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科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1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 综合素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168-01

一 前言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科学课担负着比其他科目更为复杂的任务,它不仅要启蒙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带领学生对大自然进行最早期的探索、认知,还要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其他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能够得到培养与提升。而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它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事物,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能够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策略

1.在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老师更多的只是引导者。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老师主要给予其配合与指导的作用,动手、动脑的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如在《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花坛中观察土壤的情况,通过各种引导,带动学生对土壤产生好奇心理,为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学生对“土壤”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的进行自主思考,进而才能保证科学课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正符合课改中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理能带动起来之后,老师便可以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实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注意加强正确的引导,不能让学生进入“误区”,产生一些错误的科学认识。

2.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下,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老师也就可以借助科学课实验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如在对实验过程当中所涉及的科学仪器,如弹簧、天平、刻度尺等,都可以作为锻炼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工具”。虽然在以往的科学课实验教学中,也使用到了这些仪器,但科学老师通常都未对学生的仪器操作进行培养与指导,这就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3.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虽说较为基础,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综合性,所以必须要通过科学实验,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分解与展示抽象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科学课实验当中,必须以准确的观察为前提,才能通过思考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可以说,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主观察能力,是其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因为对实验的观察越细致、越准确,学生的认识就越丰富、越深刻,思维也就愈加活跃、广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4.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被排在了重要位置,而科学课实验,正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所以,科学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他们进行团队合作,自行通过实验,得出科学结论。但在实际的分组实验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实验难度是否适合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自主实验;(2)在分组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一致;(3)实验内容是否具有危险性;(4)应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等内容。

5.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基础,实验不仅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科学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创造性,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个究竟,老师应该保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当中,要想达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就必须从科学实验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学生自主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小学科学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胜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9(12):70~71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2

【关键词】小学 科学实验 操作性 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51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一门综合型学科。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和探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们对社会和生活、自然和地理、生物和实验等都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在科学教学中,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在实验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在操作中得到能力的发展。不仅要保护孩子最初的学习需要,还要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良性发展,为其今后的长远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的时候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考虑实验的操作性,利用可操作的实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二是,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严格要求学生的实验步骤和程序,保证实验准确无误,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标准。

一、提高科学实验的可操作性,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过程,感受实验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感

小学时期,学生处于接触科学实验的起始阶段,对于深奥困难的科学实验理解能力较低,但是有很多操作性强、便利、容易理解、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科学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还会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不少实验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就能预先估计实验结果。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联系各方面教育因素,设计整合教学实验,增强其可操作性。

(一)挖掘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设计符合生活场景的真实实验情境,增强可操作性

教师要想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首先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绝大部分精力都处于现实生活之中,如果小学科学教师讲述的一些知识都是学生生活中没有了解过的,没有丝毫积累和经验的,那么科学的学科教学将会困难重重,更别提开展实验了。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挖掘现实教学资源,结合生活切身体会,设计真实的实验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顺利克服困难,完成实验过程,获得升华版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放大镜聚集太阳光使纸燃烧的原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计真实的生活场景,举出一些生活中自燃的物品或者现象,启发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辨析其原因,之后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及时把所得结论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教师还可以问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一些自燃现象的发生呢?这里实际上又会涉及到燃烧的条件等科学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在家长的配合、帮助下,通过自主实验操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或预防办法。可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的实验内容,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步骤,便于学生及时操作,顺利完成,成功总结发现科学原理。

(二)教师组织互动的科学实验,增强实验的操作性,为学生创造机会参与实验过程,获得成就感

小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热情是在自己操作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也会受到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组织互动的实验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在交流和讨论中,获得启发和激励,促进思维活跃,增强实验的操作性。一般来说,一个中等难度的实验,学生单独探索解决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解决相比,自然后者的操作性会更强。因此,提高实验的操作性,除了需要在实验的内容和建构方面进行有效筛选,还需要涉及活跃的、积极的实验过程。通过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快速找到实验方法和技巧,获得实验成就感,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学习到难度较大的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小组合作预习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先启发小组相互进行讲解,内部初步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之后教师再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小组结合教师的指导,及时改进实验计划。教师予以评价之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的验证和总结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过程,分工合作,群策群力,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极大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要做到规范、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理性实验精神

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操作步骤和环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学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实验行为和态度,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实验精神。这对其今后的理性思维发展、科学价值追求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规范自身的实验行为和探究态度

小学科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校中最活生生的示范者,是学生行为和态度的直接学习榜样。因此,科学教师首先要提升科学素养,学习科学知识。一方面,科学教师要及时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和理念,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创新知识体系,建构完整、全面的知识网络。这样在给学生讲课和演示实验的时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继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理,结合生活实践,多开展示范性实验。比如,周末参观科学实验、利用假期普及实验知识等。教师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规范行为和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促进小学生也树立规范的实验行为,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教师要多让学生做实验,在操作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规范学生操作动作和步骤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 制定 落实

