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文1

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毫米。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能告诉我一般论文的格式是怎样吗?请问研究型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呀写毕业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具体点,最好有范文。在期刊发表科技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

求毕业论文格式

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 4 要求采用宋体5号字b5排版。每页36行,每行32个字。页码打印在页面下方中间位置,论文装订后尺寸为标准b5复印纸的尺寸。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论文”,偶数页使用论文题目的名称。4 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4 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数控进给平台的液压比例系统设计(毕业论文格式)毕业论文格式总改不对老师不让过怎么办?内蒙古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谁有?求毕业论文格式,平面设计专业行政管理

论文格式

选择文档中要设置“注释引用标记编号”的插入点,然后执行“插入”菜单下的“脚注和尾注”项,出现“脚注和尾注”对话框后,选择 “尾注”,并在编号格式下拉框中选择”①,②,③”格式,然后按“确定”。此时插入点处即会出现脚注或尾注的提示编号,随之光标会移到页末或文末处.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论文格式范文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格式谁能帮我设计个格式模板?科技创新大赛论文格式我不会用WORD谁可以帮我定搞下呀格式我会发给你们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平面艺术设计 教学工作 实践能力

一、开展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平面艺术设计旨在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平面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育出的人才能否直接为社会服务。

现在高校中的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多数的课程设置均为理论知识的教育,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很小,学生毕业后,往往存在一个过渡期,不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已经是摆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平面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长。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来讲,高校培养的平面艺术设计的大学生并没有被社会认可,主要原因就是其实际能力较差,工作时不会创新。平面艺术设计是一个需要时刻创新的行业,不会创新最终只能被行业淘汰。

面对社会对平面艺术设计人才的高要求,各大高校的艺术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开展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势在必行。

二、如何开展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

1、创新教学理念

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之一。平面艺术设计是一个创新型的行业,需要平面艺术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如果墨守成规只能被行业所淘汰。在现阶段,高校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坚持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影响学生,培育学生的创新性。高校要敢于应对创新带来的挑战,迎难而上,破除一切僵化的思想,借鉴国内外关于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先进思想,采取新式教学理念。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拓展教学形式。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要采取多种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采取实际操作、课后交流练习、听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团体活动等形式,采取多渠道拓展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只有教学形式丰富了,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参与到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形式的创新,也是老师教学思路创新的过程。老师应当根据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发展现状,及时更新教学思路,继而拓展教学形式,让高校的平面艺术设计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2)优化课程设置。高校的平面艺术设计课程要围绕着提高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将美术理论、色彩分析、绘图技能等课程合理进行配置,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根据平面艺术设计的学科特色,合理安排一些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设置可以参照国外相同学科的课程设置方法,并根据高校自身情况进行创新,使课程设置得以优化,从课程设置这一层面保证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有效进行。高校的平面艺术设计课程很多,要在所有课程中区分重点课程和一般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课时要向重点课程倾斜,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些和实践与创新相关的一般课程。优化课程设置的意义在于,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的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避免面面俱到的不分主次的设置课程。

(3)开展实践教学训练。目前,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严峻,主要原因就是实践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这一事实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在平面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实践的时间少,并且缺少系统的实践训练,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创新能力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要开展实践教学训练,设置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方便学生训练实践能力和锻炼创新能力。

所以,我们在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要增加教学实验课程的学时比例,并增加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训练时间,不但将实践训练加入到必修课中,还要在选修课中增加实践训练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开展主题创新活动。经过了系统的平面艺术设计理论学习之后,高校要以老师科研教学活动为主题开展专门的主题创新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创新主题活动中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借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主题创新活动也可以采取设计实际案例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寻找自身差距。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差距,自觉的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变换教学内容

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完全掌握平面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并掌握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升级教学内容,更换符合新要求的新教材,并在教学中增加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适合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需要。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加入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变换教学内容,就是要把陈旧的不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内容去掉,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内容,目的要使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更适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将教师配置也随之进行变换,达到对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侧重实践教学环节。变换教学内容的同时,不但要淘汰陈旧内容,还要压缩理论课程时间,在教学内容中充实新知识和新技术,达到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

