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

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范文1

当今社会,幼儿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这就意味着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所获得的综合音乐素质能力几乎决定了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由此看来,要提高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就要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入手,大胆改革,敢于创新,使之能够更有效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幼儿音乐教育人才。

那么,如何改革呢?大家都知道,在当前的很多高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单项专业音乐技能为目标的过于专业化教学与幼儿园工作所需要的学生的较高的综合音乐素质和实践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缩小差距,使学校音乐教学能直接服务于幼儿园工作,这便成了我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笔者认为,要缩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幼儿园工作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应该在二者之间设立一座起到过渡作用的桥梁,使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到的各科专业音乐技能能够顺利地快速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中。这个“桥梁”就是“音乐综合课”。

二、什么是“音乐综合课”

不同于平常意义上的把声乐、钢琴、乐理、舞蹈等学科简单地整合在一起的整合音乐课,“音乐综合课”是在分科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在学生各音乐学科都打下了一定基础的时候,开始开设的一门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对分科教学起辅助作用的、过渡性综合性学科。其宗旨是通过从初级到中级、高级的幼儿音乐故事创编等音乐教学手段,把学生学到的声乐、键盘、舞蹈及手工等各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融会贯通,达到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即兴性的创造想象能力和良好的组织配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幼儿教师。

三、“音乐综合课”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1、创造性与趣味性――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欲望的激发

“音乐综合课”是一门以对幼儿歌曲进行音乐故事创编及表演为内容的新型音乐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充分发挥他们的即兴性创造想象能力,对幼儿歌曲内容进行既大但又合理地想象,从而创作出各种不同版本的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的幼儿音乐故事。如:歌曲《我有一头小毛驴》,虽然只有简单的四句歌词,但我让学生们根据“小主人为什么会从毛驴身上掉下来?”这个问题进行创编时,不同创作组的同学编出的故事就会迥然不同了,有一组认为是小主人太淘气,虐待小毛驴,遭到了毛驴的反抗才把他摔下来了,并由此创作出了一个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小动物、而且做事要靠团结和合作才能成功的《毛驴赶集》的音乐故事;而另一组则认为是小主人没有骑驴的经验,不会骑才被小毛驴摔下来的,由此创作出一个教育孩子做事要学会仔细观察、同时在表演中学习音乐中像毛驴跑的前十六节奏“×××”的《明明骑驴》的音乐故事。这种创编及表演为每个同学在教室这个临时舞台上提供机会来大胆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2、综合性与实践性――综合音乐素质的形成

“音乐综合课”要求对幼儿歌曲进行的音乐故事创编及表演必须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声乐、琴法、幼儿舞蹈等专业知识技能,并要求利用手工课所学的手工技能为表演制作背景及道具。这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放弃简单地用白话去表演故事的想法,开动脑筋为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利用所学的各种音乐技能去创作大量的新歌词,在原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去改遍和创作新的旋律,为故事情节的需要进行大量的幼儿舞蹈创编,在表演的准备过程中要不断去练习相关歌曲的即兴伴奏。而“音乐综合课”中这所有的一切,都会使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3、群体性与合作性――组织配合能力的提升

“音乐综合课”中所进行的幼儿音乐故事创编及表演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群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在分组创编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凝聚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专长,设计出既生动活泼又符合这个群体特点、能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的音乐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表演都不是某一个人的演出,在排演过程中,大家必须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不断提高每一个人的组织协调能力,每一个人在演好自己的角色的同时要学会配合他人表演,一切都要为群体服务,为剧情服务。而所有这些在课程中得到提升的能力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工作中必须拥有的能力。

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范文2

一、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台湾幼儿教师获取资格证的第一步。资格审查包括学历证明、幼儿教育课程修业证明及幼儿教育实习证明的审查。

1.学历证明的审查

台湾一直很重视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1990年以前,幼教师资为专科程度,1995年提出要全面提高幼教师资至大学程度。现行的《师资培育法》中规定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是“中华民国”国民修业师资培育之大学毕业程度,也就是说报考者的学历必须是本科程度,在报考的时候需要出示本科以上的学位证书或者是毕业证书。

