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红色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红色文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素质教育 实践 探索
实践证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载体――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对提高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实践及存在问题
(一)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配置简单,工作分工不明确
在教育部批准设立的9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各高校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点,分别将其挂靠在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基地办公室大多是合用或借用。基地工作人员少,工作未明确分工,通常是按照上级安排,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时,兼做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各项工作,导致基地工作人员精力投入不够。
(二)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综合性大学都在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探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途径,忽视了基地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而建立健全基地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达到基地目标的保证。在基地缺乏制度保证的情况下,各项工作的开展没有一套规范的办事流程和行动准则。
(三)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综合性大学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概念界定不清,于是将专业课以外的所有课程,统统划到文化素质课程里,导致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混乱;还有些综合性大学随意拼凑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导致选修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加之学生在专业压力、就业焦虑、市场导向等因素的干扰下,不够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导致部分综合性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低效。
二、加强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建设的理论探索
(一)建立健全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
目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经过了试点探索、实施推广两个阶段,进入普及提高阶段,这就对制度的建立健全提出了迫切要求。制度是基地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综合性大学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监督 、管理等配套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保障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使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真正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提高综合性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综合性大学应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为依托,为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师提供平台,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严格考核,使教师增强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的动力;其次,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申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题,发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论文,出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学术专著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推进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保证。
(三)实行“校中校”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综合性大学学生的文化素质
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探讨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内涵、可行性教育途径等,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鼓励教师从事相关的理论和教学研究,根据本省及学校情况,编写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读物,申报校内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题等,提高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水平,有效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性大学可结合自身实际和地方特色,在现有各种艺术节、体育节、学术论坛的基础上,创新文化实践活动模式,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应开展校际间的交流活动,整合地缘文化优势,争取社会教育资源,与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加强合作,发挥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3. 设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比较齐全,师资比较充裕,应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涉叉学科,完善知识结构。根据本校特色和师资优势,构建一个以心理健康课程、科学普及课程、艺术审美课程、文学经典课程等为主线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应的学分,要求学生毕业之前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以考核或考查方式结业,并发给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校结业证。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 1998-4-10.
大学生红色文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历史纪念馆 研究工作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23-01
众所周知,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的有效运作和科学管理,是当今历史纪念馆各项事业走向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包罗万象,重点就如何搞好历史纪念馆研究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研究工作在推进历史纪念馆事业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一支的多功能复合研究队伍
就目前我国历史纪念馆的发展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历史纪念馆虽然设有研究部门,但现有的工作人员也只是从事一般的浅显的日常工作,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所涉重大课题的学术研究、策划展览、对外宣传、文物研究等专题工作,大多靠外聘专家来实施完成,严重制约着历史纪念馆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便成为提高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水平的关键所在。
1、加强对现有研究人员的培训力度
目前各地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大都呈现中老年居多、年轻人偏少的现象,而且整体专业文化素质和研究水平偏低,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研究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综合培训,其具体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请进来教”。就是专门邀请一些国内顶尖的历史纪念馆研究专家来馆,分门别类地举办有关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及因材施教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从而拓宽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二是“派出去学”。就是不定期地委派研究人员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历史纪念馆研究方面的培训会议和研讨班学习;或者是到学术研究工作搞得好的兄弟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研究水平。
2、面向全国招聘与引进学有所长的专业研究人才
不断充实与加强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队伍力量。这方面主要可以考虑两种渠道。一是外聘已有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经验的专门人才;还可以与全国历史纪念馆联手,进行学术研究人员的馆际交流。二是派人参加各地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挑选专学历史纪念馆、历史类等相关对口专业的优秀大学生、研究生,通过严格的程序聘用到历史纪念馆研究部门工作。实践证明,用一个德才兼备的专业研究人才,是历史纪念馆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相反用一个有才无德或者无才无德的人,那将是历史纪念馆一场灾难的开始。
3、大力培养和造就从事学术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纵观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学术研究是手段,搞好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保护等才是最终目的。据了解,大多数历史纪念馆的研究人员只是从事单纯的编研工作,一遇到设计展览、对外宣传、文物研究等工作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今后历史纪念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是,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锻炼与造就一批既精通学术研究,又胜任策划展览;既熟悉对外宣传,又擅长文物研究的多功能复合型学术研究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推动历史纪念馆繁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二、健全机构科学管理,提高学术研究成果
