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1

不久前,福建省发展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为做好本系统的营运管理工作,提高本系统队伍的整体素质,下发了《福建省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在本系统单位进行“企业文化诊断与提升”建设,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指出了福建高速公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这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已在福建省高速公路系统全面铺开,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的自发行为,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应该说,高速公路征收管理都有着其严格的规章制度,有严密的监控系统和操作程序,员工都有严格的约束规范,然而工作的效果却不相同,而且应该说,很多问题是无法用约束来解决的。举个简单例子,当收费员入口刷卡,因磁卡机出现故障,连续换刷卡,都无法成功,司机非常焦急,连按喇叭催促,这时收费员一般有三种反应。第一,沉默不语,等机修维修;第二,对司机嚷:“不要噪,你没看到磁卡机坏了。”第三,对司机解释:“磁卡机坏了,请稍等一下,马上就修好。”再如,在收费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收费员面带微笑,有的冷若冰霜;有的语言文明,有的恶语伤人;有的碰到和司机有矛盾能晓之以理,大事化小;有的则故意生事,小事闹大;碰到司机问路有的热情帮助,有的拒人于千里。由此可见,不同企业,不同员工,工作表现是不同的。而且也说明,在我们的管理过程中,很多行为不是能用制度和纪律约束的,而是靠企业文化,靠一种无形的力量,去规范他们的行为。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这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而诞生的新的管理”论,它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风俗,企业面貌等,如果一个企业有了合适的企业文化,就能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有归属感,跟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发挥其主人翁精神,为企业着想,增创效益。我省高速公路企业大多数是大型的合资企业,收费具有事业性和服务性,投资线路长,收费所分布广泛,员工实行招聘,且来自四面八方。

二、完善企业文化的发展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风气

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和倡导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管理才能。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自觉地以身作则,才会真正的关心、信任、尊重员工;这样才会得到员工的尊重和支持,员工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领导;你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员工一般都会全力支持;这样便会逐步形成管理者所预期的企业文化,员工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合力,目标统一,企业才有希望,员工才有盼头,企业良好之风才能逐步形成,员工精神面貌才会焕然一新。

(二)给员工以归属感

这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要给员工有归属感,最重要的是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里不是指诸如上班夏天有冷气等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是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感情)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许多企业却未能做好。许多高速公路收费所的员工都是实行招聘的合同工,这虽然能给员工一些压力和动力,但实际上也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短期行为相当严重。所以企业在用工制度,工资待遇等,应慎重考虑这一点,尽量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员工才能对企业有信心,树立他们一心一意对公司服务的思想。另外,高速公路许多收费站场都分布在没有人烟的田野上或山岭旁边,工作又比较乏味,特别是许多驻勤式高速公路,适当设置一些娱乐设施,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这能增强员工之间的团结和友谊,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而公司的管理者应不时到一线收费所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员工谈心,关心员工生活。所有这些,会使员工逐步对企业产生如“家”的感觉,并油然而生眷恋之情,形成工作的动力。

(三)确立企业最高目标,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崇高的目标,这样员工才有了努力的方向,并在平时各方面的工作中朝着目标方向努力,从而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员工也会产生一种荣誉感,并形成一种工作压力和动力,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福建高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逐步形成并树立了“修路架桥、造福人民”、“修一条道路,树一座丰碑”的奉献精神、“一条更比一条好”精品意识、“有困难找路政”施救理念、“宗旨记心中、岗位作奉献”的服务精神、“把简单的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座右铭等等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准则,使企业上下员工在养护管理,路政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分析

1前言

高速公路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就高速公路发展的历程而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和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高速公路的规模不断加大,促使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方面出现了新的格局,高速公路作为社会流动的主要动脉,关乎着群众的出行安全,所以在管理上一定要采用最新、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在减缓高速公路交通压力的基础上,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进而从根本上促进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强化我国经济化水平建设。然而,就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来说,高速公路管理的制度落后于建设的速度,这种不协调的影响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的加强。所以,如何有效地应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来实现高速公路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是当前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信息化建设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必要性

2.1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以及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速公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动力。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上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以及建设资金的来源上也各不相同,使得不同地区的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也完全不同,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的速度上快于其发展管理体制。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的最初阶段,高速公路在管理上主要是凭借公路的机电系统,如监控系统、收费系统以及网络通信系统等等。

2.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落后于发展的需求

就目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来说,管理的体制依然落后于发展的需求,所以在管理上也出现了许多有待提高的问题。首先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其具体表现是运营管理信息化有待加强,由于高速公路在建设初步阶段缺乏相应的整体规划,从而导致了运营管理设施陈旧阻碍了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是高速公路虽然在运行管理技术上运用了如监控、通信以及收费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手段,但是运营管理服务水平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最后从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在建设上多半是采用分段、分线的建设模式,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各个路段的管理体制完全不同,造成了高速公路的整体效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各个路段的信息化系统分散独立运行、自成体系,没有从整体上加以整合,造成运营管理和协调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

2.3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分析,当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和改善,很多地区的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如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公安交通管理相结合,建立区域监控信息等,这些信息的整合在整体上提高了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管理。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在管理上过分注重行业和部门内部的管理,缺少高速公路大众化信息服务,如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等相关的信息服务。所以,今后需要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进行必要的信息化建设。

