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间工艺美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间工艺美术

民间工艺美术范文1

1.没有合理的定位

民间工艺美术进校园热潮的推动下,各个中职学校都展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等因素,没有对课程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定位等进行充分的研究,更没有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去实施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传承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因而也就不能有计划地实施传承,达不到有效传承发扬民间工艺美术和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最终目标。

2.缺乏资源整合

课程体系不完善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传承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系极不完善,或者只是开发了极个别项目的校本课程,而且质量不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全面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要在中职学校进行有效传承,就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然而,受到民间艺人逐渐消失、师资紧缺等现实的制约,师资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导致师资队伍薄弱。没有好的师资,自然也就无法使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4.课堂模式陈旧

传承方式单一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学校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承方式,形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效果不高。

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传承的建议

1.明确课堂教学定位

有目标有计划地传承课堂教学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阵地。为了有效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到明确传承定位。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传承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传承目标和传承计划,并能以此为核心,逐步展开传承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指路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明确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做到根据社会需求和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寻找合适的课程目标定位、强调教学的重点,合理搭配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向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前进。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习得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传承效率。

2.整合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温岭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间各个角落,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整合。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的传承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开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资料,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灵活运用,对其进行筛选、编写。筛选课程资源要遵循适应传承目标定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适合本校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实际的原则,通过删减或添加,合理编排。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3.“请进来走出去”

增强师资力量为了改变师资薄弱的现象,“请进来,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通过引进、外聘、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内涵、有干劲、有钻研精神的民间工艺美术教师团队。“请进来”,是指通过将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对教师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走出去”,是指根据民间工艺美术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开拓校外学习的途径,努力探索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师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民间工艺美术的理论水平和工艺制作技能。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隐藏在身边的老艺人,如笔者学校的蓝印花布项目,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各地的专家、艺人和企业,而后拜师学艺,为蓝印花布的师资培养拓宽了道路。

4.丰富传承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这样既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又避免了学生知识面局限的现象,帮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教学做合一,理实结合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因为地方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培养的是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同时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知识的建构。而且,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要采用一贯运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更要想方设法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来。

(2)巧用师徒制,传统现代相融合

在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一般采取师徒制形式,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师徒制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到企业聘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成立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或技师工作室,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陈根土帽饰工作室就在草编工艺传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追踪寻源,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

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民俗节日庆典、博物馆、展览,以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不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源地去参观考察,追踪寻源,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赏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激发创造灵感。

(4)举办民俗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民间工艺美术范文2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35-02

民间工艺美术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特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华夏文化闪光的瑰宝。然而,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当今,小农经济基础的解体,市场经济的无情冲击,必然影响着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相关的民俗文化嬗变,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变异的必然性和消失的可能性同时存在,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一些关心和热爱民间工艺美术的有识之士,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组建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这个由专家、学者和民间艺术家组成的学术组织,成立以来就积极从事民间工艺美术领域的艺术活动,致力于民间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为繁荣中华民族的工艺美术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会慨况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28届年会于2013年10月9日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云丘山举办。本届年会的主题是 “回顾与展望,传承与发展”,顾名思义,是对该组织乃至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事业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倡议,在学术交流中,代表们畅所欲言,充满热情,各抒己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深刻地感受到,本届年会能有如此的规模和成果实属不易。这是一个隶属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国家二级学会,缺乏经费,条件简陋,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机构,在你这样的环境下,却将这样一个全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学术盛会坚持办了下来,这一办就是28年。这当然与各级政府的支持,院校专家的指导,以及各地民间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但不容忽略的是,扎根于民间的工艺美术是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形式之一,群众基础广泛,因而才会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二、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在会议过程中,各位负有高度危机感与使命感的代表,对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聆听了他们的发言之后,总结出以下要点。

第一,民间工艺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丹纳曾说,“艺术与环境从始至终相互契合。环境会接受同它一致的艺术品种,而阻止和淘汰同他不一致的艺术品种。”①由此观点看来,民间工艺美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最终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但有些学者也提出了他们的疑惑和担忧。首先,民间工艺美术在进行大胆创新改革之后,还能保持性质不变吗?例如,蜡染是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但近些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采用了现代的染织技术,解决了水洗掉色等问题,但这还能称其是传统蜡染工艺吗?一项民间工艺美术如果在材料、理念、技艺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如此与现代艺术还有何异?

