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1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
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6)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7)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订正: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盏)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盏)
综合算式:6×4×3
=24×3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个)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盏)
综合算式:6×(4×3)
=6×12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4)检验.师: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乘应用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十二第2题
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
练十二第3题
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
板书 设计
探究活动
小小采购员
活动目的
通过制定购物计划,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内容
1.制定购物计划.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给参加游艺活动的同学买奖品.这个任务分给三年级每班去完成,每班分配200元,想想:买什么?买多少?共需要多少钱,200元够不够?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制定一个计划表.
2.比比谁的计划好,这个任务就交给谁.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
看看,在超市里,你会遇到那些数学问题?
活动建议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2
一、思维的发展与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高
多年来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特别从三年级开始,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多,坡度大,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所以普遍出现从三年级开始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思维的发展与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高”这一课题,现就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1、打好两个知识基础。
一是加强四则运算基本概念的教学及计算能力的提高;二是从简单应用题入手,认真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逐步过渡到能使学生准确地分析较复杂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培养四个基本能力。
(1)读题、审题的能力。要能正确解答应用题,首先要能读通、读懂应用题。所谓“读通”,就是要读得正确、清楚,句逗分明;所谓“读懂”,就是要能分离出应用题的情节、抽出条件和问题,排出非计算数的干扰。当然,要达到这一步,除了数学教师注意科学地培养学生读题是、审题能力外,还要多与语文教师配合,切实加强学生语文阅读、分析能力。
3、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小学教学教材中的应用题,绝大部分是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解答这些应用题时,就要把这些实际问题经过抽象,变为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将基本应用题抽象成文字题的训练;在特殊的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常见的数量关系;在复习中经常对某些应用题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来不断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
(3)分析综合的能力。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逐步接触三步或三步以上的复合应用题,并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综合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呢?现就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谈一下。
小四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的知识技能要求由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过渡到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部分的教学,提前进行由分步计算到列综合算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为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作好铺垫。
对一些复合应用题,提出中间问题来搭桥,或设计准备题来铺路,并通过比较,让学生领会如何去寻找中间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的能力。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对复合应用题题意的复述,算法的判断,算理的阐明,以帮助学生不断熟悉各类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4)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对应用题补充条件、补充问题和列出数量关系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根据两个有关的条件推出隐藏着的问题,或根据一个问题推出与之相关联的两个条件,并且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不断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随着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逐年提高学生的要求,扩大联想范围,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以加深对各部分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深刻性和独特性等良好品质。
二、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解题思考方法
(一)波利亚的解题思考方法
被誉为世界数学名著的《怎样解题》,是美国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的杰作。波利亚专门设计了适用于引导小学生顺利解题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曾被许多学生采用,数学解题能力得到了大力的提高。迄今为止,当我们要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时往往是通过测验其解题能力来评定的。这也难怪,学习数学就是为解决问题的。所以,美国中小学把解题能力列为培养重点。
