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壁虎借尾巴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壁虎借尾巴故事

小壁虎借尾巴故事范文1

[内容]

             点评  王秀荣

            [教学目的]

    1.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点等有关科学常识,并受到文明礼貌教育。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课文提供的知识和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

          墙上爬行,专吃蚊蝇;

          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图。师: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尾巴故事

    【评: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绍有关知识,然后由壁虎自然引出课题。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评: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第1遍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确, 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2.第2遍读课文,指名7个学生,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音读准,尽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后老师正音。

    3.第3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边读边想,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师:我们读了3遍课文,每遍的要求一样吗?

    【评: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此处设计的三读课文,各有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的指导。】

        三、深入学习,读议课文

    1.出示图一:大家先看一看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思考: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

    (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故事范文2

一、营创一个有利于孩子能多说的良好气氛

创造心理学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阻碍思维创造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则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点,离开了勇敢,就没有求异思维,没有想象,没有独创。

首先,创造需要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勇敢的个性,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课堂实况来看,勇敢的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思维活跃,能充分地展现自我。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让他们说说开学前曾到哪里玩,玩了什么。自己事先作示范,然后引导学生

自己说,学生很感兴趣,纷纷举手发言。息课上,有意识地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当学生说得条理不清或出现错误,老师先别急着否定,应及时加以指导,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能说多少就多少。只要学生的口开了,就是心理素质训练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要有计划地结合语文教材,让学生多听儿歌、多背古诗、多说简短的故事和多记文章精彩片段,欣赏一些好词佳句。学生一旦具备了基本阅读能力后,在介绍课外儿童读物,开设小图书馆,吸引学生自由阅读,摄取多方面知识,为培养学生思维发散作准备。第三,在教生字理解字词意思时,要根据有的学生信息通灵,有的喜欢奇闻怪事,有的阅读面广,常爱说故事,还有的好背古诗、儿歌等特点,依照科学进程,让他们充分显示勇敢的特性。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创设一个有利于创造性学习的环境。

二、抓住每一个细微的学习之处是开发创造思维的前提

创造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首先要有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应从整体着眼、从细处入手,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培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锻炼创造意识、增长创造才干的机会。例:我在《秘密学习》这课时,为使学生加深对文中"敌人常常窜到村里来"的理解,我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不说敌人"突然跑来"而用"窜"。有的学生回答,敌人和老鼠、狐狸、小偷一样,专干坏事,所以用贬义"窜"字;有的学生说敌人比老鼠更坏,还会杀人放火;还有的说敌人是日本鬼子,是侵略者。经过这样讨论,不但让学生进行了形象思维训练,还进行了抽象思维的训练。尽管有时学生的"发现"显得幼稚可笑,如学"冬瓜"一词,一个学生说:"冬瓜是夏天的蔬菜,为什么叫''冬瓜''不叫''夏瓜''呢·"另一个学生说:"夏天的瓜可多啦!有西瓜、南瓜、香瓜、菜瓜……冬瓜改名''夏瓜''的范围太大。"只要抓住学生学习的每个细微之处,点燃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就可以开拓思维,获取真知。

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求异思维训练

小壁虎借尾巴故事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教育教学;锦上添花;绿叶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课堂由教室扩展到了天涯海角,延伸到了上下五千年。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大大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并借助形、声、色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了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营造快乐课堂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超越时空,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求知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写景的课文很多,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可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空的概念,很多景点没有身临其境,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与文字产生共鸣,学生也就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巧妙地运用多种多媒体手段超越时空,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转换为鲜艳的色彩、鲜活的画面展现给学生,形成听觉、视觉的冲击。真正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景,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五彩池》一文,五彩池不仅形奇,还色奇。尽管课文描述的景色非常美,我也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诱导学生,学生也反复诵读优美的语言文字,但体会五彩池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五彩池的风光,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及恰当的解说,学生顿时被深深的吸引,高兴得直拍手,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哇!五彩池真神奇呀!今年假期我一定去看看!”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学起课文来也劲头十足。

二、视听并茂,趣化课堂氛围

小学课文文质兼美,渗透一定的科学道理。多媒体课件视听并茂,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小壁虎借尾巴》围绕一个“借”字而展开叙述的童话故事。教材拟人化安排了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情节。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动物尾巴的用途。它们的情境相互有联系,段落结构相似,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上课伊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观看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动物们的形象声音让孩子沉醉其中。这时趁势提出: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动物尾巴的作用特别感兴趣,马上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学习中,对探索壁虎尾巴的特殊性特别感兴趣。真是趣味横生。