2.幼儿教育课程修业证书的审查

台湾现行的《师资培育法》中规定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员要在相关的师资培育大学里修满规定的师资职前教育课程,并取得了相应的师资职前教育修业证明,才可以根据自己所修业的科目,报名参加考试。现行的《师资培育法》第7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者,为修毕师资职前教育课程:一、师范院校大学部毕业且修毕规定教育学分者;二、大学校院教育院、系、所毕业且修毕规定教育学分者;三、大学院校或经教育部认可之国外大学毕业,修满教育部规定之教育学分者。”由此看出,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者需要修满相关规定的幼儿教育课程的学分并取得合格的修业证书,才可以报名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在报考的时候需要出示幼儿教育课程的修业证书,以此证明已经修过幼儿教育课程。

3.幼儿教育实习证明的审查

幼儿教育实习证明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审查内容之一。台湾非常重视教育实习,认为能否将一个实习幼儿教师由无实际经验状态成功地转入到实际的专业工作领域关键在于其在幼儿园中的教育实习。幼儿教育实习能够将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受到的冲击降到最低,帮助幼儿教师获得最佳的专业成长。在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报考过程中要求报考者在修完相关的幼儿教育课程后,还需要到幼儿园中进行半年的幼儿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结束后会得到相应的幼儿教育实习成绩证明。

当报考者的学历符合规定的大学毕业程度,修满了相关的幼儿教育课程并且到幼儿园里参加了半年的幼儿教育实习,三者同时具备后,才算通过报考资格审查,才能报名参加接下来的笔试。

二、资格考试

参加资格考试笔试是幼儿教师获取资格证的第二步。在台湾每年三月份都会举行一年一次的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地点分为南北中三个区,分别分布在高雄、台北、台中这三个地方。考试题是由台湾教育院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一个命题委员会,从建立好的题库中选出来的。报考者在资格审查合格后就可以报名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证的笔试。笔试是台湾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笔试的内容比较全面,为公共课测试、教育综合测试和幼儿教育学科测验。公共课的测试主要是语文能力的测试,包含国文、作文、阅读、国音等基本能力的测试。教育综合测试主要指的是教育原理与制度的考核。教育原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等科目内容,教育制度主要是与本教育阶段相关的制度、法令与政策等内容。幼儿教育学科的测试主要包括幼儿发展辅导和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发展辅导主要考察对幼儿生理、语言、认知、社会、人格、情绪、道德等方面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主要包括幼儿教育课程理论、课程设计、教学原理与设计、教学环境的规划、教学评量等内容。

从笔试的内容可以看出,台湾既重视幼儿教师教育综合素养的考查,也重视幼儿教育专业素养的考查。公共课的测试可以考查报考者是否具有当幼儿教师的最基本的语言能力,教育综合测试及幼儿教育学科的测试可以考查报考者的专业知识素养,是否具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与管理科学知识,是否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能否透彻把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的联系。

三、领取证书

领取证书是幼儿教师资格证获取过程的最后一步。当报考者的笔试成绩合格之后,就可以拿到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在拿到证书之前的最后一步所要做的工作是证书的复查和笔试成绩的核定。当这一切都符合规定要求之后,考试合格者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领取幼儿教师资格证,可以是亲自领取,也可以选择发证中心将其邮回至原在读大学的师资培育中心或是教育实习单位。台湾的幼儿教师资格证是终身有效的,不需要定期审核,所以幼儿教师只要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之后,就可以安心工作。

四、对完善大陆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启示

台湾地区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已经推行了好多年,制度比较成熟完善,证书获取过程较为严格规整,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极大地推动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陆从1995年起就开始启动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但是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通过对台湾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获取过程的分析,我认为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提高报考者的学历程度

不断提高师资学历程度,是台湾师资培育制度的重大举措。早在1995年就提出要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达到大学本科程度,并逐步实现幼儿教师队伍的本科化,建立高水平的幼儿教师队伍。现在的台湾已经要求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报考者学历程度应为大学毕业程度。

在大陆,自1995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实施以来,对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报考人员的学历要求是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而近几年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很多中等专业学校也竞相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虽然这些学校为解决幼教师资不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却难以保障幼儿教师的质量。

整体来说,我国大陆地区幼儿教师的入职起点较低且教师的发展良莠不齐。我们应当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学历程度,逐步实现幼儿教师队伍的本科化。

2.关注教师教育实习

台湾重视幼儿教育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比较重视教育实习,认为教育实习是教育理论与内涵在实际教育现场的应用、试验、反思与转化的关键阶段,是教师建立其教师职业生涯的试金石。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使教育实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取过程中也特别要求出示幼儿园的教育实习证明,以此做为报考的一个资格条件。

