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1
隆明洋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很多,如:中药、春节、古典乐、四大名著、神话故事、糖葫芦、毽子、古代名人、皇泽寺、明月峡……
在汉族节气中,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每到春节不管老老少少晚上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晚上八点看春节晚会,零点左右家家户户开始放烟花爆竹。这些来历是: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年”怪兽每这天就要出来伤害人。有一位神仙说“年怕放炮,怕红色的东西。”当年看到家家户户挂红,放炮就吓得不敢来了。到了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的贴春联,放鞭炮。人们也把这天定为过年,于是这就成了风俗。
我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走亲访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也不用做作业;只要玩的不过分大人们一般都由着我们,爽快的很!随便在长辈面前发挥一下,就能获得一个大红包。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2
【关键词】动漫;传统文化;文化缺失
Abstract: As China's animation recent years to develop industry in China has formed a preliminary scale.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imation works, a lot of animation production base in China earth came into being. But careful study of difficult to find in this great anime is difficult to have a good exemplary works of various animation production base production center also did not form their own style and sadnes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henomenon in the end is what causes it? Traced culture, especially with the lack of separation of the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animation industry is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lies.
Key words: Anime;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e is missing
0引言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 现可考证,该词语出处为1993年创办的动漫出版同业协进会与1998年创刊的动漫资讯类类月刊《动漫时代(Anime Comic Time)》,后经由漫友杂志传开,因概括性强在大陆地区的使用开始普及起来。在中国以外,并没有此种说法。国外习惯性将动画(anime)、漫画(comic)、游戏(game)三者合称作ACG,或加上轻小说(novel)合称为ACGN。其实究其根源我国对动漫艺术的贡献更早,皮影戏就是其中最有力的佐证。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皮影戏不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他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完美的结合了起来。现代动漫虽然不是发源于中国,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对动漫的创作与发展必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到动漫就不能不提到动画,在过去近100年的世界动画史中,欧美出现了如保罗・格利牟、卡洛林・丽夫、约翰・哈拉斯、沃尔特・迪斯尼特等动画大师,在中国,则有特伟、“万氏兄弟”、等老一辈动画家,他们无疑是动画创作领域最耀眼的明星。 在20世纪中国动画也创造过辉煌的的过去。对于观众来说《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等都是我们曾经百看不厌的经典,
1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
古老的文明,丰富的文化遗产,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曾为我国的动画制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养分。《大闹天宫》为那个时代的每个男孩子女孩子实现了叛逆之梦和英雄之梦。《大闹天宫》的造型设计不同于国外动画作品人物的无基础夸张,其造型灵感统统来源于传统文化,京剧造型、敦煌壁画、门神……都是人物创作的源泉,每个人物造型都有据可查、有案可找,整套人物绘画大大张扬了中国特色和民族个性。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三个和尚》的讽刺故事,用最最简单的线条、最最简单的形式,做了最充分的表现,整部作品没有配音,音乐只是简单的几声木鱼敲击声。这种表现模式恰恰同佛家万事皆空及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的道家思想完全契合,很好的适合了国人的欣赏情趣,在简单的叙述之中将观众带入中国文化的意境,让人不舍得遗漏一个镜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水墨画借助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水墨画具有水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1]。《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利用水墨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动画的代表作之一,看这部作品好像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琵琶和古琴乐声悠扬,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勾画出抒情优美的水墨世界,这种意象效果能,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这部片子打破了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模式,恰恰是这种打破使得中国画和动画这种表现方式做了很好的结合,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使得这部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各种文化的成功融合与包容使这部作品获得多项国际殊荣。
