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国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国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国外论文

消费国外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奢侈品;奢侈品消费现状;奢侈品贸易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文章就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奢侈品贸易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富裕人群快速涌现,中国正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中国将是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达到8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18%,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截至2008年10月份,中国奢侈品消费比2007年消费总额递增8%~10%,达到86亿美元,而因为经济危机,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国。[1]奢侈品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快速成长和传播,对于奢侈品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经济学理论中均衡量。

一、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与品质最高的产品,是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商品学上讲,价格高并不意味着就是“奢侈品”,“奢侈品”的高价性也绝非是生产与使用过高过多的物质成本的积累与堆砌,而是在其背后有一个完美体系支撑和百年文化传承。而美学家则定义为,“奢侈品”是一种生活被艺术化的符号,是一种把生活追求变为美学的外在标志,“奢侈品”就是一种艺术美学的直接代表,它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历史、艺术和哲学涵义。“奢侈品”对社会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为它们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它是亲切的、细腻的、敏锐的、最人性化的,而且奢侈品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中。

二、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一)消费年龄年轻化

国外,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一般在30~40岁年龄段之间,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年龄层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岁左右的人都有,但20岁~30岁的消费者成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这一年龄段的中国消费者人数要比日本高出11倍。2007年进行的一项针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奢侈品。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例如,登喜路品牌在中国的消费最低年龄要比欧美及其他国家低5岁左右,大概为25岁。[2]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市场,年轻人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有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二是一些经济能力并没达到消费奢侈品水平的年轻人,为了圆奢华梦也在消费奢侈品。据此,可以把年轻人消费群体分为两种消费类型:“真正可以买得起奢侈品的人”和“花光所有钱来买一小件奢侈品的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性在奢侈品方面支出庞大。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奢侈品业以往以男性为主导的客户基础,时髦富裕的都市女性愿意善待自己,十分迷恋奢侈品的魅力。

(二)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

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包揽,我国的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这与我们没有称雄世界的顶级品牌有关。[3]不要说国产名牌,就算是“中国制造”的国外品牌也使其身价下降,这与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消费文化、以及国外品牌的成功经营和大举进攻等诸多因素有关。奢侈品牌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欧洲,奢侈品范围广泛,涵盖银器、铜器、水晶玻璃、皮革、出版和装潢等等。瑞士军刀、ZIPPO打火机令许多年轻人着迷,而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是一座未开启的金山,虽然我国有“水井坊”、“国窖1573”等奢华品牌,但为人所知的数量实在不多,几乎没有能够跟外国奢侈品牌竞争。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本土奢侈产品,中国本土具有很好的奢侈品品牌生长的基因:做一套西装上万块的永止裁缝,高档的红木家具,还有那些在中国历史上与皇家相关的贡品,比如,南京云锦等,但由于缺乏“走出去”的战略眼光和品牌宣传手段,使得我国本土的奢侈产品不被外国甚至本国国民所熟悉和热爱。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正在吸引许多外国奢侈品品牌商们的眼球,遗憾的是中国奢侈品却缺位,还没有引起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足够重视。

(三)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并快速增长

在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有房屋、汽车、阖家旅游,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比如陶瓷、美食等等,无所不包。只要拥有最高的质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购买一只古老的灯具、听新年音乐会都可以成为奢侈品消费。而我国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消费量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用奢侈品,而后期逐步由具体的奢侈商品转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和体验。虽然,私人度假酒店、顶级家私、艺术品投资论坛,专为富豪级人士专门定制的顶级保健品等在我国也开始备受关注,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买家们已经开始由消费奢侈品向消费奢侈生活方式转变,但那毕竟是少数,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的奢侈品消费将集中于个人用的奢侈商品,即高档时装、高档皮具、珠宝、名表、顶级化妆品和香水、古董字画等高档商品。[4]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因此奢侈品在我国的发展将会有相当长的时期和过程,这也吸引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扩张。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根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统计,中国目前有1.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占总人口的13%。其中约1000万至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他们购买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手表、皮包、化妆品、时装和珠宝等个人用品。该协会预计,到2010年国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人数将增加到2.5亿人。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奢侈品消费开始启动,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我国目前已超过人均收入1500美元的水平,部分沿海城市甚至已经超过2500美元,因此国内的奢侈品消费正在快速增长。

(四)在消费地点上,大多通过大型商场和旅游实现

即使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中国消费者也更偏向在市区商业中心,或大型购物商场里购物,这让他们有机会到处逛逛,挑选不同的品牌和产品。另外,由于高关税的缘故,许多中国消费者喜欢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尤其是香港购买奢侈品。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目前全球顶级奢侈品牌消费额中中国人占据了5%的比例,其中3%是中国游客在海外购买的。

三、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美国媒体称,受金融海啸影响,全球奢侈品贸易陷入低迷,数据显示过去11个月,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各大品牌纷纷降价自救,但中国市场却逆市上扬,保持22%的强劲增长。[1]中国市场奢侈品贸易的强劲走势,几乎没有遭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从奢侈品的追随者不畏寒潮继续壮大可见一斑。这也更加坚定了奢侈品巨头中国布局市场的决心。英国媒体称:传统奢侈品大国美国和日本都遭受重创,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众多奢侈品巨头抓到了中国这根救命稻草,纷纷进军中国。意大利顶级品牌范思哲称,2009年亚洲市场将成为它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功不可没。法国媒体报道称:“看看那些奢侈品在美国的遭遇吧,他们现在正在中国投资。日内瓦手表商在过去两个月里造访过7个国家,试图向世界富人推销其售价为200多万元的泰坦尼克-DNA系列手表,结果没有哪国人比中国人对此更感兴趣。”

中国商务部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此外,未来数年内,将有2~3亿人口进入奢侈品充斥的城市,从而进一步带动该市场的成长。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鉴于经济危机,一些分析人士甚至预言,中国可能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1]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从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仅是品牌,中国的投资商、零售商和设计师,包括制造商都有机会从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中获益。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将会呈现无限昂然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张瑞杰,等.年增22%中国全球奢侈品市场救命稻草[N].法制晚报,2008,(11).

