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毕业生教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毕业生教育总结范文1
一、引言
旅游业是海南省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而旅游活动是海南省的主要社会经济活动之一。过夜旅游者接待人数的预测有利于海南这一旅游接待地掌握旅游流的变化规律,事先做好应对旅游者人数波动的准备,以尽可能地提高旅游竞争力。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目前对海南旅游人数预测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就CNKI检索而言,仅有两篇。杨伟芳、田飞(2012)根据2007-2011年旅游人数,借助于MATLAB软件,采用regress函数进行分析,建立起一元回归模型,对2012年旅游人数进行预测并作出相关分析。张侨、蔡道成(2014)应用SPSS软件,根据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的数据,建立ARIMA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海南接待旅游者人数的长期趋势、季节性和长期扰动等特征,并对海南旅游者人数进行预测。本研究则主要采取模型比较法,通过分析2002-2013年海南过夜旅游者人数数据,建立相应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指数模型和时间序列ARIMA模型并进行预测效果的对比,找出海南省过夜旅游者人数预测的最佳模型,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有关旅游部门在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做好旅游接待工作等方面提供依据。同杨、张两篇论文相比:
(一)本研究是在杨、张等人(杨伟芳、田飞,2012;张侨、蔡道成,2014)研究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采用模型比较法,最终确定最佳预测模型为指数模型。
(二)本研究选取的时间数据容量相对较大,综合考虑了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前后的过夜旅游者人数,研究时间跨度较大,有利于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三)本研究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阶段,最终采用的是ARIMA(0,0,1)(0,1,1),同张、蔡二人(张侨、蔡道成,2014)所采取的预测模型是不同的。
二、数据准备及相关性检验
(一)数据准备
通过整理海南省旅游统计的相关数据,得到海南省2002-2013年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的数据,如表1、表2所示。表2中黑色加粗部分为缺失替换值,采用邻近4个点的平均值进行替换,因而在数据合计方面,两表可能会有点出入,实际合计以表1为准。
(二)相关性检验
利用SPSS软件对“海南省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与“时间(年份)”两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P值为0.971,即双尾相关性显著,说明海南过夜旅游者随着年份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三、模型建立及分析
(一)回归模型
由图1可看出海南省过夜旅游者人数是时间(年份)的增函数,且其分布规律看似既符合线性回归模型中的一元线性回归分布特征,又符合非线性回归模型中的指数分布特征。其中:自变量X为时间,2002年则表示为“X=1”;因变量Y为海南省过夜旅游者人数。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假设。对海南省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建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Y=β+β1X。
参数估计。借助SPSS软件中的线性回归分析功能,对表1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系数β和β1。由运行结果可知:β=689.917,β1=223.998,则该方程最终表达式为:Y=689.917+223.998X 。
模型检验。R?=0.943,P
2、指数模型
模型假设。假设该指数模型为:Y=a*exp(b*X)。
参数估计。借助SPSS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系统采用迭代方法,最终确定系数a和b:a=975.899;b=0.11。故而得出该指数模型的最终表达式为:Y=975.899*exp(0.11X)。
模型检验。由参数估计值R?=0.992可知该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二)时间序列ARIMA模型
1、时间序列模型
所谓的时间序列模型,即依据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一系列观测值,重点考察变量在时间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为之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在SPSS中,时间序列模型主要包括四大分析模块: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自回归线性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ARIMA模型;季节解构(Seasonal Decomposition)。而ARIMA模型可以算是真正的时间序列模型建模分析方法。
2、ARIMA模型的建立
缺失值的填补,见表2。海南过夜游客人数呈逐步增长性及季节波动性。
模型的确定及检验。通过应用SPSS软件中的时间序列专家建模器功能,最终确定该模型为ARIMA(0,0,1)(0,1,1),并得到相应的Q检验及模型拟合度统计资料。从Q检验离群值来看,Q统计量为12.833,P值为0.685>0.05,因此不能够拒绝白噪声假设。在数据存在长期趋势和季节波动的时候,模型的效果是不能用R?来判断的,而应该用“平稳的R?”来判断。故而采用“平稳的R?”来判断ARIMA模型的拟合效果会更客观一些。该模型的“平稳的R?”为0.504,说明其模型解释度还是可以的。
四、模型预测结果比较分析
(一)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三种模型预测结果如表3和图2所示。ARIMA模型的年度预测数据是由各个月度的预测值分别累加所得。
五、结论
通过表3和图2对三种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发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及其波动性最大,其次是ARIMA模型,而指数模型的预测误差及其波动性最小。由此可见:三种模型中,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是最不适用于作海南省过夜旅游者人数预测的。而根据ARIMA模型年度数据的计算方法,即在计算年度数据时需要先预测各个月份的数据,而后分别累加得到各个年度的具体预测值,这期间不仅加大了预测的工作量,而且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也将随之增多,因而预测误差将有可能随之增大。因此,指数模型与ARIMA模型相比,二者的预测结果虽然看似不相伯仲,但ARIMA模型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则更适用于作短期月度预测,而指数模型则适用作年度长期预测且操作简便。