其次,不少民间工艺美术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需遵循 “本真性”②的保护原则,即保持工艺的原汁原味,那么,改革与创新是否会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本真性”原则?

对此,一些学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传承”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一分为二。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料库、保护好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人,或通过民俗博物馆,将传统的民间工艺原汁原味地保存、记录和传承下去,这方面可以由政府作为主导。“至于开发、创新则完全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进行”,③即民间工艺美术的商业开发,这方面由环境和市场主导。

但此理论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特别是对于原本就走市场路线的民间工艺类型,艺人既是技艺的传承者,同时又是商业的开发者,如果强行一分为二,必然导致其中一个“平台”受到影响。如何处理好两个“平台”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如何处理好,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产业开发之间的关系,这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此问题的探讨,必然还将继续深入下去。

第二、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困境。

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工业化生产的严重冲击,导致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难留,一些民间工艺门类濒临失传的局面。另一方面,一些青年人观念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只有高等院校开设的美术、设计类专业才是社会的主流,有较高的认可度,也便于就业,而民间工艺则是乡村艺人从事的工作,虽然生动有趣、富有乡土气息,但相比学院艺术,它是显得粗糙和低级,因此他们不会选择此行业。此外,一些类别的民间工艺复杂,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这也是造成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些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在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些类型的民间工艺美术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然而,现有的教学方式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以文化宣传为主,缺少实践,尤其如缂丝、玉雕等工艺类别实践教学,由于学习时间长,教学难度大,不易展开。而一些以工艺技能培养为目的的学校,多为高职高专,层次较低,师资设备条件有限,培养对象也存在着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这制约了以后的发展。一部分学生选择此专业是觉得新奇,只为了取得学位证书,毕业后也不会从事该行业,所以在此条件下培养出的工艺美术人才,还不符合传承的要求。

第三、政策支持乏力的问题。

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离不开政府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从2006年开始,国家确定并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民间工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还有一些保护政策,却没有落实到位。政策性乏力,是行业内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这是事实。目前我们还缺乏完整的保护、扶持和促进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政策体系,对于规范市场,对于体制改革,对于价值保证,对于收藏和保护制度等等,缺乏许多有力的限制、调节、引导、激励的制度和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损伤着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势头和力量,客观上形成了发展乏力的后果。例如,某地政府在规划中声称,为了保护和弘扬民间工艺美术,决定在某处建设大型工艺品产销中心。但事实上,项目完成后,因租金上涨等管理问题,导致游客稀少,经营惨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地区,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过于功利,对能“赚钱”、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进行投资,却轻视了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功能这一重要因素。

三、结语

历史的进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今,我们生活在科技化、信息化的高度文明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审美观念都有着巨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只能顺应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现代的变异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必然趋势,我们大不可“杞人忧天”地哀叹它的今不如昔,这并不表明民间美术就会被现代艺术所取代,相反,我们要把传统民间美术放到现代社会的环境中,让它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把传统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内容、题材、样式随着创造者的观念变化和民俗的更新而发生改变,使之既保留原始的特征又富有时代的气息。

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文化工程,这里需要呼吁的是,只有坚持和实施正确的方法,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项宏大工程。

保护和发展民间工艺,从国家的层面来看需要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条例,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缜密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才能稳步推进这项宏大工程。政府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广开财源。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例如聘请具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采取系统科学的有效方式,例如开展普查,收集整理民间工艺资料,建立完整的民间工艺资料数据库;继续做好民间工艺的评估鉴定工作,加强对于杰出民间工艺大师技艺的系统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对民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同时要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由于民间工艺美术是民众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保护者,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广大青少年加强传统民间文化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保护和弘扬民间工艺成功的政策、措施和经验,为我国民间工艺的发展提供经验支持和具体建议。