[2]王微微.关于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思考[J].中国物价,2008,(9).

消费国外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集成电路,特点,问题,趋势,建议

引言

集成电路是工业化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是当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部件,它是工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它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了电子工业产成品的价格,是电子工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因素之一。高端核心器件是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日美欧等国均把集成电路业定义为战略产业。据台湾的“科学委员会”称未来十年是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韩国政府也表示拟投资600亿韩元于2015年时打造韩国的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主要应用在计算机、通信、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与国民日常消费相关领域因此集成电路与全球GDP增长联系紧密,全球集成电路消费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跌9%的情况下2010由于经济形势乐观后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预计今年集成电路销售额将同比增长33%。

一、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情况和特点

有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5676亿元占全球市场44%,集成电路消费除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逐年递增,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集成电路消费国,但国内集成电路产量仅1040亿元,绝大部分为产业链低端的消费类芯片,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到3代左右,大量高端芯片和技术被美日韩以及欧洲国家垄断。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占GDP的比例逐年加大从2004年的0.59%到2008年的0.74%.年均增长远远超过国际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是全球集成电路业的推动者,属于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8%毕业论文提纲,增长率随着经济形势有波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同比2007年下降了0.4%,2009年又同比下降11%,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增速放缓实现销售收入269.92亿元同比上升14.8%,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芯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41.05亿元同比下降13.2%、封装测试业实现销售收入498.16亿元同比下降19.5%。我国集成电路总体上企业总体规模小,有人统计过,所有设计企业总产值不如美国高通公司的1/2、所有待工企业产值不如台积电、所有封测企业产值不如日月光。

在芯片设计方面,我国主流芯片设计采用130nm和180nm技术,65nm技术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虽然国际上一些厂商已经开始应用40nm技术设计产品了,但由于65nm技术成熟,优良率高,将是未来几年赢利的主流技术.设计公司数量不断增长但规模都较小,属于初始发展时期。芯片制造方面,2010国外许多厂商开始制造32nm的CPU但大规模采用的是65nm技术,而中国国产芯片中的龙芯还在采用130nm技术,中芯国际的65nm技术才开始量产,国产的自主知识产权还没达到250技术。在封装测试技术方面,这是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的主要业务,也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品,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50%以上的产值都由封装产业创造,随着技术的成熟,部分高端技术在国内逐步开始开展,但有已经开始下降的趋势杂志网。在电子信息材料业方面,下一代晶圆标准是450mm,有资料显示将于2012年试制,现在国际主流晶圆尺寸是300mm,而我国正在由200mm到300mm过渡。在GaAs单晶、InP单晶、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领域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在生产均较大落后于国外,总体来说我国新型元件材料基本靠进口。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业方面毕业论文提纲,有数据统计我国95%的设备是外国设备,而且二手设备占较大比例,重要的半导体设备几乎都是国外设备,从全球范围来讲美日一直垄断其生产和研发,台湾最近也有有了较大发展,而我国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发展较为缓慢。

我国规划和建成了7个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出来,其中长江三角洲、京津的上海、杭州、无锡和北京等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的主要积聚地,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近半数的集成电路企业和销售额,其次是中南地区约占整个产业企业数和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其中深圳基地的IC设计业居全国首位,制造企业也在近一部壮大,由于劳动力价格相对廉价,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向成都、西安的产业带转移。

二、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

首先,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还很薄弱,科研与生产还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应用十分有限,虽然新闻上时常宣传中科院以及大专院校有一些成果,但尚未经过市场的运作和考验。另外集成电路产品的缺乏应用途径这就使得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难以推广和积累成长。

其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尚处于幼年期,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资金缺乏,人才缺乏,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相比国外同类企业在各项资源的占有上差距较大。由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风险大,换代快,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难,使得我国企业发展缓慢,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80%的投资都来自海外毕业论文提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从台湾引进的。

再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相关配套工业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集成电路产业的上游集成电路设备制造的高端设备只有美日等几家公司有能力制造,这就大大制约了我国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速度,使我国的发展受制于人。

还有,我国集成电路产成品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中、低端,难以提出自己的标准和架构,研发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处于低附加值、廉价产品的向国外技术模仿学习阶段。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使用中有80%都是从国外进口或设计的,国产20%仅为一些低端芯片,而由于产品相对廉价这当中的百分之七八十又用于出口。

三、我国集成电路发展趋势

有数据显示PC机市场是我国集成电路应用最大的市场,汽车电子、通信类设备、网络多媒体终端将是我国集成电路未来增长最快应用领域. Memory、CPU、ASIC和计算机外围器件将是最主要的几大产品。国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阶段,集成电路制造正在向我国大规模转移,造成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上升,如Intel在2004年和2005年在成都投资4.5亿元后,2007年又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投资建厂预计2010年投产。