3、改变教学模式

我国的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阶段,这就意味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目前社会需要的就是复合型人才。为应对这一趋势,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就要进行创新,为社会培育多元化人才。已往的教育模式注重的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出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而当今时代的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恰恰是一个最需要创新的行业,所以,必须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教学模式,主要在于引入先进教学方法和增加对实践教学的侧重,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特长,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的教学理念,为我所用;与此同时,丰富课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寻找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增加理论课程课堂内的信息内容,力求理论教学少而精,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多层面多渠道拓展学生实践的机会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为培养平面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孕育肥沃的土壤。

4、强化教学管理

开展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强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管理首先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度层面作到科学完善。其次,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课堂、实践、考试等过程的管理,作到每一个过程都符合标准,每一个过程都规范化科学化。第三,重视对学生毕业论文环节的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是检验学习期间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主要依据,因此,加强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管理意义重大。此外,在强化教学管理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作到课堂教学严肃认真,全面贯穿知识点,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相长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投入到理论学习中来。在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进行实践能力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强化教学管理过程当中,不妨将教学目标进行量化,管理中增加对目标的量化考核,以考核的方式促进教学管理提水平上档次。

三、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总结

在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要建立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平面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多种手段增强实践效果。艺术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能够应用平面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平面艺术设计的设计语言,并能够将平面艺术设计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平面艺术设计是一门创新型学科,需要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予以保障。现在社会对平面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求理论知识过硬,还要求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会实践会创新,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所以,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意义重大,开展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有着必要性和必然性,不但是社会的需求,也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输送优质的平面艺术设计人才,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在作出了多种调整措施之后,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带动整个艺术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明,奚传绩,《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09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文3

    人们总是对刚接触的事情记忆犹新,我也不例外。记得专科的时候,我选择了delphi语言作为自己与计算机的交流媒介,当时好奇的心理不亚于我对php的兴趣。我本以为我学好了这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就拥有了全世界,可是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课程的不断更新,我慢慢了解了懂得一门语言真的是冰山一角,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只要你有兴趣,总会有太多的新奇吸引着你。

    做事情有时候是不需要理由的。对于office办公软件,我就是如此。我不喜欢看小说,就在两个假期里把word研究了一遍,真的发现word的功能很强大。由于专科时候偏重的是软件设计,我只好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专升本之后,班级的事情变化太快,让我一时之间很难接受,而且学的知识偏重硬件,我又不太感兴趣,没有学会什么就荒废了很多时间,倒是对健康知识了解了不少,也算是慰藉一下自己本科空虚的心灵吧。

    这次的设计,从选题到实现,几乎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从前台网页设计的实现,到后台代码的编辑,我用到的软件主要有word、photoshop、fireworks、dreamweaver、apache、mysql、powerdesigner等,并首次运用php语言,开发了这个简单的在线招聘网站。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多门以前感觉很抽象的课程,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变得清晰起来,强烈地感觉到这几门理论课程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整个过程中,从需求分析到设计、编码、测试,我都力求规范化和文档化,努力让自己以前学的知识运用到本网站的开发中,尽量保证整个系统的开发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这次的毕业设计,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不过,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好多知识都是随学随用,就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一个网页中的表单不能相互嵌套,php关于中文乱码的处理,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框架的使用等。虽说这些都会消耗系统开发的时间,但在老师、同学以及自己的不断努力下,不怕麻烦,不怕重复,当克服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会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在一点一滴地积累,不知不觉中增加。

    虽然很多错误被克服了,但是系统中难免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和同学给予指正与建议。

    我相信,只要肯钻研,只要挤时间,一切自己想要的知识都可以掌握。

【毕业论文设计总结】 的相关参考: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文4

1、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是高校的职能所在。

大学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能认知民族民间艺术,引领艺术设计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广西经济的发展起步较晚,经济的落后造成了本土文化的势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国外文化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各种文化思想大量涌入,特别是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正逐步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虽然西方文化中反映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的部分,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需要看到,西方思想文化中腐朽没落的东西也确实对本土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正是这种文化渗透中的不利因素,使得广西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加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一般以西方现代设计课为主,民间美术设计课则很少开设。伴随着影像文化,尤其是外来的影像文化成长的新一代,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在西方艺术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播下民间艺术和民族精神的种子,培养出具有民族情感和精神的艺术设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培养出的艺术设计人才应该具有民族的审美观和自信心,在艺术设计活动中传承弘扬广西民间艺术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提高中国设计水平,提升国家与民族文化软实力,这是广西高校的职能所在。