3高速公路运营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与方案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应该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高速公路各级管理机构和操作业务部门为服务对象,从而实现高速公路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资源共享以及不同职责部门的综合办公。因此,建立相应的高速公路运营体制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要求。

3.1接口层模块

接口层模块是基于我国当前高速公路的特点所提出来的,我国高速公路分布线路广,不同的路段处于不同的环境,从而造成了路段信息难以被计算机信息技术所采集,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探讨在高速公路运营信息管理的结构上,设置相应的接口软件,如监控视频接口、收费接口、检测监控设备接口等,同时还应该设置相应的信息接口模式,实现高速公路网上各种硬件设备的无缝连接,实现统一的有效管理。

3.2信息处理模块

当公路运营管理系统下达相应的命令以后,最先响应的是接口层相关的转换,然后促进信息的有效处理。通过信息处理模块,不但可以满足现代化网络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帮助相关的管理部门及职能部门掌握高速公路的最新动态信息,实现对高速公路的有效管理。一是服务和指挥交通。信息处理模块能够依据电子地图,将高速公路的相关路段信息有效地展现出来,帮助管理部门更加清晰地掌握路况问题。一旦路段发生了相关的突发状况,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处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把握路面车辆的准确信息,对其做出限速和报警提示,保障行车安全。二是能够更好地实现收费以及财务的管理。信息处理模块,能够准确地采集高速不同路段的收费站的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析,确保收费站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系统还能够对收费票据进行必要的录入和审核,保证了票据的准确性。三是强化高速公路的维护和保养。信息处理模块系统能够准确地监控路段的相关信息,掌握路段的使用情况。依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关的路面维修和保养措施,从而保证高速公路运行的有效性。

3.3办公业务系统

办公系统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有效地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对管理部门所发出的指令进行快速传达,以保证上级管理部门与下级各职能部门实现远程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通过信息处理模块系统,实现各个部门联合办公,沟通信息,这样不但能够随时掌握高速公路路段的突发信息,对相关路段所发生的突发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也能保证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

3.4管理部门更好地做出决策

当数据信息系统采集路况的相关信息以后,再由信息处理层进行相关的处理,最终将处理的有效信息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或者是进行相关操作时,能够通过数据库调取相关的有效数据和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最终实现对所做出决策提供必要支持。

4结语

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程可以知道,只有不断地对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建设和完善,才能构建出科学有效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继而在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应有的管理效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不但能够确保高速公路在管理上更加科学、更加智能、更加规范,同时还能够帮助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部门获得有效的、准确的以及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的提升。所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者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一定要依据路段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研究制订出可靠安全的管理信息化方案,对一些特殊的功能进行针对性的建设,以此来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为高速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贠宏汉 单位:陕西宝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宝鸡分公司凤翔管理所

参考文献

[1]贾元华,康彦民,王志强,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方案探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6(2):51-54.

[2]刘旭.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5):49.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3

关键词:公路文化,创新方法,创新途径

 

加强公路文化建设,必须积极推进公路文化创新,一方面要注重开发干部职工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行业精神、行业价值观、荣辱观、职业道德。通过文化的力量和精神作用,为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行业深化改革,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增强行业活力;另一方面,要在用人标准和观念上进行创新,体现以人为本,惟才是用,激发职工在公路文化建设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公路行业的公路文化建设新机制。具体讲,就是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在文化观念上创新。文化观念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前提。能否推进公路文化创新,关键在于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更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地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对公路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各种形式的公路文化建设活动层出不穷,公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加快我省公路建、养、管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由于公路管理部门受现行体制的制约,对公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就其认识上来讲,显得复杂而又混乱,局限于对其表象的认识,公路职工及其管理单位创建公路文化的工作积极性完全靠道德的自觉性和工作责任感、单位的荣辱感而自发形成。由于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单位与单位之间所管养路段等级不同,路况质量差距较大,职工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经济状况有好有坏,公路文化创建的物质形态与知识形态基础千差万别,进而使公路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推进公路文化创新,只有从传统的公路文化观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现有公路文化特色进行归类分析,科学界定,多角度的探索和挖掘,才能够在传承现有行业精神及表现形式的同时对其公路交通的物化形态(公路、桥梁、隧道、构造物等)建设过程中潜意识和创造性形成的知识形态的劳动成果进行提炼和升华,探求公路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公路文化事业才能够健康发展。

在文化理念上创新。公路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突出行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塑造;就是要在公路各项工作中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工作中要教育他们爱国、爱路、爱岗,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质量的水平完成生产任务。。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要在全体职工中讨论和明确公路行业所追求的理念和精神,使行业理念与精神成为全体公路人的共识和行动指南。要寻找和挖掘好的创新文化理念,定期整理好的文化创新理念、经验、成果,促进共同提高。

在文化内涵上创新。公路行业作为一个公益性、服务性行业,奉献精神在任何时期都是其主旋律。。公路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大力提倡弘扬的“铺路石”精神正是这一精神的集中表现。“铺路石”精神曾经,也必将成为今后培养 “四有”职工,培养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引导职工树立“八荣八耻”的思想观念提供精神动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对这一精神实质与内涵的拓展 与创新方面还远远不够。往往以“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任劳任怨、老黄牛”等文字宣传与倡导这一精神。广义地讲公路文化建设的成果,其本身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智慧和辛勤劳动成果的历史积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路文化建设过程更是一个对新管理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发明与广泛应用的过程,甚至很多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公路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根据公路行业所处的内外形势的变化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公路文化价值核心更能体现时代特征。

