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组装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组装实训总结

计算机组装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组装与维护;现存问题;实训作用

1.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1 实训教学效果不能满足社会岗位需求

我国教育中实行应试教育模式时间较长,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对于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来说就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实训教学则不够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这就造成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了学校的专业技能考试,获得了上岗资格证书,但是实际应用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实际岗位的需求,不能很好的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一定的局限。

1.2 专业师资职业实践经验不足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学校都存在着师资紧张的现状,许多学校的师资力量只能满足日常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师的师资队伍则处于不足状态。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实训教师又不愿意直接进入学校进行实训教学,一般的教师都能够进行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但是由于缺乏职业实践经验,因此不能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队伍中缺乏实训能力的教师是阻碍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3 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

计算机技术不同于其他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有着更新换代快的特点,这就会造成技术更新换代与教材更新之间存在较大的时间差,直接造成学校教材内容跟不上计算机的最新技术。教学内容的落后也导致计算机实训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需要,无法实现与社会实际需要的无缝接轨。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过时,计算机实际应用技能的更新升级的滞后,造成许多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难就业的现状。

1.4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弱

由于目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实训教学不能进行有效开展,造成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弱,不能满足现阶段职场实际需求。许多学校只能拿已经淘汰或损坏的计算机设备供学生实训,更不能为学生们提供全系统的实训环境,造成学生只能学习组装与维修的理论知识和最基本的实际操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经不起职场的考验,学生进入职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类的工作。

2.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实训教学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分析

2.1 实训能够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开展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需要。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动手能力是学生展开职业生涯的关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入社会更加自信。实训教学能够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超过两年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一定时间的具体操作才能真正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训教学能够实现中职教育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并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进而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牵引学生追逐更广更深更新的知识,达到提高中职计算机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的目的。

2.2 实训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化技能水平

实训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符合新课标对中职教育提出的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强化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也就是在提高其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通过将为学生提供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实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能完成学生职业化的初级阶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职场的能力。

2.3 新课标对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新要求

实训教学是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新课标改革的突破点和实施点,实训教学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思想的进一步落实,中职计算机教学势必要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实训教学环节,能够将中职教育的特点体现出来,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中职教育向着新课标方向进行改革的步伐。实训教学能够丰富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3.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实训教学的展开策略

3.1 进行入门指导

实训课程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的教学,既然是实训课程就要充分发挥实训课程的优势,教师要实现对实训地点、实训环境以及实训内容进行详细的计划,保证学生的实训效率。实训课程是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的,不能完全脱离开理论知识。因此在展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训教学之前,教师要进行良性的引导作用,要将与实训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然后根据实训安排向学生介绍一下可能用到的工具(包括工具软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训效率,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3.2 教师进行简单有效的示范

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有效的示范操作,教师的示范对于学生的实训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的示范能够从直观上为学生建立一个标准或者是模板,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时更能放开拘束,大胆的进行实际操作。并且教师规范的操作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实际操作习惯,对于重点环节的操作,教师要特别注意,可以采用分布讲解来降低内容的难度。

3.3 安排短期社会实践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模式实行的都是两年理论教学加上一年的实践,如果学生对第三年的实践机会没有把握住的话,就会对整个中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除了安排校内实训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短期的社会实践机会,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来选择实践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还能了解到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更好的指导以后阶段的学习。比如可以安排学生到专业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企业进行实习,尤其是学校附近电脑城的维修门店,这种门店一般需求量很大,并且能够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

4.总结

总而言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的人才需求都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大,加之新课标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学势必要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教师要不断创新现有的教学手段,注意吸取国外职业教育的优秀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其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真正发挥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组装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技工教育 微机组装与维护 实践教学

《微机组装与维护》是目前中职技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掌握好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维护工作,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该课程教学工作十余年,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更新、实训创新、完善专业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认识度不高

微机系统分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大部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上,除去基础文化科外,90%以上的专业课程都是软件应用类,只有《微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具体涉及微机硬件。如果一个学期的《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没有学好,学生就将错失整个微机硬件的学习契机。

(二)教材更新相对滞后

由于微机主要硬件部件的更新换代基本符合“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性能约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因此即使最新版的微机组装与维护类教科书都无法与当前市场硬件信息相匹配,存在明显滞后。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环节与实训环节普遍分开进行,学生常因为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脱离、实训内容与现实需要相脱节而兴致不高,影响教学效果。考核方式虽包括传统笔试和机试两种,但机试环节比较程序化,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二、改进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微机组装与维护》的重视度

