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1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使得当前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为满足整个社会对于计算机应用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各高校设置了计算机专业,而且有关计算机专业的各种职业院校和专业教育机构也不断地涌现出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计算机人才。但随着这些人才走向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反馈也让人们看到了当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特征,针对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对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由傅波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一书,对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深入剖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当前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特征,探索了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改革创新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三个方面。
第一,计算机教育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立足点。该书揭示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向广大读者揭示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尴尬现状:一方面,高等教育的重点大学虽然是我国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主体,但是其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培养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型人才,这就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虽然有明确的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但是生源质量普遍较差,教师队伍素质也普遍不高,因此很难实现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基于这种两极化现状,作者提出要想实现高校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当地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专业化教育为目的,构建课程改革模式,促进各地区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发展。
第二,计算机教育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任何改革实践都要首先从观念上进行革新,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也是如此,因此改变当前我国计算机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该书作者从理论入手,以更加广阔的视界向广大读者介绍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改造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些教学理念移植到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该书作者特别强调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认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选择适于本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课程。此外,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并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研究和就业前景预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以提高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开阔视野,为计算机教学拓展新的路径和方法。当前,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不能仅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文素质来引导学生融入时展的理念。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该书作者提出:当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应结合慕课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学实效性。同时,各高校还应该与社会企业、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基于此,作者还探讨了七种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并结合具体事例对每一种模式的实用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和借鉴。《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一书基于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的有效路径,为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研究指引了新的方向,也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了有效借鉴。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2
关键词:课程设置改革;递进式分层教学;选修;资格认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84-02
我校从1988年建立计算机专业开始,就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从最早的单一的计算机文秘专业,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计算机速录与文秘、移动通信服务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多元化的专业模式。学生也从最早的一个班三十多人,增加到现今的十五个班七百多人,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我校的骨干专业,不仅为高校输送了大批文化素质和专业操作水平过硬的优秀学员,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办公人才,小型局域网搭建、动漫制作、网页制作、影视后期处理以及速录人才。我们的毕业生在社会的各个岗位发挥作用,有的还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年来,我们坚持“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增加学生对于课程、专业的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改革思路。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所以改革随时都在进行,下面我把计算机专业的一些调整建议提出来,供大家商榷。
一、 学生专业选择上的调整
刚进入学校的学生不分专业,首先进入基础教学阶段,目的是为学生搭好成才的基础平台。在第一学年,他们不必盲目选择专业,我们采用打好基础和职业试探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选自己所长,择成才之长。
第二学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将来发展方向(升学还是就业)和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我们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岗位需求设立了如下五大专业:(1)平面设计;(2)影视后期制作;(3)动画制作;(4)网页制作;(5)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二、每一专业进行递进式的分层教学
(一)平面设计
第一阶段: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
第二阶段:coreldraw绘图与排版;
第三阶段:案例教学的集中引入:学校招生简章设计,展板设计,商业广告设计等各类设计案例。
(二)影视后期制作