在方式上创新。要把公路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单位结合起来。第一,要结合行业实际。要根据创建公路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精心设计具有时代精神、体现行业特色、便于组织操作、乐于参与接受的活动载体,把教育内容、管理手段、争创目标、奖罚机制融合到活动载体之中,实现行业管理与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文化创新有最佳的表现形式:第二,要突出行业特点。要按照国家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要突出公路管理行业的特点,充分利用有效载体,把文化建设和创新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努力塑造文明行业的形象,积累公路文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并在面上逐步推广。第三,要体现行业优势;要通过公路建设塑造文明、通过公路养护展示文明、通过路政管理规范文明、通过改革创新发展文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公路文化建设体系,推进行业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果。

在制度上创新。文化创新一定要有制度保证,要不断完善和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式的管理制度,例如人本管理的模式、创建学习型组织等。公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公路交通行业现行的管理制度和价值观念进行更新和拓展,使之更加符合文化建设和职工精神需求。一是从完善和创新工作制度入手,不断健全法规。公路法规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式,为公路交通行业确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是依法管理公路交通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

在形式创新。文化建设的形式是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文化建设的内容则是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的总和。要建立富有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必须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如果只讲内容,不注意形式的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就无法激发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公路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初次。随着公路行业广大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他们的文化需求正在躲避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开展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技术型、思想型文化活动,如知识竞赛、书法绘画、美术摄影、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陶冶职工情操,提高精神境界,满足多层次的需求,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追求一流竞争氛围,使广大职工掌握先进的专业和管理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机制上创新。公路文化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最关键的就是要健全完善制度,强化落实机制,促进公路文化建设与单位管理融合。在机制上创新,一是要强化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分局局域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干部职工文化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公路文化创新意识,使公路文化创新活动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富有特色,讲求实效。二是规范运行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公路建养管实际的公路文化建设规划,使"创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并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的公路文化创新机制。三是形成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竞争上岗、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作用,真正实现优胜劣汰,职务能上能下,使干部职工切身体会到建设公路文化带来的实惠。四是建立考核机制。把公路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设置机构,专人负责,加强日常管理与考核,促进干部职工将公路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在文化载体上创新。公路文化建设,从本质上看,就是通过追求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流程无障碍,各思其职,各负其责,实现和谐相处的人性化文化管理。推进公路文化创新,必须要创新载体,深化创建活动。第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系列创建活动,深化公路文化建设内容,形成强大的创建声势。第二,要全面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公路行业精神,进一步加大职业道德建设的力度,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公路文化建设创新中来,紧密联系干部职工的本职工作和思想实际,将公路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荣辱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公路文化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第三,要推进公路文化班站建设。突出重点,选准载体,将养护生产班站作为公路文化建设创新的重点来抓,实施激励机制,重奖管理严、技术精、工作好、效率高的典型,推动公路文化班站建设,带动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从而为公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和人才保障。

在文化平台上创新。创新文化平台,就是要打破行业封锁的旧理念,建立公路系统文化资料共享,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公路行业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好的经验、作法,分门别类,加上对当前存在问题的探索与分析,构成一个相对齐全的共享文化平台。要抓好图书馆、文化馆、阅览室、多功能厅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各级公路部门要建立公路文化研究机构,成立各种文化性和艺术性协会,内部文化建设学会、研究小组,经常文学创作座谈会、公路文化座谈会等,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行业的报刊杂志,也应尽可能地扩大公路文化的版面和内容,以满足广大职工学习欣赏的需要。要成立专门的文体活动队伍、每年举办职工论文、书画、摄影比赛,形成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另外,还要重视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丰富公路文化的形式,扩展公路文化的途径。

总之,公路文化创新要结合公路建养管工作和发展的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管理严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观念和思想,建立培育公路文化建设发展的通道,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广大职工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创新公路文化建设的最佳位置,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使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亚娟. 浅谈公路文化创新[J]. 南方论刊,2004(09)

[2] 屈结元. 浅议公路文化创新[EB/OI]zf.zhangye.gov.cn/zfgb/zyfanzhang/fourQi/disiqi/shehuijianshe/200708/49195.html

[3]于俊敏.浅谈公路交通行业文化创新[EB/OI]lunwen.cnkjz.com/yanjiang/240/259/yanjiang_125373.html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人文素质,队伍形象

 

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科学、理性、人道等人文精神,关注民众生存状态,注重民众生活需求,倡导以人为本,创造优良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时代的主旋律。而要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全社会得到根本性深入和发展,切实使全人类共同努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升社会民众的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人们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素质是根本。同样,具体到一个单位或群体,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创建行业文明,构建和谐群体,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是行业健康和谐发展之基本。