另外我国代工产业增速逐渐放缓,增速从当初的20%降低到现在的6%-8%,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减小。集成电路设计业占集成点设计业的比重不断加大,2008、2009两年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其他专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任然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率,而且最近几年集成电路设计业都是增长最快的领域,说明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日趋完善和合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行业开始向“3:4:4”的国际通行比例不断靠近。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都是以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比重不断加大,制造公司向不发达地区转移作为集成电路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产业链不断联合重组,集中资源和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主要核心企业销售额所占全行业比重从2004年得32%到2008年的49%,体现我国集成电路企业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越来越成熟,从美国集成电路厂商来看当行业走向成熟时只有较大的核心企业和专注某一领域的企业能最后存活下来。

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增速逐年下降从2004年的52.6%下降为2008年的1.2%,出口量增速下降幅度小于进口量增速。预计2010年以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增速将小于出口增速,我国正在由集成电路消费大国向制造大国迈进。

四、关于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不断探索和完善有利于集成电路业发展的产业模式和运作机制。中国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中有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得其适合酝酿研发毕业论文提纲,但中国的高端集成电路研究还局限在高校和中科院的实验室里,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产业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机制,这就使得国产高端芯片在社会上认可度很低,得不到应用和升级。在产业化成果推广的解决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国家采购计划,以政府出资在武器和航空航天领域进行国家采购以保证研发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得以实现杂志网。只有依靠公共研发机构的环境、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企业的市场运作优势,走基于公共研发机构的产业化道路才是问题的正确路径。

第二、集成电路的研发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数据显示集成电路研发费用要占销售额的15%,固定资产投资占销售额的20%,销售额如果达不到100亿美元将无力承担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民族集成电路产业在资金上积累有限,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技术上缺乏积累,经不起和国际集成电路巨头的竞争,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根据国际贸易规律,资本密集型的研发产业倾向于向发达国家集中,要想是我国在未来的高技术的集成电路研发有一席之地只有国家给予一定的积极的产业政策,使其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地位,才能使集成电路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整个产业链,特别是产业链的低端更要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由政府出资风险投资,通过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企业与政府的隔离,在成功投资后政府收回投资回报退出公司经营,不失为一种良策。资料显示美国半导体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就是靠风险基金。台湾地区之所以成为全球第四大半导体基地台就与其6年建设计划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点扶植有密切关系,最近湾当局的“科学委员会”就在最近提出了拟扶植集成电路产业使其达到世界第二的目标。

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走先官办和引进外资再民营化道路,在产业初期由于资金技术壁垒大人才也较为匮乏民营资本难于介入,这样只有利用政府力量和外资力量,但到一定时期后只有民营资本的介入才能使集成电路产业走向良性化发展的轨道。技术竞争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集成电路业的技术快速更新的性质使得民营企业的竞争性的优势得以体现,集成电路每个子领域技术的专用化特别高分工特别细,每个子领域有相当的技术难度,不适合求小而且全的模式。集成电路产业各个子模块经营将朝着分散化毕业论文提纲,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每个企业专注于各自领域,在以形成的设计、封装、测试、新材料、设备制、造自动化平台设计、IP设计等几大领域内分化出有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深入发展并相互补充,这正好适应民营经济的经营使其能更加专注,以有限的资本规模经营能力能够达到自主研发高投入,适应市场高度分工的要求,所以民间资本的投入会使市场更加有效率。

第四、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将是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发展的可以采用的重要方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马佐平曾今说过:中国半导体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如果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要找准方向、加强合作。只有站在别人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研发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合作才是我国集成电路业发展快速发展有限途径,我国资金有限,技术底子薄,要想快速发展只有借鉴别人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朝正确方向发展,而不是从头再来另立门户。国际集成电路产业链分工与国家集成电路工业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和不断向我国转移使得我国可以走先生产,在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积累后再研发的途径。技术引进再创新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吸引海外人才到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正好加速了人才向我国企业的流动,对我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卢锐,黄海燕,王军伟.基于技术学习的台湾地区产业链升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7-60,95.

[2]莫大康.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上)[J].电子产品世界,2008,(5):24,26,32.

[3]莫大康.新形势下的世界半导体业及中国半导体业的前景(下)[J].电子产品世界,2008,(6):32-33,36.

[4]叶甜春.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J].中国集成电路,2006,(9):17-19.

[5]杨道虹.发达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8):53-56.

[6]李珂.200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3):6-10.

[7]庞辉,裴砜.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大学学报,2009,(8): 9-12.

[8]翁寿松.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挑战[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9,(10):13-15,45.

[9]尹小平崔岩.日美半导体产业竞争中的国家干预——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视角的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1):8-12.

