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意经济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意经济论文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1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与行业客户经营管理、产品及艺术品市场、材料应用、工程建造等相关知识及经验的整合。传统设计培养方案中只注重设计基础理论填鸭式的讲授,或者偏重绘图技能及绘画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并不能充分了解知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作用。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行业客户经营管理方面,如果设计师不能系统分析客户所经营场所的销售方式、管理模式、对消费人群的心理体验的预期的判断,单纯的靠设计的基本空间理论去思考问题,就无法适应特定行业和人群的市场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新性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我们教学的首要目的和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说在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中重视和实施得不够,而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又是非常强调创新性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只重理论灌输和单纯绘图技术的传统观念,真正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落实到专业教学工作之中。

二、综合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培养探索

(一)首先明确作为学生在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几大知识点:1、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首先设计程序是设计得以实现的保证,设计程序是否科学对方案的实现和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学生往往迷信电脑软件的功能,做方案直接就使用CAD绘制平面布局,大家都知道,在方案从无到有,从粗糙到修改直至完善是一个很曲折的过程,运用手绘绘制草图方便快捷,而电脑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条线条的出现都需要操作命令来执行,其效果模式化严重,创新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上还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基本理论,掌握国内外前沿设计趋势,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且保证先进的设计方法在后续的每一次的设计实训项目的实践中都能够反复应用、体会和拓展。2、设计思维表现工具的掌握,即手绘表现技法和电脑效果图。现在学生在手绘技法和电脑图的重视中往往一边倒的情况,要么重手绘,要么重电脑。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建设部原勘察设计司2000年对全国室内设计市场的调研,当时全国的室内设计师有20多万人,虽然近年来没有公布从业者数据,不过已经十三年过去,这个人数预计不少于40万,并且人数仍在逐年增加。学生在就业压力之下,为了短期之内就能找到工作,选择电脑图表现的往往占多数,对于此,教师应该强调二者缺一不可,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过程就是将想象语言表达的设计要求表现为视觉空间形象的过程。手绘技法是设计师做设计过程中,快速的捕捉并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段,是设计师个人艺术及设计修养的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是也是通过设计要求的解释来进行范畴重组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限定或修饰附加的过程,并通过草图推进等形式对其解释的外在化形式加以探寻,以最终以某种有形物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3、眼界的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识图、读图、辨图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各种从简单到复杂项目设计的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而不是简单照抄照搬、“人云亦云”的复制者,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具有独立的创新思维、具备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内涵,最简单的关于设计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通常指有目标和计划的创作行为活动,在艺术、建筑、工程及产品开发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活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为活动过程。要想创新,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积累,这个积累即是大量的读图、识图、辩图。很多学生对于作品没有基本的鉴别能力,这个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这个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只有能很客观的评判出一套作品的优缺才能将个人的审美情趣定位在高水平设计要求上。4、了解并掌握必要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知识。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如果不懂工艺,不认识材料,就完全等同于“盲人摸象”、“纸上谈兵”。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及是在施工现场将设计实施出来,设计方案在纸面上看再完美,在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技术实现不了或是浪费材料造成预算的增加等都是不可取的。经常听到没有多少经验的设计师抱怨自己的“好设计”被施工人员和甲方改的乱七八糟。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工艺和新材料总是在随时更新,都在朝着“更环保、更经济、更美观”的方向发展着,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及时更新自己大脑的资料库是必须的。

(二)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多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调研。做设计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解决问题则必须要运用恰当的方法,但在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问题,了解同类问题的现状和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带队实地考察,比如在每开一门新课时都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空间、场所,观察空间的形态和风格、饰品的衬托、灯光对于场所氛围的营造、材料的质感、肌理等细致的表达等。针对我们综合类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只有多做、多说,将问题点透、说明,学生才会理解。

