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报告检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报告检讨范文1
尊敬的公司领导
由于我在工作流程上操作及判断失误,过于疏忽大意,工作态度不认真,不仔细。给企业的一贯严谨作风造成了损害的影响,现在我以清楚的认识到了我的错误。请领导接受我最诚恳的致歉。
这次错误的发生,让我深刻认识这一点,细节决定成败。想要做一名优秀的领导,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是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我要做的是多动脑筋、多想问题、避免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从细节把工作做到最优,熟话说“温故而知新”我这几天深刻反思,重新整理了负责的工作,学习店长准则及相关业务操作规范,今后我一定会克服工作不认真不仔细的问题,将工作认真完成仔细检查,将认真负责落实到实处,做到万无一失。
从这件事上我重新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操作规范的问题,我谨向领导及各位股东做出深刻检讨,并保证:
1、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自己在工作的责任心方面仍就有所欠缺。加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认真克服工作懒散,粗心大意的缺点,努力将工作做好。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弥补我的过错对工作的相关尊则和制度要加强学习,做一名合格的领导。
2、以后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要积极表现,多和同事领导配合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自己的觉醒,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来为公司做出积极的贡献。
3、我真心的感激领导,在这次失误中对我们的教诲和帮助,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从您的身上学到更多的智慧,自己能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店长。
报告检讨范文2
【关键词】医学检验 质量分析 控制方法
当前,随着医学检验科学的发展,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检验人员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临床医护人员也需了解检验技术的新动向,充分掌握检验新技术,提高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检验报告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也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因此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治疗效果。
1 影响检验质量的原因分析
在临床医学中,检验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检验实验室的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临床工作中依然经常听到临床医生的抱怨,他们主要抱怨的核心内容就是有些检验结果有出入。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对以下几个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1.1对标本质量的分析 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因素:一般要求在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空腹标本是指进食8h后所采集的标本,空腹时间过长,其标本同样不能准确反映机体的真实情况。
1.2对放置时间的分析 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尽快进行检查。若不能及时检查,应将血清或血浆分离出来,放置于冰箱中低温保存,尽可能减小对结果的影响。
1.3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要注重科学性 要对检验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上岗前要系统学习检验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各项检验技能,熟悉常用检验仪器、设备试剂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同时还应掌握检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故障维修技术,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检验标准,每个检验工作人员都要心中有数,做到判定标准统一,尽可能减小误差,使化验结果成为“真值”。另外,如果要想得到一个有价值的“真值”检验数据,还要进行医学检验结果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保证,以便去除以上可能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若干因素。
2 采用循证技术,使临床检验更优化
循证检验医学的的思想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现有临床研究中的道德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证据来对患者作出的医疗决策。”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循证检验强调的是对证据的重视和遵循。循证检验是通过大量文献复习和临床总结,不断对实验项目进行方法学、临床价值及经济学评估,把最直接、最准确、最合理地组合实验项目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这些依据是通过严格筛选和评价方法从大量科学文献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它被认为是评价临床治疗的“金标准”。循证检验技术根据以患者为中心,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验信息这一前提,临床实验高质量管理主要应考虑整个检验系统的严格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及开展实验的合理性、有效性。
2.1研究内容循证检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用循证医学模式评价和重新评价一些实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2)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并评估应用价值,进一步加强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发挥作用。(3)对检验项目进行合理及方法选择,筛选可靠指标用于临床,废除不合理并对临床无诊断治疗和预后无价值指标,达到检验项目标准化、规范化。(4)结合临床不断修订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标准来指导临床应用。
2.2操作方法与步骤 经过多年的临床检验实践体验,以及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并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和荟萃分析对实验指标进行评价,对以前发表的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这些指标和方法进行有效评估。可以把循证医学检验步骤归纳为以下几步:(1)明确要分析的问题。(2)对问题进行综合评估,查询文献资料,寻找出最佳证据。(3)批判性地评价有关证据,对可靠性、有价性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寻出最佳证据。(4)将结论用于临床。(5)最终对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性能评价。
报告检讨范文3
