,如何给图形涂颜色,从而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一种教条模式。这样的绘画课程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没有任何效果。

 

(三)简单评价抑制了多元化发展

 

部分幼儿绘画教师对于幼儿绘画活动课程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小孩子涂涂画画,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在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评价“好”,或者“不好”之类的。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评价学生的作品说“画的太像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就会认为“像”是绘画的标准,从而把“画得像”当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一味地临摹,而忽略了自己绘画作品中的其他特点。教师不能从全方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详细的点评,使得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绘画中的优点和不足,及缩小了进步的空间,也使得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被阻隔了。

 

二、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

 

(一)丰富绘画素材

 

教师在进行绘画活动课程的教学中,要尽量丰富绘画素材,书本上的图片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学生对现实场景的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真实的物体做道具,让学生从书本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去,感受外面的风景。例如教师要学生进行“春天”为主题的绘画题目时,可以带学生去户外参观,让学生观察春天初生的小草,开放的野花,树上的小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学生的看到的事物就是不一样的,比起照搬教材上的模板,学生的绘画作品立刻会变得丰富起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做些引导,让学生去观察他们平时注意不到的事物,例如树上刚刚萌出的新芽。这样学生不仅会感觉到新奇有趣,同时也会养成观察入微的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

 

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的进行绘画创作,无论学生的作品多么不符合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教师都应该适当的给予肯定,而不能进行打击批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生画月亮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想象月亮弯弯的像什么,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力去联想,从而对于月亮的形象有了更好地认识。在这里不同的学生会回答不同的答案,教师切不可设置标准答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进行理解,并且予以肯定,让学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幼儿时期学生的绘画作品各有各的特色,并不存在简单的好坏之分,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绘画作品采用简单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应该尽量的多元化,例如绘画作品与实物相近的,说明这些学生对事物观察比较仔细,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称赞他们的作品逼真,同时鼓励这些学生可以适当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东西。对于一些作品离奇古怪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问学生为何这样画,从而理解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授学生更多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去表达自己的想象。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做出良好的引导,但是不否定他们的特点,学生才能在创作中更加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画,作品才会更加具有特色而不是雷同。

 

三、总结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时期,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幼儿以后在学习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应该多鼓励、肯定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更优秀的作品。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5

误区一――要求孩子画得像

很多家长喜欢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如果成人以“像不像”这个标准来评介孩子的作品,那么在指导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就会犯非常严重的结果,即重视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家长一句“画得不像” ,“你画的什么呀”,“ 我看不懂”,“ 画得乱七八糟的”将会狠狠地扼杀孩子绘画的兴趣,伤害孩子自信心,让孩子对绘画不再有动手的欲望。因此,在幼儿园里,当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时,有一部分孩子会胆怯地说:“老师我不会画”。当然孩子回到家,也会在父母面前不喜欢绘画的情绪,不愿动笔,家长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不会绘画。

误区二――强调绘画技能的掌握

有个别家长在指导孩子绘画时,注重强调绘画技巧的掌握,强行要求孩子按照绘画技巧去进行创作,忽视了孩子内在的需要,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所在。孩子不理解成人的绘画理念,自己的想法、行动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了畏惧、讨厌绘画的心理。

误区三――教孩子画形象

有些家长在孩子还很小时,就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比如,孩子刚刚开始画点什么的时候,大人就画一些人的花呀、人物的脸呀、房子呀、汽车呀的教孩子画,孩子学不会,便要求大人画,大人不厌其烦地绘画,孩子只是一个欣赏者,却没有动手操作的欲望,因为他画的不像,所以孩子也不愿意动手去画。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种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培养、获得的能力。一岁的时候获得一岁的能力,两岁的时候获得两岁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具备与年龄相应的能力时,绘画能力自然地表现出来。家长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是不科学的,是拔苗助长,可能会毁掉孩子的绘画才能,严重的还会扭曲孩子的性格。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走出幼儿绘画教育的误区,笔者认为幼儿教师主要采用以下策略帮助家长走出幼儿绘画教育的误区。

策略一――引导家长欣赏幼儿的作品

指导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孩子的作品,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绘画作品。纠正家长以“像不像”评判幼儿作品的观念,让家长正确的欣赏孩子的作品,使家长在辅导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挑剔者。 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家长一定要懂得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了些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