(三)积极开展模拟设计公司的工作室实训课程。学生在安逸的校园学习,惰性极强,课堂上讲课走神,做课题训练中磨洋工等现象恐怕存在大部分高校的课堂中。对此,我们可以适时的将设计公司工作模式引入到课堂上。“工作室”模式最早产生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将传统的手工作坊应用到课堂之中[3]。比如我们可以将课桌椅按照人员分组的情况进行重新组合,每组都是一个项目小组,组员轮流负责当项目负责人,负责进行项目的组织、执行、汇报和总结等,教师作为“设计部经理”,对各组方案在开始和过程中多次组织公开评判、讲解、并提出修改意见,并鼓励组与组之间互相提出意见和观点,并最终选出公认的优胜组。此方法在作者本人的课堂上经过多次应用,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优秀作品的展览和收藏落到实处。在学生学习期间,学生花费大量精力、财力、物力等完成的作品正常来说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专业应该制定一份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留校作品的标准、留校作品的存储、留校作品的更新等,鼓励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品,尽力做到最好。

三、结语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2

论文提要:本文回顾了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对我国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理论与实践上总结国民经济核算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并提出开发一系列卫星账户、构建国民经济大核算体系,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与创新。

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贡献

从1953年SNA到1968年SNA、再到1993年SNA,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不断发展和完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在理论与方法研究、制度建设、数据提供上取得了许多业绩,为社会繁荣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宏观经济方面,国民经济核算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核算方法、核算指标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提供了关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系统、详细的数据,为党和政府提供了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在国际关系方面,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是裁定我国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和应享受的优惠待遇的重要参考标准;在企业决策方面,国民经济核算为企业选择投资方向、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导向作用:在社会生活方面,国民经济核算反映了居民生活的数量和质量水平,也为居民进行生产、消费和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虽然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不可否认,随着现实经济社会生活的演进,现行国民经济核算还存在着许多新问题,有些地方仍然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面临诸多挑战,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完善和创新,充分发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缺陷

朱之鑫曾在全国统计局长会议上用“三个不适应”来概括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局限:一是不适应党政领导部门的决策需要;二是不适应社会公众了解国情、认识形势的需要;三是不适应对外交流的需要。这些不适应是由于国民经济核算的局限性造成的,具体表现在:

第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全面性日益受到挑战

1、忽视对环境和自然资源因素的核算。传统国民经济核算是以GDP为中心的核算,但在环境和自然资源核算方面日益显现其局限性。一是夸大了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率:二是没有测算作为未来生产潜力的自然资本的耗损贬值和环境退化所造成的损失,未能将环境和自然资源真正纳入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三是因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损毁了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条件,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难以为继。

2、忽视对人力资本的核算。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中的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人是生产力中最能动、最本质的因素,人力资源构成一国可利用的人力生产力的总体,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具有资本的基本属性,是投资的结果,能够带来收益。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而且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只将教育支出中用于校舍等固定资产的部分作为投资,而将用在教师工资、图书购置等方面的开支不作资本处理;此外,人们用于健康等方面的支出,也未计为人力资本投资,因此在有关经济增长因素的核算与分析中,人力资本作用与贡献的核算,也就成为未来国民核算领域有待进一步加强的新内容。

3、忽视对科技因素的核算。全社会科技投入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技活动状况的重要标志,是制定国家和地方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管理的基本依据,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正与日俱增,对我国科技投入与产出进行科学、准确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有紧迫性和新颖性。但传统国民经济核算除了在R&D核算及科技成果产出的直接核算方面取得进展外,在诸如如何深入描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问的内在关系与规律,以及如何准确测度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方面难以满足政府决策分析的需要。

4、忽视对地下经济的核算。地下经济又称隐性经济,目前经济学界尚未对其概念及核算范围形成公认的解释,一般认为地下经济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非法的、逃避纳税和政府监督的经济行为。联合于1993年推出新SNA时,正式提出各国应尽可能将地下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范围之内。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地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成分已在逐渐上升,地下经济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成为我国较为棘手的经济问题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将逐渐扩大,虽然近几年我国一些经济和统计工作者已经开始涉足于这一领域,但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地下经济核算领域尚属空白。

在资金流量核算方面,忽视对金融虚拟经济的核算。虚拟经济的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较权威的观点是将虚拟经济看作是一种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运行模式如成思危认为,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货币资本不经过实体经济循环就可以取得盈利,即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刘骏民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运动有关的金融活动,经济系统是一个价值体系,由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组成,虚拟经济是心理支撑的价格系统,实体经济是成本支撑的价格系统。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目前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非常欠缺驾驭虚拟经济的经验。研究虚拟经济非常需要规范虚拟经济的内涵,界定统计范围,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SNA统计核算体系中虚拟经济统计核算体系仍然是一片空白因此,构建我国与国际统计核算体系一致、遵循国际统计核算原则、与SNA衔接的虚拟经济统计核算体系迫在眉睫。第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及时性、可比性较差。