集合完毕,我们就开始了今天的佛山之旅。包车里,司机师傅放着不知道是那个年代的老歌,就像是催眠曲,听得我们大家都睡着了,路上这一个半小时显得很短,眼睛一闭一睁就过去了。
我们首站来到的金意陶。佛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是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与行业精英共同组建的一家专业生产高档瓷质饰釉砖(仿古砖)的大型陶瓷企业,注重产品研发,制造回归自然、超越自然的陶瓷产品。金意陶瓷砖是一种符合潮流的仿古风格瓷砖。今天负责带我们参观的是金意陶产品研发部门。他们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线,给我们讲解了仿古砖生产的整个流程。我们学到了很多。
生产仿古砖的工艺流程和其他建筑陶瓷一样,分那么几个步骤:
1.制粉,因为我们参观的金意陶本部在市区,地处居民区,为避免污染,金意陶的原材料粉磨是在三水生产基地进行的;
2.压制成型原料粉经过压机压制成型,压出我们看到的瓷砖坯体;
3.干燥脱水四十分钟左右,控制含水量
4.上釉印花,干燥完的坯体在生产线上经过上釉和印花再烧结,才能出现我们所看到的陶瓷表面各式各样的花样纹路,不同的花色,要经过几次印花才能完成;
5.烧制,金意陶的烧制用的是辊道窑,长110米,烧结温度1200℃。没有自动的温控系统,主要靠颜色来判断温度,用高速调温烧嘴和压力制度来调节控制温度,在预热带和烧成带分别需要半个多小时,再经过急冷、慢冷、水冷就基本完成了。
6.磨边使砖的大小形状一致,检验分级,包装。检验除了抽样送检外,还有目测检验是否有裂纹,与样板颜色对比是否一致,合格后包装出货。
由于生产的自动化,整条生产线所需的员工并不多,大概十个左右,而在国外,自动化程度比我们高,需要的工作人员更少。这样一条生产线日生产量约4000平方米,每块砖成本30多元,售价100多元。常年不断窑,三班换工,产值可观。现在,这些窑正在往长窑的方向发展,各工厂都向着高产量,高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生产力的解放。
金意陶还有一种独特的仿古砖是上金属釉的,这种砖的生产是先上一遍金属釉之后再打磨,没打磨到的地方就成为我们看到的点状线状凹凸不平的金属釉色。由于制作工序多,复杂,生产成本高,这种砖的市场价格也自然比普通砖要高。
接下来,我们又到中国陶瓷城和思想公园金意陶的两个展厅进行参观。研发部门研发出这些各式各样的砖,单独看怎么看都显得单调,可是经过设计部门的设计师们这样子一搭配,效果就突现出来。金意陶思想馆的几个部分都以“九”命名,它的镇馆之宝也是九块方形的天然大理石块。因为“九”在中国是最尊贵的数字,我想金意陶的企业文化里有着一种霸气和高贵,其展馆用仿古砖加上少许欧式家具所做的设计,给人的感觉是古朴、高贵、典雅,却没有丝毫的让人讨厌奢华,是一种有思想的优雅。
在金意陶生活馆用过餐后,下午我们去了佛山华夏建筑陶瓷研发中心,这里不是很大,不像一个企业,估计应该是一个研发机构吧。我们在这里参观了他们的生产线,36米的辊道窑,也是做金属釉的瓷砖,他们的瓷砖是那种墨绿色的带着金属光泽的。这里还有一套完善的测试系统,从原料到制品,主要给佛山各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做测试。比如原料方面,有x射线荧光全分析仪,分析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粒度仪测试原材料粒度分布;还有各种热分析的仪器,如差热分析仪,热膨胀分析仪等。磨粉机:磨锻材料为碳化钨,1400r/min,磨1min,粉末可以过400目筛;x-ray荧光光谱仪:元素全分析;热膨胀系数测试仪:测试原料要磨成棒状;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试原料要用三级水分散,再进行检测,进行原材料、产品粒度检测;林赛斯同步热分析仪:进行原材料、产品差热分析
产品检测室对成品进行各方面性能的检测,有标准对色灯箱;耐磨性能测定仪测耐磨性能;抗冻性能检测装置测抗冻性能;钟摆抗滑测试仪测防滑性能;真空装置测砖吸水率、显气孔率等;蒸压壶:测是否有釉裂;洗碗机:放碱性洗液,测白度、色差;杯子把手、中心、边缘测抗冲击性能;有釉的,测耐磨度,无釉的,测深度;以及测放射性的nal-γ能谱仪。
建筑陶瓷的生产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检测原料的成分;要粉磨,测定粒径分布;设计出来的产品要经过一些列的测试,检测一系列的性能,才可以小批量生产,中批量的生产,有顾客有市场后才能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但建筑陶瓷的生产也不是那么复杂的,一旦可以大批量生产之后,生产线经过设定,自动化生产,需要的员工数量很少。以前我觉得陶瓷的生产是个又脏又累的劳动力密集产业,但今天了解了建筑陶瓷的整个生产过程之后,我更觉得它是一个技术型的产业,需要一批技术力量雄厚的员工来搞研发,做科研,做测试。
报告检讨范文4
1 高速铁路的特点
所谓高速铁路,即运行速度达到200~250公里每小时,或超过300~350公里每小时(km/h)的新建线路,都可以统称为高速铁路。与传统的铁路相比,高速铁路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1.1 速度快
高速铁路是陆地运行距离最长、运行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运输体系,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关键标志。
1.2 输送能力大
输送能力大是高速铁路的主要特点。高速铁路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达3分钟,列车行车密度可达20列以上。高效率可使其建设和维护成本降低。
1.3 安全性好
由于高速铁路是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配有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极大提高了高速铁路的安全性能。
1.4 全天候运行、正点率高
除极端天气和危及行车安全的自然灾害外,可以全天候运营。凭借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封闭式管理,可以做到高速铁路列车极高的正点率。
1.5 列车运行平稳,振动和摆幅较小
高速铁路线路平缓、稳定,列车运行平稳,振动和摆幅小。列车车内设施齐全,坐席宽敞舒适,减震隔音性良好,安静舒适。
1.6 能源消耗低
根有关资料统计,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中,以高速铁路的平均能耗量最低。
2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随着高新技术在高速铁路中的不断应用,使高速铁路具有高速度、技术构成复杂、集成化程度高、耦合程度高和组织管理一体化等特点,在安全性能上与传统铁路相比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是集人-机-环境-管理为一体的动态复杂的系统。
现在国外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在国外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原有铁路技术装备和线路状态的不同,各国所采用的方式和技术措施也不尽相同。
德国发展高速铁路未采用修新线的方式,仅对原技术状态较好的线路进行改造和加固,必要时才修几段新线,使其形成几条高速运行线。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超高速电动车组,为之后发展时速350km高速列车奠定了基础,所有高速铁路基本上都是新建铁路专线。法国是创造铁路列车试验速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最高运行速度可达300~350km/h。英国高速铁路与德国同属一个模式。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是根据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的铁路运营模式,对现有线路的改造与引进国外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相结合,逐步地推进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2.1 既有线的改造提速建设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线路改造,我国于1997年至2004年间进行了五次大面积的提速,基本形成了京沪、京哈、京广、京九铁路组成的“四纵”,以及陇海加兰新、沪杭加浙赣铁路组成的“两横”的快速铁路网络,总长达1.6万km。时速以200~250km的线路里程达1960km。2007年4月,我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最高时速可达250km以上,这也是既有线上的最高速度。