2当前中国动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传统文化的缺失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普片存在不足,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只关心数理化,而很少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一代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这种背景下,当外来动漫进入我国时,我国大批的青少年极易产生盲目迷恋的现象。尤其是对美日韩动画的缺少价值观的、空泛的没有目的的盲从与追崇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面对这种情况,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国产的动画片的发展越来越困难,很难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很难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这看似是市场因素所致,但其根源则除了近一代人的传统文化缺失以外,更加严重的问题是我国当代动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动漫制作过程不是产品生产流水线,动漫作品不仅仅只是商品,她还是教育与文化传播的使者,因此一部没有优良文化传统内涵的作品,最多只能是一顿视觉快餐,它是没有营养的,更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很多动画创作者不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学习,不重视市场竞争所掩盖的文化价值内涵,盲目拷贝美日韩的动画的外在形式,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这种做法不利于青少年内心深处优良传统文化品质的形成,忽视青少年自身的审美与文化需求。
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扭曲与偏差是当代动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一提到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保留中华民族传统风格、本土化、民族化,许多人就认为是守旧的、固步自封的、落后的,和时展的步伐不相适应,而且这种认识在动画创作领域极具普遍性[2]。其实,这种认识观是片面的,有着悠久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来都是开放包容的,她海纳百川,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自身从来都是不断吸取外来有益营养,努力发展自己。应该说,善于吸纳任何外来优秀文化并进行再创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在历史文化长河的发展中,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嬗变正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2)中国传统文化与动漫创作的融合与并存
“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融贯中西,走民族化之路”,就是给当代动漫创作人前进的风向标、指南针。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宝库中有着丰富的动漫创作源泉,在20世纪60年代借鉴水墨画、剪纸、木偶、皮影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出大量优秀的动画片,震撼了全世界。
动画借鉴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造的有利条件很多,文化传承的血脉是创作出一部好的动漫作品不可或缺的也是无法割舍的。几千年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广泛而又浑厚的受众群体。在继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创作的灵感并非固步自封,不求创新[4]。我们是要充分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具有创新元素的优秀作品。文化上的借鉴与传承,并非是空洞的概念。任何文化创作都要有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如何在融入传统文化的基础山做到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确需要有识之士从研究入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从创作手段,文化传承、艺术融合等方面重新解读,使动画真正成为文化传播商品,做到既能获利又能获益。
(3)大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动漫产业的影响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源泉,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人类文明在进步,民族在发展,当然与之对应标志性产品“文化”也在不断进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中,我们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但这并不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相背离。相反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这种发展应用在动漫产业中,给动漫的文化积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动漫产业向着更加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3总结
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中华民做的宝贵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也不能抛弃他。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新的艺术形式从出不穷,但无论文化形式如何变化,优秀的,被历史所证明的文化传统都应该被继承。在当今动漫创作中更是如此,一部好的动漫艺术作品是有灵魂的,是有生命的,而这种灵魂和生命的创造者除了动漫创作者以外,更重的就是传统文化给予的血液。在中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动漫产业振兴腾飞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动漫作品长久生存,不断壮大成长的永不枯竭的血液。
参考文献:
[1] 陶雯.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动画发展探讨[J].电影文学.2010年9月.
[2] 田冰. 动画形象的设计、传播与传统文化复兴的研究[D].硕士论文.江南大学,2008年8月.
[3] 陈晓毅. 民间工艺形式在定格动画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 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5月.
[4] 陶雯. 中国动画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接受[J]. 文艺争鸣. 2009年6月.