在大陆,很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幼儿园对专业教师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入职适应期较长、入职早期专业优势不明显等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师资培养中,对教育实习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参照台湾把幼儿教育实习作为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一个条件。这样以来,可以加强相关的院校对幼儿教育实习的重视,缩短刚入职幼儿教师的适应期。

3.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

在台湾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时除了出示幼儿教育学程的修业证明后还要参加笔试。笔试的内容也比较全面,既包括公共的科目也有专业内容的考查,可以很好地显现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

在大陆,就资格证的考试内容来说,我们现行的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主要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作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还要熟练地掌握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所以说,这对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来说,考试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无法凸显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因此,笔者建议增加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专业内容的考查,以凸显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从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清基.师资培育研究[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

[2]刘轶.幼儿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研论坛,2011,(12).

[3]陈世兴,吴端阳.从台湾《师资培育法》的出台,看台湾师资培育制度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4).

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范文3

关键词:幼师生 现状 未来思考

一 社会需求新型师资

1、现在社会存在这么个现象,找工难,招工难,且招一些有点文化有点技能的工更难。不管是工厂、单位招工,还是中职院校招生,单位都是打着各种旗号夸夸其谈,没有真正培养好社会的需求人才,只求市场需求,不负市场其责。幼儿教师常抱怨工资低,环境吵。到头来工者不是对工作厌烦、爱发牢骚,就是干脆辞工、跳槽、被炒、、、、

2 社会形势需要新型师资。社会需要培养好光荣担负起新世纪幼儿教育重任的幼儿教师,他们必须是具备较强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师资。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二 学生的现状

1、学生生源素质差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开展、国家对职业技校的扶持,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成绩不好的孩子上技校,或直接进工厂挣钱。幼师的生源数量在急剧降落,质量简而求次。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在幼师中专学校特别是一些联合办学点学生,女生占绝大多数(95%),有少部分的男幼师生。在中学她们一向是不被教师关注、喜欢和褒扬的,她们的学习、行为等各方面均呈现了很多问题,这就形成了她们严重的自卑心理。而处在群体学习、生活中的青年学生则属于高发群,幼师生又是重灾区。所以,增强对幼师生的综合素质培育,显得很重要。

2、课程要求高 幼师学生的课程跟其它师范学校的学习不同,它是专业技能要求很多的学习课程。学生的学习包括有技能学习琴棋书画、手工、舞蹈,还有理论教学法课程等。许多学校的课程设计极不合理,技能课的课时不断增加,理论课程等其他课程的课时不断削减,课程设计出现一种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许多幼师的学生在进校之前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幼教的文化基础知识,文化素养低,对于有关的教育理论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运用教育理论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了。让这些学生兑变成一个多才多艺的幼儿教师,这要学生克服多大的自卑心理?付出多少的汗水?这无疑是对幼师学生的心理及能力的最大考验。

3、幼师生的学习态度 目前幼师生的学习态度不好,学生有奔着文凭去的,有父母的意愿强去的,有稀里糊涂混日子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绪不稳定。她们逃避理想,得过且过,对学习不感兴味,经常旷课、迟到,外宿。她们的自制力差,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见他人玩,我也玩” “见他人谈恋爱,我也谈恋爱”,整天处在同流合污的状态中,旷费学业。她们缺乏学习动机和目的,不晓得本人学习为了什么,很多同学觉得只需能拿到毕业证就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削弱了很多,大多数学生学习动力缺乏。

三 幼师生的未来

幼师是一门特殊的学业,要想他们在这一行业兢兢业业,感受是太阳底下光辉的事业,他们的教育人生该如何谱写 ,我想对于在校的学生应端正好学习态度并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和教育见、实习的重要作用。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幼师生,认为学习没用、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所以在幼师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训练,使他们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同时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对幼师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评定制度;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制度;国家、省、市级助学金评选制度;奖专升本的选拔制度等等,如果把这些制度有的放矢地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渗透作用

学科教学是幼师生学习态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幼师生各科知识兴趣的直接渠道,教师要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各科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学生挂钩,也能像辅导员和班主任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每个学期都要圈定帮助的具体对象,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课下辅导等途径形成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师生成长,引领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成为学习快乐的源泉,师生共同拥有课堂、享受课堂,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3、要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

