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典型发言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典型发言材料范文1
一、会议主题
以“为民、务实、清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河南兰考县调研指导时的讲话精神,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为主题,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对照理论理想、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联系个人实际,紧紧围绕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结合前阶段征求意见情况,谈认识、讲体会、找问题。
二、会议时间和参会对象
1、会议时间和地点:2014年5月8日下午3点在煤炭局七楼会议室。
2、参会对象:煤矿企业负责人、局各股室负责人及局“”监督员代表参加。
三、活动步骤和要求
1、认真组织学习。继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抓好理论学习和专题辅导,丰富学习教育内容,确保学习教育主题鲜明,实效突出,不断推进学习的深入,把学习教育贯穿于整个活动始终。会前,组织所有参会人员集中学习在兰考调研指导时的讲话精神,收看在兰考调研指导时的新闻视频,同时观看电影《焦裕禄》,并组织学习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开好会议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2、全面广泛征求意见。在前段征求意见方式方法基础上,把“面对面”和“背靠背”听取意见相结合,适当扩大征求意见范围。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分别组织召开分管科室和服务对象的征求意见座谈会,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路径,将梳理的意见逐一落实到个人。
3、开展谈心谈话。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与班子成员逐一谈心,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谈心,还要主动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约谈。谈心要敞开心扉、坦诚相见,相互沟通、增进了解、化解矛盾,相互征求意见,帮助查找问题。既主动谈自己存在的“”问题,也要诚恳地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作风的具体建议,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真正把问题谈开谈透、找准找实,争取达成共识或基本共识,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前。
个人典型发言材料范文2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历史教学;“看”、“讨”、“展”、“测”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在各地兴起,并迅速席卷全国。我们翠屏区也在近几年声势浩大地推广小组合作教学。我们邱场学校也在去年七年级各科全面、强力推行了这一模式。我们通过外出学习、观摩和不断探索实践,在历史学科也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比较适合历史学科教学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即历史四步教学法。
《历史》是一门文字学科,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客观记载。内容的故事性较强,课文再配以插图、文字材料,学生可读性强学生易于理解。教材自学难度低,很适合导学案教学,也适合小组合作模式。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导学案再配以四步教学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基本形成了历史课的常规教学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导学案的设计必须体现简单、精要原则。既能体现课文的教学目标,又能体现教学重难点;而且要能适合分组教学模式。为此我的导学案设计固定为一下几目:1、教学目标(最多两点);2、教学重难点;3、课前自学(填空题的形式列出主要基础知识,一般在五至十道);4、问题探究(设置有探究性、能突出课文重难点的六道左右题);5、小结、巩固(可在学案上设置知识框架图或用课件投影知识框架);6、当堂检测(选择题六道左右,一道材料分析题共计40分)。题量篇幅严格限定在A4纸范围内。那么历史导学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 :“看”――即课前自学,组内订正答案(5分钟)
在上课前一天,教师把编写的导学案发至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先预习新课,并用双色笔在书上勾出预习痕迹。黑笔画出本课的基础知识(诸如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性质、意义等),红笔勾出疑惑地方。然后独立完成学案上自学填空题部分。上课时科代表检查各组成员书本预习情况,以及学案自学部分完成情况。并分组给出操行分,公示在黑板上,对各组成员起到激励鞭策作用。使组与组之间成员形成竞争意识。然后我说:组内开始订正答案。各组长立即组织组内成员站立姿势讨论、订正答案。这一阶段由组长发言,成员比对订正答案。订正完成后,组员一起坐下。我在组间巡视、督促,一般无须公布答案,学生能自行完成订正答案任务。这一过程主要检查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的预习情况,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地预习教材。因此在设计填空题时,都是筛选课文中要求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识设计成题,一般五至十道。这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生本理念。
第二步 :“讨”――即问题探讨,小展示阶段(15分钟左右)
我将把几道探究问题(一般6道题左右)依次分配到各小组进行深入讨论(当然这些问题在预习阶段已要求初步思考、作答;一般一组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组长组织每位成员参与发言讨论,并做好答案收集归纳,最后决定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组内完成时大家有节奏击掌5次坐下。我巡视各组讨论情况,并加以引导,这一环节控制在5分钟左右。全班讨论结束后,我首先会对各组简要点评并对优秀组进行表扬。然后我要求各组依次由组内中心发言人展示发言(时间限定在1分钟左右),要求发言内容简洁紧扣问题,所说结论能在书中找出材料依据,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解题习惯。我会根据每位学生回答答案的准确性、创新性以及仪态、声音等综合因素,给予不同分值的操行分。各成员可就他人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我会就各成员的点评质量适当加分。我在每组发言、他人点评后,都会给予大家一个每题的参考答案,同时要求大家做好笔记。学生就问题讨论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教师选择问题的难易程度。因此,我们在编写学案设置探究问题时,必须详细钻研教材,认真构思将本课重、难点体现在探究题中。使学生讨论问题有意义、有价值,又能突出本课的难点。这一环节最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优势,所有学生积极讨论。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开花;团队的协作、人与人的交流、互相的尊重在这里得到训练。每课的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在这里逐渐达成。因此,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看点,是决定课成败的关键。这一切都取决问题的精心设计和教师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