作者简介:
张勇, ( 1 97 7- ) 男, 安徽宿州人, 硕士, 副教授, 从事软件工程、 图形图像处理的研究。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3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档案工作;档案保管;社会体制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在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形成的,必然是为封建经济和政治服务,为巩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服务。出于这种认识,就不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会对中国档案文化产生消极影响。
第一,传统农耕文化。
封建私有制最突出的特征是稳定、封闭和生产力落后。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物质财富极不丰富,从而形成了聚财、守财的小农思想意识。这种小农意识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念,衡量一种事物是否有价值,不是从对社会对人类长远利益有否意义,而是从自我的功利出发,对我近期有用的即认为有价值,对我近期无用的则认为无价值。
(1)反映在封建统治者的档案观念中则是保守、封闭、自私,为了维护皇权统治,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利用,都带有极大的阶级局限性,违反档案工作客观规律,任意歪曲、篡改档案内容,遏制不利于皇权统治档案的形成,甚至毁灭不利于其统治的档案。在政局稳定时,“以藏为主,秘而不宣”,视作祖传珍宝,一旦政权不保,档案必被其付之一炬,使档案成为旧政权的殉葬晶,表现出十足的小农意识。
(2)档案管理人员也视管理技术和经验为看家本领,而不轻易向外传授,不可能进行横向交流,更不可能写成文章广为传播,求稳怕乱的思想,也使其不可能产生一种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的开展档案工作。
(3)同时,一般民众由于自给自足经济的束缚,生产规模小,又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利,没有总结提高生产技术的强烈愿望,自己不可能有产生和留存档案的意识,自然也与档案无缘,出于其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也不可能产生要求朝廷开放档案的愿望,当然不会提出开放档案的要求。这又从反面促使“以藏为主,秘而不宣”思想的发展。这种封建小农意识下的档案工作必然是封闭的、保守的。
第二,“先王之典”的档案意识。
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历史记录,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形成档案。但在在封建社会中,档案是以治世治人的皇权统治为中心而形成的,只有皇朝的祖训祖制、先王先圣的言行记录才能作为档案收藏于皇家的档案库中,档案库中自然都是历朝皇帝及其官僚机构的官方文书和皇帝的私人著述。而在封建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的科技发明、文化创造的丰硕成果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却不能受到重视,档案馆库里自然只剩下门类单一的政治性“皇家档案”,造成档案内容的严重缺项,馆藏结构极不合理。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尽管皇家档案库的馆藏不可谓不丰富,但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方面却又十分贫乏。档案库充其量只能完整的反映封建皇族的发展史,以皇家档案库档案为基础编写的各朝国史,实际上是封建皇族的家族史,是封建社会时期最大最完整的族谱。档案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贫乏,加剧了档案的封闭,也使档案和档案工作走向社会,为文化发展服务的进程更加艰难。
第三,封建的档案占有制。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其经济基础是土地的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统治者以国家的名义,对土地的占有量是很大的,是封建社会中最大的地主,而广大自耕农和佃农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由于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必然形成政治上的不平等,正如马克思所需要言,“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53页)因此作为国家象征的档案自然是封建统治者的私有财产,拥有对档案的绝对权利,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一切都取决于皇帝的意旨。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一切规定、法则,无一不是皇帝亲自颁诏和其官僚机构遵循皇帝御旨颁发的,因此,皇帝的意志是封建社会时期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最高法律,这一切都不会受到任何的监督。而广大劳动人民却对档案没有丝毫的权利。这实际上表明,封建统治者在垄断了土地的同时,也垄断了广大劳动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成果。封建社会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就是建筑在这样的封建私有制的基础之上。档案的封建占有制的直接后果是,封建统治者利用对档案的特权,成为历史的代言人,以档案为文化专制统治的工具,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文化控制,极大地抑制了档案的利用和开发,是对档案这一文化财富的最大挥霍和浪费。
(1)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2)影响了档案工作的体制。
(3)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具体进行。
(4)抑制了档案的利用和开发。
结果,中国传统档案工作只能是缓步发展,体现为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上的落后。
第四,传统思维方式。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循环论、恒久意识和变易观。
(1)农业生产的生产周期、四季的循环、社会现实中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而复始的循环,都加剧了古代人们的循环意识,常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不思突破的循环系统中。
(2)这种循环意识,又滋生了永恒意识,认为世界是悠久的、静定的。
(3)在这种思想意识下的变易观必然是一种寓变易于保守之中的变易观。
传统思维方式在档案和档案工作中的表现就是,档案必须长期保存,档案管理体制不必常变,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也不需有太大的改变,与封闭静止的社会结构相适应,档案和档案管理也在一种恒定的,周而复始的模式中缓慢地运行,不思突破与进取。每次厄运袭来,被打破的只是档案文化的外壳,而对其深层次的结构,从未形成过大的冲击,因此它又能按原有的模式迅速地恢复。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下,档案文化的发展与运行是缓慢迟滞的,总体上是静止的。封建社会中的档案工作并不需要理论的指导,靠直觉经验和口传身授,就能使档案文化得以延续。
第五,盲目自大的心理。