波利亚的方法实际上是一张“怎样解题表”,表中蕴含着解题要点和解题经验,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遵循这种思考方法,并进而使学生逐渐习惯这种思考方法,那么学生解题能力将有望提高。
1、理解题目:(1)题目中说了些生命?(2)本题中所含的各个项目间有什么关系?(3)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2、顶一个计划:(1)画一张图是否有助解题?(2)做一张表是否有助解题?(3)考虑特别并寻找一个合适的模式。(4)先考虑一个条件,然后再加上另一个条件。
3、执行计划:(1)执行计划。(2)检验每一个步骤是否正确。
4、反复再看:(1)答案是否合理?(2)试着找出解题的另一个方法。(3)编一道类似的题。
需要说明的是波利亚创造的这种解题思考方法,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二)根据教材特点分年级段给学生的解题思考方法
一、二年级的应用题大多很贴近生活实际,容易使学生引起联想,甚至应用体重设计的食物触手可及,因此,我们在教学一、二年级应用题时要尽量让学生格局题意动手摆一摆学具,也可以通过观察、画图、表演、游戏等方式来理解和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达到解题的目的。一、二年级学生思维形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抽象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多以形象思维方法进行教学。从直观、形象的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便适应三年级较抽象的应用题知识技能的训练。
三、四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主要应以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为主。分析和综合是解应用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教材中的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常用逆推的方法,例如“要求……先要求……”,就是这种思考方法。所以,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这两种思路应经常互相配合,协调运用。条件是综合的基础,问题是分析的依据。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着力培养逆推和顺推的基本功,即:看到一个问题立即能想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两个条件;看到一个问题立即能想到所能解决的某个问题。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3
一天的工作流程:
8:00~9:30 上五年级数学。
9:30~11:00上六年级数学。
11:10扫地,拖地。
11:20整理队伍,点名带领学生去谢尔曼中山小学校区。
11:40~12:00午餐。
12:00~14:00看管502寝室学生午休。
14:15整理队伍,点名带领学生去中医院分校。
14:30~16:00上三年级数学。
16:00~17:30上四年级数学。
﹙每个周六要开会总结,老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的问题交流。﹚
数学积分奖罚规定:
在规定时间内上黑板答题做对一次奖励1分。
下课后检查笔记和练习工整完成,并标清楚日期,奖励1分。
每周五检查一周的课堂笔记工整完成,并标清楚日期,奖励2分。
考试成绩达60分、70分、80分、90分、100分范围各奖励3分、5分、7分、9分、20分。
旷课一次或打架一次扣2分、乱丢垃圾扣1分。
我所带的班级情况如下:
三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共14人﹚
胡雅琪:不善发言,写字动作慢,课堂上的小动作多,计算能力一般,对应用题的理解不够透彻。
王思佳:计算基础不错,不喜欢多问,对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成绩中等偏上。
刘守理:反应迟钝,写字动作较慢,回答问题时对自己信心不够,计算能力有待加强。
陈可情:计算能力很好,对知识的理解也透彻,成绩优秀,就是课后没有复习的习惯。
郑承先:回答问题积极响亮,基础计算不错,但对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比较外向。
林天和:计算能力较差,学习不够认真,做练习爱投机取巧,课堂作业完成度较慢。
沈世豪:计算能力很强,对知识的应用很灵活,课堂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是个尖子生。
姚丹丹:计算能力不错,回答问题也积极,学习很好问,对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
林紫霜: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回答问题,计算能力较差,成绩一般。
林唐心:写字动作快,计算能力不错,就是课堂上不够认真听讲,成绩一般。
刘德云:计算能力一般,课堂上爱搞小动作,学习不够认真,成绩一般。
梁贤锋:计算有待加强,对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练习完成度也很慢。
王安秀:积极回答问题,学习很勤奋,计算能力很好,不过不够自信。
郑必行:计算能力不错,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爱打抱不平,成绩中上等,有点小马虎。
三年级教学总结:大部分的知识讲授都能吸收,对数字的计算和列式较好,对理解型的题目需要加强,特别是时间经过的计算。
四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共15人﹚
杨茜茜:不喜欢回答问题,计算能力一般,学习也不爱动脑筋,喜欢投机取巧,成绩较差。
黄雅琦: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好,计算能力不错,学习挑三拣四,有点小骄傲,需要顺和的引导。
黄庆伟:计算能力较好,积极回答问题,就是答题时的审题能力不够好,有点马虎。
陈语熙:学习刻苦,计算能力很好,但对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不爱发言。
连子希:性格比较外向,计算能力一般,学习不主动,课堂上不够专心,成绩一般。
林 妍:学习认真,计算能力一般,不善于回答问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需要加强。
王鑫莹:性格比较内向,基础计算不够扎实,吸收知识较慢,需要个别的关注引导。
黄思颖:答题速度快,计算能力一般,对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字体写得潦草。成绩一般。
郭兴键:学习认真,计算能力一般,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课堂上有点小动作。
黄 洁:学习认真,计算能力较好,回答问题不是很活跃,应用不够灵活,成绩中上等。
李彦春:答题速度较慢,计算能力一般,上课不够认真,缺乏自信。
王子阳:计算能力很强,对知识的应用很灵活,吸收也快,回答问题很积极,是个尖子生。
梁芳韧:计算能力较好,回答问题不够积极,作业完成度较慢,有时爱搞小动作。
肖佳鑫:计算能力一般,上课不够专心,对知识的吸收一般,需要加强应用。
陈川帧:计算有待加强,对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练习完成度也很慢。
四年级教学总结:每节课的布置量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好,不过需要加强题型的多样训练。
五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共10人﹚
万慧柔:计算能力一般,学习耐心不够,对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主要还有乘法口诀没记牢,成绩一般。
莫小慧:学习刻苦,计算能力一般,对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做题量少。