2.2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为了实现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快速发展,先后从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引进先进动车组技术,铁道部引导组织铁路机车车辆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联合了一批高校,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以产、学、研为一体开发制造了“和谐号”CRH系列动车组。如:200km/h级别的有: CRH1、CRH5、CRH2-200;300km/h级别的有:CRH3、CRH2-300等。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正式启用,并成功投入高速铁路的运营。
截至2010年,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包括新建高速铁路和既有线路提速达到时速200~250km的线路)已超过6500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时速200~350km的高速铁路有3676公里,并且形成了独有的运营模式。
未来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高科技,不断提升高铁的综合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维护性;
(2)利用技术更新和科学管理,降低高速列车的寿命周期费用;
(3)动力配置方式向动力分散式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3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系统
高速铁路带来的变革,使其在安全保障、运输组织和管理的一体化建设要求都远高于传统铁路,而安全是高速铁路运营的第一要素,高铁安全不仅要在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时给予高度重视,而且在运营管理中也要不断研究、改进、完善和提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地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系统对保证高速铁路的高效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3.1 高速铁路安全总体框架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系统是以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为总体目标,结合线路自身的特点,以运营安全相关的固定设施、移动设备等为检测、监控和管理对象,以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科学先进的信息系统为管理手段,通过不断集成和创新形成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系统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警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构建成有机整体,以此指导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的控制、管理和决策。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框架
3.2 技术体系的构成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应从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工作的可靠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出发,做好“人-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系统构建。为了确保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我国铁路部门采取了各种手段。可以归纳为:
(1)基于预防和避免事故的高速铁路安全的监控和检测技术。
(2)基于维护、维修的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的安全检测技术。
(3)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技术。
(4)应急救援与历史记录追溯技术。
将逐步构建我国高速铁路“智能化、信息化、高可靠、全覆盖”的运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高铁安全稳定运营提供可靠的保障。高速铁路的整体构成见图2 。
图2 高速铁路的整体构成
3.3 技术体系的特征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全面综合集成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特征:
3.3.1 系统性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要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要保证高速铁路各项基础设施和关键装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高速铁路各子系统都是实现系统总体安全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都承担着特定的、不同方面的、不同层次的、分工明确的行车安全保障任务,该体系应该通过各子系统的功能集成获得最大的系统总功效。
3.3.2 综合性
综合开发和利用监控和检测到的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相关状态信息,有效地辨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能够客观地分析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隐患和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不断提高、改善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水平。
3.3.3 高效性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应以运营安全信息为依据,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建立健全高速铁路运营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路局及各段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从而能够更全面实施控制和管理,制定全面、高效、科学的运营管理、决策管理制度,形成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管理体制。
3.4 设施装备的监测与在线诊断系统
设备装备的监测检测与诊断系统集中对全线的线路、桥梁、信号及相关的控制设备的状态进行综合检测,包括周期性、实时检测。监视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各监测点及车站信息处理中心是否正常工作,确认各种主要设备的技术状态是否完好。建立通信网管监视系统、各专业机房环境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工务、电务设备及其工作环境的状态,合理安排维修,保证系统正常运转,防患于未然。主要包括:轨温监测诊断系统、牵引供电安全在线监测诊断系统、机车走行部故障在线诊断系统。设施装备的监测与在线诊断系统。
3.5 环境监测与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环境检测与灾害预测预警系统,主要对可能发生的灾害、突发性灾害等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实施全面、准确、实时的安全监控。对各类灾害监测的原始信息,通过灾害预测预警模块的数据处理、分析与判断后,根据灾害的性质和级别,对运动中的列车实施预警、或限速运行、或中止行车,以确保高速列车运行安全。主要包括:高铁沿线的各类安全状况的监测:如涵洞、隧道的安全状况、雨量及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强风监测预警系统、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等。