由于中国封建文化的早熟,对周边国家甚至西欧国家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四大发明曾代表了当时世界科技的最高水平,不仅周边国家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而且西方国家也艳羡不已,马可波罗等人的游历,使中国人的自大在外国人的赞叹声中恶性膨胀,当一个民族强大的时候,看到的往往是自己的长处,甚至把短处也看作是长处,更多的是看到别人的短处,甚至把别人的长处也看作是短处,中国人的在自大中逐渐关闭了与世界其它民族文化交流的大门,一味地陶醉于自己已有的成就之中,不思进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受自大心理的支配,中国的档案文化从未与世界其它民族的档案文化发展过横向交流,也未走出去了解西方档案文化发展的动态,在一个封闭的圈子内潜滋慢长,渐渐失去了活力,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必然产生强烈的排斥力量。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4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意义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在21世纪的人才培养中,应当认真地加以弘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它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之中,又存在子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体形式之内,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化积淀已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之基点,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传承性,而要建设、创造和发展,首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潜在的推动因素。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承担者,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只有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赋现代化以民族特色,也只有这样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现实的、具体的、有活力的现代化。英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向现代化发展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保存传统最多的国家;即使在今天,日本的传统文化依然大量存在于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所以,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现代化教育中,应当加人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加高等教育的深度和力度。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量化。而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民族历史愈悠久,传统文化愈丰富,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越强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客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之主体。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诸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必须进行认真的整理、挖掘,用以武装当代大学生,从而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经济,或者说是一种效益驰动的经济,与其它事物一样,它具有双重性: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平等观念和经济意识,但可能导致以拥有金钱、商品的多寡作为划分人们等级地位的标准和判断人们的价值尺度;市场经济追求利润的最高极限,也会导致人们“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但一些人追求无限自由。产生无政府主义;市场经济以企业甚至个人为经济运行主体,容易引发极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劳动使相互服务意识增强,同时又使交换关系渗透到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之中。市场经济双重作用中的负效应,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如果我们在教育大学生时赋予传统义利观以时代的内涵,则对于冰释滞存于大学生思想中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会有立竿见影的积极效果。除了对大学生灌输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之外,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传统文化中的群众精神教育。千百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这样一种民族心理积淀:社会是一集合之整体,个体总是生活于群体之中,是民族、国家之一员,如果整体利益受侵害,则个体利益也难以保障,因此,个体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整体利益。传统文化中这种社会成员服从群体、群体服从国家的集体精神,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引发的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直接对立的。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继承、发扬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群体精神,通过分析与取舍,将群体精神注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之中,无疑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点是强调“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认为在获取个人利益时,要看是否符合公正、公平和诚实原则。
二、寻找和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规范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上,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而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集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
“天下为公”是人类大同世界的最朴素想象,集体主义的具体内容因时代和社会的条件不同而各异,但就群体生活中个人需要顾及他人利益及大众利益这一点却是共同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精神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持久不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与国家、杜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矛盾,而二者必须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大学生由于思想尚未成熟易走极端,崇尚绝对自由,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时候,潜意识不可避免地要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因此,教育大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整体精神时,应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一定要从传统的整体主义精神出发,上升到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上来。
(二)发扬仁爱精神,加强热爱人民、尊师爱生教育。孔子把“仁”由西周时的“爱亲”扩展为“爱人”,由家族之爱推广为天下之爱,不但体现了由亲而疏的爱的变化而且包含着“泛爱众”的质的升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将心比心、以情交情、以诚求诚,正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古今社会必然有种种差异,但以“仁爱”为总纲所提倡的礼让、保民、爱人、尊亲、团结、互助、谦虚、同情等,仍为年轻一代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现在一提“现代化”,人们往往就与竞争、紧张、高科技、高消费相联系,很少与“人情”挂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今天受益于现代文明,同时也受害于现代文明:一方面知识激增,科技发达;另一方面人口失控、战争不断;科技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现代化之进程,但同时却加深了竞争的激烈程度;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却俗化了精神领域,淡化了人情关系。上述不良影响反映在大学生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所以,我们应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仁爱”教育,使其热爱人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牢牢确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交际准则。