在学期初,通过PPT向学生展示近年来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所有课程表,学生能清楚发现14门专业课程中,只有《微机组装与维护》是涉及微机具体硬件的课程,如果没有多花时间和精力在这门课程上,则将错失学习微机硬件的良好机会。同时,笔者对我校最近5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做跟踪调查,结合与用人单位的座谈交流意见,发现计算机硬件维护能力强的学生,在企业十分受欢迎,工作岗位和待遇都较好。通过采取这些正面宣传历届优秀毕业生所从事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及时补充更新教材信息

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配件的更新较快,并且学生在学校学习硬件课程距毕业有一段时间差,如果课堂上没有把时下最新的配件信息教授给学生,那么将来毕业时信息滞后问题将会更加凸显,以致学生出现“学无致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及时收集最新的微机硬件配件信息,让学生做好补充笔记。如当下最近款的主板芯片组型号、CPU型号及二者之间如何匹配等问题。

(三)改进教学模式

1.通过十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任务式学习。

带着问题学,这种任务问题式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上有目标,思想上有压力,而且能让他们将来学好有成就感。笔者在每个班级的学期初课堂上都先给他们列出了以下十个问题:①开机到系统欢迎界面出现这段时间计算机都做了些什么?②内存与硬盘分别起的作用?③逻辑硬盘、虚拟硬盘和物理硬盘的区别?④主板芯片组和CPU的如何匹配?⑤集成显卡与独立显卡有何优劣势?⑥经常出现的开机警报声有几类?分别代表什么?⑦经常出现“蓝屏”的几种情况是什么?如何排除?⑧有哪几款软件能对硬盘分区?如何操作?⑨机箱面板按钮、指示灯、喇叭等连接线与主板怎么接?⑩引导启动计算机有哪几种方法?这十个问题将贯穿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学期末学生如果能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就达到了本课程的预期教学目的。

2.增加DOS内容,提高学生软硬件维护能力。

目前很多微机组装教科书上都没有相关DOS命令的讲解,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有相关章节介绍,但是具体内容不详细。而DOS功能强大,学生如能学好,对硬盘维护将有重大帮助,特别是在系统崩溃或中病毒之后,借助DOS命令的方式更能直接有效地修复。另外,使用DOS命令通过建立批处理的方式在系统维护方面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DOS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软硬件维护能力。

3.强化实操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操作系统的安装看似简单,但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且多次重复操作后,就能理解多个问题,如计算机从按开机到系统欢迎界面的出现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如何通过BIOS设置U盘启动、光驱启动等方法?如何更合理地分区?FDISK、IBMDM等分区软件有什么差别?双、多操作系统如何安装?GHOST软件如何使用?所有这些问题学生都能在实操中解决,并提高动手能力。

4.注重故障排修,提高学生维护能力。

《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装电脑”还会“修电脑”,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了教学方法:一是设置故障。如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内存故障、配件接触故障、显卡故障、蓝屏故障等,制造一些故障让学生先思考原因;二是故障定位。引导学生遵循“由表及里、有简到繁、先软后硬”的原则和“望、闻、问、切”的方法排除,通过“望”――看看硬件有没有损坏,“闻”――有没有硬件过热而异味,“问”――无法找到在故障源时及时询问老师或同学,“切”――最终找到故障源;三是解决故障。教师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信息资料,运用技术设备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共同确诊并解决问题,学生成功解决问题后,有成就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四是归纳总结。教师针对学生解决故障的方法给予检测、评价和记录,然后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总结本次试验的学习效果。

5.创新实训模式,让学生与市场零距离接触。

除了学校有微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外,还通过联系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微机组装电脑公司,由公司提供一周的实习机会。学校的计算机组装配件基本上是淘汰和过时的产品,而电脑公司是当下市场最近的配件,学生能第一次零距离地接触市场,不仅能完整地组装一台新电脑,还能通过市场渠道了解配件的价格,如对CPU、内存、硬盘等占整台计算机的成本比例有了感性认识。这种实训模式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动手能力增强,而且不少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前被实习单位相中,毕业时被纳入优先录用对象。

(四)改进考核方式

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既有理论考核,又有技能考核。理论考核(50%)主要是考核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未能覆盖的知识盲点。技能考核(50%)由一系列实训项目(包括听练结合层次和独立实训层次的大部分片段式或完整小项目)的考核组成,这些实训的考核贯穿于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单独考核、单独评分,避免学生考试前出现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掌握实践技能。