六、结语
毕业生教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12-1
每年六月,是高校毕业生离开大学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时节,伴随着离别的伤感,不少毕业生选择在这个凤凰花开的季节演绎 “最后的疯狂”:“散伙饭”、“毕业喊”、“毕业砸”,甚至上演“毕业照”、“ 爬树跳湖毕业照”、“火灾毕业照”等不当之举,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思考。
一、毕业生离校不文明现象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以及思想意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社会的浮躁导致人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处于重新选择、重新定位的状态,从而引发一些不文明现象。大学生人格趋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正确认识和甄别能力,一些不文明现象可能被他们所接受,经由学习、模仿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机制的一部分。
2.严峻的就业竞争的影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连年大幅递增的毕业生人数,代表了因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下降,同时也更加剧了他们未来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如今的岗位提供者对求职者的要求不仅仅看重学历,而是更加注重求职者的自身素质、能力及相关经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未来前途的担忧引发心理失衡。再加上不完善的就业机制,就业环节中存在着社会不正之风,就业过程中非规范的社会行为与毕业生的理想模式发生冲突,更促使毕业生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在毕业离校前易演化为非理智的破坏。
(二)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学校硬件及软件条件的缺失,学生在校期间总会有不满情绪。部分学校的教育管理观念陈旧,“偏重罚而忽视说服引导,无形中加剧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对立情绪。作为自发的反抗,破坏纪律、暴力攻击等行为成为部分学生发泄不满情绪的手段,从而诱发了毕业离校前的迁怒性破坏行为的产生。”
(三)个体因素
今天的大学毕业生生活在物资丰富的年代,生活中备受宠爱,自律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由于个体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存在欠缺,遇到挫折在所难免。毕业生离校前,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夹杂着离校期间的复杂情绪,促使部分毕业生借助非理性的行为进行宣泄,酗酒、“毕业喊”、“毕业砸”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二、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策略
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笔者认为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毕业生文明离校环境,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毕业文化观。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成功的教育方法绝非是单纯的强制管理,而是靠预防和正确的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文明教育、感恩教育、人格教育、诚信教育等贯穿在平时的班会及活动中,做到 “春风化雨”。针对离校前这一特殊时期,要分析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无须作青春最后的告白,大好的青春年华即将在毕业后的拼搏和奋斗中开始,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勇敢迎接挑战,才是最有意义的个性表达。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对毕业前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思想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可开设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讲座,举办求职经验交流会等。针对在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形成的挫折、自卑、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面对面交流、在线交流等形式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试,化解心理压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将职业指导工作当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针对毕业前夕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关注的热点及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三)以营造和谐文化氛围为己任开展系列有效活动
毕业生精力旺盛,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极易为堕落生活提供温床,此时应在毕业生中开展以“情系母校,快乐启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使毕业生进一步感受母校的温暖,引领他们明确奋斗目标,加快角色转变,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利步入社会。
如召开“总结过去、展望末来”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及时全面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向全校毕业生发出“文明离校倡议书”,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组织毕业典礼、毕业生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欢送活动,让毕业生充分的感受到毕业光荣与喜悦,强化学生的母校情结。组织毕业生看望慰问教师,感谢老师的教诲,与老师话别,共忆师生情,给毕业生提供抒感的渠道。
“毕业生文明离校”不能静态的对待,要倡导理性而有内涵的毕业文化成为校园传统文化,关键还在于学校四年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支持,必然对母校产生感情,文明离校问题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一种美好感情的外在表达。
参考文献:
[1]陈于清.大学生毕业离校前破坏的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毕业生教育总结范文3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提高新一代农民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县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做好回乡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根据年初工作安排,现就今年“两后”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训时间
初、高中毕业生文化考试以后,6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时间为15天。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两项: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安排的实用新技术培训,如种植、养殖、家电维修、计算机、财会、缝纫技术、电焊工、家政、餐饮服务等;二是省教育厅综改办编发的《创业知识读本》;三是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等。具体培训内容由各校根据学生志愿安排。
三、几点要求
⒈各校要选好创业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技术优势,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现身说法、聘请技术人员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工作,让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能尽快地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走上自谋职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道路,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增长,农民快速致富。
⒉创业教育培训工作由成教中心校牵头,中学负责组织。各中学要有一名负责同志分管这项工作,毕业班班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培训;中学、小学、成教中心校共同负责安排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考核、发证。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组织考试,考后要统计成绩。培训期间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⒊创业教育培训工作。今年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面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全员培训,主要以法律法规、创业教育、公民道德规范知识等作为培训内容。时间2—3天。
第二阶段:面向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间10—15天。
⒋“两后”培训结业证书由中学负责购买,存根由成教校保存。
毕业生教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本科毕业生 专家型教师 胜任力
1.研究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是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保障。地方高师院校的主要目标是为地方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一些身处大城市的一本高校相比,地方高师院校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办学经费也相对不足。从这种现状中培养出的即将走上基础教育工作岗位的英语专业大四本科生,他们能否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胜任力如何?成功实施基础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努力提高广大英语教师的胜任力,而地方师范毕业生是基础教育英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本研究旨在调查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本科生与专家型中学英语教师在个人专业素养、教授能力等胜任特征方面的差异,通过差异分析提出完善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校内集训和校外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出优秀基础教育师资的相关建议。这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胜任力及他们的专业素养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可以促进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基础师资力量的发展。
2.文献综述
目前,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对教师胜任力做了研究,但关于教师胜任力的定义仍没有统一,学者们均认同的一点是:教师胜任力应该包括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他们在胜任力其他特征上存在争议:国外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特征能够表现胜任力;国内学者则认为教师的专业价值观,即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能够表现胜任力(刘钦瑶等,2007)。
国外就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由于发轫较早,发展至今,已呈百花齐放、非常深化和细化的局面,研究成果不胜枚举。若要进行归纳分类,这些研究可以大致分成三类,教师胜任力研究内容(McClelland,1973;Spencer,1993)、模型及特征体系(Reily,1983;Singh,1986)、评价研究(Iwanicki,1990;Paterson,2000;等)。相较之下,国内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学者们奋起直追,国内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同样呈现出了一派繁荣蓬勃的景象。从研究视角上看,它们可大致分为四类:(1)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刘钦瑶,2007;罗小兰,2007;徐智华,2012;等),促进国内教师胜任力的发展。(2)析出胜任特征,构建胜任力模型。研究对象有中小学教师(徐建平,2004;罗小兰,2010;李中国,2011;等)、大学教师(牛端,2009;林立杰,2010;等)、高职院校教师(张议元,2006;李继延,2010;等)、民办高校教师(谢晔、周军,2010)、特殊教育教师(石学云,2012)。对英语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大学教师,如李洁(2006),童成寿(2012),等等,而对中学英语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文献甚少。(3)评价研究。蔡永红(2001,2003,2005)引用国外资料,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教师胜任力评价。邢强(2003)、刘吉良(2009),黄艳(2013)对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测评进行了研究,而李秋香(2006)、翟小宁(2010)对中学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内容从单一维度到多个维度。