2、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专业基础较好,兴趣比较高,多为兴趣而学。因此,在专业教学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既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又能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广西民间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涉及到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美学、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它既有实用功能又有审美功能,例如壮族的织锦,首先是对人们生活提供帮助,使壮族人民的生活得到实际改善,同时又兼备审美功能,斑斓的色彩、丰富而精彩的服饰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它还兼备教化功能,例如在《布洛陀》这个故事里,布洛陀是一个极聪明能干的人,他懂得许多道理,人们有什么不明白或纠纷争吵,他都去说理排难,所以,人们都很敬佩他,推他为头人。这个故事讲了用“说理”来排解人们的纷争,也就是用“理”来评说人们的行为,起到了教化的作用。广西民间艺术保存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培养大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我国目前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进行结构优化、形成良性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在本科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应用学科,下设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环境设计、网络多媒体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艺术设计人才。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都应基于市场需要。市场需要怎样的艺术设计人才,是经典设计的模仿者、时髦的追随者抑或是具有独到的见解、敏锐的市场嗅觉,市场需求是动态的,不同的时段市场需求在发生改变,我们很难去掌握。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设计作品要想引起人们的兴趣,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联系大众的已有经验。

什么是大众的已有经验,就是我们长期受到的文化熏陶,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等,总而言之,就是我们民族的根,就是我们的民间艺术和文化。没有根的民族是空旷的,是没有希望的,没有根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大众的东西才有时效性,才会被市场、社会所认同。享誉中外的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将水墨意境、吉祥纹样、民俗元素及东方哲学等巧思创新,运用于平面设计作品之中,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韵。广西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璀璨多姿,是广西各族人民生活实践的积累,有着共同的体验,是民族的根。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推进民间艺术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种发展既为地方高校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特色,这是摆在地方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和投入,肩负着以人才支持、知识贡献和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历史使命。作为广西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在专业教学中推进民间艺术教育,培养有民族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既符合市场的需要,同时又体现出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服务地方的使命。

二、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的途径

1.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推进广西民间艺术教育。

大学教学最主要的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推进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方法。艺术设计完全可以和民间艺术教学相结合,将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到大三、大四的专业课,要贯彻始终。例如,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在《设计概论》或《设计史论》中系统地对广西民间艺术进行介绍,从历史的、考古的、人文的、社会的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广西民间艺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在《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课程中,把广西民间艺术的造型观、色彩观、宇宙观等融入教学中,在学习现代设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广西民间艺术传统设计方法和观念进行总结,并有目的地应用于课堂实践。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在《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和《网页设计》中有意识地运用民间艺术元素和民间艺术方法论进行设计与制作。除此以外,还可开设公共选修课,例如《广西民间艺术欣赏》,和举办讲座等方式,使学生更加了解民间艺术产生、发展和现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2.在实践教学中强化民间艺术教育。

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艺术实践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艺术教育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开辟适当的空间进行民间艺术实践,同时利用艺术采风这一传统,深入民间进行考察,虚心向民间艺人请教,切实了解和把握民族民间艺术作品的色彩、材料、技艺、情趣、造型及品位等,注重第一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提高对广西民间艺术的认知。加强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选题的设计,提供一些结合民间艺术的选题,通过进行毕业设计,锻炼学生运用民间艺术素材和设计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3.加强对广西民间艺术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和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型很强的专业,是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产物,它与商品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广西高校应该借助本地优势,将广西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整合再创造,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段使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进行民间艺术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对广西民间艺术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和应用,使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得到实惠,设计理念得到贯彻,设计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推动广西民间艺术教育。钦州学院美术学院在民间艺术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做的比较成功,以省级教学中心———陶瓷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结合本地优势,对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产品坭兴陶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中心整合地方企业力量,与当地坭兴陶企业合作,建立多个实训基地,把实验教学与当地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构筑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合作的教学与实践综合环境,促进了实验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承担了多项陶艺研究课题,一些研究课题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76-04

