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门诊护理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门诊护理管理范文1
【摘要】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护理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1]。当前门诊护理工作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服务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优化门诊服务理念,因此门诊护理管理成为重中之重。现就我院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针对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积极寻找对策给予解决,已初见成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门诊护理管理护理工作
一门诊护士长的素质要求
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护士长应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团结协作精神,善于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能运用科学创新的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
二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是做好门诊护理工作的基础
门诊就诊病人有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的病人,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病种、轻重、缓急程度难以预测,病人要求不一,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临时调度。因此,要培养护士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其能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病人,使病人感到亲切、信赖;同时要培训护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才能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护士行为
牢固树立“服务第一”意识,把追求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体系。同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及语言规范化培训,实行首问负责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定。
四 加强护士业务知识的学习
门诊护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门诊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以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
五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 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从病人医疗、护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出发,以病人满意为前题,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 增加护理服务岗位,保证一医一患就诊,保护病人隐私,加强就诊病人管理。为病人提供安全、温馨、有序的就诊环境。
3 建立新的服务模式,转变服务功能,做到: ⑴简化和规范就诊流程,提高就诊效率;⑵增加服务内容,提供不同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⑶将门诊的服务延伸到院前的就诊预哟、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和院后的电话随访、电话健康教育等。
六 改进门诊的设置与流程,不断完善便民措施
不断建立完善、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门诊就诊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缩短排队候诊时间,尽量减少病人无效等候和避免不合理的就诊流程,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从而提高效率。我院门诊推出一系列便民优质服务,如:在护士站备有老花镜、针线包、拐杖、开水、茶杯、轮椅等,醒目的就诊程序指南,在候诊大厅设立电脑触摸查寻系统,电子大屏幕滚动所有检查项目、医保知识和药品的明细价目等,还增设了健康咨询及免费测血压、测体温等服务。
七 维护就医环境与秩序,提高服务质量
设立门诊导诊台、咨询台,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对年老体弱、危重病人及特殊病人推车接送,全程陪护,尽可能方便病人。加强导诊分诊,维持就诊秩序,同时加强对门诊环境卫生的检查监督,使病人能在一个清洁、安静、有序的环境中就诊。
八 加强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的学习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加快和医疗市场的推进,病人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变为选择服务,在就诊过程中稍有不如意就有可能发生护患纠纷,因此,护士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同时加强服务意识,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九 重视巡查调研,搞好协调工作
护理工作体现的是一种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充分了解每个护士的特点,运用凝聚力建立一个有干劲的科室,发挥集体作用[2]。通过日常的巡查了解护理人员工作状态、候诊秩序、环境卫生、患者人数以及健康教育等情况。及时全面地掌握门诊的动态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监督检查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及护理核心制定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3]。注重协调科室与科室、病人与科室间的关系,处理问题既要考虑病人利益又不失原则,掌握好协调的度,使病人满意、科室接受、维护医院和患者的共同利益。根据说话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内容应有针对性。做到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分清是非,善于倾听意见、善于化解矛盾和分歧。
十 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细致观察患者的心理需求
我院患者大多数来自农村,理觖能力、接受能力较差,而且大多数病人腼腆,同时工作族患者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强,所以门诊就诊患者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心理护理在门诊护理中日显重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如:对首次就诊患者做详细的环境介绍,对门诊可提供的服务做详细说明,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言一行、耐心讲解、态度和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总之,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病人的需求,门诊护理工作必须规范化、系统化、全面化。只有不断改革创新、适时调整和不断扩展,才能保证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我院的综合竟争力。
参考文献
[1] 肖先福,刘援增,崔晓东;新世纪医院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年10期
[2] 任晓波,许兴丽,袁慧云,等.“管理年”医院门诊护理管理模式探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5(5):335-336.
门诊护理管理范文2
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方法:我院在2014年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调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8月-2014年8月)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对门诊输液室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92.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为7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门诊输液室的管理质量,同时能够提升输液室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品管圈;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
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人员流通性强,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因此很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威胁患者安全。品管圈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护理临床中的管理效果非常理想,能够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临床管理工作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我院在2014年9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现对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70例门诊输液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70例门诊输液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调查。
1.2一般方法
(1)组建管理小组:组织科室内成员共同学习品管圈的相关知识、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同时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有所有人员共同推举一名人员作为组长,护士长担任监督人员和辅导员。(2)确定护理主题:鼓励科室成员积极发现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改正方式,归纳总结适合解决方式,筛选合适的主题。(3)加强沟通:小组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制定输液室患者护患关系调查表,同时对文化水平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1]。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内容主要为输液流程、输液注意事项,同时要对患者存在的疑问疾病解答,对阅读能力差的患者进行讲解,直到患者能够理解为止。
1.3效果观察
对管理后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调查,同时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比例。1.4数据统计文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92.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为7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临床中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护理工作。门诊静脉输液室是患者治疗的主要场所,也是衡量医院实力的重要体现[2]。因此,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品管圈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能够集思广益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能够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5]。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升,说明我院输液室的护理质量也有所提升。在调查中还发现,活动开展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活动开展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7.1%,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我院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提升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拉近护患距离。
总的来说,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启发护理人员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银燕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晓真,皮红英,王玉玲.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07):521-522.