3.6 事故救援和减灾系统
安全保障系统的作用是保护列车的安全,避免事故发生,尽管高速铁路为保证行车安全采取了各种措施,但仍可能有不可预见的事故发生。因此,除了采取各种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外,还应具备各种应急救援、事故处理、灾后恢复等设备和能力,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事故救援和减灾系统,对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事故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指挥与信息系统、预案及事故资料管理系统、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救援资源管理系统、应急演习训练管理系统等。
4 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4.1 应用高科技,提高高铁的运行监控系统
这是一套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由综合调度指挥系统集中管理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所有列车,通过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自动控制列车按预定的速度运行,利用程控或遥控系统控制管理列车的运行。
目前普通列车上都装有列车运行监控系统装置,主要由查询应答器、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主机、机车信号指令系统、速度显示和电控阀等组成。
设备的传感器可以把机车行驶的状态,各部位动作情况以及变化数据,送进黑匣子存起来。存进去的信息包括:每个区间列车行驶的速度、行程距离、机车信号、乘务员对信号的确认情况,柴油机或电动机的转速、燃料油或电力的消耗等。同时记录出乘车日期、运行时间、机车型号、车次、乘务人员代号和列车种类等信息。一次可连续记录运行几万公里的信息。而且能记录30分钟以内的最新列车运行状态数据(事故发生后将自动停止记录),并且其记录密度大大高于监控主机数据记录密度,列车走行距离超过5米时,将产生一次相关参数记录。因此在发生严重事故后可提供详细、准确的列车运行状态数据。
高速列车采用的是GSM-R(铁路无线通信)的CTCS-3系统。该系统由车载子系统和地面子系统组成,列车位置及列车移动授权由GPS和GSM-R传输解决,列车完整性检查和定位校核分别由车载设备和点式设备实现。我国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根据功能要求、运行速度和设备配置分为0~4级。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建设CTCS-3级列车控制系统。通过GSM-R网络通信实现了车- 地间的双向通信。CTCS-2是CTCS-3级列控系统的后备系统。
地面设备主要检查列车在区间的位置,形成速度信号,向列车传送允许速度、线路参数等信息。车载设备主要由天线、信号接收单元、控制制动单元、司机控制平台显示器、速度传感器等组成。
4.2 提高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认真落实高质量、高性能的铁路设施设备是铁路运营安全的重中之重,以往发生的高速铁路事故,大部分是设计制造质量方面的原因,出现要求不高,把关不严,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运行安全。因此,严格把关,把成熟的高铁技术运用到设施设备的研制中,不断地提高设施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才能为高速铁路的运营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由于高速铁路运营系统比较复杂,涉及面广,跨度大,采用技术多,集成度高,所以如何构建和完善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系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必须把“人、机车、环境和管理”各个环节把好关,做好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全面考核和严格把关,必须反复检验、试验、综合试验以及磨合期的实践,待技术成熟后才能进行推广,否则将会给高速铁路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当今我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各种新技术的突破,必须经过更加严格的验证和实践,才能尝试地运用到实际当中,待技术完全成熟后才能进行推广。要科学统筹,精心组织,细化管理,建立健全高铁运营安全系统的各项管理制度并执行好落实好,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报告检讨范文5
摘要: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本文透视了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的缺陷,提出“监管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并分析其合理性。
关键词: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监管有用观
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是企业与其利益关系人的链接点,它能够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并成为广大用户了解企业运营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料。财务报告目标作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系统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标准,是在不确定会计环境下提出的一种主观愿望,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决定主观、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不同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主观目标的形成,会计目标的提出不能脱离它所依存的客观环境,否则就不现实。财务报告目标是连接内部会计系统和外部会计环境的桥梁,它的定位不仅受会计本质所决定,更受会计环境的直接影响,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管财务报告目标如何定位,财务报告目标至少要反映三方面内容,即三W标准:(1)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是谁(who);(2)财务报告应当提供哪些会计信息(which);(3)财务报告信息对使用者有什么用途(what)。当前会计界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二者都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提出来的,财务报告只强调经济信息的披露。然而,在科学发展观下将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在“受托责任观”或“决策有用观”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一、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全部内容。“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人人平等,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协调好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是以生态和谐、代际公平为主要特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要处理好两方面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当代人发展经济要以不破坏环境为限度,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保持生态平衡:二是要处理好当代与后代的关系,资源在两代人之间如何分配,环境在两代人之间如何共享。