近些年,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界的老前辈一个接着一个的走了,走了的这些前辈们,它们曾是民间工艺美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有德高望重的学术前辈,也有技艺精湛的工艺大师,看着它们远去的背影,我们深感遗憾,然而,真正关心和热爱民间美术的有识之士不会忘记使命,我们会沿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卯足精神,继续启程,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使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能够有效传承和弘扬,并在新时代闪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丹纳,彭笑远.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第15页.

民间工艺美术范文3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工艺美术是美术界特殊并有着显著特征的表现形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美术以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创作,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因此民间工艺美术很好地记录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历史。这种以人为本并且饱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研究和保?o价值。

1 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融入了众多现代元素,新元素的加入丰富了民间美术的内容,也让人们对民间工艺美术有了新的认识。民间工艺美术是相对于专业美术、宫廷艺术等而言的,作品大多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人文思想的重要体现方式,有着较强的实用性,这也是民间工艺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鲜明特征。民间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多样,剪纸、木雕、民间玩具等,这些艺术形式同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都是就地取材。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生动、清新、刚健的特征,汇聚了民间手工技艺,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此外,民间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都体现了本地的文化和特色。

2 民间工艺美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的传承下来,技艺精湛,形成了完善的工艺流程,并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鲜明。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审美情趣进行创作,民间工艺美术很好地实现了现实和美观巧妙的融合,并且充满真实感,并且包含了人文情怀。因此,民间工艺美术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的崇高精神追求,核心是人文关怀,对人生命运和生存的关照。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并不断进行创新和继承,通过物质的形式表达民间艺人的自我关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民间工艺美术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民间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动力。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精神反映了民族精神。对民间工艺美术人文精神的研究,是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途径。对人文精神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真正认识到民间工艺美术的魅力采取更恰当地方式进行保护。对民间工艺美术人文精神进行研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深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3.1 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信仰

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大都蕴含着生活的影子,民间工艺美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工艺美术创作者才通过工艺美术作品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人文精神是百姓生活的特殊精神信仰。

3.2 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民间工艺美术以物质形式进行表现,其物质基础是其同其他美术作品区别的重要标志。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通常都是为了满足人们以某种生活需求而进行创作的,在生活中有着明显的实用性。精神内涵通过物质的形式来表现,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享受着工艺美术的精神内涵。因此,民间工艺美术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提下,也不断鼓励着自我价值的发展,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人文精神。

3.3 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灵感通常都来自于自然和生活,这正是其可持续发展精深的体现,古代人类生存主要以来自然,人类在古代就意识到人同自然的关系,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满足人类繁衍生息的需要。因此,我国大部分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创作元素常常来源于大自然,同时融合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民间工艺美术范文4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美术; 学校美术教育

前言: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强大趋势并快速蔓延,中外文化的深入交流,使我们的生活日趋西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族的文化被鄙弃为落后的,过时的。然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丢掉了代表自己民族精神的本土文化,其真正的民族发展就会面临很大的精神危机。因此,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使之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拓展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同时美术教学活动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生存、传承、发展最有利的平台,让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校园,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涵养,树立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态度,让历尽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土壤中逐渐壮大。