当今社会,传统的媒体形式已经开始向新媒体形式转变。媒体传播的形式也从传统的“点对多”向“多对多”转变,自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媒体发展需要新闻人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办了高职新闻专业。由于该专业开办时间不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办学规模不够、人才培养定位不准、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不足、实验设备不完善、实践实训平台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阻碍了高职新闻专业的发展,需要我们针对问题进行改革。

一、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需为社会输送具备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技能型实用人才,高职新闻教育需要针对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人文修养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高职新闻教育应定位于适度的理论、广泛的人文知识,全方位的职业技能教育。我们需要针对社会需要、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短缺现象开始显现。如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和网络等新媒体行业,都需要可以熟练掌握英语、有较强的文字功底的新闻采编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岗位需求。

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适应经济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新闻宣传单位、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需要的新闻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应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相对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针对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高职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城市的媒体单位,企事业单位内宣、影视广告公司、会展策划公司等,这些岗位需要的并不是新闻专业的“专才”,而是样样都拿得起的新闻“全才”。所以,高职新闻教育应该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新闻教育是“全才”教育也是“通才”教育。

二、根据人才定位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在保留原有高职新闻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增加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通识课程,增加新闻实操方面的职业技能课程,以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这三个部分构成整个高职新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职业素养课程模块

职业素养课程(通识课)是对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从而突出文化、传媒的人文艺术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

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都大量开设通识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如大学外语、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通识课占用过多课时,而专业实践类课程比例显得不足。

对于高职新闻教育来说,通识课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人文艺术修养方面的教育。在高职新闻专业的职业素养课程模块中,我们需要增加如中外文学、实用文体写作、新闻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学生通过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加其文化艺术修养,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会变得更加轻松。

(二)职业技能实操课程模块

职业技能方面的课程是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组成,此类课程主要解决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职业技能实操课程需要相关实践实训平台支持,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实训平台主要有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实训平台三级实践平台。对于专业实验室而言,传统的做法是按照媒体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独立的新闻实验室,如报纸编辑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新闻演播室等。而目前的媒体行业已不再是相对独立地运营了,而应该是多种媒体融合,对于高职新闻专业实验室建设来说,也应该实现多种媒体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流程实现融合。相关专业课程的实操环节不再单独在课程内完成,而是按照媒体分类进行实际项目的一体化实操训练。实操课程体系按媒体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以纸媒实验课为主的初级课程、以网络和新媒体为主的中级课程、以广播电视实验课为主的高级课程。这样的实践教学课程划分明确,学生可以分步进入三个级别的实践课程学习并获取相应学分。这种建立在一体化管理流程下的实验室,我们称为“大实验室”也叫“实验室群”。在这个实验室群里,教师给出选题,学生扮演记者和编辑的角色,进行选题策划和完成作品,实现媒体生产的仿真模拟。

(三)职业综合技能课程模块

职业综合技能方面的课程(毕业作品)则是仿真业界新闻生产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媒体工作。

通过采、写、编、播全套实操训练,实现各项技能作品化呈现、毕业作品集成化整合、技能水平可视化表达,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强化教学实践平台建设

经调研,浙江省高职院校多将新闻专业的实习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这种安排方式存在问题。对于三年制的高职教育来说,第六学期是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面临就业。毕业实习安排在这个环节,会导致实习变成找工作,实习环节形同虚设。我们可以考虑把实习环节放在第五个学期,或者把一次大实习变成多次的小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三、第四、第五学期。学生通过实习提前接触社会,接触实际工作,这样可以在教学中解决他们在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校外实习属于三级实践实操环节的最高一级,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根据对浙江省高职新闻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情况,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并不好找。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一)加强校内实践平台建设

校内实践平台是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校园媒体,安排学生参与管理运营;专业实验室和校园媒体实现互动,让学生实际参与媒体运营,提高校园媒体的节目质量和影响力,同时也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利用校园媒体进行实践时,需要有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更好的发挥校内实践平台的作用。学生在校内实践平台中所做的工作成果,可进行量化考核,并计入相关专业课程期末成绩,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校内实践平台的热情。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高职新闻专业为解决学生专业实践问题,自2005年开设“新文人工作室”,就是模拟一个真正的“媒体集团”。该工作室真实模拟一个媒体集团,可以让学生进入各类媒体的仿真实践环境进行实践。按媒体类型分平面媒体部、网络媒体部和电视媒体部,按媒介载体分有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电视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按工种分有记者编辑和相关管理角色,如电视媒体部主任、网络媒体部主任、平面媒体部主编等角色。分线安排校园记者,定期召开编前会,安排新闻采访报道的工作部署等工作,这种以进行新闻作品生产的仿真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真实融入仿真媒体环境,积极参与其中,实现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校外实践平台的建设