(三)倡导“重家庭”伦理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家庭观念教育。家庭是在原始社会氏族解体过程中产生,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至今仍存在和发展着的社会最基层组织。在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家庭既是社会基本的生产单位,又是社会婚姻的生活单位,它兼顾赔老扶幼、教育子女等众多的社会职能,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一直是伦理道德的核心。“齐家”思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敬’,、“邻里和睦”等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在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西方不良文化观念也在猛烈地冲击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大学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目前,有部分大学生对父母口出狂言,视为“保姆”,当作“包袱”,因此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重家庭”伦理道德,发扬中华民族特有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以及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不仅能使千万个家庭和乐融融,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健康和谐,建设精神文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四)主张慎言力行,发扬自强不息的实干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言与行的关系间题上主张“懊言力行”。“慎言力行”这是古圣先贤务实品格的集中体现,这种品格对今天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极为可贵的。年轻人富于理想,热情浪漫,年纪轻,阅历浅,往往誓言多于行动,好高,远,脱离实际。因此,教育大学生发扬务实精神,刻苦学习、精通学业、奋力拼搏、自强不息,这对他们将来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类一切传统文化成果
传统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继续前进的基础,又是一个可以阻止人们前进的包袱。因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就必须强调对一切传统文化进行鉴别和选择,采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抛弃其保守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糟粕,吸取其为时代需要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学校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和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只有从具体的小事人手,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要尽量避免呆板、说教式的方式,避免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5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会各方面都有影响。其中在休闲体育的发展上,中国传统文化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休闲体育提供了核心理念和具体指导,对休闲体育的推广普及也产生了很大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休闲体育也必定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休闲体育 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人们的日常行为、观念思想都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休闲体育,作为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选择,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休闲体育在发展中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休闲体育的发展中产生了不小的作用。下面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休闲体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
也许有人对休闲体育这个概念感到陌生,其实,作为一种现在人的休闲放松方式,休闲体育是以发展自我、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它不像竞技体育那样强调功利性,其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压力、回归自然,它也没有太多的规定性,特点就是简便易行,对场地设施、技术都没有过高要求,同时适宜的人群范围也很广,从小孩子到老年人都可以进行,是一种适用范围很广的休闲放松方式。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放松,常见的休闲体育种类有远足、骑车、慢跑、徒步、郊游等。这些休闲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提高素养都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的特点。由此看出,休闲体育是从现在人们所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以后必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休闲体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供基本理念
上面我们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髓里,成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那么在休闲体育中,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提供基本的理念。休闲体育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回归自然,而回归自然这样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久远的传统。顺应自然是我国道家思想里一个重要观念,从老子、庄子到陶渊明、王维,他们都是向往清净无为、顺应自然的生活,充分融入到了所生活的环境中。休闲体育中强调亲近自然,这样的理念就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产生和发展的,由于人们日常需要面临大量的事情,这些事情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积极有为是儒家所倡导的思想,当今的人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奔波劳累,不过人们心中总是向往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观念就是道家所倡导的。休闲体育就是充分体现了道家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的主张,同时也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的人生追求,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休闲体育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为其提供了基本理念。
(二)提供行为指导