3.研究过程
本项目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和资料,就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与教授能力(包括知识结构的层次与范围、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认知、对教学过程的准备、对学科动态的理解与钻研)、思想价值与综合能力(包括进取心、自信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两个大的方面,与专家型中学英语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1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已经参加校内集训和校外实习,刚刚走上中学英语教师岗位的本科毕业生,以及咸阳市各中学专家型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教师的思想价值与综合能力,第二个部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授能力。
3.2测试方法
首先,利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咸阳市八所中学(中张中学、太平中学、渭城第二初级中学、双照中学、咸阳中学等)英语组七至九年级的部分优秀教师和部分咸阳师范学院外语系2013届本科毕业生。之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具有代表性的问卷参与者进行访谈实录。最后有选择地走进毕业生教学课堂进行实际听课调查。
4.结果与分析
4.1调查结果
将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整理后,结果见表1:
表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与专家型中学英语教师胜任力统计表
图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与专家型中学英语教师胜任力对比分析图
从统计结果可见,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在专业知识与教授能力方面,还是思想价值与综合能力方面,都与专家型英语教师有一定的差距,本科毕业生的总分与平均值都低于专家型教师,尤其在思想价值与综合能力方面表现得更突出。图1显示,毕业生在“课前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准备”、“会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来分析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节课之后你都会及时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三个题项中稍高于专家型教师。
4.2分析
经过调研走访,整理材料,分析数据后发现,本科毕业生与专家型教师相比,存在如下差异。
首先,从专业知识与教授能力方面,本科毕业生由于从教时间短、实践经验少,在教学方面与专家型教师相比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而专家型教师则在长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积累、探究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从而产生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不断增强,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运用大量结构良好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因此,他们已经具备了较本科毕业生更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另外,从思想价值与综合能力方面讲,如果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是“硬件”,那么,职业素养、思想观念、综合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就是“软件”,两者是不可替代的。然而,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实录我们发现,本科毕业生在“软件”方面与专家型英语教师相比,存在着更明显的差距。将两类问题归纳整理后,具体如下。
(1)教学观念陈旧。填鸭式教学挥之不去,对教师角色没有新的定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让学生具备学习的欲望、兴趣和方法,比死记硬背知识更有效。我们要把“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善于合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本科毕业生相对来说比较年轻,但在这些方面还很难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且没有对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做深层次的研读,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没有认识到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追求面面俱到,普遍撒网,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老师指引、学生自学。
(2)教书与育人脱节。所谓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而且是精神上、生活上的朋友。教书育人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育人比教学更难,教学可以量化,但育人对施教者的要求更高。专家型教师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所想、所困、所扰、心理健康,以及情感问题和价值取向等问题,注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本科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很少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方面加以沟通,提供耐心的帮助和指导。