及时性是指统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的任务,及时满足各部门对统计资料的要求。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坚持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核算信息:二是要求对核算信息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及时编制报表;三是要求及时传递核算信息,将编制的报表传递给使用者。在时效性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分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因而不能提供有关每一个季度当季的国民经济变动趋势的数据,不能适应政府和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经济运行情况的需求,而且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对外也不够及时,核算数据的收集、整理、周期长,不能满足各方面研究的需要。

可比性是指统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或国际的统一规定,提供相关可比的统计核算资料。可比性要求统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的核算方法、统一的核算原则、统一的指标口径进行核算,使所有核算单位的统计核算都建立在相应可比的基础上,从而使所有核算单位提供的统计核算资料能够相互比较,便于分析、汇总。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可比性较差表现在:其一,由于我国的不变价核算方法尚不完善,还没有提供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产业部门和最终使用结构数据,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党和政府具体地了解不同年度之间可比的经济总量规模和结构变动情况以及国民经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其二,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准确程度不同,地区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的差距较大,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党和政府准确地了解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差距;其三,核算体系中指标的不完全可对比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分类较粗、指标体系不健全、某些计算方法存在不可比性,因而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向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提供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要求。

第三,国民经济核算的服务意识淡薄。

受传统服务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部门对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很差。比如,国民经济核算各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较复杂,除非是核算界专业人士,普通民众很难理解,这给国民经济核算知识普及和工作实践带来障碍;对社会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重视不够,对国民经济核算概念、方法、指标口径及其调整、变化宣传解释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公众对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和准确理解这些数据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社会也需要了解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在这方面我们重视不够。

三、构建国民经济大核算体系以应对挑战

面对上述挑战,国民经济核算有必要进行变革,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做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而建立国民经济大核算体系就是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按照统一规范的概念和标准,把原本属于不同领域的核算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内容更为丰富、具有更高层次、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核算体系,它涉及到国民经济核算、社会人口核算、科学技术核算以及环境生态核算等众多领域。

第一,开发一系列卫星账户,解决国民经济核算的全面性问题。设置环境、经济和生态卫星账户,向环境、经济与生态综合核算方向扩展,大力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提供关于可持续发展描述、评价的数据信息:设置知识经济卫星账户,向人力资源、科技信息和知识产权综合核算方向扩展,提供关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知识经济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数据信息;设置金融卫星账户,向隐性经济、虚拟经济、跨国经济及衍生金融工具综合核算方向扩展,提供关于实体经济规模与虚拟经济测算的金融数据。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领域的核算不仅内容繁杂、指标众多、计量单位各异,而且自成系统,缺乏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国民经济大核算体系的建立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按照统一规范的概念和标准,把不同领域的核算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算体系。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 北京

北京市是我国最早提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从2005年起,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写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中。实践证明,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首都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北京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09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北京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有资料证明,当某一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时,就可以称之为支柱产业。图1显示,2006-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市GDP比重超过5%,为10%以上,2010年达12.3%,已达到“支柱性产业”的衡量标准。而同期,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在2.5%左右,2010年为2.75%。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图2显示,2006-2010年北京市GDP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相比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高于北京市GDP增加值同比增长率,这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对北京市GDP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等特点,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产业形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新媒体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发展迅猛,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表1显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广告会展等四大优势行业。2010年,四大行业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5.5%。其中,2010年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产业增加值为847.1亿元,占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49.9%,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8.0%,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行业。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使新兴产业发展已超过传统产业,特别是以科技引领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产业的发展,使高新技术在文化创意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

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了城市就业的增加

表2显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还促进了就业的增加。从社会贡献率看,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为89.5万人,2010年达到122.9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33.4万人,从业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8.3%。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占北京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2006年14.1%,提高到2010年的16.0%。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占北京市就业人数,从2006年的9.7%,提高到2010年的11.9%。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首都经济增长的亮点,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是吸纳从业人员最多、增速最快的行业。2006-2010年,这一行业吸纳就业人数从28.3万人提高到51.6万人,五年间增加了82.3%,年均增长16.2%,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从31.6%提高到42.0%。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中处于重要地位