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师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引导幼师生的志向,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师生与幼儿教育工作的距离,尽快掌握各种幼教知识。而在实际工作中,见习和实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见习、实习时间短,次数少;认识不足,缺乏指导。这些因素是目前幼儿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实习工作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提前安排见习的时间,加强见习效果。最好在新生入校时,与入学教育一同开始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让他们在还没有对专业产生反感情绪的时候,迅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初步理解和认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从而使他们回到学校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树立献身幼教、教书育人的志向,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从教技能,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其次,要增加见、实习次数,延长见、实习时间。在幼师生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短短的一个月零一周的时间是不足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需要的。在教育见习中,幼师生的普遍感受是“见,实习太好了,学到了几年课堂上都没有学到的东西”;刚刚形成的还没有稳定的幼儿教师的感觉,随着见习的结束,迅速完结了,因此“加时”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幼专院校还应该建设自主的实习基地,让幼师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到幼儿园去接触孩子,验证、检验课堂所学的问题。

最后,要加强指导,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见习、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见、实习工作的研究;提高见、实习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及时解决幼师生在听课、备课、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实习的效果;捕捉幼师生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放大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品质,从而使教育见习、实习活动成为打造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捷径,也成为为幼儿教育事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促进幼师生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范文4

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都提出要大力提高教师的培养质量,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厚基础的职前幼儿教师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实践建构主义支持下的校园合作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坚持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必要性,阐述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职前幼儿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成效,力求培养出新就业形势下的职前幼儿教师。

【关键词】

建构主义;校园合作;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教师教育为本。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都提出要大力提高教师的培养质量。而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在增加的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职前幼儿教师,已成为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江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实践探究校园合作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力求培养出新就业形势下的职前幼儿教师。

一、坚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职前幼儿教师培养

1.建构主义的内涵。建构主义是一种思潮,是众多理论观点的统称,是关于学习的理论。建构主义提出认知发展是主体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认知结构的过程。儿童认知发展是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儿童通过自身探索、发现获得的。儿童以己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吸收,从而建立对事物的表征。建构主义认为儿童的知识不会自动生成,儿童不是以一种刻板的形式去接收加工外界的信息,相反他们对信息是主动寻求和加工的。因此,建构主义课堂的重点从教师转到了学生,教师不再是向学生被动地灌输知识,学生也不再是等着被注满的空容器。教师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其活动核心在于组织情境以激发、尤其是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达到主动建构自我知识图景的行为倾向。

2.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形成自身专业理念和专业精神、建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并符合专业标准和专业地位的过程。而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2011年教育部研究制定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核心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突出了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化要求,强调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儿童的能力;不仅需要有教育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个人实践理论的能力。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及主动建构,这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相吻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校园合作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自主构建和提升,有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我国的幼教事业。

二、校园合作的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

1.校园合作的内涵。“校”“园”合作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和幼教机构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依托幼教机构的资源优势,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幼教实践有机结合,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运行机制。我校的校园合作包括学前专业老师与在职幼儿教师的合作,职前幼儿教师与在职幼儿教师的合作;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2.校园合作的途径。(1)学前专业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前专业的能力目标制定不同年级的见习实习手册,教师和学生每周到幼儿园跟班见习一天,学生认真完成见习实习手册内容,带队教师和课程教师根据见习实习手册内容考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见习实习中的问题。(2)学前专业教师与学生代表一起参加合作幼儿园的每周教研活动、参与他们的观摩课程和教改课堂,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动态和方向,掌握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情况,从而能及时跟进课程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每年修订一次人才培养方案。(3)与幼儿园进行教师教学岗位对换。在职幼儿教师到我校上活动设计课程,我校学前专业教师轮流到幼儿园带班工作一学期,在职幼儿教师与我校职前幼儿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4)组织名师讲堂活动,邀请优秀学前专家、学者、幼儿园特级教师、名师到校讲学,开展优秀毕业生汇报等活动,提高职前幼儿教师的理论体系,提升实践效果;学前专业教师培训合作幼儿园在职幼儿教师,实行手拉手共进步活动,帮助在职幼儿教师开拓视野、提升思想、提高反思和研究能力,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三、建构主义支持下的校园合作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成效

1.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第三条提到: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通过“校”“园”合作,学前专业教师和职前幼儿教师都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更清晰幼儿园的工作需求和能力目标,从而能制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职前幼儿教师在学前专业老师和在职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到岗位中去体验和学习,能更好地理解学习学前理论知识,并能有根据和方向地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2.整合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拓宽了考核评价方案。课程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的深浅多少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校”“园”合作的模式下,学前专业教师深入幼儿园活动,掌握前沿动态,将教学内容整合归类,通过项目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课时和时间内培养学生应有的专业素养。