休闲体育是人们寻求放松的一种形式,与人的身心发展高度协调。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高度强调人的内在修养,所以休闲体育就和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了某些方面的契合点。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并且也讲求辩证看待问题。比如作为我国国粹之一的中医药,中医在看病时强调辨证施治,注重整体联系性,这跟传统文化中讲求辩证法是一致的。休闲体育也具有这种特点。休闲体育追求的是人整体的休闲放松,不拘泥于形式和技巧。比如,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里就包含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比如刚柔相济、起承转合、以柔克刚等,都体现了传统哲学思想里的一些观念,像太极拳的某些套路、拳法就是在传统文化的直接影响下而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是对太极拳的直接指导,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三)推动休闲体育的传播
我国每个人都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我们现在社会的道德体系、礼仪文化对传统文化也有很大的继承性,现在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上面已经介绍到休闲体育的一些理念、一些做法是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休闲体育中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因素,所以,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就特别能推动休闲体育的传播。人们选择休闲体育不需要别人苦口婆心地宣传,可以很自觉地接受并带动周围的人,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休闲体育,这是对休闲体育很好的一个推广,并且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三、结束语
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跟之前比有很大提高,但生存质量却是不断下降,人们周边的环境越来越恶劣,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工作中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选择某种方式放松自己,使自己的生存质量不断提高,休闲体育便是很受青睐的一种放松方式,而在休闲体育的发展中,传统文化又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虽然两者听起来差别较大,但两者又存在着很紧密的联系,传统文化可以对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休闲体育又可以很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某些理念,两者一个可为里,一个可为表。休闲体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必定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郝雪停.儒家休闲思想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启示[D].山东大学.2013.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6
关键词:传统文化 精神 图书馆工作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教育理念等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继续总结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精髓,这对丰富一个行业传统精神之底蕴具有深远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和人类文化的产物, 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又以特有的方式保存、传递 、整理、丰富着中国传统文化,使人类文化的血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不枯涸。优秀的图书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到图书馆就可以“观古今于顷刻,抚四海于一瞬”。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既有赖于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保存,又借助于图书馆的传递和教育功能。文化的延续,使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繁荣和昌盛的根得以永恒于天地之间。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仍有着大价值,如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忠恕”,可发展人的宽容和献身的精神;“以和为贵”,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群体意识”,可增强民族凝聚力、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忧患意识。在现代图书馆工作中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将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职业道德建设以及馆员的人生价值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1、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正是图书馆工作中倡导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重视“刚”的品德,他说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仁”是孔子要追求的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他认为做到刚毅就接近这一境界了。孔子强调人既要刚毅,又要有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的学生曾参进一步发挥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泰伯》),强调“士”要有勇于担当道义、不屈的奋斗精神。老子的《道德经》说:“知人者,智也,自知,明也。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无不在激励一种自尊自重与自信自强的精神,一种刚健的浩然大气。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这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主导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积极向上,奋力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体现,应是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图书馆是一个墨墨无闻、传播知识的服务行业。“爱岗敬业”就是要求馆员热爱图书岗位、忠诚图书事业,要有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甘为人梯、乐于清贫的奉献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忠于职责、不求回报的服务精神。图书馆员作为服务者,应本着真诚热情的态度为读者提供快捷、准确、及时、周到的服务。图书馆员在工作中要认真倾听读者心声,细心体会他们的需求,重视每一位读者的意见,真诚服务,发扬以人为本精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所有的读者在利用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以服务赢得读者,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体现。