北京市不仅是我国最早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同时拥有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北京市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文化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各类专业人才资源极为丰富,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表3显示,2006-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在15%以上,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北京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居全国首位

2011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了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1),该指数使用2010年统计数据及调研数据计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指数包括:综合指数、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驱动力指数等四项。其中生产力是从投入的角度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投入水平,影响力则是从产出的角度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效果,产业驱动力则反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表4显示了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分布情况,北京市综合指数排名居首位,广东和上海紧跟其后,四川首次进入前10名。其中,北京市文化产业综合指数为79分,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分别得分为83.3和83.2。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投资热点领域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固定资产投入居全国第一。2004-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03亿元,平均增速21.99%。在国内众多地区,政府纷纷以超过10亿元乃至百亿元的重大项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10亿元招商引资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大都是旅游、休闲类园区项目,表5显示,在全国部分招商引资的1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中,北京市有四个园区的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

北京市形成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相继分四批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主要行业如表6所示。其中,2006年12月第一批认定了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8年3月第二批认定了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3月第三批认定了2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11月第四批认定了7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目前,北京市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覆盖了16个区县。其中,朝阳区最多,有8个集聚区;海淀区有3个集聚区;东城、西城、丰台、石景山、通州各有2个集聚区,其他9个区县各有1个集聚区。

2011年11月颁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进一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增长点。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对“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要高于全市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重力争达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5%左右。

参考文献:

1.朱怡洁.我国创意经济产业的发展探究[J].中国商界,2007(7)

创意经济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大设计,创意产业,整合设计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的时代产物,是信息时代和文化经济时展的产物。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近十年的发展,证明了其是最具前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发展规模上也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1创意产业及“大设计”观概念的界定

1.1 创意产业概念

创意产业指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能财产(即知识产权)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包括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共 13 项产业。

创意产业相对传统产业是一个新的事物,“(20世纪)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在来临”。21世纪是创意主宰的时代,这一点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创意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每天产生的价值高达220亿美元经济学论文,并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长。美国增长速度更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例如美国的好莱坞影视产业、迪斯尼等娱乐产业、软件产业、甚至美国的快餐、可口可乐等等都成为美国创意产业及文化的代表。

创意产业关注的核心是创意设计。这种创意设计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信息创意设计, 主要与高科技信息与互联网相关联,如网络设计, 各种软件设计, 数字技术设计, 手机增值业务设计;二是文化内容设计, 主要与各种媒体上刊载的内容或节目的设计制作相关如广告、电影、电视、广告、动漫设计;三是艺术创作设计, 主要与艺术、工艺品的原创性设计相关, 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手工艺品、服装设计, 文学创作等;四是工业产品设计,主要与制造业各行业相关, 如建筑、陶瓷、汽车外形、商品包装设计等杂志网。

1.2 “大设计”观内涵

现代设计自上世纪初兴起以来,本来就是一个涉及艺术与技术,自然与人文、经济与市场的交叉学科,至今发展已近百年,人们对于设计的理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于设计的要求,设计业对于设计的定义与范畴都日益宽泛,设计的功能外延与相关领域也趋于复杂。在此形势下,包含“协作设计”、“绿色设计”、“整合设计”等等在内的“大设计”概念逐渐产生。当今的“设计”观念,已逐渐形成包含传统造型艺术、工艺美术、影视艺术、数字艺术、动漫游戏、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现代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等等在内,当然包括前面提到的“协作设计”等概念。所谓“大设计”观念,是以设计实现大协作、大整合、大统筹的方式,达到全民高素质化、生活艺术化、环境美化、社会和谐化的目标。譬如CI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从概念、行为、到视觉化的表达是一整套的系统运作。因此, 谋划、策略、创意、视觉化等等仅有平面设计的能力是不够的,它不仅是设计,还包括了策划等等。而“生态人文主义”也是大设计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在实践中,人们提出了生态经济观、生态法学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等等新的观点。使生态设计观念进一步渗透到城市的规划、建筑和环境设计、工程设计以及工业设计领域,形成了对这些设计的一种导向和组织管理模式。