前言

课程的不断改进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树立了强烈的目标意识,也就是说,教师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来大概的对教案进行设计,但是在实际的目标制定和落实环节仍然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主要包括目标制定环节较为多余,目标的制定脱离实际情况等,这就需要结合教学目标的主要涵义,来完整的对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和落实。

一、教学目标的涵义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学目标主要指的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主要方向和想要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在本质上与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有着较多的共同之处,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学目标等三个环节,而在这样的三个环节当中,又包含了不一样的内容。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来说,其中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学生的情感价值等方面。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整体质量,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中所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二、小学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当中的主要内容,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教学目标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维教学目标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是,在对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生的整体情感态度,不能采用一种学生与教师相互对立的二元思维模式,强调以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在实际制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知识能力目标,也就是需要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另外是过程和方法,主要强调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而不是只看重教学结果。最后是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这一方面主要是需要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价值观和情感导向来进行,保证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

三、小学科学“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1、男巳と胧帧R想完整的落实教学目标,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在小学阶段,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使学习兴趣变成学习动力,以此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2、实验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相应理论知识的支持下,结合学校中的资源和设备,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相互结合,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学属于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对其中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可能会显得较为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相应的教学资源,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模型和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可以引进大量的资料信息,扩展学生的事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4、适时引导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制定之后,需要结合目标的实际内容和整体过程,来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引导和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创造能力的引导需要建立在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合理把握的基础上,来对其创造能力进行引导。

5、关注异样声音,培养科学精神。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一些新鲜的知识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阶段当中,可能会提出相应的质疑,而这样的质疑正是科学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对这样的质疑声音进行约束,而是需要在进行完整听取之后,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解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总结:小学科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对其目标进行制定和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从知识技能和学生情感等方面出发,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爱好的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

参 考 文 献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心理学实验 科学素质教育

一、引论及文献研究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为2.25%,18~2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人口具备科学素质的也仅占3.5%,可见,科学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当前,对科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方兴未艾,既有如《关于科学素质教育的思考》、《科学素质教育刍议》等的泛泛研究,也有如《物理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浅谈》、《浅谈科学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等立足学科教学的探索,仅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类似文献就达226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已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二、观点及方法

笔者认为,既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宏观教学理念或微观教学技巧,其重点或在于警醒对科学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或立足于对科学知识的灌输方法,而在全面把握“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性方面略显不足。

仔细分析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其实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其二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其三是“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由此可见,小学科学素质教育应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缺一不可。

学习知识一树立思想一综合运用,其实质是心理学的过程,是心理发展首尾相接的必由路径。心理学本身就是个实证科学,而心理学实验不仅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也是启迪我们开展教学,特别是科学素质教育的绝佳手段。

三、分析与运用

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出版了《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心理学由原来的哲学领域,单纯依靠推断和思辨转变为一门实证科学。自此之后,心理学实验层出不穷,其中堪称经典的也有不少,甚至有人归纳“十大”等。

笔者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择取其中确实有启发的案例予以分析并运用于实践研究,以期取得实效。

1 有关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

经典案例:被测对象为60个6~11岁的孩子。每个孩子需要回答48个问题,开始的问题很简单:“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其后的问题更具试探性,用以了解孩子有关地球的心理模型。大多数孩子开始的答案“地球是圆的”,但最终结果发现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模型。当问及若不停走路会发生什么情况,很多孩子说会掉下去,因为他们认为地球是个圆球。有些孩子甚至说你会掉到其他的星球上。还有孩子说虽然地球是圆的,但我们住在地球里面的一个平面上。这些答案看起来杂乱无章也不具统一性,好像是孩子们自己编造出来的。但随着进一步提问,出现了一个明确的回答模式(见表1)。

分析运用:日常生活的经验让孩子觉得地球是平的。而成人灌输的知识却告诉他们地球是圆的。这使他们在两个概念之中自我发挥。这个实验启发我们,对孩子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和记忆,否则就会被孩子发展成一种介于经验与知识之间的“四不像”。我们教育孩子获得科学技术的知识,首先在于让其感知与理解,使其与错误的先验相分离。

2 有关科学思想与精神的树立

经典案例:1972年,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Beulah Amsterdam测试了88个婴儿,悄悄地在6-24个月的婴儿鼻子上粘一个小红点,然后把他们放在镜子前。孩子的妈妈指着镜子里的影像问孩子:“那是谁?”之后开始观察婴儿的反应,婴儿的反应如表2所示。

分析运用:孩子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强化,其对社会的意识和思维、思想、精神的树立也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与学生的年龄、心理成长相关,且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和逐步树立的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两次活动和考试就能够取得显著效果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规律来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3 有关科学素养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