消费国外论文范文3

摘 要:中国富人阶层在消费奢侈品同时,逐渐转移到消费国外更好质量服务产品上,近年来,在婚庆市场上美国婚礼策划开始进入高端婚庆消费市场,美式婚礼策划的个性化和创意吸引着高端人群。

关键词 :婚礼策划 美国 婚庆市场

本论文属于“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

一、富裕阶层开始热衷消费美式婚礼服务

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最新的《中国免税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7%的奢侈品,约计1020亿美元,但是只有280亿美元的消费留在中国境内,中国奢侈品消费外流73%。最近,有两件事足以证明中国人的富有程度。他们似乎钱多到不知道怎么花了,因为他们不是在买房置业,就是在购买法拉帝豪华游艇或是与摩纳哥王子共进晚餐。另外,他们还爱上了美国品牌以及银幕上的美式生活。

来自法国里昂证券消费者研究部的部长Aaron Fischer表示,曾经在日本购买奢侈品也需要支付额外费用,但是,后来由于需求减少,这一费用被降低了。根据Exane BNP Paribas,在过去三年里,路易威登Speedy 30的手提包价格降低了一半,并在2012年实现了24%的产品差价。路易威登公司表明,其产品在北京和巴黎的差价已经从2012年的50%下降到了今年的30%。

对奢侈品制造商而言,在最有利可图的市场采取低价措施对其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奔驰、奥迪和宝马价格下降10%,则意味着其在中国出售的每辆汽车的利润将下降三分之一,前提是假设中国的生产费用与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然而,从长远来看,考虑到公司的品牌、投资者和顾客,奢侈品公司最好还是向现实低头。

Affinity China 公司致力于为到美国旅行的中国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其在纽约、洛杉矶和上海均有分部。Christine Lu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她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的有钱人不仅仅满足于平常的奢华旅行,他们更向往美妙的旅行体验。他们想做跟其他有钱人不一样的事,包括在加利福尼亚结婚”。新生代富人不是在洛杉矶或奥兰治县买入芭比梦幻屋,就是在搜寻最好的美国私立学校,以便给自己十几岁的孩子将来进入常青藤学校做准备。而现在,他们也正热忱欢迎美式婚礼策划师,并且在婚礼上用普通话说“我愿意”。

二、美国独立婚礼策划师进入高端市场

对那些渴求冒险的年轻美国婚礼策划师而言,美国的中式婚礼市场很小,但正逐渐扩大。而那些身处中国的中国人正积极寻求美国婚礼策划师,因而使得这一市场正蓬勃发展。在中国,结婚的成本很高。平均每年一千万场婚礼,大约需要花费570亿美元。这些费用主要包括:摄影、豪华轿车、结婚礼服以及到美国和在国内蜜月。根据《中国日报》的中国婚礼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结婚总费用的十分之一一般是花费在婚礼宴会上。Weddings Beautiful Worldwide网是一家成立45年之久的美国公司,它主要告诉人们如何成为一名策划师,据该公司统计,大约50%的新婚情侣都转向让婚礼策划师筹办婚宴。

Weddings Beautiful China是由Ling Ying创办的一家合资企业。该公司建立不久,且主要服务于富裕的中国新人、外籍人士和中国精英人士。2011年,该公司成功使得美式婚礼策划走俏北京。2012年,其位于上海的分公司开业。而就在上个礼拜,其又在苏州新开了一家分公司。

三、美式婚礼策划师培训市场前景广阔

婚庆市场逐渐接受美式婚礼策划服务,需要大量独立策划师,给别人策划婚礼可是要比自己困难很多,如果想成为婚礼策划师,需要多研究学习怎样策划执行别人的婚礼,跟客户打交道,以及幕后的很多工作,因此也催生了美式婚礼策划师培训市场。目前流行的美国婚礼策划师职业资格有 CWS(Certified Wedding Specialist), 美国Weddings Beautiful Worldwide授权给中国柏灵婚礼机构,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美国认证婚礼策划师培训课程,培训通过的学员将拿到美国总部授予的职业策划师认证证书。适于有一定婚礼策划经验,计划创业或经营公司的学员。学员完成论文及考试后将获得Weddings Beautiful Worldwide 颁发的美国职业婚礼策划师证书;ABC(Associate Bridal Consultant) 适于初学者或经验不多的学员,课程内容为婚礼策划师基本知识,颁发“美国初级婚礼策划师”证书。ABC的学员可在今后任何时间继续学习完成CWS课程。当前的美式婚礼策划师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婚礼策划师职能。一场婚礼从始到终,策划师要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职能,在面对新人及供应商时,经常会面临很多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开始一场婚礼策划,如何合理分配预算,如何选供应商等。

(二)婚礼礼仪及婚礼信笺。婚礼,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学习一定礼仪知识,会让婚礼更正式,更高端。婚礼信笺,是整场婚礼重要的一部分,Letter Press请柬在西方流行,也是婚礼策划师培训重要内容。

(三)婚宴及酒水知识。婚宴,在中国更加重要。婚宴上从餐台摆设装饰到环境气氛营造,任何细节做到不仅只是正确还要精美,婚礼上所选酒水也是体现品味的方式,懂得一定的酒水知识,帮新人彰显他们的品味。

(四)西式婚礼文化传统及发展历史。西式婚礼,在中国已成为婚礼的主流形式。西式婚礼环节流程是一种文化和传统的体现。了解这些知识,让策划师在新人面前更专业自信。

(五)婚纱礼服。对婚纱礼服了解多少,从款式到面料,及适合的场合。不同身材都能找到最适合的婚纱,作为策划师如何建议新娘,能根据新娘特点帮助选择婚纱礼服。

(六)摄影摄像。了解摄影/摄像师的工作,了解摄影摄像师对策划师的期望,如何更好与摄影师一起协作。

(七)花艺了解及简单制作。鲜花,在婚礼上必不可少。各种花材及特性,关系到婚礼的策划。婚礼当天遇到突发时间,需要应急的手捧胸花等,策划师必须现场快速制作。

(八)婚礼现场紧急情况。即使准备再充分,也不能奢望现场一切如愿,任何紧急情况都可能出现,策划师必须要面对解决。

(九)通用技能。开启策划师婚礼事业,时间项目管理,沟通技巧,团队管理合作,品牌推广,公共关系。

美式婚礼策划师培训在中国方兴未艾,市场前景广阔,迎合了中国富裕阶层的需求。

参考文献:

[1]WB中国美丽婚礼官网 http://meilihunli.com/.