第三步:“展”――即小结知识,大展示环节(12分钟左右)
在学生了解了基础知识,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我接着用课件展示本课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当然是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抢答加分(无须举手,起立即可抢答)。然后,我就安排学生看框架图默记几分钟。关闭白板,全体学生在各自展板进行默写知识大展示。时间限定5分钟,时间一到我就要求大家迅速回到座位。我再次打开白板出示知识框架图,各位组长依次对照白板答案,迅速批改下一组成员默写情况。并按成员默写情况给每位学生打分,并累计公示在黑板上。这一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对全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感知能力,使其对知识形成完整逻辑体系,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展示,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为组内集体、个人荣誉而努力拼搏。杜绝了懒惰学生的存在,培养了团队意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粉笔字书写水平。
第四步 :“测”――即当堂检测环节(预计7分钟)
个人典型发言材料范文3
教育案例一般由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问题几部分构成。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景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常常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教学案例包含着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景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典型性
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
指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他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他对教育的理解,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三、教育案例及分析举例
[案例一]
我班有个叫黄继承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诈等,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首先要了解后进生转化方面的知识:
一、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二、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理论支持: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三、可以从如何对待和转化这样的学生进行分析记录:(1)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2)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黄继承坏习惯形成的原因;(3)“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说明,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案例二]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从教也十多年了,教学中也时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可是有时候事与愿违,因为感觉课堂过于吵闹了。在讲课的过程中,会有学生不时插话进来或是在下面小声说话;在自习或做题时,也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课堂讨论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争论不休;课间休息时更是乱成一团糟……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在课改的今天,针对课堂吵闹的现象,你该是什么态度和做法呢?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这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孩子的不同个性。孩子的动作和声音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孩子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孩子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和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的结构转变。
[案例三]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二)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
与此种情境有关教育理论知识为: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从中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①组建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
②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
③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
可以从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来进行有效分析:(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实际上,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3)“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说明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说明:角色要轮换担任;
个人典型发言材料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师;学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1-0064-03
1 引 言
案例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必将越来越重要。本文拟在介绍案例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案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出一点建议。