校内仿真实践平台毕竟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要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贴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建立长期的校外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必不可缺。目前,各高职新闻专业都在和当地的媒体单位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但大多数实践基地有名无实,很难开展下去,合作项目也仅限于开办讲座、带学生参观等。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没有找到两者的共赢点。

高职新闻专业和相关实践单位合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1.科研课题

双方可以针对新闻领域的相关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对于高校来说,教师的科研得到了应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市场调查,参与撰写调查报告;对于实践单位而言,科研课题可以解决其实际问题,为其发展提供帮助。

2.人才交流

高校和实践单位可以互派人员挂职锻炼。高校的专业教师到实践单位可以发挥特长为其发展服务;实践单位选派业务骨干来学校进行相关实践课程的讲座,指导学生实践。

3.建立实训基地

高校和业界单位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可以进实践单位进行实习实训,实际参与媒体生产。实践单位安排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习,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向学校反馈。学校可以根据收到的反馈情况调整相关教学;对于实践单位来说,也需要调整思路,今天的实习生就是明天的员工。

转变思路开阔视野,人才的培养不应该只是高校的任务和责任。用人单位和高校合作,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人才。

(三)改革毕业论文形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新闻专业其实践性强,不需要用传统的论文形式进行对毕业生的考核,完全可以采用实际的新闻作品来代替毕业论文。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新闻专业的相关考核还限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方面,需要调整考核方式,针对高职新闻专业毕业环节的最终检验内容,我们可以改毕业论文为毕业作品。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高职新闻专业自2012年开始深化毕业作品改革,从原来要求每个学生制作完成一个新闻作品(动画制作、报纸排版、小视频)到以四到六人的小组进行一个完整的视频专题片的制作。在整个毕业作品制作过程中,小组同学要体验导演、文案、摄影、配音、采访、后期编辑、节目包装等一系列的专题片制作流程,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新媒体不断产生,媒体行业开始出现多类型融合的趋势。高职新闻专业需要根据业界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改革,对于该专业的教师来说,需要不断的适应业界的发展变化,更新知识结构,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构建一个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改革相关制度,才能更有效地确保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一)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新闻教育的成功离不开结构合理、理论和实践技能兼备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如果缺乏理论知识,其教学效果不会理想;如果缺乏新闻实践技能,那其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将无从谈起。

经过对国内两百多家高职新闻专业的调查,其教师队伍基本上由两类人构成:一类是新闻专业出身的专职教师,大多为硕士学历,中级职称,理论知识扎实;另一类是来自业界的教师,有丰富的媒体经历,实践经验丰富。

对于高职新闻专业来说,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功底也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我们把这种全能型教师称为“双师型”教师。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很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师去媒体单位挂职锻炼、聘请业界人士组织专家讲座、客座讲学等方式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二)加强外聘教师管理

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因为师资力量不足,需通过外聘教师这种方式来弥补。通常会聘请媒体单位的资深记者或其他高校的专业教师来担任兼职教师。但因为兼职教师的工作重心在原单位,对教学并不会全身心投入。所以需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教学应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适当补充。

(三)实现师资共享

受办学规模的限制,高职新闻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并不饱和,而有些学校新闻专业也刚好缺这方面课程的专业教师。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要么通过外聘兼职教师的方式解决,要么新招聘该课程教师。这两种方式都存在问题,通过外聘兼职教师方式解决的问题在于兼职教师不具有稳定性,其次工作重心也不在聘用学校;新招聘专业教师的方式会更进一步加剧人才浪费,教学工作量不饱和的问题。所以可以通过师资共享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前提是要转变人才专属于某个学校的传统观念,调整相关的人事机制,建立人才社会共享模式。

五、升级实验室体系建设

高职新闻教育注重对学生新闻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的高职新闻专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实验室,但均为单一型实验室,如报纸编辑实验室、平面广告设计实验室等。这样的单一型实验室并不适合培养复合型、综合型的新闻“全才”,我们可以模仿目前业界媒体流行的的“大编辑部”模式,将一个个单一型的实验室有机整合,变成可融合的综合型的“实验室群”,可以让学生参与仿真的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相关媒体形式的生产管理流程,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技术,综合锻炼媒体处理能力。

高职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是校园记者,出了校门就是社会记者。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新闻采访包”,除了纸笔以外,还需要有可以进行各种媒体形式采访报道的新闻设备。

参考文献:

[1]朱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报业,2013(2):131-132.