消费国外论文范文4

【关键词】奢侈品 消费动机 营销策略

所谓“奢侈品”是那些价格高昂、品质卓越、数量稀缺,同时又富有历史文化内涵,能给人以愉悦、奢华和满足的非生活必需品。常说的奢侈品,既包括服饰、珠宝、化妆品、汽车、豪宅、游艇等实际商品,也包括某些行业提供的高端服务和体验,比如迪拜帆船酒店提供的超五星级服务。“奢侈品”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属性、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经济条件、以及不同的社会结构体系等,昔日的奢侈品随着时间推移很有可能变成今日的必需品。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贝恩公司2014年的报告指出,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然而,中国内地消费者在境外奢侈品消费上涨,约占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的30%。中国的消费者己经显示巨大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奢侈品消费已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国内外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研究现状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我们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我们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在动机的基础上发生的。消费行为是以消费动机为先导的,没有消费动机,也就不会产生消费行为。

1.1 国外奢侈品消费动机研究现状

1899年,Veblen 在其《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出奢侈品的“炫耀性消费”的概念,这是最早有关奢侈品消费动机的提出。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视角,证明和完善 Veblen 的理论。Leibenstein(1950)则提出三维动机理论,即从众动机、独特动机和炫耀动机;vigneron和Johnson(1999)基于自1899年至1998年11项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奢侈品消费的个体间效应动机和个体内效应动机;2004年,vigneron和Johnson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五维动机理论,即炫耀、独特、自我延伸(或从众)、品质和享乐五个动机,这种分类方法,使得学术界对奢侈品消费动机的认识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2010 年胡润财富报告》调查表明,在当前奢侈品的消费动机中,在 2008到 2009 短短一年中,“宠爱、善待自己”动机的比例从36%增长到44%,消费者开始更加在乎自身感受,不再像以往主要聚焦于产品功能上。

1.2 国内奢侈品消费动机研究现状

相比西方的奢侈品动机,我国对奢侈品的消费既受本土传统文化、政治经济以及物理环境等的影响,同时又受到西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有其自己的特点。

Ho(1977)提出,东方人非常注重“面子”,在东方人的消费行为中,“面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wong和Ahuvia(1998)指出,了解东方人的奢侈品消费行为,必须深入了解儒家传统文化,消费文化是引导和约束消费者行为与偏好的文化规范,消费文化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中国的消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朱晓辉(2006)从儒家文化价值观出发,在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本土化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动机模型,将中国奢侈品消费动机包括社会消费动机以及个人消费动机,炫耀、从众和社交或体现身份是个体的社会消费动机;生活品质的精致、自我享乐以及自我赠礼则是个人消费动;胡翠华(2012)调查苏州地区奢侈品消费情况发现,当前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方面仍然以炫耀为主,其次是社交动机,这和中国消费市场所处的阶段以及中国传统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2 基于奢侈品消费动机研究的奢侈品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本文在以往国内外关于奢侈品消费动机研究为依据,针对几种主要的消费动机以及消费动机的发展变化趋势,尝试给出奢侈品的营销建议:

2.1 针对炫耀性动机的潜在消费者

从以往的研究结论来看,炫耀性动机仍然是当前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一些群体的奢侈品消费动机主要是为了炫耀他们的成功,显示自己的财富,标榜自己上流社会的身份,维持他们的优越感,对于这部分群体,奢侈品的消费就是他们最好的证明。这类奢侈品消费者,追求的往往不是产品的实用价值,而是为了奢侈品附带的符号象征价值,喜欢在公开场合消费奢侈品,对那些高档、新奇并能彰显其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奢侈品更感兴趣。基于这种炫耀动机,奢侈品营销首先要做的是营造奢侈品的距离感,打造其稀有、尊贵、奢华、难以得到的形象,这就要求必须限制其产量以及销量,只在销售渠道中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和服务,有限对市场的进行覆盖。对那些喜欢时尚、对潮流高度敏感的消费者,可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生产或提供新奇商品和服务,同时也要求奢侈品的在加工的过程中,不要选料做工等方面须追求稀缺与完美,也可以使用醒目的标识,让消费者消费过程中获得优越和满足感。

2.2 针对社交动机的潜在消费者

社交动机是奢侈品消费动机中的重要部分。中国人讲“人情”,人情往来是中国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赠送礼物是我们与他人交流感情时常用的方式。奢侈品为商务馈赠或一般性社交的佳选。中国又非常讲究“面子”,作为礼物送出去的奢侈品,必须同时体现出送礼者和被送着的身份象征。基于此,奢侈品本身的质量和价值是重要的考量标准外,其包装也是衡量和体现其份量的重要因素,奢侈品包装必须强化奢侈品的象征层面的意义,通过专业研究和设计塑造该产品地位尊贵、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形象。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传递祝福,送礼物的重要时候,奢侈品牌可以考虑在产品包装或配饰上体现浓浓的中国文化。