策略二――引导家长懂得不要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

家长怕孩子画得不像,过早地教孩子形象,这对孩子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有的家长教孩子画形象,还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按成人的要求涂色,太阳必须是红的,海必须是蓝的等等,这样的指导孩子绘画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让家长明白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的危害,让家长明白: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有专家说过:“等孩子过了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在这之前教孩子画画,是拔苗助长,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资。”

策略三――指导家长认识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幼儿的年龄不同,心理发展、动作反应、认识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幼儿的绘画水平发展各不相同。家长就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绘画能力,要多做纵向比较,不要做横向比较。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家长了解学前阶段,各年龄段的孩子绘画基本特征,让家长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进行绘画。

策略四――指导家长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6

一、创设适宜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心理环境是挖掘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幼儿处在适宜的心理环境中时,他们会变得欢快、自由自在,在与周围事物的接触中,容易激发创造的激情。也容易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让想象力穿越时空,赋予作品生命和情感,尤其是在运用拟人化及主观情绪化的手法表现人、小动物时,幼儿的思维很容易与想象中的世界融合,创作出一些独特、奇异、变形,蕴含着无穷想象的绘画作品。我们知道兴趣是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原动力,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兴趣培养,以兴趣为驱动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的思路,使其成为创新的助推器,在绘画活动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导入到对自己作品的欣赏和成就感中,以此让幼儿对绘画产生新的想法和期待,由此在幼儿的心田中播下蕴藏着强大创造力的种子。

比如,在绘画活动的教学中,我喜欢对小朋友们这样的话:你们都是小画家,一定会画出最美的图画!你可以自由地去想象,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一定很棒!这样的语言充分促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和创造性的思维。有一次,我让小朋友们画“我的全家福”,有位小朋友就在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画像中加上了一只小狗,这是她和妈妈养的宠物,在她的眼里狗狗已成为他们家中的一员,我对此提出了表扬,这样的表扬为其它孩子的创作打开了思路,他们的全家福中出现了“布娃娃”“小猫”“小鸟”等。

二、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挖掘幼儿创造潜力

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要想使幼儿画出好的作品,首先要让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要让幼儿走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发现鲜活的,美的创作素材,让幼儿更好地观察,启发丰富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创造力。

比如,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我带领孩子们去郊外赏春,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感受,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由此获得直接而丰富的经验,让他们用笔去描绘自己所亲眼看到的大自然,在赏春之后幼儿的作品中,有了白色的笑眯眯的梨花,美丽的翩翩起舞的蝴蝶,飘然含情的杨柳,清澈而又欢快的小溪等,而这些作品都表现得十分生动,拟人化,充满了儿童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美丽的大自然引人入胜,景色怡人,可以说这是幼儿学习绘画的天然课堂,让幼儿倘佯在大自然的恩赐中去学习绘画,更容易使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三、丰富绘画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创造潜能

丰富多样的绘画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对此,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绘画教学,其一,彻底打破过去落后的绘画形式对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约束,尽可能地将组合画、数字装饰画、线条画等运用于绘画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其二,增强幼儿的色彩感受能力,引导幼儿准确运用色彩,平时,我十分注意让幼儿去观察周围环境中各类物品的色彩,让他们感受每一种颜色所独有的美,同时,还通过变色游戏等活动,让幼儿明白紫、绿等颜色的形成;其三,为了让幼儿对绘画产生积极性,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先画出作品,然后再进行讲解,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在绘画中自由自在地想象,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绘画灵感,使创造的潜能得到更有效的激发。

比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丽丽想做一件花裙子,你能给她的花裙子设计一块布料吗?这样的绘画作业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他们运用色彩的变化、形的组合设计等,创作了各式各样的布料图案,令人倍感惊喜。

四、积极评价绘画作品,激发幼儿创造信心

心理学研究结果指出,教师给与幼儿更多的鼓励和期望,会十分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在幼儿完成了自己的“大作”后,无论绘画的水平如何,在他们看来都是很值得高兴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赞赏,因此,作为教师面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要善于发现其中的亮点,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十分突出,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能够包容幼儿作品中的不足,着眼于作品中一点一滴的优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幼儿讲述自己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同时,给与及时的肯定与赞美,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以此坚定继续创作的信心。这样才能使幼儿创作才思得到很好的保护,产生继续创作的信心和激情。

比如,在“太阳公公的新衣”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形状的太阳,颜色也是各种各样,对此,我都针对其中的独特之处,给予了鼓励,激发了幼儿再次创作的决心。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