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从科学发展观看社会目标,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看企业经营目标,就是要实现以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社会公平为目的,以生态和谐为限度的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看企业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应当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会计信息,这是财务报告应当反映的全部内容,即“三w”标准中的“which”。按照科学发展观,并借助于“三w”标准来看“三w”中的“who”,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应当是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或受到企业影响的需要协调的社会各方关系人,即利益相关者;“三w”中的“what”,信息使用者获取财务报告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与企业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有业务往来且利益相互影响的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要加强自有资金管理并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避免资金低效周转或无效运营;与企业无业务往来但其权利受到影响的信息使用者(如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税务机关、竞争对手等),要加强对企业广泛监督,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
科学发展观是在当前经济增长迅速、安全隐患严重、财富分配不公、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背景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影响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还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并对现有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产生冲击。
1.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受托责任观”(account-ability)产生及存在背景是资财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是向资财所有者如实反映受托人对资财使用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从科学发展观看“受托责任观”目标定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信息使用者的局限性。受托责任存在的前提基础是两权分离,产生比较明确的资财委托——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能够直接地沟通和交流,信息使用者只是建立在资财委托和受托关系上的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现有的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层,不涉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关系人。二是财务报告反映内容的局限性。“受托责任观”下的财务报告只是反映保证对委托人所托付资财安全完整的财务状况信息以及保证对委托人所托付资财运营增值的经营业绩信息,即只是反映委托人资财保值、增值的财务信息,而不注重现金流量、社会责任、环保收益等信息。三是财务报告编报的出发点违背市场理论。按照市场供求原理,信息的需求决定信息的供给,在“受托责任观”下,编制财务报告目的主要是从受托人的角度出发,即从信息供给方考虑,企业管理层为了解除自己的受托责任才向资财委托人主动解释、说明其业务活动和经营业绩,而委托人使用财务报告则是一种被动需求。四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不够全面。在受托责任的指导下,财务报告主要反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历史的、客观的信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而忽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科学发展观下“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决策有用观”(decision-usefulness)产生和存在背景是存在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财务报告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等)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从科学发展观看“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财务报告反映内容的局限性。“决策有用观”下的财务报告只是反映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而忽视社会责任和环保收益等非财务信息。二是决策概念外延过窄。决策仅仅是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管理具体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等程序。一些外部信息使用者并没有履行决策职能,仅仅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如政府部门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社区居民、新闻媒体等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违法、违规活动进行举报监督;注册会计师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签证或管理咨询;投资人利用会计信息加强自有资金管理,规避风险以获得安全、较好的报酬,等等。一些内部信息使用者也没有完全履行决策职能,也是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如管理层利用会计信息进行下年度预算以及对经营过程实行控制和检查;董事会利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考核管理层,等等。三是信息使用者的局限性。在“决策有用观”下,尽管编制财务报告目的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出发,但其前提必须存在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通过市场中介将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与公司联系起来,以便出资人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是否投资、信贷以及类似的决策。决策有用的前提过于严格,资本市场以外的利益相关者难免被忽视,如政府机关、社区居民等。四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不全面。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现时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经济信息,注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而忽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科学发展观下“监管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提出及合理性分析
报告检讨范文6