陈华明:学习比较懒惰,答题速度慢,也很少回答问题,需要不断的督促。成绩较差。
梁家炫:计算能力较差,学习不够积极,不愿多思考,需要不断的督促。成绩较差。
熊人兴:能较快的完成课堂任务,计算能力一般,需要大量的答题训练来巩固基础知识。
王晟屹:计算水平一般,缺乏题型的强化训练,答题速度较慢,学习不够主动。
文 飞:计算能力较强,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也透彻,就是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成绩优秀,是个尖子生。
陈婉婷:上课认真听讲,计算能力较好,对新知识的吸收也快,就是题型训练的太少,是个尖子生。
符宗亮:学习不够主动,也比较沉默,计算能力一般,需要加强基础的列式训练。
许寰志:学习认真,计算水平一般,缺乏题型分类训练,要加强小数除法训练和应用题理解。
五年级教学总结:教学的进行比较顺利,所布置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学生均能完成,要加强多位小数的除法习题训练,并做好应用分类。总的来看这个班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这些学生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实行积分制度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挺感兴趣的。因为用两个星期来复习四年级下册知识和讲解暑假作业,五年级上册的新课进度放慢了一周,已上完第四单元。
六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共17人﹚
吴坤志、梁骁骉:对待学习,有充分的自信心,思维较敏捷,肯钻研,学习自主能力有较大提高,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不过在图形这方面的习题还有待提高。
郑沁韵、王婧苗:这两个女孩,学习认真自觉,积极思考,完成练习情况较好,性格独立,做事踏实,书写工整美观,对应用题的理解有待提高,是可以培养的尖子生。
何远辉、符世贤:学习思维较活跃,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在学习上很努力,但是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成绩中等不上。
蒙定君、江和俊: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上课经常不专心听讲,完成课堂较慢,做几次思想教育后行为有所改观,刚开始接触他们时连笔记和练习都懒得做。
厚、唐浩:学习比较马虎,基础不扎实,有较好的记忆能力,但就是课堂练习时比较懒惰,学习不思进取,永远停留在已掌握的阶段,不过相比补习之前成绩有所提高。
周甜甜、邓晓静:上课注意听讲,有错及时订正,可是,只知道听老师讲,不晓得动脑筋想,害怕举手发言,如果能勤动脑,多做练习,不吃现成的,成绩会有很多的飞跃。
李平凡、张礼杰: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甚至连三年级的知识都没扎实,主要原因是懒得多做练习,只听讲少做笔记,不主动去学习,完全是应付学习的。
张 汛:生性好动,上课不够专心,不过学习自觉性不错,成绩不够稳定,但是在严厉的课堂氛围下,还是能够认真的做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堂练习。
占校仿、王宜荣:学习思维比较迟钝,记笔记和做练习速度很慢,课堂上经常分心走神,学习不够刻苦,基础不扎实,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对待学习。
六年级教学总结:这个班的学生基础水平相差太大,几乎是三年级和六年级同班的情况,所以讲课速度比原计划的放慢了两个星期,除了复习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已上完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个班的数学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去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减少对数学的恐惧感。这方面只能做一下较简单的习题,然后指名回答,给予他们答对的自信心。
原定的教学计划还是比较符合学生的接受范围的,只做了部分的难度修改和练习量的增加,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还是挺高的,主要是和学生的交流增加了,学生也愿意告诉老师需要重点辅导哪方面的知识,这对我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还是起重要意义的。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4
一、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之桥梁
兴趣是自主高效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富有成效地投入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去。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情景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一共有多少根?教师通过创设王阿姨在网上购物的情景,把“整十数乘一位数”这一数学知识和“网上购物”这一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被教师创设的各种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这些教学情景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被有效地激发了。由此可见,情景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桥梁。
二、促进透彻理解知识之捷径
透彻地理解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透彻地理解了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之后,才能达到有效学习之目的。因此,让学生透彻理解相关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可以促进学生透彻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立足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透彻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一段动画片。动画片先向学生介绍了美丽的白天鹅与黑天鹅的生活习性。之后又提出了一道数学问题:湖里有48只黑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学生通过了解“天鹅生活习性”的情景透彻地理解了“倍数”的概念。学生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各种教学情景中透彻地理解了相关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效率自然也会逐步提升。由此可见,情景创设是透彻理解相关知识的捷径。
三、提升解答题目能力之推手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5
以学定教
学生预习完新课后,根据预习内容,自己设计一些练习题。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以学定教。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这一课时,让学生预习完新课后,自己设计一些练习题并完成。第二天,笔者发现学生设计的题目还真是灵活多样:有判断题,有填空题。如:“一年有( )个月?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大月有那几个月?小月呢?”根据学生的问和答,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随即追问:“怎样才能不看日历很快的说出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这时,有同学提议用拳头法,同时,笔者用大屏幕出示记忆大、小月的口诀。还有一位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一年的2月有28天,有一年的2月有29天呢?”于是出示一些资料向学生说明了这一问题。课堂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老师加以过滤,就是可以利用的有效的学习资源。