四、改进后的效果

(一)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运用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多数学生特别是在工作室实训的学生基本能针对计算机系统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软硬件故障,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处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思想交流、QQ群等方式,向学生传输微机组装与维护知识,解答学生日常碰到的微机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电脑公司开展的新实训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微机组装和维护技能,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结合市场需求,分析微机组装维护人才紧缺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提高故障处理能力

通过实训环节把日常遇到的计算机故障重现,让学生对故障的检测与处理更接近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微机故障的处理能力,使学生在处理故障时做到实时有效、针对性强,能够迅速找到故障的原因并分析处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微机故障排查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冬梅.微机组装与维护案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装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高职类院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够认识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外部设备,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掌握选配、组装计算机系统,对常见软硬件故障进行分析、排除与维修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IT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岗位,成为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考核形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摩尔定律提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24个月(1975年摩尔将24个月更改为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说明了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之快。同时,这也造成了我们所用的计算机教材普遍存在教材内容过时的问题,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同步,对最新技术成果反映不够。

对此,笔者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对此加以解决:第一,在教材上选择最新版、内容最贴近计算机硬件实际的教材,同时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发展现状,突出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通过上网、查阅最新计算机期刊等方式及时了解最新计算机硬件知识和技术等,补充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进教材,解决本课程在教材内容上的存在的不足和滞后的问题。

这样就确保了教材内容能够反应最新的技术发展现状,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和实践动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理论水平决定操作水平、操作水平体现理论水平的课程。根据本课程的这一特点,笔者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载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并结合实物展示式、示范式、多媒体演示式、分组讨论式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

1.以“任务”驱动式构建整个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设置的好坏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本课程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将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的若干小任务,在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完成两个大的综合任务,一个是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另一个是计算机综合性的故障的排查与维护。

在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直接与市场接触,使课程适应新产品的发展,而上课的教学内容就围绕着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如在教学计算机的选购时,按电脑的使用需求分为两档:一档为满足上网和办公自动化需求;一档为满足玩3D游戏要求,要求给出组装机配置清单。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任务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更强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优化教学内容,引进新知识点和新的技术,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特点,并与原有的产品、技术进行纵向比较,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学生也愿意主动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了解市场,他们带着收获、疑惑走进新的课堂,使课程内容得以充实。

任务“模块”化,优化实训教学。实训是实践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用技术,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实践教学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笔者根据教学实训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学生和实训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安排:(1)为保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我院建立了专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在实训时,笔者把学生分为2人小组,把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和较差的同学分在一组,形成高低搭配,每组配备一台台式电脑的基本配件,两人共同管理本组财产,完成每个实训。(2)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存有机联系合理安排实训顺序。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分解成计算机基本配件性能指标的认识与选购、计算机硬件安装与设置、计算机系统安装、常用应用软件安装与使用、系统测试与优化、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等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再细化具体的实训过程。学生按照实训过程表完成实训后,可以熟练掌握一台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维护。(3)每次实训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并要求学生根据实训过程写出实训报告。要求学生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从而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并在每份实训报告后有相关的实训题需要完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自己排查解决。

2.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载体,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操作性强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教学法

讲授硬件安装及硬件参数设置等内容时,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将CPU、内存条、主板、硬盘、光驱等计算机配件和硬件安装过程及各种参数设定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有一个直观的掌握。实物教学法具有课堂内容生动、具体,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的特点。

(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成功的传统教学方法。计算机的故障,同一故障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在讲授过程中要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排查,并采用启发式提问,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式。

(3)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也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传统教学方法。适用于学生对于教学中的内容有疑惑或者对理解的深度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时进行。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利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有的是随机出现的,有的是提前设计好的,提前设计的要先设计好讨论题目,让学生明确讨论目的和相关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讨论题目查阅相关资料、提前思考与讨论课题相关的内容。通过讨论,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更深、理解更透彻。

(4)采用电子课件教学方式

演示文稿:所有教学内容都有演示文稿,方便学生记笔记,掌握学习要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