(3)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我们认为,理性的语言微观讲解至关重要,但是感性上对语言的宏观理解也不可或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以逻辑讲解为基础,而且要适当地将感性认知融入其中。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本科毕业生在课堂中很少把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课堂气氛沉闷,导致知识讲解高高在上、空泛的尴尬局面。而专家型教师则不同,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会把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与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新知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文化,并学会用英语表达情感,用英语做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课堂管理能力与管理技巧有待提高。中学生正处于逆反心理较强的年龄阶段,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容易起哄、不配合老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相对来说较强,他们能充分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然而,本科生的课堂管理能力较专家型教师的差距明显,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很难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控制课堂秩序,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场面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任务无法按原计划进行。
(5)不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英语教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具有更强的交互性情景色彩,尤其是英语的实际运用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情景更生动和丰富。然而,在问卷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本科毕业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本科生在校主要以日常课堂学习为主,虽然学校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课程,但由于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与运用的机会,他们并不能够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专家型教师就不同了,他们不但受过相关专业培训,接触的教学软件类别丰富,可经常应用于课堂,而且在教学工作中能够主动研究和使用这些教学软件。因此,本科毕业生与专家型教师在这方面还有差距。
5.结语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与专家型中学英语教师在胜任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胜任力,推动其专业化的进步,促进基础教育师资年轻力量的发展迫在眉睫。结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现状,通过分析和探讨上述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议。
5.1高师院校要号召并组织师范生认真学习和研读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师范生范围内形成学习新课改的潮流,使毕业生了解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变化,理解英语课程新标准,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与活动。
5.2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毕业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整体素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培养毕业生健全的人格、提高毕业生的职业修养与道德素养同样是提高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的关键一步。
5.3改变校内集训方式,提高校内集训的实效性。首先,集训绝不仅仅是短短两到三周的活动,本科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时时不忘实践和训练。院系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本科生深入实际的中学课堂见习,定期对本科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还可以组织各种观摩课、示范课等,在不断地借鉴学习中提高教学能力。其次,集训不应该只是走个形式、喊喊口号,院系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的集训指导教师队伍。在日常教学中,定期对师范生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指导,在后期的校外实习阶段,更要严格检查监测集训效果,及时帮助实习生解决疑难问题。另外,集中训练时可以请熟悉中学课堂、了解中学大纲要求、有着丰富实际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担任集训讲师,这样会加深师范生对中学学情的了解,从而将校内集训与校外实习联系起来,提高集训的实效性。最后,可以适当延长师范生校外实习的时间,给其更多的进行实际教学实践的机会。
5.4毕业生应当加强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从而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5.5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程度。经常性地主动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交互教学实验,多参加课内外组织的课件大赛及多媒体制作技术大赛,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为提高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开辟广阔的途径。
5.6毕业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面对课程改革,本科毕业生要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反思及总结,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课堂千变万化,教师只有经常反思,才能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依靠自己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把一节课上好,首先应该是自己理解教材内容,领会课程目标,然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师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hysiologist,1973.
[2]Spencer L.M..Spencer S 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93.
[3]李中国.科学课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实证性研究[J].教育研究,2011(8).