纵观东营公路的整体发展,多年来始终走在全省公路系统行业文明建设的前沿,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展的争创“公路杯”竞赛活动中,曾创下了“十连冠”的辉煌业绩。论文参考网。东营公路,在全市、全省公路系统成为了典范,成为了亮点。作为东营市委市政府也曾多次号召全市各行业向东营公路学习。回顾历史,东营公路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无容置疑,令东营公路人自豪。然而,换一个角度看,其实,这对我们公路行业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高处不胜寒,东营公路成了大家的聚焦点,人们的目光更多的看向了东营公路和东营公路人,特别是在人们越来越讲究事务发展过程的细节的今天,人们衡量公路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在潜意识中更加挑剔和严格。典范自然要有典范的特别要求。因此,我们要想始终树立和保持东营公路在全市各行业、全省公路系统的先进形象,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倍加努力,不断提升公路行业的新形象,不断创新创建文明公路行业工作的新构架,多渠道,广内涵的探讨和加快东营公路全方位的发展思路,使之真正成为大家的典范。在当今时代,不进则退。而要真正使东营公路稳步健康的向前发展,成为时代的亮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努力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加强公路干部职工人文文化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个体和群体的人文修养与人文素质,全面提升公路行业的整体形象。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

1.创新行业文化构架,拓展行业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传统习惯和惯性思维,当我们提到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提高问题,便会马上联想到政治教育,科技与业务学习,学历再教育等等这些在人们思想中已经长期形成的一种固有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作为这些内容和形式,长期以来在各个行业和群体中已经转化为机械的运用或者互相套用着而沿袭下去,内容相近,循环往复,方式方法陈旧单调,几乎是一成不变,缺乏改进和创新,并逐渐开始失去了对人们的吸引力。当然,还有就是被认为很重要而且被普遍运用的另一重要形式,那就是职工文化生活,或者叫职工文体活动,但不论怎样称呼,就目前从各个行业和团体对职工文化或行业文化的理解与运用来看,形式的运用和内容却依然是简单单一的,而且,多是一种流于形式或“急用急救”、“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活动需要而存在着,趋于表面化的东西多,缺乏深度、广度和内涵的东西,同时,由于各自情况的不同、行业特点或受于某种条件的制约,可以说是多于作表面文章而不注重其内涵的丰富性的简单实用主义,只能说是一种内涵单一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冠以“职工文化”的美誉而已,根本谈不上“文化”,以致形成了职工与参与者均处于一种麻木与应付心态和拿来主义以及见效慢、效果缓、作用甚微的现象,似乎是很难从本质上达到预期的目的,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

我们不妨回忆或展望一下周围行业和团体,在目前的职工文化生活活动中,其占主体形式的无疑就是体育类的项目活动、歌咏会、知识竞赛、舞会、读报栏等等几种形式主体,而缺乏的不仅仅是形式和内涵的丰富,而是作为对人们进行意识化教育、真正起到对思想触动性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匮乏。论文参考网。在这里并非是说这些教育不重要或者已经落后,他们依然是队伍建设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主体。但是,形式的运用和内涵却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需要而改变,不断改革创新,使之永葆推动行业发展的时代活力。尤其是作为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时代主题的现实社会背景中,这些是无法全面适应和满足人文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提高的需要。论文参考网。而要切实加强和注重人文教育,提高人文修养与人文素质,就要不断扩展教育内容与内涵,实行行业文化内容的不断创意创新,推进职工教育和行业文化建设形势与内容的不断前进与更新,把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大幅度的融入进来,加大能够促进人们的意识改变的意识类的精神文化形式和人文文化作为新时期队伍素质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倡导一种精神容易,但真正培养和使大家从精神意识中切实进入这种精神,处处体现,是需要人文教育来完成的,是要靠人文素质的整体提高来体现的,一种精神意识的教育和体现。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就要从创新行业文化构架上下功夫,从丰富行业文化内涵上深切入和创新改革,从而实施人文精神的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

2.提高人文修养,实现人文知识的意识性内化

人文修养,是人的行为、品质等方面具有人文色彩的修养,包括政治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知识文化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是人文知识内化的较高层次,是一种总的人的意识和精神的内涵体现,只有这些修养的总聚和体现,才可以说是真正较高意义上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升华。他们是内在的,是由内向外的一种透射,而并非表面的。而这些又并非是上一两堂课,读几本书,学几门知识,达到什么学历就可以具备的,是靠一种综合的吸收与文化知识的综合积淀来形成的。它对人们的仪容外表、举止言谈、处世哲学、办事能力、自身形象起着本质上的支配作用,是一种内在涵养的总表现。特别是在现在人们越来越讲究细节与过程的新思维要求当中,人文修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表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问题,一个人的自身魅力,是一个人从内到外闪射出的人格亮点。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和提高自身人文修养,扩大和丰富知识内涵,把所学到的知识和人文知识进行充分的意识性内化,用内敛和积淀把人文知识通过感悟和实践,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生命之中,形成为自身人格、气质、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也可以说是自觉意识的表现。从总体上来看,在目前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当中,为了生存,为了在某一业务领域占有优势或立足之地,人们多是学习型的,把拿高学历作为了一种生存和竞争资本。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环境、特定目的性和思维意识的存在,以及急于求成的心态,很多人学了不少的知识,读了不少的书,各种本本拿了也不少,而在某种程度上,却就是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为什么呢,其中之一就是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而是一味的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读书,急功近利。虽然拥有了比较强的业务知识,办事、处事能力却未必上的去,个人修养未必同时得到提高。同样,有些人人文知识学了不少,但在如何使知识内化为人文修养上与意识的自觉表现上却未达到一定意义上的效果。为什么呢,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达到意识与精神上的内化吸纳,没有从根本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转化和接受人文知识中蕴涵的精神特质。人文文化表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生活和人生意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业观、为政观、社会道德等等,体现了反思、委婉与向善的精神因素。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学习和活动,靠集体的教育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素质,更要改变单纯读书、埋头钻书、死读书、读死书和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学习目的和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实践观,积极地把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实践当中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向提高人文修养和人文素质的转化。