2.3 针对从众动机的潜在消费者

消费行为是个体行为,又很容易受到所处环境中的他人和群体的影响,具有社会模仿性。奢侈品消费蕴含着从众动机。这类购买奢侈品消费者一般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往往无法区分究竟那种质量更好一些,为了追求较高的质量保证,奢侈品牌的口碑和知名度是消费者的重要参考标准。基于此,企业努力打造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努力让质量达到并超过消费者的预期,造就自己良好的口碑。因而,商家和媒介一起,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途径宣扬介绍自家的产品,鼓动人们消费。此外,明星、行业名人等有社会有影响力的个体,他们使用或推荐某品牌的产品,他们的“粉丝”也不知不觉陷入奢侈品的诱惑之中,加入社奢侈品消费的大军,引发这些产品的热销。而对于滞销或过季商品打折销售,奢侈品牌也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品牌的销售,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培育客户的忠诚度。

2.4 针对表现内在自我动机的潜在消费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知识、经验的积累,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自我意识的增强,很多人消费心理越来越理性,他们开始关注产品的质量、细节和实用价值。一部分消费者从原来的对实质性产品的消费逐渐开始追求享受性体验和服务,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他们喜欢购买和选择那些品牌形象与自我更急吻合的奢侈品,表达自己的个性,强化自我意识,表现内在自我动机成为新奢侈品消费时不可忽视的消费动机。他们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包括和产品相关的服务,奢侈品重视情感和个性。鉴于此,企业可以通过情感和文化营销,不仅要传递出其产品的信息,也应该像消费者传达其品牌背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以产品独特的品位、丰富的内涵为人们带来丰盛的内心感悟,建立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与目标消费者建立联系,让目标消费者走近产品,走近品牌,帮助目标顾客彰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个性。同时,奢侈品牌还可以通过赞助与品牌相关的赛事或重大事件、参与公益活动,向社会,灾区募捐等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在产品的设计上应追求独特性,设计出具有独特设计理念或风格的产品,或有投资价值的产品。

总之,人们的消费动机多种多样,某一消费行为背后往往是多种动机同时在驱动,个体的消费动机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且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将越来越富有,奢侈品消费也将更加广泛,消费动机更加多元,奢侈品行业者不仅需要了解当前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更应该与时俱进,根据人们消费动机的变化趋势,主动迎合消费者,去设计生产奢侈品,开展营销策划,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同时,本土的奢侈品消费要参考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争取政策支持,结合当地特色,从建筑、品牌到服务,全方位满足私享需求,让顾客拥有奢华舒适的购物体验。市场的繁荣,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可与高校合作,共同培训和培养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员”,增强高端消费领域的人才储备力量,在各个环节做好人才对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Veblen,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M], Kessinger Publishing,2004.

[2] Vigneron F,Johnson L.W.Measuring Perceptions of Brand Luxury[J].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2004.

消费国外论文范文5

1教育服务纳入《国际教育贸易服务总协定》后的发展

乌拉圭回合谈判,自1986年9月开始到1994年4月,历时7年半。通过该回合谈判,世界贸易组织将教育服务纳入到《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服务贸易的范围之内。《服务贸易总协定》把教育服务划分为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和其他教育服务五大类。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有47个国家(欧盟作为一个国家)于2006年3月至少对其中的一个教育服务类别作出了承诺,其中有38个国家承诺开放本国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市场。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凭借本国良好的教育资源优势,信息、人才和管理优势,纷纷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框架内对本国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作出承诺,积极开放本国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市场。与初等教育领域和中等教育领域相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领域的承诺,限制很少或者基本没有限制。据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社区学院中,招收有海外留学生的社区学院高达80%以上。在美国一些优质社区学院,海外留学生的比例甚至高达学生总数的50%。

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社区学院留学的海外学生有5万人之众,相当于美国本科教育阶段海外学生总数的1/3[1]。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为美国筹措了大量的办学经费。据美国有关方面的统计,1997年,美国通过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筹措了83亿多美元的经费,2007年,美国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筹措了135亿多美元的经费[2]。在加拿大,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依据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理论,大力开拓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至2002年底,加拿大与我国合作办学的机构已经达74个;从1994年至今,加拿大与我国合作办学的项目已经达140个,涉及2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3]。其中,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与我国11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了职业、技术类专业的合作办学。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为加拿大筹措了大量的办学经费。据加拿大有关方面的统计,1997年,加拿大通过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筹措了近5亿美元的经费,2000年加拿大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筹措了7.9亿美元的经费[2]。在德国,职业学院和应用科技大学等高等职业院校依据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理论,大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据德国有关方面的统计,1992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招收了22600名海外留学生,占德国高等学校招收的海外留学生总数的18.1%。目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签订的德外合作办学协议高达1700多项,覆盖70多个国家。如,德国埃斯图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已经与我国、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约旦和捷克等40个国家的高等学校签订了合作办学项目协议(见迪特里系1997年在“中德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与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所作报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25年发展的经验及其与中国高等院校的合作关系》)。