[4]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
[5]邢强,孟卫青.未来教师胜任力测评:原理和技术[J].开放教育研究,2003(4).
毕业生教育总结范文5
【关键词】良好音乐素质教育 学前毕业生 就业 帮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1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前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素质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关键环节,而音乐素质无疑是其诸多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前教育毕业生来说,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才能够在学前教育工作当中给予孩子优秀的教学,才能够让孩子的音乐素质有所提高。
一、良好音乐素质是学前教育毕业生优秀素质的重要内容
学前教育这一专业需要具备诸多方面知识,如写作、绘画、制作等,因为其教育对象是从未受过正式教育的学前儿童,该阶段儿童各方面都处于萌芽状态,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因此,要想对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需要学前教师具有良好的相关素质。而具备这些相关素质,就是学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
良好的音乐素质是学前毕业生的重要素质之一。首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不管学习哪种专业的人,不管从事哪种职业的人,音乐可以陶冶情操,音乐可以缓解疲劳,音乐可以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等。其次,对于学前毕业生来说,良好的音乐素质更加重要,因为音乐素质是当前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对儿童进行良好的音乐素质教育,并取得理想的效果,首要条件也是最为关键的条件就是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因为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学前教育行业的现状
当前,学前教育这一行业蒸蒸日上,幼儿教育机构不断开设,但就当前形势来看,私人幼儿教育机构逐渐专业化,社会责任感逐渐增强,对于毕业生就业来说发展前途与相应待遇也在不断上升。而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更是由于其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条件相对优越,造成了其编制难求的紧张局势。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学前教育毕业生要想顺利进入幼儿教育机构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其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升,其中良好的音乐素质大大有助于其就业。
音乐来源于人类日常生活,其素材、形式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音乐这一形式,可以大大激发人类个体的创造力,就学前毕业生而言,对其进行良好的音乐素质教育是必要的,因为,面对当前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拥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是其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良好音乐素质教育对学前教育毕业生的帮助
(一)良好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学前教育毕业生内外兼修
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其情感的陶冶,而且有利于其审美能力的提高。毫无疑问,音乐是有效培养美感的众多艺术手段之一,通过音乐审美这一教育手段,可以生动形象地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可感知的审美教育。关于审美教育,对于学前教育毕业生来说,音乐教育是其最佳的途径之一。音乐有动听的旋律,有鲜明的节奏,有优雅的曲调,甚至还有美妙的故事在音符里面,诸如这些特点都可以十分自然地激发起其对音乐的喜爱,在其喜爱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教育,既直接明显,又会产生事倍功半的功效。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学前教育毕业生的积极理解,而情感的陶冶则更加需要学前教育毕业生的正确理解。音乐的美是看得见的,音乐的美是听得到的,但情感则是看不见、听不到的,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对学前教育毕业生进行情感方面的陶冶,从根本上需要其耐心地、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当中。在此基础之上,学前教育毕业生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对音乐有进一步的理解,而且还会在外在气质上表现地更加优秀,因此良好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学前教育毕业生内外兼修,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拥有良好的气质,是学前教育毕业生的重要砝码。
(二)良好音乐素质教育有助于学前教育毕业生缓解生活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音乐可以使人的神经兴奋起来,音乐可以使人的思想压力有所减轻,音乐甚至可以对人的心理疾病有所医治。现在对于心理疾病的医治方法当中,音乐治疗法是运用十分普遍的一个方法,如对睡眠不佳的患者,可以让其多听一些节奏较慢,曲调柔和的音乐,如对有些抑郁的患者,可以让其多听一些节奏欢快,情感丰富的音乐等。
(三)良好音乐素质有助于学前教育毕业生团体意识的培养
当前的毕业生是80后与90后,经历了计划生育,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因此,在缺少伙伴的成长经历下,团体意识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而音乐是对其进行团体意识培养的有效手段,而这整个意识培养过程当中,学前教育毕业生思想意识上的改变对其今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借助音乐教育这一内容可有效培养其团体意识。
如对其组织合唱比赛,在比赛准备过程当中,要有效使得学前毕业生通过歌曲的排练需要收到节奏、音量、旋律等的限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去演唱,同时,还要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不论是准备过程还是比赛过程当中,学前毕业生都从中受到了限制与启发,这无疑对其纪律性、团体意识有良好的培养作用,学前毕业生可以从中切身体会到了团体这一概念的存在与团体这一概念的重要性。
之所以如此重视团队意识的培养,是由于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该意识是重要参考素质之一,对于学前毕业生而言,其参加工作后能否与其他幼儿教师及相关领导顺利合作,直接影响着其工作能力能否充分发挥。