(5)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合理设置教学实训任务,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主要进行的内容有计算机各部件行情调查,发展趋势调查,价格行情预测,人才需求调查,相关岗位从业知识结构调查等相关内容。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如逆水行舟,不“学”则退。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考核方法,考虑到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考核总分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实践成绩:包括学生进行的平时作业、实训课、社会调查报告和实际操作测试等各个成绩,实践考核作为期评的主要部分,它占考核总分的50%。(2)笔试部分:期末笔试占考核总分的50%。这种考核目的重点是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考核了学生会不会做,又考核了学生知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改革考核方法,达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动手能力全面考核的目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考核方法进行了以上改革,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但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使学生养成了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发展趋势,主动思考及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为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组装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考核一体化平台;Java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62-0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相关基础知识出发紧紧围绕组装计算机实现过程中各阶段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展示了如何从硬软两方面对计算机进行组装的实用技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巩固和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组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培养学生适应设备硬件支持岗位需要,具有独立组装计算机和解决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本能力等要求。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理论研究现状,往往存在工学结合理论研究的系统化不够,以及在“工”与“学”两个方面结合程度的研究上缺乏普遍适应性,理论与现实的合理对接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高职的教学模式往往提倡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能够便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现交互的网络教学环境平台逐渐成为主流需要。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都有自己的网上教学平台,其教学界面大致为“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软件”等,虽然教学网站的建设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顺应了教育信息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多数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往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要么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上机操作分开式的教学模式,要么采用单纯的计算机组装实训模式进行教学。无论哪种都忽略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经过多年对毕业生企业调研,采用传统及实训进行授课对学生往往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实践动手能力很强但理论不足,在设备维护工作中只能处理简单故障问题,对基础理论涉及到故障无法及时分辨并维护;另一种是理论知识很好,但动手能力不强,无法迅速进入工作环境及状态中。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个性化游戏学习考核软件将理论、实践、培训、考核形成一体化教学考核系统,以满足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考核要求。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以及单纯的计算机组装实训相结合,满足理论实践、升学考试及培训等要求。

1 系统设计的内容及目标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个性化游戏学习考核软件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从教与学的需求出发,设计了根据课程的知识点将理论学习、虚拟实践模块、课程网络平台、作业及考核平台等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如下特色:整个软件采用“WWWH”教学模式,即WHAT—“教什么”(教师),“学什么”(学生);WHERE—“在哪教”(教师),“在哪学”(学生);WHO—“谁来教”(教师),“跟谁学”(学生);HOW—“怎么教”(教师),“怎么学”(学生)。整个软件由Java设计作为系统平台,将课程理论按知识点通过Flash形式进行理论学习,在每个课程小节都有动画练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完成“WHAT”模式;“WHERE”模块采用Java编程软件通过游戏对形式对部件的采购、安装与维护进行实践练习完成虚拟实践模块;“WHO”模块采用PHP语言形成网上教学平台,其教学界面大致为“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软件”等;“HOW”模块采用PHP、SQL等语言形成交流交互方面,集成了BBS非实时交互系统和“网梯”交互系统以及SQL的数据库素材处理系统,建立有针对性的答疑辅导库,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该知识点的重难点问题。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对素材的收集单一以及处理问题能力差的情况进行了很好的解决,为专升本及企业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2 系统开发平台和工具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个性化游戏学习考核软件系统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协作学习”,因此,系统选用Java语言作为系统编程平台及“WHERE”模块游戏设计,SQL Server 2012作为数据库服务器,PHP技术作为“WHO”及“HOW”模块网页开发工具。Flash技术作为“WHAT”模块开发程序。

3 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个性化游戏学习考核软件系统主要分为四大框架,由“WHAT”、“WHERE”、“WHO”、“HOW”四个模块组成。“WHAT”模块主要完成课程基础知识对学习;“WHERE”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实践课程的学习及训练;“WHO”主要对课程的介绍、大纲、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HOW”模块由测试、答疑、作业、题库组成课程学习测试模块。

4 系统详细设计

(1)“WHAT”模块子系统其实是一个小型的教学管理平台,完成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的功能。

该模块主要划分为下面两个子模块:

①基础课程子模块:由主板、CPU、内存、软驱、硬盘、光驱、可移动存储器、显示器、显卡、微机电源、声卡、鼠标、键盘、扫描仪、打印机及接口知识课程组成。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学习,主讲教师可以添加、修改、删除课程资源。

②课节练习子模块:由每个知识点形成课节练习,以Flas的形式进行练习训练,主要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通过收取学生做得答案,然后与相应的题目的答案进行比对,最后进行统分。

(2)“WHERE”模块子系统用Java语言编程的二维游戏实现,分为部件的采购、安装与维护三个子模块,完成微机组装与维护知识应用能力;微机硬件的组装能力;系统BIOS的设置能力;硬盘分区和格式化能力;Windows系统的安装与使用能力;计算机常见软硬件故障处理能力;数据恢复及备份能力。