[2]朱品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2):2116-2118.
[3]侯银燕.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112-113.
门诊护理管理范文3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场所,患儿及家长流动量大,患儿抵抗力较低,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儿科近三年通过开展整体护理,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既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又大大降低了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常年输液量都在每天都在几百人次以上,其中 90%为儿科病人。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但因为患儿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怕痛,易动、易哭,往往不予配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有多年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总结了门诊儿科病人的几点输液护理管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1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1.1.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熟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
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选择静脉,尽量由远心端由细到粗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感染、神经、关节、受伤部位 。
1.1.3 特殊患者分室输液:为肠道疾病患者、发热患者单独设一间输液室。成人与儿童输液,采用分室输液方法,减少交叉感染发生,这对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1.1.4 严格监测制度:我科规定.每个月对输液室空气、桌面、无菌液、无菌物品进行1次培养,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500个/m3。各类物品表现和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不得>8个/cm2,各种消毒物品及消毒液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各种监测须有记录。
1.2 整体护理
1.2.1 护理评估:从患儿及其家属到达输液室起,护士就开始对患儿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诊断、病情、药物的剂量与年龄是否相符、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血管情况、对输液治疗的心理反应。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对患儿接受穿刺的心理反应、照顾患儿的能力、经济状况、有无担心的问题及需求,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1.2.2 环境准备:输液室要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设有紫外线灯,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输液室,以降低交叉感染。输液室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患儿游戏,墙壁有色彩鲜明的健康教育专栏,配备电视机,播放动画片,供患儿及家属消遣,分散其注意力。
1.2.3 物品准备:输液室要为家属及小儿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如放置儿童玩具、24h供应开水、一次性纸杯、手纸、被子、针线盒、书报、意见本等,处处体现出方便病人的服务宗旨。
1.2.4 心理护理:护士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接诊患儿,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数患儿对打针有夸大的想象,常常一见到护士阿姨就哭闹,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①淡化式心理干预:鼓励患儿勇敢,用其曾经经历过的疼痛来形容打针的疼痛程度;②转移式心理干预:在穿刺时问患儿的学习、生活、兴趣等;③趋利避害式心理干预:告诉患儿打针能治好疾病,接受打针治病的事实;④渐进式心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采用讲一示一做法;⑤鼓励式心理干预:穿刺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患儿;⑥重视首过效应:对第1次接受穿刺的患儿力求一针见血,避免负面影响。帮助家属正确认识小儿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家属配合治疗的语言、行为及时地予以赞扬和鼓励。
1.2.5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我院输液病人多而且小婴儿偏多,就诊时间短、门诊辅助检查少、流动快、观察时间少、住院床位有限。病情判断有出入(如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需要留观的病人,如发热抽搐、反复高热、腹泻脱水、轻度哮喘、新生儿、病因不明(如嗜睡、胸闷等)、专科病人(血液、先心病、遗传代谢病等)、发生输液药物过敏,门诊较重病人的后续治疗不完善,以上问题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求巡视护士在早期识别重危病人,输液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1.2.6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如电视媒介、黑板报、画报、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宣教等向家属传授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知识;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发展及治疗药物的特性等;根据不同季节的疾病特点,定期更换宣传栏宣教内容,内容侧重于宏观卫生知识和季节性常见病的预防;指导家属掌握一些急症病及常见病的护理,如感冒的预防、腹泻的喂养、发热的护理、气管异物的急救,惊厥的处理等。
2 结果
在儿科输液室应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条不紊的输液秩序、一针见血的操作技能、耐心周全的心理护理、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科学的组织管理能缓解家属的焦虑心情,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杜绝了医源叉感染。使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为零。
3 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解决病人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系统化的模式,其内涵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的服务[1]。儿科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开展整体护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传染病,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2]。儿科门诊输液室在人员持续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无法持续进行紫外线消毒,仅靠一天两次的紫外线消毒是不能保证空气质量。自然通风降低菌落数的效果较持久。我们采取上述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和方法大大地降低了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门诊护理管理范文4
1.1制作科室联系卡,内容有联系电话、乘车方式和QQ群号,发放给建卡孕妇,由住院部值班医生24h接受孕产妇的咨询,有特殊情况以便孕产妇随时就诊。
1.2设立孕妈妈QQ群,由助产士轮流担任解答、咨询,也为孕产妇之间建立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1.3每月组织孕妇学校授课,根据怀孕不同时期的内容设立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课程,由产房助产士或产科医生担任授课老师,尽早建立熟悉的医患关系,可减轻在分娩时的紧张感。
1.4对照组由门诊医生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医生口头交代下次产检时间。
1.5观察指标产前检查的时间与次数要求:一般情况下首次检查时间应在怀孕后6周~8周为宜,妊娠20周~36周为每4周检查1次,妊娠37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共行产前检查9~11次。按整个产前检查次数大于9次为遵医行为良好,比较2组孕妇按时产检的依从性。对2组孕妇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2组孕妇的产前门诊就医满意度。
2讨论
