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馆工作计划

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1

1、利用档案馆网页,宣传档案管理法规及档案知识,增强档案意识,提高工作自觉性。

2、举办专兼职档案员培训班,结合卷改件的改革,进行档案业务学习、指导,使档案管理有条不紊地推进。

3、深入各立档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提高基层单位归档意识,做到归档及时、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规范,提高归档率、完整率。

二、积极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开发使用好档案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1、购置合适的软件,为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基本硬件条件。

2、在软件到位后,积极组织档案目录的录入工作,编制各门类档案管理检索工具,建立数据库。

3、与教务、人事、科研等有关单位联合,开展电子档案信息网上查询工作。

4、做好对档案馆网页的维护、开发、优化工作,提高点击率。使档案馆网页成为档案宣传工作的一个窗口、日常档案管理、交流工作经验的一个平台。

5、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基础上,规范学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工作,适时向学校提出“中国农业大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三、按照国家二级档案达标要求,做好档案实体基础工作、利用服务工作

1、接收201x年档案,按要求及时做好整理、归档、鉴定、分类、编目、排架、入库,做到管理规范、利用方便。

2、清理积压档案,按要求完成鉴定、立卷、归档工作。

3、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按严格的组织程序予以处理。

4、在做好档案实体基础工作的同时,开展内部检查、评估、评比工作,为优秀教学评估做好档案工作方面的准备。

5、开展评选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工作,通过评优总结促进档案工作。

6、配合学校的各项改革管理工作,以积极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做好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树立良好的窗口服务形象。

7、改进研究生毕业离校手续、认真做好研究生档案接收、转递工作,做到及时、快捷、准确、无误。

四、围绕百年校庆,开展档案展览等项工作

1、为举办百年校史展览、教学科研展览、名人档案展览,照片专题展览,对展厅进行规划、设计,进行必要的装修,为百年校庆做基础准备。

2、做好《中国农业大学名人志》的编纂工作、名人全宗档案的整理工作和百年校庆画册的编辑具体工作,如:有关资料、照片的接收、催收、征集和整理工作。

3、按照学校布署,积极做好百年校庆展览有关准备工作。努力丰富充实馆藏,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利用等工作。

4、完成档案馆简介的编印工作。

五、其它工作

1、开展档案编研,力争写出2—3篇论文,与兄弟院校交流或发表。

2、做好陈列馆接待参观工作,发挥档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3、向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业务管理水平。

4、做好保密、安全工作

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档案基础;现代化;效率

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档案信息作为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量少、零散、形式单一、内容专门化,变为量大、系统、形式多样、内容丰宦。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

1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的现代先进工具的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否则输入的数据与信息是“垃圾”输出的只会是更高级的“垃圾”。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计算机工作的技术要求。

那么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究竟在哪些方面不足呢?总体来讲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大多是馆藏,内容庞杂案卷数量繁多时间跨度长,且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之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情况,形成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

2 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一)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二)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三)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档案馆著录细则》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馆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四)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例如“物价”问题涉及的行业较多我们就统一归入“J”类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五)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如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简称为市计委,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为市计生委而不能都简称为市计委;还要统一题名中应具备的要素。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另外我们还利用计算机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功能将关键词项中的人名、地点、时间与机构分别著录为日后制作《人名目录》等检索工具打下了基础。

3 加快数据储备,积极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一)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二)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三)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四)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

“主题词”虽然有规范统一的功效却同时存在着查找烦琐、效率较低的弊端怎样取其利避其弊?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的做法。即从题名或文件主题中靠思维归纳出揭示主题内容的词汇?关键词 进行标识待录入计算机后利用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功能进行处理。例如?拟写关于厂房基础建设一事的关键词有人写“基本建设”有人写“基建”有人写“厂房建设”在进行计算机后控时统一规范为“基建”。还可利用计算机“活动增加”的功能把一些不规范的词与主题词中词义相同的合并。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手工标引速度慢计算机自动标引不准确的缺点而且解决了主题词的词义含量问题?分属关系 。

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3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传统会计档案的内涵和外沿均发生了变化,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才能管理好会计档案;同时管理好电算档案,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系统在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众所周知,传统的会计档案主要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现在财务人员采用无纸化办公形式,所有日常工作均在计算机上完成,会计信息的管理有以下一些显着特点:

    第一,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表现突出的是存储的范围和领域扩大了。它不仅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而且还新增了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存储介质上的会计数据。

    第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存贮和调用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传统的会计档案具有直观可视性,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以使用。

    第三,会计电算化档案具有多形式的载体。不仅包含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资料信息载体纸张,更主要的是磁盘、光盘、存储芯片。

    第四,会计电算化档案具有易遭破坏,难留痕迹的特点,同时他们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

    第五,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随着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的升级,新软件对原会计档案的兼容应于考虑,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科学地管理。

    二、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输出、管理与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输出。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输出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打印拷贝存储到存储介质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平时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会计凭证、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并把打印的活页账装订成册。总账及一般账簿可按年打印。年末应把完整的账套数据备份出来,存入光盘或磁盘。另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第二,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采用双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在每份备份上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数据文件容量、版本型号,并贴上写保护字样,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建筑物。并选择远离磁场、防火、防潮、防尘的场所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用现在的高版本软件不能查阅调阅原会计档案或者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建议在系统管理员配合下,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原备份账套外还应保存其升级后的会计账套,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一是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账套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二是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可以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也可对原版本会计账套进行升级,但这会受软件功能设计的限制,不能保证完全成功。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整理与再利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企业或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得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再利用。

