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1

1 教读经典诗文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对经典诗文产生畏难情绪很多是因为不会读,读不懂。因而教给学生诵读方法是培养诵读经典诗文兴趣的根本。

1.1 读准字音

多数经典诗文年代久远,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差距很大,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字的读音和意思小学生比较生疏,容易读错,影响了诵读的流畅性,无疑增加了学生诵读的难度。要降低诵读的难度,激起他们对经典诗文的兴趣,必须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学生对《弟子规》中, “挞无怨”的“挞”、“断机杼”的“杼” 等字的读音比较生疏,多次读错,影响了诵读的流畅性。尽管“素读”法倡导“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但是碰到这种情况,我会着重指点,教学生查字典读准字音,有时还通过小故事理解词义,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文,只有这样才能敲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兴趣之门。

1.2 画面感知

一首好的诗就是一幅绝佳的画,正如常言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我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悟诗的意境,描绘其景象。如在教郑板桥的《竹石》一诗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他们大胆地发挥想象,每人画出一幅“青竹图”,青翠的岩竹跃然纸上,此时无声胜有声,坚韧顽强的岩竹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我还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在辅助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而又隐含的诗意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带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情境中去感悟,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环境里欣赏诗歌,感悟、体会诗歌所蕴涵的人文美。

1.3 身教感染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学生对古诗文感兴趣,那么首先教师要丰厚自己的诗文底蕴,提高对古诗文教学价值的认识,教师自己要多读古诗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教师倘若能随口背诵许多古诗文,就能感染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对古诗文感兴趣了。

1.4 古文今读

1.4.1 在舞蹈表演中品味诗情。在哲学家,美学家的眼中,舞蹈艺术已经升化为一种生活,甚至生命的艺术。在文学家眼里,诗其实就是生命,是人的生命中那个最美、最真的化身。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何不把两者合二为一呢?我做过这样的尝试:《静夜思》《春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篇已经进入音乐课本。我先让音乐老师教会学生唱,再请艺术老师教学生舞蹈。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感受到了《静夜思》中,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春晓》中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进而感受到了词人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

1.4.2 在旋律中诵读激发兴趣。这种诵读方法的灵感来自我班学生的古诗改词:《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买来杀虫剂,蚊子死多少。”我听起来觉得很有意思,决定让学生给他们喜欢的歌曲填古诗词。根据诗歌表达的不同情感选择不同的旋律。如《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用的旋律是《春天在哪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采用的旋律是《小白菜》……由于所有的给旋律改词用是都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会唱的歌曲,所以孩子们在诵读吟唱古诗的时候兴趣盎然。

1.4.3 在诵读中配上动作感受诗文意境。

把每首古诗文都编成舞蹈搬上舞台表演难度很大,但如果把舞台搬到教室,搬到课堂,在诵读中配上舞蹈动作,孩子们读古诗更有兴趣,对古诗的理解更深,背诵起来更容易。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受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野径”“江船”“红湿”“花重”等意境,在诵读时配上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尽管孩子们的动作不尽相同,但他们情绪高涨,在比划中读,在读中比划,把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了。

2 营造诵读经典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香的熏陶。只有通过阅读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室是学生学习的摇篮。创设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努力让班级成为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乐园。

2.1 建设书香班级

建设书香气班级,我先是创建班级图书角。让班级充满书香,首要条件是要拥有足够的图书,为此,我让学生保证人手一册图书,把自己已经看过的图书捐出来,先是自己带头,捐了十多本图书,不到一周的时间,我班的图书角摆满了四层图书。同时,我们还在书柜上贴上了“我读书,我快乐”的小标语,让小小的书柜鲜活起来了。其次是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有神”、“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读书成为终身的必需,让读书成为永远的习惯” 等经典诗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三是在教室后边的“学习园地”栏里,展示学生的作文,绘画等优秀作品。四是教给学生“插针读书”的方法――早午晚诵读。每日用早餐课前十分钟时间读诗词解诗词;下午上课前抽十分钟吟诵,晚上在家抽十分钟巩固诵读。通过加强了书香班级的建设后,我发现课余时间,班里不再那么吵闹了,更多的是看到同学们流连图书角旁。