1 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要追述工艺美术起源可能只是人们在艺术殿堂里苦苦难寻的一块诱人的基石,不管源自哪里,它始终来源于历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劳作中所感受到的美,并通过手工制作保留下来。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历尽千年的历史,积淀出丰富多样的门类,如木雕,木版年画 ,剪纸与刻纸,皮影,民间织锦,民间印染,风筝,花灯,木偶,泥塑,民间陶瓷,脸谱,漆器,民间玩具等。中国工艺美术的制作精巧和丰富多彩更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摩尔根曾把陶器的发明和使用看作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就艺术而言,它为美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彩陶艺术繁荣了三千年之久,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是我国民族工艺美术宝库中第一颗璀璨的明珠。商代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作为工艺美术作品充分体现了典型的时代特点,青铜礼器上散发出神秘、怪诞、恐怖的浓厚气息正是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加强自身统治的产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的被统治程度相对减弱,才使得工艺美术百花齐放,呈现出清新活泼、灵巧多变的式样。繁荣昌盛的唐朝,文化异常活跃,佛教文化的发展使盛唐的泥塑、彩塑工艺达到了更高的艺术领域,这种融合了传统色彩和立体线描的工艺之美在敦煌石窟中呈现出来。概述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历代艺术创造者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把它提炼出来,每一种手工艺都经过几千年流传的精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应充分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风格和特点,对其既要有所继承,又要有所扬弃,并融入、应用到当代工艺美术中,使之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审美和实用的要求,使这个生动质朴的、刚健、清新的华夏文化瑰宝承载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征。使饱含鲜明民族情感和气质的工艺美术散发出更具特色的艺术技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人民的思想不断开放,作为民间美术发源和产出的民族与民间地区同样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在2008年《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全部调查的1865个工艺美术品企业,生存困难的536个,占28.74%。濒危的253个,占13.57%;停产的117个,占6.72%。民间工艺美术在与西方文化的相遇中,显得“过时,土气”,缺乏时尚性而遭受冷落。以师徒制为传承方式的工艺美术随着民间艺人的陆续谢世,后继者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改变,以至无人继承发展,逐渐失去生存的基础,加快了民间工艺美术消亡的速度。

2 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902年,我国最早的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在南京成立,它成为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设置的手工课包括了金工、木工、竹工、漆工。从此工艺美术进入学校美术教育,开始了艰难的历史性的启程。历史的变迁,战乱的破坏,东西文化的撞击,使得我国民间工艺美术濒临毁灭。当前,人们对极具娱乐性、刺激性、商业性的外国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自己民族的美术文化无知漠视,导致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缺失。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到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来,一方面使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因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与现代、平面与立体、传承与创新这些一砖一瓦架起了美术教育的高楼大厦。元古的青铜,千年的汉俑,古朴的汉砖,明艳的年画,青蓝的蜡染,粗旷的麻绘,鲜艳的漆画,殷红的剪纸,生动的彩塑,朴拙的泥人……传统的工艺美术正架构起美术教育一座新的桥梁,连接着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发扬。总理提出:“我们的教育应培养出仰望天空的学生”。当我们的学生满怀抱负仰望天空时,他的脚下必定是一片坚实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选择、改造,我们有着生命力的创新必然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的。

2006年3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上确定了《艺术教育路线图》,强调促进创造力与文化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本功能。艺术在培养想象力、表达力和创新上有着巨大的潜能。如果没有优质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通过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体会造型上的夸张、变形,色彩上的大胆对比,构图形式上的和谐饱满,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强烈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创作时的自由心态、丰富的联想等,使浓浓的民族情感融入到生命中。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大量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是人们创造的日常生活用具、民俗活动用品、文化传承用品,这种兼具实用特质与审美特质的完美结合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理念。另外,民间工艺美术在各地由于民族不同,风貌不一,审美观念、民俗习惯、文化心理也有着千差万别,这更为美术教育的素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含。

美是一种视觉感受,只有通过审美教育,人们才能把生活中最朴素自然的美看作是对艺术的追求,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我们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实际上民间工艺美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最丰富的最贴近的“情境”。学生感受朴素自然的美既是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实际上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素材。