3.综合了学前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第七条提到: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前专业教师都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还有待提升。通过每周一次到幼儿园见习、与幼儿教师换岗教学、培训在职幼儿教师等活动,学前专业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大大提升了学前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解决了学前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密切了学校与社会,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提高了本校的专业教学质量。

4.促进了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以幼儿园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会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三年制大专班的职前幼儿教师通过第一至第四学期的每周一次的见习、第五学期的一个月的实习、第六学期的一学期的顶岗实习,职前幼儿教师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探究,从最初的观摩感知到模拟实训再到尝试实践与顶岗实践,从最初的单项实训到最后的综合实践,体验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完整工作过程,大大提高其专业水平。

5.提高了在职幼儿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在职幼儿教师虽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却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不了解幼儿教育的新动态。通过学前专业教师不同主题的培训、教研课堂的指导,在职幼儿教师自身在见习实训和见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以及对职前幼儿教师的活动设计课堂讲学等形式,在职幼儿教师也在不断努力把个人的经验与学科理论结合起来,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其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支持下的校园合作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学校教育的培养方式,寻找到了一条更符合幼儿园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性人才的新途径。“校园”合作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了幼儿园。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学前专业教师、职前幼儿教师、在职幼儿教师三者都通过自身的积极主动构建来探究、学习,其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者:刘彬 黄滨 单位: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吉安市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建构主义支持下的校园合作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GH043。)

【参考文献】

[1]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范文5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正式实施,强调幼儿教育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并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见幼儿教师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职业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职业收入的相对稳定性、工作性质的活泼性、教师心态的年轻性,都是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幼儿教师作为首选从业职业的理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以下事实:幼儿教师的流动性很大,教师从业中职业认同感不强;公办、民办幼儿教师工资收入、社会认可度、工作强度、接受继续教育的条件等方面差异太大;幼儿教师的责任越来越大,家长要求越来越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着当前幼教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学生专业认同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包含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成分。所以,在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职前培训,树立坚定信念

每一个走入幼儿教师行业的人,入职前必将接受严格、科学的职前培训,才能在入职后尽快地适应、接受、认同该职业,这势必对高校学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接受良好的职前培训,通过系统、深入的专业教育和从业指导,在入职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将关系着其入职后的从业态度和情感。

(二)储备坚实力量,输送合格幼儿教师

强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有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学前教育专业的性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特点,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歌舞游戏、手工制作中提升艺术涵养,在理论课程中充实内心,为幼儿园储备坚实的人才力量,输送合格的一线幼儿教师。

(三)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形象

幼儿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教书育人是其本职。有着坚定职业信念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幼儿教师行业,不仅能将其个体的专业认同感转化为职业认同感,坚定其从业态度,还将以其较高的职业意识影响同行、家长,提升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整体形象,成为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四)提高办学质量,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专业思想稳定、职业素养高尚、专业技能过硬、理论知识扎实的准幼儿教师,是高校学前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有力保障。

(五)提升个人修养,做孩子的忠实朋友

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喜欢活泼可爱、能歌善舞、会讲故事、愿意陪他们做游戏的老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技能是多方面的,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在不断成长,个人修养在不断提高,与孩子沟通的能力不断加强。通过系统地学习幼儿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深入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将之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幼儿交往时更能了解儿童的需求,做孩子的忠实朋友。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专业认识

1.专业认识模糊,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考志愿中并没有填报学前教育专业,因调配进学前教育专业,思想上有偏差,学习中带有情绪。即使是第一志愿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进校时都不了解学前教育的性质,更不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出现专业认识模糊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没有目标,缺乏动力,没有理解专业认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

2.对教育对象缺乏深入了解。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下园见习中最初都能表现出对孩子的喜爱,但是时间稍长就缺乏耐心。将教育对象美好化,只看到孩子活泼可爱的一面,而忽略了孩子是不成熟的,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幼儿教师专业引导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多地把孩子看成了玩伴,而没有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孩子做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

3.学习兴趣呈现表面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学习理论课程,还要学习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歌舞游戏、手工制作等艺术课程,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来自于课程的广泛性。一旦发现学习内容庞杂,学习难度加大,很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学习兴趣不稳定、表面化。