在读题质疑后让学生观看小壁虎借尾巴全过程的课件演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为什么借?向哪些动物借?结果怎样?都能很好的解决。对课文的大致了解后,我为学生设计了给动画配音的环节:小壁虎向动物们借尾巴会怎么说?它们又该会怎样回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向别人借东西的经历,将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演译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乐。

三、创设意境,丰富审美感受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素材,但由于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因而影响了审美情操。多媒体技术能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制造课堂结构的小环节,形成一个动静和谐场景,有效的叩击学生审美意识的发散、提炼、深华。

执教《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先播放鸟的天堂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鸟的天堂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

四、拓宽视野,激发创造潜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媒体电教手段从不同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形成学生大脑皮层多个兴奋点,达到了多方位激发学生创造潜力的效果。

1.再现情境,培养想象力

如《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羸只拉弓不射击就把大雁射下来不理解。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多媒体演示大雁落下的过程,大雁的嘶叫声及拉弓声响彻教室,学生的观察思考也聚集在这响声。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创造性地想象和合理的推测:更羸听到大雁的叫声格外悲伤,才断定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只拉弓不射箭,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想加快飞行的速度。可适得其反,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学生观察动画,自己领悟,找寻到了答案,不仅突破了重点,还焕发了学生的创造力,领略到了造创的愉快。

2.提出疑问,发展求异思维

小壁虎借尾巴故事范文4

一、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如我教《小壁虎借尾巴》时出示课题,指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学生提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的尾巴为什么会断呢?它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这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寻找答案,在看书时发现疑难问题可以讨论,学生读课文后,又问“小壁虎为什么爬在墙上不会掉下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痛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掌握了一些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二、发散教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采用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不人云亦云,敢于想它人之未想,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升华挖掘出新的答案,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愈来愈大,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方面发展,例如:回答一些灵活题目或给课文分段,讲段意,只要学生思路正确,答案必然百花齐放,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齐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使乌鸦喝到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我有更好的办法,乌鸦可以找来一根空心的管子就可以象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水”。有的学生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斜着放,就可以喝到水了”……学生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引导结合当时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狼和小羊》后,引导想象,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同学们跃跃欲试,大多数学生都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了种种逃脱的办法,没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学生设想小羊不停啼哭,喊妈妈,唤起了母狼的爱子之情,狼不但未吃小羊,还给小羊奶吃。总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的脑子里诞生了,教师相机点评,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营造气氛,激发思维兴趣

小壁虎借尾巴故事范文5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如今我国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悬念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对悬念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语文教师需要注意悬念的设置要简单、形象,避免因为悬念太过高深,而致使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教师在创设悬念情境时,要循循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学内容中,再抛出事先准备好的悬念,激发学生对悬念的兴趣,从而使悬念发挥作用。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成语“惊弓之鸟”时,可以先用故事进行引导“在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有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有什么方法可以将这只大雁从天空中击落,而使这只大雁身上没有伤痕。”学生纷纷回答,可以采用弓箭将大雁射下来、采用麻醉枪将大雁击落、采用强力弹弓将大雁击落等。教师此时可以鼓励学生想法非常丰富,但教师要提醒学生这些方法均会使大雁身上出现伤痕,因此不可取。此时学生会质疑教师,认为无论用什么方法均会导致这只大雁出现伤痕,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看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及典故,让学生带着质疑学习成语,从而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印象。该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促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创设剧本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且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比较符合小学生兴趣的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将其创作为表演剧本,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学生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会仔细研读课本内容,揣摩不同角色的心理,更进一步理解课本内容的内涵。

如教师在教学《月亮的心愿》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剧本的创作,丰富课本内容中每个角色的形象,让随后的学生表演更加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设置背景,并担任旁白的工作,“夜幕降临,月亮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来到人世间,看看有哪些欢快的事情发生。它悄悄来到了小明家的窗户边,看到小明正在往书包里装零食。”此时表演小明的学生自言自语“明天就要去春游了,我一定要带上好多好吃的零食和大家分享。教师继续旁白……。当故事表演完后,不仅表演者会深陷在故事情境中,观看表演的学生也会感受到该种教学方式的生动性和有趣性。创设剧本情境的表演方式,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创作中和表演中,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语文素养。