2 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环境,使他们能够自由地研究分析问题。同时,案例教学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其个人智慧,使教学充满生气。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2.1 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的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推导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区别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中,学生被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
3 如何实现案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3.1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3.1.1 精心准备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首先要有可供使用的案例,而案例的选择则是必须由教师事先完成的。没有案例,无法进行案例教学,而没有合适的案例,也开展不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案例的准备。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搜集、编写案例,要有敏锐的眼光、强烈的问题意识,了解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形成值得讨论的教学案例。准备案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相关性原则。案例的选择,必须是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来编写,围绕某一学科中的某一原理、某一理论,不能脱离中心。
(2)问题性原则。要选择有“问题”的案例。也就是说,选择和编写的案例要由学生来讨论。因此,在案例中要给学生留下思考、讨论的空间,不能没有问题、没有焦点。
(3)客观描述性原则。案例编写时应是客观描述性的,不带编写者的情感色彩和立场,但可以有情节、有趣味,因为案例如果带有编写者的情感和立场,就会影响阅读案例的学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就会使课堂讨论趋于一致,失去讨论的必要。
(4)典型性原则。案例应该是通例,具有典型性。从典型的事件中,推导出一般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法在哲学上叫归纳法,在管理学上称为经验法,经验法就是通过案例的分析来研究管理问题。通过分析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管理案例,为人们提供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方法。
3.1.2 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核心是课堂讨论,教师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选择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典型发言,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进行自由辩论,这些可以组成一个链条形的教学环节,也可以单独进行。但教师都应该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充当导演的角色。
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发挥作用,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秩序,在学生课堂讨论中穿针引线,在讨论结束时画龙点睛。教师应该用智慧的语言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要能熟练地运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即兴发挥的水平和能力,因为老师可以事先准备案例材料和需要讨论的问题,但并不知道学生会怎样回答和讨论所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当学生提出比较棘手的问题,或者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应该怎样避免尴尬的局面,怎样把学生的讨论引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知识储备、控制局面的能力、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1.3 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案例教学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对话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创造一种融洽、宽松的气氛,要让学生敢于开口讲话。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对学生的发言妄下结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对话者。学生要参与案例的讨论,要能阐述其观点和见解,离不开他在下面的充分准备,即对案例的详细解读。只有读懂了案例,掌握了案例的细节,才可能参与讨论。但是,课堂上教师的态度、环境氛围都会影响学生是否想发言以及是否敢于发言,所以案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这里的平等不是一种教与学的水平的平等,而是一种身份的平等,是人格和尊严的平等。如果教师能够营造平等亲和、融洽轻松的气氛,学生将积极投入到讨论中来。所以教师应该明确这种平等对话者的角色。
3.1.4 认真做好课后总结
案例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后的反思。这是老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的基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教师来回答。如果没有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没有对自身所从事的专业学科的研究,就很难对这些问题给以满意的回答。正因为有了问题,才有了研究的必要。正因为有了研究,问题才会有圆满的解答,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才能上一个台阶。教师是一个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有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才可能有学科专业水平的进步。
3.2 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案例分析的主体,案例分析过程基本上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来逐步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整个案例分析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2.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是阅读案例。这一步骤是在课外完成,先由教师指定某一案例,并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阅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粗读。粗读案例时,首先要抓住背景知识和面临的关键问题,以达到总揽全局、突出重点的目的。第二步是精读。精读时要学会做眉批和夹注,点出自己阅读思考的发现、心得和体会,所涉及的与进一步分析有关的概念、方法、内容以及案例的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