4.学习方式上存在认识偏差。

学前教育专业的很多课程实践性很强,特别是艺术技能、教学技能课程需要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来自于普通高中的大学生,习惯了高中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学习方式,遇到技能课程,需要自我强化学习才能有成效时,部分学生存在认识偏差,出现老师没有检查就不练习、分组练习就是自己没事、老师没有讲的就是不需掌握等错误认识。

5.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

很多学生入校之前对高校教师报以美好的期盼,想象高校老师都学识渊博、有学者风范,但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现老师与自己理想中的形象存在较大差别时,就不能很好地调整学习心态,由期望变成失望,严重影响着专业认同感的形成。

6.缺乏专业前景憧憬。

专业认同感将影响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心目中的印象,如果该职业符合自身终生之向往,从而认定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能从中获得乐趣。但是,学前教育专业在很多人看来是豆芽专业,甚至有些学生自己都不知道学前专业学生毕业前景到底怎样,还有部分学生在家长的不满中进行学习,认为大学四年读书,就是为了当孩子王太不值。其实,在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今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就业率几乎是100%,而且进入小学低年段从事教学工作,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等工作都是较好的选择。

(二)幼儿教师职业认识

1.从业信念不坚定,缺乏社会信任感。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高校学生在择业时机会更多,诱惑也更大。很多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看到幼儿教师工作的艰辛、责任的重大,产生畏惧心理,动摇从业信念。

2.职业特征了解不足。

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学前教育的不重视,导致社会中部分人士没有将幼儿教师作为教师职业看待,一方面高标准要求幼儿教师要为人师表,另一方面又不重视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是教师行业中相对较低的,而且还不稳定,这些都影响着学前专业学生对选择幼儿教师职业做出正确判断。

(三)自身专业水平评价

1.自身专业技能评价。

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评价自身专业技能时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认为当幼儿教师只要会唱歌、跳舞就好,天天带孩子玩就行了;要么认为只要多教给孩子知识,教学技能强就够了。其实,幼儿教师是众多教师中专业技能要求最全面的职业,不仅艺术技能要高,教学技能也要强,偏颇某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认识。

2.职业素养评价。

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活泼开朗、年轻就能当好幼儿教师,却没有真正从教师职业角度认识到幼儿教师的素养包含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对自身职业素养评价不全面。

三、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会影响到他们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态度、信念,也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到幼儿教师的入职、离职率。为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一)抓好新生入学教育,澄清专业认识

高校应在新生教育中加强对新生专业认同的教育。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召开学前教育专业座谈会。

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就专业疑问进行解答,并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坚定专业信心,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

2.完善双导师制度。

在校导师了解新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引导,为新生了解专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幼儿园实践导师引导学生真实、全面了解幼儿园环境及幼儿教师工作现状,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3.增加职业导论课。

通过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以及就业方向等问题,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4.进行专题讲座。

请有经验的高校或幼儿园教师做专题讲座,散发正能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积极的心理暗示,树立专业信心

幼儿教师对“助人的专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并不是单纯以金钱衡量其代价,而是因为能够从中享受到快乐,这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多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调动积极的情绪情感,比如:我们的学前专业是当地同类学校中最好的;毕业生是当地幼儿园最受欢迎的;学生就业率是全校最高的;考研究生是很好的出路等等。在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认识度,树立专业信心。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专业兴趣

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敢于表现自己的心态,学校应利用专业特点组织各项活动。比如:专业技能汇报演出、展览,提供学生表现的机会;五项(唱歌、舞绘画、讲故事、弹琴)技能比赛,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幼儿家长咨询,提供学生应用理论的时机;主题班会,形成常态展现心理;师范技能大赛,强化学生教学技能。

(四)建立实习基地,了解工作环境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与当地知名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尽量采用集中见习、实习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增加学生了解今后工作环境的机会,为今后入职形成合理期待奠定基础。广泛开展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情形,对幼儿园有充分的认识。

(五)合理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专业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分为三个模块:理论课程、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虽然学校也很重视技能课程,但是理论课程的比重比较大,教育实践课程及理论课程的实践层面也比较少,从而出现了学生教育教学技能欠缺的问题。当学生认为自己在教育教学技能欠缺时便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信心的把握,也会影响到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在课程安排上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还应有指导学生如何把幼儿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课程。教学法类课程可以在授课方式上更多地采用实验教学、观摩公开课、模拟授课、说课训练等形式。技能课程中的钢琴、舞蹈,美术等要贴近幼儿实际需要,重点应放在儿歌弹唱、幼儿舞蹈创编、简笔画等方面。