2教育准市场化理论

2.1教育准市场化理论的起源

英国开拓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筹措办学经费所依据的理论是教育准市场化理论。这一理论起源于英国社会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和对英国福利国家政策的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二战以来英国政党政治共识的根基,是福利国家这一庞大体系能够在英国建立的基础。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才受到激烈的批判,海耶克主义自由市场观点崭露头角,这一观点主导了撒切尔执政时期的教育政策。自由市场观点认为:自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优越于精心研究的、理性的政府计划。市场体制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增长的最佳发生器。自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够以人类思维无法理解的方式,协调无数个体的不同需要并使之得到满足[4]。

2.2教育准市场化理论在英国的实施

海耶克主义自由市场观点把完全市场和准市场作为市场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所谓完全市场的运行形式,适用于许多公用事业,如水、气、电、通讯等。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可以把这些公用事业向私有部门拍卖,政府只需通过与私有部门签订“服务水平协议”等方式,对其进行松散的管理。而至于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部门,则适合采取准市场的运行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将自由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对英国的教育进行改革,目标是建立与传统的以生产者(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的体制完全不同的以消费者(受教育者和家长)为主导的体制。依据教育准市场化理论,政府是教育服务的投资者和购买者,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及投资对象,英国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获取政府相应资助的基本途径是向消费者(受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在这一市场化运作的系统中,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市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准市场。在这一准市场中,政府所扮演的是教育服务购买者,即顾客的角色,代表最终消费者(受教育者和家长)向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等教育服务提供者购买教育服务。依据教育准市场化理论,在教育领域采取准市场的运作形式能够有效地限制各种社会团体和垄断机构滥用利己主义权力[5]。实质上,英国教育准市场化理论的根本目的是在英国建立以消费者(受教育者和家长)驱动的教育市场,通过将自由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来优化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实现英国教育制度向受教育者及其家长提供高质量的、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利用自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协调英国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从而提高英国国家配置技能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开拓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市场、招收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正是英国教育准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英国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的准市场化改革拉开了英国大力开拓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帷幕。正是在英国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进行的准市场化改革之后,开拓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市场才成为英国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在海外开展的一项颇具影响的活动,并为英国挣取了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据英国有关方面的统计,1989年英国开拓国际教育市场、进行跨国教育的收入为22.1亿美元,1997年为40.8亿美元[6]。

3教育产业理论

3.1教育产业理论的肇端

教育产业理论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和新西兰等国开拓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筹措办学经费所依据的理论。在当今世界,率先提出教育“产业”的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莫林•伍德尔。其论文《在英国大学教育中的生产力倾向》,从理论框架、投入与产出构成和教育效率等方面对教育“产业”进行了分析。美国教育经济学家E•科恩首次提出“教育是产业”的观点。他在其专著《教育经济学》中首次提出,教育与其他产业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具有产业的属性。教育产业概念提出之后,随着教育投资、教育供需市场分析、教育经济学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的出现,教育产业理论逐步形成。依据教育产业理论,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除具有自身特有的性质外,还具有一般产业的共同特征,即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投入产出规律,必须遵循生产与消费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则和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特质,属于产业。

3.2教育产业理论的支撑

应该说,正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定背景下,以提高教育投资效率为目的,教育产业理论才应运而生的。关于教育收益和教育贡献率的研究是教育产业理论的有力支撑。在这一方面,享有“人力资本理论之父”的舒尔茨和经济学家丹尼森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61年,运用“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舒尔茨对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美国1929-1957年之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做出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得出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贡献率约为33%的结论;1962年,丹尼森也运用“因素分析法”,对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美国1929-1957年之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做出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贡献率约为23%的研究结果[7]。虽然舒尔茨和丹尼森得出的结论,其数据差距较大,但它们却同时都表明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表明对于个体和社会(国家)来说,教育都能够带来不错的收益。对教育贡献率的研究显示,美国教育产业的规模巨大,2000年美国教育产业的市场容量达7400亿美元,并且美国教育总支出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在英国,教育产业对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5.6%。在澳大利亚,教育产业对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5%[8]。教育产业理论认为,既然教育能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能给社会(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收益,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将非义务教育作为产业来运作,并在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以筹措办学经费中发挥重要作用。

3.3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中贯彻教育产业理论的政策

正是在教育产业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和新西兰等国所进行的教育产业实践在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投资方面率先突破了完全依靠国家拨款的局面,进行收费制度的改革,开始实行“全成本收费”政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当属澳大利亚。1987年澳大利亚公布了名为《高等教育:政策讨论书》的教育绿皮书,明文指出向海外学生收取全额的学费,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加了澳大利亚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财政法》明确规定,所有在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留学的海外学生,都必须向本校缴纳全部培养成本,在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所有高等学校均不得擅自降低对海外学生的收费标准。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解除了长期以来对海外留学生市场所实行的管制,允许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所有高等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直接招收海外留学生,海外留学生所缴纳的全额学费和学杂费归招生高校全权处理,同时高等学校原先享有的政府拨款保持不变。

4结语

消费国外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技术瓶颈

随着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成本逐步降低,新能源产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崛起。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由于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基本都在国外,而重大的制造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基本靠进口,使得我国新能源产品的成本过高,不仅使得新能源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同时也造成国内风电、核电等的价格居高不下,从而在国内消费市场难以打开局面,在内需萎靡,国际市场利润空间受控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要想壮大成国民支柱产业前景渺茫。而自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经济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重望,在国外市场需求的突然增加与国内环保压力的共同推进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当前如何克服发展的技术瓶颈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尤为重要。