第一阶段:After Effects视频非线性编辑及后期合成软件;
第二阶段:Premiere数字影视剪辑基础;
第三阶段:案例教学的集中引入:影视特技、数码相册、婚纱电子相册、儿童电子相册、各种片头。
(三)动画制作
第一阶段:Flash 基础和应用;
第二阶段:Flash技巧和特效;
第三阶段:脚本应用;
第四阶段:案例教学的集中引入:商业动画设计、MTV制作、小游戏制作等作品设计。
(四)网页制作
第一阶段:Dreamweaver网页制作基础知识;
第二阶段:案例教学的集中引入:校园网站设计。
(五)企业网搭建与应用
第一阶段: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Linux;
第二阶段:路由和交换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网络安全、防火墙;
第三阶段:综合实训。
三、在完成专业必修任务的前提下,学生可进行专业选修。
(一)补习选修
补习选修主要针对在基本技能学习阶段没有完成预定任务学习人群,还有就是在专业认证中尚未达标,但本人还想继续努力的学习人群。
(二)兴趣选修
兴趣选修是指由学生自己选择专业方向,让学生根据基础、兴趣自主选择,按课程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式的形式开展教学,并与企业典型岗位标准确定课程内容。进行项目教学设计,进行综合训练和职业要求培养。
(三)特长选修
特长选修是指在完成兴趣选修期间,可以同时选修某个专门技术,培养在某一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作为个人兴趣和学校特色教学提供的通道,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前景,这也是职业教育充分发展人潜力的体现,尽管教学成本增加,但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四)实用性创新选修
实用性创新选修人才是通过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专业优势,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专业作品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实用性发明创造等方面促进实用型创新人才的成长。
四、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安排学生实习
1.学校教师用机和机房设备维护;
2.学校打印室;
3.教师单元试卷、期中、期末试卷的打印;
4.教师课件的制作。
五、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制度以来,人社部已向社会了十批共106种新职业。随着新职业的不断涌现及劳动者上岗“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的推行,职业资格考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合理安排学生的职业资格培训,为学生增加就业筹码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1.高一年级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可以考取全国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办公软件应用模块(中级操作员)考试。
2.平面设计:Adobe平面设计师认证。
3.影视后期制作:Adobe数码视频设计师认证。
4.动画制作:Macromedia Flash MX (设计师)。
5.网页制作:Adobe认证网页设计师证书(ACCD)。
6.企业网搭建与应用:神码网络工程师认证。
六、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
改革现有的以课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多元立体化全方位”评价,合理地使用老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企业对学生、学生自身四种动态多元评价途径。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个人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自始至终体现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
(一)多元评价的原则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评价不仅要评学生学习的质量,还要综合学校、 社会、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反馈结果实行多元评价。特别是要坚持企业评价与学生自评,才能够使评价结果更有指导作用和监控作用,使中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二)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评价内容和指标的制定应有一定的高度,要客观、适度,每项指标力求既科学又易于操作,通过评价得出的结果,能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中职教育的实际水平及教学质量。例如,可以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
七、制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电子商务软件应用、网络经营与管理、网站建设与规划、影视后期合成、影片剪辑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二维动画制作、网站建设、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维护维修,熟练掌握软件安装、操作并适应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公司、个体网络贸易、电视媒体产业、电影媒体产业、广告公司、网络公司、计算机销售服务公司、网站建设与管理公司等,主要岗位有电子商务网络商务信息管理员、电子商务广告制作员、网站市场推广员、电子商务网上贸易业务员、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维护与管理员、电子商务网页制作及美工员、企业经营管理与产品市场营销员、电子商务商品配货员、影视特效后期合成员、视频剪辑制作员、广告制作员、婚庆后期制作员、平面设计员(师)、影视动画制作员、数字视频合成员、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员、网络规划设计员、项目经理、综合布线员、网络管理员、网站开发员、售后服务员、技术部经理等。
八、建立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计算机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提高专业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广大计算机专业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扩充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规模、提高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中青年专业带头人为重点,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同时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学历、技能、职称、企业实践、班级管理、职业指导、教学、教研等各种能力进行提升,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师资队伍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专兼结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平、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进行专业带头人建设、骨干教师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参加计算机应用技术新技术进修、学术讨论、经验交流、深入企业调研,在教师队伍中发展“双师型”教师,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辅导学生实训实践,参与课程改革。
九、结束语
总之,由于个人性格、成长环境、能力基础、知识结构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实际上说明每个人成功之路是不同的。如何发现和发掘学生的能力,探索适合每个学生的成才路线,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目前的热点和难点。我们力争开创适合本地区,适合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吴芳.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与对策分析[J]. 才智,2015,(26).
[3]丁新亚.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出路的实践探索――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
[4]梁平,刘洋,赵新环,高娜.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4).