其次,进行分组预备讨论。在学生个人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划分的或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进行全班课堂讨论的准备工作。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是这个环节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组织管理的关键因素表现在:一是强调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和纪律性,每位成员都负有为小组的案例研究分析作贡献的责任,故不能无故缺席或随便迟到。二是预先明确小组讨论的主题,每位成员有备而来。三是推选组长,负责召集、联络、协调。四是组内明确分工,如课堂讨论的主要发言者、补充发言者。
3.2.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这个环节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师生教和学所作努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以发挥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讨论过程中可以进行必要的演示。为了有效地传达自己对案例的分析或讨论结果,演示者应该进行很好地组织,以吸引听众的注意。
在演示过程中,记忆提示、清晰的提纲、特制的卡片索引能帮助演示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吸引听众的注意和临场发挥上。案例演示的结构要简洁,可以借助有效的媒体和工具,如PPT电脑演示文件、透明胶片、实物投影、黑板、挂图等,尽量用简洁的图表代替冗长的文字描述。
最后,对演示内容的要点进行总结或重申,并热情地回答听众提问。在整个课堂讨论阶段,学生应注意:①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课堂讨论是学习案例的极好机会,而“听”正是讨论中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倾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课堂讨论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每一个人的努力,而且也取决于全班的整体表现。②积极参与主动进取。要在讨论中收到理想的结果,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有所收益,需要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要努力做到敢于发言、善于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他们日后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3.2.3 认真撰写课后分析报告
经过阅读分析、小组研究和课堂讨论几个阶段后,案例学习的认识、收获由浅入深,由少到多。整个案例学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通过写书面报告,可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培养他们善于总结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个人典型发言材料范文5
以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为例,教学重点是我国的人口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教师在启动探究式教学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调查范围,做一些问题陈述,列出问题清单,如,我国人口与世界人口横向比较,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情况,我国人口特点、现状及其给社会各方面发展带来的影响等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及专家采访等形式,在课下进行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学生要把数据材料分类归纳整合,明确变量,学生自己制成网页放在校园网上,资料共享。其间,教师可作咨询指导。同时,教师对在课前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何时提供有关信息资料等方面要有预设。
2.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
2.1巧设起始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任何能够形成一个疑惑情境的题目都可以进行探究训练。探究式学习,往往以提出一个令人疑惑的事件为开端。以上面提到的教学实例为例,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展示我国春运期间铁路客运人满为患的录像材料。这个现实问题一下子就引出了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产生疑惑,进而会想去解决它。教师可利用这种内在的探究渴望,激发学生对探究对象的兴趣和动机,达到顺利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程序的目的。
2.2依靠问题,推动探究;在课堂上,当师生共同解决了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现状,分析了我国人口问题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之后,学生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方法集中讨论,展开合作式的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提问、大胆发言的氛围,使学生大胆地解释材料,假设、挑战证据,或批评对方的研究设想。教师要耐心地倾听,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当讨论陷于僵局或出现错误方向滑入歧途时,教师可作引导性介入。科学探究要依靠问题不断推动。教师要有步骤、渐进地导向本质问题,使讨论集中在几个要点上。例如,教师可提出我国人口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人口问题是不是只从数量上考虑,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不是数量问题。这些问题是探究解决人口问题方法的矛盾和难点所在,直接指向探究过程、路径和方法。每一问都作为继续探究的原动力,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惑,“引导学生从先前的个人的经验或别人经验(反省)中反复探查与当前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关系。”使学生在自己的发言和前面发言的同学的观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热烈的讨论必然表现出理智的差异、对立的观点和解释。杜威说:“我们要想富有真正的思想,就必须愿意坚持和延续疑虑的状态,以便促进彻底的探究,这样,如果没有足以下判断的理由,就不能轻易地接受任何信念或做出断然的结论。”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强调探究过程并引导学生加以反应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努力引导他们提出假设,形成构想。学生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通过归纳、演绎、推论等综合分析法,认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随着问题逐步展开,他们越来越接近知识的前沿。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深刻性,而且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宽容,激荡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心,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满足。