3.培养人文思维,促进人文素养的升华

人文思维,是在深厚人文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内隐的或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开放性的形象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源泉,是人文知识、人文修养、人文情感的最高升华。因此,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素质,培养大家建立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求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创新提高。同样,这与一个单位和行业开展的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要开展拓宽人们思维类的活动来引动大家的思维,要寓活动内容于广阔的拓展空间和深厚丰富的内涵,通过活动让大家从中展开思考,激活各种意识和理念的产生,从中获取各种思想,吸取更多的内涵和意识精神方面的知识。通过活动,使大家形成各种知识的积淀,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人文素养的升华。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深内涵的文化活动的引导,让大家养成一种善思考,勤思考,多思考的习惯,形成潜意识的总体素质的提高。而这些地完成,应该说就是靠先进的、发展的行业文化来进行,是行业文化的重要使命和新的时展要求。

通过以上我们应该说,教育方式的创新改革,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等等,同样联系到的,就是行业文化的创新改革,行业教育内涵的丰富,队伍素质教育内容与形式的转变与改进,这些,是提高队伍人文素质的主体和重要依托。个体人文素质的提高,自然也就带动了整体素质的提高,公路行业的整体形象又得到了提高和形成。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速公路营运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广东云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梧公司”)于2003年组建成立,经营范围为云梧高速公路、云罗高速公路(云浮双凤至罗定滨)项目的投资(以自有资产投资)、运营、管理以及广云高速公路的委托管理,营运里程达到200.668公里。云梧、云罗和广云高速公路形成了打通广东西部腹地、构筑广东大珠江三角,连通祖国大西南的主干线,对完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络,加强大珠三角与大西南的经济联系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肇庆市、云浮市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支持国家开发大西南,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云梧公司营运整体情况

丘陵是云浮地区的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高丘陵海拔250米~450米之间,低丘陵海拔100米~250米之间。云梧高速与云罗高速均位处这一地形之中,从云浮市云城区河口镇开始,一路向西都是绵延起伏的群山,这里高低不平,沟壑纵横,地势错综复杂,属于典型的山岭重丘区。因地形关系,已开通路段共有隧道20座,单高边坡101处;同时云梧高速、云罗高速地处粤西山区,夏季高温、多雷雨,且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多雾季节,这也给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云梧高速和云罗高速呈现山岭重丘、云雾多、桥隧比例大、纵坡较大、边坡陡等特点。

云梧路段和云罗路段车流分布也极不平衡,节假日车流量远远高于日常水平,是日常的3.7倍。云梧路段和云罗路段均为我省连接广西的主要出省干道,车流也主要以小客车为主,小客车占了日常总车流量的45%;在实施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后,云梧及云罗路段在最高峰时段,免费小客车占总车流的约87.52%。因此如何做好节假日保畅通、保安全工作也成为了我司与沿线相关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开通四年来,云梧公司提炼出了“以养护为重点、以收费为中心、以路政为关键、以机电为支持”的工作思路,制定了适合本路段的工作制度、机制、预案,如建立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委托处理机制,使轻微交通事故得到迅速、快捷的处理,避免了因轻微交通事故造成交通堵塞;建立重点路段驻点驻勤机制,有效地提高事故处置和救援能力,保证云梧高速良好的通行秩序以及道路的安全畅通;制定事故分流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处理,将交通事故的损害降至最低。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组合,有力地保障了云梧高速的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路费收入不受损失,维护了公司利益,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对外形象。2012年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出具了一份《2011年度广东省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公众满意度调研报告》,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全省建成运营的65条高速公路进行全面评价,云梧高速公路以93.3%的整体满意率名列第一名。

二、云梧公司企业文化内涵

云梧公司围绕“打造‘大西关’文明示范路”的总体目标,以“安全、有序”(对执行层)、“公正、透明”(对管理层)、 “廉洁、高效”(对决策层)为行动纲领,坚持“集约、和谐、创新、幸福”的管理理念,展示云梧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活力、开放”的精神面貌。

营运管理过程中,云梧公司着重突出“一个转变”,做好“两项服务”,立足“三个核心”,抓好“四个规范”,建立“五个标准”,完善云梧高速公路公共出行服务“六要素”,做好基础工作,突出重点,持之以恒,全心全意为员工和客户服务,从员工和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来提升人的幸福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司乘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突出“一个转变”:即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提升管理创新能力及管理人员素质,实现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

做好“两项服务”:即服务员工生活品质的提升;服务司乘人员安全便捷的出行。

立足“三个核心”:即从信息化、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三方面建设入手,着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抓好“四个规范”:一是规范交通秩序,减少分流;二是规范绿色通道管理,打击逃费;三是规范道路及机电养护管理,保证设施设备完好;四是规范公司运作,优化管理结构,实现职能转换。

建立“五个标准”:即结合职能转变,通过组织机构的整合优化,建立路况信息指标体系、收费服务指标体系、路政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养护服务指标体系以及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五个标准化指标体系。