3 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庞大的工艺美术宝库蕴含着取之不尽的美术素材,把它运用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既是在培养审美意识,也是在实践素质教育,更是在传承民族文化。文中就其剪纸、陶艺、年画、为例,探索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3.1 剪纸:古书记载“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可见纸张还没出现前就已经有了剪纸这门艺术了。作为古老而富于传统的一门民间艺术,它以质朴、清新、纯真而动人,以放任不羁的表现手法和稚拙原始的趣味更为人推崇,它是一门简单的平面镂空艺术,它通过剪、刻、装饰,一切现象在玲珑别致的行驶中表现得虚实相生、黑白分明。剪纸材料不拘泥于单纯的纸张,可以尝试其他材质,如:树叶,纸板。在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教材中第11课——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第12课——文化衫的设计制作,同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不拘泥于单一的视觉传达设计,运用更多的美术语言去进行综合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基于课题要求,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剪纸艺术加入其中,在设计标志和旗帜以及文化衫的图案时,我们把设计好的图案通过剪纸的方式展现出来,或粘贴展示或盖印展示,在教学中即完成了教学要求,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并让学生体会到了剪纸、贴纸的乐趣。

3.2 陶艺: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格调热烈而明快,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画上了绚丽的一笔,而后出现的灰陶和黑陶,由于地域的不同,型制的不同,造型和纹饰特色,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开篇显得更加灿烂辉煌。人美版16册美术教材第5课——陶艺创作,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传统,感受它的独特美感,结合这篇课题,可以运用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属于黑陶艺术的荥经砂器常被运用到当地的生活中,虽然人们接触的多,但真正把它认做是一门工艺美术制品的人却很少。通过学习荥经砂器立体纹饰的欣赏,制作过程,制作工艺的了解,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工艺美术,认识它,体会它,欣赏他,才能有机会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3.3 年画: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除夕夜,人们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一张张年画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四川绵竹木板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同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造型粗犷夸张,色彩鲜明被大家广为熟知。把这一门传统工艺美术结合到美术教学中更是相得益彰。人美版18册美术教材的第5课——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传统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也是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原始的重要功能之一。学习传统色彩的搭配结合年画的鲜明色彩,让学生在认识年画,了解制作工艺,欣赏年画色彩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体会和艺术的色彩结合在一起,产生美的感受,既潜移默化传承了年画的制作工艺,也从中学习到了传统色彩的搭配。谓之一举多得。

4 结论

美术的教育决不能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更应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建立。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中获取的,作为贴近生活的工艺美术可以看作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认识,不同的文化情景造就了独特而具美丽的文化内容,只有我们认识到了美术的特性,表现法方式的多样式,以及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民间工艺美术的精髓保护和传承下去,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培养出一种认同民间美术,热爱民间工艺的意识,从而树立起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2]《四川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本土与创新》.四川美术出版社.

民间工艺美术范文5

一、传承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精神

潮汕传统民间工艺蕴藏优秀潮汕文化传统,凝聚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彰显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精神和艺术情感。在题材表现上新颖独特,内容丰富多样,与潮汕民俗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强大生命力正源于扎根在潮汕文化这一片深厚的土壤中,生命之水源远流长,产生出融审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艺术特征。教育部门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初,粤东四市中小学课程中就有计划地把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纳入美术课程教学中,但成效并不显著,蜻蜓点水的鉴赏方式及西方现代文化艺术的冲击,没有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所在。其实,潮汕传统民间美术的教育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潮汕传统民间美术蕴含的文化精神、美学思想和艺术美学可以提供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2013年制定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的性质确定为人文性质,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表明美术课程并不只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还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学生通过认识和了解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潮汕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学生保护和传承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良好意识,塑造学生高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性,使学生承担起使祖国文化繁荣昌盛的大任。

二、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的审美教育作用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描述未来的社会图景时,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和谐统一”。情感的满足与科技发展是同等重要的。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取得充足的保障,精神生活却变得不协调起来,我们忽视了向与生活最为紧密的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学习。学习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并不只是看到它表面的形式风格,愉悦于物象的外形、色彩、空间、透视、肌理等,还应学习潮汕传统民间工艺内在特性。在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深藏着至真至纯的生命力量,其理想愿望与情感表达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呈现出本民族的心理情感结构和审美定向模式。生活是民间美术创作的源泉,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为己任,而是致力于审美客体的生命追求,使主观与客观完美相结合。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美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从民居装饰到每年的游神赛会、潮剧演出,处处能感受到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的魅力。同时,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图案、材质、品格、工艺上能唤起人们审美的,转而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如潮汕抽纱工艺作品《鳞羽图》独具特色,构图饱满,图案设计丰富多样,喜用龙凤吉祥图案作为题材,寓意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欢乐升平的和谐社会气氛,表达崇尚美德的生活意愿。学校基础教育中如果合理地进行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性人才起到现实的审美教育功能,形成学生良好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感受能力,以正确的美的观念领悟和赏析潮汕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潮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在教育中的时代创新人才培养