2.1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门诊产前建卡孕妇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及按时产检率。在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之前我院建卡孕妇由于保健意识差、对正规产前检要性的认识不足,使得检查时间很随意。
产科是一个风险大、变化快的临床专业,为了加强门诊建卡孕妇的管理我院成立了专门的优质服务小组,小组成员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电话、短信、QQ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建卡孕妇进行管理和健康教育,并对产前检查的时间于检查前、检查后、漏检时进行提醒,使孕妇认识到产检的重要性和特殊产检的目的、注意事项。由表1可见,试验组患者的按时产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明显提高了孕妇的遵医行为。
2.2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试验组孕妇50例,45例表示满意,5例孕妇表示基本满意,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孕妇50例,28例表示满意,16例表示基本满意,6例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88%。表2显示,孕妇对就医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门诊护理管理范文5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各行各业的管理者积极提倡和推行的管理方法,将它运用于护理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益,能让护士把所学的护理知识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并得到患者的欢迎,门诊急诊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最容易产生矛盾,最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的场所,门、急诊科护士比普通病房护士承受的工作任务和压力更大,在门、急诊科实施人性化管理,帮助减轻工作及心理压力甚为重要。
1 营造团结、和谐、融洽的护理环境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及时了解护士的压力和困难,为她们排忧解难,与她们保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关系。对老护士多尊重、多关心,在夜班、日常工作上给予适当的照顾。对年青的护士,多指导多鼓励,生活上像长辈一样关心她们。
2 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2.1 鼓励全员参加管理 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安排参与科室管理活动,护理基础理论扎实和操作技能精的护士参与实习生带教与讲课,工作细心的护士参与手术间及急救室药品器材的管理,处事严谨的护士参与院内的感染管理,并在管理活动中积极的授予权力,使护士的自我实现欲望得到重视和拓展,体现自我价值,使其感到自己是科室的主人,从而调动其人人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2.2 处理问题人性化 当护士出现护理过失或差错时,作为护士长应该理解,不过分指责,并勇于承担管理中的不足,不推卸责任,及时纠正,对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的个别人决不手软,采取批评帮助与资金挂钩,扣发奖金等处理,对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不放纵,不姑息。
2.3 激励护士工作热情 配合护理部做好“三基”的学习,以及“5.12”护理操作训练及考核,对优秀者考虑评选为优秀护士、年终先进个人,参加评功评奖等评选活动,给予她们积极的鼓励,对她们在平时工作中的表现做出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及时的在科室交班会上给予表扬。激发了她们的工作热情,不断加强她们的工作责任感。
2.4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急诊科职业危险因素多,稍不注意将自己的不足完全暴露于患者及家属面前易引发医患纠纷,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法规制度及安全制度。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门诊护理管理范文6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分70分)≥100%
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3、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95%
4、优质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合格分90分)≥95%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9、健康教育有效率≥90%
10、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11、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消毒执行率100%
12、注射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13、手卫生依从性≧90%
14、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16、护理差错发生率<0.5%
17、导医导诊出勤率100%
三、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及《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平安医院建设》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提高门诊服务水平。
1、加强导医导诊、分诊护士服务能力的培训,体现我院良好精神风貌。上岗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合理配置门诊大厅人员,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候诊区、诊室、卫生间等环境管理,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达到公共场所无吸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路标、楼层、科室、安全标识指引醒目易于辩认。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
5、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门诊全覆盖:导医、分诊、注射室等部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门诊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6、分诊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7、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配合医院完善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8、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规范门诊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由门诊主任、护士长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皮肤科治疗室、门诊外科检查室、门诊注射室几个重点部门院感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预防院感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10、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教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加大应急处置能力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以提高门诊病人的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告知报警及投诉电话。门诊的应急处置主要是突发火灾、地震、停水、停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首先做好应急的培训,做到一旦发生应急事件能正确处理,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好全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
12、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急救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危急重症的抢救配合能力。
13、认真落实两级质控职能职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量自查,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4、严格按医疗文书书写要求,完善各种文书及表格登记。
15、加强质控人员和护士长能力培养,会应用:五常法、QCC、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