基于“大设计”观的创意产业整合设计与传统的观念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将设计学、哲学、文学、文化学、传播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广播影视学等多门学科进行整合与融通。除了注重建立创意产业群,培养一大批“创意产品”的设计者、开发者等等“建设”层面外,创意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完善,培养更多“创意产品”的消费者同样重要,而且认为与传统产业中“设计”与“消费”相对分离不同,处于后工业时代的创意经济,全社会往往即是设计者也是消费者!因此“大设计”观念的普及和全民素养提高与广西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密切关系。其中,协调发展理念的建立是广西创意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2 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因素分析

2.1 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个人创造力。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创新性与创意不可复制性,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经济学论文,尤为明显的特征,这也是其从诞生之时就赋予的主要特征,所以创新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创意的激发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而创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并且随着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实现升级、转换。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强调人、人的知识和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把文化创意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极为重要的高度,注重人和肯定人的发展。而创意产业源于人才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是智力高度集中的产业。艺术家的个人创意是产品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也是创意产业的核心源头。知识经济社会是充满创造性的社会, 只有创造出新知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才能为财富的创造提供源泉。

2.2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消费者的创意需求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消费需求呈审美性、娱乐性、时尚性、多变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生产过程中别出心裁,以新颖的、独特的风格,以特色化、个性化、审美化的产品特征来吸引消费者,生产出人们普遍能接受的,适合人们消费的文化产品,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从顾客价值创造的角度设计和生产的优秀创意产品能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带动衍生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消费者创造力也在不断上升。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与供给方的创造力有关,还取决于供求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创意产业中的消费者同样富于创造性,他们可以想象风格,消费者选择、组合并消费,社会或者消费者群体评价,消费行为不仅在消费过程中,而且通过多种反馈渠道影响创意。

2.3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企业政府的管理机制

我国创意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各类创意人才群体提供良好的条件”。 这些政策针对本地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创意产业涉及的行业门类众多,各地发展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出台统一的扶持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杂志网。在这个阶段经济学论文,由各地根据本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引导创意人才和企业向城市重点发展的行业集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追求经济效益,这是由其市场属性和产业属性决定的,但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它还具有文化属性,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要在“产业化”和“文化化”二者间相互促进中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政府引导创意产业相关政策,以及推进工业设计的相关政策,将工业设计公众化、普及化,提高创意水准:公益性设计展览、展示必不可少,将工业设计观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中普及全民设计观念,创立一套激励全民创意的机制及评判标准。

3促进创意产业的协调发展设计整合服务平台建立

创意产业以人的知识、智慧作为主导的运作模式,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而基于大设计观的整合设计理念,探索如何成立一个新的促进创意产业的协调发展设计整合服务平台体系,研究形成良好的创新设计转化机制,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让这个创新平台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图1)

(1)设置创意产业资源中心,运用现代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协调各个高校、相关专业、学校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产业园等机构和相关企业,即教育及建立数据库等内容,加强对于本土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应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 12%;伦敦是 14%;东京是15%.而目前我国上海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

创意产业设计整合服务平台基于大设计相关专业:艺术设计、计算机、机械学、管理学等学科和专业,围绕广西社会生产和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在工业产品造型、功能结构创新、广告包装、环境艺术、公共艺术、动漫游戏、服装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广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艺术设计界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政策质询、设计质询、设计管理、设计培训、设计展评、设计比赛等与设计相关的服务,成为企业、高校联系的纽带。把高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设计的能力,形成全新的区域性艺术设计创新体系。

(2)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搭建设计与相关行业之间的互动平台:如各类设计网站、服务平台经济学论文,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融合;借助于网络将工业设计融入生活、融入创意产业;分类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孵化+投资”为基本模式,吸引活跃的创业投资,形成具有研发、投资、制作和培训的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拓展。

(3)利用高校在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成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提供专门的政策咨询,设计服务等。同时利用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广泛和企业展开设计服务。

(4)整个创新平台是开放的,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学校的人能有机会随时参与进来,形成推广价值。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人们对创意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所以,创意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需要对国内、国际市场进行调查,认真分析和筛选文化资源精华,正确定位和策划,突出特点,确立鲜明的主体、树立新颖的形象,创建出真正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