民间工艺美术范文6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江苏

“工艺美术的历史相当悠久,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产生,虽然远古时期人们的用品相当粗糙,但为人类生活的方便而设计、制作的各种物品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民间工艺美术以民间手工技能为主,民间工艺大师们掌握着技艺和制作秘诀,当他们专注于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时,可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创作的价值体现不仅凝聚了民间艺人的娴熟技艺,还体现在惊人的原创力上。江苏民间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特征,拥有大量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产品,融入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它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反映了长江流域特有的人文、民风、民俗等传统工艺的生产活动。

一、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长江、淮河的下游,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和浓烈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风格。在这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有生活器具,也有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装饰功能的器物和饰品,可以说,这些带给人极大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众所周知,工艺美术行业生产不同于一般性的工业生产,它既包括大量艰苦的艺术劳动艺术创作和技巧运用,又需要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适应市场。”[2](136)江苏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最初是老百姓为生活所需而创作的实用品,后来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形成了符合民众审美需求的品种繁多、工艺精湛、传承久远的且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最终遍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衣食住行到四时方物,蔚为大观。例如宜兴的陶瓷、紫砂工艺摆件、南京的云锦、绒花、剪纸、空竹、绳结、南通的不同风格的扎染、彩印、蓝印花布、手工编织品、织毯、无锡的泥塑、陶塑玩具、扬州的漆器、金属工艺制品、苏州的玉作手工业、刺绣等。伴随江苏地方经济和文化的演变,一些工艺美术品原本作为日用品正逐渐丧失其实用价值,变成以审美、装饰功能为主的工艺品,因而被赋予了新的审美价值,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似一个博大精深的海洋,它承载着劳动人民的赞美、热爱生活之情,也蕴涵着对未来希望的生活方式。

二、江苏发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优势

民间工艺品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苏历史文化发展演进中扮演着见证人的角色,无论在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或者其他领域,都是无法替代的。根据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的数据统计,目前省级以上中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大师江苏共有89人,其中平均年龄45岁左右,他们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创作,正在进行师徒传授的有53人。江苏民间工艺美术匠人积年累月的利用长江流域丰富的天然资源,依靠传统精湛的民间技艺,设计生产出大量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产品。这些带有社会历史、民族传统和人类文化气息、蕴含着人们物质文明、精神生活的工艺美术产品,现在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它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珍藏。民间工艺美术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和人类需求、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在实践的生活中,必须把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与其内在的决定性因素——工艺美术与民间工业的发展盛衰密切相连,江苏的传统工艺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后迅速发展至今,名匠辈出,所遗留下来的产品不仅仍为人们所珍藏,且在当代文化审美语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江苏省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还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性,逐渐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又如在全国影响深远的苏州刺绣、桃花坞大街的木版年画、缂丝织造、御窑金砖制作,南京的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金珀锻制作、南通的蓝印花布印染、扬州的漆器髹饰、无锡惠山的泥塑、连云港的水晶等。其中苏州的刺绣、无锡惠山的泥塑、宜兴的紫砂陶艺、连云港的水晶等工艺产品已具备了产业化、产业集群的规模。近几年来,江苏政府对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致力于多元化、精品化、一体化的系统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服务。同时,各地政府大力倡导具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品协会和生产园区的成立,便于得到政府资金、政策、信息资源的支持,有利于加强民间手工作坊村的统筹建设,扶持起着龙头作用的民企发展壮大、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通过多元化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库的建设,进行多元、整体的布局和开发,逐步推出了品种繁多、地域鲜明,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系列产品。例如被文化部命名为刺绣“民间艺术之乡”的镇湖高新区,有近万工艺秀工,其中聚集了300多家民间刺绣工艺产业的民营经营户,他们中200多人获得了专业技术职称,成为一支以刺绣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力军,是“苏绣”产业基地的代表;以民间传统工艺著称的东渚镇,汇集了上万名制作红木器具、玉石雕刻、刺绣的民间艺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产体系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艺街”。在这些传统的民间工艺地区,大大小小手工作坊式的产业模式,汇聚成了东渚特有的人文景观,形成“前店后坊”的独特风景,包含着浓郁的地方气息,又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生产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民间工艺品,使人身居其中乐而忘返。