完善公共出行服务六要素:礼貌服务、限时服务、专业服务、咨询服务、救助服务、品质服务。

云梧公司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和创新点是:一、从自然资本、人才资本、生产资本三方面入手,建立企业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衡量、调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二、从科技、服务、流程控制三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管理生态。三、融入“社区文化”的组织形式,以创建“号”“手”活动为切入点,建立和谐多彩的企业文化。四、创新“”管理理论来引导企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云梧公司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对社会需求、顾客需求、政府需求、员工需求、股东需求进行分析,积极探索运营管理亮点,不断提高营运管理水平,在广东的“大西关”,精心打造一条高标准、严要求的文明示范路,以“贯通一方命脉,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充分实现省交通集团“构建和谐交通,延伸美好生活”的使命。

云梧公司的生态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强调制度、机制、文化、技术、人才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管理节点体系的建设,注重企业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循环性以及管理生态的动态调节,达到一种和谐共生、持续高效的状态。

三、云梧公司生态文化的建设过程

(一)从自然资本、人才资本、生产资本三方面入手,建立企业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打造“大西关”文明示范路。

1995年世界银行公布了一项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从构成财富的三个来源即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来计算。而作为一家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来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是企业发展最大的财富,因此云梧公司从企业的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才资本三个主要方面建立企业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衡量、调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使企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前进发展。

1.顺得天时,云梧高速占据厚重而独特的区位优势。

200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同志到云浮进行专题调研时,将云浮喻为广东富庶文明的“大西关”,这一荣誉凸显了云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为贯穿云浮大地、连接两广的交通运输大动脉――云梧高速增添了强烈的时代色彩。云梧高速位处广东的“西大门”,是粤西地区与广西连接的主要通道。经统计,目前经云梧高速前往广西的车流量约占云梧全线总车流量的50%。云梧高速的开通不仅让当地老百姓的旅游出行变得简单易行,更为当地人增加了收入,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机会,对推动地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改善当地交通运输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2012年5月,广东卫视新闻栏目还专程为此来云梧高速进行实地采访报道。

云梧高速公路途径的郁南、罗定、新兴等地属于古代的南江流域,不仅是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通道,也是广府文化与八桂文化的交接地带,其孕育了悠久而辉煌的南江文化。为进一步挖掘南江文化亮点,凸显地域特色,云梧公司积极走访沿线旅游单位,搜集南江文化发展的权威资料,深入实地,搜寻有浓厚南江文化烙印的古村落、古民居、“山歌”及民间古舞蹈“禾楼舞”等文化遗产的风采。同时与当地旅游局进行信息互通,精心设计和印制了南江文化与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的《云梧高速公路公共出行服务指引》,集企业宣传、咨询服务、旅游线路图、旅游信息于一体,免费派发给过往司乘人员,大力推介南江文化、沿线旅游风光、度假胜地和风土人情,引导社会公众勇于探寻、乐于发现南江文化的美,扩大云梧高速对南江文化的承载力,努力把云梧高速打造成别具特色的“南江文化景观旅游之路”。

2.承接地气,云梧公司拥有一批领先前沿的建设课题。

领先技术成就核心竞争,科研成果筑就精品之路。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条部省联合实施的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同时也是广东省首批科技示范项目之一,云梧公司以“建设一条高标准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有自己特色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理念为指导思想,不断加强科研力量建设,积极、踏实开展双典型示范工程创建工作,为云梧高速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云梧公司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山区高速公路的特点、难点,积极开展科研项目课题研究。通过对项目建设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的运用、总结、提高和熔炼,经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课题项目进展顺利、硕果累累。云梧公司立项开展了近21项科研课题研究,共完成了专著6本、指南与标准9项、工法2项、国家级专利4项、软件登记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同时各项研究成果已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实现了科研与实践的相结合。

云梧公司将科研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战场,通过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深化技术交流与合作,使得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并在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2009年12月22日,云梧公司参与研究的《公路建设企业基于绿色项目管理》获得第十六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010年4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上,云梧公司参与研究的《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喜获200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年1月,云梧公司参与的《广东省高速公路环境友好型建设技术研究》课题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1年12月云梧公司参与的课题《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共谋人和,云梧公司打造一支年轻、活力、多样的人才队伍。

云梧公司本着“环境决定习性”理念,培养员工“人格自尊、人格平等”的意识,鼓励“人才多元化”,突出“文化多样性”,重视员工职场规划,适度地给予员工引导和搭建便于他们展现特长的舞台。从2010年到2013年,云梧公司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调研体系,开展了企业内部管理、党群工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部调研,以问卷调查、民主会议、代表见面会等形式收集员工意见,意见涉及薪酬福利、行政后勤、文体活动、设施设备等方面。这些措施既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能,又增强了员工队伍的凝聚力。

目前云梧公司在册员工平均年龄为29岁;本科以上占员工总数19.21%;中、高级职称占员工总数7%;员工中学科分布广泛,约有11个学科大类共41个子分类专业毕业生,基本涵盖了云梧公司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公司整体人才储备呈现多样性。

同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及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的需要,在全体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中均实行持证上岗。其中,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3名,中级安全主任2名,初级安全主任42名,持班组长安全上岗证48名,持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人数占员工总数的16%。

(二)从科技、服务、流程控制三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管理生态,倡导生态管理理念。

在中华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里,其核心文化思想,为一“和”字。 “和”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企业的发展也讲究和谐共生、和平共融,顺应社会的发展、顺应顾客需求的发展、顺应企业内部环境变化的发展,在发展中以“道法自然”的态度随着发展的态势,引导企业在变化中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直至达到整体的和谐。