[5]王铁铮.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研究之我见[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
[6]汤颖,陈荣华.浅议高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是我国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待于加强。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课程设计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并对其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进行一个完善的评价,其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1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目的
1.1 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加强。计算机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都会对教学过程进行一个配套的设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成本课程的配套综合实验。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课程设计,应该选择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综合性题目必定会接触到众多的知识点、课程以及相关领域,这就需要学生在对其相关内容的掌握基础之上,还要不断的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拓展。
1.2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和独立设计能力。学生在面对教学课程设计时出现的问题,首先要对其问题进行清晰的思考,然后有步骤的解决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环节,最后回过头对其解决方法进行一个完整的验证,使其方法可行。与之同时,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都会计算机里的应用软件和算法进行使用,而这种使用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并且对学生的在计算机领域中的综合能力进行一个有效的培养。
而且,课程设计的实现过程,需要学生独立地对计算机资料进行反复查阅,与此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在查阅的工程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进行问题的思考时,势必会对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想法,其中就会涌现一些创新的想法,同时在创新能力上学生将会得到培养和提高,逐渐形成了独立设计能力。
2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环节
2.1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选题环节。在计算机教学中,选题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是首要环节,并且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中制定题目时应该参考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来选择难以程度,既不能太简单而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又不能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拓展设计目标,提出创新方案;对于计算机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课程设计,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在选择题目时,教师应该结合课程选择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题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其兴趣也会对整个教学课程设计造成质量上的影响,教师在课程设计的选题环节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相关领域上对计算机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提出相对比较新颖的教学课程设计题目,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的之前应该多于学生进行交流,并为学生计算机课程提出符合学生要求的题目,教师再对其提炼和丰富。
选定题目之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要求对设计好的课程进行大致描述,并且在此基础之上给学生传达此题目的实际意义,还要预想此课程题目能够在学生中达到怎样的一个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题目上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2.2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实施环节。教师应该在学生实施课程设计过程中全程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当学生面对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适当的启发并且有目的的引导他们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为整个课程设计的实施安排好时间的分配。这里的课程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分为课程设计开始与课程设计要求的课时。在进行实践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的一个提高,因此,我们所熟知的课程设计大都安排在学生学完理论知识课以后。如果将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前,学生由于要备考,从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如果将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在开学,那么就会造成因为学习时间较短而没有达到之前预想的效果。根据相关经验得出,教师应该在学期期末考试后进行课程设计,因为刚刚经历完期末考试的学生,思维会比较集中,在放假前进行课程设计所达到的效果将会非常好。在对于课程设计中一些非综合性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在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就进行非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并且有目的的让学生对还未授课到的内容进行自学。因此,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激发,还能够保证在以后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有充足的课时可以运用。如果课程设计的课时不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2.3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验收环节。教师在最后都会对学生课程设计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这个环节就是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验收环节。在学生实现了计算机课程设计题目的算法后,教师在对其算法进行可以科学的测试,并且还要向学生公布其测试的指标是什么、方法是什么。这个环节能够保证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测试评价,并且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研究和创新进行鼓励。比如学生在对特征进行检测和匹配的时候,教师给出了roc曲线,并要求学生合理的使用专业的测试图像集合与测试方法,并对其的面积及特征的正确匹配率进行计算,由此来对学生进行测试后的优缺点的一个客观评价,并鼓励学生使用新算法。
教师应该实行一种额外加分制度,对于那些在课程设计中提出优秀解决方法的同学进行鼓励与额外的加分。然后,教师将学生课程设计出来的结果以及老师所给的评价与得分都在网上予以公布,并对所有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排名。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有些学生因为偷懒而去抄袭其他同学的结果,起到一个相互监督的作用,并且有效的保证了课程设计的延续性,并提高了学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3 结语
当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研究型教学思路,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加强课程设计,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以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课程设计框架,开展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同时还要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设计题目的兴趣,增加解决问题的渠道,以及执行客观的课程设计评价指标,提高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同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中,教师给出设计题目的工程背景或现实应用意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在课程设计完成之后,学生们可以通过统一的测试标准和平台客观评价自己的课程设计结果,使课程设计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申杰.计算机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6:66-68,82.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市场调查;Photoshop;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教学法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开设由来已久,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现阶段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与实际应用相脱节,为了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就业需要,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011年我院成立了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项目小组,由我担任课题组主持人,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也采访了一些其他省市兄弟院校的教师,同时也积极听取了往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课题组成员对这些调查数据和意见进行了分析、整理和讨论,总结出对我院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我院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与市场对接起到良好的促进与指导作用。