三、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的发展障碍

“工艺美术的发展表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通过所获得的技能和智慧,以表达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历史。在漫长的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中,人类不仅提高了对各种材料的加工技术和把握能力,而且造就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3](100)工艺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民间工艺制作在江苏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间工艺品既是民族文化艺术瑰宝又是日常生活用品,民间工艺品因人们的物质和审美的需求而产生,多数是民间艺人直接创造的,随着人们风俗习尚、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审美方式要求不断开发、研制、创新更多民间工艺美术品,但是目前产品的市场创新观念模糊,此外,在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下,经济与文化失衡的现象屡次发生,部分生产民间工艺品的民营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有些企业因此急功近利,目标转向生产成本低、做工粗糙的低廉工艺美术品产品充斥旅游景点和地摊,导致大量传统民间工艺品的质量下降,仿制产品、劣质货大量蔓延市场,结果造成产业优势不断下滑。任何时候,市场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近年来,伴随着江苏旅游业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市场随之不断的壮大。但从宏观上看还是薄弱,市场竞争目标不明确,创新力不够,导致精益求精的民间工艺品和获得的经济收益不对称。相反质量一般、价格低廉的产品却到处泛滥,从某种意义上许多和旅游纪念品等同,失去了作为工艺品的升值空间及收藏价值,结果既限制了产业市场的开拓,也限制了这一产业化创新发展的进程。“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由诸多自然、社会因素决定的,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经济和技术的一体化以及文化的全球化既给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创造了机遇,也给传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了难题。许多有久远传承史的工艺美术种类遭遇市场淘汰而面临消亡。”[4](211)目前,江苏一批技艺精湛的民间老艺人寥寥无几,面对传统民间工艺产品市场的萎缩,再考虑传统工艺的创新,绝非易事。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原有的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缺乏其应有的市场,民间艺人必然就会减少。民间工艺美术没有了传承,也就面临着失传和灭绝的窘境,如南京制作秦淮传统手扎花灯的艺人已所剩无几,从事曲艺、杂耍娱乐活动民间艺人也日渐趋少。同时,今天的年轻人对于一些精湛的民间技艺不感兴趣,原有的手工生产模式也在遭受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严重阻碍了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承。“民间工艺与民俗活动结合密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吃、穿、住、用、行、娱乐,样样离不开民间工艺。民间工艺在岁时节日、人生仪礼、祭祀供奉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5](15)目前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自身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江苏没有出台关于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既定目标和合理规划方面的文件,对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产品的研发没有系统的布局和规划,缺乏高效率的运作机制、生产园区及产业链接简单。产业链中的资金、人才、技术、融资环境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四、加快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改革开放后,许多原有的工艺美术国企单位进行了改制,涌现出大量的个体、私营的手工作坊,与此相适应,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出现了具有现代文化管理机制的民间工艺美术企业。目前,江苏一些民间工艺美术已纷纷走出乡镇,积极融入时代文化元素,政府对促进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技术和文化进行鼓励,不断提升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技艺和水平。在工艺美术生产园区和集聚地建立产业研发中心,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提高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劳动效率。如南京云锦的生产,南京云锦是江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明末文人吴村梅描写南京云锦“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南京云锦因绚丽多彩,美若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南京云锦的技艺虽然达到了中国古代织锦传统工艺的高峰,但是,由于还是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其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进程。”[6](161)因技术繁复、工序杂多,南京云锦的生产、销售正急剧萎缩,现在通过电脑设计云锦纹样及机器织造技术的智能化运用,缩短了制作的进程和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中具有个性化的工艺品才能成为艺术品、才具有流传、传承的价值,只有流芳百世的精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必须让民间工艺美术与市场有益结合,彰显出民俗的文化特质,找到与当地民俗文化发展创新的最佳契合点,才能使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获得不竭的动力。