1 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新能源产业近两年获得了快速的膨胀,但由于扩张的速度太快,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无序的状态,特别是近两年快速扩张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明显的重复建设倾向,新能源产业这种“虚热”的状态,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①风电产业——失衡的产业链。中国风电产业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之后,连续4年实现新增装机容量翻番,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1221万kW,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仅排在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但是,在竞相上马的风电项目背后,却是微不足道的经济效益,风电产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尴尬境遇。截至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只占到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13%,而发电量更是只占区区0.37%。同时,内蒙古约有三分之一的风电并网项目处于闲置状态;甘肃酒泉已经投运的46万kW风电装机最大发电出力只能达到65%左右。国内风电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机组质量和电网模式制约等方面。

而从风电产业的产业链上来讲,严重失衡。今年上的风电项目都集中在风机制造一端,这是因为我国目前风电场建设的高歌猛进,催生了风电设备的巨大需求,使得风机制造项目一哄而上,造成了风电产业链的结构性失衡,所以我们说风电过热过剩其实指的是风电产业的这种结构性过剩。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超70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商总和。目前,不仅在整机市场上存在着过多企业涌入的状况,在叶片市场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尽管风电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生产企业走的却是清一色的引进路线。

②光伏产业——国外环保事业的打工仔。国际上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大降低,美国工业体系大约在0.21美元左右,这一数值已经相当接近于火电价格的成本。而且成本还将进一步的下降,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光伏产业将会迎来一个爆发的增长期。我国光伏产的发展也是随着国外的需求而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其扩展主要在海外市场。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计划,至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累计安装量将不会超过300MW,因此目前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仍将在海外。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产业扩张迅猛,价格回落预期强烈,多晶硅行业的暴利时代将逐渐走结束。而且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了下游光伏需求,许多曾出台庞大扩产计划的多晶硅制造商必将推迟或取消其部分后期项目,近几年将发生无情的洗牌。下游太阳能电池制造业将摆脱多晶硅原料产能瓶颈,行业毛利率将会有所回升。

但是,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最主要的原料晶体硅,我国矿产储存很少,因此不得不从欧洲和日本高价进口。加工制成太阳能电池后,再返销回当地,这种发展模式无疑等同于担任着国外环保事业“打工仔”的角色。

③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新能产业领域,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产品推广很快,目前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总量达到13284万m3,占全球安装总量的70%以上,产业形态也逐步走向成熟。在国际生物燃料产业化风潮的促进下,我国生物燃料产业近年发展很快,2008年中国燃料乙醇产量达到190万t,受粮食产量制约,我国近期不再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为了扩大生物燃料来源,我国已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称为甜高梁乙醇),并开展了甜高梁的种植及燃料乙醇生产试点。另外,我国也在开展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的技术研究开发,如果农林废弃物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或合成柴油的技术实现突破,生物燃料年产量可达到上亿吨,从理论上讲,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产业化的进程还很缓慢。总体来讲部分新能源细分产业在国内市场仍未完全启动,虽然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还不错,但是如果不加快新能源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加强行业的规范与引导,新能源产业泡沫无疑将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将来发展的又一隐患。

2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大多规模小,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主要靠引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有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技术的专利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资重点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新能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低下,从而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技术产业化转化的效率和能力。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战略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大幅缩减了产业的利润空间。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水平偏低,而且核心技术多依赖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光伏产业,目前太阳能的利用的效率主要依赖于电池的性能,而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上游产品最重要的专用原材料单晶硅基本都靠进口,由于前期生产过快的扩大,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因为缺乏核心技术,使得我国这些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后期的发展不容乐观。

②设备与制造技术落后使得新能源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这个问题在风电、核电等产业都很突出。风电机组制造技术是风电发展的核心,而目前我国风电整机总体设计和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仍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风电建设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其主要原

因是,没有加大力度依靠国内雄厚的机电制造业基础,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风电成套设备进行自主开发。随着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单机容量已经是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据了解,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达到兆瓦级,如美国主流1.5MV,丹麦主流2.0~3.0MV,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业博会上4.5MV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而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技术上处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备自行开发制造大型风电机组的能力,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特别是桨叶和控制系统及总装等关键性技术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且机组质量普遍不高,易出现故障,这就使国产设备的竞争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③新能源并网应用技术滞后形成了新能源的消费瓶颈。我国风电、光伏电站一般处于偏远地带后,电网负荷小,不能满足大规模风电接人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必然对电网提出更高的建设要求。典型的例子便是,西北、东北和华北本是我国风电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电网产业的末梢,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因而难以对当地的风电资源进行充分有效利用。就全国来看,如业内人士所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虽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万kW,但其中仅有800万kW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将来新能源的发展迫切需要在电网的系统接入、并网技术标准、并网管理等方面开展突破性工作。

3 对策思路

①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超前布局。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们应该做好超前布局和规划,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该提前进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从战略上提前布局,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才能克服当前发展的核心技术不足的软肋,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

②建立起行业标准,引导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能源产品的标准体系,以及质量控制体系,选择有特色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构建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积聚式发展。

③加强示范与应用,推进关键技术与产品产业化。氢能,以燃料电池为重点,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辅助装置、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推动氢能燃料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重点包括太阳能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应用,重点支持能够促进光伏发电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的系统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围绕成形燃料开展能源作物的育种、繁育等高科技产业化;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通过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示范与应用,从而推动这些技术产品的规模化、商业化,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