2.2 开展实践活动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2

为了让孩子们爱上诵读,班会课上,我捧出《千字文》《资治通鉴》《史记》等,在故事中讲述秦朝为什么会灭亡,为什么说《资治通鉴》是历代兴衰、君王得失的一面镜子……在信手拈来的背诵中让孩子感悟唐诗宋词元曲的柔媚与豪迈。我背得兴趣盎然,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朦胧中明白了多读名篇、多背经典的重要性。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我在班上开辟了“诗文角”,开展每周一诗(文)活动,诗文都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或背、或读、或演(老师协助,学生自己策划﹑演绎诗文中的情景),学生用自己的形式展示对经典诗文的理解。我还将《弟子规》歌曲、集体诵读视频、《赤壁之战》等经典影视作品请进课堂,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不少孩子眉飞色舞。在一节阅读课上,我看似无意地把自己长年累积的几十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带进了课堂,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了我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对文学片段的点评,看着那厚厚的本子,同学们惊愕不已。我告诉孩子们:“读书,永远不嫌迟,只要现在开始,就不算晚。”那节课,我敞开心扉,畅谈着我的读书体会,我还承诺,哪位同学若像老师这样,多读书且善做笔记,我将把心爱的笔记本赠送于他,这些话犹如一剂兴奋剂,让他们跃跃欲试,纷纷有了与诵读经典同行的计划。

二、书香环境受熏陶

放眼望去,我们学校随处可见的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我引领着孩子们关注每一块会说话的墙,召唤学生品味这些积淀着圣贤结晶和人格光辉的经典作品,置身于浓浓的书香氛围,比一比谁记住的内容最多,谁是生活有心人,并在阅读课里以打擂台的形式开展比赛。于是,一个个手持笔记本的身影便流动在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激烈的比赛场面与争先恐后的紧张感令他们至今难忘。为了让更多的资源共享,我动员同学们通过以“献一本看多本”的方式成立了班级“图书漂流站”。教室里,最醒目的莫过于摆置在角落里的简陋小书橱,里面摆满了来自同学们的各种书籍,营造了一个温馨的书香小屋。每位同学都把自己最心爱的书推荐给大家,并互相借阅,密密麻麻的借书记录见证了同学们的读书热情。

三、班级课程重坚持

我依托校本课程这一平台,设置了班级必背篇目《必背古诗七十首》《笠翁对韵》,引导学生秉文诵读、明理导行、成诵践行。每周一、周三早晨,同学们便自觉拿出必背书目大声诵读,为了赢得“经典诵读形象小天使”卡片,为了在过关达标升级名单中榜上有名,他们你追我赶,背诵经典蔚然成风。每天中午,同学们们都会在教室里专心地阅读着心爱的书籍。这是我利用学生中午来校至上课这一段时间的空白,引导他们进行的午间共读。为了使学生天天诵读,日日接触,达到入口、入耳、入心,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我积极倡导“亲子共读20分钟”活动。

四、情趣活动促发展

课外活动是自由驰骋的天地,是张扬个性的空间,为了让同学们的诵读热情持之以恒且日益高涨,我通过一个个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活动展示他们的诵读成果,激励着他们徜徉书海 。开展赛诗会、诗文擂台赛、古诗接龙等活动,“共沐书香、走进经典,徜徉书海、快乐无限”,一期一期的读书汇报会,为班上的孩子搭建了展示才艺的平台,小组配乐诵读令人激情飞扬,精彩纷呈的情景剧、你追我赶的游戏、与众不同的歌曲演绎等表演惟妙惟肖、酣畅淋漓,让教室里掌声如雷,同学们在诵读经典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表达着对经典的理解。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3

【关键字】经典诵读 培养情操 提升能力 教学相长 和谐社会

【正文】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像丝雨一样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了“进人耳,入人心”。时刻指导着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华少年。

一、传诵经典,培养高尚情操。

司马迁曾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诵读经典,是接触、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并与之共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感到屈原那颗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高洁之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们看到陶渊明那颗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平常之心,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谁不为李白人格的独立清高而仰慕!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谁不为范仲淹那大度宽容的人道主义情怀所感动呢?……诵读经典,口惟心诵,咀嚼体悟,共鸣感情,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着精神原动力。诵读经典,欣赏中华千年文明最精美的结晶,含英咀华,探寻意境,感受萦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沉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与宇宙哲理,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世相的洞察力与感悟力,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淡泊,使灵魂净化。

