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1

1.现有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与时俱进。

我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方式,大力扶持互联网行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和金融领域的改革。其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引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场革命。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出现了互联网金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存款模式和计息方式,引起会计利息的确认和计量方式的改变。互联网金融和制造业相结合,将改变我国传统产品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也将引起产品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方式的改变。总而言之,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不仅会影响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也会引起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这将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挑战,而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几乎都忽略了通信技术课程的普及及其应用,互联了网联网技术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冲击,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没有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特色。

2.现有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全面。

10月15日,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我国文艺作品应该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标志着我党开始重视健康的文化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作用,抵制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恶劣影响。同志的讲话无疑给学校提出培养人才的新目标,那就是德才兼备,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学生品德和文化的培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多偏重于会计与商业经管类课程,基本忽略了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等方面的课程。这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仅仅具备会计专业技能,却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步入社会后,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被恶俗文化引诱、占领,最终走向犯罪道路。

3.现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问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我国会计准则为了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处于一个不断修订修订的过程。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是对我国旧会计准则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打破了过去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垄断地位。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会计估计技术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而不再局限于会计知识的机械化重复应用。2014年3月份,我国财政部再一次对2006会计准则进行重大修订,使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修订后的会计准则更加抽象,其应用进一步要求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综上,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与国际趋同是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情况,要求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更加侧重于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提高,而不是会计知识的简单复制。但是,现有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

二、完善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议

1.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

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产品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和交易模式,促使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相关新兴事物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提高,企业的虚拟化程度会提高,企业的外延会逐渐增大,企业的生产、销售、交易和借贷模式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无疑将会引起产品成本核算、期间费用核算和借贷利息核算等发生变化,挑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思考和判断能力。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作为未来生产和加工会计信息的主体,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更为准备的会计信息,势必要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流程有一个足够的了解,这就要求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包含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知识普及,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为未来经济发展作贡献。

2.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增加人文艺术学科。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曾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表达了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本科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无疑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培养出来什么样的学生,也就预示着国家未来走什么样的道路,所以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我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作品都教育人们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育人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因此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现有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比较重视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普及,这容易导致一些学生有才无德的现象。因此高校应该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我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讲授,普及学生人文艺术常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能力培养课程。

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要求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提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因此,高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不能仅仅关注会计理论、会计知识的普及,还要关注会计知识应用和会计技能提高,应该在现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高会计知识应用和会计技能的课程。

三、结论与启示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2

[关键词]工科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48-02

如今,很多工科高校都开设有会计学专业,但是如何使学生提高未来发展的竞争力,突出工科特色,仍需进一步探讨。东南大学财务与会计系于1994年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每一年本科生都有相应的培养计划,但是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通过对比不同高校的培养模式,对以东南大学为例的工科学校会计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议。

1 与优秀工科类、综合类、财经类高校会计培养模式的比较

东南大学财务与会计系采用“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同清华、上交等工科高校相比,东大专业任选有所欠缺,无法真正满足志向不同的学生需要。此外,东大会计专业学生论文写作发表的比例较低,远不及上交和清华。上交和清华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比较强,学生对于前沿的研究了解比较多。另外,东大利用自己的理工科优势的特点不太明显。

复旦、南大等综合性大学重视通识教育。会计系课程设置中,大多含有面向高层次发展的相关课题,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与社会意识,全校课程普遍开发,有利于校园内不同院系学生学科交流。培养人才目标采取多元化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高年级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的变革,以满足不同需求。

财经类大学由于培养人才目标的不同,专业方向明确,专业划分细。学生接触专业课的时间较早,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较大,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此外,财经类院校对学生实习的要求比较高,理论与实践并重。

2 工科高校培养模式调查结果

我们搜集了江苏省数十所工科高校的毕业生对于学校课程设置的意见,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后,得出以下结论:76%的学生表示本科期间对于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不够清晰,55%的学生认为本科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主要收获是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61. 5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经济学素养较为欠缺, 61%的学生认为本科期间自学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94%的学生认为自己本科期间学术论文写作和科研能力没有被很好培养。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科期间课程设置认识不够清晰,所以在初期学习专业知识时会有茫然感;职业规划和未来目标的缺失导致学生对于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的构建较为困难;而经济学素养对于管理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基础目前不够牢固;而本科期间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也有待提升,当然这与学校师资力量和学校层面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关系。

3 对工科高校会计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3. 1 会计人才培养缺乏工科个性与特色

大多数工科院校的“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学科专业定位导致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培养模式缺乏个性与特色,呈现明显的雷同化趋势。大部分工科院校基本定位于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高级会计人才,也没有结合自身工科优势,培养相对应的行业领域的会计专业特色化人才。笔者认为差异化的培养模式才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根本。