3.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3.1倡导协作和平等的精神;探究式课堂学习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性探究。合作性探究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质,并且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解释。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和宽容,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与处世。一个在探究过程方面有着高度技巧的灵活的引导者,会建立起融洽、和谐探究气氛的支持环境和平台,教会学生倾听和提问的技巧,对别人的发言深思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发言机会尽量保持平衡。既要避免有的学生具有极大热情而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敏感性,滔滔不绝阻碍别人的发言;也要避免有的学生寥寥数语,什么也没说清楚的现象;使学生讨论保持平衡。当学生感到有同等的权力参与讨论或者在延长的沉默里也感到心情舒畅时,探究讨论会保持平衡。而严谨和谦虑的学习态度对这种平衡起了规范和保证作用。协作和平等精神是学生成长中应具有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不应忽视这一长远目标。
个人典型发言材料范文6
一、准确写明会议名称(要写全称),开会时间、地点,会议性质。
二、详细记下会议主持人、出席会议应到和实到人数,缺席、迟到或早退人数及其姓名、职务,记录者姓名。如果是群众性大会,只要记参加的对象和总人数,以及出席会议的较重要的领导成员即可。如果某些重要的会议,出席对象来自不同单位,应设置签名簿,请出席者签署姓名、单位、职务等。
三、忠实记录会议上的发言和有关动态。会议发言的内容是记录的重点。其他会议动态,如发言中插话、笑声、掌声,临时中断以及别的重要的会场情况等,也应予以记录。
记录发言可分摘要与全文两种。多数会议只要记录发言要点,即把发言者讲了哪几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基本观点与主要事实、结论,对别人发言的态度等,作摘要式的记录,不必“有闻必录”。某些特别重要的会议或特别重要人物的发言,需要记下全部内容。有录音机的,可先录音,会后再整理出全文;没有录音条件,应由速记人员担任记录;没有速记人员,可以多配几个记得快的人担任记录,以便会后互相校对补充。
四、记录会议的结果,如会议的决定、决议或表决等情况。会议记录要求忠于事实,不能夹杂记录者的任何个人情感,更不允许有意增删发言内容。会议记录一般不宜公开发表,如需发表,应征得发言者的审阅同意。
一、准确写明会议名称(要写全称),开会时间、地点,会议性质
二、详细记下会议主持人、出席会议应到和实到人数,缺席、迟到或早退人数及其姓名、职务,记录者姓名。如果是群众性大会,只要记参加的对象和总人数,以及出席会会议记录 议的较重要的领导成员即可。如果某些重要的会议,出席对象来自不同单位,应设置签名簿,请出席者签署姓名、单位、职务等
三、忠实记录会议上的发言和有关动态。会议发言的内容是记录的重点。其他会议动态,如发言中插话、笑声、掌声,临时中断以及别的重要的会场情况等,也应予以记录。
三、忠实记录会议上的发言和有关动态。会议发言的内容是记录的重点。其他会议动态,如发言中插话、笑声、掌声,临时中断以及别的重要的会场情况等,也应予以记录。会议记录应该突出的重点有:
(1)会议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有关会议记录活动;
(2)会议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
(3)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
(4)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5)会议已议决的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6)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我做会议记录工作的几点体会文 / 钱祯
中国的秘书工作,如同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社会制度一样,正处在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进程之中。而会议秘书工作则是整个会议秘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会议真实情况得以记载下来的手段之一,是会议信息传递的一个媒介。
我在专业认知实习期间,所做工作是会议记录,在为期一个月的工作当中,我对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小型会议都进行过记录。在记录过程当中,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把自己融入会议环境,是做好会议记录的前提。
一个会议记录员,要把一场会议记录好,是要有一颗融入的心态的。只有拥有一颗融入的心态,才能把自己与会场这个环境相叠,这样你才会喜欢这个环境。而也只有喜欢上,你的思想才会跟得上会议的节奏。只有跟得上会议的节奏,做会议记录时,你的精神才会高度集中,全神贯注,才能将耳、眼、脑、手并用。即用耳用心听取每个讲话人的声音,注意发言的线索和层次;用眼观察会场的各种动态、与会人员的表情、讲话人的手势和口型,帮助理解发言的内容;用脑思考讲话内容的取舍,琢磨发言的逻辑性用词,进行粗加工;用手把前三段落实到写,记录在会议本上。因此,会议记录员需要将自己融入会场,而不是会场融入你。
二、搞好会前准备工作,是做好会议记录工作的基础。
为了保证会议记录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在会议记录前应当熟悉以下准备工作(以下都是我记录当中出现过的问题):
一是了解并熟悉会议情况和文件。如:会议的日程、议程、主题举行形式等。这样对会议就会有大体的了解,在你脑中就会形成一种记录思维定势,进而方便记录工作。
二是熟悉主讲、主持及重要与会人员。因为他们是工作对象和记录来源,所以应熟悉他们的姓名、职务等。
三是熟悉会议环境。这就需要会议记录员提前到达会场,安排自己的工作坐位,了解场内人数及坐位摆放情况。
四是熟悉和扎实记录知识,因为会议记录属于速记式,所以对汉字特点要熟悉,语言规律要掌握,辨音能力要提高。并常研究或自创符合代替汉字的速记方法。
五是物件上的充分准备。如:备齐足够的记录本或记录纸,给钢笔汲满墨水并带上芯满的中性笔做备份,带上有关的名单或文件等资料。减少记录中突然出现的问题。
三、做到准、要、快,是做好会议记录工作的关键。
“准、要、快”三个字是我在会议记录工作中最深的感受。我认为它是每个会议记录工作人员都必须掌握的。
准,即是会议记录要准确无误,切不可记错讲话人的原意。如果将讲话人的原意记错一点,有时会导致全篇会议记录的实质内容改变,影响是极大的。要,即是会议记录要抓重点,避免丢掉讲话人重要的、基本的内容。如:基本观点、典型材料、关键词等。如果“要”丢了,则会议记录是一堆没有灵魂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