为了确保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的正常运作和科学管理,首先应考虑的是成立历史纪念馆学术委员会领导机构。领导成员主要由馆领导和馆内具备研究馆员和副研究馆员等文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组成,具体从业人员可以放宽到馆内具备中级和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重大决策、确立科学管理制度、保障学术研究经费、策划研究课题,并对全体研究人员的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还要不定期地召开专门会议,依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布置和落实新的学术研究任务。在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科学规划和确立学术研究课题。根据历史纪念馆的双重性质和各自所反映的主题历史文化内涵不同。遇上重大课题,就要设立专门课题组,并指定优秀学术带头人挂帅,具体负责重要研究项目的完成。对于一般研究课题的任务分配,则可按馆内具备高、中、初三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人员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不同,具体承担完成不同层次的学术研究课题。这样通过专门课题的学术研究,从而带动历史纪念馆相关业务工作的开展,并取得编研出版学术著作馆刊、策划主题展览、编写宣传教育文稿、专题文物研究等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学术研究方面,陕西秦俑历史纪念馆做得比较出色,不仅有雄厚的专业研究力量,而且近年来还推出了一批响誉国内外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
三、建立健全科研奖励机制
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术研究队伍是决定历史纪念馆盛衰荣辱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说历史纪念馆的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奉献。所以对学术研究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健全历史纪念馆科研奖励制度,对于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包括出版学术专著、发表优秀论文、策划大型展览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研究人员,要旗帜鲜明地给予表彰和重奖,比方说提拔重用、发放奖金、提供外出考察学习和休闲渡假的机会,以及提高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其它优厚待遇等。只有建立健全历史纪念馆奖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术研究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为祖国的文博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郗宝云.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大学生红色文化论文范文3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石阳小学明确提出“重文化、厚积德、树品牌、创一流”的办学目标,扎实有效的管理给学校带来了“校风盛、教风正、学风浓”的良好校园风貌,整个校园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处处洋溢勃勃生机,处处彰显教育的魅力。
■
一个民族因为有文化,而变得更强大,一个人因为有文化,而显得更尊贵,一所学校因为有文化,而更彰显魅力。石阳小学以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巧妙设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走进石阳小学校门,可以看到一扇由中外名人画像组成的墙,被称为“励志墙”,它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室走廊上,张贴的“弟子规”“古诗词”像一本无声的“国学教材”,是教材的延伸,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上下楼梯,随处可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由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图案组成的温馨提示语,像一本行为规范手册,无声地滋养孩子的心灵,规范着孩子们的行为。学校精心设计的“庐陵文化厅”,内涵丰富,列举了庐陵名人、庐陵书院、庐陵名胜、庐陵将军、庐陵特产以及井冈山红色文化等知识。孩子们在课间畅游其间,得到心灵的启迪。
“润物细无声”,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内涵丰富、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成为石阳小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为了让校园文化深入师生的思想,融入师生的行为。石阳小学编印了《石阳小学校园文化读本》,每天早读前10分钟,由教师组织学生诵读,然后由思品课教师利用思品课给孩子们进行解读,每学期还要求学生写校园文化心得。这样的品读,让校园文化在学生中得到了很好的内化。
石阳小学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解读活动,将校园文化融入学生的行为。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进行“诵读校园文化、弘扬民主精神”和“品读经典、诵读人生”等活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热情高涨。师生们在诵读中积淀知识,在诵读中感知世界,在诵读中明白人生哲理。如今,常规化的诵读已成为师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了。
■
课堂教学的魅力源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快乐更来自学生。学生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成功,教师的成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石阳小学积极倡导“和美课堂”的课堂文化建设。“和美”就是和谐美好之意,和谐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和谐,以及课堂氛围的和谐,美好主要是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美好,也就是教师引领学生经历美好的过程,取得美好的效果。
学校以构建和美高效课堂入手,努力探究其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和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体现师生的生命活动过程,让学生真正“享受课堂、享受学习、享受成功”。让课堂成为孩子的最向往的地方,这是“和美课堂”永恒的美丽追求。
打造专业团队――和美课堂的关键。教师是和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关键,要拥有精良的师资,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和善的态度、合作的意识、精湛的技能及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石阳小学坚持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讲学、异地取经、岗位练兵、同上一堂课、青蓝工程等多种形式与渠道锤炼教师的教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形式多样的磨炼活动,盘活了师资,提高了教师的“底气和灵气”,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勤于奉献、勇于开拓的教师团队。学校现有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4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意识,尊重学生,给学生安全感,让孩子们在和谐、宽松、民主的状态下学习,孩子才会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活泼开放的语文课,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寓教于乐的英语课,充满人文情怀的阅读课……孩子们陶醉其中,幸福并快乐着!
多元合作,自主探究。新课程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谐而智慧的课堂应是充满问题探索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给他们以帮助,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解答走出课堂,让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构建开放的和美课堂。学校提倡将和美课堂向校园、家庭、社区辐射,变封闭性课堂为开放性活动课堂。如带领孩子们前往农村与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做农家饭和种花种树,每月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劳动实践基地白鹭洲公园,开展捡拾果皮纸屑、垃圾清扫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趣味盎然的体验考察活动,进工厂,下农村,爬青山,钻树林,踩沙漠,参观纪念馆,考察文化楼,游览北京城,驻足科技馆,让学生尝试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
■
科学精神使教育有魂,人文底蕴使教育生根。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文化土壤,而且民族的文化积淀越厚,越能造就自己日后成长所需要的文化底蕴。石阳小学倡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让“唯有学习的精彩才有人生的精彩,唯有学习的成功才有事业的成功,读书的人最美”的理念深入人心。
做书香教师,促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学校始终把读书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书香教师、奠定书香校园的基石不断夯实。为此,石阳小学成立了“小橘灯”读书会。学校要求教师制定读书长远规划,使读书内容层次形成体系,让教师读好书,多读中外名著和教育理论专著,且做到读书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开展了“最是书香能致远”“学名师做名师”“名著陪我成长”等活动,促使教师从读论文到读专著,从做摘记到做笔记,从写学习笔记到写教学反思,使读书真正收到实效。
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近两年,石阳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古诗词吟诵活动。以“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为主题,以《石阳小学校园文化读本》为基础,让学生直面经典,从传统文化精髓中吸取营养,学校每周开放一节“古诗诵读”指导课,自编了校本教材《校园文化读本》《经典诵读步步高》,全体师生还自编、自导、自演大型文艺汇演――“读经典 庆六一”活动,师生们或诵读,或吟唱,或表演经典,多种形式的解读,活跃了校园,更滋养了师生的心灵。
亲子共读,延伸阅读空间。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建设者,通过家校活动,要求家长每天半小时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如今,“开门见书山,推门闻书香”的家庭读书氛围已悄然形成。
与书同行,与书为友。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和学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精神财富的有力保障,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与书同行,与书为友”的读书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领域,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学校自编校本教材《经典诵读步步高》供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