3. 2 工科院校会计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存在问题

会计在实务中是一门重视经验的学科。但调查显示,工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课程的课时安排和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同时,开设的税法、审计、财务管理、经济法以及电算化等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比重和课时比重远远不够,工科院校很难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通识课程所占比例过高,专业课程学习内容较少,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够深入,从而在职业发展规划上目标不明确。

3. 3 工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没有体现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社会主要以毕业生的质量作为高等院校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即主要评价高校毕业生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和境外并购,商业银行改革、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越来越重要,会计也发生相应重大变革。因此,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必须适当地将经济环境变化纳入考虑范围。但实际上,工科院校的会计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基本大同化,没有体现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影响。

4 对工科高校会计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东南大学在会计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的改进上不断努力,每年都会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但是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通过分析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我们对以东南大学为例的工科院校会计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提出了改进建议。

(1)继续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学校给学生提供宽泛的学科选择,不同志向的学生选择自己的课程;低年级学生学习通识课程,拥有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视野较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更开阔,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进入不同行业。同时,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多元化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针对学术型,创业创新型,跨专业型的学生设置相关进阶课程,进行多元化培养。

(2)会计学专业要能够体现工科特色。我国了2011计划,鼓励协同创新。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选课,鼓励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学校会计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学校继续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一系列创业创新类竞赛,利用学校强大的技术成果提升学生对于工科的了解和认识,并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3)加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东南大学会计系学生普遍踏实勤奋,但是领导力和创新精神有待提升,会计系等应该率先设置相关领导力培养课程,帮助学生增强社会意识,关注时事政策,辅助学生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

(4)对于大多数学生应该受到更多的实践的训练,更好地开放和使用会计实验室,接触企业实践,鼓励或者推荐学生进入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习,并且要尽量接触真实的会计日常工作,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

(5)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将导师制进一步加强。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与就业选择。东大目前要求学生都要参加SRTP项目,对学生培养科研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是对于想要进一步从事研究或深造的学生,导师还应该加大对他们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研究的方法,从而能够很好地适应研究的工作。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虽然东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有过很多努力,但是目前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仍然是被动式的,一旦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积极学习的热情,将会使得毕业生面临很大挑战。我们建议结合西方会计教育方式,老师在课堂上只讲授框架、重点和难点,列出参考书目和章节,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阅读,安排课后辅导。

(7)加强案例教学比例,同时提升理论认识。我们建议加强模拟实习和案例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改编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看作是对就业后面临的实际情况的模拟,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3

一、会计论文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4

ACCA是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AssociationofCharteredCertifiedAccountants)的简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会计师团体之一。

高校会计专业(ACCA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会计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新型专业。公司法与商法(F4,CorporateandBusinessLaw)课程是国际注册会计师考试新大纲基础技能部分(FundamentalsSkillsModule)的考试科目。

该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国的公司法、侵权法、合同法、雇佣法等法律知识,并能结合案例进行法律分析。非法学专业的中国学生缺乏英美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英语应用能力,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构建英国法的基本理论体系的同时,针对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门课程的特殊性,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的教学。

一、公司法与商法课程特点分析

(一)会计专业法律课程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法制经济。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作用日益重要。

作为市场主体典型代表的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稳步发展,无法回避各种法律法规的制约。因此,实务中很多问题已不再是纯粹的会计问题,而是与法律紧密相关的问题。为适应会计职业的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担负多样化与复杂性的会计工作,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单一会计实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我国传统会计教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育中虽然也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法等法律课程,但大多仅作为普通的基础课程选择开设,类似于普法教育。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际会计教育包括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会计专业(ACCA方向),重视通才教育,主要以培养熟悉国内外与财务、会计、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课程设计更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法律课程的设置。笔者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发现,澳大利亚各高校都要求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必须学习包括商法、税法、公司法等至少三门核心法律课程。美国等国家会计教育也将企业法等法律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充分体现了法律知识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二)两大法系法学教学的差异性当今世界范围内主要有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大法系。与之相对应,高等法学教育也主要分为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的英美式教学方法和以讲授法律理论为主要形式的大陆式教学方法两大类[1]。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由于判例占有核心的地位,成文法相对处于辅助地位。判例通常被汇编成册并写入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判例的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析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的技能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熟悉分析案例的方法,能够将书本知识同工作实务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大陆式教学方法以集中讲授法典以及假设性案例为主,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阅读范围都围绕法学教材。这种方法较适合基础法律理论的系统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于抽象的法律原理的理解和法律意识的培养。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单一的讲授教学法逐渐暴露出其僵化、脱离实际等固有的一些诟病,普遍受到人们的质疑。因而,采用大陆式教学方法必须注意避免简单地对学生“填鸭式”的灌输和照本宣科,在授课时多形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2]。