四、总结
由以上论述可见良好音乐素质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可见良好音乐素质教育对学前专业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就不难理解良好音乐素质教育对学前毕业生就业的帮助。总而言之,良好音乐素质教育对学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要重视学前毕业生的良好音乐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毕业生教育总结范文6
关键词 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 就业情况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属于特殊教育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针对急剧增多的自闭症这一疾病而特设的专业,是特殊教育与医学的结合,目的是培养全面治疗、康复自闭症儿童的专业人才。作为一个新兴的、定位极强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专业的招生和发展都至关重要,有调查研究的必要。对本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就业情况有一定的复杂性,也为专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歧义和模糊,也有必要通过就业情况阐清专业定位。以下是对最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1 基本信息
本校07~09级三年已毕业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共211人,分别是81、77、53人,其中男生14人,占总人数的6.6%,女生197人,占总人数的93.3%,充分体现师范类专业女生较多这一特点。调查时间2012年3~6月,调查通过电子邮件发放量表,信息回收率100%,量表综合信任度100%。
2 就业状况
自闭症康复专业07~09级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见表1)
就业是考核学校专业设置的目标之一,是衡量专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考察学生进与出之间关系的最佳角度之一。调查显示,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达到100%,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本专业设置社会基础,需求较为强劲,具体就业情况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2.1 职业范围
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康复,极少部分毕业生选择社工、出国和转行,尚有个别毕业生选择西部支教,暂缓就业,如图1所示。其中,从事教育和康复两个行业,计192人,占总数91.00%,从事教育工作共124人,占总数的58.77%,教育作为一个大门类,细分成特殊教育类计116人,普通小学3人,幼儿教育2人,临时代课3人;从事康复工作共计72人,占全体就业总数的34.12%,是本专业的第二大就业门类。从事社会工作1人,专业吻合度不高,属专业相关的行业,故单列。西部计划1人,属于推迟就业,目前尚未落实具体工作,亦需要单列。此外,转行的有9人,占总数的4.27%,以上说明,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基本上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学以致用的专业设置基本目标之一。
2.2 不同年级就业现状及分析
调查显示,本专业近三年的就业情况不尽相同,09级毕业生计53人,从事教育工作共33人,特殊教育30人,代课2人,幼教1人,占毕业总数62.26%;从事康复工作19人,占总数9%,二者共计52人,占总数98.11%,西部计划1人,响应祖国号召,支援西部,亦推迟就业。临时代课的出现,显示学校对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大吸引力,为了能达到进入学校的目的,不惜委曲求全从临时工做起。
08级毕业生共77人,从事教育工作37人,占总数48.05%,从事特殊教育36人,1人在特殊教育学校代课,从事同样的工作,因此,就业目标明确,符合专业设置趋向。从事康复工作38人,占总数49.35%,二者合计75人,占总数的97.40%。另有2人转行,占总数的2.60%,这一点与09级毕业生相比出现新变化。
07级毕业生共81人,从事教育工作54人,占总数66.67%,50人从事特殊教育,与08级毕业生相比,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从事普通小学及学前教育4人,比例上有增多的趋势。从事康复工作15人,占总数的18.52%,二者共计69人,占总数的85.19%。与08、09级毕业生相比,出现新的变化,一是选择出国4人,目的是继续深造或移民,占总数4.94%。二是转行7人,直接放弃本专业,占总数8.64%,从事社区工作等相关专业1人,占总数1.23%。
纵观就业情况:学校,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首选,可能原因是事业单位有编制,工作较为稳定,福利待遇较好,工作强度适宜女性等优点,一定程度上显示专业认同度和稳定性。同时反应,职业稳定是毕业生考虑就业单位的重要考虑因素。其次,康复工作是毕业生另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综其原因,主要与专业定向相关,家庭及个人社会资源匮乏也是原因之一。相当多的毕业生在回顾自己毕业时就业目标首选特殊教育学校,在不能够落实的情况下才选择在康复机构中从事康复工作。总之,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毕业生基本上达到了所学即所用的专业设置目的,佐证了本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较为广阔社会需求及发展前景。
在选择转行、出国和从事社工等职业转变的过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刚工作的09届毕业生选择职业几乎全部为教育或者康复类,表明专业思想较为巩固,反应平素专业教育理念较深,体现专业设置中的专业思想教育清晰有效;相比之下,08级毕业生出现2人转行,07级毕业生中这一现象则更为突出,出国及转行等共12人,占总数14.81%,说明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专业概念在逐渐减轻,职业的选择性也大为增加,就业范围不断拓展,人生未来的目标定位不断延伸。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转行或者出国均来自康复机构中从事康复工作的毕业生,他们在选择离开行业时的意愿较为强烈,通常提供的理由是薪金待遇较低、人际关系发展不良,对自闭症患儿教育康复效果不满意等专业挫败感,也间接反映自闭症康复困难这一现象。
3 总结
自闭症教育康复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100%,就业情况令人满意,说明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较为广阔。就业专业定向较为明确,90%以上从事教育或康复工作,符合专业招生的预定目标,达到专业设置要求。然而,随着工作时间延长,转行等现象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亦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