因此,云梧公司紧跟《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步伐,结合省交通厅提出的“用心服务、畅享交通”的主题理念,始终贯彻省交通集团“大责任”价值文化理念,还加强对社会各界对高速公路公共出行服务需求的调研,在营运管理中提出了生态管理的理念,探索企业和谐发展之道,让企业在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生力,处处新意不断。

1.创新绿色环保技术,实现生态科技。

为了建设一条“高标准的、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有自己特色的高速公路”,云梧公司在建设阶段就不断加强科研力量建设,大胆引进和自主创新。在节能环保方面,云梧公司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等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保护自然环境,使路线与自然环境和谐,打造节能环保型亮点工程。不仅如此,云梧公司还注重对沿线已有人文景观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将利用收集的表土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的绿化施工,研究培植本地植物种子,充分利用原生植物进行边坡绿化,营造了“原生态”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在隧道施工中,云梧公司积极探索隧道施工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进行动态控制,使40公里隧道单洞安全快速贯通。同时,隧道照明系统采用LED节能照明的专项设计,以新一代的LED照明替代高压钠灯,并采用了国内先进的隧道动态调光方案,既保证行车安全,又节省能源。

2.建立公共出行服务“六要素”和“四预”机制,实现“用心服务、畅享交通”。

生态管理重点在于加强我司公共出行服务“六要素”建设。高速公路的美在于能够为司乘人员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便捷的出行服务是提高司乘人员对高速公路的认同感的有力保证。一直以来,云梧公司都非常重视高速公路服务能力建设,秉承绿色生态管理理念,创造性地归纳出公共出行服务“六要素”,即文明服务、时效服务、专业服务、咨询服务、救助服务和创新服务,在这六个一级服务下再细分27个二级服务内容。整个“六要素”体系中涵括了道路保安全保畅通、信息化建设、坏车拯救、纠纷处理等等方面,有利于不断完善和提升云梧高速公共出行服务水平。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出行服务水平得到司乘人员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云梧公司建立了以“四预”机制为核心的高速公路保畅通管理体系,做好“预案、预测、预警、预告”。制定完善有效的应急保畅预案是保畅通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保畅工作的重要保证。云梧公司根据本路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云梧公司保畅通工作方案》,各部门再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对本部门的应急保畅预案进行细化.

车流量预测是预案制订及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前提和牢固基石。根据本路段历史车流情况及相邻路段车流量变化趋势为借鉴依据,可对即将到来的特定时段车流量数据及高峰时段等进行预测,根据预测数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对重点时期、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给予重点关注。

“四预”各项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四预”机制当中,准确预测是前提、科学预警是关键、及时预告是保证、响应预案是重点。在保畅通工作中,需要各部门、各单位打破条块壁垒,避免划地为牢、各自为政,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下,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积极开展工作的前提下,统一认识,目标明确,精诚团结,精心组织,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同时建立各单位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加强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实现资源共享,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亦十分重要。云梧高速通过建立以“四预”机制为核心的高速公路保畅通管理体系,有效地保障了路段的安全畅通和通行费的稳定增长,重大节假日期间均未出现需要分流和免费放行的情况。

3.完善企业内部推动力体系和制动力体系,实现生态控制。

要持续有效地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实际的动力体系,如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等。为此云梧公司在营运管理一开局就注重对公司内部管理的规范,根据公司组织架构修订完善了养护管理、收费管理、路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综合管理等一系列业务管理制度,共编制制度164个,规范业务流程222个,设计业务表单347个;整合梳理了“广东云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信息化系统体系”,里面包含了工程养护管理系统5个,收费路政管理系统11个,综合行政管理系统3个,目前该系统仍在不断的扩充中,将会形成一个高效、合理的信息化网络。与此同时,云梧公司不断扩充顾客服务评价体系,在外部顾客中进行服务状态、服务礼仪、设施配合、照明状况、卫生状况、道路畅通、快速通行、收费准确度等内容的调研,在内部员工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培训发展、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党群规划、计生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全方位的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云梧公司还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基层工作。2011年6月,以建设“零事故班组”为目标,与云浮市安监局联合启动了安全班组建设活动,并不断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了班组在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同时也切实进一步提高班组一线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

(三)融入“社区文化”的组织形式,以创建“号”“手”活动为切入点,建立和谐多彩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云梧公司引入了“社区文化”的组织形式,在公司范围内,根据员工特长和爱好,先后成立了摄影、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象棋、舞蹈、歌唱等十几个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样的业务文化活动。通过这些自发的兴趣小组,将员工的工余时间组织起来,既让他们一展所长,给予员工一种积极、向上、拼搏的行为引导,同时也加强了员工之间非正式的沟通,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氛围。