公司法与商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困难(一)教学辅助资料匮乏公司法与商法课程要使用原版全英文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仅采用一本教材,很难让中国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英美法律知识,必须借助辅助资料来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能够供本选择的辅助阅读资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法学专业的英美法教材或外国法制史教材;另一类是法律英语专业教材。作为会计专业法律课程的辅助资料,这些教材都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过于专业的法学教材侧重于介绍英美法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背景知识,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起不到帮助理解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和负担。

第二,大多数的法律英语教材偏重于讲授法律语言和语法结构,而弱化法律体系本身,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在阅读上也有相当难度。

第三,ACCAF4课程主要涉及英国法律制度,但市面上的英美法教材则以美国法律制度为主。英国和美国虽然同属于英美法系国家,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教学辅助资料的匮乏,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

(二)法律英语应用能力欠缺会计专业(ACCA方向)公司法与商法的教学既非专业的英语语言教学,也不是单纯的法学教学,而是法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英语与会计职业的融合体,教学中主要强调法律知识及基础技能的掌握。法律英语作为承载法律思想和法律意识的工具,具有高度精确性和严密科学性的特点,与普通英语相比无论在词汇还是在语法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较难掌握。而且,F4课程与ACCA考试科目中其他以计算为主的科目相比,属于纯文字科目,对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英语与法律专业知识的相互交融,要求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更注重理解。对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而言,平常使用英语的几率本来就低,让学生理解常用的英语词汇都已经非常困难,更何况是英美法领域使用的专门性术语。

(三)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扩充普通高校会计专业(ACCA方向)法律双语教学的特点要求其专业教师应具有复合背景,既是合格的英美法律专业教师,又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但我国高校中ACCA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教师状况来看,现有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能够完全胜任法律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师数量很少[3]。所以,学校应重视ACCA法律课程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本校ACCA专职教师队伍。为教师的继续深造创造机会,并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以获取课程发展的前沿信息,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各种培训和学术活动,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质量。

二、完善高校公司法与商法课程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先修课,积累英美法基础知识在高校ACCA教学计划中,通常为《公司法与商法》课程设置了先修课程,如《英美法基础》或《英美法概论》。

针对ACCA多数学生没有任何关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于英美法律基础知识的现状,先修课的目的在于简要介绍英美法律制度,了解英美法系特点、基本架构、法院制度,并结合判例法特征,对英美民商法律制度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同时为适应全英文考试的需要,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法律英语术语,提高研读英美法律资料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语言方面,重点讲解英美法当中会经常使用的法律术语;另一部分是内容方面,以考试大纲为基础,准确划定需要掌握的英美法律知识及教学深浅难易程度,为后期的公司法与商法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保证学习的效果。超级秘书网

(二)扩展阅读,培养自我学习能力需要明确的是,ACCA课程原版英文教材并不包含所有必要的知识,因而除教材外,还需要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扩展阅读,接触一些课外读物。没有相应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便很难理解教材和考试题目中出现的一些内容;而能够有效的阅读课外书籍的同学,知识面和思维的灵活性都会比较好。阅读的范围以ACCA课程为核心,其目的主要在于扩大知识面,有大致的概念和印象即可,并不需要深入细致的掌握。阅读时要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培养和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围绕大纲,创新教学方法英美法学语言比较生涩,在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一方面可用判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学理论。另一方面,围绕考试大纲中重点、难点的提问、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对英美法律的运用能力,既能有效地保证教学的效果,对学生今后从事会计职业也大有益处。但案例教学法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虽然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却难以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系统和完整的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律知识。同时,这种双向的讨论式教学,在中国仅适用于少部分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如果教师对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当,或者缺少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环节,也仍然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4]。

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为主,辅以中文参考资料;教师在授课中采用英语与汉语交错,以英语讲授为主的英汉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对高校ACCA法律课程比较可行,而要达到全英文教学的模式在短期内还有较大困难。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文思考法律概念,分析律问题,并注意通俗易懂地讲解考试大纲中要求的基本原理。通过比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

(四)研习考题,强化实战能力ACCA考试课程的教学与高校普通课程的教学有着较大区别,除了课程本身的学习之外,最终目标还是学生通过全球统考。ACCA考试注重对学生思考方式与技能的考查,命题的特点是题目的灵活性和实务性。因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对教师提出了双重的要求,一是要使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帮助其通过ACCA考试。应试教育的鲜明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知识,更要注重对历年相关考试题目的研习,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写作和法律思维的能力,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和法理与具体案例结合,解决法律争议的问题,提高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宴1英美法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1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3).