关键词: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相当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能力是高职教育区别其它教育的鲜明特征。目前,从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出发,构建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了共识。
一、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不足
1.对实践教学认识程度不够
保险专业有着极强的实践操作性,也有着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我国新保险法的实施,使高职保险专业的教学仍然围绕着理论教学进行。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相对缓慢,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学生和教师对实践教学存在分歧,使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2.实践教学措施相对较少
大多数高职领域的实践教学已经发展成为校内实践、校外实训的丰富实践体系。但是,高职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显然没有形成丰富的体系内容,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开展高职保险专业实习的过程中没有具体有效的实践教学措施,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情境、随堂实践训练较少、专门项目培训等课程匮乏,学生很难在真正的实践岗位上锻炼自己的保险从业能力。
3.教师指导能力的欠缺
高职保险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最需要的就是“双师型”教师,但是,高职保险专业的教师通常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很少有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训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能力,是限制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4.实践教学难以有效评价
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高职院校还不能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评价,也缺乏对教师实践教学的必要规范,这导致了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常常使实践教学内容被简化,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实践训练,学校也不能对教师的业绩进行充分考核和认可。
5.社会对实践教学不认可
高职保险专业不像其它技能型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进行产品生产或提供技术服务。因为高职保险专业学生需要充分融入社会进行实践,需要长时间的业务能力积累,短暂有限的时间是不能体现高职保险专业学生水平的,这使保险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得到不到社会价值尺度的认可,使高职院校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成果很容易被忽视。
二、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建设方法
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保险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统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实践保险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目标,使学生在逐步加深对保险专业了解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的保险业务技能。具体来说,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按照学做结合的思想,高职保险专业应当创新实践课程体系,使高保险专业学生的培养获得新的实践路径。例如,应当加强课堂实践操作环节,使每学期都有一定时间段的校内实训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做到边学边练,用实践来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用实践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要使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实际操作、情境模拟教学、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环节应当成为课堂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
2.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为了促进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蓬勃开展,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培养,要在现有理论教师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实践型教师。首先,使保险专业的教师与保险企业对接,使理论课程教师全面熟悉一般保险业务。其次,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保险专业管理人员到校园担任业务指导教师,从而带动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利用这些外聘人员的从业优势,可以提升高职院校保险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保险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校外实习基地应当充分依托行业协会和优质保险企业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广泛合作。首先,要让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岗位实习工作,让学生轮换熟悉保险业的各个岗位,从而使学生对保险业的各个部门有基本的认识。其次,为学生安排较长时间的岗位实训,要分阶段、分主题的锻炼学生的业务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第三,校外实习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既可以使用集中实习,也可以使学生分阶段进行实习,从而使学在阶段性的丰富理论知识后再进行更深入的岗位实习。
4.大力倡导职业证书教育
随着我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完善,保险从业人员必须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指导,使行业协会授权高职院校可以对合格完成保险专业学习的学生发放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立,也可以极大的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实践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项目时,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形成较好操作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结语:保险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出发,应当完善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当采用创新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校外培训基础和倡导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制度,促进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