2、仁德人格的塑造应作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并体现于实际工作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表现在重伦理道德,倡孝亲敬长。如孔子《论语》的主旨是仁义道德,阐述了“仁”的个性修养、“礼”的社会伦理纲常,充盈着道德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伦理道德实践,一个有道德的人,应以其宽厚仁慈的爱心来对待自己的同类,以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从崇尚伦理道德的精神出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内圣外王”的仁德人格。仁德人格的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仁德人格强调忠、孝、信、义等道德规范,推崇慈、智、勇、刚、毅、勤等行为方式,凸显了理想人格中德性因素的崇高性。因此,仁德人格的塑造应作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并体现于实际工作中。
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一个公益行业,馆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服务态度的好坏都会对读者产生直接影响。应自觉培养高尚的品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要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信念深深扎根于馆员心中,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想读者之所想,思读者之所需,把读者满意作为评价一切工作的标准。要有宽广的胸怀,不和读者斤斤计较,做到读者态度不好馆员也不生气,时刻不忘自己的职业道德,这是一个图书馆员应有的修养。馆员亲切的微笑、悦耳的声音、优美的语言、文明的举止、热情的服务、丰富的知识无形中会带给读者春风化雨般的愉悦感受,并给读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使馆员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关心、帮助的关系。培养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强化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意识的重要手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仁德人格在图书馆员身上得到较好的体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因此有了长远的、永不衰竭的动力。
3、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群体和谐的人际关系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和”。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阐明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和谐的关系。“忠恕”之道奉行“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原则,营造出一种人人将心比心,互相宽容、仁爱待人的社会和谐气氛。儒家关注人和人的关系,道家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都是在不同的领域内探讨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最高理想是“太和万物”,使世界达到最完满的和谐。追求平衡、对称、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所以构建和谐图书馆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和”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和谐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围绕着“人”这一核心,重视人的本体价值以及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尊重人、关爱人、理解人、信任人、善用人的和谐氛围。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人”既包括读者,也包括图书馆员,应努力从方方面面为读者、图书馆员创造“家”一样的感觉,激发社会各界对图书事业的支持,使馆员的创造力、服务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发挥,促进图书事业的发展。
3.1图书馆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图书馆要生存和发展,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除了领导的正确决策外,更重要的是全体馆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奋斗。因此,内部协调首先就应协调好领导和馆员之间的和谐。
3.1.1领导方面,图书馆应有一个团结协作、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一个团结协作的领导集体将有利于整个图书馆的协调和发展,为馆员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榜样。领导者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和信任馆员、关心和了解馆员,多听取馆员的意见和建议,让馆员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使领导与馆员之间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共同创造图书馆明礼诚信,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领导者要知人善任,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各岗位人员设置上,应针对不同岗位的需要和馆员的能力、水平、性格等,作出合理的工作安排,因人制宜,扬长避短,精心择人,尽可能地保证每个馆员都在适合的岗位工作,找到自己的发光点。人尽其才的安排将会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3.1.2馆员方面,馆员对领导者要以尊重领导和热爱集体为原则,努力做好领导分配的工作,和领导多沟通,通过领导和馆员双方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协调的工作氛围;馆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协调,互相帮助,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谅解别人的短处,以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做到“有理也让人”,就能使馆员在顺利时共同奋斗,在困难时同舟共济,从而凝聚前进的力量,创造成功的机会;图书馆的全体馆员为了共同的事业,从工作出发,相互帮助,相互谅解,建立起和谐、团结、互进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群体优势,加强图书馆的凝聚力,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群体和谐的精神。
3.2、图书馆外部人际关系的和谐。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对读者充满人文关怀是图书馆与读者关系和谐的关键。图书馆要对所有读者开放,关爱所有读者,主动收集、整理读者所需求的信息资料,依据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使每个读者都有一种被关注、关怀的感觉。馆员们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技术,还必须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馆员要有平等的心态去揣摩读者心理,倾听读者的需要,善于换位思考,从读者的角度去理解、感受,做到处处事事体贴、关心读者。在为读者服务中,要谦虚和气、谈吐文雅,时刻注意不因自己的行为对读者造成损害。把自己阳光般的微笑和敬业精神呈现于读者面前,做他们的朋友,尊重、信任和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读者的信任和合作,改善馆员和读者的关系,增进彼此感情,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促进馆员和读者之间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黄亚男.合理运用道德体验模式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图书馆,2007.1
[2]瞿喜保.解读图书馆“以人为本”.图书馆,2007.4
[3]秦剑.构建和谐图书馆.图书馆论坛,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