该模块主要划分为下面三个子模块:①部件采购子模块功能:由学生进入沈阳三好街电脑城,通过选择不同的商城及商家进行简单的询价及设备部件、工具的采购,买错设备工具或部件扣分;②安装部件子模块功能:则实现按照学生采购的设备部件进行设备安装,设备安装错误扣分;③设备维护子模块:功能则实现对设定对常规问题进行维护。

(3“)WHO”模块子系统采用PHP语言形成网上教学平台,分为课程标准与要求、教师信息、教学指导、学习参考等四个子模块。①课程标准与要求子模块:提供课程培养目标、标准与内涵、教学要求三部分。②教师信息子模块:提供教师信息。③教学指导子模块:提供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四部分。④学习参考子模块:提供教材、讲义、教学软件三个部分。

(4)“HOW”模块子系统分包含五个模块:①题库生成子模块:提供教师定义测试题型、题量、题分;②测试子模块:提供学生练习机测试的题库,随题库一起提供给学生;③测试及分析子模块。提供学生网络测试、检查测试正确答案、上报成绩使用;④计分子模块:供教师汇集、统计学生测试成绩并打印。⑤学习指导平台子模块:提供、学习动态、互动平台三部分。

5 总结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个性化游戏学习考核软件系统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一款教学平台,提供大量辅导材料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开发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实现理论、实践、培训、考核形成一体化教学考核系统,以满足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考核要求。

参考文献

[1] 龚明德.最新电脑配置与故障检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计算机组装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行动导向课程 项目化教学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引 言

行动导向课程是通过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引导的课程,是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统一的课程。

行动导向课程的特点是:先提出引导问题,并以此来学习相关知识,采用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归纳式和发展式的学习方法对复杂的课程内容(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理解,并通过互动式的、交流式的分组学习,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全面掌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与辅导,并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资料和技术参考资料。[1]

行动导向课程的层次有:实验导向性课程、问题导向性课程和项目导向性课程,其中项目导向型课程是工作导向最为突出的行动导向课程,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行动导向课程项目化设计方法

⒈项目化设计方法

第一步:首先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即课程、学习领域内容)并进行完整描述,明确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生评价方式,完成课程标准/大纲制订;第二步:进行学习/工作情境设计,确定学习项目及项目前的学习任务;第三步:课程实施设计,即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达到学习项目的学习要求;第四步: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验证教学效果,总结并提高(图1)。

⒉项目设计标准

⑴具有轮廓清晰的学习/工作任务,具有明确的成果展示。

⑵具有完整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

⑶能将有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⑷与商业活动或企业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⑸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自行组织与安排学习行为。

⑹学生自己解决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⑺问题要有一定难度,这不仅是对学生过去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同时要求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来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⑻在学生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及工作和学习方法。[2]

⒊学习/工作任务层次

⑴封闭性学习/工作任务:给出详细指导和提示,答案唯一。

⑵开放性学习/工作任务:给出概要的指导性提示,答案多个。

⑶设计导向性学习/工作任务:用引导问题引导完整的工作过程,答案不确定。

从封闭性到开放性到设计导向性学习/工作任务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工作要求依次提高(表1)

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⑴计算机安装调试员:负责计算机组装、调试与售后服务。任务是熟练地使用各种组装与测试工具,将计算机各部件有机地组装起来并安装好操作系统及各类应用软件,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计算机应用平台,对出现“问题”的计算,“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⑵计算机导购员:负责计算机销售。任务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最优的性能价格比的计算机配置策略,并运用熟练的销售技巧使客户得到最大限度的心里上满足。

⑶网络施工员:负责局域网组建。任务是根据客户需要熟练使用各种组网工具完成家庭宽带上网及局域网的组建任务。[3]

⒉课程学习目标

⑴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选配、安装、调试、维护及局域网组建工作。

⑵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组装与售后服务所使用的各种软、硬件工具。

⑶能够按照典型工作过程的工作流程、劳动组织关系及工作要求进行工作。

⑷能够正确评价学习/工作成果,通过评价、总结、反馈,提高学习/工作能力。

⑸能够完成对工作任务的记录并自觉保持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⒊课程的工作与学习内容(表2)

4.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

采用实践与理论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层次展开教学,提出问题并以案例辅助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负责人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负责人负责小组人员管理、组织分工、工具管理与分配、实训环境保持等工作内容的实施。[4]