2.优化软硬件设施和条件,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效果。

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是否完善会影响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继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校硬件设施与学生人数不能匹配,如钢琴太少,舞蹈房狭小,设施简陋,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师资的紧缺,导致一个教师教授的课程太多,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

(六)建立双导师制,培养双师型高校教师

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培养市场经济下的实用型幼儿教师,高校与当地幼儿园合作时,应建立高校、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双导师制,从思想、生活、理论学习、实践指导、就业选择等方面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校教师在从事理论课程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既能传授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成为双师型高校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七)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专业知名度

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范文6

[关键词]强化;学前教育;人文教育

幼师队伍规模越来越大,幼师师生比例不断缩小,显著改善了配置情况。《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给出了具体的培养要求。现阶段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面临着尖锐的现实问题,即学生缺少人文素养,强化学生人文教育是现阶段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什么是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一个符合时代的积极概念,被普遍认可,而人文范畴具有包容性,理论界对人文教育的内涵存有不同的界定。一般有三种定义:一种是,人文主义教育指的是人为本位的教育。一种是,人文学科教育基于人文学科的基本内容教育,另一种是,有关成人的教育,也就是全人教育理念,借助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实现对完整人的培养。通常人文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的教育,另一个是人文素养的教育。传递人文知识的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教育有所不同。

二、强化学前教育大专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看,人文教育即人性教育,中心即涵养人文精神。幼儿教师教育对象是学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年龄处在0~6岁,在认知能力及情感意志等方面尚不成熟,启蒙教育的开展对幼儿后续成长与发展十分必要。《标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做出了明确规定,从中可见,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强化学前教育大专生人文教育很有必要。

三、学前教育大专生培养面临的困境

审视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培养情况不难发现,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专业技能的教授,忽视职业素养的培育。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大专以初中为起点,经由中等师范学校转变而来,经过长时间的办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培养幼儿教师方面具有自身优势,侧重于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技能培训与竞赛上,如,写与唱等,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对职业素养的教育,借助有限的思想政治课及心理课等来完成,和《标准》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此外,当前社会环境较为复杂,要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二)教育实习执行缺位。教育部提出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最后半年时间内进行实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未集中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学校自行和实习单位联系,使得许多学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实习,甚至不去实习,教学实习成效很难保证。学生获得大专毕业证时,缺少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经验,未真实感受幼儿园环境氛围,必然导致人文素养严重缺失。(三)忧患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弱。在整体教育事业中,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处于基础地位,和我国教育的兴盛有很大关系。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质量意识,强化管理,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能符合市场需求。因为部分学生忧患意识不足,不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侧重当前利益,长远目标设计匮乏,未深入关注学校可持续发展。上述表现为,学生管理松懈,对学生基础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不严格的管理是不能培养出健康人格的。

四、强化学前教育大专生文教育的具体对策

人文教育要借助多种方式开展,包括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融入生活实践当中。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使用下述几种方法:(一)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就业意识教育。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增强学习紧迫感,推动人文学科学习,许多子女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备受父母宠爱,不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无法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安于满足。幼儿教师教授的是儿童,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知识能力,需要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方能担任幼教工作;通晓人文、地理等知识,把知识内外精神。(二)将语文教学活动作为支撑,将人文知识教授给学生,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语文学科在许多学科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均有涉及。更重要的一点,在人文教育上,语文具有独特优势,语文教师借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情感渗透给学生,进而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获得较高的人文精神。(三)统一分配在职教师培训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从教育实习中获得成效。《标准》对在职幼儿教师也提出要求,需要终身学习。学校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集中安排在职教师培训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实习,针对岗位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满足教育实习的实际效果。学生在实习中切身感受幼儿园教育工作,让学生从学生心理转变为幼儿教师心理,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经验,锻炼专业技能,让幼师产生幼儿教育工作感情,获得较高的职业素养。人文教育给人精神教育,促进与维护人的发展,获得自由。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人文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具体问题上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有效解决问题。在具体工作开展中需要从多个层面开展,以此优化学前教育大专生人文教育。事实上,人文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无法由学校独立完成,需要学校和社会等共同参与,如此,才能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作者:魏筱静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