“不同层次、不同档次的产品,其设计和制作所依据的原则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工艺美术品的创造和纯艺术不同,不能只从创造者的自我表现出发,而要考虑市场效果。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一件只能看而根本卖不掉的产品,不能算是成功的产品。”[7](8)近年来,江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产品中拓展出一些新工艺品类开始风靡国内外市场,如饱含传统元素的“中国结”、仿古器具、藤制的日用品等,均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同,它们借助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文化特质,融入了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收益,这种产业化的生产形式带来的市场效益说明了创新要与时俱进,不断提供给工艺大师们新的思维方法,不能忽略时代的要求。江苏的民间工艺大师们也意识到艺术生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民众审美趣味的改变,不再推崇富丽张扬的工艺品,而是追求质朴、自然的民间工艺品自身的形式美,一般不作过多的修饰。崇尚从大自然中提取色彩、线条、形体和律动,表现出心灵和自然的契合,追求自然质朴的随意性;在材料上以天然材料为主,大都是带有环保意识的自然物质,如纸张、石头等,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体现出材质自身的肌理、纹饰等,充分保持其自然形态特征,歌颂对生活的情钟,创造了沁人心扉的清新的艺术美。因此,时代审美的需求是第一的,明确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的目标,提升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有效地拓展国内外市场是不可缺少的。如江苏地处长江流域,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和浓烈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风格,旅游资源丰富。民间工艺美术可以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整合,鼓励一些民营企业和民间艺人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产品,打造鲜明、专业、个性化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作坊对外示范开放,建立覆盖全省的富有民俗特色的品牌民间工艺美术品网络系统,促进带有江苏地域性的工艺美术产品产业化的进程。拓展江苏地域性传统手工工艺美术品的普及、促使民众更新观念都来关注、关心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进程,使江苏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家喻户晓,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市场和经济的基础。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放眼未来,使民间工艺产业化资源的发展、配置最大化。例如可以借助新媒介传播、宣传的优势,各种广播、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的强力推进,公共场所、地铁站、公交站、民间工艺美术馆及博物馆的宣传、展示,大型的商务、文体活动,不仅仅是民间工艺产品的展示,更多的是其背后赋予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建设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江宁民间艺术交流中心、冶山镇民间艺术活动中心、南通民间艺术馆、南京民间工艺美术馆、玄武湖街道民间工艺创业园等,对宣传江苏民间地域文化,提升工艺美术产品的文化品位,塑造高端的特色品牌形象,拉动整个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以此提高普通百姓对民间传统艺术价值的认同,增强地域文化竞争力。

结论

“传统工艺美术以手工技艺见长,在大工业生产甚至高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面对大众消费环境下的消费者,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要,因而创新成为其必然。”[8](70)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发展研究,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课题,需要几辈人不断地孜孜耕耘。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首先要处理好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通过文化产业创新解决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优化城市文化产业结构,强化民间工艺美术用品的设计创新,充分发挥好江苏优越的人才市场、丰富的社会资源及民间传统文化和地域资源等条件优势;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在充分继承、吸收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增强本省品牌意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江苏创业,使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徐思民.中国工艺美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徐琛.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徐勤主编.新编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4]邱春林.设计与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张丽君.中华工艺概述[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

[6]王宝林.云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7]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编.工艺美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