二、传诵经典,提升文学素养,强化阅读能力。

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显著增加,可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古典文学的阅读。读不懂自己民族的传统经典书籍,那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啊!接受过几年经典教育的儿童,头脑中装有几万字的传统经典,就为孩子古典文学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孩子再读古典文学也就不困难了,孩子没有困难,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孩子读古典文学没有困难,那么读白话文还会有问题吗?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典诵读可为孩子写作和言语表达引经据典提供丰富的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胸有万书,下笔自有神!经典教育还可以学习到古人的逻辑思维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大大提高孩子的语文程度。

三、传诵经典,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共同诵读经典是一个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美妙时刻。“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看到老师如此乐学,怎能不提起诵读兴趣呢?

经典诵读,还有助于我们优化技能,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做一名纯粹的教师。技能的优化,需要坚守与超越。坚守是优化的前提,没有成功经验的坚守,优化就失去了基础,而超越则是优化的本质。“人的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这项学生活动的开展,需要“平等中的首席”领读,需要全校氛围的熏陶。在必要的时候,把阅读上升为诵读内心体验外化为外部情感,进而可以通过你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回低转,变成一声声动人的船歌,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引人入胜,你的诵读技能就在此时被不断超越。

四、传诵经典,促进社会和谐

“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为贵”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现代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和谐社会” 等,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我校经典诵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学习上的成功,使得国学教育从学校唱独角戏,逐步演化成了一个“小手拉大手”的全民文化工程,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影响下,自觉地加入到了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来。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4

关键词:书香校园;精神振奋;幸福快乐;惟妙惟肖;豪情壮志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81-01

2014年的第十二届人大会第二次第三次会议上,总理分别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值此我市积极响应党的十号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创宜居城市、文明城市的大环境下,我们实验小学也在努力打造文明校园、书香校园。

阅读很重要,对于庞杂阅读书目中精挑细选有益书籍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永恒不朽的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历久弥新。据教育专家论证:长期诵读经典能够提高专注力、提升记忆力、激发阅读兴趣……

一年前校长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为孩子们印发了经典诵读书,看着孩子们人手一本散发着墨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典书真为孩子们感到喜悦和幸福,从此我把这本书视为珍宝和孩子们共同踏上了经典诵读的征程。

坚持每日晨诵:每天孩子们到校后或领诵或齐诵或师生对诵或生生对诵或小组背诵。踏进校园,你会被朗朗的书声,抑扬顿挫的腔调,一本正经的端书姿势,摇头晃脑的读书情态所吸引所陶醉,听着听着看着看着,你会感到精神振奋、其乐融融。

经典阅读是个沉静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可使书中文字活起来充实我们,还可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

关注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展演:经典诵读展示课上,我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提升为主要目标,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愉悦的感受诵读形式的丰富多彩;了解诵读内容的博大精深;领悟诵读心情的喜怒哀乐;积淀诵读情感的五味杂陈。

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全神贯注、身心愉悦地背诵或吟诵或表演或配画或仿写或分角色表演经典的场景时,我感受到了经典带给孩子们的幸福快乐。

更令人欣慰的是小组内学习兴趣高涨的优秀生还主动组织、帮助那些学困生。有几个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却对经典诵读情有独钟并且自告奋勇地到台上表演。

看到孩子脸上久违的笑容,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我们要静待鲜花盛开的美丽时刻。同时也感受到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蕴涵道理的深刻,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学会温柔的坚持,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到来,等待生命地慢慢成长。

是呀,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我们不要抛弃不要放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的享受经典带来的快乐。

积极备战大型经典诵读展演:每学期末,我校都要组织《庆六一》《迎元旦》《迎端午》等经典诵读展演,老师们不辞辛苦地带领学生精选诵读内容,编写精彩台词,一遍遍排练、一遍遍修改,展演由每班的十几个人到全班同学一个不落,由三四分钟到六七分钟,要求越来越严格,规模越来越宏大,表演越来越精彩,内容越来越丰富……