[2]杨海坤,赵富强1英美法与中国的法学教育[J]1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5

【关键词】 会计教育; 课程体系; 实践环节; 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会计教育侧重于会计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导致会计人员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会计人员所具备的能力,则是会计人员素质的具体体现,作为会计教育初始阶段的会计本科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改进会计本科教育阶段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能力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已成为会计教育界和实务界都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会计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对会计教育改革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早,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1989年,当时会计师事务所的首席执行官们联合颁布了《会计教育观:会计职业取得成功的关键》的报告,特别提出注册会计师考试仅限于现行会计实务,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不应作为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教育的内容必须注重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报告中还提到:会计专业若要成功,会计系学生必须具备更广泛的技能。包括知识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等。美国的会计教育界人士也意识到了传统的会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1990年9月美国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第1号公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随即美国的各大学积极改革了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参考书,更加重视案例分析,并且答案不再唯一。强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教学方法方面要求教师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案例的研讨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务等。

高校在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时,一方面要求有宽厚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高校会计教育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对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硬件设施和教学管理进行变革。其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为改革的关键点。

一、改革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

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会计本科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它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起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大部分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也有院校提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各高校都将对能力的培养放在一定的高度,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美国的高校把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类:一般教育,企业管理教育和会计教育。其别强调的是一般教育,一般教育重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洞察力、判断力和正直的品格。企业管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产品与劳务的生产和营销的概念、过程和机构。会计教育旨在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在我国,一般把课程分为三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或专业特色课),再分别设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南京林业大学经济学院(简称我校)的课程体系也大致如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2008年修订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时,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新的教学计划变化较大之处有两点,一是增加了选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选修科目。其中选修课占理论课总学分的比例达到了30%,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全部打通建成了一个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平台,这样学生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专业基础课占理论课总学分的比例达到了36%,这样突出了宽基础的特征,为学生选修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成为复合型人才做好准备。二是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突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的学分达到了45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了25%。该教学环节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我校会计教育的特色体现在实践环节的建设方面,“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获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校早在1991年就开始进行会计类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工作,并且不断改进和完善,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整与系统的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实践环节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是完成模拟实习和最后的毕业论文,主要有基础会计课程设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成本会计课程设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管理会计课程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审计学课程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模拟实习所用资料有的是外购,有的是教师自己编撰的。其中我校自己研发了财务会计模拟实习软件,学生可利用软件在电脑上自助完成模拟实习,大大提高了实习效率与效果,该项目获江苏省教育厅好课件奖。毕业论文是在第8学期完成,这一学期学生往往还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而找到工作的学生大多要到用人单位去实习,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我校提前在第7学期就让指导教师与学生商定论文题目,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和查阅文献资料。二是在素质拓展与创新环节,在过去仅占1个学分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又增加了素质拓展与创新的5个学分,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学校专门制定了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认定办法,目的是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各类文体、社团、竞赛、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锻炼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二、更新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准则,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要求: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因此要求必须选用近3年最新出版的国优、部优、省优教材。为了保证选用教材的质量,我校有着严格的教材选用审批流程。

好的教材只是保证授课内容的一个方面,我校还要求每门专业课教师要用一定学时向学生介绍各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将相关法规准则的最新内容及时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三、教学方法多样,因材施教创新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贯彻,都要通过教学方法来落实。如何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为启发式,将单项式交流改为多项式交流。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国内外同行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有:

(一)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既能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挑选合适的案例;二是一部分的案例可采用讨论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但随着这几年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每门课程的教师往往需要面对至少60多位学生,如何组织课堂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就成了一个难题。国外会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课时是分组(每组学生通常十几人)讨论,讨论课的表现要记分。这样每位学生都要精心准备积极发言,教师只是组织和总结的角色,这对教师也是一种压力,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很显然,想要完全照搬国外小组讨论模式是不现实的,现有高校的工作量考核和分配制度也无法操作。我校尝试了先在课堂上布置要讨论的内容,然后要求分成小组课后讨论,第二次上课时再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的方法,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起到互动的作用。

(二)教学手段现代化、多样化

现在已进入信息社会,应充分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教学工作。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用课件模拟演示原始凭证的填写与审核等,利用购买或自行开发的辅助学习软件学生还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与模拟操作。我校教师从2002年起就开始自行研制与开发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先后有十项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在学校立项并获资助,其中五项获校级奖,一项获省级好课件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信息量,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建设要重视,措施具体要落实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其次要注意会计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学习。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要求往往只重视是否有博士学位和科研能力,自身实践能力不强,甚至没有会计工作经验,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难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美国高等院校联盟就提出大部分教师应有相关会计实务经验,并且40%的教师应在最近5年内拥有60天以上的相关会计实务经验。这些要求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

师资队伍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其质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在校、院、系三级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如何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制度化,涉及到高校的评估体系与分配制度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应淑仪,吴涛.国外会计本科教育的启发和思考[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9:61-64.