激发解决问题的热情
在学习新课后,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自己设计练习题,互问互答,共同提高。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完新课后,都感到有些疲惫,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题,让他们动脑想、动手写、动口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学完两位数的组成后,让学生根据当天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采用“考考你”的活动形式,学生在讲台上当着“小老师”,让自己的同伴回答自编的题目。他们编的题目诸如“54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8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00里面有几个十?”等,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的主动性都明显增强了。他们争先恐后的走上讲台,大胆地展示着自己,脸上洋溢着成功的笑容。这样一来,就改变了被动练习的状况,练习过程中有了成就感,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数学信息,自编应用题。其实,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中数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笔者所执教的一年级,在学习了《求被减数的应用题》后,学生自己编应用题 :“妈妈买来了一些苹果,我和哥哥吃了3个,还剩5个,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又如:为了避免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思维定势,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编应用题:“我有9支铅笔,比同桌少3支,我同桌有多少支铅笔?”“我写了12个毛笔字,比小红多写了4个,小红写了多少个?”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并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正是这种贴近实际的问题,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同时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生活服务。
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复习课上,学生可以根据所梳理的某一单元的知识,自主设计一些练习题。在低年级的复习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者需要复习的知识,让学生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已有认知当中。然后,让学生根据梳理的知识点,自主设计一些练习题。
如二年级学生在复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可根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由学生自己设计练习题:“在÷6=4……中,表示的是( )数,它最大可以是( )。”“在÷=……6中,最小是( )。”学生在给别人出题时,自己也掌握了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让五、六年级的学生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等形式梳理所学过的单元知识。在课上,学生们可以对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展评,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目的。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范文6
一是素材选择主题要鲜明,好的主题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某教师在教学连乘问题应用题(义务教育三年级数学第六册)时。没有以连乘问题应用题作为课题,而是以逛超市中的数学问题为主题组织教学活动,如果以知识内容为课题,学习任务明显。学生易产生心理压力,而以逛超市中的数学问题为主题,学生能产生好奇心理:逛超市还会有数学问题吗?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在不知不觉中“玩”出数学知识来。
二是生活实例内容要鲜活,选用的教学素材内容要生动、有趣,必须把握以下三条原则,第一,寻找贴近学生现实背景的素材,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从生活现象和社会资源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第二,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即所选的教学素材要有利于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第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即所选择的教学素材的内容要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发展,
三是书本知识与生活实例的联系要紧密,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原型,为学生提供熟知的生活实例。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比多少”的应用题时,没有采用课本中呈现的教学素材,而是利用学生各自的作业本组织教学,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感受身边的数学
师:同学们,请大家拿出作业本。数一数,你得了多少个“优”,并说给大家听。
一会儿后有学生举手。
生1:老师,我有12个“优”。
生2:老师,4月份的数学作业我一共有18个“优”,
师:同学们真不错,作业做得很好!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一张卡片,请大家将自己的名字、得“优”的个数填上去。并由小组长汇报本组情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设计的卡片填写有关内容,一会儿有小组要发言了。
组长1:我们这组4个同学得“优”的情况是这样的:朱梦雪有18个,曹明有15个,我有14个,王平没有“优”。
组长2:我们这组我有15个“优”,李明和张节各有18个“优”,林灵没有“优”。
……
探究身边的数学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小组的卡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略作沉思,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我们这组马林的“优”比我多2个。
生2:我和李明的“优”同样多。
生3:我发现在我们这组我比周易少6个“优”。
学生在卡片上直观地发现了“多少”现象,他们对身边的数学感到非常熟悉和亲切,学习活动也由此进入。
师:你们能不能根据本组卡片内容用“比……多”“比……少”来说一句话呢?
生1:我的“优”13个,比夏芳少2个。
生2:刘强的“优”比我多3个。
生3:张澧有12个“优”。黄新有17个“优”,张澧比黄新少5个“优”。黄新比张澧多5个“优”。
师:你是怎样知道谁多谁少的呢?