⒌学生评价方式

⑴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评价。

⑵加强平时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对每个课业的考核。

⑶根据小组完成任务情况与个人在任务中的角色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⑷倡导评价的多主体性,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可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和师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⑸课业知识点考核以教师评价为主。

计算机组装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岗位能力;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企业单位应用了计算机系统,但是众多的企业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难以对本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维护,从而导致单位的信息系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提高办公效率。因而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对于计算机系统维护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扩大。针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的约束等各方面原因影响,众多有志于计算机系统维护工作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不能较好的胜任计算机系统维护这一职业。

为此,我们在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本文就该课程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一些探讨。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通过项目教学与实践练习、校企合作、实战项目与ATA(全美软件测评有限公司)考证服务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掌握系统维护岗位的能力,达到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1.分解岗位业务,构建项目任务,是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系统维护能力为目标,以分解系统维护岗位业务内容为基础,重构出渐次递进的学习项目,分别是计算机硬件选购、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系统安装、计算机系统测试、系统安全防护与维护及网络组建与管理。这一系列项目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是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性要求来划分的,经过这6个项目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系统维护工作的能力。

课程通过项目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项目教学努力实现学生校内学习项目与实际工作要求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提高“实践能力”是关键,拥有了扎实的实践能力,才能有好的就业,才能谈得上创业。

2.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实训项目。本课程的项目教学与实践练习,需要与企业积极展开合作,形成教学团队。通过聘请企业一线专业人员一起制定项目教学方式,确定课程所需完成实训项目,从而使得所开设课程的实训项目能够更接近岗位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与练习亦可以更好的达到岗位要求。同时聘请企业专家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专家可以将该岗位在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现实案例投放到课程教学中,令学生在项目教学中能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另外还与企业积极展开合作,派遣学生到企业中直接参与,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通过实战项目与ATA考证服务,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微机组装与维护的项目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后,通过参与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实战项目,大幅度提供了系统维护岗位职业能力。

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实战项目通过提供个人电脑维护、实训室维护与维修、网络常规维护及计算机系统工程实施等服务方式来开展工作,学生在这些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将所学项目知识提到进一步巩固,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实用综合技能。

信息技术学院与ATA考证公司深入展开合作,提供了ATA开展的社会从业人员考证服务。提供的ATA考证服务涉及到了大规模软件考试、服务器安装及调试、系统安装及调试、网络性能测试、综合性能测试等多个模块。学生在ATA考评服务工作过程中,明确了大规模软件考试的各项步骤,掌握了大规模系统调试的各项技能。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融教、学、做、练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以培养从事中小型企业系统维护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课程组老师与企业专家一起共同探讨,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采用认知、学习、应用、总结、提升“五层次”的教、学、做、练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理念与实践合一、交互渗透、逐渐递进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1.全真环境下完成教学、实训内容。课程是根据系统维护岗位职业能力这一实际需求,以此为依据分解为6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由若干子任务组成,学生主要通过硬件实训室和硬件组装实训室来完成这些项目。硬件组装实训室完全按照企业实际工作环境而建设,学生通过该实训室完成硬件的了解、认识与其特征,并最终完成整机的组装与拆卸,而不是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下完成相关实训项目,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应实训项目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同时学生可以依托实战项目、学院承接的考证与大赛等各类服务的完全真实环境,学习并掌握电脑维护、网络组建、系统集成工程实施、服务器安装调试、大规模系统调试等能力,从而较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在该岗位的职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2.注重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重视做人做事的教育。把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作方法和职业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同时还扮演着企业“系统维护”的角色,为此,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脚踏实地、严谨精细、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课程教学时综合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法、任务驱动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团队合作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主讲教师在整个任务教学过程中,承担了任务指导作用,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

五、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我院实训基地模拟全真的企业职业环境,建设有性能良好的硬件组装实训室和硬件实训室,以职业能力实际需求来设计和组织实训项目,学生在全真实训室中完成项目训练,培养其职业技能。

2.学生通过参与实战项目、ATA考证和各类大赛的技术服务,结合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3.利用网络将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本课程有专门的课程网站和学生学习平台,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教学资料,以供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利用社会现有资源如中关村在线、驱动程序之家等实用网站来进行硬件参数对比、评测结果查看、驱动搜索等内容,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六、总结

目前,我院通过课程改革,在计算机系统维护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在学生提供技术服务的考证服务中,得到了ATA公司的好评;2.学生在毕业后,更能胜任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职业岗位,取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大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