三、创设辩论情境,利用学生好胜心理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事物会产生相同的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同一事物不同看法的特征,引导学生辩论,通过观点的交错,促使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课本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创设辩论情境,可以有效营造紧张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比较亢奋的状态中。同时学生在辩论环境下,会充分活跃自己的大脑,开拓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观点,设计两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辩论。“是蛇让小壁虎失去了尾巴,为什么小壁虎要向其他动物借尾巴呢。”学生根据此问题会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小壁虎胆小怕事,不敢向蛇要回尾巴,只敢向性格比较温顺的动物借尾巴。另一派则认为壁虎懂得保护自己,只向自己的朋友借尾巴,看重了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有的学生认为乌鸦非常聪明,懂得用石头将瓶子的水位升高。有的学生则认为乌鸦非常笨,只肯通过慢慢扔石子的方法提高解决自己的口渴问题,如果自己是这只乌鸦,一定会还没有喝到水就口渴而死。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角度,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争论点组织辩论,让学生根据题目“乌鸦通过向瓶子中扔石子的方法喝到水,是笨还是聪明”进行辩论。在学生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见解,根据课本内容看到乌鸦的智商,评价乌鸦是笨还是聪明,从而让不同角度的学生均能够慢慢理清自己的思路,从而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小壁虎借尾巴故事范文6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81-02

一、巧揭题,激兴趣

学生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和探索新知识,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巧设良好的开端,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营造了口语交际的氛围,调动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说话欲望,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比尾巴》一文,揭题时问:谁能说说公鸡、鸭子、兔子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谁又能说说猴子、松鼠、孔雀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比一比,谁平时观察得最准确、具体。又如《菜园里》一文,导入新课时问:那么认识哪些蔬菜呢?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这就把文中描写的景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距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训练了说话。

二、活授课,巧点拨

1.在学习生字中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字形的能力。在识字教学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分析字的音、形,巧记生字等方法,用字组词、扩词外,还应该注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或推选小老师,谁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这位小老师请教,小老师耐心详细地回答,以此提供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教师再点拨,并用口语交际的要求加以规范,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品析重点词语中进行口语训练,强化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柳树醒了》一文中写道:“春雷跟柳树说话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春燕跟柳树捉迷藏啦……”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品析这句话: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呢?能调换着用吗?结果,学生抓住“说话”、“洗澡”、“梳头”、“捉迷藏”这些重点词,体会到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象写活了。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春游中看到的景物,说说春天里还有哪些变化,以加深学生对春天的认识。

3.在理解重点句子中进行口语训练,发挥学生想象的能力。如《四个太阳》一文中写道:“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噢,画个彩色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生活的经验,想象一下:小作者为什么会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这样,学生在发挥想象能力的同时,不仅进行了说话训练,而且也认识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又如《借生日》一文中,可抓住妈妈说的话“我忘了”进行质疑:妈妈真的是忘了自己的生日吗?那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体会到父母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并懂得了从小就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4.在欣赏插图时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有六幅精美的插图,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没了?它先后向谁借尾巴?它借到了吗?为什么借不到尾巴?后来为什么又有尾巴啦?指导学生有顺序地仔细观察画面进行说话练习,既直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意图,又能学习到小壁虎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

5.在领悟结尾中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小松鼠找花生》一文结尾是这样写的:“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让学生自由讨论,弄懂小松鼠为什么会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的原因。又如《自己去吧》一文最后一句是:“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小鹰是怎样做才学会飞翔的呢?文中只字不提,这就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大空间。学生们不仅能想象小鹰如何刻苦学会飞翔的过程,而且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也要向小鹰学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从小下苦功学好本领。

6.在续编故事中进行可以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教完《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后,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小灰兔变得勤劳了,翻土、播种、拔草、施肥,白菜、萝卜多得堆满了屋子;也有的说小灰兔又从老山羊那里要了白菜,还是什么活都不想干,饿了就吃要来的白菜,结果后来菜没了,饿死了。再如教完《两只小狮子》后,可让学生想一想:听了狮子妈妈的话以后,小狮子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自由想象,续编故事,这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精练习,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