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4

一、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不高

在基层计划生育档案工作实际开展中,部门工作人员对国家计生工作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意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的人口控制战略计划部署的重要作用性。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积极和热忱的工作态度,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没有挖掘档案的实际价值性,不利于上级部门决策的修正和制定。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收集效率较低,管理分散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乡镇和社区都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并具体分配了档案管理人员。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章程、具体负责内容、考核评价方式等管理细节上的内容缺乏统一、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准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势必导致档案资料录用、搜集、开发利用等工作的效率偏低,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信息资料的整合度不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没有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国家计生工作中的实际价值。此外,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缺乏科学、严谨的绩效评价体系,部门基层单位甚至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考核范围之内,这就造成档案管理部门纪律涣散,服务意识性不强,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三)重管轻用,档案开发利用率低,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

首先,由于档案系统长期形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环境的影响,许多档案工作者仍停留在“重管轻用”的观念上,档案收集了、管理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单一,形式陈旧,档案室设备、技术条件落后,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其次,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有些计生档案管理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虽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计生管理中被广泛运用,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较少,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从事计生档案管理的人员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表现为人员配备随意,流动性大,档案管理人员多是从行政、工会等部门转岗过来,而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且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与时展的要求相差较大,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另外,在行政人才培训中,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缺乏创新和活力。

二、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更密切的关系到人民的实际利益。因此,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档案所呈现的内容应客观、全面的放映地方实际计生情况。因此,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科学、严谨、服务国家、服务于民的管理意识。此外,还必须要求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能以位牟利,应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水平,就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应建立人口计生宣传与教育专栏,包括基层宣传栏、广播、手册以及网上教育宣传平台的建立。采取现场教学、经验交流、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网络在线教育、技能竞赛、业务能力评价等板块实际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业务操作能力,使基层计划生育部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

(二)理顺关系,健全制度,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

建立并健全科学、现代化的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体系,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理念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创新档案管理措施,更新管理手段,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融入现代管理体系之中。同时,要结合我国计划生育管理战略规划的实际部署,适应的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加强相关内容的收集与考证是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内容。

(三)实现管理技能的现代化

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现代化、网络化将是发展的新趋势。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采用现代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信息共享技术、网络平台交互系统势必成为其发展的新方向,从而档案管理的无纸化、数字化、高效化运行。这就要求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平台信息和业务操作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具备掌握计生档案管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基层计生部分应做好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技能和水平。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现代化探析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工作顺应时展的需要。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利用人工对档案实体进行精细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日益普及,政务公开全面推行,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档案管理方法弊端已凸显。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步伐,适应时代需要,成为现代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档案部门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档案部门既要为政府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服务支撑,又要成为党和政府连结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服务社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社区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服务效能。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档案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档案工作的外部条件和内部需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现代化无疑是奠定档案事业基础性地位、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促进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转变,有利于新一代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协调、有序发展。

近几年,档案管理工作开始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从整体情况看,档案工作本身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案卷标题不规范

有的案卷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有的案卷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案卷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在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

(二)档案利用主体受到限制

长期以来,档案利用主要是为各级领导决策、为机关各部门工作参考服务,而为科研服务则相对较弱。由于受到某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档案制度的制约,一些档案利用主体的正当利用要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或者需要办理大量复杂繁琐的手续才能得以实现,从而大大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三)馆藏档案门类不全,档案利用效率受到限制

据调查,目前不少档案馆馆藏门类不全,内容单一,主要以党政、科研、财会类档案居多,其他档案门类不全,数量有限。例如,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严重匮乏,特色档案寥寥无几,这就使档案利用面变得非常狭窄,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档案利用主体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四)档案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以往的档案查阅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档案管理人员经常会遇到查询人员对档案的形成时间、题目弄不清楚的情况,查阅起来特别困难,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目前多数档案利用方式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虽然档案馆已普遍配备了计算机,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的录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

(一)全面普查案卷,去粗取精

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是普查案卷,去粗取精。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二)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也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三)结合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档案规范著录应该以《档案著录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

(四)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在分类的过程中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应尽量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前后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五)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而题名准确可以保证检索的查准率。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我们纠正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贺词。还要统—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三、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

面对当今社会电子档案文件数量急剧增加,网上利用档案文件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应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馆(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档案馆中存储的档案,纸制档案,照片底片档案,录音、录像(视频)档案等各种载体的档案和现行文件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即进行数字化档案馆馆藏建设。其次要分级次著录,既省时,省力,即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二个层次进行。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变化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相同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二)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数字档案馆最核心的问题是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应成为档案资料存储中心和档案资料处理中心。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快档案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检索利用服务质量。各部门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时,要尽量做到同时移交机读目录。

(三)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

有条件的档案馆应通过接收电子档案,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等方法,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尽快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是永无止境的,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新路,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找准档案工作的切入点,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才能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6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在认真学习《档案法》和《档案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行要求,把建立和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当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分行特点,从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到档案的保管、查询、移交、保密、安全、统计、鉴定、销毁、接收、利用等各个方面都建立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从收藏、借阅、利用,到保管接交,都统一实行严格的登记签字制度,有效杜绝丢失、泄密、损毁等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二是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在不断建立完善档案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业务基础建设,通过强调、检查和督导落实,使全行每个单位的档案用房、安全设施、档案装具等管理设备不断完善。注重抓好文件的归档收集,特别是对积存文件中一些应归档而未归档的重要文件,进行了再收集,使档案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并将按照正规库房标准配备相应设施,以确保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

三是进一步提高档案保密意识。

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学习各级保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文件,提高对新时期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泄密事件的情况通报,用铁的事实教育干部职工。进一步加强各行保密工作的投入,提高人防、技防的实际水平;加强计算机安全保密工作,密码定期更换;加强密级文件管理;建立行长负责制,实行保密事故一票否决制,确保全辖无泄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