[2] 赵雪枝.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129-130.

会计专业本科论文范文6

关键词:民办高校;会计;实践教学

一、会计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将学科理论问题情景化和社会化,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资源要来源于实际经验,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直接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

二、民办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师资缺乏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会计专业师资匮乏,有很大部分是来自公办学校的兼职的老师,在教学中很少用心去研究课程的特征,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很难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讲解,此外,还有一部分兼职教师是在校研究生,授课经验少,照本宣科。而民办院校的专职教师,也是随着这几年民办学校的发展,主要在近五六年招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要社会经历,本身就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有的甚至看不懂会计报表,不会做账,在实践教学中全凭理论知识和想象。加上校内工作量大,很难有机会到企业单位参与会计工作实践和深造,指导学生也就只能纸上谈兵,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人为分开,很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应试教育束缚实践教学开展

当前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学习期末考核主要以考试为主,每学期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授课任务,首先得满足期末考试应试的要求,受此指引,大部分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内容,也首先要为了通过期末的考核和考试,学习重点侧重于应试,忽视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很多实训是纸上谈兵,实训课是变相的理论课,或者是教材的补充延伸,这些情况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学生高分低能。

3.实践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民办高校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但民办高校的教育经费是几乎没有政府财政补贴的,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和社会的资助,因此教学设备的经费投人,实验实训硬件设施的完善,与公办大学相差甚远,这必然导致教学设备匮乏,设备水平落后,实验设施更新慢,这严重阻碍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学生实践技能的全面培养。

三、改善民办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1.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改善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提高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稳定性。与此同时,各种方式聘请一批企业、社会、会计事务所的专家来校兼职,让他们帮助民办高校老师及时更新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还要极力地推进产学合作,在保障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安排会计教师在寒暑假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兼职,使会计教师能够了解会计实践,积累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双师型”(讲师和会计师)人才做基础。此外,民办高校还应多邀请会计界资深人士来校讲学,组织会计界与教育界的学术交流等,为会计实践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2.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是会计实践教学开展的是重要依据,要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就得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构建会计专业本科4年、专科3年的“分层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大力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与训练。实践与实验的内容要以会计基本操作的训练为基础,逐步阶梯式递进的增加综合性(如分岗模拟实验)、创新性(如沙盘模拟)的实验,实践的内容始终要要接近社会市场的实际,以避免会计实践教学与实际生活工作脱节。

3.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立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优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可将实践教学的内容划分成三部分:课程中实验、实验类课程、综合社会实践,并从3方面进行整合:首先,整合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其次,综合设计实验类课程。第三,完善综合社会实践环节,这一环节将岗位实践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进行结合。作为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得毕业设计更应该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毕业设计题目选定后,学生应在指导教师辅导下参加社会实践,实践中岗位多元化,并争取到银行和税务等系统实践,以便于熟知各个相关岗位,掌握更广泛的知识,毕业论文也不应该居于形式化,可以`活多样,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均可,看质量,重实效。

4.改革会计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对于实践课程的考核,要改变以往的期末笔试方式,将实训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具体操作可参考一些院校经验,把每一项实训分成实训预习、实训操作、实训效率和质量、实训中的协作与互助、实训态度、实训总结等模块,分模块打分然后汇总。这样进行单项实训的考核可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和工作热情,并树立高效率完成工作的责任意识,以及学生的团结协作和交际能力。单项实训考核结果可以作为课堂成绩,综合实训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的期末成绩,两者赋予相应的权重,比如可以各占50%,汇总后登录成绩。

5.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

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前提。完善校内外会计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面向就业的基础和保证。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实践基地的建设,应考虑面向职业、对外开放、思维先进、整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来提高建设水平。面向职业是指基地模式反映职业的真实情境,要建立全真、仿真、模拟式的校内实践基地。对外开放是指基地的利用要满足学生自我提高实践技能和课下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提供条件。思维先进是指实习基地要创新思维模式,在设计实习项目和职业情境等方面体现会计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整体性是指基地的组合要围绕会计职业能力的目标和相关要求,建立能够适应多项目多岗位和综合实习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服务性是指实践基地的运行要面向社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毕鹏Q.民办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3,16: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