许多生动形象的表演给我们实验小学的师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低年级的儿童情景剧《摇篮曲》、古诗联唱《春晓》《悯农》等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稚气未脱,表演有板有眼,朗诵有情有味;中年级朗朗上口的歌表演《九与酒》,惟妙惟肖的科普诗联唱《蜂》《蜗牛》等让我们感受到学生的表演妙趣横生,充满了生活情趣,充溢着生活探讨;高年级诗歌朗诵《沙漠》w西部畅想》更是表现了西部天堂的美丽雄浑、灵秀狂悍;诗歌表演《》《西江月・井冈山》让我们感受到气势豪迈、胸怀宽广;歌伴舞《卢沟谣》《少年中国说》《骄傲,我是中国人》更是掀起了同学们爱国爱民实现中国梦的豪情壮志。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5

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有识之士提出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想通过诵读经典来催发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文化进步。由此可见,紧抓经典诵读活动,对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何谓“经典”?什么样的文化才被称为“经典”文化?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篇中这样写道:“经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而“典”,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典范。因此按刘勰的解释,“经典”讲的就是天地、宇宙等恒久不变的规律,是我们先辈对于万事万物所总结出的真理,是历代祖先智慧的结晶。

中国有句俗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强调诵读重要性。宋灏江先生在《古为今用,贵在取舍》中就曾这样评价诵读法:“这种方法是人们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的具体表现,诵读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增强语感,陶冶情性。”宋灏江先生准确地归纳诵读的作用即通过诵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再加上诵读的主体是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就形成了“以诵读辅经典,以经典助诵读”的培养模式。将经典与诵读完美结合,即“经典诵读”:经典是内容,诵读是形式,没有内容就没有形式,没有形式也就没有内容,只有将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一、经典诵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经典与诵读的结合所带来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的词汇量大增,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大大加强,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思维能力、阅读兴趣。诵读一部经典,可以认识数千个汉字,并且能奠定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总之,经典诵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且为“我”所用,终身受益。

经典诵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教师应该介绍一些“经典”来作为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材料。因为“经典”文章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容使得它的鉴赏价值经久不衰。而且,经典作品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些低俗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经典诵读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这方面也是很有价值的。

经典诵读能够培养或提高学生们的语感。学习每一种语言只要能够抓住语感,那么学习起来可谓得心应手,汉语也是一样。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经常会这样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这个答案,但我感觉就是它。”这种自信源于他们的语感。语感其实就是对语言与语境的关系的感受,是对言语行为意义的感知。从语感训练的规律来看,经典诵读无疑是符合其语感培养规律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于经典内容的深刻,学生的感悟不断加深乃至终身受用。如诗人冯至就说过:“我在童年时背诵过一部《论语》,半部《诗经》。当时的确很痛苦,可是成年后渐渐了解其中的含义,也像吃橄榄一样,苦后有余甘,如今我并不后悔在儿时读了那一部半书。”

第二,由于“经典”内容的美妙性,学生对其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在诵读经典上。在诵读过程中,经典的优美语言便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经典中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从而能够进入“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美妙境界,形成学生的语感。

所以,诵读经典是培养语感、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学生更好地品味经典的有效方法。

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生品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兴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书籍阅读量的减少,造成了文学语言的缺失和语感的陌生化。同时,网络带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快捷式、浏览式,只需迅速抓住主要信息,无须逐字去看,更不要求准确,导致高中生在阅读时无法沉静、难以专注。

我们常常追问:为什么我们培B不了大师?大师是由深厚的人文素养积淀而成的,因此,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应当成为人的培养目标,这是基础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经典诵读正承担了这样的责任。

我们所阅读的中华经典代表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健康的最佳食粮。诵读经典,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中华传统的美德。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我们学到了“仁爱”,从《鱼我所欲也》中我们学到了“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洒脱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怀和凌云壮志……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而这些是在放弃诵读、整日跋涉于书山题海的传统课堂上根本无法落实的。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诵读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懂得真、善、美,假、恶、丑。