经典案例:明尼苏达儿童发展研究所的Mil-dred Patten仔细观察2~5岁的孩子,把他们的游戏分成了6种类型。前四种游戏并不需要很多和他人的互动,但是后两种却需要。Parten注意到孩子年龄越大,他们会越来越少玩前四种游戏,而更多进行后面两种――也就是互动更多的那两种。

分析运用:活动是孩子成长的伙伴。更是他们认知社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习场”。要使小学生培养科学素养的综合运用能力,活动的运用必不可少。学龄期儿童(6~12岁)的特点是,要求活动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继发性和合作性,单纯的认图片、“开火车”等不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因此,开发具有合作和互动的课内和课外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利用课内和课外的时间实践科学知识,培养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四、结论

以上分析。仅是经典心理学实验的“冰山一角”,部分分析也并非原实验所要证明的内容。笔者之所以借鉴和引用,基于以下考虑:

1 小学科学素质教育不同于普通学科教学,本身需要借鉴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实验或实验心理学可以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5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四、五、六年级的科学,成为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申请了科普学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

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了三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各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培养方向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

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才能有进步。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开展科学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我指导学生进行的科学活动如下:

1、指导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进行“家庭和学校节能减排调查”和“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调查”活动,使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些了解,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了解,也懂得了平时如何在自己的身边做好一些节能、节水、节电的方法。

2、让学生制作科普手抄报,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开展读科普书籍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达到从课外书籍上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的目的。

4、成立科学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展示自己的科技才华,活动的目的不仅对学生进行科技素质

教育,更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科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

四、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我积极地去外校听科学交流课,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批改作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另外,多争取外出听课的机会,以学习外校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自

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另外,我还趁假期参加河南大学的本科进修,希望自己能够全面提高。

小学科学知识范文6

关键词:兼职科学教师;课外探究活动;有效性

兼职教师是目前科学教师的主力军,大多数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探究活动参与率低,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兼职教师开展科学课外活动有独特的优势,并总结出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几点有效的方法。

一、兼职教师开展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优势

兼职教师在开展活动方面有专职教师所不及的优势。(1)有利于课外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兼职教师大都是大学科教师,有些甚至就是班主任,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威信,能很好地调控课外探究的节奏,并使学生认真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务。(2)有利于课外探究活动的顺利完成。兼职教师跟学生相处的时间比专职教师多,因此对探究进度、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了解并解决,使活动能顺利完成。(3)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兼职教师能站在其他专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更全面,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兼职教师开展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有效方法

通过在活动中不断探索,目前,大家得出几点较为有效的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方法。

1.学习与合作是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源泉

兼职教师首先要做的一点是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网络、专业书籍和学科杂志,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再向专职教师学习开展探究活动的方法。必要时可以与专职教师结成合作小组,这样的活动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兼职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利用教主课建立的家校联系优势,做好家长的工作。还可以利用家长会、建群和家长交谈,邀请家长参与成果展示会、制作科技小报、参加各类科普展等。

2.师生共同参与是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

教师只有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并帮他们解决困难。如,学习《大家来养蚕》一课,布置学生回家养蚕,布置任务之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成小组,请家里养鱼的同学带小鱼,有瓶子的带瓶子;有桑叶的可以资源共享。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材料。同时还可以在班级开辟生物角,大家轮流照顾蚕宝宝,把它变为整个班级的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语文教师可以把探究活动中的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与语文学科的日记、小练笔结合起来。既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又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这样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达到了观察的目的,真正实现了学科的融合。

3.督促和检查是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有力保证

小学生意志力比较差,常常会有无疾而终的现象发生。作为兼职教师要督促他们坚持完成观察记录。如,看月亮,这是一个持续一个月的探究过程。教师每天的晨会课抽时间,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并督促他们努力完成一个月的观察任务。同时,教师要在课上给出一定时间来交流大家的探究活动,并提出探究中遇到的问题,使这项活动更具有组织性。

另外,课外探究活动要形成固定的小组,设立小组长,负责组员责任的分工和任务检查,负责协调小组活动中出现的矛盾。保管员:负责小组活动材料的保管和发放。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活动的相关数据和结论。汇报员:负责班级交流时为小组做总结汇报。分工明确更便于教师检查。只有在活动中加强监督,定期检查,才能保证课外探究活动真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4.评价与成果是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

(1)作为班主任的兼职教师,可以利用板报这个宣传阵地展示班级优秀的探究成果。开辟“天气专栏”,学生每天更新天气信息;设计“养蚕专窗”专门刊登学生的优秀观察日记。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展示出来,更有兴趣开展接下来的探究活动。

(2)为每个学生设计“探究成长袋”,将每次探究活动的观察日记,照片,研究报告及教师、家长、同学寄语等放入袋中。利用班级活动的时间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从中感受胜利的喜悦。我们还可以把学生的日记、报告等成果编成成果集,摆放在实验室中的探究成果角。评价和成果展示运用得好,将成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