[2]欧晓东.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4):53-55.

[3]冯瑞.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1-4.

[4]徐可晶. 湖南省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43-51.

[5] 王婵媛. 融媒时代下辽宁省新闻教育改革研究[D]. 锦州:渤海大学,2012:18-26.

[6] 冯丹,何同林.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8):11-12

[7] 柏伟,徐茂. 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32-33,41.

[8] 俞仲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 杨定安.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6(Z1):142-143.

[10]梁骥.高职新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4):31-34.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Journalism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ANG Ji

(Ningbo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016, China)

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文6

(一)国内高校培养目标定位的主要特点截止到2013年,国内有1080所高等院校开设新闻与传播类本科专业共7个,其中广告学专业365所、新闻学专业307所、广播电视学专业225所、编辑出版专业80所、传播学专业55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43所、数字出版专业5所。各级各类院校的传播学及其相关专业,是否能够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经济等方面发展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我们首先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收集了国内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传播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对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比较。

(二)省属高校培养目标的设定培养目标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人文学科和农业科技结合。我们培养的人才是立志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是懂得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学人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促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趋势。第二,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并重。“上手快,后劲不足”成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省属高校本科毕业生的代名词。培养目标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倡导理论与技术并重。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时代,对国际传播视野的具备,对网络传播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是未来传播工作者角色转换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中之重。通过横向比较各个高校传播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两方面的知识能力是必备的:一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二者是“相乘”的关系,而不是“相加”的关系。必须实现二者的融合,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既“上手快”,又“有后劲”。要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支撑。相对于理论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共性而言,各个高校传播学的应用课程设置则差异较大。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决定的,不同级别的学校其学生未来发展的定位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则是学校类别和教师学缘结构决定的,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教师资源,突出特色办学,也是各校传播学专业追求的目标。提高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课程的安排顺序”以及“课程的实用程度”是影响专业课程设置程度的主要变量。合理的开课顺序可以让学生更加明晰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会更加系统和完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热情会得到更好的激发。

(一)优化专业基础课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在专业基础课中,我们选定了4门学理性课程。其中“传播学概论”课程,作为专业的导论课程放在第一学期开设是没有异议的;安排在二、三个学期开设“广播电视概论”与“新媒体概论”课程,作为两个专业方向相对应的概论性课程,可为学生在第三学期期末选修方向课提供参考;第七学期开设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一方面可以为高年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为想要考研的学生提供支撑。另外,我们还安排了3门专业基础性课程。“大学语文”课程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人文基础课,开设在第1学期;“设计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构图、色彩及空间构成的感性认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基础”课程可以使学生具备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从而加强音乐修养,更好地为后续课程及实习服务。

(二)完善专业必修课及方向选修课“摄影艺术与技术”、“平面设计”两门课程与“设计基础”课程联系紧密,作为其后续课程在第2学期开设;“视听语言”与“摄像艺术与技术”以及“音像编辑”课程相关性很强,可以组成课程群,故同时放在第3学期开设;第4、第5学期的课程分别对应方向选修课和实习设置;第6学期的“媒介策略传播”与海外高校课程设置接轨。在第7学期的“媒介运营管理”则是顺应了传播学的发展需要,由旧版的方向选修课改为专业必修课。

三、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应引起省属高校足够的重视。每学期的实践教学内容都对应各自学期开设的课程群,是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两周的教学实习,安排相关课程的4位专业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比较合理,这样在指导效果上能够保证有较高的质量。在广播电视方向的学生主要制作影视广告、广播广告等等;网络与新媒体方向的同学主要制作多媒体广告、移动终端广告;两个方向的同学还可以选择制作平面广告。这样,“广告制作”实习最终的作品就会非常丰富,也体现了不同方向课程的特点与价值。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