我们调查采访的对象有以下几部分。我市企事业用人单位;厂矿用人单位;社会用人单位和公司;各省市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我市已参加工作的计算机应用人员;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虽然接受采访人员有限,我们课题组也尽量扩大采访范围,尽可能的搜集有关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调查分析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以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弊端,就此弊端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以下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几个典型课程进行分析。
(1)Photoshop的课程设置。Photoshop因其具有强大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以及数码照片处理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许多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最初的计算机专业并没有这个课程,随着Photoshop的研制和开发,以及应用的广泛,近几年因为用人市场对会使用Photoshop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增加,我院也相应的开设了这个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实验能力还是需要大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明显低于用人单位的要求,并且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和经验。所以我院的课程改革要增加实践课时,教师要在实验课程设计上更接近实际的工作要求,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的更具体,对使用技巧要求的更熟练。
目前我院在Photoshop的教学中,仍然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室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上机操作这种方法。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对学生技能的需要,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渠道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是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思维不连贯,协作能力差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2)增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具有操作性强、对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与市场结合紧密的特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酌情选购计算机设备,能够组装计算机、熟练应用磁盘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熟练应用工具软件,能够独立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懂得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通过此次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结论,无论是职业院校或者是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少,综合处理问题能力有待加强。而目前的计算机人才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人才市场的需求很大,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产生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是学校对培养毕业生的针对性不够明确,从而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计算机人才实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方向、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因此我们根据计算机市场的需求,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做了一些改革。具体如下:
一是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件。CPU、内存、主板、显卡、声卡等是计算机硬件组成,要熟练掌握它们的性能、指标,匹配关系和兼容性。
二是机器组装。计算机整机的组装(包括主板、CPU、内存、插卡、硬盘、电源的正确安装等)、拆卸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却需要足够的细心与耐心。
三是计算机系统优化与管理。计算机的系统管理BIOS的设置方法、CMOS的参数设置、硬盘分区以及格式化。
四是工具软件的使用。硬盘分区有多种方式,掌握一种分区软件,改变硬盘分区的大小。
五是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根据故障的特点来判断故障的类型,然后实施排除故障。
(3)AutoCAD课程设置。AutoCAD是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由于AutoCAD涉及面广泛,实用性和专业性较强,所以现在已经是计算机专业必开课程。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中职;高职;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55-02
1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内涵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部相继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现代职教体系的职业教育发展总体目标以及如何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因此,如何做好中高职专业课程有效衔接是我们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学生学历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有效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因此中职与高职专业课程的有限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职业教育纷纷尝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比较成功的有北京的“分级制”,浙江的“五年一贯制”,还有广东省、天津市等开展“三二分段”等。虽然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是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台州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正在飞速发展,不仅金融、保险、财政、税务、外贸、水利、电力、卫生等部门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种规模、各种行业的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的自身形象以及提高竞争力,都实行信息化管理。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类专业若能够将中高职课程衔接做好、做实,则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浪费、为台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领班型”高技能人才,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台州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2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
我们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收中职毕业生,并单独成班,生源有两个层次,单考单招和“3+2”技能加学历,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测试后发现,我们的课程体系亟待重构。
2.1中高职院校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设计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学生初、中级专业技能,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看,其就业岗位为计算机信息处理员、维修工、网络管理员、IT产品销售人员等;而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旨在培B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相关技能的高素质“领班”人才,包括:程序设计员、软件测试员、网页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等,可以看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面向的岗位群的岗位能力,应涵盖中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向岗位的岗位能力。
中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不同,在设置课程时应体现出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广东的区别。但是,目前台州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相互独立,各自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无统一要求,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在衔接上缺少整体设计,体现不出高职的课程应该是中职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进阶和扩展,存在大量课程重复、导致资源浪费。
2.2中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或教学内容重复
基于以上理由,中职和高职同一专业的课程设置或教学内容存在大量重复的现象。以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c语言”、“VB”、“数据库”等课程,而台州市各县市的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教材的内容基本涵盖以上课程的内容,所以进入我院学习的单招单考和“3+2”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大部分课程的前半部分内容在中职阶段已经学习过,这样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重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并且体现不出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层次目标。
2.3高职院校设置课程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我们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生源来自三个不同层次(普高、单考单招和3+2技能加学历),虽然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考虑不同的生源层次,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出于教学管理的需要,加上教师资源以及实践条件比较紧张,在开发专业课程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大同小异。
3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对策研究
3.1全盘考虑,系统设计课程体系