云梧公司针对青年员工有热情但又缺乏实操经验这一特点,搭建各类成长的平台,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土壤和营养,注重给予员工启发、引导,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2011年至2012年省交通集团开展的“南方最美、最新高速公路”评选活动中,我司员工自行创作、设计、编排、编导的《云梧通粤桂广东大西关》画册和公司宣传片让人眼前一亮,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云梧公司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争活动,不断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拼搏进取的创先争优态势,使公司上下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持续推进企业文化生态的健康、和谐、共生发展。通过“南方最美、最新高速公路”主题活动,积累和延伸出云梧公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潜力;通过开展创建“巾帼文明岗”活动,调动女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推动企业女工工作有效有序地开展;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为契机,不断引导青年员工岗位成才,强化人才培养;通过加强工会“六个家”的建设,给予员工集体的关爱;以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入手,不断丰富云梧公司党群工作的活动内容和内涵,在员工中形成积极、奋进的精神力量,有效的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富于活力的组织、充满创新精神的团队、多彩的展示舞台,让云梧公司在管理上不断有创新,有效地推动了营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了地方的认同,得到了上级的肯定,更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有员工说在公司感到最感动的是:“公司对员工的生活条件非常关心,对有能力的同志给予了相应平台施展能力及相应待遇。”幸福,就是云梧人在这里最真切的感受。

(四)创新“”管理理论来引导企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栋高楼的建成,靠“”,即石头、砂子、水泥、水、钢筋等五样元素,作为企业管理来说,同样也离不开这五大元素,企业的制度如石头,保证企业有序化、规范化地持续运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企业的机制如砂子,能形成企业办事的行为准则和做事风格,也填补了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缝隙,保证企业各个业务能形成强有力的整体;企业的文化如水泥,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员工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企业中的员工如水,通过不同人在不同岗位的合理配比,使企业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而企业所应用的各项科技手段就如钢筋,有的是信息系统、有的是管理体系,它们都保证了各类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快速传达,保证了关键节点的有序运作,使得企业在持续发展中始终保持旺盛的上升态势。

石头、砂子、水泥、水、钢筋必须达到一定的科学合理配比,方能让钢筋混凝土建筑能达到“固化的艺术”要求,保证了建筑物往更高、更安全、更美、更和谐地发展。这五大元素既是相互关联、也是相互制约,只强调其中一样,都会给建筑带来可怕的后果。这点用在企业的管理上也适用。制度、机制、文化、人才、科技都是企业发展所必须有的因素,而且相互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作用,根据企业不同时期发展需求而不断调整相互之间的“配比”,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这也恰恰是生态管理的一种有效表现。

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特性 功能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孕育而生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是文化面向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但运作方式截然不同,与其他的现代文化样式相交融但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体现了新时代斌予文化建设的新特性。这些特性展示了共享工程的丰富内涵和存在价值。

1.专业性。共享工程的专业是文化,它的内容是文化,特色是文化,目的在于繁荣发展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地域文化资源是共享工程取之不竭的源泉,这种源泉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这也就注定了共享工程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共享工程要以文化立足,打响文化品牌,需要把握好大文化意识与泛文化意识之间的度,一方面要从大文化角度出发广泛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克服贪大求全心理,要把最能代表文化的内容做大做强做深,这样才能逐渐培育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现代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诞生短短几年时间,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现象,是具有很强现代性的文化新形态。它的现代性表现在,它的制作方式是现代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成新型文化产品;它的传播方式是现代的,不同于纸质媒体和口传身授的传播方式;它的服务方式是现代的,超越了时空条件的限制。实现共享工程,有助于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有助于推进文化结构布局的现代转换,有助于推进落后地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进步,有助于提升文化工作者的现代素质和品位。

3.传媒性。共享工程不是新闻媒体,但是具有网络新兴媒体的特征。它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不仅是文化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加工场,也是文化舆论的发射台和放大器,通过播发和更新大量的文化资讯,引导人们的文化观念和行为,起到引导文化舆论的作用。因此,共享工程有必要借鉴网络媒体的管理运作模式,提高共享工程的登录点击率,增强共享工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4.创新性。共享工程开辟了网上文化服务的新模式,而且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共享工程以数字化方式传播文化,提供高效快捷的网上服务,与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传统阅读相辅相承,改变了文化服务的结构布局。除网上阅读外,共享工程还可通过开发互动性强的软件,开展戏曲学唱、文化竞赛、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的网上文化活动,形成群众文化活动的新空间。

5.科技性。共享工程是文化领域的一块科技高地,工程的实施提升了文化工作的科技含量,这既体现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理念上,体现在科技化的运作模式上,也体现在人才队伍的现代科技素质上。

6.公益性。共享工程是公益工程,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公益性指的是,它的网上阅读和下载是免费的。共享工程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块公共文化阵地,其目的在于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特别是实现他们享受公益性的网络文化的权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共享工程是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的工程,是具有文化与科技双重优势的工程,是低成本高产出的工程。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共享工程的实施,加大投人力度,扩大资源总量,拓展覆盖范围,提升服务功能,使共享工程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1.提升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创新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是推进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的重大举措。这首先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遗产多以纸质和实物形式存在,在收藏、传播、利用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实施共享工程,推进文化信息化,把有形的文化转化为数字化存贮、网络化传播的文化信息资源,不仅使传统文化传播驶上高速公路,而且将带来传统文化理念、内容、形式的全面创新,有利于更好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这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2.提升资源整合功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体系,但不同文化形式则处在分散独立状态,现行文化管理体制又造成了文化资源的部门分割。共享工程为整合文化资源提供了广阔平台。

3.提升文化服务功能。共享工程具有强大的文化服务功能,拥有所未有的复制能力和传播速度。要发挥这些优势,把丰富的电影、戏曲、民间艺术、动漫游戏、综艺晚会等文化产品送到群众身边,把数字报刊、图书、论文等数字读物送到群众身边,把根据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发的专题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自主选择、自由下载、点播收看,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因素限制,大大增加了服务量,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