三、经典诵读实施的策略途径

经典诵读在于读,我们利用晨读、午读的时间,各班根据安排情况,开展了自由读、表演读、个别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每年学校的校园艺术节、书香文化读书节,我们均安排了篇幅较长的配乐经典诗文诵读表演,为平日在各项经典诵读活动中的优秀者和活跃分子提供展示的舞台,为全校师生奉献一场经典诗文诵读的视听盛宴,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独特的诵读体验,以调动兴趣,增强诵读效果,提高诵读实效。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6

采访得知,近年来,安定区新集初中立足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用和谐的校园文化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文化浸润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并取得可喜的教育教学成果。

视觉熏陶:建设一面文化的墙

多年来,安定区新集初中本着“民主管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致力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用于校园的改造和美化。先后制作宣传版面20多幅,形成校园文化长廊,并在教室外墙等醒目位置悬挂古代圣贤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品读经典诗文,欣赏名言佳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正让每一面墙壁都发挥育人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还在校园内外栽种了大量的常青树木、四季花草,置身其中,给人以生机勃发、意气盎然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教室是学生们播种梦想和记录成长的殿堂。学校充分发挥教室潜在的教育作用,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教室布置,要求各班以“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个性形象。每个班级都有个性化的班徽、班级口号,有学生作品展示栏、公告栏、小组学习评价表等展示学生个性或优点的专栏,教室布置整洁、新颖。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感染和文化的熏陶,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诵读经典:书香芬芳传承中华魂

在校长陈德俊给学校师生的寄语中,记者见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在书香校园里读书、思考,丰富思想;我们在心灵沟通中对话、感悟,品味生活;我们在求索之路上实践、发展,积淀人文精神。读书,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读书,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更健康!”这是他对校园开展读书活动的独到见解。

2010年以来,陈德俊便把建设人文书香校园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切入点,积极倡导新的教育理念――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校园生活,致力于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中拓宽视野、感悟人生、学会思考、快乐成长,以此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让校园成为师生终身留恋的家园。

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流动图书角,为读书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并要求教师立足课堂,通过兴趣培养、情境创设、学法指导、典型示范等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同时,学校每天的大课间活动除了韵律操之外,还有全体学生表演的国学操,边做操边集体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等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已成为学校精心组织开发的校本课程之一,每周各班级都有固定的课时、由老师指导开展集体诵读经典古诗文、自由阅读名作名著、背诵语文教材中的名段名句等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与品牌。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进一步推进读书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各类读书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举办读书演讲和诗文朗诵比赛。“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朗诵会、“责任・感恩”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诵水平。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市县各级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征文活动及作文大赛,先后有60多名师生在各级诵读及征文比赛中获奖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浓厚的书香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品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创设了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艺术教育:人人参与结出硕果

2012年以来,新集初中又开发了《竖笛演奏》校本课程,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上,七八年级200名学生集体演奏《大海啊故乡》《友谊地久天长》等曲目,整个校园飞扬着悦耳动听的旋律,徜徉其中,有种灵魂涤荡、神思飞扬的感觉,学生也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为全面展示学校艺术教育取得的成果,为学生的才艺展示和全面发展搭建一个平台,学校坚持每双周星期五下午举行一期“精彩30分”师生才艺展示活动,这已成为发掘学生艺术才华的舞台和成就学生艺术梦想的“星光大道”,每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迭起!七年级学生梁雪倩说:“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既减轻了我们的学习压力,带给大家快乐,又让同学们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喜欢我们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管理者认识到,教育的真谛是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个性,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如果学生是块金子,就应让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如果学生是一块矿石,我们就要把他们锤炼成坚硬的钢铁;如果学生是一把散乱的泥土,也同样有责任把他们锻造成建筑的砖瓦!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得到开发和培养,是新集初中的育人目标。为此,学校提出了“艺术熏陶、特长育人”的育人策略,在教学管理中展和谐之美、扬学校特色之长,在学生发展中显个性之美、扬学生艺术之长,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学校依据学生现状和师资优势,提出了“低起点、严要求、小梯度、中步走”的艺术课程教学思路,对文化成绩一般但在艺术方面有潜质和爱好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文化课之余,加强艺术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一大批艺术特长生脱颖而出,考入各类高中或艺术院校,“艺术熏陶、特长育人”的办学特色已初步形成。学校每年都积极开展师生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书画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给师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形成了和谐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学校艺术活动已经步入了经常化、规范化、多样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