为了改变中高职教育各自为政导致的课程设置或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三方参与,结合各个阶段计算机发展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围绕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联合制订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明确中高职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教学重点等,确实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过渡和衔接。
为了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课程设置需根据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考虑,中职的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和操作性,而高职应体现一定的理论知识,应是中职课程的理论和技能的拓展,符合高职技能型、管理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一体化课程体系。
3.2兼顾差异,避免课程或教学内容重复
在近5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中职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强,但学习自觉性不高、单纯凭兴趣学习的观点重、刻苦精神差,基础理论课程例如英语、C语言、数据结构等不感兴趣,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例如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网络组建与维护等课程比较有积极性。
因此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生源的不同层次,应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单招单考和“3+2”上来的学生往往文化基础薄弱,在高职阶段可适当应注重文化素养和基础理论的培养,例如开设应用文写作等课程,而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不开;而普高上来的学生往往没有专业基础,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有些重复的课程,可以对中职生源进行以考代学、以证代学的措施,只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的认证证书,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例如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将浙江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成绩作为毕业的一个条件,《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于中职生源的班级可以以考代学,通过考试后作为知识、技能的延伸,可以开设《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等课程。
3.3突出技能,体现实践能力的阶梯性
为了改变中高职院校存在的技能倒挂现象,即高职生实践技能水平不如中职生的现象,必须明确中高职职业能力标准,中职阶段培养学生技能的目标是面向一线岗位的“蓝领”,可获取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证书;而高职阶段培养学生技能的目标应是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高技能“领班型”人才,科获取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证书。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应充分体现不同阶段人才类型培养目标定位的层次性,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使得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获取对应等级的证书,体现出技能水平的阶梯性。
计算机专业课程范文6
本文对职业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学设备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要求是越来越高,所以计算机人才的竞争是日趋激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上岗为方向,以超强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体”,培养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能牢固掌握当前社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文化知识,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它是现代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的北斗星,同时也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设备的现状
(一)学生来源情况分析。由于当前社会与人们的观念问题,上职业学校毕业后一定要工作在最底层,所以好学生没有来职业学校的,造成职业学校招生困难,能来就读的学生大多数在上初中时是被教师所冷落的对象,或者是已经走向过社会的孩子,因而普遍基础差,对没有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没有学习的预望,自控能力较差,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们上学的目标不明确,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上职校是为了混文凭、找一份工作,因此学习缺乏动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往在经过多年在职业学校中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电脑操作、技能学习方面兴趣极高,对参加课外活动、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他们渴望在计算机课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能用电脑及时灵活地解决本专业的问题。许多学生喜欢上网,但是并没有合理地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学习与提高自己个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们喜欢上网,喜欢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看电影。
(三)教材内容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计算机的教学需要一套实用性强、内容新颖、层次配套、版本升级换代很快的教材。但许多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是五花八门,有的教材本身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与职业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是不适应的,实用性明显不足;有的教材内容陈旧过时。这样教材的利用率不高,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表现为应用能力不强,常常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前景感觉很迷茫。
(四)师资力量薄弱。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许多教师的知识呈现滞后状态,掌握的都是陈旧的知识,一小部分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操作的计算机教师往往又因为学校待遇较低而跳糟或兼职于其他计算机行业,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导致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业务素质与水平能力普遍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五)教学设备落后。计算机的发展是十分快的,知识的更新也是与时俱进的,但学校的教材和教学设备还都是上个年代的,与现代社会的主流知识背道而离,无法达到学以至用,学了也是落伍的。
二、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教材改革。职业学校应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计算机知识的时间性和阶段性特点,选择优秀的理论教材或自主编写实践课教材,避免理论知识过于教条化、过多、过繁,让理论知识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职业学校根据生源的低起点情况,可制定兴趣导入、任务驱动、细讲多练、作品展评等教学设计模式。教师在授课时以兴趣导入,设计一些起点较低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基本操作教学中,突出知识、技能点的示范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所学软件中各技能点的操作方法。比如在讲授Photoshop的图层、选区、路径等教学内容时,在分阶段讲解的同时,还要结合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操作讲授。
(三)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对于双师型的要求不但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具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水平、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职业学校可把计算机专业课教师送到企业、公司等进行实践学习,使他们成为具有实际工作经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还可以从企业、公司等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工作,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四)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职业教育直接担负着向社会培养、输送大量合格技术人才的职责,学生应具有实际的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考试中,应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比如,对于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一些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应当以实践技能考试为主,理论考试可只占20%—30%的比例,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高分低能这一现状,使他们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
(五)购入主流的教学设备。职业学校应以动手实践为主,一定要用社会上主流的教学设备和计算机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真正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也降底了学生工作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储存、处理、传输信息的工具,已成为信息社会中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电脑技术日新月异,只有科学地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查有梁课堂模式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名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程俊静项目教学法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4]郑俊乾技能训练方法简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5).
[5]张立杰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